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学案)范文

合集下载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与技术——以黄土高原为例

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模式与技术——以黄土高原为例

土高原水 土流失治理 中, 以小流域 为单元 的水土保持 综合技术措施是防止水土流失、 减 少入黄 泥沙、 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 区域经济 、
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的最佳措施和有 效途径 。 作者通过查 阅大量文 献并结合 所学专业知识 , 综述 了黄土 高原小流域
综合 治 理 的 各种 技 术措 施 及 其 配 置模 式 。
观测与调查研 究相结合 的方法,并结合人工模拟 降雨等室 内实 验, 从小流域地貌演化过程和 降水特性、 降水击溅侵蚀 、 土壤抗 蚀特性、 表土结皮形成过程及其对径流侵蚀产沙的影响、 降水入 渗规律和产沙的垂直分带规律等 关系出发 ,研究各项水土保持
技 术 措 施 及其 配 置 ( 工程 措 施 、 植物措施及农业耕作措施) , 典 型
大, 水、 旱灾害频繁 ( 水 灾 害 主 要 指7 月 ~9 月历 时 短 、 雨强 大 的暴 雨造 成 对 经 济 发 展 的制 约和 土 地 资源 的破 坏 , 旱灾 害主 要 指 影 响作 物 正 常 生 长 和 产量 的春 旱 ) , 农 业 基础 薄弱 , 水土流失严重 。 从 自然 条 件 分 析 , 资 源 环 境 具 有 明显 的地 域 不 均衡 特 征 _ l l 。

H]

黄 土 高 原 的 水土 流 失 不 仅 造成 当地 生 态 环 境 的 严 重 退化 , 而
且 是 黄河 下游 河 道 淤 积 、 河 床 加 高 的 主要 泥 沙 来 源 。 此外 , 黄 土 高 原 地 区 气 候 干 燥 多风 , 且 植 被 覆 盖低 , 冬 春 季
节 易 发 生风 蚀 。 来自架式多孔结构 的多柱状马兰季黄土, 土质疏松 , 土壤 中砂粒 、 粉砂粒含量 多( 超过6 0 % ) , 黏粒少 , 有机质含量较低 , 缺乏团粒结 构, 颗 粒间黏结力弱 , 稳定性差 , 黄土遇水很容易分散 、 崩解 , 抗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典型案例分析
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案例
通过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的综 合治理方式,成功控制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提高了土地 生产力和生态环境质量。
黄土高原淤地坝建设案例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一种重要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通 过拦截泥沙、淤地造田,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提高了农 业生产能力。
实施生态补偿机制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对水土流失治理地区给予经济补偿和政策扶持。
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加大对水土流失治理的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
05 治理成效评价及存在问题
治理成效评价
1 2
植被覆盖度提高
通过大规模的植树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 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度显著提高,有效减少了水 土流失。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 原为例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 水土流失成因分析 • 治理措施与技术手段 • 治理成效评价及存在问题 • 未来发展趋势与策略建议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探讨黄土高原地区水 土流失的现状、成因 及危害
提出进一步加强水土 流失治理的建议和展 望
分析当前水土流失治 理的措施及其效果
黄土高原地区概况
01
02
03
04
地理位置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 地跨山西、陕西、甘肃、青海
、宁夏及河南等省区
气候特点
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 中且多暴雨,蒸发量大
地貌特征
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 失严重
土壤特性
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 被侵蚀
02 水土流失现状及危害
水土流失现状
01
02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内容详析(鲁教版)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内容详析(鲁教版)
的 土 地 利 用 和 植 被 破 坏 作 为 主 要 的 人 为 原 因呈 现 出 来 。
的问题 ,提 出综合治理措施 。鲁教版教材根据课程标准 , 在四个研究方 向中选择“ 水土流失” 这一项进行重点分析 , 而另外几项则安排在其它章节中作为次重点 内容呈现。 从本节结构看 ,教材严格按照江苏省对课程标准解
读 所 提 出的要 求 来 编 排 ,共 由三个 部 分 组 成 : “ 水 土 流失
水貌 侵 蚀地 表 ,沟壑 纵横 表土 流失 ,肥力 下降
如此典型水土流失的原 因, 强调对案例分析的深入研究 。 最后 , 针对形成原 因 , 提 出合理解决措施 , 强调案例分析 的可行性与实践性 。通过此章节的学习 , 学生不仅获得有
关 水 土 流失 这 一 生 态环 境 问题 的相 关 知识 ,更 重要 是 学
黄 土 高原 地 区水 土 流 失 的危 害。教 材 首 先 展 示 一 幅
是 黄 土 高 原水 土 流失 的成 因既 有 自然 原 因 ,也 有人 为
原 因, 不是某一个原因独立作用产生 的; 二是现代黄土高 原 的水土流失以人为原因为主 。在 陈述黄土高原水土流 失 自然原因的时候 ,教材用了一幅插 图,学生通过读图 3 — 1 — 4了解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过渡性 、 黄土土质 的特殊 性、 降水季节不均匀性和地质灾害的频繁性 。这种在一幅
一 一 一 一 一 一 ~ 一 一 I l 一 一 一
工程措施 l l农业技术措施
资源及其分布。这幅地 图成为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 因的有力载体 , 使得区域分析落实在 区域图中, 更加强化
读 图能力 的重 要 性 。关 于 水土 流失 的形成 机制 , 教材 中没 有 直 接 指 出 ,但 是通 过 要 点 式描 述 黄 土 高原 水 土 流失 的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1)

陕 西
山 西
太 行 山
33°N
秦岭
黄土高原的概况
位置:内陆腹地,黄河中上游和 海河上游地区。 太行山西至日月山 范围:黄土高原东起______ _______ 秦岭 北至 _______ 长城 ,跨越了 南至_______ 山西省 、 _______ 陕西省 _____ 宁夏 等省大部分和 _______ 青海、甘肃、内蒙古、河南的一部分。 成因:“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的黄 土物质是从蒙古、中亚等地的荒漠、戈 壁吹来的。
控制人口
改造人类
合理安排生产生活:退耕还林,还草.
人口增长 人均耕地减少 植被破坏 土地沙化 自然灾害频繁 燃料需求增加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毁林开荒 开垦荒地 需要更多劳动力 人口继续增长 破坏生态平衡
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
记者“你为什么放 羊?”答“赚钱 呗。”“赚钱干什 么?”“娶老 婆。”“娶老婆干 什么?”“生 娃。”“生娃干什 么?”“放羊。”
三北防护林
沙棘是黄土
高原综合治
理的突破口
小流域综合治理
在黄土高原地区广泛流传着:“宁种一亩沟,不种十 亩坡”、“打坝如修仓,拦泥如积粮,村有百亩坝, 再旱也不怕”,“沟里筑道墙,拦泥又收粮”的歌谣, 这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群众对淤地坝地位与作用的真 实评价。
(2)兴修水库(沟谷)
思考:兴修水库有何 作用?
修筑梯田
修拦土坝
(2)农业技术措施: 开展平整土地、 栽培种植、 田间管理、 增施肥料、轮作套种 等农耕农业,同时 滴灌 精心选育良种、发展 地膜及 喷灌 和__ 技术、 科学施肥 等。
(3)生物措施。提高 植被覆盖率 是治 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施之一。

论黄土地貌的现状、治理及环境景观设计——以黄土高原为例

论黄土地貌的现状、治理及环境景观设计——以黄土高原为例
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厚 5 0 0 8 m。
2. . 2气候差异 比较大。 3 黄土高原气候受系统 中岩石 圈 和大气圈相互影 响。大气系统 中降水量具有很明显的 地域和季节性 , 降水年 际变率大, 间变化上降水呈 减 时 少趋势。就气温来看 , 黄土高原具有冬寒夏热 、 寒暑变
化剧烈的大陆性气候特点 。
2 黄土高原的现状 21 黄 土高原地貌现状 .
2- . 3水资源缺乏 , 矛盾 突出。在干旱半 干旱 的黄 3 供需 土高原地 区 , 稀少 , 降水 蒸发 旺盛 , 面蒸 发是降水 的 水 2 倍多 , 而且降水集 中 , 水资源供求矛盾 日益突 出。 2 . 山地丘陵面积大。 .4 3 黄土高原地 区土地 以丘陵山地 为主 , 占整 个地 区的 8 %, 约 0 而河 谷平 川 只 占土地 总 面积的 2 %。这种起伏 的地貌构造不适合农耕 。 0
3 %一0 有 的地 区达到 6 %以上 , 地面 切割 为支 0 5 %, o 将 离破碎景观。 2 黄 土高原 的水土现状 . 2
地方都是 荒山秃岭 , 给人 留下满 目疮痍的景象 。 人工草 地很少 , 的地方 由于过垦 山坡 , 有 表土 流失严重 , 露 显
出基岩。
我 国黄土高原地 区本身 自然环境脆弱 ,加上长期 以来土地利用 不合理 , 植被 受破坏 , 水土流失严重 。黄 土高原植被从 古代 到今 天的巨大变化 ,更主要是受人 类活动影响 , 总的趋 势是 面积越来越小 , 植被的结构也
2. .5植被覆盖率低。在黄土高原上 ,0 4 %左右 的 3 3%~ 0
中国黄土 高原素有 “ 千沟万壑 ” 称 , 之 多数地 区 的
沟谷密度 在 3 5m k 2  ̄ k /m 以上 , 大达 lk /m 。沟谷 最 Omk

高中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鲁科版必修3

高中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鲁科版必修3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危害。

2、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尖锐的人地矛盾。

3、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认识“六道沟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4、通过人地矛盾所引起的生态、经济恶性循环的分析,深刻认识人口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加强环境保护重要性的思想认识。

5、掌握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学会依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分析实例,发现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并提出综合治理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1、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特别是破坏植被、轮荒耕作、开矿等人为原因。

2、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相结合,以水土保持、建立农林牧结合的生态农业体系为重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这一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值得推广。

三、教学方法:对图分析法、综合程序法、讨论探究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教学过程:[导入]陕北民歌羊啦肚子手啦巾哟三道道格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那话儿哎呀招一招手瞭不见那村村哟瞭不见那人问题:这首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什么样的景观特征?为什么陕北会出现这样的景观?陕北的地形对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影响?应该如何进行治理?(这首歌反映了黄土高原地区沟谷发育,地面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景观特征。

这种景观特征是强烈的水土流失造成的。

水土流失使得陕北地区沟谷密度和沟壑深度都很大,有些主干沟壑的深度在200—300米,长度达几百千米,人站在沟谷的两边能够相对见面,但要绕过沟谷走到一起交谈,有时一天也不能相会。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不仅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且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新授]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水土流失的概念: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设计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鲁教版必修3)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一课时)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过程,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三维目标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掌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2、以黄土高原为例,学会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3、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并积极参与。

教学重点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教学难点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教学过程复习旧课:中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四大战略导入新课:展示水土流失分布图和视频,指出黄土高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自主探究阅读图3-1-2黄土高原地形图,思考:1、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2、黄土高原的范围。

阅读图3-1-2黄土高原地形图,思考:3、黄土高原跨越的省区主要有哪些?图片展示:印象黄土高原4、概括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特征。

黄土广布、千沟万壑、支离破碎5、黄土高原与其地表形态的形成作用力相同吗?黄土高原的形成----风力沉积作用黄土高原的地貌----流水侵蚀作用材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资料此材料说明什么问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承转: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带来的危害有哪些呢?探究:水土流失的危害1、对当地:(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

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

(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2、对黄河下游地区:(3)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 地上悬河”,严重威胁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拓展训练:黄河下游形成的“地上悬河”的原因危害。

承转:播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视频二、水土流失的成因(整体性观点)(一)、自然原因(二)、人为原因(主要原因)学生自主探究:水土流失的成因教师小结: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1、特殊的地理位置:过渡性;2、黄土质地特殊:黄土结构松散,土质疏松;3、气候: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多集中在夏季, 多暴雨;4、自然灾害多发地区。

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全国一等奖】

高中地理必修第三册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全国一等奖】
【展示图片】:景观图
思考:
1.大量的水土流失,会造成哪些影响
2.结合黄土高原的恶性循环示意图,说明该地区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小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
结合实验进行推理分析,明确引发水土流失的条件,锻炼学生的思维演绎能力;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探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和地理实践力;同时,观察图片,引导学生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认知水土流失带来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结合实例进行水土流失的成因分析并提出治理的措施。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法、案例教学法、探究式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等。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经过第一单元中关于“区域认知”和“区域比较分析”的学习后,已基本掌握认知区域、分析区域的一般方法。同时,关于“水土流失”这一概念,学生经过对照实验和现象观察,也能够凭借以往的认知进行相关要素的推断。因此,本节内容中,对他们来说需要重点掌握的是问题认识、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如何把这个问题落实到具体的案例中,去进行成因的分析并思考提出关于这个问题的对策,则是他们在学习中将会遇到的难点。
【承转】:我国的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农耕历史悠久的山区和丘陵,其中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展示图片】: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
思考:
结合水土流失的条件,想一想为什么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严重
(补充材料: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根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但现在……)
【小结】: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通过图文资料,认识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民在长期治理水土流失的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从因地制宜地角度明确水土保持的措施,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构建正确的人地协调观。

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教案课 题3.1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明确黄土高原的范围,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2. 理解自然和人为因素对黄土高原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 ——— 水土流失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通过辩论赛,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思辩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树立学生保护环境的主人翁责任感、紧迫感。

2 .树立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的法制观念。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危害。

教学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教学手段讲授、自学、讨论。

教 学 过 程环节时间教师主导学生活动预期目标效果反馈复习导入2分钟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断学生可轻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学质疑8分钟布置学生根据课本内容完成学案一“自学质疑”主要内容。

围绕学案在规定时间内进行预习。

初步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交流展示10分钟读教材图3-1-4“地处过渡地带的黄土高原”,回答下列问题。

(1)黄土高原位置的过渡性表现在哪些方面?(2)下面的两幅附图反映了黄土的什么特性?学生能根据书上的内容简单的用语言加以概括。

大部分学生能根据书上的内容分析图上反映的地理事物。

精点点拨5分钟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关系: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破坏)→世界上含沙量最大河流→下游进入平原地区(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悬河”→人工筑堤束水(暴雨洪峰)→河堤决口,泛滥成灾。

因此治黄的根本就是搞好中游的水土保持。

2、:我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麓,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面积约为63万平方千米,其中黄土高原最为集中,所以黄土高原仅仅是黄土分布区的一部分。

学生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的关系;黄土分布区和黄土高原两个不同的概念的区别。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理轰育 2011年第10期
教 辅 集 锦
澎 龟 绚 景 现 地 理 骚
●谢 守有 /山东省利津县第一 中学 (257400)
落景 观是人 类社会最典型 的文化景观类型 ,任何


一 种 聚落形 态的 出现都与 当地 环境 (自然环境与

历史文化)密不可分 。中国幅员辽 阔 、民族众 多 ,聚
(3)各项工程建设 中的不合理利用土地。随着经济的发展 ,开
矿 、修路 、建厂 以及其 它工程建设迅速发 展 ,大量弃 土 、弃渣进
入 河道 ,增 加新 的产沙来 源。黄土高原地 区矿产 资源种类多 ,
开采 过程 中缺乏合理 的规划和水土保持 工程措施 ,滥倒 弃渣
现象 十分严重 ,造成 的水土流失 问题 日益严重 。
三 、水 土流 失治 理措 施
1.生 物 措 施
黄土 高原地 区过度农 垦 、放牧 、樵 采是植被 破坏 、水土 流
失 的主要 原因。应因地制宜 ,通过植树种 草 、合理采 伐等直接 恢复植被 ,发展小水 电 ,以煤 、天 然(气 )代 柴 ,利用 风能 、太 阳
能等新能源 ,间接恢 复植 被加以解 决。
二 、水 土流 失成 因
1.自然 因 素 (1)黄 土特性 。黄 土 的粒度 成分 以粉 砂 粒 (0.05mnrq).005mm ) 为主 ,而粉砂粒 中又以粗粉砂 占绝对优势 ,约占总重量的 50%以 上。黄土的特 f生决定了它胶结疏松 ,孔隙度大 ,分散率 高,土粒在
水中极易分散悬浮 ,土块遇水后 ,迅速崩解。黄土的颗粒 肚、粉砂 性、疏松性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
≤ .

敏 辅 集 锦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第一节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保持水土
为中心。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小结
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D
三、水土流失的治理
1.工程措施
在缓坡地段,实施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梯田相结合 “护坡工程” 在黄土塬上,平整土地,营造护林网,合理利用水土 “固沟工程” “保塬工程” 打坝建库——既拦泥蓄水,又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面 水 流
坡 面 水 流
修建水平梯田为什么能减少水土流失?
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就地沉积
东部季风区
东部季风 (1)从三大自然区域看,图一所示区域位于 区; 从阶梯位置看,位于第 第二级 阶梯,甲山脉两侧的地形单元 分别是 华北平原 和 黄土高原 。
(2)20世纪末,黄河下游河段每到冬春季节常常出现断流现象, 有的年份,有的河段甚至夏季也会断流,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 )。 A.沿岸工农业发展,任意节流、储水现象严重 B.黄河流域旱情严重 C.大量降水下渗成为地下水导致断流 D.黄河下游没有大的支流汇入
A地
秦汉以来黄土高原经历了三次滥伐滥垦高潮
第一次:秦汉时期的大规模“屯垦”(边防军有组 织大垦荒)和“移民实边”开垦。这次大“屯垦”使晋 北陕北的森林遭到大规模破坏。 第二次:明王朝推行的大规模“屯垦”,使黄土高 原北部的生态环境遭到空前浩劫。据考证,明初在黄土 高原北部陕北(延安、绥德、榆林地区)和晋北大力推行 “屯田”制,竟强行规定每位边防战士毁林开荒任务。 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明代推行“屯田”制对环境破坏 之严重。 第三次:清代曾推行奖励垦荒制度,垦荒范畴自陕 北、晋北而北移至内蒙古南部,黄土高原北部和鄂尔多 斯高原数以百万亩计的草原被开垦为农田,使大面积的 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高中地理教学课例《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其中,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本节课按课标
教材分析 要求,以黄土高原为例介绍了该区存在的主要环境问
题,水土流失的概况及危害,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
个方面分析了该区水土流失的原因,
从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高度介绍了本地区综合
治理水土流失的基本措施。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黄土高原的范围和水土流失问题的危害
论据:1、源和触发机制 (3)无计划地修建窑洞,修路和建设水利设施破坏 原来的地表结构和植被,使水土流失加剧。 2、破坏植被 (1)秦朝时营造宫殿 (2)过度樵采 (3)毁林开荒 (4)战争:焦土遍野 总结评价 教师简要评析,针对各小组的解答情况,进行鼓励 性的评价,做适当补充。 总结: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 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 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是水土流失的形成的基础,破坏植被 是诱发水土流失的根源。 【活动】 根据 P53“人口增长和植被破坏引起恶性循环示 意图”,说明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 总结:从图中可以看出黄土高原环境恶化的主要原 因是人口增长。[承转]过去流传有黄河水“一碗水,半 碗沙”的说法,黄河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约占全国外流 河总输沙量的 60%,如果用载重 4 吨的卡车运送这些泥
生的讨论并及时给予指导与帮助。能否让每个学生的思 维与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锻炼是一 个值得思考的地方。还有学生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否就是 我们预期的答案,该如何引导学生往我们预期的方向思 考,这点也值得思考。
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地区。
问题:1、三角洲是怎么形成的?
2、黄河三角洲的泥沙从何而来?说明什么问题?
三、课堂小结:既然水土流失主要是由于人为原因
造成的,且给黄土高原当地以及下游地区都造成危害,

高中地理_《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地理_《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水土流失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在很多山区都普遍存在。

而我国水土流失现象最严重的在黄土高原,通过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让学生掌握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了解综合治理的原则和三大措施。

2、过程与方法目标:搜集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并进行整理分析,给黄土高原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并运用到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搜集整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信息和资料,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2、黄土高原治理的三大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生物措施)。

四、课前准备:1.教师:课本插图,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

2.学生:预习课本知识,搜集资料,分小组汇总,进行讨论,探讨如何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片断电脑显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图》(边引导学生读图边叙述)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根据历史资料考证,这里曾是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的地区。

但由于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等自然特点,以及长期的农耕历史中不合理的生产方式,使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非常严重。

本节课我们将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措施。

(板书)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电脑显示)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先由学生到讲台前指图(用鼠标指,点击后边界闪烁)表述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再根据图等高线高程判断其大致海拔高度和地势状况。

(学生指图讲述,教师补充)1、基本特征:(1)范围: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主要包括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水土流失的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3.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地理背景大连开发区一中刘健教学目标结合黄土高原等区域的实例,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以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以及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方法和途径课时 1课时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黄土分布区。

这里虽有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丰富的优势,但却存在着生态环境脆弱的劣势。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

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历史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使这里人地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长期的广种薄收、陡坡垦耕、过度放牧和过量樵采,再加上独特的黄土地貌和半干旱的气候状况,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重要图释1、图3.2 “黄土高原的过渡性”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即处在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各种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稳定。

2、图3.3 “人口增长和开垦荒地引起的恶性循环示意图”掌握图中两个要点:一是人口增加所造成的直接影响是什么,二是框图中如何体现出“恶性”循环。

教学内容一、黄土高原概况1.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位于太行山以西,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横跨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的大部分或部分,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

2.地势地貌黄土高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多在1000—2000米。

除若干石质山地外,大部分地表被厚层黄土覆盖。

二、脆弱的环境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主要表现在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和环境遭破坏后难以恢复两个方面。

1.黄土高原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黄河流域的三大自然灾害是旱灾、水灾和水土流失2.环境遭破坏后难以恢复(1)古环境特征:塬面广阔,沟壑稀少,植被丰茂,温暖湿润。

古代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是比较优越的。

历史文献、孢粉与古环境的研究、考古发现及黄土高原的植被遗存,足以说明古代黄土高原是一片森林草原地区,河流泥沙含量较少,分布有许多面积广大而平坦的塬。

g2dl09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2)

g2dl09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2)

课题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2)设计者:李芹审核者: 倪青叶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要求与原则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学习重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具体措施【学习方法】通过讨论、自学、读图等,培养自主性、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自主学习】一.综合治理要求:治理黄土高原必须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调整结构,实行综合发展。

一切以为中心,压缩用地,逐步建立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扩大种植面积;大力开展采煤区的工作。

二.综合治理原则:即工程与措施相结合;经济、社会与相结合;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三.具体措施:(1)工程措施:是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实施工程、工程、保塬工程。

(2)农业技术措施:如精心选育、发展灌和灌技术、科学施肥等。

(3)生物措施:①退耕,以恢复地表植被;②大力植树种草,实行结合。

小结:※【迁移应用】黄土高原以丰富的能源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尖锐的人地矛盾著称于全国。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下图及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水土流失危害是、。

(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落后的耕作制度是,使原来的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

目前,形成新的水土流失物源和触发机制是(3)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方针是(4)从材料中分析,黄土高原能源资源丰富,在能源基地建设中主要的限制因素是、(5)从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来看,今后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的关键是※【课堂检测】读黄土高原小流域示意图1,完成1~3题1.关于小流域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小流域相当于一条河流的完整流域B.小流域治理中主要采取生物措施C.小流域治理的方针是“保塬、护坡、固沟”D.农业技术和社会经济水平对小流域治理影响不大2.小流域综合治理的重点是()①保持水土,开发利用水土资源②利用沟底谷地,扩大种植业③建立有机、高效的农林牧生产体系④采用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关于A、B、C、D四处土地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A处常用作耕地 B.B处适宜开垦成梯田C.C处应种植水稻 D.D处适合打坝建为库4.治理水土流失的农业技术措施是()①深耕改土②轮作套种③平整土地④地膜覆盖⑤科学施肥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图1)(图2)5.根据“黄土高原人口—农业生产—生态循环关系示意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2-1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教案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第1课时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1. 课程标准解读:1)不同区域应作为学习区域环境问题的载体,学生以某一区域为实例,由认识该区域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入手,从生态环境问题的现象、成因(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展开学习;2)人地矛盾是由于环境本身以及人类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过度索取造成的,在不同地区的表现不同,如:体现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典型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而西北内陆地区则是荒漠化问题等;3)教学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作为案例引述问题,通过分析产生原因、对区域发展的危害及治理措施,展现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后以东南丘陵水土流失作为补充案例加以印证;4)区域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常常与该区域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密切相关。

如:水土流失的形成与不合理开发利用森林、草地等有着内在必然联系。

因此,不能把上述问题孤立起来讲述,而要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和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问题,把造成环境问题的各方面因素联系起来,才能发现其症结所在,从而找到环境综合治理的有效对策。

2. 教学目标:1. 通过景观图片及水土流失视频,描述水土流失的现象;2. 通过实验及相关资料,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3. 通过图文资料,说出水土流失的危害;3. 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归纳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方法。

4. 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探究式(案例教学)多媒体课件、地理图表、视频片断、学案(图文资料)5. 教学过程:土壤需要年。

6. 板书设计:第二课时人为原因:自己阅读:主要表现为哪几个方面?解释图二、危害:危害是全面的:山区、平原;干旱区、多雨区;农业生产、其它生产。

1、对山区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侵蚀和於积侵蚀:坡耕地:三跑田;多雨区:土壤易酸化;干旱区:土壤次生盐渍化淤积:沙砾沉积严重破坏土地墒情(土壤湿度)泥石流:危害当地生产活动2、水土流失造成生态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干旱灾害频繁——(地区地表植被覆盖率低和降水减少且分布不均,多暴雨)——水土流失严重3、水土流失淤积江河湖库,加剧洪涝灾情黄河地上河成因:中流水土流失严重,下游进入平原淤积地上河危害:威胁下游地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4、水土流失影响水土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有效利用恶性循环与良性循环的问题————三、治理:针对原因的治理既有自然,也有人为的原因:但自然原因很难改变或无法改变,因此,应以人类活动为着眼点,努力控制住人类破坏的那一部分。

高中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第1 课时)(连续提这样几个问题,供学生讨论):“水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 “水流走之后,留下了什么?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结合上学期所学的黄河的内容,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图片展示】“黄河下游地上悬河示意图”——分析地上悬河的成因及危害(教师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汇人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大量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使下游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严重威胁着两岸地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转承】这一切,都是水土流失惹的祸。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黄土高原如此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这里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的因素。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学生阅读课本试着找出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首先,展示“黄土高原位置图”,学生从地形,降水,植被和农业类型等方面考虑黄土高原位置的过渡性,从而说明黄土高原地理要素和环境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一旦遭到破坏更易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

其次,展示“黄土层直立性图”,说明黄土物质组成,并说明其特性,干燥时较坚实,遇水易分散,极易学生思考讨论问题,得出结论。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并积极思考教师所提问题。

使学生不会无从下手,以此来分散难点。

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总结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知识的再创造能力。

图片展示形象直观的表现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加深学生的印象。

层层递进展示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成因,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分析一般区域发展问题的自然成因,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学案)
课时1: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成因
一、学习目标
1、结合图示,能够记住黄土高原的范围;并通过图文资料分析说出并理解黄土
高原的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2、通过阅读黄土高原的位置、露天煤矿、植被破坏等图片,能分析说明黄土高
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二、学习过程
1、复习巩固
讨论黄土高原如何形成?
2、尝试学习
黄土高原
一、
项目概况
位置内陆腹地、_____中上游与_____上游地区
范围自然区域
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
秦岭以北的广大区域
行政区
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的
全部或一部分
面积30多万平方千米
土壤除若干石质山地(如吕梁山、六盘山)外,地表大部分被黄土覆盖
地形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支离破碎(或沟壑纵横、千沟万壑)
水土流失及其危害
二、
项目内容
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是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危害概述
造成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影响了区域社
会经济的发展
表现
使耕地土层变薄、_________流失、耕地质
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使大量____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淤积、抬高河床,形成“地上悬河”
造成当地_________恶化,诱发和加剧自然
灾害的发生
三、水土流失的成因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很多。

其中,_____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
(1)地理位置特殊:它处于从_____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区向
_____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_____区过渡的地区。

(2)高土质地特殊:黄土遇水容易分散,极易受_____的侵蚀。

(3)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多集中于___季,且多暴雨。

(4)地质灾害频繁:滑坡、塌陷、_______等时有发生。

人为原因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黄土高原盛行_____耕作制度,使原来的林草植被遭到破坏,使水土流失加剧。

露天_____导致大面积开挖地表土,破坏地表植被。

人们无计划地建_____ 、修路,建水利设施等。

(2)破坏植被
由于农业_____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_____等,植被遭到严重的破坏。

3、巩固练习题
黄土高原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据此回答1~3题。

1.由于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特征,使这里的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下列有关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的过渡性不正确的是() A.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
B.从沿海向内陆过渡
C.从森林向荒漠过渡
D.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具有直立性和吸湿性②黄土高原地区夏季多暴雨③黄土土质疏松
④森林破坏严重
A.①②④B.①③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3.自古以来黄土高原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 A.使土壤的肥力得以恢复
B.增加了耕地面积
C.增加了粮食产量
D.加重了水土流失
综合题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陕西省安塞是一个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科学工作者对这一地区水土流失的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目前总水土流失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材料二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情况示意图
(1)水土流失的危害是________。

(2)引起目前安塞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______,试举例说明。

(三条即可)
(3)材料表明了人类与水土流失的关系是()
A.人类活动只能加速水土流失,不会引发水土流失
B.人类活动可能造成水土流失,但不能治理水土流失
C.人为因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人类也可以防
治水土流失
D.人类只能减轻和减缓水土流失,不能根治水土流失
(4)结合下图“PPE”怪圈(生活贫困—人口增长—环境退化之间互为
因果的恶性循环),分析“中国经济最为贫困的地区,往往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的原因。

4、总结归纳
1)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

耕地质量下降.农业单产降低。

(三跑田)
(2)黄河泥沙含量剧增,大量泥沙沉积在下游
河床.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

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据自然灾害的发生。

(一碗水,半碗沙)
2)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降水:降水多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
土壤:黄土土质疏松
植被:植被覆盖率低
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频繁
2、人为原因
植被大量破坏:毁林开荒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抛荒、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
四、当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某地位于太行山以西,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据此回答1-5题。

1.该地应为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黄土高原 C.华北平原 D.内蒙古高原
2.关于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造成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
B.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C.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D.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悬河”,与上游水土流失无关
3.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上升 B.地壳下沉 C.断裂作用 D.水土流失4.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是( )
A.地势低平 B.地势坦荡 C.沟谷发育 D.波状起伏
5.下列耕作制度中,哪些应该改变( )
A.轮作 B.轮荒 C.轮牧 D.休耕
读右图,回答7~8题。

6.该区域大部分的地貌景观特征是()
A.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B.地势较高,开阔平整
C.支离破碎,千沟万壑
D.地表崎岖,岩石裸露
7.近年来该区域耕地面积不断缩小,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自然保护区面积扩大
B.矿产开采规模扩大
C.林草种植面积扩大
D.风沙危害严重
二、综合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据科学工作者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水土流失成因研究发现,自然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占到目前水土流失总量的9.6%,而人为因素引起的水土流失量要占到90.4%。

材料二甘肃西峰南小河沟,是黄土高原沟壑区的典型流域。

在进行小流域治理时,当地人根据这里的土壤侵蚀规律,实行了“保塬、护坡、固沟”的治理方针,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土流失的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表现是(多选) ( )
A.地下矿产丰富,地面矿点多
B.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C.土壤遭到侵蚀后,难以恢复原来的肥力
D.水土流失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