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使用
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现代汉语语法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15e2a31d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30.png)
现代汉语语法规则现代汉语语法规则是指描述和规范汉语句法结构和用法的一套规则系统。
它是基于现代汉语的实际用法和语言感知,通过观察和总结汉语的现象,对汉语的句子结构、词类、句子成分、短语结构、句法关系等方面进行了概括和分类,从而形成了一套科学的汉语语法体系。
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对于理解和使用汉语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介绍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一、句子结构规则汉语的句子结构包括主谓结构、主谓宾结构、主谓宾补结构、主谓状结构等。
其中,主谓结构是汉语最基本的句子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
主谓宾结构在主谓结构的基础上,加上宾语。
主谓宾补结构是主谓宾结构的扩展形式,宾语后面可以跟一个补语,补语可以是形容词、名词、副词、介词短语等。
主谓状结构是主谓结构的扩展形式,主谓状结构中的状语可以是时间状语、地点状语、方式状语等。
句子结构规则指导我们在组织句子结构时应遵循的规范和原则。
二、词类规则汉语中的词类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量词等。
每个词类都有其特定的语法功能和词义,并且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变化和组合。
名词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等成分,代词可以替代名词、短语等,动词可以表示动作或状态,形容词可以修饰名词,副词可以修饰动词、形容词等。
词类规则是汉语语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导我们在使用汉语词汇时应遵循的规范和原则。
三、句子成分规则句子成分指的是句子中实际具有语法功能和意义的成分。
汉语句子的主要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补语等。
主语一般放在句首,谓语在主语后面,宾语一般放在谓语后面,状语可以放在句首、句尾或句子的其他位置,补语一般放在宾语后面。
在句子成分的组合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和语序原则。
句子成分规则对于理解和分析汉语句子结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短语结构规则短语是由几个相互关联的词构成的一种句法单位。
汉语中的常见短语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副词短语、介词短语、量词短语等。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c4dd9ba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c0.png)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主要包括句子的基本构造、词类和语序等方面。
一、句子的基本构造1.主谓宾结构:汉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与谓语之间有宾语的语序。
例如:“我喜欢看电影。
”2.表语部分修饰:汉语中的表语可以由形容词或者动词来担任,也可以加上修饰成分来进行修饰。
例如:“她很漂亮。
”3.状语的位置灵活:汉语中的状语可以放在动词前面或者后面,也可以放在句首、句尾、句子中间等位置。
例如:“我们明天去旅行。
”或者“明天我们去旅行。
”4.从句的使用:汉语中的从句可以作为主句、宾句、状语等。
从句的引导词通常是“的”、“之”、“所”等。
例如:“我希望我可以考上大学。
”5.并列句的使用:汉语中的并列句使用较为频繁,可以用来表达并列的关系、选择关系、原因与结果关系等。
例如:“他既聪明又勤奋。
”二、词类方面1.动词的多样性:汉语中的动词种类丰富,包括实义动词、系动词、情态动词等。
例如:“跑”、“是”、“可以”等。
2.形容词的灵活性:汉语中的形容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也可以通过副词来修饰。
例如:“红色的花”或者“很红的花”。
3.量词的数量众多:汉语中的量词种类较多,可以用来量化名词。
例如:“一本书”、“两个苹果”等。
4.介词的使用:汉语中的介词可以用来表示方位、时间、原因等关系。
例如:“在书桌上”、“从小到大”等。
三、语序方面1.主谓宾语序:汉语中主语通常位于谓语之前,而宾语通常位于谓语之后。
例如:“我喜欢吃水果。
”2.状语位置变化:汉语中的状语位置较为灵活,可以根据需要放在句首、句中、句尾等位置。
例如:“今天我去了图书馆。
”或者“我今天去了图书馆。
”3.定状语的顺序:汉语中的定状语通常要放在被修饰的词的前面。
例如:“红色的鲜花”、“大桌子上的书”等。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主要包括句子的基本构造、词类和语序等方面。
句子的基本构造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但是状语的位置较为灵活。
词类方面,汉语中动词种类丰富、形容词灵活多样、量词众多、介词用途广泛。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https://img.taocdn.com/s3/m/6d911969d5bbfd0a78567307.png)
用在状语前后
附加 成分
用在补语前后
返回
1、主语:是一句话陈述的 对象,表示谁或什么;主 要由名词、代词充当,动 词、形容词、数量词及其 短语也可充当主语。如:
_回__家___的___感___觉__又不知不觉涌上心头。
返回
2、谓语:是对主语加以 陈述的,说明主语怎么样 或是什么。一般由动词和 形容词充当。如:
如: 任何困难他都能克服. 他一口水都不喝.
他一向态度和蔼. 这孩子,我也疼他 . 全班同学,我就服你.
返回
句子成分标识符号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 ” “—— ” “~~”
“( )” “[ ]” “< >”
划在主语下面
划在谓语下面
主要 成分
划在宾语下面
用在定语前后
——————
———
~~~
多层定语的排列顺序
多层定语的一般次序: 领属+数量+各种短语+形容词+名
词
句例: (国家队里)的(一位)(有二十
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
多层状语的排列顺序
多层状语的一般次序: 何时+何地+副词+形容词+介宾短
语
句例:
[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
特殊的主谓句成分的划分
~~~~~
(全体) 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
——
~~~~~
划分句子成分一般先划出主、谓、宾;
然后再找出定、状、补。
句子成分分析实例2
句例:
1、今天星期六。
——— ————
2、今天是星期六。
——— — ~~~~~~~~~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有哪些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99438812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5.png)
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有哪些汉语作为中国的国家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
它有着丰富的语法规则,掌握这些规则对于准确、流畅地表达思想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现代汉语的基本语法规则。
一、词序规则汉语的基本词序是主谓宾的顺序,即主语在前,谓语在中间,宾语在后。
例如:我吃了饭(我是主语,吃了是谓语,饭是宾语)。
然而,汉语的词序相对灵活,因此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换,以强调句子中的某个部分。
例如:饭我吃了,强调吃饭的是我。
二、词性规则汉语的词性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在句子中,名词可以作为主语、宾语等;动词表示动作或状态;形容词用来描述名词的特征或状态;副词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
例如:他有一个大房子(名词作为宾语);我喜欢跑步(动词表示动作);这个女孩很漂亮(形容词描述名词);他快速地跑了过去(副词修饰动词)。
三、量词规则在汉语中,名词前通常需要添加一个量词来表示数量或程度。
例如:一本书、两个苹果、很多人。
不同的名词可能对应不同的量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
有些名词可以省略量词,如水、石头等,但是大部分情况下需要使用量词来表示具体的数量。
四、时态规则汉语的时态表达相对简单,没有过多的变化形式。
一般情况下,动词的时态可以通过上下文来确定。
如果需要明确表示时态,可以使用一些时间词语来辅助,比如“昨天”、“今天”、“明天”等。
例如:我昨天去了北京(表示过去的动作);我明天要去上海(表示将来的动作)。
五、语序规则在汉语中,语序的调整可以改变句子的语气、语调和表达的重心。
一般来说,修饰语放在被修饰词的前面。
例如:美丽的花儿(修饰词在名词前面);高兴地笑(修饰词在动词前面)。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倒装结构来加强语气。
例如:愿意帮助你我。
六、句式规则汉语中有多种句式结构,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陈述句用于陈述一个事实或描述一种状态;疑问句用于提问;祈使句用于表示请求、建议或命令。
这些句式结构在不同的语境中起到不同的作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运用。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https://img.taocdn.com/s3/m/f8dd176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4.png)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一、复句概说(一)什么是复句复句是由两个或几个意义上紧密相关、结构上互不包含的分句构成的句子。
分句是构成复句的单句形式。
例1:人文社会科学的作用似乎是无形的,但如果没有它的支撑和引导的作用,自然科学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例2:在经过战争、吞并和融合之后,华夏族已经成为黄河流域乃至东亚大陆人数最多、经济文化最发达、实力最强的民族,占据了当时地理条件最优越的地区。
(二)复句的特点1、复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构成,可以表达比单句更为复杂的语义内容。
2、分句之间在意义上紧密相关;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相不做句子成分。
3、一个复句只有一个句调,书面上用句号、问号或感叹号表示;分句之间一般都有停顿,书面上一般用逗号、分号或冒号来表示。
例1:这是一个不幸的人:二老双亡,无亲无故,孑然一身。
例2:你什么情况也不了解,就准备到电视台去赚钱?4、复句之间经常使用关联词语连接分句,关联词语是复句重要的语法标志,是表达分句之间结构关系和语义关系的重要语法手段。
例1:历史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发展。
例2:这类信件不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而且被历史学家视为研究历史的重要线索。
例1“不是……而是”表明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例2“不仅……而且”表明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
(三)复句与单句的区别单句由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构成,而复句由两个或多个分句构成。
复句和单句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结构是否包含构成单句的直接成分之间在结构上互相包含,存在着主谓、偏正、述宾、述补、联合等结构关系。
复句的分句之间在结构上互不包含,互相不作句子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主谓短语充当分句时,与另一个分句的关系是平等的,这与主谓短语作句子中的一个成分是不同的。
例1: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已经不是什么稀罕事儿了。
例2:我这才明白,田里的活儿都是那小姑娘干的。
例1是主谓短语“农民在农闲时节进城打工”在句中作主语。
例2是主谓短语“田里的活儿都是那小姑娘干的”在句中作宾语。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https://img.taocdn.com/s3/m/8be1e94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0b.png)
现代汉语语法使用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一、词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实词1.名词:表人和事物的名称。
(1)表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2)表时间的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3)表方位的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4)表专用名称的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5)表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6)表处所的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2.动词:表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的,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2)表发展、变化的,如:变化、生长(3)表存现的,如:有、无、消失、存在(4)表使令的,如:使、让、叫(5)表判断的,如:是(6)表相似的,如:象、似(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8)表能够、愿意的,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1)表事物的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2)表事物的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3)表事物的状态,如:快、慢、迅速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的词。
(1)表确数的,如:一、十、亿、半(2)表概数的,如:几、一些、上万(3)表序数的,如:第一、老九(4)表分数的,如:三分之一、七成5.量词:表人、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物量的,如:个、张、只、支、寸、吨(2)表动量的,如:次、下、回、趟、场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现代汉语语法归纳(课上用)
![现代汉语语法归纳(课上用)](https://img.taocdn.com/s3/m/3a79571af12d2af90242e699.png)
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 之分,是平等的联合。
• 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 如:工厂和农村 我和你 读书与思考
•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 因为它有一定次序或习惯 如:时间顺序:春夏秋冬 大小顺序:省市县 年龄顺序:老中青 逻辑顺序:继承和发展 语言习惯:男女老少、金银铜铁、油盐酱醋
如:今天星期三、 昨天清明节、 他中等身材
偏正短语
前偏后正:“偏”修饰、 限制“正”
• 结构:(定)+中(名、代) 如:(祖国)大地 (可爱的)人 (一个)顾客 (我的)老师
• 结构:【状】+中(动、形)
如: [十分]好看 [更加]坚强
[努力地]工作 [完全]相信
注意:“的”是定语的标志;“地”是状语的标 志。
起补充说明作用的成分是 补语
• 形补短语:形+补
如:好<极了> 热<死了> 强得<多> 暗得<很> 冻得<麻木>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 如:跑得快、走得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并列短语
类型 • 结构:名+名 如:报纸杂志 • 结构:动+动 如:调查研究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 之分,是平等的联合
5、连 动 句
他们 听了 这个消息 [ 很 ] 高兴。 ——— ——— ~~~~~~~~~~ ———
6、把 字 句:——— 老师[亲切地][把书—— ]放〈到他的手中〉。
7、被 字 句: 她[已][被北京大学 ]录取了。 —— ————
8、存 现 句:———————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园子。 ———————
如:这本书是我的。 • 结构:动词+的 如:吃的、穿的、用的 • 结构:形容词+的 来来往往的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3d8eecf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f.png)
实词:
名词
意义较实在, 能独立充当 句子成分; 加上一定的 语气语调, 一般可独立 成句。
动词 形容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语气词
虚词:
不能独立 充当句子 成分;除 了个别副 词,一般 不能独立 成句。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 的词。
时间名词:如芒种、上午、过去、将来、 午夜、夏季、戊戌、世纪等;
四、单句的句子结构
口诀: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必居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 状语有时位主前,逗号分开心有数。
慧眼识珠,请找出句子中的名词。
1、牛吃草。 2、今天星期一。 3、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4、出门向东,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 先生的家了。 5、海上升起了一轮明月。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及发展变化的词。 表动作、行为、发展变化:跑、思考、吆喝、 学习、提高、转变、减少 表心理:喜欢、恨、气愤、觉得、同意、厌恶; 表存现:消失、显现、有、丢失、幻灭; 表使令:使、让、令、禁止、勒令; 表能愿:必须、会、愿意、可以、能够、应该、 表趋向:来、去、上、下、起来; 表判断:是
有语气:不、没有、一定、必然、确实、幸亏、岂、
难道、尤其、甚至、简直、大约、偏偏等;
副词的语法功能: 1、副词主要修饰动或形,作状语。 2、副词放在形容词后,作补语。 3、副词不能修饰名、代词。
牛刀小试:看谁找的副词最准确。 1、今天早上,我差点就迟到了。 2、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3、我已经再三请求他别这样做。 4、我再也不撒谎了。
❖ 1、请【把你的微笑】留下。 ❖ 2、【赶快】救人。 ❖ 3、空中【纷纷扬扬】地飘着雪花。 ❖ 4、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 5、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雨果】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https://img.taocdn.com/s3/m/75faf2f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44.png)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词类、短语三、句子成分划分句子成分练习1.我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2.藤野先生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3.干事在黑板上写广告。
4.这位客人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5.托尔斯泰透出一股才气。
6.一个陌生人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7.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8.科学技术是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9.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场面。
10.在场的老年人格外兴奋、活跃。
11.白色的丝线拧成细细的绳子。
12.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习惯。
13.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鸟叫。
14.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系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7.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18.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19.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21.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22.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23.后来,鲁班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24.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25.当时,还有人把字写在丝织的帛上。
26.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27.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终于发明了造纸术。
28.窗外,细雨烟似的飘散着。
29.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0.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1.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四、单句五、复句。
现代汉语语法句子
![现代汉语语法句子](https://img.taocdn.com/s3/m/34de1040767f5acfa1c7cdd3.png)
•
(这串串)的珍珠 || 使(天上)的银河失色。 部队 || 〔马上〕派(一名)连长〔前〕去 联络。
现代汉语语法 ·句子
动词谓语句 之 双宾句
• 1、定义 谓语中心之后出现指人和指事物两个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 例如: 林老师 || 教 我们 英语。 ~~~~ ~~~~ 2、双宾句的谓语构成 双宾句的谓语构成,一定是动宾短语。其中: 短语中的动词,一定是“予夺性”动词。常见的有: 给予义动词:给、送、赠、奖、教、奖励、告诉、通知等; 夺取义动词:取、买、租、收、罚、偷、抢、问等。
现代汉语语法 ·句子
动词谓语句 之 存现句
•
1、定义 表示某处存在、出现或消失某人或某物的一种句型,叫存 现句。例如: 水塘里 || 躺着 (一头)水牛。(表存在) ~~~~ 树林里 || 跳 <出 > (一只)老虎。(表出现) ~~~~ 鸡窝里 || 少了 (三只)小鸡。(表消失) ~~~~ 由上可将存现句的句法格式,归纳如下: 处所词语+动词性词语+名词性词语(多为“数量名结 构”)
• 2、连动句的谓语构成 连动句的谓语主要是由连动短语充当。如: 农民们 || 前往法院状告了那个贪官。 农民们 || 〔昨天〕 前往法院状告了那个贪官。 (受到热烈欢迎)的嘉宾 || 点点 头站〈起来〉。
我们 || 〔下午〕上图书馆查阅资料。
现代汉语语法 ·句子
动词谓语句 之 兼语句
• 1、定义 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兼语句。例如: 我们 || 选他当代表 他 || 有个姐姐在北京。 2、兼语句的谓语构成
1)主语: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者 “什么事”。 经常用的词或短语: 名 词 社会主义 好 代 词 他 天天锻炼身体 2)谓语:对主语加以陈述,说明主语是“什么”“怎么样”。 经常用的词或短语: 动词 他 走 了/ 敌人全被 消灭 了 形容词 身体健康 /叶子红了 短语 他又说又笑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 3、 宾语 动词后边的成分,表示动作行为的对象、结果等,回答“谁” 或者“什么”的问题。经常用的词或短语: 名 词 我写字,你读书 代 词 大家喜欢他 短语 我们要学习 对联格律和有关知识 我看见他来了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https://img.taocdn.com/s3/m/13203d94cc17552706220875.png)
现代汉语语法简表一、词类二、短语三、句子成分划分句子成分练习1.我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
2.藤野先生总是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3.干事在黑板上写广告。
4.这位客人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5.托尔斯泰透出一股才气。
6.一个陌生人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
7.我默默地站在走廊上。
8.科学技术是人类本性精神的最高成就。
9.这是一种别开生面的场面。
10.在场的老年人格外兴奋、活跃。
11.白色的丝线拧成细细的绳子。
12.这些节日包含着丰富的民俗习惯。
13.我们喜欢倾听大雁在沼泽中集会时的鸟叫。
14.派出所的警察们寸步不离地守卫在洞口周围。
15.一位手里拿着照相机的记者一声不响地解掉了系在自己腰里的那条结实的粗绳子。
16.许多原子能发电厂源源不断地运来许多铅做的大箱子。
17.他非常诚恳地征求大家的意见。
18.秋天比春天更富有欣欣向荣的景象。
19.张思德同志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0.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
21.在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过着朴素的生活。
22.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23.后来,鲁班又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24.除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25.当时,还有人把字写在丝织的帛上。
26.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27.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终于发明了造纸术。
28.窗外,细雨烟似的飘散着。
29.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30.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31.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东奔西走地忙碌。
四、单句五、复句。
现代汉语词类的语法功能
![现代汉语词类的语法功能](https://img.taocdn.com/s3/m/9acf811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14.png)
现代汉语词类的语法功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语言就是一种神奇的力量,不管是聊天、吃饭还是开会,总离不开它。
特别是我们使用的现代汉语,真是千变万化,不仅词汇丰富,语法功能更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你可别小看那些简单的词语,背后可是大有玄机的。
有时候你一个“了”字就能把整个句子弄得天翻地覆,真的是想不感叹都不行。
说到现代汉语的词类功能,大家一听就知道,这不是个干巴巴的学术话题,完全可以放松心态,把它当作调料来调节语句的味道。
比如你想表达一个动作,动词绝对少不了,这个没啥问题吧?可是问题来了,动词除了表示动作,竟然还能表示状态和变化呢。
比方说,"他哭了"中的“哭”是动作,换成“他瘦了”中的“瘦”,哎呀,变了味了,成了状态的变化。
是不是很神奇?你想,“了”字一出现,句子里全都带上了变化的味道。
甚至有时候“了”都不需要动词,你瞧那句“我知道了”,知还是原来那个“知”,不过加了“了”,它就变成了确认了事情,跟不加“了”的“我知道”是不一样的,听起来是不是就有点悬乎?再说说那些让我们头痛的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的呀,大家都懂得。
可名词的用法可不止这一层。
比如说,咱们平常说“苹果好吃”,是不是觉得很简单?可是,你加上“的”字,变成“好吃的苹果”,味道马上不同了。
你说这“的”字不神奇吗?原本只是在描述苹果好吃,突然就变成了一个形容词加名词的组合。
再拿“家”字举个例子,单独说“家”,那就是“家”嘛,可你说“家里”,嘿,马上就有了具体的地点,变得生动了。
甚至你能看到“家”字还可以变得更灵活,像“家常菜”中,它就变成了某种风味的代表,感觉一下就高级了是不是?你瞧,词类里还有那些形容词,真是用得好,能让你把话说得更有画面感。
比如说,“这本书很有趣”这样的句子,光是“有趣”两个字加进来,你是不是都能想象到书里的那些精彩故事?那如果你说“这本书很不错”,哎,那意思就有点“勉强好”了,形容词不一样,给人感觉都不一样。
《现代汉语》 第四章 语法
![《现代汉语》 第四章 语法](https://img.taocdn.com/s3/m/139c44cc482fb4daa48d4bb3.png)
〔二〕论元角色和论元结构 三、成分意义和结构意义 〔一〕语义特征的制约作用 句法结构的制约往往与词语的语义特征有关。 形容词的语义特征对句法结构也有限制作用。 〔二〕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 句法成分通常要和句中的某个成分发生联系。
四、句子的焦点
重读的不同背后实际反映的是焦点不同。焦点是 句子在信息包装中予以突显、强调的成分。
单位。 二是系统性原那么,即对于具有同一性的单位来
说,如果某种语法功能在某一词类中很常见,这 种语法功能在这个词类中就具有系统性。
〔四〕词的兼类 即使划分了词类,有时有些词的归类仍然不是很
明确,即有些词从语法功能看是跨类的,这种兼 属两类或以上词类的词叫做兼类词。 〔五〕现代汉语词类系统概貌
三、语法单位 〔一〕语流切分和语法单位的类别 要建立不同的语法单位,需要两个根本手续:一
个是“切分〞,一个是“归类〞。 所谓“切分〞,就是要对一串串说出来的话即语
流进行切分,所谓“归类〞,就是根据语音和意 义的同一性把切分出的片段分成不同类单位或归 并成同一类单位,并根据片段的语法性质进行类 的划分。
〔六〕状语的顺序 一是状语类别的限制,二是状语的辖域限制。
五、复谓结构 复谓结构分三大类: 递系结构 连锁结构 连谓结构
第四节 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一、句子的类型 〔一〕句子的结构类型 单句是由一个自由成分〔即独立的语段成分〕构
成的。即“S=语段成分+超语段成分〔语调〕〞。 其中语段成分可由几种成分构成:一是主谓词组,
五、语法结构的层次分析 〔一〕语法结构的层次性和“层次分析法〞 既然语法结构有层次性,在分析语法结构的构造
时,就可以按照语法结构本身的层次对其构造进 行分析,找出各个层次上的直接成分,这种分析 语法结构的方法叫“层次分析法〞或“直接成分 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整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e86d24d168884868762d6d1.png)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应用第一单元词类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名词的分类: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动词: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词的分类:1、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2、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3、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4、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5、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6、判断:是、就是、正是7、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二】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形容词的分类: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短语和句子的词叫做代词。
代词的分类: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大家、人家、你、我、他们、我们、自己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怎样、哪、哪里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三】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例:一、二、千、万、亿、第一、初五、三分之一、九成、三倍、十倍量词:表示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个、位、尺、只、条、批、群、套、双、副、丈、尺、亩(2)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然否等的词。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https://img.taocdn.com/s3/m/6a97634a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c0.png)
现代汉语语法〔复句〕第四章复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由于内容相关联,可以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比较大的句子,这样的句子叫“复句〞。
复句里的每一个单句,称为复句内部的“分句〞。
例如:① 你来了,我就走。
② 老师讲课,学生听课,家长在一旁观摩。
③ 因为天气冷,所以我穿了棉衣。
上面都是复句,第①③是两个分句,第②是三个分句。
一、复句的一些特点:1、要从结构上,而不是从长短上,判断单句或复句有人以为,每个复句内部,包含两个以上单句〔即分句〕,那么复句一定要比单句长些,这种理解是错误的。
有的复句较长,而有的却很短,比单句还短。
请看下例:老师规定,男生扫地女生擦玻璃。
〔单句〕这是个单句。
然而削掉四个字,句子变短,却是复句了。
男生扫地,女生擦玻璃。
〔复句〕可见,决不可片面的从句子的长短判断单句、复句,一定要从句子的内部结构上判断。
请指出下列句子,哪个是单句,哪个是复句:①我知道,这火柴灭了的时候,您就会不见了。
〔〕②河水向东流着,空气里充满了干谷的香味。
〔〕③外国朋友招待我们,大家在一起热烈地谈笑。
〔〕④我们在请教别人问题的时候,应当虚心。
〔〕2、复句内部的各分句,可以是主谓句,也可以是非主谓句。
例如:① 白云飘动,阳光灿烂。
② 天气暖和,下着小雨。
③ 让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④ 蓝天,远树,金黄色的麦浪。
3、复句中的分句,有时候可以省略某些成分,主要是省略主语。
例如:① 我们在第一节听了语文课,在第二节听了数学课。
②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③ 我看了一下答完的卷子,没什么错误,就交上去了。
——这三个复句中,后面的几个分句缺主语,这是因为前面有了,后面不说也不会产生误解,所以就把这些重复的成分省略了。
④ 推着车子走了几步,他才觉得身上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⑤ 看到他一天天恢复健康,我很高兴。
——这两个复句中,前面的分句缺主语,这是因为后面有了,前面的分句不说也不会发生误解,所以省略了这些重复的成分。
现代汉语的语法和用法
![现代汉语的语法和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b84b45c0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d8.png)
现代汉语的语法和用法现代汉语,作为中国的官方语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语法和用法作为汉语的基础,对于正确的表达和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汉语语法和用法的角度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
一、语法1. 词性和句法结构现代汉语的词性非常丰富,包括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等。
不同词性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也各不相同。
例如,名词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等,动词可以表示动作、状态等。
掌握好不同词性的特点和用法,是正确理解句子结构并正确表达的基础。
2. 主谓一致主谓一致是汉语中的一项重要语法规则,即主语和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上要保持一致。
例如,当主语是单数第三人称时,谓语动词要用单数形式。
正确使用主谓一致规则可以使句子更加准确和流畅。
3. 时态和语气汉语的时态包括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等。
正确使用时态可以表达出正确的时间信息,帮助读者准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此外,语气也是现代汉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使用不同的语气,可以表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态度,使句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用法1. 简洁明了现代汉语注重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
在表达意思时,应尽量避免冗长的句子和复杂的修辞手法。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可以使读者更快地理解句子的含义,并且节省篇幅。
2. 注意词语搭配现代汉语中有许多固定的词语搭配,掌握好这些搭配可以使表达更加地道和准确。
例如,“吃饭”、“喝水”、“上学”等都是常见的词语搭配,不能随意更改词语的搭配以免造成语法错误或者语义的混淆。
3. 注重语境语境是指词语、句子或文章所处的背景和环境。
不同的语境会对词语的使用和意义产生影响。
在使用现代汉语时,要注重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和运用。
这样可以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并且避免歧义和误解。
总结现代汉语的语法和用法是汉语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掌握好汉语的基本词性和句法结构,遵守主谓一致等语法规则,正确使用时态和语气,以及注重简洁明了和语境等方面的注意,可以使我们的汉语表达更加准确、流畅和地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高中语文语法知识衔接一、词类词可分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作短语或句子得成分,一般能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得意义,基本用途就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与拟声词。
(一)实词1.名词:表人与事物得名称。
(1)表人与事物得名称得,如:学生、书、瓜、菜、计算机(2)表时间得叫时间名词,如:早、晚、上午、清晨(3)表方位得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4)表专用名称得叫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5)表抽象事物得名称得叫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6)表处所得叫处所名词,如:墙上、书屋2.动词:表人或事物得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表动作、行为得,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2)表发展、变化得,如:变化、生长(3)表存现得,如:有、无、消失、存在(4)表使令得,如:使、让、叫(5)表判断得,如:就是(6)表相似得,如:象、似(7)表心理活动,如:爱、想、喜欢、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8)表能够、愿意得,叫能愿动词,如:能、会、要、应、肯、敢、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3.形容词:表人或事物得形状、样式、性质(1)表事物得形状,如:高、矮、胖、瘦、大、小(2)表事物得性质,如:美、丑、恶、甜、苦、好、坏、奢侈(3)表事物得状态,如:快、慢、迅速4.数词:表人或事物数目得词。
(1)表确数得,如:一、十、亿、半(2)表概数得,如:几、一些、上万(3)表序数得,如:第一、老九(4)表分数得,如:三分之一、七成5.量词:表人、事物得单位或动作、行为得单位得词。
(1)表物量得,如:个、张、只、支、寸、吨(2)表动量得,如:次、下、回、趟、场6.代词:起代替或指示作用得词。
(1)表人称代词得,如:我、您、她、她、它、我们、您们、她们、咱们、自己、人家(2)表指示代词得,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这里、那里(3)表疑问代词得,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二)虚词1.副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表程度、时间、范围等。
(1)表程度得,如:很、极、最、太、越、稍、颇、非常(2)表时间得,如:已、刚、才、常、曾、将、立刻、马上(3)表范围得,如:都、全、总、单、仅、只、一概、一律(4)表语气得,如:岂、却、就、竟、简直、难道(5)表肯定得,如:准、必、得确、确实(6)表否定得,如:不、别、未、莫、无、勿、没有(7)表示情态、方式得,如:正好、忽然、亲自、仿佛、连忙(8)表重复得,如:又、再、还、尤(9)表处所得,如:到处、处处、随处、四处【注意】:“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2.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边,与之构成介宾短语,表方向、处所、方式、时间、对象、比较,做定语、状语与补语。
(1)介方向、处所,如:从、自、往、朝、向、在、于(2)介方式、方法,如:以、依、照、凭、按(3)介时间,如:从、自从、在、于、当(4)介目得,如:为、为了、为着(5)介原因,如:由、由于、因(6)介对象,如:把、对、对于、关于、至于、除了(7)介比较,如:比、跟、同(8)介行为发出者,如:被【注意】:介词与动词得区别:在、到、给、比如:她在学校学习(介词);她在学校(动词)她工作到深夜(介词);她到了(动词)她给我讲故事(介词);您把书给她(动词)她比您差(介词);她们比一下(动词)3.连词:连接词、短语、句子、表示某种关系。
(1)表并列,如:与、同、跟、与、及、而、以及、并且(2)表递进,如:而且、并且、况且、不但(3)表选择,如:或、或者(4)表转折,如:虽然、尽管、但就是、可就是、然而、不过(5)表假设,如:如果、假如、倘若、要就是、即使(6)表条件,如:只要、只有、除非、无论、不论、不管、任凭(7)表因果,如:因为、既然、所以、因此、于就是、那么(8)表取舍,如:与其、宁可、不如【注意】:连词与介词得区别:与、同、跟、与如:您与她都有希望(连词);您明天与她商量一下(介词)大力发展科学与艺术(连词);这件事与她无关(介词)4.助词:附在词或短语、句子后面表示一定得结构关系或附加意义或语气。
(1)结构助词,如:得、地、得、所、似得(2)动态助词,如:着、了、过(3)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么、哇5.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得词。
(1)表感叹,如:啊、哎、呀、哇(2)表招呼、应答,如:喂、哎、哦6.拟声词:这就是摸拟声音得词。
如:呜、哗哗、轰隆、咚咚、沙沙沙、呼啦啦二、词组(短语)就是指词与词组合成得比词大、比句子小得语言单位词。
1.并列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得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词与词之间就是平等得联合,没有轻重主次之分。
(并列关系)如:长江黄河调查研究万紫千红丰功伟绩光荣而艰巨理直气壮省、地、县2.偏正短语: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在它们前边起修饰限制作用得词组成。
(修饰关系)(1)由修饰定语与名词中心语组成得。
如:我得老师一个顾客黔驴之技(2)由修饰状语与动词、形容词组成得。
如:小心翻阅突然发现更加坚强非常壮观3.动宾短语:由动词与它得宾语组成。
宾语在动词之后,就是动词得支配成分,表动作行为得对象、结果、处所等。
(支配关系)如:吃晚饭像珍珠关心集体顾全大局饱经风霜4.补充短语:由动词或形容词与补语组成。
补语在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对动词或形容词起补充说明得作用。
(补充关系)(1)就是动补短语,如:瞧明白洗干净做得完翻了一阵(2)就是形补短语,如:好许多傻呆了绿油油热得出汗5.主谓短语:由主语与谓语组成。
主语在前,表示陈述对象;谓语在后,表示陈述得内容。
(陈述关系)如:天气好红旗飘扬心花怒放人声嘈杂今天星期六6.介宾短语:介词在前,其她词语(主要就是名词或代词等短语)在后组成得短语。
如:在中国、对她们、从今年、关于她、向大家、为广大群众7.复指短语:就是两个词或短语指同一个人或事物,并作同一个成分得,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得关系。
(新语法将复指短语与同位短语合二为一)如:故乡重庆雷锋叔叔春秋两季我们每一个人8.连动短语:由动词或动词短语连用而成得短语。
如:踢球去、领书去、画蛇添足、守株待兔、买菜回来9.兼语短语:由动宾短语套主谓短语组成。
如:叫我去请她来引狼入室请君入瓮10.得字短语:在动词、形容词、动宾短语后边加上“得”构成名词性短语(只就是“得”字后面省略了中心词)。
(通常做主语与宾语)如:吃得穿得红得教书得唱歌得【注意】:代词后边加“得”时较特殊。
如:①我得书在这里(这就是定语,并非“得”字短语;②书就是我得(此句“我得”属“得”字短语作宾语)三、单句(一)一般单句1.什么就是单句?单句就就是一套基本语法成分(主谓句得基本语法成分就是主语与谓语;非主谓句只有一个基本成分)构成得句子。
2.主谓句及其主要类型主谓句就是由主谓短语加上一定得语调(有时还得加上一个语气助词)构成得。
按照谓语得性质,主谓句得主要类型有以下四种:①动词谓语句:这种主谓句得谓语由动词短语或单个动词充当。
主要用来叙述人或事物得行为动作,心理活动,发展变化。
A .由单个动词充当谓语得主谓句,句尾一般都要有语气词“了”。
例如:雨停了。
妹妹来了。
那个卖菜得走了。
B .由动词短语充当谓语得动词谓语句,情况比较复杂。
因为动词短语有多种结构类型,所以由动词充当谓语得主谓句也有多种不同得格式。
例如:她认真地学....了。
(主—状+动) 她跳起来...。
(主—动+补) 她从屋里探出头来.......。
(主—状+动+宾+补) ②名词谓语句:这种主谓句得谓语由名词或名词短语充当。
由名词充当谓语,一般多用于说明日期节日节气与天气等。
例如:今天星期天...。
昨天阴天..。
六月一日儿童节...。
由名词短语充当得谓语一般都就是对主语作描写或说明得。
例如:那孩子红红得脸....。
这个人好.口才..。
她北京人...。
③形容词谓语句:这种主谓句得谓语由形容词短语或单个形容词充当。
例如:天亮.了。
(单个形容词充当谓语) 我们得城市美丽整洁....。
(形+形得形容词短语充当谓语)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形+补得形容词短语充当谓语) ④主谓谓语句:这种主谓句得谓语由主谓短语充当。
例如:今天得节目我都瞧了....。
她一个题都不会做.......。
她身体健康....。
3.非主谓句及其主要类型非主谓句就是由单个得词或主谓短语以外得短语构成得单句。
非主谓句可分为名词非主谓句、动词非主谓句、形容词非主谓句与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
①名词非主谓句,这种非主谓句由名词或名词短语构成。
例如:书! 好眼力! 二00六年得夏天。
多漂亮得姑娘啊!②动词非主谓句,这种非主谓句由动词或动词短语构成。
例如:加油!请勿吸烟!立正!③形容词非主谓句,这种非主谓句由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构成。
例如:好!漂亮!④叹词、拟声词非主谓句,这种非主谓句就是由叹词或拟声词单独构成得。
例如:”一声,我被惊醒了。
哦.,我想起来了。
“轰隆隆...要把非主谓句与省略了某些成分得主谓句(简称“省略句”)区别开来。
主谓句在特定得语言环境下可以省略掉某些成分。
被省略得成分必要时可以明确地补出来。
非主谓句就是一种完整得句子,并没有省略什么成分。
(二)特殊单句:1.连动句。
连动句就是用在连动短语充当谓语得句子。
这种句式得特点就是:谓语就就是两个动词短语连用,两个动词短语互不作成分,而就是共同作谓语。
例如:她搜集着一片片得干苔藓烧水喝。
凭借着她得求生得意志,她还就是挣扎着蠕动爬行。
由于长期得劳累过度,李老师终于生病住院了。
注意:①两个动词连用共同陈述一个主语。
②两个动词短语互不作成分,但在语义上有先后关系。
例如:小明上完课就走了。
有目得关系,例如:老师走进教室上课。
有方式、手段关系。
例如:她低着头想往事。
③两个动词短语中间不能有语音停顿。
2.兼语句。
兼语句就是用兼语短语充当谓语得句子。
这种句式得特点就是它得谓语就是由一个动宾短语套接一个主谓短语构成得,动宾短语得宾语,兼做主谓短语得主语。
因为身兼二职,所以叫做兼语。
兼语句多有使令得意思,所以句中得前一个谓语多由使令动词充当。
常见有:使、让、叫、派、命令、吩咐、禁止、请求、选举、教劝、任命、号召等等。
此外“有”也可以充当。
例如:护士叫她快去请大夫。
老师让您交练习本。
她有个妹妹就是画家。
兼语句与连动句不同:连动句所有谓语都就是陈述全句主语得;兼语句兼语后面得动词一般不就是陈述全句主语得。
兼语句与主谓短语作宾语得句子得区别:①兼语句第一个谓语后不能有停顿,也不能插入状语,而只能在兼语后即第二个谓语前停顿或插入状语,例如:我派她明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