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军行》
语文六年级上长春版2《从军行》 公开课一等奖课件3
孙老师说,杨蕙心学习效率很高,认真执行老师 的复习要求,往往一个小时能完成别人两三个小 时的作业量,而且计划性强,善于自我调节。此 外,学校还有一群与她实力相当的同学,他们经 常在一起切磋、交流,形成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
谈起自己的高考心得,杨蕙心说出了“听话” 两个字。她认为在高三冲刺阶段一定要跟随老师 的脚步。“老师介绍的都是多年积累的学习方法, 肯定是最有益的。”高三紧张的学习中,她常做 的事情就是告诫自己要坚持,不能因为一次考试 成绩就否定自己。高三的几次模拟考试中,她的 成绩一直稳定在年级前5名左右。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班主任 孙烨:杨蕙心是一个目标高远 的学生,而且具有很好的学习品质。学 习效率高是杨蕙心的一大特点,一般同 学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她一个 小时就能完成。杨蕙心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强,这一点在平常的考试中可以体现。 每当杨蕙心在某科考试中出现了问题, 她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马上拿出 解决办法。
一下
飞 流行歌曲中 出的
唐宋遗韵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出塞曲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歌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这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像这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这黄河岸那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这首诗从描写艰苦的边塞生活中,显示边防将 士不畏艰苦、勇敢共敌的英雄气概,歌颂他们忠 勇为国的高尚品质,实际也是诗人以身许国政治 豪情的反映。前四句极写边地的苦寒,以同季节 的内地景物相对照。五六句抒写战斗生活的紧张, 洋溢着乐观的情绪。最后两句,才把边地将士的 意志直接表达出来,所向无敌,激昂慷慨。
六年级语文上册《从军行》 精品优选PPT课件1长春版
理解诗句含义?
戍边的战士在黄昏时分,独自坐 在边城城楼上,守望者西边的烽 火台。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 羌笛: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器。古羌 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
• 关山月: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戍边生 活。
• 无那:无奈。 • 金闺:古时称年轻女子的居室为闺房,这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 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 号。边防线上隔一定距离修筑一座烽火台, 备薪草、狼粪等可燃物于其上,发现敌人 入侵,一台举火报警,则临台亦相继举报, 很快就可以传告全线守军。白昼报警则燃 烟,称为燔燧(fán suì),因常用薪草及狼 粪,故又称狼烟;夜晚则燃火,称为烽。
里借指妻。
理解诗句含义?
秋天的西风吹来,凉意袭人。 又吹起了羌笛曲《关山月》, 这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就像 家中的妻子在呼唤。
本诗第一句“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 风秋。”点明了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什么时 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明了是在青海烽火城西的瞭望台 上。时令正值秋季,凉气袭人,正是 游子思亲,思妇的季节。时间又逢黄 昏,常常触发人们思念在外的亲人。
无更黄烽 那吹昏火 金羌独城 闺笛坐西 万关海百 里山风尺 愁月秋楼 。 ,。,
王昌龄(698-756)字 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 西安)人,世称王江宁, 是我国盛唐时代的著名诗 人。王昌龄的诗和高适、 王之涣齐名,有“诗家夫 子王江宁”之美誉。其绝 句成就尤高。风格清丽, 气魄雄浑,形象鲜活。明 王世贞曾把其七言绝句与 李白之作同列为“神品”。
此时此刻,久戍不归的征人恰恰 “独坐”在孤零零的戍楼上。思亲之 情正随着青海湖方向吹来的阵阵秋风 任意翻腾。
六年级语文上册《从军行》 精品优选PPT课件4长春版
注:东汉班超投笔从戎,在西域几十年,立下丰功伟绩。 晚年思乡,曾上书朝廷,希望“生入玉门关”。此诗反其 意用之。
1、边塞诗
2、内容:杀敌报国
3、慷慨报国的豪情、歌颂将士
4、手法:借代、用典
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流浪到巴黎,期望父亲的朋友能帮助自己找到一份谋生的差事。 "数学精通吗"父亲的朋友问他。青年摇摇头。"历史,地理怎样?"青年还是摇摇头。"那法律呢?"青年窘迫地垂下头。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只能摇头告诉对方------自己连丝毫的优点也找不出来。"那你先把住址写下来吧。"青年写下了自己的住址,转身要走,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你的名字写的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数年后,青年果然写出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许多平凡之辈,都要一些小优点,但由于自卑常被忽略了。其实,每个平淡的生命中,都蕴涵着一座丰富金矿,只要肯挖掘,就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爱因思念而美丽 我曾以为,爱一个人 可以是在心里暗暗的 并不需要对方清楚 我发誓,要把这份美好的感情 珍藏在记忆中,只是记忆 若不是,想到可能永远失去你 永远失去,这份自已如此看重的感情 若不是,又一次在梦中呼喊你的名字 并且从梦中惊醒,或许 这份感情会永远是一个秘密 在默默地想念和为你祝福之中 我从来都是幸福的 等待,我不清楚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或许,根本就没有去考虑什么结果 我一直希望 能以一种默默等待的姿势告诉你 我对你的感情是认真的 可以经受时间和距离的考验 那些过往的曾经共同拥有的细节 一一变得无比清晰 仿佛触手可摸,却明明相隔万里 是不是藏得越久 感情就会更加浓呢? 你不在的日子里 思念象野草一般疯狂生长 也许是因为终于不甘这样失去可能的机会 终于不甘刻骨铭心的思念和等待 会随岁月的流逝而染上灰尘 我鼓励自已说,释放自已 我不相信 从物理的距离到心灵的距离只是一瞬间的事情 我不相信 经过岁月沉淀以后的爱依旧不堪一击 我不相信
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从军行》优质课公开课课件获奖课件比赛观摩课件
学习 提示
1、结合书上的插图和书下的注释理解 诗句内容。 2、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你从中体会 到怎样的情感? 3、小组内交流。
烽火城西百尺楼, . .
诗意: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 一座高楼。
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警的两 种信号。白昼报警燃烟,称为燔燧, 因常用薪草及狼粪,故又称狼烟;放 晚则燃火;称为“烽”。
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 《从军行》 优质课公开课课件获奖课件比赛观摩课件
类型:省级获奖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作者简介:
王昌龄:唐朝著名诗人,字少伯; 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其诗 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后人称其为 “诗家天子”、“七绝圣手”;其 代表作是《出塞》和《从军行》。
从军行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黄昏独坐海风秋。 .
诗意:黄昏时分,独坐在高楼上任凭从湖 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海:指青海湖。
更吹羌笛关山月, . .
诗意: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 吹奏的是《关山月》的调子。
羌笛: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无那金闺万里愁。 . . . .
诗意:无奈这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 之外的妻子的相思之情。
“烽火戏诸 侯”是中国历史 上出名的故事, 西周末年,周幽 王为博褒妃一笑, 不顾众臣反
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使各 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 而回,懊恼不已。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最后, 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 来救他了!不久,便死于刀下,亡了西周。
无那:无奈。 金闺:古时称年轻女子的居室为闺房。
写法:
1、曲笔描写 2、情景交融
最新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军行》优秀教案(精品)
《从军行》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边塞诗歌的特点。
2.学会生词、生字,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和熏陶。
二、过程与方法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边塞诗歌中意象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诗歌的意境,感悟诗人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理解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诗歌的对比,了解诗人不同作品的特色。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从军行》的音频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讲新课之前,同学们先读一遍文章,使用“手机”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1.同学们听说过花木兰吧,花木兰代父从军,,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猛打猛冲,屡立战功,频频荣升。
2.理解“从军”板书:从军。
3.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
我们从刚学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知道:戚家军和其他抗倭军队一起,终于解除了我国东南沿海的倭患。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写的《从军行》板书:行。
二、新课学习(一)解诗题,知诗人。
1.《从军行》即从军歌,是乐府诗题,这类诗大多描写边疆军事生活。
标题有的加上“歌”、“引”、“曲”、“吟”、“歌行”等,都属于乐府诗。
2.想去唐朝的边塞,领略一下当时的边塞风光,看看将士们作战的情况吗?现在,我们来学习。
3.说说你对王昌龄有多少了解?(二)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
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诗要读得字正腔圆。
所以我们可以象刚才这位同学一样来读,一个字一个字读,里面有停顿。
我们也还可以按古人最基本的读法:四声读法,一声二声可以拉长声音读;三声四声读得短促一点。
4.教师范读,青——海长——云——暗雪——山——。
好,下面我不说了。
看看怎么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5.同学们刚才在王昌龄的引领下,到唐朝的边塞转了一圈,看见了哪些景物?(唐朝的首都是长安(西安),当时西.北方的强敌,一是吐蕃,一是突厥。
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二首从军行长春版
从军行
唐 王昌龄
“边塞诗”,在唐代,描写边塞征战生 活,这些诗形成了所谓的“边塞征战生 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盛极一时的 边塞诗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基本内容, 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地位,是前无古人 的。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 的一束奇葩。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 伯,太原(今属山西)人,一 说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 上。开元十五年(727),登 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 获罪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 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 北还,路过亳州郡时,为刺史 闾丘晓所杀。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 效果: • 相互交织、映衬、相辅相成形成烘
托渲染,
• 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的意 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 们的审美趣味。
思想感情 :
寂寞、孤独、思归
从军行 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从军行 其三 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 其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 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 已报生擒吐谷浑。
从军行 其六 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 七 王昌龄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烽火城孤独西百尺楼, 愁思
黄昏独坐征戍海风秋。 离别
更吹羌笛② 关山月①, 无那③金闺思之万亲情 里愁②。
①《从军行》: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是反映军旅辛苦生活的。 ②羌笛:羌族竹制乐器。《关山月》,乐府曲名,属横吹曲。多为伤离别之 辞。 ③无那:即无奈。
从军行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烽 火 城 西 百 尺 楼,
烽火:又称烽燧,古代边防报 警的两种信号。白昼报警燃烟, 称为燔燧,因常用薪草及狼粪, 故又称狼烟;夜晚则燃火,称 为“烽”。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烽 火 城 西 百 尺 楼, 黄 昏 独 坐 海 风 秋。
海:指青海湖。
从军 行
【唐】王昌龄
烽 火 城 西 百 尺 楼, 黄 昏 独 坐 海 风 秋。 更 吹 羌 笛 关 山 月,
羌笛: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烽 火 城 西 百 尺 楼,
黄 昏 独 坐 海 风 秋。
更 吹 羌 笛 关 山 月,
无 那 金 闺 万 里 愁。
无那:无奈。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烽 火 城 西 百 尺 楼, 黄 昏 独 坐 海 风 秋。
戍边战士在黄昏时分,独 自坐在边城的城楼上,守望着西 边的烽火台。秋天的西风吹来凉 意袭人。
长春版语文(六年级上)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烽 火 城 西 百 尺 楼, 黄 昏 独 坐 海 风 秋。 更 吹 羌 笛 关 山 月, 无 那 金 闺 万 里 愁。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烽 火 城 西 百 尺 楼,
黄 昏 独 坐 海 风 秋。 更 吹 羌 笛 关 山 月, 无 那 金 闺 万 里 愁。
《从军行》译文:戍边战士在 黄昏时分,独自坐在边城的城楼 上,守望着西边的烽火台。秋天 的西风吹来凉意袭人。又吹起了 羌笛曲《关山月》,这阵阵呜呜 咽咽的笛声,就像家中妻子在呼 唤,又像是游子在无奈地叹息。
更 吹 羌 笛 关 山 月, 无 奈 金 闺 万 里 愁。
又吹起了羌笛曲《关山 月》,这阵阵呜呜咽咽的笛声, 就像 家中妻子在呼唤,又像是 游子在无奈地叹息。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10.5、从军行 长春版
《从军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熟读诗歌,准确把握诗歌的内容2、掌握边塞诗的特点3、熟读背诵《从军行》二、重点难点:读懂诗歌,把握诗歌主题,初步感受边塞诗的特色三、教学过程(一)回顾所学诗歌类型1、山水田园诗:描写山水风光或田园生活,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或表达隐居的愿望。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2、送别诗:抒写离愁别绪的诗歌。
3、咏史诗(怀古诗)通过怀念古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古代物品等,借古抒怀慨叹古盛今衰、物是人非或者借古讽今。
常用手法:用典、借古抒怀、借古讽今(二)边塞诗:主要是描写边塞战争和边塞风光或风土人情,表达战争带来的各种矛盾,如离别、思乡、闺怨等。
(三)鉴赏阅读《从军行》1、自由散读诗歌,再全班齐读2、结合注解从内容上进行赏析1-2句:诗人故意创造出一种松弛宁静的气氛:没有战事,戍楼独坐,夕阳西下,晚风轻拂。
但这是边境上特有的暂时的平静,静谧中潜伏着肃杀和紧张。
3-4句:戍守边塞的士兵吹着寄托着“伤离别”之情的《关山月》曲调,传达出这位战士思念家乡亲人的感情。
不直说战士对妻子的思念有多苦多切,而说他想到妻子在万里之外因为挂念自己而忧愁伤心,夫妻两人对长久的别离、无望的等待都同样地无可奈何。
这就把广大守边战士的苦闷心情典型地表达出来,并取得了令人感动和同情的艺术效果。
(四)对比阅读《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表达了戍守边疆的战士因为保家卫国而远离家人,既想念亲人又想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这首诗歌描写的是一位处于战斗空隙之中的唐军战士和他对远方妻子的怀念。
王昌龄边塞诗风格:善于多方面表现征戍者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创造出一种独特的豪迈与悲壮、昂奋与凄怆相交融的深沉风格。
(五)迁移阅读高适《蓟中作》和李益《塞下曲》1、《蓟中作》分析意象:塞垣(边塞的城墙:萧条、荒凉);云日暗淡手法:用典(孙吴事:将自己与孙武、吴起相提并论)主题:《蓟中作》是五言古诗,主题非常明确,此诗描写了边境的荒凉、边患的严重,抨击了统治阶级的失策,同时也抒发了“安边”的壮志难酬的巨大悲愤。
长春版《从军行》ppt
写作背景: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 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 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 《从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 的。诗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共有七首。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 的过程和心情,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 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 怀。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 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 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 (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 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 手”。与李白、高适、王维、 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安史 乱起,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 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 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 之誉。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 与高适、王之涣齐名.
大漠之中,狂风呼啸,尘土飞扬,天色昏暗。一 队将士半卷着红旗出了军营,向敌军挺进。这时 前方部队传来捷报:他们已在洮河的夜战中生擒 敌军,大获全胜。
思想感情: 第一首诗写戌边将 士杀敌立功的雄心 壮志。 第二首表现了边关 将士高昂激越,乐 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从军行
(一)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 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 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旧题,内容多写军队战争之事。是叙述军 旅战争的歌辞。行,古诗中的一种体裁。 2.青海:指青海湖。3.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4.穿:磨破。5.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6.楼兰:汉代西域国名,这里泛指当时骚扰西北边疆的敌 人。7.孤城:当时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8.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 西双塔堡附近。 1.大漠:指广阔无边的沙漠 2.辕门:军营正门 3.洮河:黄河支流。原于青海省、东北流经甘肃省临洮县, 入黄河。 4.吐谷浑:古代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名。此处借以指进犯少 数民族的首领。
六年级语文上册《从军行》 精品优选PPT课件5长春版
另外,善于用七绝含蓄而细腻地表现宫闱女 子的心理状况及其微妙变化。(《闺怨》、《长 信秋词》)
把握诗歌节奏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天空大片的浓云
古代通往西北的边塞 从军行(王昌龄) 关口,在甘肃省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的乌云一片连着一片,遮住了雪山, 遥望远处的孤城玉门关。 这里指侵袭西北边境的敌人 铠甲,古代兵士穿的战衣
从军行(其一) 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无那:无奈,指无法消除思亲之愁。 诗中描写边人心理的诗句是?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用的是什么方法?
最后一句; 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 感情; 不直写,而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 反映出来的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唐诗更多地描写山河世事等或是个人成 败得失间的情怀,而对于私人情感的东西, 却小心地收藏起来,较少提及。 宋词中描写个人情感的算比较多了,但 大都极尽含蓄之能事 。 现在的社会,人们对情感的态度更为开 放,而个人化的东西也越来越受关注与重 视,所以很多描写个人情感的作品大行其 道,而在语言表达流行歌曲中
飞
出的
唐 宋 遗 韵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出塞曲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景象 谁说出塞歌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像这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像这风沙呼啸过大漠 像这黄河岸那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小学语文长春版 六年级上册《从军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语文长春版六年级上册《从军行》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与诗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喜欢边塞诗阅读2学情分析《从军行》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板块中《古诗二首》中的一首。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七首,本课是其一,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这首小诗,笔法简洁而富蕴意,写法上很有特色。
诗人巧妙地处理了叙事与抒情的关系。
前三句叙事,描写环境,采用了层层深入、反复渲染的手法,创造气氛,为第四句抒情做铺垫,突出了抒情句的地位,使抒情句显得格外警拔有力。
在表现征人思想活动方面,诗人运笔也十分委婉曲折。
环境氛围已经造成,为抒情铺平垫稳,然后水到渠成,直接描写边人的心理——“无那金闺万里愁”。
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怀恋乡土的感情,但不直接写,偏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怀反映出来。
而实际情形也是如此:妻子无法消除的思念,正是征人思归又不得归的结果。
这一曲笔,把征人和思妇的感情完全交融在一起了。
就全篇而言,这一句如画龙点睛,立刻使全诗神韵飞腾,而更具动人的力量了。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品读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讲授】讲授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了解边塞诗,导入新课1、板书:边塞2、提到边塞你会想到什么?3、播放边塞图片4、看到图片你会想到哪首诗或诗句?5、你知道哪些边塞诗人?6、回忆我们学过的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其五。
7、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从军行》出示古诗1、观察老师板书2、回忆代表边塞特征的事物3、观看边塞图片4、联想诗句5、回忆知道的边塞诗人6、背诵两首古诗7、读古诗二、自学古诗请按照以往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在小组内学习这首诗小组内学习古诗1介绍作者2了解写作背景3、根据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4读诗文想画面5感悟诗情三、交流汇报主要引导:1、这首诗诗中弥漫着一种怎样的情感?2、文中哪些景物让你有这样的感受?3、你怎样体会这“万里愁”4、这仅仅是“金闺”的愁吗?(引导发现作者运笔委婉曲折)5、指导朗读古诗(配乐)预设:1、孤独、凄凉、愁苦2、烽火楼、黄昏、海风秋、羌笛、关山月3、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征人思念亲人的感情是从深闺妻子的万里愁反映出来的。
《从军行》说课稿
《从军行》说课教材分析《从军行》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十板块《信息与生存》中《古诗二首》中的一首。
《从军行》组诗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七首,本课是其一,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
《从军行》作为本组课文两首古诗之一,其编排的意图如下:一是理解诗句的含义,感悟边塞诗歌中诗人怀乡思亲之情;二是凸显板块《信息与生存》的主题,使学生了解“烽火”这种在战场上所常用到的信息的传递方式,从而激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之情。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根据课程标准中第三学段5~6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
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
2.过程和方法目标: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根据大纲要求、教材特点及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订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是:品读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本课时的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因此,本课时,我紧紧围绕“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悟理”的新课程理念来进行教学设计。
三、教法学法六年级的学生积累了大量的古诗词,并能有感情地背诵。
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有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品味语言,首先要读懂诗句。
但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
要在本课的学习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还是需要对古诗词有更深更广的积累。
六年级语文上册《从军行》 优秀课件4长春版
• 边塞诗是时代的产物,最能体现国 运兴衰的作品。
边塞战争诗
读得懂:标准有三:
1、写了什么? 是景物、人物还是事件 2、表达了什么? 寓意是什么、用意何在、目的是 什么、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价值观、人生态度)、表达出什么 样的心境。 3、怎么写的? 修辞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宋代:统治者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诗歌仍洋溢 着爱国热情,却多些凄凉,多些惆怅,多些悲愤。 例句:
报国无门的愤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归家无望的哀痛: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
我们都希望自己能有一个知己,从相逢,相识,到相知,到无话不谈的知己,穷尽一生,朋友广而远,知己少而近,友情文章告诉我们,如果遇到这样一个互相懂得的人, 就要好好珍惜。自己是把剑,知己是剑鞘,利剑出鞘,锋芒毕露之时,剑鞘则系在腰间默默守候。一把剑经过一番打打杀杀,江湖缠扯过后,必会五骨通乏,六筋俱困,疲 惫充斥于脏腑之间,这个时候,就需要躺在剑鞘里好好休养了。剑鞘是一把剑最坚实的维修基地,提供最可靠地后勤保障,每当宝剑元气大伤之时,务必要返厂疗伤,作为 知己的剑鞘,定是倾其所有,哪怕是砸了老锅,卖了陈铁,也要肝胆相照,以最大功率输出自己的真气,只为保住这把剑。有人腰缠万贯,有人流落街头,有人名扬四海, 有人一生庸碌,人这一辈子,旅途虽短,路却难走。注定逃不过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音速飞镖,注定要吃尽五颜六色的风霜。若能赐一知己,得之是命,惜之是福,可不 能随意糟蹋。知己就是半个自己,如果自己是左脑,那知己就是右脑,如果自己是左手,那知己就是右手,如果自己是左边的这瓣心,那知己就必须是右边的另一半。若缺 了另一半,就是个死人了,并且还死无全尸,若是挣扎着不死,无异于变异僵尸,理性失效,良心残废,吞噬人血,不带怜悯,岂不更可怕?人,是个对称的生命,什么都有 左右两半,若缺了知己,自己就只剩一半了,不就成了一头怪物了吗?那不就要天天被奥特曼追杀吗?跌倒了,很多人懂得扶你,摔伤了,很多人懂得止血,噎住了,很多人 懂得端杯水。可是,当你内心受伤了,即使是小到纳米级的伤痕,有人能看出来吗,你既没感冒,也没发烧,脸色红润,满面轻风,盖住了内心那瞬间的小小波动,可能不 会有任何震感,也许连自己都找不到震源。而这个时候,偏偏有人感觉到地震了,准确侦测出了震级和震源,只有知己才能扫描出你心房里的病毒,唯有知己才会专门为你 安装一台精密地动仪。知己能读出你心里最深处的悲伤,埋得再深,填得再厚实,也会被掘出来,而这种近乎奇迹的事只有知己才做得到。人生的轨迹既不是常数函数式的 一马平川,也不会是指数函数式的一路腾达,而是正弦曲线式的跌宕起伏,有升有降,有顶峰,有谷底,盛极必衰,摔倒了最低处,再开始爬升。而知己,就是在我们直线 飙升时给我们及时降温,以免过热烧坏了头脑,主机一旦报废了,整台机器随之瘫痪;在我们堕落腐朽时给我们添加柴火,用木棒在雪花缤纷的寒冬里,擦出希望的火花,给 我们解冻,帮我们去潮,重新启动。根据牛顿力学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也是这样,知己是自己的知己,那自己就是知己的知己,互为知己,才是真正的知己。若仅 有单方面的输出,另一方却浑然不知,只能说明,一方作践自己,另一方没心没肺。一个不会珍惜自己,另一个不会珍惜别人,作为知己的这两半,都没有得到精心照顾, 土壤干裂,缺水少肥,杂草丛生,怎么指望这两半茁壮成长呢,将来不是畸形就是异形,怎么能做知己呢?人心不在大小,而在于单人间和双人间的纠葛,纵使心再大,可就 住了你一个人,不觉得空虚寂寞冷吗,就算心再小,可也住下了两个人,那份互为知己的温暖,连上帝都会羡慕的。朋友大薇去北京出差,约了十几年没见的朋友吃饭,大 薇在城东,朋友在城西,两个人耽搁在路上的时间,比见面聊天��
六年级语文上册《从军行》课件4长春版
报国无门的愤懑: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
归家无望的哀痛: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范仲淹)
名师PPT课件
• 王昌龄《从军行》(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名师PPT课件
王昌龄(约698-757),盛唐诗人,字少伯,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开 元十五年(727),登进士第,开始了仕宦生涯。后获罪 被谪岭南,又被贬至龙标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 北还,路过毫州郡时,为刺史闾丘晓所杀。
玉门关——将士思乡盼归的寄托
班超:“臣不敢望到酒泉郡,
但愿生入玉门关。”
•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名师P•PT黄课件 沙百战穿金甲
❖边地之荒凉,
语
❖戍边时间之漫长, 言
❖战事之频繁,
❖战斗之艰苦,
精
❖敌军之强悍,
炼
名师PPT课件
• 不破楼兰终不还 坚定的决心 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名师P(PT课四件 )定主旨(四大类)
名在师P边PT课塞件 征战的大题材下,每首诗歌还有各自的 思想感情特点,我们应给予具体的分析。例如: 一、迥异于中原的边塞风光: 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国家的激情:
三、久戍边关对家乡和亲人的怀念:
四、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
对帝王穷兵黩武的不满和对将领腐败的揭露:
名师PPT课件
(2)审时期
名师PPT边课件塞诗是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的作品,在接触这类 作品时,首先应对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即把握 边塞诗的时代特征:
盛唐: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 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 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
从军行(长春版)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自学提示,小组交流 1:自由读古诗,说一说诗中最能表现 作者情感的字。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句的意思。 反复诵读这首古诗,联想一下你眼前出 现了怎样的画面?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春怨》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卜算子· 咏梅》 夕阳无限好,行
【唐】王昌龄
包拉温都蒙古族学校:李美娟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 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尚 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军行》 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诗词是采用 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此为第一 首。
从军行
【唐】王昌龄
【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其三】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其六】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其七】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六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从军行》|长春版 (共11张PPT)
王昌龄,边塞诗 人,字少伯,江宁人。 其诗含蓄、深婉、浑 厚、明快,有“诗家 夫子王江宁”的称号。 其七绝与李白齐名, 被世人誉为“七绝圣 手”。现存诗一百八 十余首,明人辑有 《王昌龄集》。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 教胡马度阴山。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25日星期三2021/8/252021/8/252021/8/2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2021/8/252021/8/252021/8/258/2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8/252021/8/25August 2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8/252021/8/252021/8/252021/8/25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细读诗的后两句,品味其中蕴 含的情感。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军行》说课稿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军行》说课稿第一篇: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从军行》说课稿教育局第四届青年教师大赛《从军行》教学设计长春西新区教育局第二学区第十三小学耿健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并会写一个生字,理解古诗的大意。
有感情朗读并背诵古诗。
了解古代信息传播的方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书下注释、查找工具书自学诗的大意;抓住重点词语勾勒典型环境和人物形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孤寂、悲苦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勾勒典型环境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感受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孤寂、悲苦的情感。
四、教学流程1、温故知新——入诗文出示诗,这首诗学过吗?老师想找一位喜欢这首诗的孩子读一读,《其四》《其五》谈谈感受引出边塞诗。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王昌龄的古诗《从军行》,板书课题。
简介作者王昌龄。
2、字字落实——解诗意让学生大声读诗,学习一个“闺”字。
能字字落实的清晰流畅的读出古诗。
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借助书下注释和参考书大体了解把握诗意,着重体会诗人的情感。
注意在老师的引领下反复读。
3、津津有味——悟诗眼诗言情,那么这首诗中弥散着一种情感?“无那金闺万里愁“进而通过孩子们的回答引出本文的诗眼“愁”。
从哪里看出作者的“愁”?这个问题希望学生通过读诗抓住重点词来解诀。
通过出示“烽火城”的图片,让学生直观的理解古代传递信息的方式。
独坐黄昏诗人暮色思乡,淡淡哀愁以及悲秋情节。
羌笛:介绍对于关山月这个意象,听一听古筝曲,谈谈别离乡情。
出示音频4、历历在目——绘诗境师:你无奈的是什么?你万里愁的是什么?师:作为一名远在战场的战士,此时此刻你想对家乡的亲人说些什么?------(板书怀乡思亲)作为一名战士,你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些什么?------同学们,你想对这位战士说些什么?------五、小结:孩子们,王昌龄是位伟大的诗人。
在他笔下,一位凄凉哀伤的边疆战士形象跃然纸上。
诗言情,诗更言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山月:乐府调名。 《乐府古题要解》: “关山月”,伤离别 也。
• 无那金闺万里愁
• “金闺”:1. 古代女子闺房,借指妻子; 2. 指朝廷《中华古汉语词典》
从军行—其二
唐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读者也许会感到,在前三句中的感情细流一波三折地发展(换新 声——旧别情——听不尽)后,到此却汇成一汪深沉的湖水,荡漾
其四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五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 王昌龄 (公元698-756年) 字少伯,山西太原人 盛唐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边塞诗人, 后人誉为“七绝圣 手”。 “诗家天子王昌龄”。
写作背景
• 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 吐蕃、突厥曾多次侵扰甘肃一带,唐礼部 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师征讨。王昌龄的《从 军行》组诗就是描写其间边塞战士的。诗 词是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共有七首。 全诗写士子从戎,征战边庭的过程和心情, 从而表达了国家有事,匹夫有责的使命感 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从军行—其六
唐 王昌龄
胡瓶落膊紫薄汗,碎叶城西秋月团。 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从军行第六首诗描写的是一位将军欲奔赴边关杀敌立功的急切心 情。 诗的首句写这位将军的战时装束和勇武雄姿,次句转写边塞之景 意在营造和烘托气氛,暗示将军之心时时想着边塞的安危,时时准备 奔赴边塞,保境安民。这两句着力铺陈将军的装束和边地景色,既衬 托出将军的神武之姿,又意在蓄势,在如水秋月的广阔清寒背景下, 一身戎装的将军的剪影,威风凛凛,一位勇武的将军形象就被传神地 勾勒了出来。诗的后两句,豪气生发,尤显英雄本色,既写出了部队 攻城拔寨的神速,同时也反映出作者对唐朝强大国势和军力的一种自 信和自豪心理。
回旋。“高高秋月照长城”,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
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 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 木三分。此诗之臻于七绝上乘之境,除了音情曲折外,这绝处生姿 的一笔也是不容轻忽的。
从军行—其三
唐 王昌龄
关城榆叶早疏黄, 日暮云沙古战场。 表请回军掩尘骨, 莫教兵士哭龙荒。
从军行 (其一) 王昌龄
从军行
【唐】王昌龄
烽火城西百尺楼, 黄昏独坐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 无那金闺万里愁。
诗句赏析
烽火城西百尺楼
首句中的“烽火城”,代指设置烽火台 的边城;古时边境上筑高城以御敌,一旦 敌人入侵,便于城垛上燃狼粪或柴草,白 天以烟、夜间以火来报警。“百尺楼”, 也指边地戍楼。这两种景物,都是边境上 所特有的;它既点明了地理环境,又给这 首边塞诗笼罩上一层浓浓的沙场氛围。
从军行—其七
唐 王昌龄
玉门山嶂几千重,山北山南总是烽。 人依远戍须看火,马踏深山不见踪。
烽火:西周一直沿 用到明清时期,是 古代战争时传递信 息的重要方式。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登乐游原》李商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黄昏鼓角似边州,
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 伤心不独为悲秋
《上汝州城楼》李益
《声声慢》李清照
羌笛是我国古 老的乐器,已有 2000多年历史, 流行在四川羌族 居住之地。 它主要用于独 奏,主要是传达 羌族人的思念向 往之情。
唐朝前期,中国国力强盛,但在边关战火却一直没有停止 过.无数离开故乡到边关去争战的将士们都死在了离故乡几万 里之外的陌生之地.但他们的的报国热情却感染着诗人。 这首诗诗截取了边塞军旅生活的一个片断,通过描写一阵 大风吹过古战场将战死的枯骨暴露在外.说明当时的战争有多 么的惨烈,无数的将士们死在边关,而没有办法好好安葬.表 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