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南方经济的发展》
南方经济的发展 优秀教案
![南方经济的发展 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e6e90ef111f18583d05a9c.png)
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掌握人口的南迁;淝水之战;南方经济的发展。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方经济为什么能够发展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事物的能力。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北南双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教材分析〗本课在教材中从其内容和篇幅上讲都不重要,其中“人口南迁”“淝水之战”“南方经济的发展”三节中,只有“南方经济的发展一节是必讲内容。
重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
学生详细了解南方发展的具体情况,以此理解此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江南经济发展并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
难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从社会环境上来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分裂和频繁的战乱从总体上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的,那么,为什么在动荡的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却能够得以发展,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重、难点突破方案:教师逐步引导,辅助以课件展示,学生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堂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过程〗导入:(借助挂图或将地图制作成课件)回顾秦汉以前南北方开发的情况,再对比今天南北方发展的情况,提出疑问:什么时候、是什么改变了这一状况?一、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教师给出问题提示逐步引导,学生讨论,并归纳设计板书。
(1)东汉末年,南北方的局势发生了哪些变化?(2)三国鼎立期间南北方又有了哪些新的发展?为什么?(3)教师补充西晋与东晋的更替和北方的分裂。
淝水之战请学生讲一讲成语“风声鹤唳”的来历。
讨论:淝水之战中东晋的胜利会给南北方的发展带来哪些影响?北方各族战乱频繁统治者重视人口南迁南方相对稳定诸葛亮治蜀东吴开发江南④各⑤民输送劳动力及技术族交②流③①南方得到发展二、具体表现:利用课件展示1.农业:麦稻间作、双季稻2.纺织业:蜀锦3.冶铸业:灌钢法4.制瓷业:青瓷5.造船业:吴国的船队到达夷州(今天的台湾)6.城市的发展:建康城通过图片、史料等直观的多方面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此时南方经济的发展。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826fbb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73.png)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8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本课主要内容是讲述我国南方在经济方面的快速发展,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进步。
教材通过具体的事例和数据,展示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南方地区在经济方面的优势和特色。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南方经济的发展特点和历程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掌握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进步。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学会探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难点: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进步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南方经济的发展。
2.对比教学法:通过对比南方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突出南方经济的特点。
3.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事例和数据为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南方经济的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2.课件: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图片、事例和数据。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南方的美丽风景,引导学生产生对南方地区的兴趣。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南方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什么优势吗?”让学生思考,引出本课内容。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关于南方经济发展的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南方经济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同时,通过对比北方经济的发展,突出南方经济的优势。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结合教材中的事例和数据,分析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进步。
南方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
![南方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eb0218dd36a32d7375818b.png)
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标志性表现的提取、培养学生历史概括能力;通过对教材图片的分析与解读,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解读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通过对三国起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已经完成南移,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的我国经济运行特征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是中国国情的重要内容,从而更好的了解西部大开发的方针,并为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依据: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最终确立是南宋,直到现在这种格局没有变动。
南方经济的发展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所以这两个是本课重点。
【教学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依据:伴随着政治重心的东移和南移,经济重心也转移到南方。
学生理解困难,所以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难点【教学过程】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在辽宋夏金时期,我国的北方和南方经济都有了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和繁荣。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出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有四大表现,采用自主合作探究。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在讲手工业这一子目时,让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青白瓷的特点,从颜色,透明度,厚度,音质等方面来说。
让学生观察宋代纺车图,归纳出宋代纺织业技术提高。
在农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和城市繁荣,重点突出纸币的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城市的繁华,临安是南宋的政治中心和繁华的商业都市;还有对外贸易活跃,指导学生在地图上找到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
南方经济的发展就表现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
伴随着政治重心的东移和南移,我国的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七年级历史下册《南方经济的发展》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历史下册《南方经济的发展》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dfd9eee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2.png)
3.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分享,让学生在互动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提高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南方经济发展学习中的收获与不足,不断调整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教师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给予及时、具体的反馈,帮助学生找到进一步提升的方向。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音乐等,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南方经济特色的历史场景,使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融入学习内容。
2.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富有生活气息的历史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他们主动探索南方经济发展背后的故事。
3.创设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当时的社会环境,从而加深对南方经济发展历程的理解。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南方经济发展的了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3.简要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强调南方经济发展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南方农业发展的历程,重点介绍江南地区水稻种植的技术创新、农业制度的变化等,结合教材中的史料、图片等进行深入解读。
2.介绍南方手工业的发展,以丝织业、瓷器制作等行业为例,阐述其技术特点、市场影响力以及与全球经济的关系。
(二)问题导向
1.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一系列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问题探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导向,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寻找答案,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交流、讨论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第18课【教学设计】《南方经济的发展》 (华师大)
![第18课【教学设计】《南方经济的发展》 (华师大)](https://img.taocdn.com/s3/m/48d073216c175f0e7cd1378b.png)
《南方经济的发展》宿州市埇桥区杨庄中心学校 苏凤《南方经济的发展》是2016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四单元第18课内容,主要讲述人口南迁及东汉末年至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经济发展在农业、 手工业、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当时社会政权林立的基本特征以及江南六朝的大体概念。
2.知道人口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
3.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南迁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和史料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东汉至隋政权分和示意图”及“人口南迁图”增强学生读图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
2.通过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让学生认识到南方的繁荣,增强其阅读、分类整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人口南迁是带动南方经济发展最主要原因。
人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2.通过战争的危害性,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稳定是一个地区发展的根本保证。
【教学重点】人口南迁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
【教学难点】从东汉至岁期间错综复杂的政权更替,使学难以理清。
1.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本课内容,收集有关资料(含文字和图片资料)。
【导入新课】相遇是缘,初次见面又适逢元旦,老师准备了一个小游戏,来丰富一下大家的课余生活。
请在这堆雪人中找出大熊猫,最先找到的同学请上台指给大家看一看。
哇哦,一眼就看见了,看来有火眼金金的可不只是孙悟空呢!上课铃响了,我们开始上课吧!请看这两则材料,西汉和南朝时期南方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上有明显差异?(南朝经济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从西汉到南朝中间历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让南方获得迅速发展,今天我们就一探究竟,学习第十八课南方经济的发展。
新授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101-105页,自学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南方政权的更替(2)人口迁移的原因、方向(3)人口南迁移的影响这一时段政权更替频繁,今天我们主要学习、了解的是南方政权的更替,来我们一起填一填这个图,看看大家预习的怎么样。
七年级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优秀教学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8e13e04b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2f.png)
3.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关注南方经济发展相关的话题,培养他们的历史兴趣和探究精神。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和作业小结等环节,使学生全面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在本案例中,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价值观,关注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使学生认识到南方经济发展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为家乡和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3.通过学习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培养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品质。
4.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看待经济发展,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价值观,关注社会进步和人类福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2.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运用案例分析、史料解读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和分析能力。
4.鼓励学生运用多媒体手段,如制作课件、视频等,展示学习成果,提高表达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南方,历史的发展脉络中,经济特色独具一格,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本案例以七年级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探究南方地区在古代至近现代经济发展中的特点与变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培养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北师大版七上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word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上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word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eab106af7ec4afe04a1df93.png)
第21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指导:山东省青岛市普教教研室陆安讲授:山东省青岛第十六中学林玲一、教学设计思想根据基础课程改革的要求,历史教学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构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多维互动的新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着这一思想,本课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技术使教学过程由讲授说明过程转变为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作学习、科学评价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设计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知识与能力1.能够说出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2.能够了解江南经济在哪些方面得到发展。
过程与方法1.收集有关历史典故或历史成语的出处,了解人口南迁;2.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收集资料、讨论,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并加以制表总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人口南迁,了解人口南迁是一个艰苦的过程;2.通过学习祖逖北伐,应学习他少年立志,奋发图强,一往无前的精神;3.通过学习劳动人民共同开发江南经济,应了解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并体会团结协作精神的重要。
三、教学模式设计本课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情况。
就本课整体来看,说明性语言较多,趣味性不强。
而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多媒体课件,特别是其中的动画,可以达到创设历史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将小组讨论式学习引入课堂,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主动学习的探索者”,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教师变教为导,克服包办代替。
通过电子展台和电子评价表让学生参与评价,逐渐形成制度,探讨学生参与式的评价方法,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竞争意识和自主管理能力。
四、课前准备1.教学准备:(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社会调查,了解本社区人口流动的情况;(2)课堂打破传统座次方法,便于学生讨论。
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案
![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97ee4fa26925c52cc5bf5f.png)
第16课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案〖内容标准〗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识记①了解政权分立的基本特征以及江南六朝的概念②知道北方人口南迁和世族交往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
.能力培养①识读“东汉至隋政权分合示意图”②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作用。
③制作“南方经济发展”的图表。
④结合六朝经济开发的史实,联系当地实际,说说人口流动、地区交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明确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②认识六朝是东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为唐宋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教学要点〗.重点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造成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不仅使南方增加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这是继春秋、秦汉以后,江南地区又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和发展。
并对我国南北经济发展逐步走上平衡,以及在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难点混乱复杂的政权分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个中原因错综,时间漫长,政权繁多,政局杂乱,难以简洁明了地讲清楚,学生对此只要有个印象即可。
〖教学建议〗.政权分立的纷乱①通过阅读“东汉至隋政权分合示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一时期的大致情况,对长达300年的政权分立混乱的状况有个感性的认识。
②知道这一时期江南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朝代名称,知道六朝古都南京。
明确江南六朝在摆脱落后停滞状态和发展地区经济所具有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江南经济的发展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江南经济开发图表”,使学生对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和概况有进一步的理解。
①人口大量南迁⑴指出江南六朝“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稳定造成的,同时,江南六朝“人口大量南迁”是我国古代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
⑵运用“北方人口南迁图”,使学生知道三条南迁的路线的大致情况。
南方经济的发展 优秀教案
![南方经济的发展 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a33ed801a37f111f1855b9c.png)
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目标1.记住: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的过程。
2.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手工业、商业、重心南移。
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教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归纳出民族政权并立、民族关系发展的主题,同时引入在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更快。
21世纪教育网二、新课讲解(一)农业的发展提问1:这一时期农业发展表现在哪些方面?(1)农业技术提高(2) 耕地面积扩大(3) 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和经济作物的大量栽培。
(苏湖熟,天下足)提问2:在宋代以前,中国人的服装主要由什么衣料构成?归纳:有钱人穿丝绸,寻常百姓穿麻布、葛布。
过渡: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进步。
宋代南方的手工业也非常的繁荣。
下面我们主要从棉纺织业、陶瓷业两个方面来了解南方手工业的发展情况。
(二)手工业的进步提问1:那时南方手工业中,哪两种行业很兴旺?(1)棉纺织业(2)制瓷业(制瓷中心:景德镇;南宋时期发展到高峰)学生看课本,找出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个案调整教师主导活动学生主体活动鉴赏诗词: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三)商业的繁荣提问1:南方商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纸币的出现以临安卫代表的城市商业的繁荣海外贸易的活跃提问2:(1)交子的出现,大家认为它较之金属货币,有什么好处?(2)交子的出现说明了什么问题?(四)经济重心的南移思考:为什么经济重心会南移呢?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十一农作物生长经济重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相互交流讨论板书设计教学札记。
七年级历史下册《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下册《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508a36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4e.png)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如何激发学生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兴趣,使其认识到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三)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2)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4.教学拓展:
(1)课后阅读:推荐相关历史书籍,南方地区的历史遗迹,亲身感受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底蕴。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展示南方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提出问题:“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1.知识基础:学生对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有一定认识,为学习南方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但他们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讲解。
2.认知能力:七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增强,但他们对历史事件的分析、概括和综合能力仍有待提高。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待问题。
(1)农业:水稻种植、茶叶生产等;
(2)手工业:纺织、瓷器等;
(3)商业:市镇经济、海外贸易等。
2.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如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其影响。
3.教师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过程,如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广州十三行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上册《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1837e3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5.png)
4.合作探究,培养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点,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能力。
5.情感教育,渗透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通过讲故事、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体验历史人物的情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我国南方经济发展的自豪感,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学习南方经济发展的历史,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社会进步的密切关系,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3.借鉴南方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教育学生勇于创新、勤劳致富,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和责任感。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引发学生对南方经济发展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的发展观,难点在于如何将情感教育融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南方经济发展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南方经济发展的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知识储备和能力水平的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升。
7.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南方经济发展对我国历史进程的重要意义。
8.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南方经济发展的研究性学习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9.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和实践活动,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学情分析
针对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对我国历史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南方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和影响可能较为陌生。在学科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时空观念和历史学习方法,但分析、综合历史信息的能力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在情感态度上,对我国南方地区的发展充满好奇,有较强的探究欲望。
教学设计1:南方经济的发展
![教学设计1:南方经济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4c5d80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e.png)
第7课南方经济的发展学习目标1、记住南方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最主要表现,2、理解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农业、手工业、商业已经完全超过北方,从而改变了以前以黄河流域为经济重心的全国经济格局,实现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经济重心南移2、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自主学习:1、农业:灌溉和耕作技术提高,水稻产量提高;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2、手工业:棉纺织业成为南宋时期的一个重要行业;景德镇是瓷业生产中心;3、商业: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的临安是繁华的都市;对外贸易港口有广州和泉州;4、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和表现:北方人口南迁;南方社会安定,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表现在:水稻成为产量最多的粮食作物,手工业发达,南方赋税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支柱。
知识要点1. 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1)农业的发展:A.南方的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提高,农民在湖泊江河边开辟圩田,在丘陵山区修造梯田,扩大了耕地面积。
B.南方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
C.原产北方的小麦、粟和豆类在南方扩大种植。
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花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2)手工业的进步:A.南宋时,棉纺织业在南方兴起(《纺车图》)。
B.南方的制瓷业发展很快,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
C.南方的丝织业、造纸业、造船业都很发达。
(3)商业的繁荣A.为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北宋时,一种名叫交子的纸币在四川地区出现,这是世界上最早发行和流通的纸币。
交子是用雕版印制的一种纸币,上有文字、图案和暗号。
B.南宋时,发行的纸币叫会子。
C.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最大的商业都市,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D.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广州、泉州是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政府在这里设市舶司进行管理。
2.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主要原因,对我们有何启示。
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
![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6d507f08762caaedd33d4d1.png)
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南方经济的发展》是初一历史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概况。
以下是本人为你整理的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到你。
《南方经济的发展》教学设计〖内容标准〗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①了解政权分立的基本特征以及江南六朝的概念②知道北方人口南迁和世族交往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
2.能力培养①识读“东汉至隋政权分合示意图”②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和作用。
③制作“南方经济发展”的图表。
④结合六朝经济开发的史实,联系当地实际,说说人口流动、地区交流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3.情感教育与价值观①明确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②认识六朝是东南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并为唐宋全国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教学要点〗1.重点江南经济的开发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北方的长期战乱,造成人口的大规模南迁,不仅使南方增加大量劳动力,而且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和发展。
这是继春秋、秦汉以后,江南地区又一次大规模的开发和发展。
并对我国南北经济发展逐步走上平衡,以及在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难点混乱复杂的政权分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个中原因错综,时间漫长,政权繁多,政局杂乱,难以简洁明了地讲清楚,学生对此只要有个印象即可。
〖教学建议〗1.政权分立的纷乱①通过阅读“东汉至隋政权分合示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这一时期的大致情况,对长达300年的政权分立混乱的状况有个感性的认识。
②知道这一时期江南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的朝代名称,知道六朝古都南京。
明确江南六朝在摆脱落后停滞状态和发展地区经济所具有的历史作用和地位。
2.江南经济的发展通过指导学生制作“江南经济开发图表”,使学生对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和概况有进一步的理解。
①人口大量南迁⑴指出江南六朝“人口大量南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北方长期战乱而南方稳定造成的,同时,江南六朝“人口大量南迁”是我国古代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
《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
![《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25e94636bd97f192279e9d5.png)
《南方经济的发展》教案〖课程标准〗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说出东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了解南方经济在哪些方面得到了发展。
过程与方法从有关历史典故或历史成语中了解人口南迁的情况。
制表总结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人口南迁是一个艰辛苦难的过程。
了解劳动人民在开发江南经济中的作用,认识到社会进步是人民群众推动的。
〖教材分析〗重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
学生详细了解南方发展的具体情况,以此理解此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是江南经济发展并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
帮助学生进行归纳能力的训练。
通过列表了解江南经济发展的表现。
难点: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
从社会环境上来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分裂和频繁的战乱从总体上是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的,那么,为什么在动荡的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却能够得以发展,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重、难点突破方案:教师逐步引导,辅助以课件展示,学生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课堂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1、查阅相关的地理资料,了解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划分情况。
2、收集与本课相关的成语故事。
3、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东晋南朝农业、手工业及商业发展的表现。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由本课的知识要点和相关的图片组成。
相关的地图主要有“东晋南迁移民分布图”。
〖教学设计〗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辅之以讨论法、谈话法等。
学情分析初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受年龄特征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喜欢听、讲故事,学习历史的兴趣较浓,也有一定的思维能力,但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不能分析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设计理念以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为主,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主要是通过学生对“人口南迁的影响”“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等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究来达到目的。
同时也借助一些成语故事,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课后的社会调查是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历史,对历史产生认同感,也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理解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教学设计的特色说明
1.依据初一学生历史学习心理,通过图片、图表、史料等资料,设计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问题式探究方法,在激疑启思中,调动学生思维不断深化,从而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思维习惯和历史分析能力。
2.通过对江南经济发展相关问题的探讨,在分析、比较、归纳、概括中,提高学生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及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能力。
3.适时引入了历史上相关城市发展与环境关系的实例,引导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只有与环境相协调,才能促进人类社会不断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