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
古代文化常识含答案
文言文专项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一1、称杜甫为杜工部,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分别是以__、__、__来称呼人;A.郡望、爵名、号B.郡望、爵名、谥号C.官职、爵名、号D.官职、谥号、号2.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式为: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3.下列各句的叙述,有错的一项是A.古时以“泰山”喻岳父,以“伉俪”喻夫妇;对老师称“子”“夫子”“师”“先生”;B.臣民称皇帝为“陛下”,皇帝对臣下表示宠爱时称臣下为“卿”“爱卿”;C.古人在称谓前加个“先”字,表示已经死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如已死的皇帝为先帝,已死的父亲为先考,已死的母亲为先妣,已死的有才德的人为先贤;D.“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堂、令尊等;称自己的父亲时,谦词有家慈、家君、家尊等;4.下列称谓中,全属谦称的一项是A.孤足下不才B.愚仆小子C.妾寡人臣D.孤不谷竖子5.下列关于称谓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陛下是对帝王的称呼,古代不敢直称帝王,而称宫殿台阶下,表示敬畏;B.臣早期是古人表示谦卑的自称,百姓也可以自称“臣”,后用作臣下对君主的自称;C.卿早期是古代对人的敬称,适用范围较广,后来多用作君主对臣下的称呼;D.朕是古人的自称,本来没有贵贱之分,自秦始皇开始专用为诸侯王或皇帝的自称;6.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有取字、号的习惯;男子20岁举行加冠礼时取字,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取字;人们为了尊重别人,一般不直呼其名,而称其字、号;B古人有一些表示特定关系的称呼;加“太”表示长一辈,加“先”表示已逝世的尊长,加“从”表示叔伯关系;C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加以褒贬善恶的一种称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唐宋以来的皇帝都改称庙号;D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到了清代,才规定一帝一元,比如,清高宗的年号是“乾隆”;7. 下列文化常识中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A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和“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垂髫”都是指幼年儿童;B “束发”、“及笄”分别表示男女15岁,而“结发加冠”则表示男子已经20岁了;C古人称六十岁为“花甲”“耳顺”,七十岁为“古稀”,八九十岁为“耄耋”,一百岁为“期颐”; D古代作品可以地名、书斋名、谥号、名号、字号、官职年号来命名;如临川先生文集欧阳文忠公文集杜工部集就是分别以地名、谥号、官职来命名的;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 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C 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明清改州为府;D“道”“路”也分别是隋唐和明清的行政区名;9. 下对列表示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辟”“拜”“除”“起”“夺”都是表示“授予官职”;B“迁”有三种情况:一般情况下, “右迁”、“迁除”表示升职;“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涉及“左”字的如“左除”“左转”“左授”“左宦”“左迁”均表示降职;C “领”“判”表示兼职,“摄”“守”“行”“署”“权”“表示代理官职;“视事”任职;“下车”,官吏到任;“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入仕做官;D“悬车”“致仕”“乞骸骨”“乞身”“请老”表示辞去官职;“移病”,上书称病,请求退隐;10. 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词语有:举、辟、征、荐等;B古代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有:拜、选、除、授、赏、封等;C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有:免、罢、夺、黜、擢等;D古代表示提升官职的词语有:升、拔、迁、陟、加等;11.下列对古代官职中表示官职调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转”是指迁职调任,无所谓升降;“徙”是指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B“出”指从地方调出,来到京城为官;“入”是指从京城调入地方为官;C“调”指调动、调迁;“迁”指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D“调”指变换官职,“转”指调动官职,“补”指补充空缺官职;12.下列对古代官职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琵琶行中“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辞”:告别;B后汉书中“奉身于朝数十载,今已耄耋,请致政”;“致政”:致仕,官员交还官职退休;C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中“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视事:隐居退休,乞骸骨:年老请求辞职退休;D后汉书.刘宠传中“自明府下车以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下车:官吏初到任;13. 下列有关古代科举常识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 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它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推行学校教育,科举制度被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B明清科举制度发展已极其完备,它分四级科考,即乡试、会试、院试、殿试;C明清四级科考考中者从低到高依次称为秀才生员、举人第一名解元、贡士第一名会元、进士第一名状元;而“进士”又分三甲:进士及第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D古代学校又称“庠”“序”“太学”,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jiàn,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国子监掌管人员监祭酒、司业,教学人员称教授、博士、直进、助教等;14.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征辟制是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拨官吏制度;B察举制又称举荐制;“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容臣秀才”中的“察”、“举”指的就是察举制;C科举制,是隋唐以后选拨人才的社科考试制度;明清时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D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其中殿试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号,第一、二、三名分别称为状元、会元、解元;15.关于古代学校与教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中“庠”、“序”是古代地方学校的叫法;B “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中“太学”是古代全国的最高学府;C明清时最高学府称国子监,入监读书的人称博士;D国子监掌管人员成为祭酒、司业;教学人员有教授、直进、助教等;16.中国古代地名中的“阴”“阳”往往体现了该地与相邻山、水的关系;如: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以下对“阳”的方位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山之南、水之北B山之南、水之南C山之北、水之北D山之北、水之南17.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宋元时期是带有指行政区域和军区的性质;B鸿门宴“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和过秦论“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山东”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这里“山东”之“山”指华山;C“江河”在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过秦论中“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的“河”就专指黄河;D王勃在滕王阁序中有“襟三江而带五湖”;其中“三江”泛指长江中下游;旧说古时长江流过彭蠡今鄱阳湖,分成三道入海,故称“三江”;文言文专项复习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检测题二1.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在古代,“亲”表示的亲属关系比较广泛,儿女对父母可称为“亲”,父母对儿女也可以称为“亲”;“戚”表示亲属关系时比“亲”疏远些;B.从周代起,王位一般都由嫡长子世袭,直至清末;C.依宗法,继承大宗的是嫡长子,嫡长子也称为宗子;宗子也是一宗之祖,故又叫“宗主”;D.宗法是旧时以社会为中心,以血统远近区别亲疏的法则;2.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庶子是封建宗法社会中小妾生的儿子;宗法社会以“杀嫡立庶”为非法;B.众子是指嫡长子以外的诸子;包括长子以外正妻所生的嫡子和妾所生的庶子;C.汉代以后,“亲”表外亲,“戚”表内亲;“亲戚”连用时,有时指父母兄弟等本宗同姓亲属,有时指内外亲属;D.旧时父亲死后称为“考”,母亲死后称为“妣”;3.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六亲泛指亲属;昭穆是古代宗法制度下宗庙排列的次序;始祖庙在中间,以下各代按照辈分,分别列于两侧,二世、四世、六世居右,为昭;B.根据与死者关系的亲疏,丧服分为五等,称作“五服”;习惯上以五服之内为亲,五服以外为疏;C.陈情表里“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是古代的一种丧服,即“期服”的简称;D.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4.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五常“五伦”,是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间的伦理关系,即君臣有义,父子有亲,长幼有序,夫妇有别,朋友有信;这些人伦关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等级观念;B.三纲是封建时代的一种道德规范,最先由汉代董仲舒提出,后经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加以系统化,成为禁锢人们思想的一套封建教义;C.古代兄弟或姊妹间依长幼排列时,习惯上以伯、仲、叔、季为序;一般来说,“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最小的;D.兄弟姊妹中年龄最大的称为“伯”,有时也称为“孟”,但二者有区别;嫡长子称为“孟”,庶出长子称为“伯”;5.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衅钟、衅鼓,是用牲血涂器祭祀;古时新钟铸成,必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为衅钟;B.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谷神叫“社”,土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指称国家;C.古代祭祀时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祭祀用的牲畜体全叫“牲”,毛色纯一的叫“牺”;D.古代给尸体穿衣下棺,叫“入殓”;6.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坟墓是埋葬死人的地方;古时高出地面的葬人土堆叫“坟”,与地面相平的葬人场所叫“墓”;B.古时用“崩”来比喻帝王的死;用薨来比喻诸侯和王后的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C.古代祭品,太牢指猪、牛、羊各一;少牢指猪、羊各一;D.丧礼,古代“凶礼”之一;旧时处理死者殓殡奠馔和跪拜哭泣的礼节;7.选出说法错误的一项A.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曰死”;B.旧时是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叫“墓志”,立在墓旁,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石碑叫“墓表”;C.“棺”是指外棺,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护棺材;“椁”是装殓死人的器具,即棺材;上古贵族的墓里大多有椁;D.庶人死了至多用“稿葬”;“稿葬”就是用草苫子裹住尸体埋葬;“庐墓”是古人在服丧期间,为守护父母或师长的坟墓而盖的房舍;8.以下古代的宗法制度中关于朝拜等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朝:古代各国的诸侯,按规定的时间觐见天子,叫“朝”;每次朝见天子,都要带着玉帛、兽皮、珍玩和土产等贡品,叫做朝贡;如果不按时朝见天子,就会被视为不尊敬天子,天子就会出兵征伐;B.觐:朝拜皇帝;古代诸侯见天子称觐;诸侯春见曰朝,秋见曰觐;诸侯朝见天子的仪式称觐礼;觐礼规定,天子要下堂见诸侯,下堂而见诸侯表明天子有礼;C.聘:天子派卿大夫见诸侯叫“聘”;诸侯德风方面有突出成就的,天子往往也派人去聘问;诸侯的国君即位,强大的诸侯国来贺见,也叫聘;诸侯派大夫见别国诸侯也叫聘;这是诸侯之间邦交的礼节;诸侯相聘,使者还带着玉帛,表示尊敬对方的意思;D.国家之间相互来往朝聘,也有一定的名称;此国往彼国的聘叫“如”,彼国往此国叫“聘”;9.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誓:用语言相互约束表示绝不违背信约叫“誓”;诸侯之间举行这种仪式叫“誓礼”; 举行这种仪式,不要杀牲、歃血;B.盟: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互相宣誓约定来协同办事叫“盟”;会盟时杀牲、歃血,并且宣读盟书,誓于神,叫做“盟礼”;盟与誓不同之处就在于举行仪式时要杀牲、歃血;遇有急难,诸侯之间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相互援助,就叫会盟;C.歃血:指古人盟誓时双方主事人用嘴吸一点牲畜的血以表示诚意的仪式;结盟之后,双方就有义务约束;D.遇:诸侯之间在没有约定的地点或时间忽然相见,就叫“遇”;在礼节上要比“朝”简单;诸侯双方依据各自的都城远近来划分主宾,地近的一方为宾,地远的一方为主,双方由主宾之礼接待;10.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祖:古代践行时的仪式,即出行之前祭祀路神,引申为在半路为别人设宴送别;B.封禅:古代统治者不仅重视祭宗庙,也重视祭天地山川;古代帝王祭天地的最隆重的典礼叫做“封禅”;一般都是由帝王亲自到泰山去举行;泰山高,离天近,所以要到泰山顶上举行祭天的仪式,以报答天之功,叫”禅”;然后再到泰山脚下的一座小山——梁父山上举行祭地的仪式,以报达地之功,叫”封”;C.斋戒:旧时祭祀鬼神时,穿整洁衣服,戒除嗜欲如:不喝酒、不吃荤、不妄行动、不狂言戏笑等,以示虔诚;D.社稷: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叫”社”,谷神叫”稷”;后来就以”社稷”代表国家;11.以下古代宗法中关于祭祀之礼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衅钟、衅鼓:用牲血涂器祭祀;古时新钟必杀牲口取血涂在钟的孔隙上,并举行祭钟仪式,称衅钟;这是一种礼制,凡重要器物制成,定杀牲取血涂在上面;B.牺牲:古代祭祀时把宰杀的牛、羊、猪等牲畜叫做”牺牲”;做祭祀用的毛色纯一的牲畜叫”牺”;体全叫”牲”;C.太牢:古代祭品,指牛、羊、猪各用一头;D.少牢:古代祭品,指猪一头;12.、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崩:本指山倒塌;古时用来比喻帝王和王后的死亡;B.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死了叫”薨”;后世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唐以后二品以上官员死亦以此称之;C.殇:古代称成年人死为殇;D.死:古代平民之死亡;13.、以下关于古代的宗法礼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殓:给尸体穿衣下棺;也叫”入殓”;殡:古代指殓而未葬;后世把送灵柩到埋葬的地方叫”出殡””送殡”;B.旧时放在墓中刻有死者传记的石刻叫”墓志”;立在墓旁,刻载死者生平、表扬其功德的石碑叫”墓表”;C.七七:旧时人死后每隔七天为祭祀日,祭奠一次,到七七四十九天为止;D.庐冢:也作”庐墓”;古时指为父母或师长而修的坟墓;庐,房屋;冢,坟墓;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坐是两膝着地,两股贴在脚跟上;坐席有讲究,所谓“虚坐尽后,食坐尽前;”坐席时要尽量把身体靠后坐一点,以表示谦虚恭敬;B.拜是古人常用的表示礼节的方式,即行礼叩头;拜礼中,礼节最重的是素拜;此外还有稽首、顿首、空首等;C.古代作揖与后世不同,古人作揖是推手;D.执手是表示亲昵的行礼方式,和现在的握手相似;如雨霖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1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士是商周时期最低级的贵族阶层;春秋以后“士”又成了武士、文士的称谓,在以后便逐渐成了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通称了;B.小人是西周、春秋时代对被统治的劳动人民的称谓;又指道德低下的人;另外,小人又是旧时地位低的人对上自称的谦称;C.黔首是战国时秦国及后来秦王朝对贵族阶层的称呼;D.百姓是古代奴隶社会对贵族的总称;1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为尊位;B.古时车座分左中右,一般车座以右为尊;C.秦汉以前,朝堂及官位多以右为尊,以左为卑;D.古时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为“闾左”,贬官称“左迁”;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古人讳言“钱”字,所以把请人作诗作画的酬劳钱物称为“润笔”,两汉将买官叫做“铜臭”; B.避讳主要分两类:一是国讳,二是家讳;C.古人讳言“死”,如西归,仙游,升天,入土,出恭;D.赤壁之战中“权起更衣,素追于宇内;”“更衣”讳言大小便的说法;18. 以下关于古代的服饰解说错误的一项是A 古时只有王公贵人等有身份的人才能着冠,百姓只能用巾包头;巾又称梢头、幅巾、巾帻;唐朝时称幞头,后加了衬垫发展成硬质的“乌纱帽”;B 古人穿衣称“上衣下裳”,“襦”“袍”属于上衣,“裙”“裤”属于下裳;C 古人的鞋,又称屦、履,分革、丝、麻、草四种;革履、丝鞋是有钱人才能穿的;D古代的袴只有两个裤筒,没有裆;裈裩是大裤衩;煞风景的行为“花上晒裩”,就是指在花上晒裤衩;19. 下列关于官员服饰说法错误的是A 古代文武百官分九品,文官官服上绣的纹饰皆为鸟,武官官服皆为兽;B唐宋时期,紫、朱、绿、青四色,只有士人以上才能穿;白色庶人可以穿;C 布衣、褐衣、緼袍是寒士庶人的装束;“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D 环、玦、容臭都是古人所配的玉饰;送东阳马生序: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0. 下列关于古代器物说法错误的是A 鼎、镬、鬲、甑、釜都是古代煮或蒸东西的器具;豆、笾、箪都是盛东西的的器具;B 尊也作樽、壶、觞、觥等都是盛酒的器具,“箪食壶.浆”、“一樽.还酹江月”“觥.筹交错”提到的就是酒器;C 榻、床是古代坐具,形似床而较矮;几、案是古代桌子;D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上朝时手拿的笏板;21.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琵琶行“元和十年”、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的纪年法是属于A干支纪年法B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C年号纪年法D年号干支兼用法22.中秋节又称团圆节;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下面不是表现中秋的诗句是A.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C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D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23.下列对传统节日表述不正确的是A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B寒食节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春节前一、二日;因寒食与春节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春节的习俗之一;C清明节之后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D古人把冬至看成是节气的起点,从冬至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起来,叫做“冬至一阳生”; 24.时节纪月法,“孟”“仲”“季”分别表示一季中的三个月份;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是;陶渊明拟古诗九首“仲春遘时雨”,“仲春”是;A农历十月\农历二月B农历十一月\农历二月C农历十月\农历三月D农历十二月\农历二月25.下列各项中关于古代常用时间词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去来兮辞中“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一句中的“仲秋”是.指农历九月;B.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的“旦日”的意思是明天;C.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日”的意思是每天;D.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中的“期年”的意思是满一年;2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时间词不表示时间短暂的一句是A.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陶渊明桃花源记 B.俄顷..风定云墨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C.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左传·隐公元年 D.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27.下列关于刑罚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髡、黥、墨、劓、笞、膑、宫这几种刑罚比较起来,髡刑最重,宫刑最轻;B.古代“五刑”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秦以前为墨、劓、剕刖、宫、辟;汉以后为笞、杖、徒、流、死;C.宋代凡是犯“大逆”及“逆伦”等罪的人多用凌迟处死;元代正式将凌迟列入刑法之内,明清两代沿用;D.水浒传中林冲则被刺了面颊,发配沧州,因罪被“刺字”,中国古代称其所受的刑罚为墨刑,又为黥刑,是在罪人面颊或额头上刺字,再以墨染之;28.下面有关古代音乐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把商、宫、角、徵、羽称为五音,从商到羽,按照音的高底排列起来,形成一个五声音阶,即:商、宫、角徵羽1 2 3 5 6,后来再加上变宫、变徵,就形成七个音阶,即: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1 2 3 4 5 6 7;例如:"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荆轲刺秦王B.六律;古书常把五音或五声和六律并举;律,本指用来定音的竹管,后来成为我国古代音乐方面的专门名称; “十二律:又称”十二律“,指的是:黄钟、大吕、、夹钟、、仲吕、、林钟、南吕、夷则、、应钟;其中单数为“律”双数为“吕”;C. 八音: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具体指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D,雅乐,"俗乐"的对称;指古代帝王郊祭、朝贺等大典上所用的音乐;俗乐,"雅乐"的对称;泛指古代各种民间音乐和外来音乐;宫庭中宴会也用俗乐,称为"燕乐";历代俗乐都很流行;庄暴见孟子:"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只好世俗之乐耳;"29.下面有关古代音乐的说法,不确切的一项是:A. 庖丁解牛"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中的经首相传为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一说为黄帝所作;桑林,传说中商汤时代的舞乐名;B. 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霓裳为唐代着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六幺为唐时有名的琵琶曲名;C. 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认为是高级的音乐;下里、巴人皆为古代楚国的歌曲名,且为流俗的歌曲;所以后来用"下里巴人"比喻高雅的文艺作品,用"阳春白雪"比喻通俗的文艺作品;D.中国十大古曲是指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30. 下面有关古籍注释体例的说法,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古书注解的基本体例主要有三类:①传注体:是经汉代学者奠基的以解释先秦文献词句为主的一种体例; ②义疏体:是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的一种体例; ③集解体:是汇集众说的一种体例;B. 传:传述之意,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例如:春秋左氏传、廉颇蔺相如列传;注:本意是用水灌注;水道阻塞,用水灌注才能流通;引申为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例如水经注;。
80道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1. 中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____。
答案:印刷术2. 孔子的故乡位于今天的哪个省?答案:山东省3.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4. 京剧中的“生”通常指的是什么角色?答案:男性角色5. 长城的总长度大约是多少公里?答案:约2万公里6.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答案:牡丹7. “三皇五帝”中的“三皇”是指哪三位帝王?答案:伏羲、神农、黄帝8.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答案:隋朝9.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答案:武则天10. 中国传统节日中,重阳节是哪一天?答案:农历九月初九11. 中国的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其编撰者是谁?答案:许慎12. 中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主人公是谁?答案:孙悟空13. 中国最大的岛屿是哪个?答案:台湾岛14. 中国的传统医学称为____。
答案:中医或中医药15.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是?答案:秦始皇(嬴政)16. 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在第一个的是?答案:鼠17. 中国的首都是哪座城市?答案:北京18. 中国的国粹之一是?答案:京剧19. 中国最长的河流是什么?答案:长江20.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答案:儒家学派21. 中国的春节又被称为什么?答案:农历新年或新年22. 中国的国石是什么?答案:翡翠(或和田玉,根据不同标准)23. 中国传统音乐中有五声音阶,分别是宫、商、角、____和羽。
答案:徵24.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是指哪三个国家之间的对峙?答案:魏、蜀、吴25. 中国的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主要著作是什么?答案:《道德经》26. 中国的国歌是什么?答案:《义勇军进行曲》27. 中国的传统婚礼中,新娘通常会穿什么颜色的衣服?答案:红色28. 中国的传统戏剧形式除了京剧外,还有哪些?请列举两种。
答案:越剧、黄梅戏、豫剧等(任选两种)29. 中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主要用于纪念什么?答案:纪念先人或扫墓30. 中国的国树是什么?答案:银杏树(或柏树,根据不同标准)31. 中国的四大名绣指的是哪四种刺绣?答案:苏绣、湘绣、粤绣、蜀绣32. 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分别是谁?答案:西施、王昭君、貂蝉、杨贵妃33. 中国的国鸟是什么?答案:丹顶鹤(或朱鹮,根据不同标准)34. 中国的传统建筑中,四合院是哪种类型的住宅?答案:北方传统的民居类型35. 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古代诗人?答案:屈原36. 中国的传统乐器二胡有几根弦?答案:两根弦37. 中国的国酒是什么?答案:茅台酒38. 中国的传统书法有几种主要书体?请列举三种。
中国文化常识题
中国文化常识题
一、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与航海紧密相关的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指南针
D. 火药(答案:C)
二、中国传统节气中,标志着冬季正式开始的是?
A. 立冬
B. 小雪
C. 大雪
D. 冬至(答案:A)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一大特色,常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屋顶的是?
A. 歇山顶
B. 悬山顶
C. 硬山顶
D. 庑殿顶(答案:D)
四、中国传统节日中,有吃汤圆习俗的是?
A. 中秋节
B. 端午节
C. 元宵节
D. 清明节(答案:C)
五、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以精细华丽著称,产自江苏的是?
A. 苏绣
B. 湘绣
C. 蜀绣
D. 粤绣(答案:A)
六、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称为什么?
A. 解元
B. 会元
C. 状元
D. 进士(答案:C)
七、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以唱、做、念、打并重,表演形式丰富多样的是?
A. 京剧
B. 越剧
C. 黄梅戏
D. 川剧(答案:A,注:此题答案不唯一,因中国五大戏曲剧种包括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但根据描述,京剧最为符合)
八、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誉为“文房四宝”的是?
A. 笔、墨、纸、砚
B. 琴、棋、书、画
C. 金、石、丝、竹
D. 诗、词、歌、赋(答案:A)。
中华五千年文学常识50题,考考孩子吧!(附详细解析)
龙之门大语文说随着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重视,文学常识在语文课标中的比例也在逐渐提升。
增加文学常识的积累,可以拓展知识,丰富文化底蕴与人文素养 。
龙之门大语文文化游学1、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 左雌右雄按建筑方位,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石狮子在大门两口的摆放都是以人从大门里出来的方向为参照的),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
2.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甲乙丙丁戊3.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据史料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也就是说,晚上举行婚礼才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婚礼习俗。
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
5.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A、文章B、画作C、乐曲《阳春白雪》又名《阳春古曲》。
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
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高雅乐曲。
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出自《对楚王问》。
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时:(C)A、 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A、十个B、十二个简化后的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8、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B)A、颐和园B、 圆明园圆明园被称为万园之园的原因: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
9、“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A、象形字B 、表意字“水”字是象形字,从甲骨文出现的水字,可以看到水流的样子。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1.古人常用“庠序”指代学校,如《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的“谨庠序之教”的“庠序”就是这个意思。
()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2.韩愈的《师说》有“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一句,其中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术这六种基本技能。
()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3.大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有时也是教育行政机构。
()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4.博士和教授都是指古代的学者或博学多才之人,与官职没有任何关系。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5.书院是古代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由私人所设立的与官府没有任何关系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容山书院等。
()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6.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朝廷专门选那些孝顺父母的人,封之以“孝廉”的荣誉称号并加以重用。
()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7.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形式。
“征”一般是皇帝亲自征聘人才,“辟”则大多数是由中央高官或地方政府向朝廷推荐人才。
()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8.古代科举考试,由低级到高级一般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9.古代科举考试,乡试被录取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会试被录取者称为“贡生”,第一名为“会元”;殿试及第者称“进士”,前三名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10.一般认为,科举考试始于汉武帝时期,终于清朝光绪年间。
() [判断题]对错(正确答案)11.古人把山南水北称为“阳”,山北水南称为“阴”,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江阴是长江之南。
()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12.古代的“河”专指黄河,“江”专指“长江”,所以《鸿门宴》里“将军战河南”的“河南”是指“黄河以南的地区”,不是今天所说的“河南省”。
() [判断题]对(正确答案)错13.“五岳”是指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和中岳黄山。
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不是唐朝的?
A. 李白
B. 杜甫
C. 王维
D. 曹操
2. “清明时节雨纷纷”出自哪位诗人的笔下?
A. 杜甫
B. 李白
C. 王之涣
D. 杜牧
3. 中国四大名著中,哪一部是明代作品?
A. 《红楼梦》
B. 《西游记》
C. 《三国演义》
D. 《水浒传》
二、填空题
4.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包括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______。
5. 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的中国京剧,其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行当,其中“旦”指的是______。
三、简答题
6. 请简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7. 请列举至少三种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
四、论述题
8. 论述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
答案:
一、选择题
1. D. 曹操
2. D. 杜牧
3. B. 《西游记》
二、填空题
4. 印刷术
5. 女性角色
三、简答题
6.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7. 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包括剪纸、年画、泥塑等。
四、论述题
8.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价值表现在:一是它为现代社
会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资源;二是它有助于增强民族认同感
和凝聚力;三是它在全球化背景下,有助于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
【干货】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测下你能答对几道(后半部分及答案)
【干货】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题,测下你能答对几道(后半部分及答案)30、中国封建社会有三大选官制度,分为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下列材料中体现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理解正确的是:()①《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晋宣帝集》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③《旧唐书·房玄龄》载:“幼聪敏,博览经史,工草隶,善属文……本州举进士,授羽骑尉。
”A、①察举制②科举制③九品中正制B、①九品中正制②察举制③科举制C、①察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科举制D、①科举制②九品中正制③察举制31、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乐府”在文学史上有三个概念:原指朝廷所设的音乐机构,后来把这个机构所采集、创作的歌辞统称为“乐府诗”,后世则又把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称为“乐府”,把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称为“乐府”。
宋、元、明时期的词、散曲和戏剧,因合音乐,有时也被称为“乐府”。
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
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唐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
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
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3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文言常识50题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衔枚”是古代行军时,士卒口中衔着形状如筷子的器具,防止喧哗,以免被发觉。
B.“出”是指京官因获罪被贬谪到地方任职,如白居易《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C.“布衣交”,指贫贱之交,也指有地位的人与平民的交往,布衣是古代平民的衣着。
D.“赙赠”是指封建时代,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拿出钱财帮助丧家办理丧事的习俗。
1.B【解析】“出”是指京官外任,不一定是因获罪被贬谪。
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恨歌》中“梨园弟子白发新”的“梨园弟子”,是指唐玄宗在梨园里教练出来的一批艺人,后来称戏曲界为“梨园行”。
B.《过小孤山大孤山》中“列置烽燧”的“烽燧”即烽火,是古代边防报警信号,夜间燃的火称为烽,白天烧的烟称为燧。
C.《伶官传序》中“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的“少牢”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各一头,羊、猪各一头则称为“太牢”。
D.《祭十二郎文》中的“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韩老成,他在家族中排行第十二,唐代习惯以行第、郡望、官职称呼别人。
2.C【解析】C项,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只用羊﹑豕二牲叫少牢;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故C错误。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A.吾妻归宁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
B.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这里以干支纪年,永和九年为癸丑年。
C.太史文起文公太史:官名,负责修史等事。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
3.D【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理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解答本题,必须熟记文学常识的主要内容,区分文学常识的概念,仔细察看题干中的修饰限制成分。
D项,“六艺:六经,指礼、乐、射、御、书、数”错误,该项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经书。
故选D。
4.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选项()A.御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主要拥有弹劾纠察之权。
B.太学是古代设在京城的全国最高学府,秦始皇时始设太学。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项测试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专项测试1.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单选题] *A、古代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B、山东省别称“齐”“鲁”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
C、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有“仞”“钧”“樽”等。
(正确答案)D、古人以九为阳。
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答案解析:盛装名酒的专用木容器”。
本义:盛酒器。
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2. 下面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至和元年”中“至和”是宋神宗的年号。
B.古代男子到二十岁行冠礼,后人常用“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正确答案)C.“四书”指的是《诗经》《尚书》《春秋》《周易》。
D.月望总在农历每月初十前后,因此,常称农历初十为"望日"。
答案解析:A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C《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D望月,满月。
月满之时,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旧历每月十五日。
3.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河、江,古代专指黄河和长江。
河北、河南,古时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B.在古代宴席的四个座位中,以东向为最尊,次向为南,再次向为西向,北向是侍坐。
(正确答案)C.《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大型综合丛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所以称“四库”。
D.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答案解析: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4. 下列关于戏剧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单选题] *A.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B、《窦娥冤》是一出元杂剧,全名C.元曲是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艺D.京剧已经同国画、中医一起,并蹈、美术和其他造型成分等艺术手段,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综合性艺术。
《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
国学试题古代文化常识的题目及参考答案
国学试题古代文化常识的题目及参考答案国学试题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题目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古琴最初只有五根弦,代表着金、木、水、火、土。
后来又增加了两根弦,这两根弦代表()。
A.天、地B.阴、阳C.文、武2.“鼎”的最初用途是()。
A.祭祀用的礼器B.地位象征物C.烹煮器具3.北方冬至吃饺子的习俗与谁有关?()A.黄帝B.张仲景C.秦始皇4.“双簧”是我国一门独特的曲艺形式,它得名于()。
A.初演的两人都姓黄B.表演者使用的乐器叫做簧C.表演者巧舌如簧5.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A.早上B.中午C.傍晚6.吃年糕的习俗与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有关?()A.伍子胥B.范蠡C.屈原7.“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阳关”位于现在哪个省?()A.新疆B.甘肃C.宁夏8.中医把人的器官分为五脏六腑,下面哪个不属于我国中医所说的“五脏”?()A.肺B.胃C.肝二、阅读思考题如何区分我国古代官员的品、阶、勋、爵?品——古代把职官分为若干等级,通称为品。
汉代以禄石多寡作为官位高低的标志,例如九卿是中二千石,刺史太守之类是二千石,县令是千石到六百石,禄石不同,月俸收入不同。
曹魏时职官分为九品,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隋唐时九品又分正从,自正四品起,每品又分上下二阶,共有三十级。
明清加以简化,九品只各分正从,共十八级。
隋唐时九品以内的职官称为流内,九品以外的职官称为流外。
流外官经过考铨转授流内官,唐代称为入流。
清代不列入九品之内的官称为未入流。
阶——隋代把有职务的官称为职事官,没有职务的官称为散官。
唐代把前代散官官号加以整理和补充,并重新规定品级,作为标志官员身份级别的称号,称为阶,通称为阶官。
例如文官阶是:从一品称开府仪同三司,正二品称特进,从二品称光禄大夫,等等。
六品及以下的文官阶称郎,例如正六品上称朝仪郎,正六品下称承仪郎,等等。
唐代采取前代各种将军和校尉的官号作为武官阶。
宋元明清都有阶官,只是名称和品级不尽相同而已。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含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幼时命名,无论男女,都在二十岁时取字,字和名在意义上有联系。
B.名、字与号: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
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C. 谥,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欧阳修谥号“文忠”,陶渊明被私谥“靖节征士”。
D.斋名,指用书斋号或室号来称呼。
我国历代名流雅士大都建有自己的书斋,并为之起名为斋、屋、居、室、堂、馆、轩、园、亭、庐等雅号。
如“项脊轩”即是归有光的书斋名。
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不聪明。
如“愚以为……”,就是“我认为”的意思。
B. 鄙,见识肤浅,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如“鄙人才疏学浅”。
C. 卑,出身低下,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如“卑职知罪”D.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实际上就是承认对方地位比自己高。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孤家(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穀(不善)。
B.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词有微臣、老臣、下官、末官、末将、小吏、哀家、足下等。
C.古代读书人自谦小生、晚生、晚学、晚辈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D.古代读书人常称自己为不才、不佞、不肖,也表示自谦,说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B.“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C.古代女子对别人说话时,往往自称妾、臣妾、贱妾、奴婢、拙荆等。
D.中国人含蓄内敛,出家之人亦不例外。
老和尚自称“老衲”,尼姑自称“贫尼”,道士自称“贫道”。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民或官吏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殿下等。
传统文化常识题库及答案
传统文化常识题库及答案1. 问: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是什么?答: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2. 问: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是什么?答: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
3. 问: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答: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4. 问:中国京剧的四大角色类型是什么?答:生、旦、净、丑。
5. 问:中国古代的“五经”指的是哪五部经典?答:《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
6. 问:中国茶文化中的“六艺”指的是什么?答:茶艺、茶道、茶礼、茶器、茶宴和茶诗。
7. 问: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有哪些?答:借景、对景、障景、框景、漏景等。
8. 问: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包括哪些内容?答:礼、乐、射、御、书、数。
9. 问:中国的传统医学“中医”的四大经典是什么?答:《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和《温病条辨》。
10. 问:中国的传统建筑中,什么是“四合院”?答:四合院是中国传统住宅建筑的一种形式,由四面房屋围合而成,中间为院落。
11. 问: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什么划分的?答: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反映了一年中季节和气候的变化。
12. 问:中国的传统服饰中,什么是“汉服”?答:汉服是指汉族传统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包括深衣、襦裙、袍服等。
13. 问:中国传统的“五行”思想是什么?答:五行思想认为宇宙万物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并且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14. 问:中国的传统礼仪中,什么是“三拜九叩”?答:三拜九叩是一种传统的礼仪,表示对长辈或尊者的极大尊敬,通常在重要节日或祭祀活动中进行。
15. 问:中国的传统音乐中,什么是“五音”?答:五音是中国古代音乐理论中的基本音阶,包括宫、商、角、徵、羽。
16. 问:中国的传统绘画中,什么是“工笔”和“写意”?答:工笔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精细描绘技法,注重细节的刻画;写意则是一种注重表现画家情感和意境的绘画技法。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50题)
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试题及答案(1-50题)高中语文古代文化常识竞赛题库及答案(1-50题)1.下列有关课内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秦故地。
如"自以为关中之固'中的"关中'指的就是这里。
B."迁'是古代官吏调动常用的词语,"左迁'是贬职,升官极少用"右迁'一词;表示兼任官职的词语有"领'"兼'"摄'。
C.古代学校又称"庠'"序'"太学',明清最高学府是国子监(jin),入监读书的人叫监生,教学人员称博士、助教等,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
D."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中的"君子'就特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正确答案:C【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题中C项,"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教授'错误,主管国子监的教育行政长官是祭酒。
教授是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的学官。
故选C。
2.下列选项对句子中所含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初七:指农历七月初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下九:古人以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古代文化常识题及答案
古代文化常识题及答案1、下面不是以职业来称呼其名的是()A、庖丁B、师襄C、孙膑D、弈秋2、“期颐”是古代表年龄称谓的词,它指多少岁?()A、五十岁B、七十岁C、八九十岁D、百岁3、不同的朋友关系,称谓就有不同,其中“竹马之交”指()A、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B、患难时结交的朋友C、从小一起长大的异性朋友D、年龄相差较大的朋友4、下面不是指百姓的称谓有()A、布衣B、朱门C、氓D、黔首5、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哥哥姐姐称为“家兄、家姐”,那么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该怎么称呼()A、家弟、家妹B、舍弟、舍妹C、息弟、息妹D、高弟、高妹6、《论语·为政》孔子说“而立”之年指的是多少岁()A、20B、30C、40D、507.()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
A大将军B军机大臣C上大夫D参知政事8.()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A丞相B学士C尚书D上卿9.以下哪一个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A告老B乞骸骨C左除D致仕10.哪一个表示官职提升()A起B擢C补D夺11.哪一个不表示“兼任”()A兼B摄C署D辟12.《张衡传》:“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拜”什么意思?()A授予官职B升职C降职D平职调动13、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
A、“大元”B、“解元”C、“进士”D、“榜眼”14.科举考试中把考生的姓名糊没称“弥封”,它初始于:()A隋炀帝 B武则天 C唐太宗 D唐玄宗15.科举中,会出现一人兼解元、会元、状元的“连中三元”,哪场考试不是科举考试()A乡试 B会试 C殿试 D朝试16.孔乙己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科举制度始创于何时?:()A隋朝 B宋朝 C唐朝 D汉代17、以下两位谁曾经中过状元?( )A、范仲淹 B)B、文天祥18、天干地支纪年始于汉代,请问这种纪年是以哪一天为起点的?()A、除夕B、正月初一C、立春D、春分19、下列传统节日中,()来源于二十四节气。
90道文化常识测试题带答案
1.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是什么?:答案:《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2. 孔子的弟子中被称为“七十二贤”的有多少人?:答案:72人3. 《诗经》中的“风、雅、颂”分别指什么?:答案:“风”是指各地民间歌谣,“雅”是指宫廷和贵族的诗歌,“颂”是祭祀用的诗歌。
4.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答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5. 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答案:屈原6. 《红楼梦》的作者是谁?:答案:曹雪芹7. 京剧中“生、旦、净、末、丑”分别代表哪五种角色行当?:答案:“生”指男性角色,“旦”指女性角色,“净”指花脸,“末”指老年男性角色,“丑”指滑稽角色或反派。
8. “三皇五帝”分别指的是谁?:答案:三皇一般指伏羲、燧人、神农;五帝一般指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9. 中国的国花是什么?:答案:牡丹10. “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哪三省?:答案: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11. 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被称为什么?:答案:“诗仙”12. 宋代词人苏轼的号是什么?:答案:东坡居士13.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谁?:答案:武则天14. 《史记》的作者是谁?:答案:司马迁15.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哪个城市?:答案:长安(今天的西安)16. “五四运动”爆发于哪一年?:答案:1919年17. 中国的国粹指的是什么?:答案:京剧、国画、中医、武术18. 《论语》主要是记录谁的言论和思想?:答案:孔子及其弟子19.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什么划分的?:答案: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20. “八卦”的创始人是谁?:答案:伏羲21. 《道德经》的作者是谁?:答案:老子22. “鸿门宴”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答案:楚汉战争23. 《兰亭集序》的作者是谁?:答案:王羲之24.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谁?:答案:张择端25. 中国的第一首国歌是什么?:答案:《义勇军进行曲》26. “贞观之治”指的是哪个皇帝统治时期的盛世?:答案:唐太宗李世民27. 《本草纲目》的作者是谁?:答案:李时珍28. 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哪个朝代?:答案:隋朝29. “杯酒释兵权”的主人公是谁?:答案:宋太祖赵匡胤30. 《离骚》的作者是谁?:答案:屈原31. “满江红”这种词牌名最初是由谁创作的?:答案:岳飞32.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谁?:答案:马致远33.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两个国家之间?:答案:吴国和魏国34.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答案:孙武35. “三曹”指的是哪三个人?:答案:曹操、曹丕、曹植36. “竹林七贤”中包括以下哪几个人?(列举三个即可):答案: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任选三个)37. 《滕王阁序》的作者是谁?:答案:王勃38.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谁?:答案:陶渊明39. 《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谁?:答案:张若虚40. 中国第一部字典是什么?:答案:《说文解字》41. “文房四宝”指的是哪四种物品?:答案:笔、墨、纸、砚42. “三从四德”中的“三从”指的是什么?:答案: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43. “中庸之道”是谁提出的哲学思想?:答案:孔子44. 《周易》又称为哪一部经典?:答案:《易经》45. “庄周梦蝶”的故事出自哪本书?:答案:《庄子》46. “洛阳纸贵”这个成语与哪位文学家有关?:答案:左思47. “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哪场战役?:答案:巨鹿之战48. 《长恨歌》的作者是谁?:答案:白居易49. “胡服骑射”的典故与哪位战国君主有关?:答案:赵武灵王50. 《资治通鉴》的作者是谁?:答案:司马光51. “精忠报国”四个字是谁刺在身上的?:答案:岳飞52. “卧薪尝胆”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勾践53. 《金刚经》的中文译本最初的译者是谁?:答案:鸠摩罗什54. “风声鹤唳”这个成语出自哪个历史事件?:答案:淝水之战55. 《西厢记》的作者是谁?:答案:王实甫56. “指鹿为马”这个成语出自哪个历史人物?:答案:赵高57. 《聊斋志异》的作者是谁?:答案:蒲松龄58. “孟母三迁”的故事与哪位古代思想家的母亲有关?:答案:孟子59.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谁?:答案:吴敬梓60. “东施效颦”这个成语与哪部古籍有关?:答案:《庄子》61. 《金瓶梅》的作者署名是谁?:答案:兰陵笑笑生(实际作者有争议)62. “完璧归赵”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蔺相如63. 《围炉诗话》的作者是谁?:答案:袁枚64. “负荆请罪”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廉颇65. 《封神演义》主要讲述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故事?:答案:商末周初66. “入木三分”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谁的书法?:答案:王羲之67. 《山海经》是一部什么类型的书?:答案:神话传说、地理、民俗、动植物等方面的百科全书68. “萧规曹随”这个成语与哪两个历史人物有关?:答案:萧何、曹参69. 《永乐大典》是哪个朝代编纂的?:答案:明朝70. “郑人买履”这个成语出自哪本书?:答案:《韩非子》71. 《黄帝内经》是一部什么类型的书?:答案:医学经典著作72. “叶公好龙”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叶公(沈诸梁)73. 《营造法式》的作者是谁?:答案:李诫74. “图穷匕见”这个成语出自哪本书?:答案:《战国策》75. 《茶经》的作者是谁?:答案:陆羽76. “四面楚歌”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项羽77. 《九章算术》是一部什么类型的书?:答案:数学著作78. “东床快婿”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王羲之79. 《齐民要术》的作者是谁?:答案:贾思勰80. “约法三章”是谁提出的?:答案:刘邦(汉高祖)81. 《康熙字典》是哪个朝代编纂的?:答案:清朝82. “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刘禅(阿斗)83. 《容斋随笔》的作者是谁?:答案:洪迈84. “一字千金”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吕不韦85. 《徐霞客游记》的作者是谁?:答案:徐霞客86. “请君入瓮”这个成语与哪位历史人物有关?:答案:来俊臣、周兴(二人相关)87. 《洗髓经》的作者是谁?:答案:慧可(达摩祖师的二祖)88. “鸿篇巨制”这个成语最初是用来形容哪部书?:答案:《清庙》等祭祀用的大型乐章(但此成语现多用于形容规模宏大的著作)89. 《尔雅》是一部什么类型的书?:答案:词典、训诂学著作,解释古代词语意义及分类的工具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化常识测试50题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幼时命名,无论男女,都在二十岁时取字,字和名在意义上有联系。
B.名、字与号:名和字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由自己取定。
如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
C. 谥,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
如欧阳修谥号“文忠”,陶渊明被私谥“靖节征士”。
D.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愚,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不聪明。
如“愚以为……”,就是“我认为”的意思。
B. 鄙,见识肤浅,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学识浅薄。
如“鄙人才疏学浅”。
C. 卑,出身低下,自称时使用,谦称自己身份低微。
如“卑职知罪”D.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实际上就是承认对方地位比自己高。
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帝王的自谦词有朕、孤家(小国之君)、寡人(少德之人)、不穀(不善)。
B.古代文武官吏的自谦词有微臣、老臣、下官、末官、末将、小吏、哀家、足下等。
C.古代读书人自谦小生、晚生、晚学、晚辈等,表示自己是新学后辈。
D.古代读书人常称自己为不才、不佞、不肖,也表示自谦,说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是对别人称自己的辈份高或年纪大的亲属时用的谦词,如家父、家母、家兄等。
B.“舍”用以谦称自己的家或自己的卑幼亲属,前者如寒舍、敝舍,后者如舍弟、舍妹、舍侄等。
C.古代女子对别人说话时,往往自称妾、臣妾、贱妾、奴婢、拙荆等。
D.中国人含蓄内敛,出家之人亦不例外。
老和尚自称“老衲”,尼姑自称“贫尼”,道士自称“贫道”。
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民或官吏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殿下等。
B.麾下,这是一个书面语词汇,原意为将帅的部下之意,或者是对将帅本人的敬称。
C. 丈人,古时对老年男子的尊称。
唐朝以后,丈人专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或泰水。
D.称帝王的母亲为太后、皇太后。
一般人称自己的祖父为大(太)父,称祖母为大(太)母。
6.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庙号是皇帝死后,朝廷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如汉高祖、唐太宗、元世祖等。
B.年号是纪年的名称,亦是帝王用的,如“贞观”就是李世民的年号。
“洪武”就是朱元璋的年号。
C.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皇帝在位活着时不可以改元。
D.“尊号”和“徽号”都是对尊者加上的号,以表示尊崇褒美的意思。
7.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对老百姓的称呼,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B.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叫“刎颈之交”。
如战国时廉颇蔺相如和好后,结为“刎颈之交”。
C.在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叫“患难之交”。
不受年龄限制结成的朋友叫“忘年交”。
D.不因地位贵贱的变化而改变深厚友情的朋友叫“车笠交”。
8.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垂髫”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黄发”指老年人。
B.豆蔻原是一种植物,花朵鲜艳娇嫩,后来用“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年。
C. 笄年,古代特指女子十五岁可以盘发插笄的年龄,即成年。
又叫“及笄”。
D.古人对整岁数有特定称谓。
如三十叫而立,四十叫不惑,五十叫半百,60岁叫花甲,70岁为古稀。
9.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B.古代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老师的简称。
C.尚书是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比如刑部尚书就是现如今的司法部、公安部、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的首脑。
D.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如渑池之会后的蔺相如,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10.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是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
B.参知政事简称“参政”。
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框密副使合称“宰执”。
C.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不可以兼任。
D.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子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1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B.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
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C.大司马,是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
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太尉。
D.参军,是“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
1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大夫,是先秦官名,比卿高一等。
B.各个朝代的“大夫”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如御史大夫、谏议大夫等。
C.士大夫,是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D.冏卿,是太仆寺卿的别称,掌管皇帝车马、牲畜之事。
1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史,西周、春秋时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
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如司马迁,就是汉武帝时的“太史令”。
B.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相当于丞相的秘书长。
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C.侍郎,初为宫廷近侍。
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
D.医生的称呼始自唐朝。
1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不能称为太守。
C.太守,又称“郡守”,州郡最高行政长官。
D.都督,军事长官或领兵将帅的官名,有的朝代地方最高长官亦称“都督”,相当于节度使或州郡刺史。
1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校尉是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B.教头是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C.提辖是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如《水浒传》中的宋江。
D.从事是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16.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
B.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或送礼等。
C.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
D.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
17.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致仕,是仕途已经结束了,即被贬或流放。
B.左除、左降、左转均表示降职。
C.乞骸骨,是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D.选,是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18.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人把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叫作四象。
即东官苍龙;北官玄武;西官白虎;南官朱雀。
B.昴mǎo宿是西方白虎七宿的第四宿,由七颗星组成,又称旄头(旗头的意思)。
C.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七月的流火,是说火星的位置已由中天逐渐西降,表明七月正是炎热的时候。
D.白虹贯日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19.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曲星,旧时迷信说法,是主管仕途的星宿,文章写得好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是文曲星下凡。
B.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并开始以此纪年。
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C.中国,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D.中华,上古时期华夏族居四方之中的黄河流域一带,故称“中华”,后常用来泛指中原地区。
20.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逐鹿中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省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整个黄河流域。
B.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如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古代文章中,一般而言,“江”即专指长江,“河”则专指黄河。
D.江左即长江以西。
古人以东为右,以西为左。
所以我们现在认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1.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代关东,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B.关中,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
C.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
如杜甫写昭君出塞“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D.五岳,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黄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如李白形容天姥山“势拔五岳掩赤城”。
2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察举,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
如李密《陈情表》中“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B.征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
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C.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
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D.科举,是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录取时是不分科的。
2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童生试也叫“童试”;明代由提学官主持、清代由各省学政主持的地方科举考试,又叫入学考试。
B.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闱,考场)。
C.乡试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D.会试,又称春闱。
会试中考中的叫进士,第一名叫状元。
24.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探花,第三名称榜眼。
B.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
C.殿试的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D.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25.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鼎甲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
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B.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
举人可授州牧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的市长一职。
C.生员即秀才,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相当于现在的高中毕业。
D.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
“金榜题名”就源于此。
26.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秦学校分为两大类:国学和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