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课后答案
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政治试题答案
河北省“五个一联盟”2021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二模政治试题答案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21届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政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D2.C3.B4.C5.D6.B7.B8.A9.D10.B11.A12.B13.D14.C15.A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①增发国债属于积极财政政策,能够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压力。
(2分)财政收入增加,能够增加政府投资,带动生产性需求增加,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2分)企业复工复产,能够促进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消费,扩大国内市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
(2分)增发国债能够扩大投资和消费,二者协同拉动,促进经济发展。
(2分)(1)①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深圳奇迹的制度保障。
深圳持续深化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活力。
(2分)创新是引领深圳发展的第一动力。
深圳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为深圳经济发展提供新动能。
(2分)对外开放是深圳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深圳抓住机遇,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提高国际竞争力。
(2分)(2)①中国精神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推动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3分)“新时代深圳精神”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创新精神,是深圳人民新时期开创新事业的精神动力。
(3分)弘扬“新时代深圳精神”,能够凝聚共识,为深圳人民继续深化改革提供重要遵循;能够激励斗志,将激荡深圳逐梦征程,让深圳更有信心、更具活力、更添豪情;能够为深圳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伟大征程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发展氛围。
(4分)(具体论证深圳精神的作用,参考三个角度:深圳精神的激励作用、凝聚作用、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社会条件。
答出两个角度可得4分,其他角度,论证合理也可酌情给分,要求语言顺畅、准确)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
2023年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公需课答案2
2023年天津市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网公需课答案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我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具体举措,表述不正确的是()。
(5.0分)A.落实“藏粮于地”,加大耕地保护和农田建设力度B.坚持“藏粮于技”,强化现代种业等科技支撑C.优化生产布局,减弱粮食综合生产能力D.加强收储调控,在更高水平上实现粮食供需动态平衡我的答案:C√答对2.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坚持()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5.0分)A.教育B.人才C.科技D.创新我的答案:D√答对3.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在人才建设方面的基本要求是()。
(5.0分)A.聚天下英才而用之B.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C.营造环境我的答案:A√答对4.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5.0分)A.发展生产力B.解放生产力C.实现共产主义D.建设社会主义我的答案:A√答对5.下列选项中,关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5.0分)A.是适应我国发展新阶段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塑造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B.是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C.是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不是各地都搞自我小循环D.是具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坚实改革基础的我的答案:B√答对6.下列选项中,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举措,表述不正确的是()。
(5.0分)A.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B.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C.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对抗发展D.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我的答案:C√答对7.(),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开班。
(5.0分)A.2019年1月21日B.2020年1月21日C.2021年1月21日D.2022年1月21日我的答案:A√答对8.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中)课后测试
1、对于国企的数字化转型,国务院国资委一直非常重视,这些年国企数字化转型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加快“五转”落地,转型工作体系初步形成。
其中,()多家国企探索传统业务转型模式。
(6.67 分)A100✔ B800C500D200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800多家国企探索传统业务转型模式2、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要素的有()。
(6.67 分)A劳动B资本C数据✔ D以上都属于正确答案:D试题解析:我们讲生产要素,过去这个是讲这两要素论,一个是劳动,一个是土地,后来三要素论就加上了资本,后来四要素论加上技术,现在是五要素论加一个数据,现在数据是生产要素。
3、对于国企的数字化转型,国务院国资委一直非常重视,这些年国企数字化转型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加快“五转”落地,转型工作体系初步形成。
其中,()家央企明确数字化转型发展规划。
(6.67 分)✔ A89B97C196D800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特别是我们央企,现在我们央企97家,现在有89家央企,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规划。
4、对于国企的数字化转型,国务院国资委一直非常重视,这些年国企数字化转型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比如加快“五转”落地,转型工作体系初步形成。
其中,()多家央企组建“一把手”负责的转型领导机制,明确牵头部门。
(6.67 分)A60✔ B90C196D800正确答案:B试题解析:90多家央企组建“一把手”负责的转型领导机制,明确牵头部门。
5、下列选项中,关于国有资本布局优化“三集中”,说法错误的是()。
(6.67 分)✔ A向利润高的传统产业集中B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集中C向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和公益性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D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正确答案:A试题解析:国有经济布局,要进行结构调整,我们就要收缩战线、收缩拳头,要实现三个集中。
我们讲三个集中,哪三个集中呢?第一个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第二个像提供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建设、公益性服务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集中,第三个就是要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本考点精练-九年级上第二课 创新驱动发展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课本考点精练-九年级上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一、数据链接真题试做1.在京张高铁、京雄城际等智能高铁建设中,云计算、大数据、北斗定位、5G移动通信、人工智能等高科技正发挥更大的作用,实现高铁智能建设、智能装备、智能运营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这表明( )①科技发展日新月异②科技创新改变生活③互联网应用日益广泛④我国实现了区域协调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2.机器人灵巧地采摘黄瓜,无人机喷洒农药,通过手机云端随时了解养殖状况……在今天的中国乡村,一个个农业现代化场景令人惊叹。
出现这些场景的主要条件是( )①农业科技的进步②农村率先实现了全面小康③农村传统习俗的改变④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3.【2021·河北·28(4)(5)·9分】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材料:近年来,我国种业科技进步明显,培育了一批粮食作物新品种,从种源上为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保障。
但种业核心技术创新不足,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良种来源和供给仍有短板,部分种源仍然需要进口。
(1)材料所述事实启示我国应着力提升哪些能力促进粮食生产?(2)以上材料表明改革、科技均是影响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
你认为其中哪个因素更重要?说出一条依据。
近年来,我国先后制修订十多部法律法规,将知识产权等无形财产保护与有形财产保护摆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成立了各级知识产权法院(庭),知识产权法院体系从无到有,越来越完善;在知识产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制度,不断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违法行为惩治力度。
回答第4~5题。
4.综合以上信息可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A.我国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立法B.我国重视用法治手段保护知识产权C.我国只保护本国的知识产权D.我国的知识产权已经得到很好保护5.上述关于知识产权的举措( )①有利于打击侵权盗版的行为②有利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③是增加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④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唯一方式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二、数据分类题组演练综合模拟练(一)一、选择题1.(2022·石家庄模拟)刷脸解锁、刷脸支付、刷脸进校园……近几年,人脸识别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应用场所逐渐拓展,在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更是大显身手。
形势与政策第3版习题答案11
《形势与政策》第四专题国内经济形势习题一、单选题1.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强调指出,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移到()上来。
A.提高质量和效益B.提高质量和速度C.优化结构和布局D.完善结构和布局答案:A题型:单选题2.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需要抓住机遇,推动()调整。
A.结构B.产业C.区域D.需求答案:A题型:单选题3.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就应使经济运行在()。
A.中速增长B.供需平衡C.健康轨道D.合理区间答案:D题型:单选题4.全面深化改革,就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A.牵引B.决定性C.基础性D.根本性答案:B题型:单选题5.稳中求进,贵在有进。
“进”的重点是调整经济结构和深化改革开放。
新常态下,靠拼投入、高消耗、过度依赖外需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
为此要()。
①发挥我国劳动力成本低优势②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③靠投资扩大规模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D题型:单选题6.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
A.创新B.投资C.出口D.消费答案:A题型:单选题7.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B.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C.提高全要素生产率D.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撑答案:A题型:单选题8.下列政策选项中,不属于供给侧改革的是()。
A.大规模减税降费B.削减过剩产能C.基础设施补“短板”D.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答案:D题型:单选题9.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_____、结构调整_____、前期刺激政策_____“三期叠加”阶段。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换挡期消化期阵痛期B.换挡期阵痛期消化期C.阵痛期换挡期消化期D.消化期换挡期阵痛期答案:B题型:单选题10.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
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贫困发生率降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课后答案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课后答案What is a classic? It takes about 100 years to become a classic.大家好,今天由我来给大家解读十九大报告的第五部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部分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建设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十九大报告在这一部分还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现代化经济体系”;那么,如何理解这一新概念的内涵,怎么把握它的重点我今天的讲座就围绕此主题展开,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至二十大的重大战略目标;第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要求基本任务;第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支柱;第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个重点,这是今天讲座的重点部分;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至二十大的重大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关于经济建设的一个重大战略目标;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战略目标一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从数量追赶转向质量追赶;党的十八大提出“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党的十九大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大变化,更为突出地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把“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放在最核心的位置;如果不重视经济发展质量、不提升质量,产能过剩就无法得到有效化解,对外贸易优势有可能会慢慢丧失,经济竞争力也有可能会迅速下降;可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内在要求;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进展,党的十九大之后,我们还将加大工作力度,取得更大的进展;也就是说,要进一步推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就必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攻关期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以上两点,就可以说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由何提出;三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要领会“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新概念,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是我们的一个奋斗目标;近代以来,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的重中之重是经济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提出“四个现代化”,即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2012年,十八大报告提出“新四化”,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是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非常重要的因素;对于实现现代化,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个新目标;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五个词体现的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富强强调经济建设,民主强调政治建设、文明强调文化建设、和谐强调社会建设、美丽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一目标描绘了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新图景;那么,要达到这一目标,我们就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从2020年到2035年,第二步是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也就是前15年和后15年;另外,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也就是说,到2020年,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总之,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对即将实现的现代化提出的要求,它源于我们对现代化的追求;那么,什么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它由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动力体系,就是发展要有动力,要有新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重视新旧动能的转换,推动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加快转向创新驱动;现代化经济体系由新旧动能的转换、创新驱动力的形成建立现代动力体系;二是产业体系,就是要有产业支撑;三是经济体制,就是要有体制支撑;上述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基本概念;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总要求按照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内容,我们做一个总结和梳理;一动力体系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这一要求自“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之后更为明确;“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就是必须通过改革才能形成现代动力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又是一个新提法,我称为“三大变革”;其中“质量变革”,意味着不但要把质量放在首位,还要让质量发生根本性变化;总之,以“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原则和要求,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成“三大变革”,进而完成动力转化,形成现代动力体系;而形成现代动力体系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就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是人类社会共同的标准;创新、科技进步是衡量世界各国先进程度、现代化程度的标准;而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之外的一个要素就是科技进步,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简单地说,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在达到现代化水平后,其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率要超过60%-80%;这时就可以说,这个国家建立了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体系;因此,现代动力体系的形成,最终是要让全要素生产率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二产业体系过去,我们将产业分为一次产业、二次产业、三次产业;如果产业达到了现代化的水平,也就是实现了现代化的农业、工业、服务业,其特征是质量效益都比较高,技术进步率也比较高,这样的产业体系就叫做现代产业体系;目前,我们的现代产业体系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够强,实体经济不被重视,金融领域热衷于泡沫经济;为此,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三经济体制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我们将现代经济制度分为现代产业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现代金融制度;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2015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2016经济工作重点围绕实施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十九大报告对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明确提出宏观调控有度,我认为这是一个新的说法,值得我们研究;这要求我们探索宏观调控要怎么做才能有效有力,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宏观调控不是万能的,更不是什么都要管,而是有选择地、有重点地开展,而且要精准有效;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支柱十九大报告的第五部分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应该说这部分在报告中的份量还是比较重的;报告细化到了六大主要任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这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方面也是我们在工作中要不断深化贯彻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支柱是什么一是通过改革和创新形成新动能;二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三是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经济体系包括三个部分:动力体系、产业体系、经济体制;实际上,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部分是有很大关系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我国的发展已经到了比较高的水平,生产力也有了很大提升;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主要解决的就是结构性问题;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柱也要有问题导向;改革和创新是培育动力源的两个关键,因此我们要深化改革、促进创新,这样才能有新的动力;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从改革创新入手,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动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着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二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高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我们讲,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现在“三农”问题上,也就是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也是十九大报告中的一个新提法;二是体现在区域性问题上;有些地区在经济发展上还存在缺少活力、效率低的情况,有些地区的产业发展及其他各方面发展也不是特别充分;这些都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都是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重点学习十九大报告第五部分的内容,我强烈地感受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大主要任务就是强国之道;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是发展和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之所以说这个工作非常重要,是因为它是培养动力的需要;动力的发展需要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完善、发展也必须要改革;那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是什么是质量效益的问题——质量效益不高;以前,我们的增长主要是靠要素投入和投资驱动,现在要开始改变这种面貌;所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攻方向是要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为了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显着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些年,我国形成了一定的质量优势,但还要巩固增强,要形成我们自己的质量优势;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也是围绕产业体系的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形成来展开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一项工作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中国的很多工业品在世界都名列前茅——中国的钢铁产量世界第一,把另外九个排在前十名的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中国的水泥产量占全世界的50%左右,煤炭产量也接近50%;所以说“大”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现在我们要变成强国;要想变成强国,具体要怎么做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时代,除了政治特征、经济特征外,还有环境的变化;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战略机遇期,正好迎头赶上第三次产业革命——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样的新经济,所以发展得非常迅速,而且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所以我们要通过新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水平;十八大之后,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未来要继续把这个工作做得深入,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新动能从何而来从新经济而来,从实体经济和传统产业的融合上来,形成新的产业、新的消费热点;这就是未来中国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二项工作是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这里所说的全球产业链中高端不仅是指工业,产业链的概念是包括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在内的,所以“全球产业链中高端”包含了制造、加工、创新和服务等内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三项工作就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强国的重要基础;中国为发展中国家怎么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可以这样说,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重大战略的成功,世界各国都可以借鉴中国的经验;现在,中国也是很有优势的,中国的许多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包括高铁、高速公路等,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都排在世界前列;基础设施的优势我们要保持,并且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当然,我们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在基础设施上表现得十分明显,农村的基础设施、中西部的基础设施都还存在不足,也就是不充分;基础设施建设是“传统+新兴”——传统的基础设施有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等,而新兴基础设施更要重视,像信息网络、物流的发展等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这也是存在投资潜力的原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四项工作是坚持“三去一降一补”;“三去一降一补”的最终目的是存量和增量并重,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平衡是动态的、长期的平衡,不能形成大量的产能过剩、价格下跌、企业效益滑坡;通过“三去一降一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长期制约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基本化解了,让市场规律正常地、有效地起作用;这样一来,经济就有了可持续增长的基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五项工作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这几年我们简政放权,进行商事制度改革,降低企业创业成本,使新的企业、新的市场主体大量涌现——从开始时每天1万家增加到万家,后来又增加到万家,到2017年达到了每天万家,这既体现了市场的活力,也体现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第六项工作是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我们的劳动者大军不能再是低层次的产业工人;现在,我国每年有7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这样的人力资源数量简直不得了;如果我们把劳动者大军都变成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人才,这对经济增长实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对创新驱动,都是非常重要的贡献;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意味着就业水平、就业质量、人才水平在明显提高;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早在2007年的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中就提出,将创新型国家作为总体目标;创新要靠科技;即使是在改革开放前,我们都在追求科技上的进步,那么在建设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更要把创新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这是十九大报告里的原话;那么,我们要做哪些工作呢第一,要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创新有三个来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新时代,我们要特别重视原始创新;我们的科学家一定要搞原创,前沿性的、原创性的成果要成批量地出现;在科技领域,现在的中国和十年前、十五年前的差距是很大的;第二,加强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最终要为我们所用,要发挥经济效益;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这些提法中,有些是以前就讲过的,有些是十九大的新提法;从这些提法中也能看出,我们的目标是全面的而不是单向的,我们要在整体上强起来;如何建设一个强国其中一点就是要有过硬的技术,只有应用技术达到很高的水平,才能实现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目标;这是现实的要求;第三,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在战略科技方面,我们要站在前面;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以前就提过的,这个要求是一贯的;从创新体系建设上来讲,如果是基础性、原创性研究,它的基础可能是国家;如果是一般应用型的创新体系,它主要依靠的就是企业,所以要特别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这个思想也是一贯的; 第四,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以前,我们对知识产权的重视不够,现在则是主动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对我们自身也是非常有利的;知识产权保护得好,创新才能具有强大的基础和强大的动力;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仅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还要强化知识产权创造和强化知识产权运用;这是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也是我国建立创新型国家的关键一环;要实现强国目标,技术水平要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制度也要不断完善,这是现在非常紧迫的任务;第五,要注重对人才的培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六个重要任务,最终都落在人才上面;十九大报告提出,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我认为,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人才是非常关键的;我们要实现强国目标,推动创新驱动,就要更加注重人才的培养;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我认为这是具有特别的意味的;提到乡村振兴,要特别注意“振兴”两个字;我认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我国一些乡村地区还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一大难题;当前,一些农村的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但从实际上看,我国乡村是有文化、有发展基础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个提法就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也是十九大报告在经济发展方面的一个亮点;在乡村振兴方面,我们的发展思路已经越来越清晰了,发展重点也越来越突出和全面;我们并不是仅从某一个方面来发展乡村,而是要全面、系统地振兴乡村,这是非常重要的;第一,各级政府都要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第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过去我们强调农业现代化,现在提出农村现代化,这就是一个社会概念了;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就是“双现代化”;我认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要比农业现代化更加宽广,当然农业作为产业也有它的重点;那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要求是什么就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也就是说,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以上这些方面都要达标;第三,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这些也是我们以前一直在做的事情;报告还提出,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第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农民的财产保护和权益保护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么这方面的问题肯定会通过改革给予解决的;第五,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不管经济怎样发达,如果粮食安全有问题,社。
2024年公需课《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课后作业答案(全)
《202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解读》(全)总分:100 及格分数:60 考试剩余时间:1时59分51秒单选题(共12题,每题5分)1、必须把推进(B)作为最大的政治,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
A、现代化B、中国式现代化C、社会主义强国D、以上都不对2、我国不搞强刺激政策的(B)原因是避免美西方的话语“陷阱”。
A、经济B、政治C、文化D、社会3、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回升面临的最大阻力是(A)。
A、有效需求不足,主要是消费不足B、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民营经济遇到改开以来最大危机C、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D、外部环境复杂严峻4、据测算,我国消费年均增长潜力为(D)。
A、0.028B、0.045C、0.062D、0.0735、2023年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B)、精准有效。
A、灵活B、灵活适度C、灵活开放D、适度开放6、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C)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A、发展B、高质量C、高质量发展D、安全7、根据潜在增长率,可以确定2024年(B)的最大弹性经济增长目标。
A、3-4%B、4-5%C、4.5-5.5%D、5-6%8、“先立后破”要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A),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A、效B、质C、量D、财9、目前来看,我国面临四大“关口重压”,第(C)波调整在所难免。
A、四B、五C、六D、七10、把“稳”作为大局和基础,多出有利于(D)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
A、稳预期B、稳增长C、稳就业D、以上都对11、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C)、提质增效。
A、加力B、继续加力C、适度加力D、紧缩12、据预测,我国2024-2026年间年均GDP增速会降至(D)左右。
A、0.035B、0.038C、0.04D、0.045多选题(共13题,每题5分)1、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路径包括(ABCDE)。
专题三 经济高质量发展 专题训练-2022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解析版)
专题三经济高质量发展(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为此,我国应()①走先发展后减碳、先高碳再低碳发展道路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绿色发展体系③加大对清洁低碳能源发展的转移支付力度④坚持生态优先,努力遏制经济增长的速度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要进一步推进农村三产融合,需要()①创新发展思路,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农业转型升级②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和农产品加工业,着力提高农业全产业链收益③引入社会资本,让土地资源能够在市场上自由交换和流通④解决好农村三产融合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新中国成立70年来,辽宁积极落实中央各项农业发展支持政策措施,农业经济发展取得良好成效,农业生产、农村发展逐步得到改善与提高,农民生活越来越好。
辽宁省之所以重视“三农”问题是因为()①“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②解决“三农”问题,有助于实现全面小康③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④“三农”问题是解决我国主要矛盾的关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解决这一矛盾需要()①以经济发展为中心,追求发展速度,促进经济高速增长②端正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③坚持科学的宏观调控,并坚持市场机制作补充④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5.有人这样形容现代化经济体系:实体经济是身躯,科技创新是筋骨,现代金融是血液,人力资源是大脑。
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三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应用集训含解析
专题三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应用篇【应用集训】1.(2021届天津和平开学考试,5)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2020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调节措施,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长期资金1.75万亿元。
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关于上述举措及其影响传导正确的是( )①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扩大社会投资→激发市场主体活力②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信贷规模→降低社会融资实际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③坚持科学宏观调控→扩大投资及社会支出→加快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物价水平④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刺激总需求增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2.(2020北京石景山一模,9)2019年在青岛举行的首届跨国公司领导人峰会上,海尔董事局主席张瑞敏在众多跨国企业负责人和专家面前再一次阐述了他的“人单合一”理论(如下图所示),根据这一理论,企业要以用户为中心,员工从听命于领导转变为领导和员工一起听命于用户。
“人单合一”理论给企业生产经营的启示是(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强化企业对员工的领导和指挥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美好生活需要③加强股份制改造,提高企业活力和资本的运行效率④强化分配激励,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 C3.(2020省实验中学考前模拟,4)2020年3月30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正式发布(以下简称《意见》)。
《意见》中对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相关要求有诸多新亮点,例如进一步加快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混合产业用地供应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利用市场化机制盘活存量土地资源、进一步向省级下放土地管理权等。
这有利于( )①突破耕地红线,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土地资源②优化土地要素配置,提升现有要素的使用效率③改变集体土地属性,引导要素自由有序地流动④提高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健全要素市场体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 C4.(2020聊城三模,4)某市积极深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积极推动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三十八)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政治必修二第一单元生产资料所有制与经济体制(三十八)单选题1、2022年,我国财政赤字率(财政赤字/GDP)拟按2 .8%左右安排,比2021年有所下调,但财政支出规模将比2021年扩大2万亿元以上。
财政支出安排中,中央本级支出增长3 .9%,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18%,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以更好落实惠企利民政策。
这表明我国()①坚持积极财政政策,支撑经济平稳运行②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提高,财政收支缺口缩小③财政支出结构重新调整,政策支持下沉基层④开始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防范债务风险上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①:我国扩大财政支出,将更多的资金纳入直达范围,以便更好落实惠企利民政策。
这表明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平稳运行,故①正确。
②:材料强调的是我国财政支出的情况,不涉及财政资金的使用及财政收入的情况,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财政支出安排中,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更多资金纳入直达范围”说明财政支出重结构调整,政策支持下沉基层,故③正确。
④:材料强调的是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不是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故④错误。
故本题选A。
2、2021年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
这是中国反垄断执法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与进步,为中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坚实基础。
国家反垄断局的成立将有利于( )①消除市场调节弊端,推动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②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③扩大政府经济职能,实现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④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①:市场调节弊端不能被消除,①错误。
②④:2021年11月18日,国家反垄断局正式挂牌。
这是中国反垄断执法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与进步,为中国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更坚实基础。
这有利于激发社会创新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能,也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保护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②④符合题意。
高考政治培优专项练习热点三深化推进社会改革优化市场营商环境作业
长效热点三深化推进社会改革优化市场营商环境材料一我国经济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转型升级需要新的市场主体进入。
为此,国家先后实施了一系列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的举措。
2012年,广东等地试点商事登记改革。
2014年以来,商事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开,围绕着转变政府职能、放宽市场准入、创新市场监管和优化政府服务,改革不断深化,每年都推出新的标志性改革措施。
例如,2015年的“三证合一”、住所登记管理改革;2016年的“五证合一”、全程电子化工商登记改革;2017年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多证合一”改革;2018年的名称自主申报、证照分离改革等。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市场主体不足50万户,到2018年11月底全国实有市场主体已达1.09亿户,其中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新设立的市场主体占比近80%,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经济结构呈现加快优化升级的良好态势。
材料二2019年6月25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讲话提出,要打造全国政务服务“一张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
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不断放宽市场准入,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彻底终结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改革商事制度,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优化政务服务,提升服务效率。
同时,将“放管服”改革与大规模减税降费,特别是由点到面推开的“营改增”结合起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是如何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
(1)放宽市场准入,降低准入门槛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激发创业创新内生动力,市场主体增加,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2)市场主体增加,产品供给和生产要素需求增多,竞争加大,倒逼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和服务质量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3)营商环境优化,催生新产业、新业态,优化产业结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深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课后测试测试成绩:100.0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1、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促进了生产力发展,极大增强了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
(10 分)全面深化改革B全面依法治国C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全面从严治党正确答案:A•2、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可以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展()研发机构。
(10 分)A国家B民间C团体社会正确答案:D•3、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可以深化( )科技合作。
(10 分)A省际B军民C国民国际正确答案:D•4、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投发展创业投资,()创业担保贷款。
(10 分)A减少B平衡C无视增加正确答案:D•5、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深化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新建一批双创示范基地,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发展平台经济、()经济,更大激发社会创造力。
(10 分)A计划B市场共享D资本正确答案:C•1、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还存在()等问题,推动高质量发展仍存在不少体制机制障碍(10 分)A市场激励不足B要素流动不畅C资源配置效率不高D微观经济活力不强正确答案:A B C D•2、关于提升国资国企改革成效说的正确的是()。
(10 分)A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B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C基本完成剥离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D国企要聚焦主责主业,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提高核心竞争力正确答案:A B C D•3、关于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说法正确的是()。
(10 分)A保障民营企业平等获取生产要素和政策支持,清理废除与企业性质挂钩的不合理规定B限期清偿政府机构拖欠民营和中小企业款项C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D大幅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正确答案:A B C•1、健全完善我国市场体系,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不移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不断在经济体制关键性基础性重大改革上突破创新。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政治《经济生活》问答题巩固训练含答案
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政治《经济生活》问答题巩固训练含答案必修1经济生活主观题精选精练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支付的不断完善,加上物流业的配套建设,网上购物方式获得更多人群的青睐。
作为一个正在发展的产业,不仅直接产生了美术设计、网购服务、仓储、配送、系统开发等行业,而且还催生了网模、职业砍价师、网购推销员等新兴衍生职业。
材料二:网购飞速发展的背后,却是电子商务市场野蛮生长的残酷现实。
一方面,消费者屡屡遭遇假冒伪劣、价格虚标、支付陷阱,还面临着投诉举报难、获取证据难、法律维权难等问题;另一方面,商家也被“租衣客”“职业差评师”,甚至是网络黑客等搅扰得不胜其烦。
(1)结合材料,从生产与消费关系的角度,分析网购这一经济现象带来的积极作用。
(8分)(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解决电子商务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9分)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经济新常态下,质量发展是强国之基、立业之本和转型之要。
这要求我们,要大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提升中国制造的品质和品牌效应;要不断完善信用与法规制度,健全产品的质量标准;要严格对市场的质量监管,打击各类质量违法行为,维护消费者健康安全和合法权益;要发挥企业是质量发展的主体作用,激发企业活力,提升企业能力;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弘扬质量文化,倡导工匠精神,营造“人人重视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的浓厚氛围。
结合上述材料和经济生活知识,从政府、企业、劳动者的角度,分析如何让工厂里生产出的每件产品都成为工业的艺术品。
(14分)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动力电池技术进步、成本下降等因素的影响,此前的补贴政策由于仅规定门槛值,未区分能耗水平,致使各类技术水平车型获得补贴相同,对优势产品激励效果不足,不利于车辆能耗水平的提升;同时由于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的过度补贴还导致了补贴依賴症、恶意骗补车企乱象,致使新能源汽车发展偏离了轨道。
【山东卷】山东省泰安一中2025届第一学期10月教学质量测评(10.8-10.9)政治试卷
②有力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
③完整构成了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主题
④充分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2024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如何成功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是摆在全党同志面前的一个战略性问题。解决这一战略性问题主要应该做到( )
◆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体系化推进5G、千兆光网规模部署,支持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加快智能算力、边缘计算等算力设施布局。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促进中欧班列、洲际客货运航线扩面提效。主动适应国际绿色贸易规则,积极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前瞻开展碳足迹认证和绿电溯源等工作,鼓励发展绿色贸易。
①农户流转土地所获得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
②政府通过再分配,调动农民种植积极性
③该模式增强了村集体的经营能力,扩大集体收入来源
④农业合作社规模生产和管理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下表为2024年1~7月份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部分主要数据
指标
1~7月
绝对量(亿元)
同比增长(%)
①制定符合行业特点和自身实际的前瞻性战略
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自身创新能力建设
③加大全产业链投资力度,增强链式发展优势
④加快汇聚各类高端资源,增强首发产品竞争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1.2024年7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展6760亿元逆回购操作(逆回购一般指央行向商业银行等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获得本金和利息的交易行为),利率为1.80%。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逆回购操作利率调整为1.70%。同日,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10个基点。不考虑其他因素,上述举措发挥作用的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高考思想政治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4生产与生产资料所有制含解析新人教版
课时规范练4 生产与生产资料所有制一、选择题1.到2025年,我国将建成3.8万千米的高速铁路,总里程位居世界第一,基本覆盖5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
我国铁路设施的完善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带动了旅游、购物等一系列的消费,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反映了( )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②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③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升级起导向作用④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方式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B解析:题意强调完善铁路设施对消费的影响,因此①不符合题意,不选;“铁路设施的完善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更带动了旅游、购物等一系列的消费”体现了②,应选;③不符合题意;高铁“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体现了④。
故本题选B项。
2.(2018·天津南开一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国人出游已经从传统的跟团游到自由行、定制游,从线下支付到线上支付、移动支付……旅游供给侧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新线路、新方式,正在刷新着人们的出游体验。
这表明( )A.个性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B.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和水平C.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D.消费为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答案:B解析:旅游供给侧不断涌现的新产品、新线路、新方式,正在刷新着人们的出游体验,表明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和水平,B项正确;材料表明的是生产决定消费,体现的是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并没有体现出消费对生产的作用,A、C、D三项表述的是消费对生产的作用,不选。
3.(2020·广西玉林、百色等四市质检)2020年3月底至4月,南京、杭州、宁波等30多座城市纷纷推出从几百万元到上亿元不等的电子消费券。
发放电子消费券对市场影响的传导过程是( ) ①激发居民消费热情,提升消费能力②物价上涨,企业获利增加③市场需求增加,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增强④商流攀升,城市经济活跃起来⑤城市财政收入增加,政府调控经济能力提高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⑤D.②→③→④答案:B解析:发放电子消费券的直接作用是激发居民消费热情,提升消费能力,从而扩大市场需求,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进而使商流攀升,城市经济活跃起来,B项传导正确;物价上涨会导致需求减少,②→③传导错误,A、D两项排除;物价上涨,企业获利增加与增加财政收入没有必然关系,C项传导错误。
半月谈年度金句汇编(100例)
半月谈年度金句汇编(100例)半月谈年度金句汇编1. 民生就业是经济发展的底气和民生幸福的根本保障。
2. 坚决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毫不动摇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4.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5. 深化改革开放,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
6.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建设美丽中国。
7. 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水平,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
8. 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军队绝对忠诚。
9.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10.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11. 完善养老、医疗、住房等民生保障制度,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12. 加强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13. 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增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14.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5.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家园。
16. 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联系。
17. 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8. 坚决打击黑恶势力,维护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稳定。
19. 加强网信工作,保护网络安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20. 全面加强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公平性。
21. 促进就业创业,增加劳动者收入,让人民享受改革发展成果。
22. 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任何分裂活动。
23. 加强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全面发展。
24. 推动城镇化,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人居环境。
25.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26. 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形成有机整体。
27.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保证党的执政活力。
28.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司法公正和效率。
29. 强化党的纪律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