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研究
园林(卓越农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园林(卓越农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90502 学科门类:农学专业类别:0905林学类授予学位:农学标准学制:4年适用年级:2016级及以后所属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专业负责人:王伟方案制订人:王伟方案审核人:柴新义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采取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行业发展和社会需要,熟练掌握园林绿化和植物应用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备从事园林植物繁育、养护管理与应用,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生可以在城市建设、园林、林业、园艺花卉、环保等部门和企业从事园林植物培育与应用、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工作、环境保护与管理工作。
二、培养规格要求1.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
2.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和本行业的发展前沿和发展动态,园林建筑工程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方法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熟悉园林建设工程相关的国家及地方法规、标准。
具有从事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风景园林设计、园林植物生产与应用等领域的基本操作技能。
注重园林制图与表现技法,园林建筑绘图与制图,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有关软件应用,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3.具有较强的适应社会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共事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的目标。
4.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强身健体的科学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并接受必要的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要求。
专业素质能力要求实现矩阵如表1所示。
三、主干学科生物学、风景园林学、园林建筑学四、课程体系(一)专业核心课程:植物学、测量学、园林设计初步、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园林建设工程管理、园林植物栽培学、计算机辅助设计。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
为了适应这种新的形势和任务,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应运而生。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一个国家级的人才培养计划,旨在培养一批具有高水平、创新能力突出、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竞争能力的农林人才,来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个计划的实施,将有力地推进我国农业的现代化,提高我国农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设计1、专业性的培养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针对农林领域的卓越人才培养,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应该从专业性方面进行设计。
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同时也应该配合行业发展前景进行专业方向设计,以便学生能够熟悉社会需要和行业趋势,并能够培养出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级人才。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不仅注重学生的学术能力,还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实践性的培养。
教育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行业所需的实际工作能力。
3、国际化的培养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化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应该注重学生的国际化教育。
这包括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进一步了解国际农业发展新技术、新知识和新动态,以及促进国际学术交流等。
同时,还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全球的农业发展中去,了解更多的世界农业发展趋势。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农业科技的发展不仅需要传统的基础工作,还需要有创新思维的支持。
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出适应农业科学研究需要的高级人才。
1、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今蓬勃发展的社会需要。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方案应该改革现有的教育模式,引入新的教育方式,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增加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实验性教学的设施。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
人才发展指导方针
服务发展
人才优先
以用为本
创新机制
高端引领
整体开发
培养造就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政治家,一批经营管理水平高、市场开拓能力强
的优秀企业家,一批世界一流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的哲学社会 科学专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一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一批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带头人,一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 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升综合国力做出积极的贡献
教育强国
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呼唤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与机制的改革,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创新实践能力
《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教学投入和 基本建设
教学改革和 质量工程
3.申报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 目的高校须有国家或省级优势和特色专业。
三、申报名额
1. 每所高校申报改革试点项目类型原则上不超过 2类,每类试点项目涉及专业不超过4个。
引言
从“三大战略发展规划”看创新人才培养使命: 《2010--2020年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 《2010--2020年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的战略需求:
培养一大批 拔尖创新人才
形成一批 世界一流学科
产生一批国际领 先的原创性成果
教学管理与 教学评估
高等 教育
联合研发基地 一流学科建设
就业指导服务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情况及实施效果——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为例
[摘要] 内蒙古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于2014年获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项目,结合专业特点,草 业 科 学 专业制定了独具特色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从培养 模 式、教 学 组 织 方 式、课 堂 教 学 方 法 和 实 践 教 学 环 节 等 方 面提出了改革创新思路.通过近3年的运行,在制度建设、教学效果、学风建设、实践教学及对外交流等方面 都 初 见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也凸显出了一些不足,所以,今后 在 教 学 模 式 的 改 革、实 践 教 学 的 实 施 以 及 教 学 手 段 的 革 新 方 面 还 有 待 进 一 步 改 进 和 提 高 ,为 培 养 真 正 的 草 业 科 学 卓 越 人 才 奠 定 基 础 . [关键词]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效果;拔尖创新;实践教学 [中 图 分 类 号 ]G642������0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2095—5952(2018)02—0001—04
2014 年,原 内 蒙 古 农 业 大 学 生 态 环 境 学 院 草 学系组织申报的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教育培养项 目 获 得 批 准 ,按 照 «中 共 中 央 、国 务 院 关 于 深 化 教 育 改 革 ,全 面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 决 定 »要 求 ,我 院 把 提 高 学 生 综 合 素 质 、培 养 创 新 精 神 和 实 践 能 力 作 为 草 业 科学专业拔尖创新型农林人才的培养目标.紧紧 围 绕 党 和 国 家 在 新 形 势 下 的 教 育 方 针 ,结 合 草 学 专 业学科优势和特点,坚 持 科 学 发 展,坚 持 为 “三 农” 服务的改革方向,坚 持 “改 革 创 新、突 出 特 色、强 化 实 践 、分 类 指 导 、统 筹 推 进 ”的 基 本 原 则 ,通 过 “拔 尖
农林院校实施卓越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农林院校实施卓越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摘要]农业高等教育如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培养农林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是我们农业大学的应有职责。
我校于2011年开始探索,积极进行农林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文以“卓越计划”的含义及其现实意义为基础,以我校为例,浅谈农业院校的卓越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并提出问题与解决措施。
[关键词]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建设[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11-0010-021999年的扩招带来的是告别精英走向大众的教育之路,但是人数的增加与教育投入、师资力量等不成正比的矛盾却越来越突显。
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乃至社会的迫切需要。
“卓越计划”就是高等教育在当前大众化教育阶段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探索。
一、“卓越计划”的含义与背景词典中“卓越”含义为杰出;超出一般。
“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确定的改革项目,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和卓越工程师、医师等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
2011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中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开始了“卓越计划”。
“卓越计划”还包含“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和“卓越文科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等。
“卓越计划”的实施拉开了高校专业建设综合改革试点的序幕,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建设、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影响本科专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进行综合改革,强化内涵建设,为本校其他专业建设提供改革示范。
二、农林院校实施“卓越计划”的现实意义(一)实施“卓越计划”是解决我国农业人才结构性短缺问题的有效手段我国是农业大国,但却受着从事农业生产、管理的人员素质不高、创新不够、技术不精等问题的困扰,这些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瓶颈,需要农林院校依托自身特色和优势,改革创新,对中国农业现代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农林类专业实施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我校农林类专业为林学、园艺专业,其中林学和园 艺专业是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第一批卓越农林 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教高函[2014]7 号), 园艺专业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程地方高校第一批本 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教高司函[2013]56 号),林 学专业也是湖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鄂教高办[2014] 6 号)。农林类专业对应的产业(链)主要有林业(森林 良种选育、种苗培育、造林技术、森林经理、林业资源调 查规划、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生物 多样性保护、园林植物养护);园艺(园艺植物培育、病 虫害防治、遗传育种、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园艺植物器 官 经营 管 理 、观 赏 园 艺 植 物 造 景 、花 卉 艺 术);环 境 保 护、土地评价利用与生态旅游等。 1.2 培养目标和市场需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服务国家战略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doc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卓越农林人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有哪些特色呢?小编为大家提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一起来看看吧!祝你备考顺利!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卓越农林人才一直以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将立德树人、服务国家战略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发挥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传统与优势,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瞄准未来农业发展需要,重新确立了一流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通专结合、本研贯通、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体系,实现了单一的专业教育模式向通专结合的多元化教育模式转变。
二是结合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调整优化了专业结构,创设了葡萄与葡萄酒工程、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等一批农科新专业。
三是开辟农林学科卓越人才培养实验区,设立创新实验学院,实施“2+X”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四是重构课程体系,重塑课程内容,实行了“千门课程上网工程”,发起成立了“卓越农林在线课程联盟”,率先制定了专业课程质量标准,开设了生态文明教育课程。
五是建立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学校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建立241个合作实践基地、38个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六是按照科研项目引领、学生自主参与的方式,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
下一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在新农科背景下,全力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一是在人才培养体系上改革探索。
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一流本科教育的意见》,制定了《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2018-2022年)》,确定了8个方面、30项建设与改革任务,绘就了一流本科教育建设的路线图和施工图。
二是大力推进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科专业,推动农业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的深度融合,培育新兴、新生农科专业,服务引领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农林人才是农业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他们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农业和林业的发展水平。
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农林人才,我们制定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为农林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
首先,我们将加强对农林人才的基础教育。
农林人才的基础知识是其成长的根基,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游刃有余。
因此,我们将加大对农林人才的基础教育投入,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确保每一位农林人才都具备坚实的基础知识。
其次,我们将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农林人才需要具备扎实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际操作中不断磨练,才能真正成为优秀的农林人才。
因此,我们将加强对农林人才的实践教育,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成长,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另外,我们还将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农林事业需要不断创新,需要有一批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来推动农林事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将在教育培养中注重对农林人才创新意识的培养,引导他们不断开拓创新,不断寻求突破,为农林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农林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
农林人才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良好的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农林事业的发展需要。
因此,我们将在教育培养中全面加强对农林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农林人才。
总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为农林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更加出色地为农林事业做出贡献。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培养更多优秀的农林人才,为农林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卓越农林人才分类培养的改革与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98㊀卓越农林人才分类培养的改革与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①㊀陈婵娟,陆玲,李伟,缪培仁(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南京210095)[摘㊀要]提高具有农科背景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农业教育面临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南京农业大学根据卓越农林人才内涵,结合学校自身优势特色,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综合改革.在人才分类培养理念指导下,制订了适应学科和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完善了分类培养的课程体系,革新了人才分类培养的过程,建设了多样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经多个涉农专业的改革实践,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良好成效.[关键词]卓越农林人才;分类培养;培养理念;培养过程[中图分类号]G 642㊀㊀[文献标识码]A ㊀㊀[文章编号]10091173(2019)3009807㊀㊀高等农业院校在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㊁促进 三农 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中担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大使命.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我国农业本科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已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建设需要[1].«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明确要求: 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适应农林业创新㊁国际竞争和交流合作的战略需求,着力开展国家农林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培养一批高层次㊁高水平拔尖创新型人才;立足现代农林业发展需要,提升㊁改造传统农林专业,培养一大批复合应用型人才. [2]南京农业大学以入选首批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的8个专业为试点,按照 以生为本,搭建平台,分类培养,分向发展 的建设思路,探索了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的分类培养路径.㊀㊀一㊁探析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内涵,创新培养理念,明确培养目标㊀㊀高等教育人才理念对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㊁培养规格和人才培养模式等具有决定性的影响[3].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数量㊁质量和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确理解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内涵,科学确定培养理念,是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基础和前提.南京农大在秉持 农科教 三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确定了 以学生为中心 ,以素质教育㊁知识教育㊁创新教育为主线,注重创新思维㊁实践能力和国际视野培养,为推动农业科技创新㊁带动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转变持续输送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分类培养理念[4].人才培养目标即 通过教育过程使作为培养对象的本科学生在素质上要达到的基本要求和规格标准 [5],是高校对于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的理性思考与周密设计,具有导向价值㊁标识价值和激励价值[6].根据«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确定了人才培养 以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林教育教学改革,为生态文明㊁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㊁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7].南京农业大学以现阶段本科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为基础,根据分类培养理念,分别明确了 培养以大农学为背景,具有创新意识㊁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学术研究人才 的拔尖创新型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目标和 培养以大农学为背景,具备管理学㊁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基本知识㊁理论和技能的 懂技术㊁会经营㊁善管理 服务 三农 的管理人才或技术人才 的复合应用型卓越农业人才教育培养目标.㊀㊀二㊁卓越农林人才分类培养实施策略探索㊀㊀(一)创建卓越农林人才分类培养的理论模型按照人才分类培养目标,根据社会经济发展㊁农业行业发展㊁乡村建设的多样化需求,结合学生主要发展方向或 出口 ,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南京农业大学构建了全学程 三学段 卓越农林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的理论模型:将大学四年培养过程分为通识教育学段㊁专业教育学段与分类培养学段,分别开设 拔尖创新型 和 复合应用型 课程与培养环节,为学生学业发展和未来择业提供更多培养路径. (二)建构卓越农林人才分类培养体系1.优化人才分类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㊁规格要求㊁课程设置㊁教学安排等内容的指导性文件,是高校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与关键环节,在一定程度上,培养方案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南京农业大学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各专业在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分别研究制订了符合现代农科专业发展的拔尖创新人才和复合应用人才的分类培养方案,提供可自主选择的学业发展方向,促进学生的差异化专业发展. 拔尖创新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推动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的有效对接,实施小班化㊁个性化和国际化教学,加强学生的科研训练等方式,强化研究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 复合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推进产学研结合,实施校-企联合培养,加强创业教育等方式,强化综合实践能力和跨学科学习.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中,增加创新创业项目的学分要求,其中 拔尖创新型 由学校与科研院所通过协同培养人才等方式实施, 复合应用型 由学校与生产企业协同协同培养人才等方式实施.在拓展教育本专业推荐选修课中,增设卓越创新人才培养模块, 拔尖创新型 人才培养模块由原方案中学术研究类课程组基础上增设创业课程, 复合应用型 人才培养模块由原方案相应课程组基础上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并跨专业选择相关课程.增设国内外讲座课程模块, 拔尖创新型 人才的讲座聘请国内外高校㊁科研院所专家讲授, 复合应用型 人才的讲座聘请国内外企业相关专家讲授.2019年第3期(第20卷总第149期)中国农业教育C H I N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ED U C A T I O NN O.32019(V o l.20G e n e r a l,N o.149)99㊀第3期陈婵娟,陆玲,李伟,缪培仁:卓越农林人才分类培养的改革与探索㊀100㊀2.完善分类培养课程体系围绕 拔尖创新型 和 复合应用型 两类农林人才培养,进行针对性教学设计,构建了紧密衔接㊁各有侧重的通识㊁专业㊁拓展三大课程平台,形成了既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和宽厚基础培养,又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可自主拓展与选修的课程体系:通识教育阶段重 拓宽 + 素质 ,培养本科生所需基本知识与基本素养;专业教育阶段重 夯实 + 基础 ,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和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拓展教育阶段重 选择 + 交叉 ,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拓展学生跨专业跨学科的选修与知识构建,促进学生的差异化发展,实现人才的分类培养.除此之外,卓越农林人才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才能在未来农业发展中形成新的理论㊁思路和技术,以独特的视角,灵活运用各种手段解决问题.利用学校科技推广资源,创新设计3+X 多元化实验训练体系,在必修的基础实验㊁专业实验和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可自主选择参与各级各类课外 双创 训练项目㊁课外科技/专业竞赛㊁课外专业实践活动㊁暑期农场等实践训练,使学生从书本和课堂中解放出来,有更多接触社会的实践机会.在 拔尖创新型 人才培养中,鼓励任课教师将科学研究成果与实验教学相结合,将科研工作的研究方法㊁技术手段融入实验实践教学,使实验实践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 复合应用型 人才培养中,通过加大实践基地建设与实验教学条件建设力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增强教学内容与行业产业的对接,引导学生服务 三农 ,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三)革新人才培养过程1.多路径开展研究型教学,培养创新思维研究型教学提倡教学与研究相结合,通过科研不断丰富更新教学内容,从而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本科教学过程中合理开展研究型教学,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意义[8].第一,施行 导师制.导师制是一项以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为桥梁,以导学为重点,以德育为补充,着眼于学生专业成长和教师学术发展的人才培养制度,其最大的特点是师生关系密切.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专业以导师制为依托,为每位学生配备学业导师,贯穿大学四年始终,通过贯彻全过程育人㊁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来更好地引导学生专业成长㊁强化学生专业能力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在 拔尖创新型 人才培养中,通过鼓励优秀本科生参与到导师科研团队中,使学生能更早地接触科研,体验和感受科研的魅力,培养从事科学研究的志趣.在 复合应用型 人才培养中,实行 校内导师+企业导师 制,校内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企业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技能,同时鼓励校内导师通过产学研与企业合作,指导学生参与企业的研发项目,在企业中做毕业设计,进行实战化训练,解决企业生产实践过程中存在的实践问题.卓越班级的学生在科研一线专家学者和企业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言传身教下,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试点专业还探索了适合各自专业特点的导师制.例如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做到分年级㊁分层次㊁分特点聘任导师;动物医学专业采取 C-导师(C o l l e g eT u t o r )+E 导师(E n t e r p r i s eT u t o r ) 的模式,开展T-R S P (T u t o r 导师,R e po r t 听报告,S e m i n a r 研讨课,T e r mP a pe r 学期论文)和E-S R T (E n t e r p r i s e 企业实训,S t u d e n t R e s e a r c hT r a i n i n g 学生实践训练)两大方面的训练,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㊁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上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二,改革教学方法论.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强调 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模式早已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在探索和研究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㊁建立一种基于研究探索的学习模式成为趋势,重构教学过程势在必行.在 拔尖创新型 人才培养中,由 灌输 式教学向探究式教学转变,开设学术研究类课程并采取小班化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围绕科学研究前沿问题进行探究以获取知识,加强师生间㊁学生间的交流㊁对话与沟通.通过知名教授向学生介绍科学研究技术与方法㊁展示科研最新成果,帮助学生了解相关领域世界前沿科研动态,培养学生的思辨思维,使其从被动的学 变为主动的 研 ,提升学术研究能力[9].在 复合应用型 人才培养中,由单一的课堂讲授向融合多种教学方法转变,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㊁教学组织形式的时候,除了保证传统的授业解惑,还组织学生合作学习㊁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及时了解产业对现有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积极与企业行业共同对有关课程进行动态调整,建立 延伸性课堂㊁企业课堂㊁产业课堂 等教学组织形式,全面推行启发式㊁讨论式教学方法,积极倡导案例教学与现场教学,着重培养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能力.第三,开展协同育人.从生态文明㊁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高素质农业创新人才的需要出发,学校同国内外高校㊁地方政府㊁企事业单位等建立多种产学研合作关系,形成多方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在促进学生全面成长㊁提高学校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 拔尖创新型 人才培养中,充分利用校外优质科研资源作为 拔尖创新型 人才培养的有益补充,除正常的教学安排外,邀请国内外一流大学的教授㊁研究所的专家走进 卓越班 开设讲座,引导学生崇尚科学㊁崇尚学术,激发学生对未来从事科学研究的热情,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例如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充分利用自身优质教学资源的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中国科学院的学科优势㊁高端科研条件和研究资源,与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共建 资源环境科学菁英班 .中国科学院每年选派知名专家开设学术前沿讲座和暑期短期讲座,担任 菁英班 科研导师,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训练与实践创新活动;选派优秀研究生代表与我校本科生定期开展学术讨论交流,培养本科生的学术兴趣和科研志向;开办 暑期学校 ,组织 菁英班 学生利用暑期赴中国科学院进行集中科研训练,在各实验室进行实验轮转,完成创新训练课题;设立 菁英计划 奖学金,鼓励学业成绩优异的本科生.在 复合应用型 人才培养中,会同地方政府㊁行业组织与龙头企业以 专家工作站 校企联盟 等形式,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㊁共同实施培养过程㊁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形成人才共育㊁过程共管㊁成果共享㊁校企双赢的有效运行机制.例如,动物医学专业积极探索多角度协同育人,一是与实习基地指导教师联合制订实习方案;二是聘请研究所及行业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介绍行业动态与产业需求;三是聘请企业负责人担任兼职班主任,加强面对面的交流与日常指导;四是与国内外企业行业联合举办专业知识培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践能力的培养.2.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视野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不能闭门造车,必须强化开放意识,树立多元文化理念,实现教学内容的国际化㊁教育活动与教学方法的国际化,以开放的姿态不断丰富 农科教 三结合的办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除2019年第3期(第20卷总第149期)中国农业教育C H I N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ED U C A T I O NN O.32019(V o l.20G e n e r a l,N o.149)101㊀第3期陈婵娟,陆玲,李伟,缪培仁:卓越农林人才分类培养的改革与探索㊀102㊀了学校设立出国(境)交流奖学金㊁打造出国留学平台㊁搭建学生境外交流学习载体,各试点专业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渠道吸收借鉴国外高水平大学的教学经验,拓展与一流大学的合作交流,将推进本科教育国际化作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拓宽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在 拔尖创新型 人才培养中,通过国际学术大师引进㊁国外专家学术讲座㊁青年教师海外提升工程相结合,促进国际学术交流;通过建立 联合培养 短期访学 长期访学 等多种形式的出国访学项目,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增强国际交流能力;通过积极参与及主办相关国际研讨会,鼓励本科生聆听国际学术大师的报告,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在 复合应用型 人才培养中,通过与国外大学联合开展远程在线互动课程建设项目,共享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提高课程建设内涵;通过定期邀请国外学校和企业专家开展实践培训班,拓展学生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实践技能;通过与国外相应专业建立联合培养本硕连读人才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层次,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长期发展.这些举措为培养卓越人才创造了一种国际交流与学习的氛围,增加了学生与国际一流科学家㊁科研成果㊁科学技术接触的机会,使他们有机会更加直观地了解国际学术前沿的发展动态,从而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3.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劲号角.卓越农林人才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当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㊁创业素质㊁创业能力,因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重要环节.在推进 双创 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南京农业大学围绕核心人才培养目标,分析研究学科专业特点,确立了 面向全体㊁深入专业㊁分类培养 的 双创 教育理念,构建了四年制全程指导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分别与两类人才培养的教学环节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在课程体系方面,南农大将 双创 教育课程体系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拓展教育 三层次㊁线上+线下融合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努力将创新创业知识传授㊁创新创业精神塑造与专业教育紧密融合.在导师队伍方面,南农大学校依据创新创业教育不同阶段的需要,着力探索建设专㊁兼结合的 三创导师 队伍.在全校遴选有热情㊁有成果的专业教师主要担任学生创新创业的 科技创新导师 ,在校内外专家中遴选创业启蒙㊁初创财务㊁法律㊁运营等各方面 实务创业导师 ,在众多创业校友㊁社会企业家中重点遴选有经验的创业校友担任 精益创业导师.在第二课堂方面,一是重点打造课外科技活动,服务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通过开展本科生学科专业竞赛立项,举办 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衔接,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在全校学生中营造了浓郁的学术氛围.二是将创业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依托创业精英培训㊁创业项目实践㊁创业项目竞赛㊁创业项目孵化 四位一体 的大学生创业实践服务模式,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四)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在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研究型教学的开展,鼓励相关课程主考教师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课程考核,减少传统的闭卷考试在考核中的比重.各专业采用面试㊁课程论文㊁课程设计㊁口试㊁文献综述㊁读书报告等多样化的考核方式,或几种方式结合起来进行考核,变一次终结性考试为全程性考核,变记忆模仿能力的考核为综合能力的全面考核,使学生在牢固掌握基本理论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此外,通过考察学生的科研能力㊁实践能力㊁国际交流能力㊁人文素养等,综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在本科学习过程中能注重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开拓国际视野.农学专业结合其实行的课程群制度,实现了核心课程的教考分离,有助于课程评价标准的统一,发挥考核在教法和学法改进中的作用,提升学生能力测试的科学性.植物保护专业在全国率先通过了教育部评估中心组织的第三级专业认证,该专业以 学生为中心㊁产出为导向㊁持续改进的O B E理念为指导思想,建立了贯穿大学四年的学生能力达成跟踪评价体系,真实地反映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情况.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构建了包含课程评价和学业评价的评价体系,课程评价重点突出 实践训练 和 课题组 在该评价体系中的作用;学业评价由原来的单一的 G P A评价 改为 G P A+科研能力+实践能力 三重评价,其中,科研能力的评价以校内导师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水平,实践能力的评价以企业导师为主,主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性思维水平[10].㊀㊀三㊁结语以分类培养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总结个性化人才培养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探索将科学研究㊁师资队伍㊁办学条件㊁办学资源等多方面的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南京农业大学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实施以来稳步推进,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基础与氛围,在全校范围内发挥着引领和示范作用. 以点带面 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不仅表现在更多有潜质的优秀学生加入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还表现在,带动了所在院系形成了优良的学习风气和学术氛围;不仅表现在入选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 七个学院八个专业为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不懈努力,更影响和带动了其他院系教育教学改革的多种探索.随着«教育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加强农科教结合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的发布,多层次㊁多类型㊁多样化的中国特色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面建立已经提上日程[11].未来,参考国际一流大学的模式,对 拔尖创新型 学生实行从本科到硕士或博士研究生阶段的贯通培养,彻底打通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体系,突出对优秀学生因材施教;策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 复合应用型 学生推出跨专业的双学位政策,使其能够同时具备丰富的农业专业知识与技术以及相应的外语能力,成为善经营㊁懂管理㊁会外语㊁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为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㊀㊀[参考文献][1]王平详,陈晓琳.探索农业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8(20):5758.[2]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推进高等农林教育综合改革的若干意见[E B/O L].h t t p:// o l d.m o e.g o v.c n//p u b l i c f i l e s/b u s i n e s s/h t m l f i l e s/ m o e/s7831/201404/x x g k_166947.h t m l.[3]许克毅,杨稣.新世纪高等教育人才理念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1):4954.[4]李俊龙,张天保,顾南,等.基于学生差异化发展的人才分类培养体系的设计和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2(10):2123.[5]曹俊兴,程孝良,孙爱珍,等.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国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演进与反思[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2932.[6]王严淞.论我国一流大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J].中国高教研究,2016(8):13-19,41.[7]教育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卓越2019年第3期(第20卷总第149期)中国农业教育C H I N A A G R I C U L T U R A LED U C A T I O NN O.32019(V o l.20G e n e r a l,N o.149)103㊀。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农林领域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
由于长期以来农林领域教育的滞后和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我国农林领域人才短缺的现状。
为了加快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农林人才,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整体水平,国家提出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以促进农林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农林教育领域的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将探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提出相应的探索和建议。
一、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概述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国家为了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需要,加强农林领域人才培养而实施的一项重要计划。
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农林领域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推动农林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1. 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设置在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首先需要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设置。
当前,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求农林人才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综合能力。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该加强对现代农业相关领域的专业设置,包括农业生态环境、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工程技术、农村经济管理等多个方面的专业,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
针对农林领域实践性强的特点,学校应该加大对实验室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的投入,积极引入企业和技术专家,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和实践性的创业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农林人才,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的人才培养方案还应该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
面向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三衔接三协同三贯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
面向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三衔接三协同三贯通’实验教学体系构建与实践为了培养适应现代农林科技发展需要的卓越农林人才,我们积极探索和构建了一套名为‘三衔接三协同三贯通’的实验教学体系。
该体系旨在通过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农林领域中具备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对该实验教学体系的详细介绍。
1.‘三衔接’原则‘三衔接’原则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衔接,将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相衔接,将学校教育与实际工作相衔接。
具体实施包括:-理论与实践衔接:在课程设置中,将相关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直接应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
-实验与课堂衔接:通过在课堂上引入实验案例、实验数据和实验讨论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将实验结果与理论知识进行衔接和分析。
-学校与实际衔接:与农林企业、科研机构等合作,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实际工作,加深对农林领域的了解。
通过‘三衔接’原则的贯彻执行,可以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经验,并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2.‘三协同’模式‘三协同’模式是指教师、学生和实验设施之间的协同合作。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师与学生协同:教师要起到指导和引导的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教学过程,并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解决难题。
-学生与学生协同: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鼓励他们进行小组活动,相互交流和分享,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实验设施与学生协同:为学生提供先进的实验设施和仪器设备,让他们能够在实验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三协同’模式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三贯通’要求‘三贯通’要求是指学生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具体包括:-学科知识贯通:要求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将各个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形成系统的思维和理解能力。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为例
Creative Education Studies 创新教育研究, 2021, 9(1), 23-28Published Online February 2021 in Hans. /journal/ceshttps:///10.12677/ces.2021.91004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改革与实践——以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为例尹福泉,卢艳丽*,安立龙,赵志辉,周光现,刘文超,高振华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广东湛江收稿日期:2020年11月6日;录用日期:2021年1月28日;发布日期:2021年2月5日摘要广东海洋大学滨海农业学院有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农学、植物保护、园艺、林学等多个涉农专业。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以服务现代农牧产业发展和学生自身发展为出发点,以构建适应产业需求和学生成长成才需求为特点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为目标,实施在PBL理念指导下以问题为导向的理论教学模式、在CDIO理念指导下以目标任务为导向的实践教学模式,着力培养学生专业发展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应用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简称“六能力”),以培养学生“六能力”为宗旨,实现学生能力培养和促进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涉农专业,卓越农林人才,人才培养模式Reform and Practice of Cultivating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Talents—Taking College of CoastalAgricultural Sciences of GuangdongOcean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Fuquan Yin, Yanli Lu*, Lilong An, Zhihui Zhao, Guangxian Zhou, Wenchao Liu,Zhenhua GaoCollege of Coastal Agricultural Sciences,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Guangdong*通讯作者。
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贵州大学农学院为例
教育文化论坛㊀2019年1期㊀ 高等教育收稿日期:2018-08-28基金项目:贵州省省级学科教学工程项目 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SJZY201403)ꎮ作者简介:冯跃华ꎬ贵州大学教授ꎬ研究方向:作物栽培及教学ꎮ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探索以贵州大学农学院为例冯跃华ꎬ赵㊀致ꎬ宋㊀碧ꎬ任明见ꎬ王㊀巩ꎬ秦建权ꎬ田山君(贵州大学农学院ꎬ贵州贵阳㊀550025)摘㊀要:㊀以实施贵州省教育厅 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为契机ꎬ研究复合应用型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ꎮ通过确立人才培养目标㊁制定人才培养要求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㊁加强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平台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途径ꎬ对复合应用型本科高校农业专业人才培养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ꎬ该培养体系的实施可以全面提升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ꎮ关键词:㊀农学专业ꎻ卓越农林人才ꎻ人才培养质量ꎻ培养方案中图分类号:G420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674-7615(2019)01-0056-04DOI:10.15958/j.cnki.jywhlt.2019.01.010㊀㊀2013年教育部㊁农业部㊁国家林业局颁布的«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教高函[2013]14号)指出ꎬ坚持科学发展ꎬ坚持为 三农 服务的改革方向ꎬ坚持 改革创新㊁突出特色㊁强化实践㊁分类指导㊁统筹推进 的基本原则ꎬ按照 以人为本ꎬ德育为先ꎬ能力为重ꎬ全面发展 的总体要求ꎬ深化农林教育教学改革ꎬ为生态文明㊁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㊁科技贡献和智力支持[1]ꎮ按照这一指导思想ꎬ确立了创新体制机制ꎬ办好一批涉农学科专业ꎬ着力提升高等农林教育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ꎬ形成多层次㊁多类型㊁多样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总体目标ꎮ2014年贵州大学申报的 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项目ꎬ获得了省教育厅的立项ꎬ经过近二年的实践和摸索ꎬ获得了一些经验和启示ꎬ现介绍如下ꎮ㊀㊀一㊁科学定位ꎬ确立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ꎬ有利于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ꎮ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分为三个层次:拔尖创新型㊁复合应用型㊁实用技能型ꎮ农学专业的培养体系属于复合应用型ꎬ它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作物生产㊁作物遗传育种以及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㊁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ꎬ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部门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㊁生产与咨询㊁推广与开发㊁企业创建㊁经营与管理㊁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 懂技术㊁会经营㊁善管理 服务 三农 的复合应用型人才[2ꎬ3]ꎮ㊀㊀二㊁以能力要求为重点ꎬ制定人才培养要求农学专业要培养复合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ꎬ有三个方面的要求:(一)素质要求包括人文素质㊁业务素质ꎬ人文素质要求有良好的人文修养㊁具有爱心㊁责任心㊁正确的世界观㊁人生观㊁价值观㊁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ꎻ业务素质要求具有牢固的数理化知识㊁良好的语言文字功底㊁扎实的作物科学㊁生物科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冯跃华ꎬ赵㊀致ꎬ宋㊀碧ꎬ任明见ꎬ王㊀巩ꎬ秦建权ꎬ田山君: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探索㊀ 高等教育识㊁熟练掌握现代计算机技术㊁信息技术的理论知识和操作㊁熟悉农业生物遗传与发育规律㊁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与育种方法ꎮ(二)能力要求要求具备从事农业生产㊁科研㊁管理所必备的实践能力和解决农业技术问题的能力ꎬ包括具备农业生产ꎬ特别是作物生产的技能和方法ꎬ能较熟练进行作物栽培学㊁作物育种学㊁耕作学㊁植物生理生化㊁土壤理化特性㊁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等的相关实验操作技能等ꎻ要求具备参与农业项目申报㊁实施及管理的能力ꎬ熟悉相关农业国家㊁行业及地方政策与法规ꎻ要求能够通过查阅文献较宏观地掌握农业领域某一方面科技发展趋势ꎬ提出具有一定水平科学问题ꎬ创新性地开展某个具体内容科学研究的能力ꎮ(三)知识要求要求掌握数理化基础知识ꎻ掌握基本的工具类知识ꎻ具备良好的人文社科学知识ꎻ具备经济管理知识㊁政策和法规知识ꎻ具备专业基础知识㊁专业知识㊁信息科学知识㊁农业特色课程知识等ꎮ㊀㊀三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㊁教育思想指导下ꎬ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ꎬ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ꎬ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ꎬ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ꎮ下面从培养思路㊁培养模式㊁培养机制㊁改革措施四个方面阐述贵州大学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的新模式ꎮ(一)培养思路如何培养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ꎬ是每一个作物学科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ꎮ结合贵州大学现行的招生方案ꎬ农学专业属于大类招生的专业ꎬ学生进校经过一年的基础平台课程学习后ꎬ将结合学生成绩和个人志愿ꎬ进行专业分流ꎮ首先需要选拔学生ꎬ自大一下学期专业分流后ꎬ通过自愿报名和考试办法ꎬ选拔富有进取心㊁专业思想稳固㊁学业优秀㊁动手能力强㊁并立志从事农学的学生ꎬ参加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ꎮ其次采用 双师制 的培养方法ꎬ分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培养ꎬ校内导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㊁实践教学㊁第二课堂的教学ꎬ校外导师主要负责指导行业部分生产实践ꎬ并且分阶段制定培养目标和阶段考核标准ꎬ培养人文素质高㊁学习能力强㊁实践能力强㊁创新能力强㊁适应能力强(简称 一高四强 )的复合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ꎮ(二)培养模式结合农学专业实践性的特点ꎬ贵州大学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采取 2.5+0.5+1 的培养模式ꎬ前2.5年进行校内培养ꎬ后0.5年去校外实践基地㊁企业进行校外培养ꎬ培养学生的创新及实践应用能力ꎬ最后1年又回到学校校内培养ꎮ(三)培养机制采取择优进入机制㊁分流机制和滚动机制ꎮ择优进入机制指选拔采取自愿报名㊁综合考核㊁面试择优录取ꎻ分流机制指分阶段考核中对不适应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 的学生可以转出到本专业普通班ꎻ滚动机制指对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通过推荐保送方式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ꎮ(四)改革措施1 改革人才培养方案的产生方式与农业生产实践㊁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ꎬ邀请行业主管部门㊁生产部门㊁农业企业共同参与制订有利于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ꎮ2 制定分阶段培养目标和考核标准第一阶段(大一):通识教育ꎬ掌握数理化㊁英语㊁计算机知识和技能ꎻ重点在于人文素质培养㊁自主学习能力培养ꎮ考核标准:基础知识考核㊁人文素质考核和自主学习能力考核ꎮ第二阶段(大二㊁大三上学期):专业基础知识学习ꎬ掌握生命科学㊁环境科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ꎮ重点是适应能力培养ꎮ考核标准: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考核ꎻ合作㊁交流㊁沟通㊁表达能力考核ꎮ第三阶段(大三下学期㊁大四):专业知识学习ꎬ个性化培养ꎻ重点是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ꎮ考核标准:专业知识和相关技能ꎻ实践能力ꎬ创新能力ꎮ3 改革课程体系ꎬ采用一主三翼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ꎮ课程设置上突出学生实践能力㊁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培养ꎬ采取一主三翼四位一体的课程体系ꎮ一主是指设置具有时代感的理论课程体系ꎬ三翼指课程实践教学㊁第二课堂和行业部门生产实践ꎬ四位一体是指理论教学㊁实践教学㊁第二课堂㊁行业部门的生产实践四个环节的一体化ꎮ在专业课程设置上ꎬ围绕 一高四强 的人才培养定位ꎬ重新设计课程体系ꎬ重新考虑课程衔接ꎬ重新安排教㊀㊀㊀㊀㊀㊀㊀教育文化论坛㊀2019年㊀第1期JiaoYuWenHuaLunTan㊀ 高等教育学过程ꎮ压缩课内学时ꎬ加大实践内容ꎬ增加学生课外学习和实践的时间ꎬ将其占总学分比例提高至35%以上ꎮ根据新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ꎬ选用或编著出版高水平的围绕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目标的系列化系统集成性教材ꎮ将最新科技成果和技术的最新发展及时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ꎬ保持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先进性ꎮ建设丰富的课程网络资源ꎮ将课程教学大纲㊁课程简介㊁教学课件㊁实验教学指导书㊁教学参考资料等ꎬ整合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研究的丰富的课程网络资源ꎮ4 改革教学模式(1)实行双师制:根据学生特点和兴趣因材施教ꎬ为入选学生选定责任心强ꎬ业务优秀的副教授以上职称担任校内导师ꎬ负责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ꎮ进入专业学习(大三)后ꎬ根据学生特点指定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校外导师ꎬ指导学生从事相应的农业生产实践训练ꎬ并对学生表现作出考核评价ꎮ(2)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开展研究式教学㊁讨论式教学㊁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ꎬ对部分重要的基础课程采取大班授课小班辅导的形式ꎮ㊀㊀四㊁夯实基础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的成功与否ꎬ直接影响到卓越人才培养质量ꎮ所以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ꎮ(一)双师型师资力量配备任课教师配备:优先选择教学经验㊁科研实践丰富的中青年学术㊁教学骨干承担相应教学任务ꎮ校内导师选择:有省级以上科研课题ꎬ科研实践能力强是导师入选的基本标准ꎮ召开学生㊁导师见面会ꎬ在师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ꎬ进行双向选择ꎮ校外导师选择:聘请贵州省农业管理㊁科研㊁生产或企业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者作为导师ꎬ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㊁兴趣爱好选择导师ꎮ(二)多种措施增强教师科研㊁生产实践经验1 以纵向科研促教学ꎬ增强教师科研实践能力ꎬ把科研促教学纳入教师考核标准积极鼓励㊁支持青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ꎬ指定科研经验丰富的专家教授为青年教师科研申报进行指导和铺路搭桥ꎮ将教师科研成果引入教学的比例㊁实践案例占教学的比例和科研培养本科生比例和质量纳入教学质量评价体系ꎬ以科研促教学ꎮ2 以横向项目促教学ꎬ加强教师与生产㊁管理部门㊁企业的融合ꎬ增强教师生产实践经验通过与生产㊁管理部门协作ꎬ承担相应的农业调查㊁规划㊁作业设计㊁科技支撑等横向课题ꎬ指导学生参与ꎬ一方面提高教师的实践经验ꎬ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ꎬ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ꎮ(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ꎮ(1)实行教师轮训制度ꎬ加强教师对外的合作和交流ꎮ按课程的相似性分类组建教学团队ꎬ同类课程的教师采取轮训㊁轮流上课制度ꎬ使教师做到一专多能ꎬ主讲教师有事时能够有人及时补岗ꎮ通过定期派出教师到国内外其它农林高校学习交流ꎬ可以及时掌握国内外教学㊁科研动态ꎬ学习教学㊁管理经验ꎻ教学团队定期开展教学经验交流ꎬ取长补短ꎮ(2)定期聘请农业生产㊁管理㊁科研㊁企业具有丰富高级职称的专家为学生举办讲座ꎬ组建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共同参与的实践教学团队ꎮ(3)以校外实习基地为依托ꎬ组建生产实践教师队伍ꎮ聘请实习基地中级职称以上的人员担任学生实践技能指导教师ꎬ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ꎮ㊀㊀五㊁内外结合ꎬ加强实验教学平台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㊀㊀(一)搭建多元化的实验教学平台依托贵州大学作为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㊁农学院实验教学中心㊁国家小麦改良中心贵州分中心实验平台和贵州省粮油作物遗佳改良与生理生态特色重点实验室及其它农科各类特色实验室ꎬ完善学科交叉㊁多专业共享的公共基础实验平台ꎮ(二)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贵州大学农学院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设施基本能满足农学专业本科学生教学实习㊁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ꎬ但要满足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培养ꎬ条件还欠缺ꎮ学院拟结合专业建设㊁学科平台建设ꎬ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设施设备的完善ꎬ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管理㊁使用规章制度ꎬ将之建成设备先进㊁管理规范㊁高效使用的农林类专业一流实践教学基地ꎮ冯跃华ꎬ赵㊀致ꎬ宋㊀碧ꎬ任明见ꎬ王㊀巩ꎬ秦建权ꎬ田山君: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体系探索㊀ 高等教育(三)加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选择和建设[4ꎬ5]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是学校和基地所属单位双方共同的财富ꎮ学校要加大经费投入ꎬ不能过分地依赖基地所属单位㊁一味地增加基地所属单位的负担ꎬ否则会降低他们对基地建设的热情ꎮ因此ꎬ可以通过科研合作㊁项目合作等方式与所属单位共建实习基地ꎬ把现有实习基地建成集科研试验㊁科技成果转化㊁科技成果宣传㊁生产示范㊁接纳学生实践为一体的科技示范园ꎮ要建立长效㊁稳定的机制ꎬ把基地办成科研㊁教学㊁生产相结合的全面合作的基地ꎬ使双方能够优势互补㊁互惠共赢ꎬ从而保证基地的持续㊁健康发展ꎮ㊀㊀六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ꎬ科学制定独具特色的培养方案㊀㊀通过召开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评审会的形式ꎬ邀请行业主管部门㊁生产部门㊁农业企业共同参与制订有利于复合应用型卓越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ꎮ贵州大学现行的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ꎬ有以下几个特色:(一)培养目标和要求发生了变化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复合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才ꎮ新方案的培养要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ꎮ新的培养要求分为素质要求㊁能力要求㊁知识要求3个方面ꎮ其中能力要求是核心ꎬ要求学生具备参与农业项目申报㊁实施及管理的能力ꎮ(二)设置了20个学分的行业课程板块贵州大学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中ꎬ设置了20个学分的行业课程板块ꎬ该行业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ꎮ必修课程有农业生产实践㊁科技论文与项目写作㊁农业统计软件应用专题ꎮ选修课程有农学科研实践㊁农学学科专题实践㊁农业政策与法规讲座㊁农业创业与经营专题讲座㊁农业园区规划与设计㊁ 互联网 +农业㊁三农问题专题讲座ꎬ选修课程最低选修12个学分ꎮ行业课程中农业园区规划与设计㊁ 互联网 +农业的设置ꎬ体现了贵州省经济建设发展的需求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ꎮ(三)开设了暑期小学期课程从2013级本科生开始ꎬ贵州大学实行了三学期制ꎬ即除实行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外ꎬ在春季学期结束后ꎬ增加一个暑期小学期ꎬ时间为一个月ꎬ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实践环节的培养ꎮ现行的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ꎬ在暑期小学期中ꎬ开设了«农业技能训练»㊁«作物病虫害防治»㊁«农学科研实践»㊁«素质拓展»㊁«创新实践»㊁«社会实践»㊁«学科竞赛»等课程ꎬ有利于提高学生实践能力ꎮ(四)将科技写作㊁农业统计软件应用设置为必修课程贵州大学农学专业原方案中ꎬ科技写作㊁农业统计软件应用均为选修课程ꎬ由于时间关系ꎬ很多同学均不愿选修这两门课程ꎮ为提高同学的写作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ꎬ在贵州大学农学专业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中ꎬ设置了科技写作㊁农业统计软件应用课程为必修课程ꎬ有利于提高农业项目申报的能力㊁开展科学研究能力ꎬ培养复合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ꎮ参考文献:[1]㊀教育部ꎬ农业部ꎬ国家林业局.关于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Z].http://www.ahgj.gov.cn/72/view/2397.[2]㊀黄金光ꎬ袁忠林ꎬ赵洪海ꎬ等.植物保护专业卓越农林人才教育改革实践 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ꎬ2016(1). [3]㊀高志强.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 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J].农业工程ꎬ2014(5). [4]㊀张全国ꎬ何松林ꎬ宋安东ꎬ等.实施综合改革工程 培养应用型卓越农林人才[J].高等农业教育ꎬ2013(7).[5]㊀李燕凌ꎬ胡扬名ꎬ张云英ꎬ等.培养公共管理类卓越农林人才的实践教学基地探索[J].高等教育管理ꎬ2013(4).(责任编辑:赵广示)YingWenZhaiYao㊀ 英文摘要TheExplorationofExcellentAgricultureandForestryTalentTrainingsystemforAgronomyMajorTakingAgronomyCollegeofGuizhouUniversityasanexampleFENGYue-huaꎬZHAOZhiꎬSONGBiꎬRENMing-jianꎬWANGGongꎬQINJian-quanꎬTIANShan-jun(AgronomyCollegeatGuizhouUniversityꎬGuiyang550025)Abstract:㊀Withtheimplementationofthe ExcellentAgricultureandForestryTalentEducationandTrainingProjectforAgronomyMajor oftheeduca ̄tiondepartmentofGuizhouProvinceꎬexcellentagricultureandforestrytalenteducationandtrainingsystemofcompositeapplicationforagronomymajorwasstudied.Throughtheestablishmentoftalenttrainingtargetꎬformulationoftalenttrainingrequirementꎬreformoftalenttrainingmodeꎻstrengththeconstructionofteachingstaffandexperimentalteachingplatformandpracticeteachingbaseꎬwecarriedoutausefulexplorationforexcellentagricultureandforestrytalenteducationandtrainingsystemofcompositeapplicationforagronomymajor.Theimplementationofthistrainingsystemcouldraisethequalityoftalenttrainingofcompositeapplication.Keywords:㊀agronomymajorꎻexcellentagricultureandforestrytalentꎻtalenttrainingqualityꎻtrainingsystemExplorationandPracticeUndergraduate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TakingSouthwestUniversityagriculturemajorsasanexampleDENGHong-bo&LIUXing(CollegeofLiterature/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onmentatSouthwestUniversityꎬChongqingꎬ400715)Abstract:㊀Theeconomicglobalizationisspreadingꎬandtheessenceofglobalizationisa talentrevolution ꎬputtiingforwardhigherandnewerrequire ̄mentsforinnovativetalents.Asanimportantforcetopromotesocialandeconomicdevelopmentꎬitisparticularlyimportantforcollegestudentstocarryout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TakingtheCollegeOfResourcesandEnvironmentofSouthwestUniversityasanexampleꎬthispaperproposestocarryouteducationexplorationandpracticeof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fromthefourdimensionsofoptimizingthesupportsecuritysystemꎬopti ̄mizingtheevaluationincentivemechanismꎬandexertingtheimportantroleofmentorsincultivating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culture.Keywords:㊀economicglobalizationꎻundergraduatesꎻ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ꎻinnovationandentrepreneurshipcultureThePredicamentandGovernanceofPovertyAlleviationthroughEducationundertheRuralRevitalizationStrategy AnEmpiricalstudybasedondeeppoverty-strickenmountainousareasinQinbaZHENGNa-na&XUJia-jun(CollegeofPublicManagementatHohaiUniversityꎬNanjingꎬJiangsuꎬ210098)Abstract:㊀Asfollycomesthefirsttobeeradicatedinpovertyalleviationꎬeducationisthefirstremedyforpoverty.Povertyalleviationthrougheducationꎬasasolutiontoeradicatepovertyandpreventthetransgenerationaltransmissionofpovertyꎬplaysafundamentalꎬguidingandsustainableroleinprecisionpovertyalleviation.Meanwhileꎬpovertyalleviationthrougheducationisalsoanimportantstrategicguaranteeforruralrevitalization.BasedontheeducationpovertyalleviationpracticeinLianghekoutownꎬadeeppoverty-strickenmountainousareaofQinbaꎬthispaperanalyzesthechallengesandpredicamentsinthecourseofimplementationandprovidessolutions.Thestudyrevealsthattheregionexperimentswith bloodgeneratingpovertyalleviation toimprovethedevelopmentofhumancapitalandenhancethedynamicsfortheendogenousdevelopmentbyadoptingsuchpovertyalleviationmeasuresasdropoutratereductionꎬaccurateuseoffundsꎬvocationaleducationaidꎬandpairingsupport.Neverthelessꎬeducationforthepurposeofalleviatingpovertyisfacedwithpredicamentslikeimbalancededucationresourceallocationandlowefficiencyꎬtargetdeviationandpolicysuspensionaswelllackofdiversityonthepartofthesubjectsandlackofinitiativesonthepartoftheobjects.Withinthecontextofruralrevitalizationꎬthispaperproposesthatsolidhumanresourcescanbecultivatedandachievedtoensuresustainableruraldevelopmentꎬandfurtherruralrevitalizationbyconsolidatingfundamentalandvocationaleduca ̄tionꎬintroducinghumancapitalꎬincreasingeducationinvestmentꎬandconstructinganeducationsupportmechanismwhilestickingtosuchapatternasthegovernmenttakestheleadingroleandmultiplebodiestakeanactivepart.Keywords:㊀ruralrevitalizationꎻpovertyalleviationthrougheducationꎻdeeppovertyꎻhumancapitalꎻpovertyculture。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农林人才教育培养是国家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农林人才,我们制定了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首先,我们将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
通过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
同时,我们还将引入前沿科技和理论成果,让学生接触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和发展动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其次,我们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在校外实习和实践环节,我们将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农林生产环境中学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还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最后,我们将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
通过开设职
业规划课程和就业指导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总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将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农林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农林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培养具有卓越农林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以适应农林产业发展和现代化要求而设立的一项教育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为农林领域输送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为农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首先,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将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
除了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和实习实训,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将注重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其次,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将注重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创新。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将结合农林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前沿科技的应用,设计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
同时,将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实验教学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并且,将引进国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和更丰富的学习资源。
再次,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将注重实践教学环节和科研创新能力培养。
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同时,将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和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并且,将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平台和资源支持,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促进学生的科研成果转化。
最后,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将注重学生的就业指导和职业发展支持。
将建立健全的就业指导体系,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职业规划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
同时,将积极与农林产业企业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
并且,将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业精神。
总之,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有卓越农林科学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才,为农林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教育部农林专业卓越培养计划
教育部农林专业卓越培养计划1. 简介教育部农林专业卓越培养计划是教育部为了加强我国农林领域人才培养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
该计划旨在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提高师资水平、加强实践环节等多方面的措施,培养更多高质量的农林专业人才,为我国农业和林业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2. 目标与意义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全面系统的教育和培训,培养具备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农林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包括:•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知识面;•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农业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这些目标不仅符合当前我国农林领域发展的需要,也为培养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3. 实施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教育部农林专业卓越培养计划将采取以下措施:3.1 优化课程设置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结合。
在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增设前沿科技和实践应用等专业课程,并加强实践环节的设计和组织,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3.2 提高师资水平加大对农林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引进国内外优秀教师和专家,提高师资水平。
同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激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改革活动。
3.3 加强实践环节通过开展校外实习、企业合作、社会服务等形式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创业活动,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
3.4 强化质量监控建立健全质量监控机制,加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的监测和评估。
通过定期评估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确保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
4. 预期成果通过教育部农林专业卓越培养计划的实施,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培养一大批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农林专业人才;•提高我国农林领域的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中国农大-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理念及实践
招录生源追求卓越
理工类新生成绩平均超过一本线情况
80
75
73.44 77.32
70
65 62.79
60
55.10
57.27
55
50
48.66
48.86
47.87
50.77
48.61
49.50
45
70.00
40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2014
教学质量 追求卓越
管理机制 追求卓越
培养过程追求卓越-师资队伍
• 中国农大一直追求打造卓越的师资团队 • 过去我们长期要求教授上课、定期安排教师 出国交流、培训 • 在今后我们将出台相关政策,使最优秀的教 师站在本科讲台上授课
师资队伍相关数据
精干卓越的师资队伍
专任教师
正高级职务 副高级职务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博士生导师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专家人选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 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千人计划”人才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不含退休)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
中国农业大学 傅泽田
“精干卓越”理念阐述
• 确定了“建设世界一流农业大学”的目标之后,中 国农大在本科教学方面的育人理念可以用“精干卓 越”四个字来概括
• “精干”理念重点体现在近年来本科招生规模的调 整上:即适当压缩数量,重点提升质量
• “卓越”理念体现在: 培养目标追求卓越、招录生源追求卓越 培养过程追求卓越、育人成果追求卓越
2176
2000 1740 1742 1742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
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农林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更多的卓越农林人才,各地教育部门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教育培养计划,并探索各种培养方案。
本文将围绕【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探索】这一主题展开讨论。
一、培养目标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目标首先要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需求相匹配。
现代农业需要有一批优秀的农林人才,他们应该具备先进的农业技术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他们应该是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人才,能够在国际领域中展现中国的农业科技实力。
他们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能够承担起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使命。
二、培养内容为了达到上述培养目标,教育部门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培养内容。
应该加强农业科技与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
现代农业科技更新换代日新月异,学生必须具备学习新知识、应对新挑战的能力。
应该注重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学校教育环节中,应该尽可能地提供实地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应该注重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培养。
在现代农业中,一个人很难独立完成一些工作,需要团队协作。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与交流能力非常重要。
还应注重道德教育和环保意识的培养,让学生懂得对土地和自然保护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
三、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中,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当前,一些地区已经不断尝试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可以引进企业合作办学模式。
通过与农业企业进行合作,学校可以将实践教育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
还可以设置企业实习基地,提供实习机会,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可以尝试实施跨学科交叉培养模式。
农林人才需要掌握多方面的知识,不仅包括农业专业知识,还包括经济、管理、市场等各个领域的知识。
可以尝试将不同领域的课程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农科”背景下“卓越农林经管人才”实践能力经纬耦合模块化培养模式探究
图 1 卓越农林经管人才实践能力经纬耦合模块化培养架构
Fig.1 Modular training framework for the practical ability of outstand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economic management talents
2 “卓越农林经管人才”实践能力经纬耦合模块化培养架构
针对农林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中
存在的一系列现实问题,该研究基于“ 新农科” 和“ 卓越农林
276
安徽农业科学 2024 年
一手调研数据进行数据加工和统计分析的能力,进一步巩固
让学生对“三农”问题有初步了解和认知,能够把课堂内容与
所学专业知识。 而农业政策分析则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了
“三农”实际相联系,思考一些简单现实问题。 而随着第二学
期所学专业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应该设置实地调研分析能力
农”问题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应在两个学期分别设置经济统
科”及“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的理念不断提出与发展,现有的
佳,多是外出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脚踏实地在一个区域进行为
实践能力培养方式表现出的现实问题越来越多。
期一周以上实地调偏低 目前,全国各农林高校的农林经济
农民近距离接触,进而了解农民的思想和生产生活行为[3] 。
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根据以往实践教学经验,构建了微观、中观与宏观有机结合,横向与纵
向经纬耦合的多层面设计、多主体参与的实践能力培养架构,最后提出了“卓越农林经管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
关键词 新农科;卓越农林经管人才;经纬耦合模块化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S-01 文献标识码 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 核心 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 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树 立全面发展观念, 努力造就德、 智、 体、 美全面发展的 [1 ] 高素质人才 。现代大学通过其人才培养模式的不 断创新, 实现其价值所在, 而卓越人才的培养正是顺 应飞速的社会发展对人才的不断需求。 卓越人才的 培养是继承和创新文化的同时推动了现代大学在创 新实践中不断前行。 不同类型的大学培养出来的人 才不尽相同, 高等教育需要依据社会不同的需求结合 高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对人才进行培养 , 并着重突出卓 越人才的培养模式, 以适应目前社会各方面对高精尖 人才的需求。 1 卓越农林人才的界定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膨胀,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 展, 形成了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和经济化 。社会各层面 对农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 高等农 业院校以往培养出的农林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对高 精尖人才的需求, 而是亟需培养出一批卓越的农林人 才。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在《贯彻落实总书记 重要讲话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 ’ :“ 平》 的主题报告中指出 的目标是培养一大批有服务国家和人民社会责任感 、 有献身国家农林事业志向、 有解决农林业生产实际问
图1
卓越农林人才的能力构成
2. 1
收稿日期: 2015 - 04 - 08 ; 修回日期: 2015 - 04 - 17 “吉林省地方高校人才培 基金项目: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 2015 ) ; 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企业经 养质量比较研究” ( ZD14054 ) 营管理视角下的地方高校核心竞争力培育研究 ” , , 作者简介: 刘爱辰 ( 1981 - ) , 研究方向 女 讲师 博士研究生, 9558805@ qq. com. 为高等教育教学, 通信作者: 王 伟 ( 1981 - ) , 硕士, 研究方向为教 男, 副教授, 64468728@ qq. com. 育学,
264
Heilongjiang Animal Science and Veterinary Med林人才的培养研究
王 刘爱辰,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B
伟
( 吉林农业大学,长春 130118 ) 文章编号: 1004 - 7034 ( 2015 ) 10 - 0264 - 04
关键词: 卓越农林人才; 人才培养; 知识能力; 创新能力; 协作能力; 综合能力 摘 要: 卓越人才的培养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迫切需求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 更需要卓越农林人才的培 养, 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高等农业院校作为培养卓越农林人才的重地 , 肩负着推动新农业 发展的重要使命, 需要高等农业院校不断改革人才培养计划 , 培养出能够担负起时代给予使命的合格 人才。文章从卓越农林人才的界定、 卓越农林人才的能力构成、 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以及如何 培养出卓越农林人才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
题能力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卓越农林人才的培养, 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 加强内涵建设, 推进专业综合 改革; 以培养实践能力为重点, 加大教学投入, 强化实 践环节; 以农科教结合为突破口,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 笔者认为卓越农林人才应该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 智、 体、 美全面发展, 具备爱农、 肯吃苦、 肯实干、 是德、 肯奉献的执着精神, 具有较强的专业、 创新和协作能 力, 具有创新精神和勇于实践的较高综合素质的高级 专门人才。卓越农林人才还需要在掌握必要的新农 业专业知识上, 能熟练运用生产技术理论与技能, 了 解新农业科技革命趋势, 追踪农业发展动态, 把扎实 的学科基础、 系统的专业理论、 宽泛的高新技术知识, , 运用到农业生产实践中 为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2 卓越农林人才的能力构成( 见图 1 )
知识能力 知识能力是卓越农林人才能力构成的基础部分 。 知识经济的时代, 对知识能力的要求不再局限于自身 知识掌握程度, 而是要把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 并且 有不断推陈出新的能力。 卓越的农林人才应掌握必 要的基础学科知识、 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 广泛的相 关学科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农业是一个完整 复杂的系统, 三农问题具有综合性、 复杂性、 多样性的
2015 年 10 月( 上) 265 发散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尤其在农业 院校学生的特殊品质要求中, 需要培养学生吃苦精 神、 责任感、 自信心、 顽强意志、 上进心等品质, 培养学 “三农 ” 生服务于 的意识, 使其成为符合新农村建设 要求的人才。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和经 济模式的飞速转变, 以及大众化教育时代的到来, 原 有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今天 。 3. 1 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学内容不合理, 教学手段单 一, 培养计划不完善 “三多 ” , 首先, 是教学内容制订中的 和“三少 ” 即 专业课程多、 理论课程多、 必修课程多和基础课程少、 实践课程少、 选修课程少, 这种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 人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提升; 其次, 是教学方法和教 , 、 学手段的单一 启发式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等仍没有 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能力和创 新精神的培养都没有得到较高的提升 ; 第三, 是培养 “三农 ” 计划与 和新农村建设结合得不密切, 农林人 “ ” 、 才的培养如果对 三农 问题认识不够全面 不够深 入, 就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对农林人才的需求 。学生 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 先进科 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对理论知识的要求等方面的 问题了解不够深入, 实际经验不足, 开拓进取精神和 创新思维不足, 必然导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主动 探究问题的能力不强。 3. 2 高等农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高等农业院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近年来有显著 提高, 但与国内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相比较, 高等农 业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农 业高层次拔尖人才匮乏, 高水平的学术大师相对较 少, 相应的教学理念、 方法都不够先进, 培养出来的学 生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需求; 其次是教师队伍的整体 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缺乏献身农业科技研究、 解决农 业实际问题并能承担重大课题的优秀年轻学术骨干 ; 第三是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 近亲繁殖普遍严重, 普 遍缺乏现代农业研究方向稳定, 学术造诣突出, 团结 协作沟通能力较强的学科梯队, 缺乏既能带动团队进 行教学又能进行科研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 这些师资 队伍建设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对农林人才的培养 , 更难以培养出卓越的农林人才。 3. 3 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学生的就业 能力不足 自 1999 年扩招以来, 我国高等教育已逐渐由精 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阶段, 各高校在这个阶段都为 , 了扩大办学规模而不断新增专业, 追求“大而全 ” 而 一些高等农业院校本身并不具备开设新专业的条件 , 造成教育质量下降, 从而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难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 需求, 同时这种“大而全 ” 也带来了许多专业人才过
《黑龙江畜牧兽医》 科技版 它的解决可能跨越多个相关的专业领域, 也可 特点, 能涉及社会、 资源、 环境、 法律等多个领域。 因此, 卓 越农林人才必须具备“专业较扎实、 应用性较强、 知 识面较宽” 的特点。 培养人才的理性思维和宽阔的 视野, 使学生成为既有较高科研水平, 又有较高文化 素养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2. 2 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卓越农林人才能力构成的核心部分 。 创新能力是在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 , 它是可以通过教育、 培训、 实践等活动的启发而不断 提升的一种能力。 卓越的农林人才就是应该具备吸 纳新知识、 搜集处理新信息的能力、 整合新鲜内容、 提 出新的理论见解、 开拓新的知识领域, 把创新贯穿于 , 、 整个农业发展中 形成新的理论 新的思路、 新的技术 的高精尖创新人才。 这种能力的培养就需要不受常 规思路的约束, 寻求探究问题的全新性、 独特性, 灵活 地运用各种手段解决实际问题。 在科学技术水平日 新月异, 生产方式及技术手段层出不穷, 农业问题日 渐复杂多变的今天, 更需要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来适应当今经济时代飞速发展的未来 。 2. 3 协作能力 协作能力是卓越农林人才能力构成的关键部分 。 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日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 需 要的是具有大局意识、 协作精神、 服务精神和奉献精 神的人才。社会发展的进步, 不是个体行为, 也不提 倡孤芳自赏, 而是需要强大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精诚 团结、 协同合作的群体, 这样才能使得个人的聪明才 智发挥到极点。卓越的农林人才要学会相互信任 , 学 、 , 会在公平竞争中相互合作 取长补短 学会在生活中 相互照应、 和谐相处, 学会分享共同的价值观、 谋求共 同的发展、 分享共同的资源, 协同攻关, 集思广益。 2. 4 综合能力 综合能力是卓越农林人才能力构成的提升部分 。 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使其不仅与自然资源、 环境保 护等学科联系在一起, 而且与经济发展、 社会发展、 乡 镇文化建设等问题密切联系在一起 , 成为一个庞大的 , 系统工程 这就要求培养卓越的农林人才达到知识面 较宽、 基础较扎实、 应用性较强, 既能精通农业技术, 又能正确处理社会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方面面因素 对农业的影响, 具有综合处理农业问题的能力和素 质, 把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与交 流沟通、 创新等能力融合起来整体发挥作用的目的 。 实践证明, 凡是卓越的人才, 都具有较强的综合处理 问题的能力, 都是科学素养与人文素养并重发展并和 谐结合的结果。 3 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高等农业院校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 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较强的实践能力、 开阔的视角、
266 剩, 给就业带来严重压力。高等农业院校毕业生的就 业能力不足大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随着办 学规模的快速增长, 出现师资短缺、 教学基地数量严 重不足等问题, 致使毕业设计、 毕业论文质量和教学 实习、 毕业实习质量下降, 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普遍不 强, 这种情况导致了农业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因实 践动手能力、 创新能力不强而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 可; 其次, 在求职过程中应聘和面试的准备不够充分 , 缺乏就业技巧, 这与毕业生不能主动学习就业相关政 , 策和法律法规 不了解所要从事行业的性质和状况, 适应环境的能力比较弱有关; 第三, 高等农业院校的 学生结构也在发生巨大变化, 城镇生源比例超过了农 村生源比例, 大部分城镇学生缺乏吃苦耐劳品质, 在 , 就业时难以适应农业生产技术一线的艰苦环境 成为 农业院校就业中的一个突出问题。这就需要高等农 业院校在制订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计划过程中 , 在培 养目标、 课程设置、 实践环节、 教学大纲等方面, 既突 出各自办 学 特 色 又 有 利 于 培 养 出 一 批 卓 越 的 农 林 人才。 4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要培养出一批卓越农林人才, 需要加强对教学模 式、 考核方式、 实践教学等环节的改革, 如采用参与 式、 启发式、 探究式、 讨论式等教学方法, 实行中小班 授课模式。课程要注重全过程考核, 采用多样化的考 核形式。要引导学生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 探索和研究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 。 4. 1 制订科学的卓越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国 家 中 长 期 教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 2010 —2020 年) 》 , 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卓越农林后备 人才, 不同类型的高等农业院校应该根据国家和经济 社会发展对卓越农林人才的不同层次的需求以及结 合自身的特点, 找准自己的办学理念、 发展目标、 办学 , 。 性质和服务方向 制订卓越人才的培养方案 农业院 校的相关专业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 , 要引入 企业的深度参与, 科学制订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 确定符合专业定位和社会需求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 目标; 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聚集校内所有优质的教学 资源, 有的放矢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建立科学系统 完善的培养模式, 从而促进学生知识、 素质、 能力的全 面发展, 达到社会各层面对卓越农林人才需求的 标准。 4. 2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按照实验班和英才班两种模 式进行培养, 实验班以培养“应用型 ” 人才为主; 英才 “学术型” 班以培养 人才为主。见图 2 。 4. 2. 1 “实验班 ” 采取“3 + 1 ” 的培养模式 前三学 年进行本科课程学习, 第四学年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 。 “ 习 实验班学生实行 班主任 + 校内导师 + 校外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