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8-05-07T09:52:38.077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4期作者:邵超谭姣张彭燕马迪王搏宋振中[导读] 调查陕西省医学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邵超谭姣张彭燕马迪王搏宋振中
西安医学院公共卫生系陕西西安 710021
摘要:【目的】调查陕西省医学院校大学生亚健康状况,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陕西省某医学院校各年级本科776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国城市居民亚健康状况自评量表》,对其亚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由本研究可见,医学院校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为检出率为31.19%,且大四级以上学生亚健康检出率显著高于其他年级(F=11.476,P=0.000),生活费在800元以下的学生检出率增高明显(F=8.732,P=0.000)。【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亚健康检出率低于非医学院校学生,保持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状态,坚持体育锻炼,是提高大学生健康状态的有效措施。关键词:大学生;亚健康;调查分析
亚健康状态是指人的身心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健康低质状态,这种状态多由人体组织结构退化以及生理机能或代谢机能低下所致[1]。亚健康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慢性杀手,对于正当青春的大学生们也日益被亚健康所困。本研究以陕西省医学院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大学生亚健康总体状况,为陕西省大学生亚健康的预防及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6年10月抽取陕西省某医学院校各年级在校本科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排除重大疾病和能引起慢性疲劳疾病的学生,主要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胃肠溃疡等。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76份,有效率97%。
1.2 研究方法利用《中国城市居民亚健康状况自评量表》对调查对象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利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检验统计量P <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共有776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有242人,检出率为31.19%。其中男性检查率为26.25%(89/339),女性检出率为30.21%(132/437)。独生子女亚健康检出率为28.63%,非独生子女检出率为22.86%。生源地农村的学生亚健康检出率较高,为33.17%(132/398),城市学生为26.98%(102/378)。学生干部亚健康率高于非学生干部。对大学生主要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发现,学生所处年级和每月生活费用有统计学意义。在对不同年级进行分析中(F=11.476,P=0.000),大四级以上学生亚健康检出率最好39.09%(43/110)。学生每月生活费分析中发现(F=8.732,P=0.000),生活费在800元以下的学生亚健康检出率最高,为49.09%(81/165)。
3.讨论
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们是亚健康的高发人群,而研究大学生亚健康的发生水平,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高等学校亚健康状态防治工作无疑具有重要意义[2]。本研究发现,医学院校大学亚健康检出率为31.19%,岳雨珊对南京大学生亚健康研究检出率为56.6%这与唐尉杰等人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
通过对大学生主要社会人口学特征比较发现,大四级以上学生亚健康检出率较高(F=11.476,P=0.000),这主要是因为医学院校高年级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影响其健康状况。此外,生活费用较低的大学生,势必影响其营养摄取、社交功能以及自信心建立等生活状态,从而影响其健康状态,这与赵阳等人研究结果一致[4]。因此高校在做好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应在学生心理疏导、社会交往以及良好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建立上多下功夫。另外,加强大学生亚健康研究、进一步寻找其发生发展的规律,对于有效预防亚健康是极为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梦然. 基于Logistic和决策树模型的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D];北京交通大学,2015.
[2]杨巳望. 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D];吉林大学,2015.
[3]唐尉杰,彭青渝,刘溢,et al. 军医大学生亚健康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调查 [J]. 西南国防医药,2013,23(3):347-8.
[4]赵阳. 某学院大学生亚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D];大连医科大学,2014.
作者简介:邵超,女,陕西西安人,硕士,讲师,从妇幼保健、卫生事业管理等方面教学及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