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第9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导学案】
第九单元溶液9.1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重点和难点);2.理解溶解的过程(重点和难点),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课前预习】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情境导入】喝过雪碧吗,啥味道?喝过纯净水吗,啥味道?二者为什么不同?探究一溶液的形成【思考】1.为什么物质会消失在水中?对此你有什么猜想?2.蔗糖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甜度各处是否相同?3.形成溶液后,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分层或析出沉淀了吗?4.此时的溶液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总结】溶液、溶质﹑溶剂概念及溶液的特征。
1.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的。
⑴溶液的特征:①均一性:指溶液内各部分的和都相同。
②稳定性:指时,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⑵溶液的组成:______和_______。
2.溶质:。
3.溶剂:。
【交流讨论】1.如何用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溶液的形成?2.联想生活中的实例,谈谈溶液的用途。
⑴许多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 反应的速率。
⑵医疗上的葡糖糖溶液、生理盐水,各种注射液都是按一定要求配成溶液使用的。
⑶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有很重要的意义。
动植物摄取食物里的养料必须经过消化,变成 后才能吸收。
动物体内的O 2和CO 2都是溶解在 中进行循环的。
现代农业无土栽培的植物生长在 中。
探究二 溶质和溶剂的关系【实验探究】教材P 实验9-3【阅读】阅读课本P 27—28,结合实验现象,完成以下问题: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吗?溶液都是无色的吗?试举例加以说明。
2.最常用的溶剂是_____,_____、_____等也可做溶剂。
3.溶质可以是_____体、_____体或______体。
4.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能力 。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描述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说出溶液的特点。
3、知道溶液的组成。
4、探究溶液的形成过程。
5、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习惯,能从日常生活中得出实例。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液的特点,溶液的形成过程。
2、难点:溶液的形成过程。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几种不同物质组成的液体,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液体有哪些不同点,从而引出溶液的概念。
(二)自主探究: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溶质、溶剂的名称和特点:溶质是溶液中被分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3、溶解的过程:溶质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并与水分子相互作用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
4、溶液的形成: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5、实例分析:以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为例,如糖水、盐水等,说明溶液的组成和性质。
(三)合作交流: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溶液的形成过程和特点,并互相交流。
2、展示成果:让小组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并互相评价。
3、教师点拨: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点拨和引导。
(四)巩固提升:1、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导学案《信息及其特征》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信息的概念和特征,以及信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
2、掌握信息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能够区分信息和数据。
3、理解信息的主要载体和传播方式,以及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二、学习内容1、信息的基本概念信息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描述和表示,它包含了人们对于事物的认知、理解、判断和决策等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过交流、阅读、观看等方式获取信息,而在工作中,信息则是决策和行动的重要依据。
2、信息的特征信息具有以下特征:(1)客观性:信息是客观存在的,它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
3、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重点1、溶液的概念、组成及特征。
2、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三、学习难点1、从微观角度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
2、对溶质、溶剂的判断。
四、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溶液,比如糖水、盐水、碘酒等。
那么,什么是溶液?溶液是如何形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溶液的形成。
(二)新课学习1、溶液的概念实验探究:在三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 20 mL 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蔗糖、食盐、硫酸铜晶体,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现象:蔗糖、食盐、硫酸铜晶体都能溶解在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
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完全相同;稳定性是指只要外界条件不变,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
2、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例如,在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在食盐溶液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思考:在碘酒中,谁是溶质?谁是溶剂?3、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2)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但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练习:指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①碘酒:溶质是碘,溶剂是酒精。
②酒精的水溶液: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
③稀盐酸:溶质是氯化氢气体,溶剂是水。
4、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实验探究:分别取三只烧杯,各加入 20 mL 水,测量水温。
然后分别向三只烧杯中加入硝酸铵、氢氧化钠、氯化钠固体,用玻璃棒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再测量溶液的温度。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通用10篇)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欢迎大家分享。
《溶液的形成》初中化学导学案篇1【三维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重点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预习导学】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锰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对溶液有哪些认识?学生展示:生1: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
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或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
生3:溶液是透明的。
师: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问题引领】一、自学:阅读课本第26到30页,明确以下内容:1、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基本特征?2、怎样判断溶质溶剂?3、什么是乳化现象?二、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分组实验:观察食盐、糖、硫酸铜晶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教师巡视,对个别组加以辅导。
)小组展示:填表现象结论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下面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注意对溶液的整体体和局部进行对比。
小组展示:学生1:它们的颜色不同。
学生2:每一种液体都一样。
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师质疑:(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什么是溶液?溶液有哪些特征?联系实际: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哪些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
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温故知新]1.在化学实验室里你曾用过(或所知道)的溶液有 、 、 、 。
2.物质与水混合后 (填“是”或“不是”)都能形成溶液。
为什么? 。
3.根据你对溶液的初步了解,你能概括出溶液的特点有: 、 、 。
[课前导学]1. 或 物质分散到 物质里,形成 、 的 叫溶液。
的物质叫溶质, 的物质叫溶剂。
例如:石灰水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碘酒中的溶质是 ,溶剂是 。
分散到 里形成的 、 叫乳浊液。
2.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 、 ;溶剂中最常见的是 , 、 也可作溶剂。
3.物质在溶解时,有的使溶液温度 ,有的使溶液温度 ,有的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课堂探索]溶液是怎样形成的?下面我们通过探究来对溶液的知识作进一步了解。
活动与探究(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 仪器:玻璃棒、100mL 烧杯三个、药匙相关结论:1.溶液是指: 。
2. 。
活动与探究(二):药品:碘、高锰酸钾、水、汽油 仪器:药匙、试管若干、胶头滴管 结论:1. 。
2. 。
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 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结论:乳化是指 。
活动探究(五):方案设计:用烧杯、温度计、玻璃棒等仪器来探究NaOH 、NaCl 、NH 4NO 3三种固体物质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变化情况的方案设计。
分组实验: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
相关结论: 。
原因是 。
[当堂反馈]1.将面粉、味精、食盐、酒精分别放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 .面粉 D .味精 C . 食盐D .酒精2.溶液的基本特征是( )A.无色B.透明C.纯净物D.均一、稳定3.对一瓶长期放置的氯化钠稀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瓶底附近的溶液较浓B.瓶口附近的溶液较稀C.瓶底会析出一定量的食盐固体D.瓶内溶液各部分的密度相同4.下列是对一瓶蔗糖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部的溶液比上部的甜B.条件不变时久置会析出蔗糖C.每一部分中蔗糖与水的质量比不同D.蔗糖分子均一地分散在水分子之间5.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到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辨别常见的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2、了解溶解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二、学习重点1、溶液的概念、组成及特征。
2、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三、学习难点1、对溶液概念的理解。
2、从微观角度理解溶解过程。
四、知识准备1、回顾生活中常见的混合物,如糖水、盐水等。
2、思考物质在水中的分散情况。
五、学习过程(一)溶液的概念1、实验探究(1)在三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mL 水,然后分别加入少量蔗糖、食盐、泥土,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现象。
(2)比较蔗糖溶液、食盐溶液和泥土与水的混合物的异同。
2、溶液的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3、溶液的组成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例如,在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在食盐溶液中,食盐是溶质,水是溶剂。
4、溶液的特征(1)均一性:溶液各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2)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温度、溶剂量、压强等)不变,溶液无论放置多久,溶质都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二)溶质和溶剂的判断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
例如,蔗糖溶液中,蔗糖是溶质,水是溶剂;盐酸中,氯化氢气体是溶质,水是溶剂。
2、两种液体互溶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
例如,酒精和水互溶时,酒精量少,水是溶剂,酒精是溶质。
3、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一般都把水看作溶剂。
(三)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实验探究(1)取三只烧杯,分别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温度计测量水温。
(2)分别向三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固体,搅拌,待固体完全溶解后,再用温度计测量溶液的温度。
2、实验现象及结论(1)氯化钠溶于水时,溶液温度基本不变。
(2)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温度降低,说明硝酸铵溶解时吸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一、导入•导入目标:了解溶液的概念和形成过程,熟悉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概念。
•导入方式: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溶液现象,引发学生思考。
导入引导通过展示一小瓶色彩鲜艳的果汁溶液,问学生: 1. 你认为什么是溶液? 2. 这个果汁为什么可以被称为溶液?请学生思考,不要给出回答。
二、概念解释溶液的概念溶液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按一定比例调配而成的均匀透明的物质,在溶液中,溶质和溶剂是密不可分的。
溶质溶质是指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存在于溶液中的物质以离子、分子或原子的方式存在。
溶剂溶剂是指溶液中的一种物质,用于溶解溶质。
溶解度溶解度是指一个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在溶剂中能溶解的最大量。
三、探究活动学生完成以下探究活动,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
活动材料•两个玻璃杯•水•食盐活动步骤1.在两个玻璃杯中倒入相等的水。
2.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少量食盐,搅拌均匀。
活动观察1.观察加入食盐后的玻璃杯,回答以下问题:–加入食盐后,溶液的颜色变化了吗?–搅拌后,食盐是否完全溶解?–实验后,观察到溶液中是否有剩余的食盐?活动总结1.总结溶解的过程,并说明溶质和溶剂之间的关系。
2.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解释溶解度的概念。
四、拓展练习请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试举出生活中的几个例子,解释其中的溶质和溶剂。
2. 为什么溶质可以溶解在溶剂中?有什么因素会影响溶解度?五、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液的概念和形成过程,熟悉了溶质、溶剂和溶解度的概念。
我们还通过探究活动观察了溶液的形成现象。
在拓展练习中,我们思考了溶质和溶剂在生活中的例子,并探讨了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掌握了这些知识后,我们能更好地理解溶液现象,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对溶液的形成和特性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一、导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溶液,比如喝茶、喝咖啡、洗衣服等等。
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溶液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化学下册第九单元的第一个课题——溶液的形成。
二、概念解释1.溶液:指两种或更多种物质在一定温度下均匀混合的体系。
通常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其中溶质的量较少,溶剂的量较多。
2.溶质:指在溶液中溶解的物质,通常是固体或气体。
3.溶剂:指在溶液中溶解溶质的物质,通常是液体。
三、溶解的条件溶解是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溶解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
1.温度:一般情况下,温度升高有利于溶解,温度降低则溶解度减小。
2.浓度:溶质在溶剂中的质量占总溶液质量的比例,称为溶液的浓度。
溶液的浓度可以通过溶质质量与溶剂或溶液总质量的比值来表示。
3.搅拌:搅拌能加快溶质与溶剂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利于溶解过程的进行。
四、溶解度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通常用表示溶质在单位溶剂中的质量的比例来表示溶解度。
1.饱和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当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达到一定程度后,继续增加溶质的量就不能再完全溶解,此时溶液被称为饱和溶液。
饱和溶解度是指在饱和溶液中单位溶剂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2.过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如果继续加入溶质使其溶解超过饱和溶解度,形成的溶液就被称为过饱和溶液。
过饱和溶液是不稳定的,稍有扰动就会析出溶质。
五、实践探究请同学们在实验室自己操作,将盐加入一杯水中搅拌,看看能否将盐完全溶解在水中。
观察盐的溶解过程中是否有温度变化。
在实验完成后,同学们可以尝试调整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比例,观察溶解度的变化。
六、总结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溶液的形成和溶解的条件。
温度、浓度和搅拌是影响溶解过程的重要因素。
我们还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并进行了实践探究。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直观地观察到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加深对溶解的理解。
下面是一些思考题,你可以尝试回答并与同学们分享:1.除了盐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2.除了温度、浓度和搅拌,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溶解过程?3.你有没有想到其他的实际应用场景,涉及到了溶解的知识?七、课堂延伸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溶液的形成和溶解的条件,通过实践探究加深了对溶解度的理解。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1 溶液的形成 导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2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本节重点】 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本节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本节知识概览图新课导引在希腊半岛北部有一条全长仅80 km 的奥尔马加河,河水是甜的,其甜味可与蔗糖水媲美,当地人称它为“甜河”.在哥伦比亚东部普莱斯火山地区有一条名叫雷欧维拉的河,河水中含有8%的硫酸和5%的盐酸,因而成了一条地地道道的“酸河”.河水为什么会有甜有酸呢?原来河水在流动过程中会溶解土壤或岩石中的物质,并携带溶液 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组成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溶剂: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特征 均一性:溶液各部分性质相同稳定性: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久置不沉淀,不分层 溶解过程伴随温度变化NH 4NO 3溶于水吸热 NaCl 溶于水温度不变NaOH 溶于水温度升高它们一起流动.奥尔马加河的河床土层中含有大量的原糖结晶体,这些结晶体溶解在水中,形成了甜水.当地居民不仅饮用甜水,还用它灌溉农田而获得好收成.雷欧维拉河流经的是火山区,火山区的河床岩层及土壤层中含有硫酸、盐酸等物质,因此使河水变酸.这种变酸的河水不仅不能饮用,连鱼虾、植物也不能在水中生长.如果有人敢用这种水洗手,皮肤便会溃烂.如果用这种水浇灌农田,庄稼当然也就会枯黄.河水可看成溶液吗?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河水中溶解了各种物质,可看成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为溶液.教材精华知识点1 溶液√蔗糖的溶解蔗糖在水中分散,可形成稳定的混合物——蔗糖溶液.演示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蔗糖(或食盐)溶于水观察溶液的形成.【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蔗糖(或食盐)、蒸馏水等.【实验步骤】取一些蔗糖(或食盐)放入盛有适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如图9-1所示).【实验现象】蔗糖(或食盐)“消失”了.【实验结论】蔗糖(或食盐)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分散到了水分子中间,得到了澄清的蔗糖溶液(或食盐水溶液).√溶液的概念像这样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溶液概念的内涵(1)溶液由两部分组成:“一种或几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前一部分是被分散、溶解的物质,我们称其为溶质,后一部分是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溶液、溶质、溶剂的质量关系如下: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2)溶质可能有一种,也可能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只能有一种.(3)溶质在被分散前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当两种物质在水中完全反应后,新生成的物质是溶质,而析出的沉淀或气体不是溶质,溶剂是水.如锌溶于适量稀H2SO4后,所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ZnSO4(反应后生成的).(4)溶液的特征.①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和性质都相同.②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即温度或压强不改变,溶剂不蒸发),溶液长时间放置不会分层,也不会析出固体物质.√溶液概念的延伸(1)当固体、气体与液体之间形成溶液中,习惯上把固体、气体当做溶质.水、酒精、汽油是我们经常用到的溶剂,其中水能溶解很多物质,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2)当状态相同的两种物质混合形成溶液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溶剂,量少的一种叫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溶剂.(3)溶液的命名.如蔗糖的水溶液、碘的汽油溶液,没指明溶剂时认为水为溶剂.知识点2 溶液的用途溶液在生产和科研中具有广泛的用途,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1)化学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得快,制造某些产品的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可以缩短生产周期.(2)溶液对动植物和人的生理活动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植物吸收的养料必须是溶液,医疗上用的多种注射液也都是溶液.知识点3 物质的溶解性√探究碘和高锰酸钾的溶解性探究实验【提出问题】碘和高锰酸钾都易溶于水和汽油吗?【猜想与假设】碘不易溶于水,易溶于汽油;高锰酸钾易溶于水,不易溶于汽油.【进行实验】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3 mL水,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另取两支试管,各加入2 mL~3 mL汽油,再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解释与现象】如下表所示:溶剂溶质现象水碘不溶水高锰酸钾溶解汽油碘溶解汽油高锰酸钾不溶【实验结论】碘几乎不溶于水,却可以溶解在汽油中;高锰酸钾几乎不溶于汽油,却可以溶解在水中.由此探究实验可知,同一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现象不同;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现象不同.√探究水和乙醇能否互溶探究实验【提出问题】水和乙醇能够互溶吗?【进行实验】如图9-2所示,在盛有2 mL水的试管中滴人2~3滴红墨水(用红墨水是为了显色,便于观察),振荡.然后再用滴管缓缓加入约2 mL乙醇,不要振荡,观察溶液是否分层.然后振荡,观察现象.【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水乙醇分层溶解溶液不分层【解释与结论】水和乙醇可以互溶.知识点4 乳浊液和乳化现象√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乳化现象洗涤剂有乳化的功能,它能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着水流走.√水和油的小实验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探究水和油能否互溶,洗涤剂能否除去油污.【实验用品】试管、植物油、蒸馏水、洗涤剂等.【实验步骤】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3 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几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表所示.知识点5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hslx3y3h√吸收热量的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向水中扩散,这一过程吸收热量.√放出热量的过程: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这一过程放出热量.√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不同的溶质,这两种过程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这就使溶液的温度发生变化.有的溶质溶解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表现为溶液的温度升高;反之,则溶液的温度降低.探究实验【提出问题】物质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降低,还是不变?【设计实验】分别将固体NaCl、NH4NO3、NaOH溶于水,测定温度变化.【进行实验】用温度计测得水的初温为t1,将NaCl、NH4NO3、NaOH分别溶解,用温度计测得溶解后的温度为t2.【实验现象】 NaCl溶于水后t2与t1近似相等,NH4NO3溶于水后t2<t1, NaOH溶于水后t2>t1.即:①NaCl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②NH4NO3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降低.③NaOH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升高.【解释与结论】①NaCl溶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几乎等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溶液的温度几乎不变.②NH4NO3溶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溶液的温度降低.③NaOH溶于水时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小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所以溶液的温度升高.在物质溶解过程中经常发生两种变化: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课堂检测1.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是混合物B.溶液是纯净物C. 无色透明的液体是溶液D.均一、稳定的液体是溶液2.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A.糖水B.牛奶C. 米粥D. 豆浆3.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和水B.硝酸钾和水C. 碘和酒精D.植物油和水4.下列清洗方法中,利用了乳化作用的是 ( )A.用自来水洗手B.用汽油清洗油污C. 用洗涤剂清洗餐具D.用盐酸清除铁锈5.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高锰酸钾B.蔗糖C. 汽油D.面粉6.将下列固体分别放入水中,溶液温度明显降低的是 ( )A. 硝酸铵B.生石灰C.烧碱D.食盐7.以下对溶液的基本特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凡是溶液都是均一、稳定、透明的B.当条件不变时,溶液虽然放置时间较长,溶质也不会从溶液中分离出来C. 溶液中各部分的浓度都是一样的D.溶液中各部分的物理、化学性质都是相同的8.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C. 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体验中考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蔗糖B.硝酸钾C.植物油D.高锰酸钾2.配制溶液时最常用的溶剂是()A.水B.汽油C. 酒精D.花生油3.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会放出热量的是()A.NaClB.KNO3C.浓H2SO4D.NH4NO34.物质在溶解时,常常会使溶液的温度发生改变.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温度无明显变化的是()A.浓硫酸B.氢氧化钠固体C.硝酸铵固体D. 食盐学后反思附:课堂检测及体验中考答案课堂检测1 答案: A.2 答案: A.3 答案: D.4 答案: C.5 答案: B.6 答案: A.7 答案: A.8 答案: B.体验中考1答案: C.2答案: A.3答案: C.4答案: D.。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
人教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1溶液的形成导学案课题1 溶液的构成〔第2课时〕学案班级姓名运用时间【学习目的】知识与技艺:探求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
知道一些罕见的乳化现象。
了解乳浊液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进程与方法:学习迷信研讨和迷信实验的方法。
观察,记载,剖析实验现象。
发散思想,能将所学实际活学活用。
【重点难点】重点:知道重点几种物质溶解于水温度的变化;知道乳化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一些运用。
难点:物质溶于水后温度的变化在详细习题中的运用;乳浊液与溶液的区别。
【研学进程】知识点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药品:固态NaCl、NH4NO3、NaOH,和仪器:烧杯、试管、玻璃棒、温度计目的:探求它们溶于水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设计实验方案:〔可用文字表达或许画出简图〕结论:Array拓展:假设还提供其它仪器,你能否设计其它不同实验方案,表达它们溶于水时是放热还是吸热呢〔假定放热或吸热足够多〕?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装置简图。
知识点三、乳化现象旧知回忆:1、什么叫溶液?2、氯化钠溶液中,氯化钠是以什么方式存在的?仔细阅读教材第30面[实验9-4]按要求停止实验,并填写下表:阅读教材30面表格下面一段文字,乳浊液的定义:乳浊液:。
讨论:植物油在水中构成的混合物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加了洗濯剂的乳浊液可以动摇存在?乳化现象是指:讨论:乳化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运用?试举几例思索:在厨房里我们常用洗濯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和修车徒弟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二者在原理上有什么不同?【本课小结】:学完本课题你获取了哪些知识,将它总结上去?【课堂练习】1.将以下物质放入水中,能构成乳浊液的是〔〕A.白醋 B.食用油 C.食盐 D.酒精2.洗濯在生活、消费中不可缺少。
以下洗濯方法中应用乳化原理的是〔〕A.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C.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3.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参与以下某种物质,构成溶液的进程中,温度下降。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附导学案)
《课题1 溶液的形成》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
2、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3、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能力目标: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课堂讨论启发式讲解法。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题1 溶液的形成一、溶液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溶质:被溶解的物质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
2、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有不同的溶解性3、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4、当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
二、乳浊液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乳化现象副表2副表3副表4《课题1 溶液的形成》导学案学习目标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2.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3.知道溶液在科研、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
重点和难点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认识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
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
情境导入1.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2.为什么将少量蔗糖固体放入一杯水中,搅拌后固体消失?学习研讨一、溶液【自主学习】【实验9-1】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思考】混合物的特点。
【讨论交流】(用微粒的观点解释)【阅读】阅读课本P27-28溶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质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液体互溶,一般把____________叫做溶剂,_______________叫做溶质;如果其中一种是水,一般把______叫做溶剂。
人教版九年级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课题1溶液的形成第1课时导学案一、导入与热身1.现象呈现:将一些无色的固体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发生的变化。
2.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二、概念引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溶液。
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那么,你知道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意思吗?溶质:指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它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溶剂:指将溶质溶解的物质,通常为液体。
三、学习目标1.理解溶质和溶剂的概念。
2.了解溶解的原理。
3.掌握溶液的形成条件。
四、学习内容1.溶质和溶剂的概念;2.溶解的原理;3.溶液的形成条件。
五、学习过程1. 溶质和溶剂的概念•溶质:固体、液体或气体能够溶解在溶剂中的物质。
•溶剂:液体能够溶解溶质的物质。
2. 溶解的原理溶解是指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发生相互作用,使溶质分子离开原来的位置,与溶剂分子混合均匀而形成溶液的过程。
溶解的原理可以用“溶质与溶剂的相互作用”来解释。
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主要有两种情况:•溶质分子能够和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互吸引,使溶质分子离开原来的位置,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
这种情况下,溶质能够溶解在溶剂中,形成溶液。
•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相互排斥,即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力。
这种情况下,溶质不会溶解在溶剂中,无法形成溶液。
3. 溶液的形成条件溶液的形成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溶质和溶剂之间要有相互作用力,使溶质能够与溶剂相互吸引。
•溶质能够克服溶质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分散到溶剂分子之间,形成溶液。
六、小结在本课时中,我们学习了溶质和溶剂的概念,了解了溶解的原理以及溶液的形成条件。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对溶液的形成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七、课后练习1.完成教材上的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自己寻找实例,观察并记录实际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化学导学案编号()
课题1:溶液的形成主备人:备课组长审核: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溶液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一般应用。
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征区别溶液和非溶液。
【课前导学】
1、阅读课本P26-30,从课文中找到溶液、溶质、溶剂的概念,并仔细研读溶液的概念,回答下列问题:
⑴溶液是由_____和_____组成的,属于_______。
(选填“混合物”、“纯净物”)
⑵溶液的特征是_______和_______,其中_____是指溶液形成以后,各处的密度、性质均相同;______是指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变化,不管放置多久,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⑶某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而溶剂一般是一种且只能是水,对吗?
2、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______是溶质,_____是溶剂。
两液体互溶时,
量多的是_____,量少的一种是_____,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多少,一般将水作______。
3、为什么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升高?而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
温度降低?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基本不变?
【课堂反馈】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A、蒸馏水
B、少量CO2通人澄清石灰水后的液体
C、稀盐酸
D、少量植物油滴入水后的液体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均一、稳定、澄清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C、某溶液任意分成两份,两份溶液的浓度、密度、化学性质均相同
D、一杯食盐水溶液,在温度不变、水分不蒸发时,过一会食盐会析出
来
3、把少量白磷溶于二硫化碳中制成溶液,其中____是溶质,____是溶剂,这种溶液叫____的_____溶液;把少量氢氧化钠溶于水中时,其中____是溶质,____是溶剂,叫做_______溶液,简称为_______溶液。
4、用化学式表示:硫酸溶液中溶质是_____,碘酒中溶剂是_____,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____,硝酸钾溶液中溶质是_____,消毒酒精中溶剂是_______。
【巩固练习】
1、在生产、生活中,下列物质里属于溶液的是()
A、牛奶
B、生理盐水
C、钡餐
D、大米粥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①溶质只能是固体;②溶剂一定是水;③一种溶
液只含一种溶质;④溶液是无色的纯净物。
其中错误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mg食盐和ng水混合振荡,形成的溶液质量______ (m+n)g(选填>、<、≥、≤、=),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v1mL的酒精完全溶于v2mL的水中,所得溶液的体积_______ (v1+v2)mL(选填>、<、≥、≤、=),原因是_____________。
4、为测定大理石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大理石12.5g加入盛有100g稀盐酸的烧杯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的质量变为108.1g。
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生成二氧化碳气体_____g;
⑶12.5g大理石中含碳酸钙_______g,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⑷100g稀盐酸中溶质是________(填名称),其质量为_______;
⑸完全反应后烧杯内还有______g不溶杂质,烧杯内生成的溶液是_______
溶液,其质量为_____g;其中溶质是_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___g;溶剂是_______,其质量为______g。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