11绪论 波的叠加(11).pptx

合集下载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ppt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ppt
4
Amin 0
波节
相邻波腹(节)间距 2 ;相邻波腹和波节间距 4
第18章 波动
§11-6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2)相邻两波节之间质点振动同相位,任一波节
π 两侧振动相位相反,在波节处产生 的相位跃变 .
(与行波不同,无相位的传播).
y 2Acos 2π x cos 2π t
cos
2

2
2k , I 4I; (2k 1) , I 0
I
6 4 2 o 2 4 6
干涉现象的强度分布第18章 波动
§11-6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二、驻波的形成 振幅、频率、传播速度都相同的两列相干波,在
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形成的一种特殊 的干涉现象.
s1
r1
*P
波的相干条件 1)频率相同;
s2
r2
2)振动方向平行; 3)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
波源振动 点P 的两个分振动
y1 A1 cos(t 1)
y2 A2 cos(t 2 )
y1 p

A1
cos(t
1

r1 )

y2 p

A2 cos(t 2
第18章
2)求线上除波节点之外的任意点的振动周期是多少?
解 驻波的波节点不动,其它各点以相同的周期
振动 由 2 π 40π 得 20Hz T 第0.1085章s 波动
§11-6 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干涉 驻波
例 已知: y 0.040sin 5 π x cos40 π t
3)求在0 t 0.050s内的什么时刻,线上所有点横

波的叠加波的干涉驻波课件

波的叠加波的干涉驻波课件

驻波的应用与实例
应用
驻波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弦乐器、电磁波导等。
实例
吉他弦、电磁波导中的电磁波等都是驻波的实例。
04
波的叠加与干涉实验
实验一:波的叠加实验
要点一
总结词
理解波的叠加原理,掌握波的叠加实验操作方法,观察和 分析实验现象。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进行波的叠加实验,观察不同波源的波在同一直线上的叠 加情况,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波动能量的计算方法
通过波动方程或能量密度公式进行计算,分析波的能量分布和传 播规律。
波动能量的衰减
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因为介质吸收、散射等原因逐渐衰减。
理论三:波动稳定性分析
1 2
波动稳定性的定义
描述波在传播过程中是否能够保持稳定的特性。
波动稳定性分析的方法
通过求解波动方程的稳定性条件,判断波是否能 够保持稳定的传播。
实验二:波的干涉实验
总结词
理解波的干涉原理,掌握波的干涉实验操作方法,观察 和分析实验现象。
详细描述
进行波的干涉实验,观察两个波源的波在同一直线上的 干涉情况,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实验三:驻波实验
总结词
理解驻波原理,掌握驻波实验操作方法 ,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VS
详细描述
进行驻波实验,观察不同频率的驻波在相 同介质中的传播情况,记录实验数据,分 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02
波的干涉
干涉现象及其产生条件
产生条件:要产生 干涉现象,需要满 足以下条件
2. 波源的振动必须 有一定的相位差;
干涉现象:当两个 或多个波源的波的 叠加产生加强或减 弱的现象。

波的叠加波的干涉驻波PPT课件

波的叠加波的干涉驻波PPT课件

物理学
BP 152202 25
P
15 m
u100.10 100
A 20 m B
两波传播到p点时的相差为:
B A 2 π B A P P π 2 π 2 0 .1 1 5 5 2π 01
21010 π
所以干涉减弱,点P合振幅: AA1A2 0
第十二章 波动
12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合振幅最小
Amin A1 A2
第十二章 波动
9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例 如图所示,A、B 两点
P
为同一介质中两相干波源. 15 m
其振幅皆为5 cm,频率皆 为100 Hz,但当点 A 为波 A 20 m B
峰时,点B 恰为波谷.设波 速为10 ms,1 试写出由A、 B发出的两列波传到点P 时 干涉的结果.
(3)相干波源
产生相干波的波的波源称相干波源. 动画演示
第十二章 波动
3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4)干涉现象的定量讨论
波源振动 y 1 A 1cot s1 )( 激发相干波
y 2 A 2cot s2 ) (
两波引起点P 的两个分振动
y1PA1cost(12π r1) y2PA2cost(22πr2)
动画演示
第十二章 波动
15
大学
12.3 波的叠加 波的干涉 驻波
物理学
a
t 0
y 2A
b
c
o
u x u
y
tT 4
u xu
y 2A
tT 2
u x u
y

光波的叠加ppt课件

光波的叠加ppt课件
由两个频率接近、振幅相同、振动方 向相同且在同一方向传播的光形成的 光学拍。
五、两个不同频率的单色光波叠加——光学拍,P.330
由两个频率接近、振幅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且在 同一方向传播的光形成的光学拍。
合成的 光波
两个不同频率的光: E1=acoks1z(1t)和E2acoks2z(2t)
它的反射光波之间将形成驻波。
相反 波
E= E1+ E2= acoksz(t)+ acoksz(t) 式中 是 :反射时的位相差
入射波
反射波
三、驻波(Standing Wave)
叠加 E = E 1 结 + E 2 = 2 a 果 co k+ : z s 2 )( co t- s 2 )(
一、波的叠加原理
1、波的叠加现象 2、波的叠加原理
波的叠加原理:两个(或多个)波在相遇点产生 的合振动是各个波单独在该点产生的振动的矢量 和。波的叠加服从叠加原理,光波也同样。叠加 原理是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
合振动 公式

E ( p ) E 1 ( p ) E 2 ( p ) .. E . n ( p . ) . E n ( P )
波腹的位 kz置 : m A2a
2
波节的位 kz置 (: m- 1) A0
2
2
入射波
在波的传播路径上,
对于介质不同点有不
同振幅。
反射波
若入射波和反射波振幅不等,则合成波=驻波+行波
四、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垂直的单色光波的叠加
条件: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互垂直的单色光波,其振动
方向分别平行x轴和y周,并沿z轴方向传播。考察在z轴方
n
11-119
合振动公式的意义

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PPT课件

波的叠加原理波的干涉PPT课件
第一步:写出u入射波函数;
y入射波=Acos(t+2x/)
t
t
2x
反射点处的振动方程
第二步:写出入射波在反
射点的振动方程,考虑有 无半波损失,然后写出反
y MN=A cos (t - 3 / 2 +π)
射波在反射面处的振动方
在波密媒质反射有半波损失
程。
t第 数三,t步注:意x写,出u3反反射/ 4射波波的波传函播 则反射波的波动方程为
振幅皆为A=5 cm, 频率皆为100 Hz, 但当点A为波峰时,
点B适为波谷。设波速为10 m/s, (A、B两波源的振动垂
直于平面),试写出由A、B发出的两列波传到P点时干涉
的结果。
P
解:
u n
0 .1
m
15 m
设A的相位较B超前,则
A0 B0
A
20 m
B
则P点的相位差应为
201
合振幅 A A12 A22 2A1 A2 cos A 2 2A2 cos( ) 0 P点因干涉而静止。
凡是使
cos
2x
0
的各点相位为2nt。
凡是使
2x
cos
0的各点相位为-2nt。

cos
2x
0
的各点即波节处不振动。
因此相邻的波节之间的相位是相同的,而波节的两边
相位相反。
同一波节间的各点步调一致,相邻波节间各点的步 调正好相反。 (c) 考察驻波的能量
当各质点振动达到最大位移时,各质点动能为零,驻 波能量为势能,波节处形变最大,势能集中在波节。
一、波的叠加
(1)几列波相遇后,仍保持它们原有的特性(频率、波长、 振幅、振动方向等)不变,并按照原耒的方向继续前进,即 各波互不干扰-----波传播的独立性。

第五讲 波的叠加和多普勒效应PPT课件

第五讲 波的叠加和多普勒效应PPT课件
第五讲 波的叠加和多普勒效应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一、波的叠加
波的叠加特点:
1、几列波在空间相遇后,每列波都保 持自己原有特性(频率、波长、振动 方向等)不变,并按原来的方向继续 传播,好像没有遇到其它波一样。
任何波在通过小孔或遇到障 碍物都会发生衍射现象。
当小孔或障碍物的大小和波 长差不多甚至比波长更小时,衍 射现象比较明显。
5
四、驻波
频率相同、振幅相同、振动方向一致 、传播方向相反的两列简谐波互相叠加, 便形成了驻波。
设这两列波分别沿OX轴正向和负向传 播,为简单起见,设坐标原点的振动方程
为 yAcostAcos2t
设波源相对介质的速度为u,且波源向 着 观察者运动时u为正,背离观察者运动时u 为负。设观察者相对介质的速度为V,且观 察者向着波源运动V为正,背离波源运动时 V为负。设波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为v。
9
五、多普勒效应
1、波源运动,观察者静止 波源在一个周期T时间内,发射一个完整
波形,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是一个波长 vT 。同时,在一个周期T内波源运动了 一段距离uT,波在传播时,波源追了上来 。对于观察者而言,其有效波长为
2、在相遇区域内,任一点的振动等于 各列波独立传播时在该处所引起振动 的叠加。
3
二、波的干涉
要产生干涉现象波源所需满足的条件:
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一致、相位差 恒定,称为相干条件;
满足相干条件的波源称为相干波源; 由相干波源所发出的波称为相干波。

《波的叠加与干涉》课件

《波的叠加与干涉》课件

叠加,产生稳定的干涉现象。
相干波的干涉特点是,干涉结果与两列 波的相位差有关,相位差的变化会导致
干涉现象的变化。
相干波的干涉在量子力学、光学等领域 有广泛应用,如量子纠缠、光学干涉实
验等。
04
干涉的应用
电子显微镜
电子显微镜利用电子干涉现象提高成像分辨率,通过控制电子波的相位和振幅,实现高清晰 度的观察。
不同频率波的干涉是指两个或多个不同频率的波在空间中相遇时,它们 会相互叠加,产生新的频率和波形。
不同频率波的干涉特点是,它们之间会发生能量交换和转移,产生调制 和混频等现象。
不同频率波的干涉在无线电通信、微波技术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如调频 广播、卫星通信等。
相干波的干涉
相干波的干涉是指两个同频率、相位差 恒定的波在空间中相遇时,它们会相互
《波的叠加与干涉》 ppt课件
xx年xx月xx日
• 波的叠加 • 干涉现象 • 波的干涉 • 干涉的应用
目录
01
波的叠加
波的合成原理
波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波在空 间中相遇时,它们会相互作用,
产生新的波。
波的合成原理基于波动方程,通 过求解波动方程可以得到合成波
的数学表达式。
合成波的振幅、频率和相位等特 性取决于参与合成的各个波的特 性以及它们相遇时的相对位置和
时间。
波的线性叠加
当两个波在同一直线上传播并 相遇时,它们会发生线性叠加 。
在线性叠加过程中,两个波的 振幅相加,合成波的振幅等于 两个参与波振幅的和。
波的线性叠加适用于任何类型 的波,包括声波、水波和电磁 波等。
波的独立传播
当两个或多个波在空间中传播时,它们之间不会相互干扰,保持各自的特性独立传 播。

光波的叠加PPT课件

光波的叠加PPT课件

6
令 1k1r 2k2r
根据叠加原理,P点的合振动为
E E 1 E 2 a 1 c1 o t ) s a 2 c ( o 2 t ) s(
.
7
E Acos( wt)
A2 a12 a22 2a1a2 cos(2 1) tg a1 sin1 a2 sin2
a1 cos1 a2 cos2
.
15
(二)相幅矢量加法 (图P204)
.
16
三、驻波
两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而传播方向相反的单色光 波的叠加,例如垂直入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单色光波与 反射波的叠加,产生驻波。
.
17
设反射面是Z=0的平面,假定界面的反射比很高,可以 设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振幅相等。入射波和反射波的表示式 为
E1 acosk(zt) E2 acosk(zt)
讨论单色光波有实际意义。
.
2
波的叠加原理:几个波在相遇点产生的合振动是各个波单 独产生的振动的矢量和。
叠加原理是波动光学的基本原理。
.
3
(1)叠加原理表示波传播的独立性。
即每一个波独立地产生作用,不因其他波的存在而 受影响。
如两光波相遇之后分开,每个光波仍保持原有的特性 (频率、波长、振动方向等),按照自己的传播方向 继续前进。
的直线a2进a行1 ,其合成光波是线偏振光。
.
29
(3) 2
的奇数倍时,
E
2 x
a12
E
2 y
a22
1
这是一个正椭圆方程,其长、短轴分量分别在X、Y坐 标轴上,表示合成光波是椭圆偏振光。
.
30
若 a1a2 a
则 Ex2 Ey2 a2

光波的叠加pptPPT

光波的叠加pptPPT
1 n(r2 r1 ) (m ) 2 (m 0,1,2, )
即光程差等于波长的半整数倍时,P点的光强最小
两光波在空间相遇,如果它们在源点发出时的初相 位相同,则光波在叠加区相遇点的强度将取决于两光波 在该点的光程差或相位差。
若在考察时间内,两光波的初相位保持不变,光 程差也恒定,则该点的强度不变,叠加区内各点的强
相位差介于两者之间时,P点光强在0和4I0之间。
两光波在P点的相位差可写成
2 1 k (r2 r1 )
2
n
(r2 r1 )
n 为单色光波在传播介质中的波长
n n
相位差又可写成

2

n(r2 r1 )
n(r2 r1 ) 为光程差,记为

1 kr1
2 kr2
根据叠加原理,P点的合振动为
E E1 E2 a1 cos(1 t ) a2 cos( 2 t )
E A cos( wt ) A a a 2a1a2 cos( 2 1 )
2 2 1 2 2
a1 sin 1 a2 sin 2 tg a1 cos1 a2 cos 2
(频率、波长、振动方向等),按照自己的传播方向
继续前进。
(2)叠加原理也是介质对光波的线性响应的一种反映。 介质在电场的作用下会发生极化。光是一种电磁波。
当光通过介质时,介质也会发生极化。极化与电场强度的
一次方成正比,即随电场线性的变化,但是当光的强度很 高时,极化会随电场非线性的变化。 在外电场作用下,电介质的表面上出现束缚电荷的现象 叫做电介质的极化。极化的总效果是介质边缘出现电荷 分布。
表示从S1和S2到P点的光程之差。 所谓光程,就是光波在某一种介质中所通过的几何路程和 这介质的折射率的乘积。采用光程概念的好处是,可以把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路程都折算为在真空中的传播路程, 便于进行比较。

光波的叠加ppt

光波的叠加ppt

δ = (2m + 1)π
P点光强有最小值, I = 0 点光强有最小值, 相位差介于两者之间时,P点光强在0和4I0之间。 相位差介于两者之间时, 点光强在0 之间。
两光波在P 两光波在P点的相位差可写成
δ = α 2 − α1 = k (r2 − r1 ) =

λn
(r2 − r1 )
λn 为单色光波在传播介质中的波长
若两个单色光波在P的振幅相等, a1 = a2 = a 若两个单色光波在P的振幅相等,
I 0 = a 2 表示单个光波在P点的强度 表示单个光波在P δ = α 2 − α1 表示两光波在P点的相位差 表示两光波在P
2 I = A2 = a12 + a2 + 2a1a2 cos(α 2 − α1 )
光源S 光源S1和S2发出两个频率相同而振动方向互相垂直的单色 光波,其振动方向分别平行于X轴和Y 光波,其振动方向分别平行于X轴和Y轴,并沿Z轴方向传播。 并沿Z轴方向传播。 考察在Z轴方向上任一点P处的叠加。 考察在Z轴方向上任一点P处的叠加。
两光波在该处产生的光振动可写为(假定光振动的初相位为零) 两光波在该处产生的光振动可写为(假定光振动的初相位为零)
两光波在空间相遇, 两光波在空间相遇,如果它们在源点发出时的初 相位相同, 相位相同,则光波在叠加区相遇点的强度将取决于两光 光程差或相位差。 波在该点的光程差或相位差 波在该点的光程差或相位差。
若在考察时间内,两光波的初相位保持不变, 若在考察时间内,两光波的初相位保持不变,光 程差也恒定,则该点的强度不变, 程差也恒定,则该点的强度不变,叠加区内各点的强 度也不变,则在叠加区内将看到强弱稳定的强度分布, 度也不变,则在叠加区内将看到强弱稳定的强度分布, 把这种现象称为干涉现象,产生干涉的光波称为相干 把这种现象称为干涉现象,产生干涉的光波称为相干 干涉现象 光波,其光源称为相干光源 相干光源。 光波,其光源称为相干光源。 实际光波产生干涉必须要满足一些条件: 实际光波产生干涉必须要满足一些条件:两叠加 光波的位相差固定不变,光矢量振动方向相同, 光波的位相差固定不变,光矢量振动方向相同,频率 相同。 相同。

波的相干叠加ppt课件

波的相干叠加ppt课件

(Ψ 1 Ψ 2 y)e y Ψ 2 x e x
I A12 A2y2
A2
Ψ 2y
cos
~2
2A1A2y cos A2 x 2
I1 I2 2 A 1 A 2co cs os A2sin Ψ 2 x
.
19
五.不同频率单色波的叠加
振动方向相同、传播方向相同,频率不 同的两列波
1 A0cos1t(k)z 2 A 0co2 st (k2z)
.
28
I 4I0co2s(2kDdx)
干涉相长 kd x j xj2DjD
(亮条纹) 2D
kd d
干涉相消 kdx(2j1)
(暗条纹) 2D
2
x(2j1)2D2j1D
2kd 2 d
是一系列等间隔的平行直条纹
相邻亮(暗)条纹间隔 x D
d
.
29
X
X
Y
.
30
如光源和接收屏之间充满介质,则条纹间距为
.
22
3.2 两列单色波的干涉花样
一.两相干个点光源的干涉
发出球面波,在场点P相遇。
1 A1cosk(1r1t01)
A1cos2( n1r1t01) 2 A2cosk(2r2 t02)
A2
cos2(
n2r2
t
0
2)
.
P(x, y,z) r1
S1
r2
S2
23
可设初位相均为零, 位相差
光程差
2(n2r2n1r1)
IA 1 2A 2 22A 1A 2(A1A2)2I1I22 I1I2
I1 I2
干涉相消
两列波在空间相遇,使得光的能量重新
分布,称为干涉现象。能够产生干涉的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⑥费马(1601~1665 年)在 1657 年首先指出光在介质中传播时所走的 路程取极值的原理,并根据这个原理推出了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综上所述,到十七世纪中叶,基本上已经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 早先关于光的本性的概念,是以光的直线传播观念为基础的。但是从十 七世纪开始,就发现有与光的直线传播不完全符合的事实。意大利人格里马 第(1618~1663 年)首先观察到光的衍射现象,他发现在点光源的情况下, 一根直竿投出的影子要比假定光以直线传播所应有的宽度稍微大一点。也就 是说光并不严格按直线传播,而会绕过障碍物前进。接着,1672~1675 年间, 胡克(1635~1703 年)也观察到衍射现象,并且和波义耳(1627~1691 年) 独立地研究了薄膜所产生的彩色干涉条纹,所有这些都是光的波动理论的萌 芽。 十七世纪下半页,牛顿(1642~1727 年)和惠更斯(1629~1695 年)等 把光的研究引向进一步发展的道路。在光学发展的早期,对颜色的解释显得 特别困难。1672 年牛顿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在光屏上形成安一定次 序排列的彩色光谱带——光谱。于是他认为白光由各种色光复合而成,各色 光在玻璃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折射而被分解成许多组成部分。反之,把各种组 成部分复合起来会重新得到原来的白光。进一步的实验还指出,把第一棱镜 所分离出的某种色光从光谱中分离出来,便不能被第二棱镜再分解,这些简 单的色光特征,可用棱镜的形状和折射率来定量地描述。因此牛顿的白光实 验,使对颜色的解释摆脱了主观视觉的印象而上升到客观量度的科学高度。 此外,牛顿还仔细观察了白光在空气薄层上干涉时所产生的彩色条纹——牛 顿环,从而首次认识了颜色和空气层厚度之间的关系。但最早发现牛顿环的 却是胡克。在发现这些现象的同时,牛顿于公元 1704 年出版的《光学》一 书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性质,提出了光的微粒流理论。他认为这些微粒从 光源飞出来,在真空或均匀物质内,由于惯性而作匀速直线运动,并以此观
⑥公元十一世纪,我国宋朝的沈括(1031~1095 年)在《梦溪笔谈》中 记载了极为丰富的几何光学知识,他不仅总结了前人研究的成果,而且对凹 面镜、凸面镜的成象规律,测定凹面镜焦点的原理以及虹的成因等方面都又 创造性的阐述。
⑦培根(公元 1214~1294 年)提出用透镜矫正视力和采用透镜组械作用和光的热、电、化学和生理效应等),光的本性 问题以及光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应用。
分为几何光学、波动光学、量子光学和现代光学四大部分 2 研究方法:
实验——假说——理论——实验 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对物理现象进行分析、抽象与综合,提出假说, 形成理论,并不断反复经受实践的检验。
讲解
2
孔成象等)和光在镜面(凹面和凸面)上的反射等现象。 ②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公元前 330~275 年)所著的《光学》一书中,
研究了平面镜成象问题,指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反射定律,但他却同时提 出了将光当作类似触须的投射学说。
③克莱门德(公元 50 年)和托勒密(公元 90~168 年)研究了光的折 射 现象,最早测定了光通过两种介质分界面时的入射角和折射角。
⑧阿拉蒂(公元 1299 年)发明了眼镜。 ⑨波特(公元 1535~1615 年)研究了成象暗箱,并在 1589 年的论文《 自 然的魔法》中讨论了复合面镜以及凸透镜和凸透镜的组合。
⑩综上所述,到十五世纪末和十六世纪初,凹面镜、凸面镜、眼镜、透 镜以及暗箱和幻灯等光学元件已经相继出现。
2、几何光学时期(16 世纪初~17 世纪中叶) 这一时期可以称为光学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在这时期建立了光的反射定 律和折射定律,奠定了几何光学的基础。第一架望远镜的诞生促进了天文学 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显微镜的发明使生物学的研究有了强有力的工具。
①荷兰李普塞(1587~1619)在 1608 年发明了第一架望远镜。 ②十七世纪初延森和冯特纳(1580~1656)最早制作了复合显微镜。 ③1610 年,伽利略(1564~1642)用自己制造的望远镜观察星体,发现 了绕木星运行的卫星,这给哥白尼的日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④开普勒(1571~1630)汇集了前人的光学知识,于 1611 年发表了他的
二、光学的学习方法
1、光学的学习相对较容易,不需很深的数学,自成体系。 2、光学是当今热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 4、习题易做
三、光学发展简史
光学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下列五个时期: 1、萌芽时期(公元前 400 年~16 世纪初) ①墨翟(公元前 468~376 年),《墨经》,光的直线传播(影的形成和针

掌握光程、光程差和位相差以及相干条件,理解光波的干涉现

求 象及相干光源。
备注


重 点
重点:波的相干性,。

难点:光程、光程差和位相差以及相干条件。





光程与路程的区别

1



本章专业英语术语




讲解、自学、练习与多媒体结合

教学内容及课外训练(作业)
绪论
一、光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研究内容: 光的发射、传播和接收等规律,光和其它物质的相互作用(如光的吸收 、
自学
3
著作《折光学》,无论在形式上和内容上,该书都可以与现代集合光学教本 媲美。他提出了用点光源照明时,照度与受照面到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 照度定律。他还设计了几种新型的望远镜,特别使用两块凸透镜构成的开普 勒天文望远镜。他还发现当光以小角度入射到界面时,入射角和折射角近似 地成正比关系。
⑤斯涅耳(1591~1626 年)和笛卡儿(1596~1650 年)提出折射定律的 精确公式。1621 年斯涅耳在他的一篇未发表的论文中中指出,入射角的余 割和折射角的余割之比使常数,而笛卡儿大约在 1630 年的《折光学》中给 出了我们现在熟悉的用正弦函数表书的折射定律。
④罗马哲学家塞涅卡(公元前 3 年~公元 65 年)指出充满水的玻璃泡 具 有放大性能。
⑤从阿拉伯的巴斯拉来到埃及的学者阿尔哈曾(公元 965~1038 年)反 对欧几里德和托勒密关于眼睛发出光线才能观察物体的学说,认为光线来自 所观察的物体,而光是以球面形式从光源发出的;反射线和入射线共面且入 射面垂直于界面;他研究过球面镜和抛物面镜,并详细描述了人眼的构造; 他首先发明了凸透镜,并对凸透镜进行了实验研究,所得的结果接近于近代 关于凸透镜的理论。
物理系教案
周次
章节 名称 本次 内容 授课 方式
按教学单元撰写,一般一次独立教学内容(2 节课)为一个单元
第 周, 第 次课 绪论 第一章 光的干涉 绪论 1.1-1.3 光的电磁理论 由单色波叠加所形成的干涉花样
理论课
教 学
了解光学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了解光学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了解光的电磁理论,理解光波的独立性、叠加性和相干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