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层次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的内容阐释
【篇1】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的内容阐释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1.语言建构与运用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
”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在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
语言的建构可以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能力。
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运用。
语言的运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
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运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进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思维最初是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过程。
童年期思维的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比较稳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形成,青少年期思维的发展过程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优势,辩证逻辑思维得到发展。
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
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优秀的思维品质来源于优秀的逻辑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核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能力。
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进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
语文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以及思维发展的特点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进行有效的教学,培养好学生的思维品质。
高中语文四个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四个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四个核心素养是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些素养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都非常重要,下面将分别介绍它们。
一、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其他三种素养的前提。
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内容,还可以培养我们对文字信息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因此,在高中语文课程中,老师会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来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
二、写作能力写作是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最直接有效地方式之一。
而且,在现代社会里,具备优秀写作技巧已经成为了必备技能之一。
因此,在高中语文课程里,老师会让学生进行各种类型文章(如议论文、说明文等)的撰写,并注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并用正确方法组织文章结构及运用合适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有说服性。
三、思维能力思维是人类认知活动最基本也最复杂的一个方面。
在高中语言课堂上, 老师通常采用启发式教育模式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培养其批判性思考与创新意识. 例如: 在讨论某篇小说时, 老师可能会引导同学们从多角度去审视其中涉及到人物关系/情节转折等问题, 并鼓励他们尝试寻找出不同于传统看法或者作者隐含意图.四、表达能力表达即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将自己所想所感传递给别人. 高效地沟通需要具备清晰明了且准确无误地交流技巧. 因此,在高中语言课堂上, 老师除了注重纸笔测试外还大量采取口头演讲/辩论等实际操作环节来锤炼同学们口才与应变策略. 同时借由互评机制促进彼此间相互借鉴改善缺陷.总之,“阅读”、“写作”、“思维”、“表达”这四个核心素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促进,并共同构建起完整而稳健体系化系统;同时也为未来职场竞争打下坚实基础!。
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学的核心素养一、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研究一门学科(或特定研究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的关键成就,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具体到语文学科,其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方面:1.语言建构与使用美国哲学家、教育家XXX指出:“语言是一种关系。
”语言的产生是因人与人之间存有着社会关系,有交往的需要,而语言文字恰好实现了这种关系与需要,这才显示出语言的价值。
语言的建构能够理解为构造一个合乎语法的句子,说出一句在一个语言集团中能被理解的句子,这是一个具有语言资质的主体所必须具有的水平。
具备语言的建构并不意味着就能恰当实现使用。
语言的使用实际上是以相互理解为目标的。
语言必须满足一些语用学、商谈伦理等规范才能实现交往的意义。
从语文学科角度出发,“语言建构与使用”这项核心素养,可理解为“出于真诚对话的愿望,准确理解对方的话语形式与话语意图;精确妥贴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以实行最有效的交流。
”2.思维发展与品质语文教学为什么要以思维发展与品质为中心素养?因为语文课程是学生研究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重在造就学生听说读写等多项综合的实践水平。
而要在实践中体会、把握使用语文的规律本身就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因为汉语的内部结构、包含的各种信息都很复杂,这项工作的实行离不开思维的发展。
语文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身心特性以及思维发展的特性来改进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抓住初中阶段是从初级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实行有效的教学,造就勤学生的思维品质。
3.文明传承与理解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良多都带有传统文明基因,有的明明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黄河”“月”“红梅”等,有的会天然激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明暗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
4.审美鉴赏与创造什么是审美鉴赏?美,是人类的正常需求。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之间的关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之间的关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
它们相互关联、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和品质。
首先,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载体。
通过学习语文,学生要掌握语言的基本规则和运用方法,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从而能够准确、流畅、生动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学生要学会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表达更加贴切;要掌握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同时,语言建构与运用也不仅仅是对语言形式的掌握,还包括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和感悟。
只有真正理解了语言所承载的内涵,才能更好地运用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与语言建构与运用密切相关。
语言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也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在阅读和写作中,学生需要分析、综合、比较、概括、推理等,这些思维活动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阅读一篇文章时,学生要通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在写作时,要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构思和组织,这需要发挥创造性思维。
良好的思维能力又能促进语言的精准表达,使语言更加富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作品,学生能够感受语言之美、形象之美、情感之美等,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同时,学生还可以在模仿和创作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表达自己对美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比如,学生可以通过诗歌创作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通过文学评论来表达对作品美学价值的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还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的独特使命。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都通过语言文字得以传承。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古代文化、现代文化、地域文化等,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未来的小学语文教育改革要适应社会发展变革对人才观、语文教育质量观的需求,核心素养就不能面面俱到,不能轻重不分。
下面试着从理解、运用、思维与审美四个维度,列出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1、语言理解能力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能读懂文本的主要内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了解文本表达上的特点;知道积累优美的、知道积累优美的、知道积累优美的、有新鲜有新鲜感的语言材料,具有初步的语感。
2、语言运用能力能根据具体语境能根据具体语境(语言情境)(语言情境)(语言情境)和任务要求,和任务要求,和任务要求,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在口头和书面语言表达中尝试着运用自己获得的言语活动经验,交流顺畅,文从字顺。
3、思维能力能在阅读、表达等言语活动中,主动思考;能运用想象与联想,形成对客观事物的初步认识,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初步认识,具有初步的评判意识。
4、初步审美能力感受到汉字之美,感受到汉字之美,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感受到人性之美:感受到人性之美:感受到人性之美:真善真善美,具有初步的审美体验。
他同时谈到语文核心素养的实施途径,认为素养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素养的形成过程,主要是学得的过程,学得过程不是一次能够完成,而是经过多次培养、而是经过多次培养、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
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
反复训练才能够具备。
这就需要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这就需要大家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什么是训练?训练什么?怎么训练?语言理解与运用,是处于语文核心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语言的发展与思维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是以对语言的理解与运用为基础,是在培养、提升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实现的。
阅读系列、表达系列的课,是实施的途径;听、说、读、写,是实施的途径;生活是实施的途径……一般来说,生活是实施的途径……一般来说,听读属于理解语言范畴,听读属于理解语言范畴,听读属于理解语言范畴,说写属于运用说写属于运用语言范畴(这么说虽有歧义的,可以深入研究)。
语文学科需要的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需要的核心素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科教育中所要培养的学生的核心能力,包括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文化素养四个方面。
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仅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必要条件,更是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下面我将从解析这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以及如何培养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这几个方面入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语言运用能力语言运用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功。
在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读写是语言运用的四种基本技能,也是语文学科教育的核心内容。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能够流利地运用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注重语言的规范性语言的规范性是指符合语法规则和语用规则的表达方式。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需要注重语言的规范性,让学生能够运用规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强调语言的表现力语言的表现力是指语言所具有的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能力。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需要注重语言的表现力,让学生能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二、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指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能够运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进行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学科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在思维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是思维能力的核心内容。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深入理解语言所表达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语文学科教育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创造性的思考和表达,开阔自己的思维和视野。
3、强调跨学科思维跨学科思维是指学生能够将语文学科所学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高中语文的四个核心素养
高中语文的四个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即:语言建构与运用(语言)——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文字。
思维发展与提升(思维)——在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推进思维机制的发展,提高思辨能力,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审美)——在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以及在生活中,坚持对美的追求,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文化传承与理解(文化)——在语文课程中进一步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关注当代文化,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
上述四项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内容与基本抓手,也是高考语文考查的主要内容。
1.“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核心素养,主要通过语言运用题来考查。
这也是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承接性最强、创意性最高、变化最大的一大板块。
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考查方式一:选择所示语言材料的对错优劣多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第17题的成语使用、第18题的语病判别、第19题的表达得体等。
考查方式二:要求考生完成一定的表达目标多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如2017年高考全国卷第20题的补写语句、第21题的推断分析,北京卷第25题的微写作,天津卷第20题的“词云图”等。
2.“思维发展与提升”这一核心素养,主要通过阅读欣赏题来考查。
“阅读欣赏题”即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古诗文阅读等,这部分一般占试卷分值的50%左右。
2018年高考语文的阅读题,很可能会呈现以下2个特点:一是“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二是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语文课程四个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四个核心素养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在语文课程中,有四个核心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分别是阅读素养、写作素养、口语素养和文化素养。
阅读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阅读是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了解到丰富的知识和不同的观点。
阅读素养包括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速度和阅读兴趣等方面。
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的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自己的情感和道德观。
写作素养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写作是学生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一种方式,通过写作,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写作素养包括写作技巧、写作风格和写作规范等方面。
学生通过写作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自己的文字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口语素养是语文课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口语是学生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方式,通过口语,学生可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
口语素养包括语音语调、口头表达和演讲能力等方面。
学生通过口语训练可以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语言思维能力和社交能力,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合作精神。
文化素养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
语文课程不仅是学习语言的工具,还是学习文化的途径。
文化素养包括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了解、欣赏和传承等方面。
通过学习语文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丰富的文化知识,培养自己的文化自信心和文化品味,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语文课程的四个核心素养是阅读素养、写作素养、口语素养和文化素养。
这四个素养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语文课程中,学生应该注重培养和提高这四个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初中语文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初中语文解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语文课程标准是为了规范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容、方法和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具备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即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
首先是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学生需要通过语言表达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
语言表达能力包括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两个方面。
在书面表达方面,学生需要掌握正确的语法和词汇,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口头表达方面,学生需要具备流畅自然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与他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其次是文学鉴赏能力。
文学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需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来感悟人生、陶冶情操。
文学鉴赏能力包括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能力。
学生需要能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情节、人物塑造等要素,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性分析,领会其中的深层含义。
第三是思维品质。
语文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思维和合作思维。
学生需要通过语文学习,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阅读和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善于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思维品质。
最后是文化素养。
语文学习不仅仅是学习语言和文学知识,还包括了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学生需要通过语文学习,了解和感悟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的文化,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
文化素养包括对历史、哲学、艺术等领域的了解和体验,能够欣赏多样性和包容性,培养自己的文化自信。
初中语文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应该在语文学习中注重实践、体验和感悟,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字数:442】第二篇示例: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核心素养是指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和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8个常见文言虚词
1.普通高中语文的核心素养有四大内涵: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大内涵作为核心素养的关键点是:能力和品格。
①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②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获得的思维能力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③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活动中体验、欣赏、评价、表现和创造美的能力及品质。
④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借鉴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能力;以及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文化视野、文化自觉的意识和文化自信的态度。
2.教育部提出,高考要体现一点四面的基本原则。
一点就是要在高考当中体现立德树人,四面是指要在高考当中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四个方向。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层面,12个关键词,24个字。
第一个是国家层面上的价值取向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第二个是社会层面上的价值取向是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第三个是公民个人层面上的价值取向,即全社会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 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也、则、者、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核心素养”解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版)》“核心素养”解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于今年4月21日由教育部正式颁布。
2022年版课标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就这一表述看,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一、文化自信:立德树人在语文课程中的根本宗旨2022年版课标指出:“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通过语文学习,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关注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初步了解和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一定的文化底蕴。
”将文化自信列于核心素养之首,具有深刻的政治背景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任何课程都包含文化,都是文化的载体。
但是,要想让学生理解、热爱中华文化,建立自觉、自信的文化意识,语文课程无疑是最好的阵地、最佳的路径。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文化自信中的“文化”,不是泛泛的普适意义上的概念称谓,而是特指、专指“中华文化”。
文化自信,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自觉接纳、衷心热爱;是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持久信念、崇高信仰。
“中华文化”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系与血脉,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同并奉行的思想理念、价值观和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
“革命文化”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革命实践中形成,并在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创新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
关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个维度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个维度研究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
对于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从四个维度进行具体研究,分别是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和综合运用能力培养。
一、阅读能力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建立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配备优质的图书馆资源,组织各种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老师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提高识字能力和语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各种写作任务,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引导学生多样化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
可以通过对学生写作作品的评阅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技巧。
三、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之一,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课外拓展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语言表达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与此学校也可以开设语言表达培训班,让学生在课外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语言表达,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综合运用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表现,也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老师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的方式,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其他学科中,增强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运用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语文综合运用课程,内容涵盖语文、数学、科学等多个学科,让学生在综合运用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各个环节的通力合作。
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层次
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层次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
何谓语文素养?众说纷纭,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结构,也尚未形成定论。
分析各类语文核心素养的界定,有的立足于“大语文”概念,扩大了语文素养的主体地位,使得语文素养成为一??包罗万象的大,囊括了“人”的全部素养。
也有学者立足于语文学科本身,谈语文的言语形式,谈听说读写能力。
我们以为,要谈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首先需明确此概念的范围,“语文”便是此核心素养之框,不仅指“语文”这一学科,而且指与语文相关的行为活动。
“核心素养”一定是最基础的、最主要的、最本质的素养。
因此,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进行与语文相关的行为活动中所呈现的最基础的、最主要的、最本质的素养。
那么,到底哪些是与语文相关的活动呢?我们可以从语文课程的特性出发,从大家所达成共识的理念出发。
我们都知晓,语文课程的基本特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立足于语文工具性这一角度,与语文相关的概念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文字,一个是文章。
立足于语文人文性这一角度,与语文相关的概念又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文学,一个是文化。
人们在这四个层次的概念上所进行的活动,便是与语文相关的活动。
这四个层次,体现人类对语文学科逐渐深入的理解和运用,体现语文学科内涵的逐渐扩大。
语文的核心素养,便是要在这四个层次规模内来提炼和圈定。
1、文字素养层1.读写能力。
文字是承载语言的符号。
XXX公布汉字总数超过8万个,常用汉字近4千个。
汉字相对于其他文字来说,需要在识记上下更多的工夫,要会读会写会运用。
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一个学生认识的汉字越多,理解的词语越多,读起文章来就越容易。
一个学生越能用更多的字进行丰富的组词,解词能力就越强。
因此,学生在文字素养这一层次中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首先体现在字词的读写能力上。
2.运用能力。
理解词语是运用词语的前提,运用词语是理解词语到达一定程度的体现,理解和运用密不可分。
基于对字词理解,学生能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使用语言,这便是对文字的运用能力。
对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再认识
对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的再认识在当今的语文教育中,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语文核心素养四要素——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成为了许多学者和教师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再认识这四要素,探讨它们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利用这四要素助力语文学习。
我们来深入理解一下这四要素。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能够正确地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表达。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通过语文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创新等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能够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的美,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这四要素在语文学习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它们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是相辅相成的。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基础,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为其他三要素的发展提供支持。
思维发展与提升则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全面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文学作品中感受美、发现美、创造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则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使命,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瑰宝,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探讨四要素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和意义。
在阅读理解中,学生需要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知识,对文本进行分析、理解和评价。
例如,在《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学生需要运用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分析作者描绘的荷塘月色的特点,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得到提高。
在文学欣赏中,审美鉴赏与创造起着关键作用。
学生需要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受和理解文学作品的美。
例如,在欣赏古代诗词时,学生需要运用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感受诗人的情感和诗词的意境美。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可以得到提高。
在口语表达中,语言建构与运用和思维发展与提升则起着主导作用。
关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个维度研究
关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的四个维度研究【摘要】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包括认知、情感、审美和实践四个维度。
在认知维度的培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情感维度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能力;审美维度的培养则着重于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实践维度的培养强调学生的语文实际运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与策略可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来实现。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文表达能力,在未来将会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跨学科应用能力。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认知、情感、审美、实践、教学方法、策略、重要性、未来展望1. 引言1.1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是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背景下,语文素养已经不再只是简单地掌握文字知识,更需要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沟通表达能力、文化意识和创新精神等多方面能力。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培养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可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小学语文素养的培养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些能力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也对他们今后的职业发展和社会交往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充分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审美和实践维度,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研究背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当今的教育领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备受关注。
它不仅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更是其全面发展和未来生活的重要基石。
那么,究竟什么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呢?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四个方面。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载体。
学生通过学习语文,积累词汇、语法知识,掌握语言的规则和规律,从而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比如,在写作中,能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富有表现力;在口语交流中,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观点,让他人易于理解。
同时,语言建构与运用还包括对语言的感知和领悟能力,能够理解不同语境中语言的含义和作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学生需要通过分析、推理、判断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内涵;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对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构思、组织和整合,这都有助于思维的锻炼和提升。
例如,学习议论文写作,需要学会提出论点、寻找论据、进行论证,这一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阐述观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高层次要求。
语文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生通过阅读和欣赏,可以感受语言文字之美、文学形象之美、情感意境之美等。
同时,还能够在欣赏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比如模仿优秀作品进行写作,或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诗歌、散文等。
通过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培养对美的感知和追求,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使命。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了解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从而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关系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的关系
语文课程核心素养包括阅读技能、解决问题能力、文字功能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1、阅读技能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关系:阅读技能是基础,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语文课文内容,为解决问题提供基础。
2、文字功能思维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的关系:文字功能思维能力是指对文本的系统性思考能力,而文字表达能力则是对文本的准确准确的表达能力,两者之间有着相互作用的关系。
3、阅读技能与文字功能思维能力的关系:阅读技能是基础,它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掌握文章中心思想,为文字功能思维能力提供基础。
4、阅读技能与文字表达能力的关系:阅读技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再去表达,从而熟练掌握文字表达能力。
核心素养四年级上册语文
核心素养四年级上册语文语文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凝练为四个方面: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这四个方面的具体内容是互相关联的。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课程独有的:要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加深对祖国语文的理解与热爱,建构语言运用机制,增进语文学养,努力学会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其他三点都与语言文字的运用有关:必须在发展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大力推进思维机制的发展,提升思辩能力,进一步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必须鞭策学生在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自学中,以及在生活中,秉持对美的崇尚,培育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必须并使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进一步认知和认同文化多样性,高度关注当代文化,自学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一流文化的传播。
这样明确的概括语文的核心素养是第一次,对语文教学各个方面都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王宁教授提醒语文教师在今后的课程实施中要注意四个问题:第一,把握好语文课程的定位;第二,坚持语文课程的价值导向和基本学习方法;第三,整合“学习任务”,紧抓“语文实践”;第四,实实在在做好探究、创新的教育。
一、首先,必须明晰修订版关于语文的定位就是“语文课程就是一门自学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中“自学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性”和“综合性”应就是语文课程实行中不容偏移的关键点。
“语言建构与运用”就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思维、审美、文化的教育必须和它融合在一起。
打牢基础,就必须深入细致狠抓听到、说道、念、写下、练习等环节,只有这样,就可以同时实现语言的建构和运用。
二、其次,语文教学要坚持语文课程的价值导向和基本学习方法。
要坚持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要用恰当的方法把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观ai实基础,发展思维,注重读文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教和学都要坚持语文学习的基本万法,亦少希的,众,促使语文核心书思考、积累梳理和运用实践,提高审美能力,理解和传承健康优秀的文化,促使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层次
谈语文核心素养的四个层次
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
何谓语文素养?众说纷纭,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以及结构,也尚未形成定论。
分析各类语文核心素养的界定,有的立足于“大语文”概念,扩大了语文素养的主体地位,使得语文素养成为一??包罗万象的大容器,囊括了“人”的全部素养。
也有学者立足于语文学科本身,谈语文的言语形式,谈听说读写能力。
我们以为,要谈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首先需明确此概念的范围,“语文”便是此核心素养之框,不仅指“语文” 这一学科,而且指与语文相关的行为活动。
“核心素养”一定是最基础的、最主要的、最本质的素养。
因此,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在进行与语文相关的行为活动中所呈现的最基础的、最主要的、最本质的素养。
那么,到底哪些是与语文相关的活动呢?我们可以从语文课程的特性出发,从大家所达成共识的理念出发。
我们都知晓,语文课程的基本特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立足于语文工具性这一角度,与语文相关的概念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文字,一个是文章。
立足于语文人文性这一角度,与语文相关的概念又有两个层次,一个是文学,一个是文化。
人们在这四个层次的概念上所进行的活动,便是与语文相关的
活动。
这四个层次,体现人类对语文学科逐渐深入的理解和运用,体现语文学科外延的逐渐扩大。
语文的核心素养,便是要在这四个层次范围内来提炼和圈定。
一、文字素养层
1. 读写能力。
文字是承载语言的符号。
新华社公布汉
字总数超过8万个,常用汉字近4千个。
汉字相对于其他文字来说,需要在识记上下更多的工夫,要会读会写会运用。
从小学生的角度来看,一个学生认识的汉字越多,理解的词语越多,读起文章来就越容易。
一个学生越能用更多的字进行丰富的组词,解词能力就越强。
因此,学生在文字素养这一层次中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首先体现在字词的读写能力上。
2. 运用能力。
理解词语是运用词语的前提,运用词语是理解
词语到达一定程度的体现,理解和运用密不可分。
基于对字词理解,
学生能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使用语言,这便是对文字的运用能力。
学生若能结合具体语境,谈出对词语的理解,能通过与其他词语的对比感悟词语使用的恰当,其语文运用水平也可以得到肯定。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能更多地识记汉字,在情境中涵泳文字、品玩文字,这种兴趣和能力,便是我们需要帮助学生所形
成的文字方面的核心素养。
文章素养层
语文学得好,最有力的证明便是写得一手好文章。
谈语文核心素养,少不了需要考证文章层面的一些最基本、最本质的素养。
1. 感情朗读。
语文教师都有这种感觉,一个学生的文章写得好不好,关乎学生的语感。
语感是怎么回事?语感从
何而来?我们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教育,从童蒙教育到四
书五经教育,都注重学生的吟诵涵泳,古人的锦绣文章皆源于这种吟泳式的诗书教育。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中,要关注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架起学生“情感”与“文字”间的桥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情感细腻的人,用心看待世界的人。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或吟诵,学生便能获得语感,也就寻找到打开语言闸门的钥匙。
2. 阅读积累。
做文章,要有阅读的积累,要有丰富的语言词汇,要有源源不断的行文思维。
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前提,这一点已是大家的共识。
要阅读古今中外的经典名著,阅读现当代的
优秀文学作品,阅读使人博大胸怀,阅读使人提升价值。
一定的阅读积累,能打开学生的思路和眼界,奠定丰富的语言基础。
心中有言,则笔下有语。
要谈语文的核心素养,阅读是王道。
3. 撰文章法。
“文章”非“写话”,非“记录”,撰写文章须遵循一定章法。
一篇好文章,要有思想的凝聚,要有主题的反映,要有清晰的结构,要有生动的语言。
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好的文章有其固有特性。
学生要通过语文的学习和课外的阅读积累,逐渐掌握写文章的一些方法,但还要不断实现章法的创新,好文章有格,但却不拘一格。
三、文学素养层
文学,是用语言文字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多种样式。
语文学习的最高生产力表现,便是创作文学作品。
文学,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第三个层次,学生是否形成了优秀的文学鉴赏能力,不仅决定着学生从文学作品中汲取滋养的程度,也决定着学生自身语
言表达方式的高低。
1.形象鉴赏。
无论何种文学作品,都会塑造某种形象,或社会中的人,或自然中的物。
读者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映,得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艺术形象的
解读都不同。
事实上,不同读者在感受文学滋养时的程度也不同,有的将文学作品仅当作一个虚构的故事,看完情节就了事,有的却能百读不厌,一遍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这一切都源于个人具有不同的文学形象的鉴赏能力。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语文时,要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些鉴赏的角度和方法,将语文的学习实现艺术上的升华。
2.价值认同。
价值观,决定着人的意识取向和行为取向。
素质教育的过程,就是逐渐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语文恰是实施素质教育这一战略主题的重要载体。
通过阅读,学生将自己的情感与文字作品进行勾连,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作品的价值观,从而建构自身价值。
在语文核心素养的这一层次,我们需要帮助学生建构正确、清晰的价值观。
在语文的学习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对文学作品中人物精神的提炼和总结,这一主题强化的过程,便是帮助他们逐步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四、文化素养层
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是各种学科共同创造的精神产品,语文的人文性这一特征,直接决定着语文与文化之间的亲缘关系。
文以载道,文章、文学,记录着人类的精神文化,传承着人类的精神文化。
语文核心素养,到达“文化”这一层次,可以诠释成“人文
素养” “人文修养”。
具有这一层次核心素养的人,必然具有深
厚的文化底蕴,不仅能谈古论今,旁征博引,也能凭借
自身的修养和思维体系,看待自然变迁,洞察社会现象。
这种文化层次的“人文修养”,可以帮助人上升至哲学层面。
思想决定着一个人的高度,从语文的角度来讲,思想也决定着文字内容的深度与厚度。
我们学语文,工具性是语文的形式特征,人文性便是语文的内容特征。
是什么能让一个语文人走得更远,站得更高?是文化底蕴,是思想意识。
在语文的学习中,教师要更多地引导学生在实现对作品价值认同的同时,提出自身的创见,鼓励学生与作品、与作者实现对话,深入地思考、理性地探究,在精神文化的传承中实现发展与创新。
综上所述,语文的核心素养有四个层次,在文字层次,
读写字词的能力,运用词语的能力,是其核心素养,这为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文章这一层次,适用于大众语文学习者,能够对阅读产生兴趣,不断地进行阅读的积累,能够将自己的感情与作品勾连进行深刻地理解,能够掌握一些
撰写文章的方法技巧,为这一层次的核心素养;文学这一层次的要求较高,是从“语文学科人”向“文学艺术人”的转变,拥有适当的文学鉴赏能力是这一层次的核心素养;在文化这一层次,引领人走向哲学,达到境界,形成自身的人文体系,能够系统地进行价值解读,是这一层次的核心素养。
对语文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清晰化和逻辑化,必将有助于我
们语文课程的进一步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