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复习)
免疫学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节1.何谓免疫?如何从免疫的三大功能理解免疫对机体既有利又不利这一观点?答:免疫( immunity )是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功能。
2. 免疫系统为什么能识别自己与非己?答:克隆选择学说要点:1、同一个体内存在许多LC克隆,一种Ag只能选择相应的LC克隆发生反应;2、未成熟LC克隆遇Ag刺激后发生克隆清除; 成熟LC克隆遇Ag刺激后则活化增殖分化,并清除Ag;3、由于未成熟LC克隆在胸腺、骨髓中与自身Ag相遇而致自身反应性LC 克隆清除;所以成熟LC克隆主要针对外来Ag。
因而免疫系统能区别自己与非己。
4. 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概念、特点及构成?(一)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 先天性免疫/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概念: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天然防御功能。
特点:①先天具有;②无特异性(作用广泛);③无记忆性;④作用时间早(即刻~96小时);⑤个体差异小。
构成:屏障结构:物理屏障:皮肤黏膜、呼吸道上皮纤毛运动、尿液冲洗。
血-脑/血-胎/血-胸/血-甲/血-睾屏障化学屏障:皮肤粘膜分泌的抑/杀菌物质。
皮脂腺→不饱和脂肪酸;汗腺→乳酸;胃液→胃酸;唾液、泪液等→溶菌酶生物屏障: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NK细胞、NK T细胞、 T细胞、B1细胞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溶菌酶、防御素(二)适应性免疫(adaptive immunity):-- 后天免疫/获得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概念:指出生后通过与抗原接触所产生的一系列免疫防御功能。
特点:①后天获得;②有特异性;③有记忆性;④作用时间晚(4~5天后);⑤个体差异大。
构成:体液免疫:抗原BC 抗体细胞免疫:抗原TC 效应TC 、细胞因子第二节1.何谓抗原、半抗原、表位、共同抗原、交叉反应、超抗原、佐剂?抗原(antigen): 指能与BC的BCR及TC的TCR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和/或效应TC ,并能与之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特异性免疫与免疫接种学考选考专题复习
细胞毒T细胞
分裂分化
记忆细胞 毒T细胞
效应细胞 毒T细胞
靶 细 胞
细胞名称 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辅助性T淋巴细胞
能否识别抗原
直接来源
细胞毒T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细胞毒T细胞 记忆B细胞 记忆细胞毒T细胞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淋巴干细胞
分 辅助性T淋巴细胞 化 细胞毒T淋巴细胞
效应细胞毒T细胞
细胞名称 巨噬细胞 B淋巴细胞 辅助性T淋巴细胞
联系
既各自独立作用,又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 在病毒感染中,往往先进行体液免疫再进行 细胞免疫
资料:狂犬病又名恐水症,是由狂犬病 毒所致的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急性传染 病。狂犬病毒感染人体后会有潜伏期,一 般2周到3个月发病,流行性广,病死率 极高,几乎为100%。对人民生命健康 造成严重威胁。
请用抗原与抗体及以下9种细胞绘制出注射腮 腺炎疫苗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巨噬细胞、靶细胞、B淋巴细胞、效应B细胞、 辅助T细胞、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记忆B细胞、 效应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记细胞毒性T细胞。
灭活 疫苗
结合
B淋巴 细胞
巨噬细胞
致敏
细胞毒T细胞
抗原-MHC复合体
多种蛋白质
分裂 分化 白细胞介素-2 分裂 分化
白细胞介素-2
X
抗 体
细胞毒T细胞
分裂分化
记忆细胞 毒T细胞
效应细胞 毒T细胞
靶 细 胞
腮 腺 炎 疫 苗
结合、致敏
分 B淋巴细胞 裂 分 促进 化
记忆B细胞 效应B细胞
分泌
分泌 巨噬 提取 抗原-MHC 活 被 辅助性T淋 吞 化 呈递 细胞 复合体 巴细胞 噬 分泌 多种蛋白质 促进 刺激
2.4 免疫调节(一轮复习)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
包括 包括
包括
免疫器官
例如 例如
免疫活性物 质
包括 包 括 包括
免疫细胞
包括 包括
吞噬 细胞
包括
淋巴 细胞
包括
胸腺
骨髓
溶菌 酶
抗 体
淋巴 因子
T细 胞
B细 胞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器官 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骨髓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免疫系统的功能
1、防卫功能——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1)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等
2)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3)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第一、二道防线称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称为特异性免疫
2、监控功能——监控人体内异常细胞的产生,如癌细胞 3、清除功能——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损伤、癌变的细胞
B细胞 增殖分化
记忆细胞
二次 免疫
浆细胞
产生 Hale Waihona Puke 体与靶细胞接触 发挥免疫效应
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与二次免疫
答案与提示: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 胸腺中成熟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功能
摄取和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 体—抗原结合体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 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 忆细胞;产生淋巴因子 分泌抗体 与靶细胞接触发挥免疫效应
浆细胞
效应T细 胞 记忆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二、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对比
项目 种类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总论概述: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感染与免疫一. 感染(infection)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reinfection)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coinfection)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secondaryinfection)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
二. 感染过程的表现:1.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
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
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
运动生理学的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1.肥胖:是一种常见的,明显的,复杂的代谢失调症,是可以影响整个机体正常功能的生理过程。
2.体重:是人体各部分(骨骼,骨骼肌,关节,韧带,脂肪组织等)的总重量,即以重量为单位的人体各组成成分的总和。
3.体质指数:是体重(千克)与身高(米)平方的比值。
是肥胖诊断指标之一4.运动性免疫抑制:在长时期的大强度运动训练的影响下,机体免疫系统可出现明显的免疫功能抑制现象,表现为免疫功能下降,对感染性疾病的易感染率上升。
所以将这一种由于运动为诱发的免疫功能降低现象称作运动性免疫抑制。
5.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并排除“非己”成分以保持机体安全的一种生理功能。
6.非特异性免疫:人体对抗性异物的抵抗力,有些是天生具有的,记载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经遗传获得的,称为先天性免疫,因其并非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微生物故,称为非特异性免疫7.抗原:能刺激机体发生免疫反应并产生抗体的物质。
8.抗体: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所分泌的具有免疫功能的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9.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免疫细胞发育分化的场所10.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接受免疫细胞的组织11.抗原性物质进入机体后所激发的免疫细胞活化、分化和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免疫反应)。
12.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称为肌肉力量13.肌肉横断面积:指横切某块肌肉所有肌纤维所获得的横断面面积,由肌纤维的数量和粗细决定。
14.静力性力量练习:肌肉在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它使身体维持或者固定于一定得位置和姿势,而无明显的位移运动15.动力性力量练习:根据肌肉动态收缩形式的不同,分为向心收缩、离心收缩力量、等速肌肉力量和超等长肌肉力量等16.最大肌肉力量:通常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17.离心练习: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力量训练方法18.超等长练习:肌肉在离心收缩之后紧接着惊醒向心收缩的力量训练方法19.等长练习:肌肉收缩而长度不变的对抗力的力量训练方法20.等张练习:肌肉进行收缩缩短和放松交替惊醒的力量练习方法21.需氧量:人体为维持某种生理活动所需的氧量。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试题
【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二十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试题考纲要求 1.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必考(a)、加试(a)]。
2.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必考(a)、加试(a)]。
3.特异性免疫[必考(b)、加试(b)]。
4.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必考(a)、加试(a)]。
5.免疫接种的应用[加试(a)]。
6.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必考(a)、加试(a)]。
7.HIV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必考(a)、加试(a)]。
8.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其防御措施[必考(a)、加试(a)]。
考点一非特异性防卫和免疫接种1.非特异性防卫——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是体表屏障,包括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2)第二道防线: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是内环境中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及血浆蛋白破坏病原体。
2.特异性反应的基础——第三道防线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免疫(主要由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参战)和体液免疫(主要由抗体参战)。
3.特异性免疫(1)免疫细胞的分化比较项目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起源淋巴干细胞发育场所骨髓(鸟类在腔上囊) 胸腺分化条件受抗原刺激受抗原刺激分化结果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忆B细胞形成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2)①抗原: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物质,既可以是外来异物,也可以是体内衰老、病变的组织细胞。
化学成分为蛋白质、大分子多糖、黏多糖等。
抗原都具有分子标志。
人体细胞膜上的分子标志是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它的本质是糖蛋白,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 MHC。
②抗体: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球蛋白。
4.免疫接种(加试)(1)概念:是以诱发机体免疫应答为目的,预防某种传染性疾病的方法。
(2)免疫方式:有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
(3)疫苗种类:①灭活的微生物;②分离的微生物成分或其产物;③减毒的微生物。
(4)预防接种时常采取两次或多次接种,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来增强效果,使免疫持续时间延长甚至终生保持免疫力。
高中生物高考易错点13 免疫调节-2021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易错题(教师版含解析)
易错点13 免疫调节易错题【01】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不清楚非特异性免疫包括第一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实际上阻挡了入侵人体的绝大部分病菌病毒等,但突破了这两道防线的病原体将对人体造成更严重的损伤,这时候就需要特异性免疫起作用。
要正确认识两者的作用,缺一不可。
易错题【02】对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区别和联系认识不足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两种方式,但两者不是完全割裂的,两者在免疫细胞、免疫过程上都有许多联系,因此要注意两者联系考虑。
易错题【03】对免疫学的应用的各个方面认识不足免疫学在医学上有非常广泛的实际应用,包括疫苗接种、器官移植、免疫异常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
这些实际应用的例子结合我们学习的基本原理设计的题目会有很多较为复杂的问题,有些还涉及实验。
01对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不清楚(2017天津卷·2)细颗粒物(PM2.5)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下表相关推论错误..的是选项对长期吸入高浓度PM2.5的研究结果推论A.损害呼吸道黏膜影响非特异性免疫B.改变T细胞数目影响特异性免疫C.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影响细胞免疫D.导致抗体水平升高影响体液免疫【错因】考生对非特异性免疫需要哪些细胞或结构参与不是很明确,故而选错。
【问诊】呼吸道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A正确;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B正确;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C错误;抗体参与体液免疫,D正确。
【答案】C【叮嘱】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要求考生熟记非特异性免疫的类型,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1.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清除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B.皮肤、粘膜及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构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C.吞噬细胞摄取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D.免疫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病【答案】D【解析】【分析】1、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脾脏、胸腺、骨髓、扁桃体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B);免疫活性物质:抗体、细胞因子和补体。
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
特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细胞组成粘膜和上皮细胞、NK细胞、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NK1.1+T细胞、抗原递呈细胞γδT细胞、B-1细胞作用时效即刻~96小时 96小时后作用特点非特异性;特异性无须增殖分化,作用迅速抗原特异性细胞克隆增殖和分化无免疫记忆有免疫记忆作用时间作用时间短作用时间长————————————————————————————————免疫系统的组成一、参与天然免疫的组分及其效应(一)屏障结构体表屏障、部屏障(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抗菌肽/防御素、补体系统、细胞因子、溶菌酶、其他效应因子(三)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 T细胞、B-1细胞、肥大细胞、NK1.1T细胞(一)屏障结构1.皮肤黏膜屏障(1)物理屏障作用* 多层鳞状上皮细胞、黏膜上皮细胞;* 肠蠕动;* 呼吸道上皮纤毛的定向摆动;* 分泌液和尿液冲洗作用。
(2)化学屏障作用* 黏膜和皮肤的分泌液:* 汗腺分泌的乳酸、皮脂腺分泌的不饱和脂肪酸;* 呼吸道、消化道粘液含溶菌酶、抗菌肽、天然抗体;* 胃酸(3)生物学屏障作用* 黏膜和皮肤寄居的微生物:* 口腔细菌产生过氧化氢;* 唾液链球菌形成的抗菌物质;* 肠道大肠杆菌能分泌细菌素2.部屏障(1)血脑屏障* 组成软脑膜、脉络丛的脑毛细血管壁、包在壁外的星状胶质细胞形成的胶质膜* 生物学作用阻挡血液中病原微生物及其他大分子物质进入脑组织及脑室(2)血胎屏障* 组成母体子宫膜的基蜕膜、胎儿的绒毛膜滋养层细胞* 生物学作用防止母体病原微生物进入胎儿体(二)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分子1.defensin:α/β-defensin对细菌、真菌和有包膜病毒(包括HIV)具有广谱的直接杀伤活性。
2.complement3.cytokine4.lysozyme属不耐热碱性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吞噬细胞5.其他效应因子oxygen free radical、NO、脂质介质(PG、LTB4、PAF)、C-reactive protein(CRP)(三)参与天然免疫的效应细胞1.吞噬细胞(phagocyte)吞噬细胞穿越血管皮募集至感染灶细胞受体识别并结合微生物/分泌物吞噬启动胞活化信号杀菌* 杀菌机制1)氧依赖的杀菌途径:吞噬细胞激活活化胞膜结合氧化酶还原型辅酶 II(NADPH)氧化催化分子氧还原反应性氧中介物(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ROI)杀伤微生物LPS 、IFN-巨噬细胞产生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使精氨酸水解为胍氨酸释放NO与吞噬细胞过氧化氢或过氧化物酶结合产生过(氧化)亚硝酸盐基(酸性环境)杀菌2)氧非依赖的杀菌途径吞噬细胞激活合成溶菌酶和多种蛋白水解酶杀菌2.NK细胞* 效应机制1)胞毒效应ADCC、分泌穿孔素、颗粒酶2)产生细胞因子IFN-、IL-12和TNF-直接、间接杀伤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组分——————————————————————————————————细胞分布作用特点靶分子功能—————————————————————————————————— T 粘膜、非MHC限制性胞菌的HSP 皮肤粘膜免疫防御上皮组织直接识别完整多肽 CD1递呈的非多肽抗原抗胞菌和病毒感染外周血抗原识别谱较窄某些磷酸化抗原的第一道防线疱疹病毒B-1 腹腔抗原识别谱较窄细菌的荚膜多糖腹腔、胸腔部位胸腔脂多糖非特异性免疫防御功能肠壁固有层肥大浆膜层、血弱吞噬作用趋化、激活补体和细胞管皮细胞致炎效应处理和递呈病原体抗原NK T 肝脏、骨髓 TCR缺乏多样性 CD1分子所提呈的杀伤靶细胞抗原识别谱较窄脂类和糖脂类抗原上皮细胞————————————————————————————————————二、天然免疫的识别机制(一)天然免疫的识别特点(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三)模式识别受体分泌型PRR、跨膜型PRR、信号转导型PRR* Toll样受体(TLR)分子结构特征、型别及其配体生物学功能(一)天然免疫的识别特点1.识别的抗原种类通常为微生物及其产物2.识别的靶分子结构* 微生物特异的核苷酸如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的双链RNA(dsRNA)、细菌体的非甲基化CpG DNA序列等; * 微生物的特征性蛋白组份如N-甲酰甲硫醇多肽;* 由微生物合成的脂质复合物、碳水化合物如G-菌脂多糖(LPS)、G+菌磷壁酸、富含甘露糖的寡糖等。
初中生物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特 (皮肤和黏膜组成)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异
性 免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和吞噬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疫 细胞组成)
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先天的,对整多理版种ppt 病原体有防御作用 12
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流行性特别 强,死亡率特别高的传染病!
天 花
整理版ppt
13
对天花病毒特殊处理,灭毒,制成天花疫 苗,可以促进人体产生抵抗该病毒的抗 体,不得该病。
整理版ppt
14
二、 特异性免疫
整理版ppt
15
天花病毒侵入人体的过程
天花病毒
(病原体)
侵入 人 体
产生
天
抵抗天花病
花
毒的物质 消灭 病
(特殊蛋白质)
毒
抗原
抗 体 免疫器官和
免疫细胞组
第三道防线:
成
特异性免疫(免疫整理器版pp官t 和免疫细胞组成16)
• 吞噬细胞可以直接将病
原体吞噬消化
整理版ppt
10
皮皮吞溶肤肤噬菌分和呼细酶泌黏吸胞使物道膜吞细的黏对噬菌膜杀病病上溶菌菌原的解作的体纤用阻毛挡清作扫异用物 属属属哪哪哪种种种免属疫免免哪?疫 疫种??免疫?
属哪种免疫?
属哪种免疫白?细胞消灭病原体
整理版ppt
11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非 第一道防线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 抗体:抵抗抗原的物质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范围 特性
机体对体内外异物 都可以发生免疫反 应
非专一性
机体仅对某一异物 (抗原)产生免疫 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
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的关系生物技术083班袁勇飞 08014067非特异性免疫与特异性免疫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以抗病原体来说,非特异性免疫是基础,它的特点是出现快,作用范围广,但强度较弱,尤其是对某些致病性较强的病原体难以一时消灭,这就需要特异性免疫来发挥作用。
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出现较慢,但是针对性强,在作用的强度上也远远超过了没有针对性的非特异性免疫。
非特异性免疫简介非特异性免疫又叫做先天性免疫或天然免疫,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这种免疫的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
因此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天然免疫或固有免疫。
它和特异性免疫一样都是人类在漫长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遗传特性,但是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一生下来就具有,而特异性免疫需要经历一个过程才能获得。
比如猪瘟在猪群中传播很快,但和人类无缘。
这是因为人类天生就不会得这种病;还有炎症反应也是人一生下来就有的能力。
固有免疫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能快速反应,同时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固有免疫系统包括:组织屏障(皮肤和黏膜系统、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固有免疫细胞(吞噬细胞、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固有免疫分子(补体、细胞因子、酶类物质等)。
1. 功能:非特异性免疫能够对各种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作出快速反应,同时在特异性免疫的启动和效应过程也起着重要作用。
特异性免疫只针对一种病原,是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而使机体获得抵抗能力的免疫方式。
一般是在受微生物等抗原刺激后才形成的,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
2.特点(1)作用范围广。
机体对入侵抗原物质的清除没有特异的选择性。
(2)反应快。
抗原物质一旦接触机体,立即遭到机体的排斥和清除。
(3)有相对的稳定性。
既不受入侵抗原物质的影响,也不因入侵抗原物质的强弱或次数而有所增减。
但是,当机体受到共同抗原或佐剂的作用时,也可增强免疫的能力。
免疫与传染病复习
人痊愈。病例分布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台湾、 联系病毒 免疫 传染病的知识,出一道综合题 福建等地。
策 略 · 专 家 指 导
(2010•合肥模拟)人体的某部位出现炎症时,白细胞增多,这种现
象在生理上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这在免疫学上称为
A.抗原 C.非特异性免疫 B.抗体 D.特异性免疫
(
)
误 区 · 案 例 剖 析
考 点 · 知 识 清 单
【解析】选C。免疫是人体的一种防御功能,能识别“自己”和 “非己”成分,有防御、自我稳定和免疫监视三大功能。免疫分为
真 题 · 感 悟 中 考
网 络 · 体 系 构 建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大类。非特异性免疫是人生来就有
检 测 · 知 能 升 级
区别:病原体是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
抗原是从免疫角度分析
点击进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应模块
传染病
1.概念: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寄 生虫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 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性、流行性、免疫性。
3.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点击进入相应模块
传染源与病原体的区别:
二 小组内交流疑惑点。快速记忆。 三 小组内检查提问(两人互换,可以只提问对方问题) A1—C2 A2—B2 B1—C1
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 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 非 第一 道 防 线 特 (皮肤的屏障作用) 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异 性 溶菌酶使细菌溶解 免 第 二 道 防 线 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 疫
H7N9型禽流感
H7N9型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是 全球首次发现的新亚型流感病毒。并且至2013年4月初尚未有疫苗 推出。被该病毒感染均在早期出现发热等症状,至2013年4月尚未 证实此类病毒是否具有人传染人的特性。2013年4月经调查,H7N9 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 的基因重配。截至2013年5月6日16时,全国已确诊130人,31人死亡,42
免疫学复习题
第三章抗原(一)抗原: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1.免疫原性——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包括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2. 抗原性——指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的物质称为免疫原,又称完全抗原,即通常所说的抗原。
(蛋白质、细菌、病毒);只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即抗原性),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即免疫原性)的物质称半抗原(hapten)。
(多糖、类脂、药物)能使半抗原变成完全抗原的物质称为载体。
(大分子蛋白质、非抗原物质) 常用载体:BSA(牛血清蛋白);OV A(卵清蛋白);BGG(牛血清丙种球蛋白)。
第一节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一、抗原的异物性二、抗原的特异性特异性是指物质之间的相互吻合性或针对性、专一性特定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定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免疫原性的特异性);特定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只能与刺激它产生的抗原结合(抗原性的特异性)A B;B+A AB。
抗原的特异性主要是由抗原决定基的特性所决定。
抗原决定基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是与TCR / BCR或抗体特异结合的基本结构单位,也称表位。
通常一个抗原性物质含有一个或多个不同的抗原决定基,每种抗原决定基仅具有一种抗原特异性。
一个抗原决定基的特异性由组成它的所有残基共同决定。
抗原决定基的类型•构象决定基——序列上不相连的多肽或多糖等物质,由空间构象形成的决定基,见于BCR或抗体识别的决定基,位于分子表面•顺序决定基——一段序列连续的氨基酸片段,位于分子内部在初次与再次免疫应答时,半抗原须结合在相同的载体上,才能产生抗半抗原的抗体,此现象称为载体效应。
载体本身也具有特异性,一个完全抗原分子必须既具有载体决定基也具有半抗原决定基。
半抗原主要为B细胞所识别,决定抗体的特异性;载体则主要为T细胞所识别,与细胞免疫应答和再次免疫有关。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第4章免疫调节 学案(知识点考点汇总及配套习题)
第四章免疫调节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 1 - 第2节特异性免疫.................................................................................................... - 11 - 第3节免疫失调........................................................................................................ - 22 - 第4节免疫学的应用................................................................................................ - 22 -第1节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1)组成: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相互联系。
(2)5种免疫器官的比较淋巴结遍布全身,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呈圆形或豆状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生物(3)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地方;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
2.免疫细胞(1)概念: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
(2)来源: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3)三种免疫细胞的比较②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
③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
(4)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
(5)抗原: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抗原
抗原是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 物质,主要是蛋白质,还有多糖,对机体来说 是“非已”标志。一般是外来物质,也包括体 内异常细胞如癌细胞和感染细胞。
细菌、病毒和其他致病因子的表面带有抗 原分子,所以它们有抗原性。小分子物质没有 抗原性。
什么是抗原
❖ 异物性 一般指外来物质,也包括体内异常细胞, 如外伤、癌变。
髓样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淋巴干细胞
成熟的B淋巴细胞 或记忆B细胞
成熟的细胞毒T细胞 或记忆细胞毒T细胞
成熟的B淋巴细胞 或记忆B细胞
细胞毒T细胞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由存在于体液中的抗体发挥免疫效 应,主要针对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
细胞免疫:主要由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效应, 主要针对细胞内的病原体及感染细胞、癌细胞 和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
病原体 带有抗原
抗原-MHC复合体
巨噬细胞
MHC
刺激
T淋巴细胞
形成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
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鸟类)
胸腺内 发育成熟 腔上囊 中发育成熟
成熟的胞毒T细胞 成熟的B细胞
抗原刺激
增殖分化
增殖分化
巨大数量
效应T细胞群 记忆细胞群
效应B细胞群
记忆细胞群
抗原类型1
细胞免疫2班
巨噬细胞
抗原-MHC复合体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免疫的概念
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 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非己”,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
包括三道防线:体表屏障、非特异性反应和 特异性反应。
第一道防线
指身体表面的物理屏障和化学防御。 皮肤和黏膜可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皮肤 角质层使病原体不能生存;皮肤油脂腺分泌的 油脂能抑制真菌和某些细菌。
助T细胞、胞毒T细胞 接受刺激后活化增殖1班
抗原类型1
受体1
细胞免疫
巨大数量的T细胞
助T细胞分泌多种蛋白质(淋巴因子),促进B、T淋 巴细胞增殖分化,提高其他各种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细胞免疫的主要目标: 胞毒T细胞能直接对抗病原体、感染细胞、
癌细胞和移植器官的异体细胞(因为有不同于自 身的MHC)。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独特作用:使细菌毒素丧失毒性(体液免疫) 消灭胞内寄生病菌(细胞免疫)
相互配合:阻止病毒通过血液扩散(体液免疫) 彻底消灭病毒(细胞免疫)
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
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 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免疫分子:抗体、淋巴因子
二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有哪些特点?
❖ 大分子性 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主要是蛋 白质,还有多糖。
❖ 特异性 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 生特异性结合,取决于抗原决定簇。
抗原决定簇 抗原物质表面具有的某些特定化学基团, 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如白喉 类毒素有8个。
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分化
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
(鸟类)
淋巴细胞
特异性反应
特异性反应是机体的第三道防线,是机体 与外来侵害物质(抗原)接触后获得的、有针对 性的特异性反应,即免疫应答。
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主要由淋巴细 胞来完成。
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和联系
发生效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强度
非特异性免疫
快
广
较弱
特异性免疫
较慢
针对性强 较强
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 成的,特异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能增强机体 的非特异性免疫。
胸腺内 发育成熟 腔上囊 中发育成熟
成熟的T细胞 成熟的B细胞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巨噬细胞膜上为什么会出现抗原-MHC复合体
病原体 带有抗原
抗原-MHC复合体
巨噬细胞
MHC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一种糖蛋白分子, 在胚胎发育中产生,有个体特异性,是每一个人特有 的身份标签。
淋巴细胞如何识别入侵者
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反应)
非特异性反应是机体先天存在的免疫特性, 是人类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建立的天然防御功能. 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
如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 (炎症反应),血浆蛋白(如溶菌酶)破坏病菌等.
白细胞分类
白细胞
颗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 嗜酸粒细胞 嗜碱粒细胞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无颗粒细胞
时间
甲同学注射了甲型H1N1流感疫苗后,在甲 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未患流感,但是当流感再 次流行时,却患了流感。你觉得可能的原因有 哪些?
①抗体或记忆细胞在体内存留的时间短; ②流感病毒发生了突变; ③流行的流感病毒与甲型H1N1流感疫苗不是 同一种类型。3班
(
抗
巨噬细胞(吞噬、处理) 刺激
助T细胞
原
分泌白细胞介素-1
刺激 分泌 白细胞介素-2
已
胞毒T细胞
侵
细胞免疫 入
宿 二次免疫 主
记忆细胞群
增殖 分化
效应T细胞群
细 胞
靶细胞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激活溶酶体酶、分泌穿孔蛋白
)
靶细胞裂解
释放抗原 被抗体及免疫细胞消灭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蛋白质)
特异性抗原 的结合位点
甲同学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一段时间后感染了 甲型H1N1流感病毒,乙同学没有注射过此疫苗也感染 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则下列图示中能正确表示甲、 乙两位同学血清中抗体浓度(相对值)、疾病程度、 病毒增殖情况的曲线是:2
甲 ADF ;乙 BCE 。
抗
体 浓
A
度
B
疾
病 程
C
度
D
病
毒
增
E
殖
F
时间
时间
(
巨噬细胞(吞噬、处理) 刺激 助T细胞
抗
分泌白细胞介素-1 条件2:白细胞介素-2
原
条件1:致敏
成熟B细胞
体液免疫 细
胞
一小部分 增殖 分化
外
二次免疫
增殖
记忆细胞群 分化
效应B细胞群
特异性结合
抗体
抑制病菌感染;形成蛋白质沉淀或细胞集团
)
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抗原
致敏
细胞毒性T细胞
巨噬细胞
抗原-MHC复合体
多种蛋白质 增殖 分化来自白细胞介素-2B淋巴细胞 增殖 分化
记忆细胞 毒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
效应细胞 毒性T细胞
记忆B细胞 效应B细胞 抗体
细胞名称
能否识别抗原
巨噬细胞
非特异性识别
B淋巴细胞
辅助性T淋巴细胞
细胞毒T细胞
效应B细胞
效应细胞毒T细胞
记忆B细胞
记忆细胞毒T细胞
来源
巨噬细胞
体液免疫
抗原-MHC复合体
刺激
条件1:致敏
成熟的B淋巴细胞
条件2:白细胞介素-2
受体
助T细胞
增殖分化
浆细胞
浆细胞
记忆细胞
体液免疫
浆细胞
浆细胞
浆细胞
抗体免疫的主要目标: 是细胞外的病原体和毒素。抗体能使病毒
一类的抗原失去感染寄主细胞的能力,中和毒 素使之失效,引起蛋白质沉淀,细胞凝集,最 终被巨噬细胞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