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合集下载

2020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2020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2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导学案【课标细化】1.了解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2.掌握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地貌成因,分析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我的预习】重点阅读本章的引言(P68)、内力作用的最后一段(P70)、外力作用的最后两段(P7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第一段(P72)。

【我的疑惑】【课堂探究】探究点一内力作用【典型案例1】探究材料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号称“世界屋脊”,世界上海拔超过8 000米的14座山峰,全部位于青藏高原边缘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

古生物学家在与珠穆朗玛峰峰顶同属一个层位的岩层中发现了三叶虫、腕足类和海百合等古代海生生物化石。

1.你能解释青藏高原的成因吗?2.分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及作用速度。

3.内力作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分为哪两类,如何区分?探究点二外力作用读图认识主要的侵蚀地貌读图认识主要的堆积地貌【典型案例2】探究材料教材P71图4.3海水侵蚀地貌、图4.4冰川侵蚀地貌、图4.5海水堆积地貌、图4.6风力堆积地貌。

研究表明,如果只考虑青藏高原地区的持续抬升因素,珠峰的高度应在20 000米以上,而最新测量结果实际为8 844.43米。

1.外力作用有哪四种方式?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如何?2.你能解释珠峰高度为什么没有达到两万米高度的原因吗?探究点三岩石圈物质循环【典型案例3】探究材料教材P72图4.8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

1.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怎样?2.你能把教材图4.8的内容进行自我转化吗?试试看,并加以解释。

【我的收获】【我的构建】【牛刀小试】1.关于地壳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平运动造成地势的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B.垂直运动常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C.在地壳的发展过程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D.大西洋是地壳的水平运动造成的2下列四种地质现象中,属于外力作用的是( )A.欧洲与美洲之间的距离不断增大,大西洋逐渐加宽B.夏威夷群岛逐渐形成C.广西桂林石灰岩溶洞的形成D.东非裂谷带的形成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它们的结果也往往交织在一起。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设计高一地理教案
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
环节一
导入
播放视频《外力作用》
观看、思考。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对外力有感性认识。
环节二
外力作用
阅读教材P70---71回答:
1.外力作用的概念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是什么?
3、外力作用有哪四种方式?
1.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也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被称为外力作用。
以上就是外力作用的四种表现形式,它们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内力和外力是同时起作用的,他们作用的结果也往往结合在一起。
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
能力
第三课时
地壳物质的循环
环节1导入
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的相互转化。
引言中明确告诉我们,内力和外力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两种作用。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69页的正文内容,填写表格;
观看视频《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完成下题
各种内力作用的速度是否均匀?试举例说明。
作用力
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
作用趋势
弄清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和相互关系。
环节四
教材活动P70
引入教材活动P70图4.2,
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写出答案,进行展示。
2.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
培养学生
思考和解
决问题的
能力。
环节三风化作用
播放图片《岩石的风化》同学们想一想,一块四四方方的砖头,最容易被破坏的是砖头的角,其次是棱,没有了棱角,砖头就会变得圆乎乎了。在自然界中也是这样,所以这幅投影片所显示的是受到风化后的花岗岩景象。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2 山地的形成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4.2 山地的形成学案3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节山地的形成学习目标1.以山地为例,分析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了解褶皱、断层的概念,认识褶皱山和断块山的形成和基础形态特征。

3.了解火山的形成、结构和规模。

4.能够举例说明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知识体系梳理一、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①,叫褶皱。

其基本单位是褶曲。

褶曲有两种基本的形态,一种是背斜,一种是向斜。

背斜一般是岩层②,向斜一般是岩层③。

(2)褶皱山一般情况:背斜成④,向斜成⑤;特殊情况:背斜成⑥,向斜成⑦。

2.断块山(1)断层概念: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⑧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断层。

断层位移类型:水平方向;垂直方向: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⑨,如华山,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⑩,如渭河平原。

(2)断块山:由发育而成的山岭和高地。

3.火山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组成:和。

二、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方式的选择:一般优先选择,其次是。

选线原则:线路地址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和地带。

技术要求:山谷中的道路避开陡坡;道路在陡坡上呈“”字形弯曲。

预习效果检测在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处属于( )。

A.背斜B.向斜C.断层D.海岭2.图中乙处属于( )。

A.冲积平原B.冲积扇C.谷地D.火山口3.乞力马扎罗山属于( )。

A.背斜山B.向斜山C.断块山D.火山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较大。

据此回答4~5题。

4.山地地区最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铁路B.公路C.河运D.航空5.山地地区的这一交通运输方式( )。

A.造价较高B.分布于山坡C.迂回前进D.直线距一般较小6.断层是当压力或张力超过岩层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破裂面移动形成的。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断层和褶皱之间有什么区别?假如你是一位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不同的山,你会依据什么来区别褶皱山和断块山呢?(2)断层有哪两种基本形式?通常会形成哪些地貌?举例说明。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

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一、重点和考点1、地壳物质循环。

2、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二、主干知识梳理(一)内力作用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主要是。

它主要表现为、、。

2、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将其分为和。

水平运动使岩层,常形成和;垂直运动使岩层,引起。

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为主,以为辅。

3、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

(二)外力作用1、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主要是。

它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主要有、、和四种方式。

2、在、和等因素的影响下,或的岩石经常发生和,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这种作用叫。

3、、、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进行破坏,叫作用,常在原地形成地貌。

4、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

5、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

2、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石受到、、和作用,形成岩;已形成的岩石在一定和作用下发生作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岩石深处发生作用,又成为新的。

这个过程称为。

例(2007上海卷)不同的岩石具有同的成因,可能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

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A.侵人岩B.喷出岩C.沉积岩D.变质岩2.花岗岩、砂岩和石英岩分别属于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3.正确反映三大类岩石互相转化的模式图是A B C D三、达标训练(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地质灾害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导致的是()A、印尼大地震B、印度洋海啸C、云南东川泥石流D、夏威夷的火山喷发据《科技日报》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于2001年秋在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了一处面积约100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类型。

该处花岗岩岩华丽表面千疮百孔,形如蜂巢,“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滚,仿百兽飞禽。

伟硕岩体已被掏蚀得薄如蛋壳。

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左右。

据分析,此处的花岗岩体的外围出露的是距今5亿年至4亿年的奥陶纪和志留纪的沉积岩地层。

高中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4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学习目标:1.识记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理解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重点) 3.运用内、外力作用解释地表形态的变化。

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2.分类迅速激烈的内力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内力作用。

3.表现形式及影响(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的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垂直于地表岩层变化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表的影响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3)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能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温馨提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是紧密相关的,这两种运动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

1.概念地球表面的风、流水、冰川、生物等可以引起地表形态的变化。

2.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3.表现形式(1)风化作用:是指在温度、水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的崩解和破碎。

(2)侵蚀作用:是指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

(3)搬运作用:是指风化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

(4)堆积作用:是指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导致物质逐渐沉积的作用。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特别提醒]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发生崩解和破碎等破坏作用,叫作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与风无关,而风力作用则是指风的侵蚀、搬运、堆积等作用,故风化作用与风力作用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概念地壳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变化过程就是岩石圈物质循环运动过程,其实质就是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阶段综合实践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阶段综合实践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①②③④⑤⑥答案①地壳运动②侵害③内力④向斜⑤断块⑥三角洲专题一地质剖面图的判读[ 典图示例 ][ 专题方略 ]1.剖析图中地质结构特色地质结构主要有褶皱( 背斜、向斜 ) 和断层,其判断主要依照地下岩层的变形、变位;同时看有无火山结构,有无岩层缺失,如背斜顶部的岩层缺失。

在地质剖面图中判断背斜和向斜的靠谱依照是岩层的新老关系,即“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中心新,两翼老”为向斜。

判断方法以下:岩层存在断裂并出现位移时,依据相对位移方向判断断层结构。

2.判断岩石种类拥有层理现象或有生物化石的必为堆积岩;变质岩常常紧临岩浆侵入体,火山锥上必为喷出岩,在认读岩石种类的基础长从而判断其特色。

3.判断地质结构或岩层形成次序一般而言,堆积岩层下老上新,岩浆侵入体或断层、褶皱、火山喷发晚于其所在的堆积岩层,总之,以后出现的损坏是在原有基础上形成的。

以下列图所示,图中有侵入岩,说明在某堆积岩层形成以后,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被侵害岩层的形成时代。

4.推断岩层形成环境(1)地层中含有大海生物化石,说明地层形成时是大海环境。

堆积岩层中有煤、石油,反应出该岩层形成在暖湿的天气环境,以前有过丛林或其余丰富的有机物质根源。

石灰岩反应出暖和的浅海环境。

(2)地层呈水平状态,且从下至上由老至新连续摆列,说明在相应地质年月,地壳稳固下沉,地理环境没有显然变化。

( 以下图 )(3)某种地层缺失,形成原由可能有三个:一是当时地壳隆起,地势高升,停止了堆积过程;二是隆起后被外力侵害;三是当时天气变化,没有堆积物根源。

( 以下图 )(4)若上下两个岩层之间有显然的侵害面存在,说明是其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安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涨,地层遭到外力侵害形成的。

若侵害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是由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域地壳上涨形成的。

( 以下图 )(5)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地壳运动激烈,岩层发生激烈褶皱所致( 以下列图) 。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河南省长垣县第十中学高一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目标定位]一、结合实例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形式。

二、说明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其彼此关系,尝试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3、同过读图、画图掌握岩石圈物质循环的进程。

======================================================== ==============================[基础必知]一、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促使地表形态发生转变的作用。

依照其能量来源,地质作用可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两种。

一、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外力作用能量来源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外部,主要是___表现形式地壳运动、___、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四种方式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___关系在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中,同时起作用,它们作用的结果往往交织在一起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的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垂直于地表岩层变化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大规模的___影响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___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相互关系同时存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以___为主,___为辅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一、岩石圈的组成(1)岩浆岩:由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____而成。

(2)沉积岩:碎屑物质被搬运后沉积下来,经___作用而成。

(3)变质岩:已经生成的岩石在必然的___下经变质作用而成。

二、物质循环进程(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岩浆、A__、B__。

(2)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循环环节①____、②外力作用、③____、④重熔再生、⑨___。

[问题关注]一、喜马拉雅山的隆起是不是地壳垂直运动的结果?二、“水滴石穿”主要表现了哪一种外力作用?3、三大类岩石彼此之间可否直接彼此转化?[重点难点] 一、外力作用一、侵蚀作用对地貌的影响(1)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不是风力作用。

高中地理高中 地表形态的塑造导学案

高中地理高中 地表形态的塑造导学案

山地的形成导学案考纲解读1. 理解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背斜、向斜和断层的特征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 掌握地质构造在找水、找矿和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实践意义。

3.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说明板块的相对运动引起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4.能够以景观图、剖面图等为背景,说明某地地质构造类型、构造地貌及其成因。

核心素养1.区域认知:利用地理示意图认识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形成。

2.综合思维:理解褶皱山、断块山和火山的成因,理解背斜、向斜、断层的特征及对地貌的影响。

3.地理实践力:利用地质构造规律找水、找矿、工程建设等方面的应用。

思维导图基础梳理一、基础梳理:用所提供的材料或者身边的材料,模拟山地的形成,探讨其形成的原因。

学生小组合作模拟褶皱山和断块山地的形成,完成基础梳理。

(一)褶皱山、断块山、火山1、褶皱山(1)褶皱山概念:岩层在强大的__________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__________。

甘肃省张掖某地区地貌景观上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2.断块山(1)断层: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_____,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__________发生明显的位移。

思考:褶皱和断层在实践中的应用?2、(2023·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2.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B.2C.3D.43.火山(1)熔岩高原: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形成。

(2)火山①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_____地带或管道喷出而形成。

②组成:包括__________和火山锥两部分。

板块运动张裂相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海沟、岛弧、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大洋中脊(海岭)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边界类型,图示2023年2月16日,多名科学家在美国地质学会发表研究报告宣称,他们在澳大利亚东部发现了世界第八大洲--西兰蒂亚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学案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_______________产生的热量。

2、 表现形式:___________、岩浆活动和___________。

3、 地壳运动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水平运动对地表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垂直运动对地表的影响是___________。

二、外力作用1、 能量主要是来自地球外部的_________________。

2、 主要表现形式为______、_______侵蚀和_______。

3、 外力作用使地表起伏趋于__________________。

4、 外力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的区别。

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 岩石圈三大类岩石为_____、______、______。

2、 地壳物质循环图 一、单项选择题1、在下列地区中,容易被侵蚀的是( )A .植被茂密的山区B .地势平坦的平原地区C .湿润多河流的山区D .第四纪冰川覆盖的高山区 5、下列人类活动影响地表形态趋利避害的是( ) A.荷兰人民围海造田 B.澳门人民大面积填海造陆C.湘、赣人民围垦洞庭湖、鄱阳湖,使其面积大规模缩小D.在坡度大的山体上修建梯田6、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内部的岩浆,经过① 过程,形成A 岩,A 受到 作用,形成B 岩(2)、A 和B 岩石,在 条件下,发生③ 作用,使原来岩石的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一种新的岩石C 岩。

(3)、各类岩石深入地壳以下发生④ 作用,又成为新的 。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注意:地形与地质构造的区别。

(分类归纳)10读“某区域地质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A .断层、向斜、背斜 B. 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 背斜、向斜、断层1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 处的地质构造是 ,该地质构造的中心和两翼岩层的新老关系是 ;谷地形成的原因是 。

(2)B 处的地质构造是 ,其形态特征是 ;谷地形成的原因是 ,谷地地形形成的原因是 。

(1)该地区的地貌是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依据是__ ;(2)该地区的地质构造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 _。

判读a 、b 何处是凹岸何处是凸岸?【导读】:1.河流影响聚落的形态和规模,我国北方平原地区聚落的形态呈 (团状或条带状),规模 (大或小);南方地区聚落的形态呈 (团状或条带状),规模 (大或小)。

2河流影响聚落的选址,在山区中为防御洪水,聚落一般分布在 的1.(2010广东) 三峡大坝下游附近河床某测点,沉积物粒径的平均值比建坝前大(如图3示意),其成因是A. 侵蚀—搬运作用B. 搬运—堆积作用C. 风化—侵蚀作用D. 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4、发源于我国西藏,流入南海的湄公河( )①上游河流下蚀强烈,形成“V ”字形河谷②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和沉积作用较强,形成槽形河谷。

③河口处形成了宽阔的三角洲,这是侵蚀作用的结果 ④上游河流的侵蚀作用和沉积作用均大于下游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图5、关于河流的堆积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河流堆积地貌是由河水的搬运作用形成的B 、河水的搬运作用为堆积地貌的发育输送了大量物质C 、东欧平原是比较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D 、河流堆积地貌是地质运动的结果 6.读某河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某港务局拟在A 、B 两处河段建港,请问是选在A 处还是B 处好? ,理由是(2)某勘探队在C 处钻探获得粘土、砾石、粉砂、砂等沉积物标本,请问自上而下钻取的沉积物应依次是 ,其理由是 。

(3)小岛D 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大,最终将与河流地表形态的塑造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图7为某一沉积层内的沉积物(颗粒)示意图,那么该沉积物的成因有可能是( )A .流水沉积作用B .风力沉积作用C .海浪沉积作用D .冰川沉积作用读图2—5—8,回答2~4题。

2.从地貌上看,①处属于 ( ) A .三角洲 B .冲积扇 C .冲积平原 D .冰川沉积物 3.从地质构造上看,②处属于 ( ) A .背斜 B .向斜 C .断层 D .褶皱4.我国中西部地区受②构造影响而形成的著名的山峰是 A .华山 B .泰山 C .天山 D .祁连山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2—5—10,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

据此判断5~8题。

图2—5—105.若该地在我国境内,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B .该地区水资源贫乏是制约其经济发展的长期性因素C .该地区曾经发生过强烈的地壳运动D .该地区的地质构造为:①处是背斜,②处是向斜,③处是地堑 6.图中的沙丘主要是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A.风力作用 B.流水作用C.冰川作用D. 海浪作用7.若图中①处与②处的相对高度为10米。

图中所示的沙丘为流动沙丘,为了治理沙漠化应该在哪里种草植树最合适( )A.① B.② C.③ D.④ 8、若图中4号地层为含油层,则开采石油的最佳地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关于下列图6的叙述,正确的是( )图5A .甲图表示的地层中,②地层含有石油,开采时应在a 处钻井B .乙图表示的地层中,b 处绝对不会含有化石C .丙图表示流动沙丘,其所在地的盛行风向如a 箭头所示D .丁图所示地形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北京时间20XX 年12月26日20分34秒,在距台湾岛以南约15千米的地方,发生的地震造 成海底通讯电缆中断,给网络贸易企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据此回答10—11题。

10.该地震应该属( ) ( )①构造地震 ②火山地震 ③破坏性地震 ④微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当此次地震发生时,下列现象可信的是 ( )( )A .出国度假的李先生正在洛杉矶海滨享受日光浴B .英吉利海峡风高浪急C .悉尼的居民刚刚度过了一个漫天飞雪的圣诞节D .停泊在开普敦港货船上的某船员看到自己的影子朝向西南 12.图中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 .背斜构造B .向斜构造C .断层构造D .板块构造 读地质作用联系图(图5),回答13-14题。

13.用作建筑装饰原材料的岩石中,主要是 ( )A.abB.cdC.acD.bd 14.形成“桂林山水”景观的地质作用属于( )A.①作用B.②作用C.③作用D.④作用 图3是“岩石风化与气候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化学风化最强烈的地区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8.化学风化最强烈地区的( ) 气候特征是A .高温少雨B .高温多雨C .低温多雨D .低温少雨读“地质构造图”,分析回答19—20题。

19.下列有关甲处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甲村可能面临的地质灾害是滑坡和火山B .在甲村地层中能找到大理石矿床C .甲村可能有温泉D .甲村的地层中不能找到化石20.下列地点中可能依次钻探到石油和承压水的是A.A和B处B.B和A处C.甲和B处D.A和甲处读我国华北某区域示意图,回答29~30题。

21.图中阴影范围的地貌类型是A.冲积扇B.冲积低平原C.河谷平原D.三角洲22.阴影所示区域不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A.干旱B.洪水C.土地次生盐碱化D.沙尘暴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地下潜水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2—14题。

23、该地区最可能是A、云贵高原B、松嫩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黄淮海平原24、当该地区地下潜水位达到一年中,最低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黄河河套地区出现凌汛现象B、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雨季C、江淮地区正值伏早D、太平洋热带气旋频繁影响该地区25、当该地区潜水得到补给最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印度洋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B、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远日点C、巴西热带草原一片葱绿,生机勃勃D、我国北方地区常出现干旱天气读下图中四种地貌景观图,回答9~1l题。

26.上述四种地貌景观形成过程中,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是A.甲乙B.丙丁C.甲丙D.乙丁27.上述四种地貌景观的成因,与岩石的性质、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是A.甲B.乙C.丙D.丁28.甲~丁地貌景观典型分布的地区依次是A.青藏高原、东欧平原、云贵高原、新西兰北岛B.云贵高原、渭河平原、准噶尔盆地,夏威夷群岛C.喀斯特高原、东非大裂谷、黄土高原、亚平宁半岛D.云贵高原,河西走廊、山东半岛、台湾岛二、综合题:21.读图2—5—12,回答问题。

2—5—12(1)图中的地质构造是,其中A为斜,B为斜。

(2)甲乙两处的山地都是在(流水、风力)的(侵蚀、沉积)作用下形成。

(3)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积岩的是和,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择①处还是②处?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择③处还是④处?处。

(4)A、B两处有一处为自流井,它是处;A、B两处有一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它是处。

(5)任意采伐A处山区的森林,将会导致附近的河流泥沙量,水旱灾害加剧,甚至可能造成等地质灾害。

(6)我国黄土高原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主要原因是()A.黄土土质疏松 B.植被破坏严重 C.地面起伏明显 D.流水侵蚀严重地理答案1----5 DBCAA 6—10 ACABA11---15 BBCCD 16---20 BDBAB.21解析:解答该题主要是进行地质构造的判读,首先判断出这是褶皱,A为背斜,B为向斜。

该处地表形态的形成从图中可看出是用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对于沉积岩的判断,从形成的层状结构特点可以看出。

对①②两处岩石,因②处于向斜内部因受挤压故岩性坚硬;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地壳内部生成,在图中可看出③处是岩浆侵入处。

向斜构造是储水构造区,背斜是储油构造区。

山区的植被破坏易造成水土流失,造成地质灾害。

对黄土高原区地表形态的形成,主要就是该地土质松,植被少,加上暴雨侵蚀,形成这样的特征。

答案:21.(1)褶皱背向(2)流水侵蚀(3)①②②③(4)B A (5)增加滑坡、泥石流(6)ABD22、(1)侵蚀沉积(2)D E(3)海滨浴场有宽阔平坦的沙滩离居民区和海滨浴场近,环境优美(4)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大,大量泥沙在河口地带沉积,航道淤浅(5)工业废水、农业污水、生活污水、核电站废热水、航运污水等23、(1)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挤压而成(2)雅鲁藏布江流水的侵蚀作用生物(森林);水力(水能);纬度较低,降水丰沛,地势起伏较大;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地势起伏大(位于我国一、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3)水旱灾害;飓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