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群落动态
园林生态学考试重点总结(精简准确)
![园林生态学考试重点总结(精简准确)](https://img.taocdn.com/s3/m/345bd2f8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f0.png)
园林⽣态学考试重点总结(精简准确)个体⽣态学⼀、名词解释1、⽣态因⼦:指环境中对⽣物⽣长、发育、⽣殖、⾏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2、限制因⼦:⽣物的⽣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态因⼦的综合作⽤,其中限制⽣物的⽣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就是限制因⼦。
如氧⽓对陆⽣动物和⽔⽣动物的作⽤。
3、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4、趋同适应(⽣活型):趋同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当疏远的⽣物,由于长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和适应,在形态、⽣理、发育以及适应⽅式和途径等⽅⾯表现出相似性的现象。
趋异适应(⽣态型):趋异适应是指亲缘关系相近的同种⽣物,长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形态结构、⽣理特性、适应⽅式和途径等。
5、因⼦的补偿作⽤:某⼀因⼦的数量不⾜,有时可以由其他因⼦来补偿。
但只能是在⼀定范围内作部分补偿。
6、有效积温法则:植物在⽣长发育过程中,必须从环境中摄取⼀定的热量才能完成某⼀阶段的发育,⽽且植物各个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总热量是⼀个常数。
7、物候:是指⽣物长期适应于⼀年中温度的节律性变化,形成的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
8、休眠:⽣物的潜伏、蛰伏或不活动状态,是抵御不利环境的⼀种有效的⽣理机制。
9、⼲灼:指当幼嫩苗⽊的根茎部位与⾼温表⼟相接触时,苗⽊根茎部的输导组织和形成层即被灼伤,严重时导致苗⽊死亡的现象。
根茎灼伤的部位在⼟表上下2mm之间,形成环状“卡脖”伤害。
10、⽪烧:强烈的太阳辐射和⾼温能促使细胞原⽣质凝固,破坏新陈代谢功能,造成树⽊形成层和树⽪组织局部活组织死亡的现象。
11、⽣态幅:每⼀个种对环境因⼦适应范围的⼤⼩即⽣态幅。
12、⼴温植物:不少陆⽣维管束植物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活,即能适应较⼤的温度变幅,这类植物称为⼴温植物.如松、桦、栎等能在-5~55℃温度范围内⽣活。
窄温植物:植物只能⽣活在很窄的温度范围内,不能适应温度的较⼤变化,称为窄温植物。
园林植物群落调查评价和配置设计(解放公园
![园林植物群落调查评价和配置设计(解放公园](https://img.taocdn.com/s3/m/12b831e9102de2bd96058897.png)
园林植物群落调查评价和配置设计一.园林植物群落调查评价-------解放公园群落群落一:悬铃木+日本晚樱+桂树——狗牙根环境特征:该群落位于较平坦的地势上,远处有建筑物,光照充足。
分析与评价:樱花作为主景树,成行状种植于群落中,从而与周围的桂树相互映衬,因此群落的季相丰富,但远处的高大建筑却给整个群落带来不和谐感,所以最好种植高大乔木将外围的建筑与群落隔绝开来,而且也可作为晚樱的背景树,丰富空间层次感。
底层的狗牙根与上层搭配协调,整个群落景观效果较好。
群落二:池杉+水杉+乌桕+樟树+柳树——狗牙根环境特征:该群落沿岸线种植于河边,种植面积很大,阳光充足,水分充足。
评价与分析:池杉和水杉作为主景树,相互间植于河边,颜色既有变化又很协调,蓝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湖面加强了这种视觉冲击,下层点缀少许的乌桕、樟树和柳树,丰富了群落的季相和层次感,底层的狗牙根更加烘托出了上层景色,整个群落搭配合理,景观效果强烈。
群落三:悬铃木+棕榈——狗牙根环境特征:该群落种植面积较大,地势较高,光照充足。
分析与评价:悬铃木在较温暖地点叶子在秋冬季也不会凋落,而且叶子的颜色会发生变化,此群落将悬铃木片植,不仅将群落与外界环境隔绝开来,而且其自身也形成了一种壮观景象,令人叹服。
下层的棕榈种植密度恰当,与悬铃木既形成了对比要和谐的统一起来了,使得整个群落层次清楚,变化丰富。
底层的狗牙根选用较合适,也丰富了群落的变化感。
整个群落景观效果很好。
群落四:雪松+银杏+桂树+侧柏+水杉——狗牙根环境特征:此群落位于公园边缘,地势平坦,种植面积较大,光照充裕。
分析与评价:桂树、侧柏和雪松等常绿树种不仅作为背景树,更将周边环境与群落隔绝开来,最外围的银杏和水杉进一步隔绝了外面高大的建筑也增加了群落的季相变化,丰富了群落的层次感,但由于外围环境过大,因此公园外的建筑还是不可避免的影响了群落的整体的景观效果。
底层的狗牙根选用较为合理,与上层搭配协调,但缺乏人工管理,有部分积水,中间草坪空旷,很适合游人休憩。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调查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调查](https://img.taocdn.com/s3/m/6f962f7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bd.png)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典型植物群落物种组成与结构调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中国北京市的一个重要自然保护区,也是北京举办2008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要场馆之一。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占地面积约为680公顷,其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植物资源和生态环境。
为了更好地了解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结构,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以期能够为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景观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调查范围我们选取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主要景点和自然保护区作为调查范围,包括了山地、湿地、草地等不同类型的植被覆盖。
在每个景点,我们进行了系统的样地调查,以获取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
调查方法在每个样地中,我们选取了一个10m×10m的方形区域进行植被调查。
首先记录下每种植物的数量、高度、胸径和分布情况,然后将植物按照科属进行分类并计算出各科属下植物的丰富度和重要值指数。
我们还采集了一定数量的样品进行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态学特性研究。
调查结果通过对不同样地的调查和分析,我们获得了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结构特征。
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的植物种类丰富,主要包括了木本植物、草本植物和苔藓植物。
木本植物主要有柏树、松树、柳树等,草本植物有菖蒲、香蒲、芦苇等,苔藓植物有青藓、藓苔等。
在物种组成上,柏树、松树、菖蒲和青藓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中的典型代表植物。
除了物种组成外,我们还发现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植物群落的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也呈现出一定的特点。
在数量结构上,柏树在公园内分布广泛,个体数量较多,而松树和柳树分布相对较少。
在空间结构上,不同植物群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柏树和松树主要分布在山地和湿地,而柳树和芦苇主要分布在湿地和草地。
讨论与展望通过上述调查研究,我们对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内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结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面临一定的挑战和压力。
近十年来黄花岗公园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
![近十年来黄花岗公园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b6ed140e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81.png)
熊咏梅 高梓超 齐跃强(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城市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广东 广州 510405)XIONG Yong-mei, GAO Zi-chao, QI Yue-qiang(Guangzhou Institute of Forestry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uangdong Guangzhou Urban Ecology System Research Station, Guangzhou 510405,China)近十年来黄花岗公园植物组成和多样性的动态变化*Dynamic of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in the Huanghuagang Park in Past 10 Years, Guangzhou摘要:2007年11月和2018年5月,采用典型抽样法,调查了广州市黄花岗公园25个样方(调查面积共10 000 m 2)的植物组成和多样性。
研究表明,10年来,黄花岗公园的乔木及灌草层植被的物种组成变化不大,但物种略有减少;就群落结构而言,公园的立木密度及平均枝下高指标下降,平均树高、胸径及冠幅等指标均增长,平均胸径增长率达60.2%;公园植物群落乔木层优势种的动态变化较为明显,且乔木层优势种无自然更新幼苗;植物多样性稍有降低。
因此,公园在进行清杂、疏伐等管养维护过程中,要间种一些能补充乔木层的树种,最终形成可持续的、健康的植物群落。
研究反映出黄花岗公园十年来的植被动态变化,可为城市公园的养护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关键词:黄花岗公园;城市生物多样性;动态中图分类号:Q145;S68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8)06-0063-04 收稿日期:2018-09-25修回日期:2018-12-01Abstract: In November 2007 and May 2018, by using the typical sampling method, the plant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of 25 plots(with a total area of 10 000 m 2) in Huanghuagang park located at Guangzhou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past ten years, the species composition of trees and shrubs in the park changed little, but the species decreased slightly. In terms of community structure, the tree density and mean subbranch height in the park decreased, and the average tree height, 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and canopy all increased, with an average diameter growth rate of 60.2%. The dynamic change of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tree layer of the park plant community was obvious, and the dominant species in the tree layer had no natural regeneration seedling. There was a slight decrease in plant diversity.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cleaning, thinning and other maintenance, the park should plant some tree species that can supplement the tree layer and finally form a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plant community. This study reflects the dynamic changes of vegetation in Huanghuagang park in the past ten years, and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basic data for the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of urban parks.Key words: Huanghuagang Park; Urban Biodiversity; Dynamic作为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广州市城市生态环境质量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园林生态学实验
![园林生态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12bf030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2.png)
N i1
五、讨论
1、比较不同群落类型旳物种多样性指数,并 给以生态学意义上旳解释。
2、 比较不同组之间旳成果,分析相同或相异 旳原因。
3、谈谈你对校园绿化优缺陷旳认识及在园林 植物群落配置方面旳提议。
地理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形:_______________坡向:___________坡度:_______________
枯枝落叶层旳性质及其覆盖旳百分率:
_
土壤:(土壤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
群落特点:(外貌、构造、动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7 优势树种和常见树种旳年龄构造
个体数
植物名称
I级幼苗 II级苗木 III级幼树 IV级立木 V级大树
高度<33cm
高度 >33cm, 胸径不不 小于
2.5cm
胸径 2.5—
7.5cm
胸径 7.5—
22.5cm
胸径 >22.5c
m
讨论
1、分析势树种及常见树种旳年龄构造属 于增长型、稳定型,还是衰退型?
样 方 号:_________________ 样地中总丛数:______________ 总 盖 度:_________________
灌木登记表
采集 号
种
类
亚 层
株 数 (丛)
盖 度 (%)
高度 ( 米)
生 活 力
候
生活型
物
期
涉及 株数 和丛 数之 和
覆盖面积 ,用%表 达
用强、中、 大2-5m
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
![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https://img.taocdn.com/s3/m/0ce8b67c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f.png)
加强跨学科合作,将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的研究 与地理学、气象学、土壤学等学科相结合,以更 全面地了解其形成和变化的规律。
拓展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的研究领域,将研究范 围从城市扩展到乡村、自然保护区等区域,以更 好地了解不同生境下的植物种群与群落特征和变 化趋势。
保护和利用的方法
建立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
划定特定区域,对具有代表性的园林植物 种群与群落进行就地保护,防止人为破坏 。
将濒危的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迁移至条件 适宜的地区进行保护,并开展繁殖研究, 扩大种群数量。
可持续利用
加强宣传教育
合理采收园林植物资源,确保资源可持续 利用,同时开展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资源 的引种驯化,丰富城市绿化植物种类。
植物群落的结构是指群落中植物的空间分布和排列方式, 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了解植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有 助于更好地理解植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和变化规律。
04
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的关系
种群与群落的相互影响
种群数量与分布
种群的数量和分布对群落的结构和功 能产生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可以改 变群落的组成和空间格局。
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对于植物的 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重要影响, 同时也影响着整个生物群落的组
成和结构。
03
园林植物群落
植物群落的概念
植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由许多植物种群组成的集合体,这些种群之间相 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整体。
植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生 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考研《园林植物》考试大纲
![考研《园林植物》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f062d5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d.png)
理工大学2020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业务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园林植物代码:971一、考纲性质《园林植物》是报考全日制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园林植物应用与生态修复方向必考专业课。
考试内容包括园林植物基础及其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是服务于园林行业建设实践需要掌握的园林植物种类、分类、观赏特性、生态习性、园林植物选择及配植应用相关基本内容。
为了帮助考生明确复习范围和报考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纲适用于报考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园林植物应用与生态修复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考生。
二、考试内容包括目前为本科生开设的《园林树木学》(题量占45%)、《园林花卉学》(题量占35%)和《植物生态学》(题量占20%)三门课程中的部分章节内容。
(一)《园林树木学》第一章绪论1. 园林树木的含义;2. 园林树木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作用;3. 我国丰富的园林树木资源、特点及其在世界园艺事业中的贡献。
第二章园林树木的分类1. 植物分类等级(种及种下等级的概念,品种概念);命名(双名法,拉丁名组成,见附录1);检索表2. 按植物分类学分类(恩格勒系统、哈钦松系统、克朗奎斯特系统);按树木的性状分类(乔木、灌木、藤木、竹类);3. 按树木的观赏特性分类(观姿类、观叶类、观花类、观果类、观干类、观根类);4. 按树木的园林用途分类(园景树、庭荫树、行道树、花果树、绿篱树、垂直绿化树、木本地被树、工矿绿化树、风景林树)。
第三章园林树木在城市绿化中的功能1. 城市环境与园林树木;2. 园林树木的防护功能(改善环境、保护环境);3. 园林树木的美化功能(园林树木色彩美、园林树木芳香美、园林树木姿态美、园林树木风韵美);4. 园林树木的生产功能。
第四章园林树木的生态习性1. 树木与环境:温度、水分、光照、空气、土壤等;2. 创造小环境,满足树木的生态习性;第五章城市园林树种调查与规划第六章园林树木各论1.裸子植物与被子植物的形态术语:重点:大孢子叶、小孢子叶、球果、雄球花、雌球花、种鳞、苞鳞、珠座;叶序、花序、叶序类型、花序类型、果实类型;花被、单被花、无被花、同被花、单性花、两性花、杂性花等。
植物群落垂直演替规律
![植物群落垂直演替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def3aec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d.png)
植物群落垂直演替规律园林植物群落是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里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
如一块绿地、一片草坪、一片森林等。
每个群落都是由一定的园林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群组成。
不同的种群类型构成不同的群落类型,群落在形成过程中,其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和改造双重作用,并伴随着群落发育成熟,群落的内部环境也发育成熟。
群落内部的环境条件如光照、温度、湿度和土壤等都不同于群落外部。
不同的群落,其群落环境存在明显的差异,并且同其他生命系统一样,群落的发展具有发生、发展、成熟(即顶极阶段)和衰亡的动态过程,动态形式包括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等。
1 园林植物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是指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及其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各物种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状态,即群落的垂直结构、水平结构、时间结构以及与其相关的群落交错区和边缘效应问题。
1.1 群落的垂直结构群落在不同高度和水域深度的分布差异,就是群落的垂直结构,或称群落的成层现象。
在发育良好的森林中,成层现象非常明显,从上到下有乔木林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地面层、地下层。
群落中动物也有成层现象,在不同土层深度生活的土壤动物和不同水域深度生活的水生动物各不相同。
总之,大多数群落都有垂直分层现象,植物的成层现象有利于充分利用光、水分、土壤养分和空间,动物的成层现象有利于觅食、隐蔽和生存,提高了空间和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自然群落高效率生产的实现。
1.2 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内生物种类、数量和个体生长情况的水平分布。
多数群落中的物种常形成斑块状镶嵌,每一个斑块就是一小群落。
导致群落水平结构多样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方面。
1.2.1 环境异质性由于土壤质地和结构、水分、光照等环境因子在水平方向上的差异,不仅使个体生长情况产生差异,而且还导致种群在地理分布上的不同。
如喜光植物生长在光照充足的地块上,而耐阴植物则往往分布在光照较弱的区域。
1.2.2 物种的繁殖习性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是导致植物水平分布的直接原因。
高碑店市园林景观中植物群落现状调查及应用探讨
![高碑店市园林景观中植物群落现状调查及应用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9969457d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1d.png)
高碑店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中北部,京、津、保三角腹地,地处北纬39°05′~39°23′,东经115°47′~116°12′。
耕地总面积4.7万hm 2,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基础坚实,是传统的农业市。
白沟河纵贯高碑店市全境,白沟河两侧及东部区域,面积约1.5万hm 2,以砂壤土为主。
年均气温12℃,气候温和,年均降水量530mm ,无霜期183d ,日照时数2522.9h ,日平均气温≥15℃,有效积温3700℃,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越。
1高碑店市园林植物的树种调查近年来,高碑店市园林绿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于2010年被评定为园林城市。
植物种类也日渐丰富。
通过调查,现将该市的园林植物大致分类如下。
1.1乔木(小乔木)类龙柏、侧柏、桧柏、华山松、油松、白皮松、雪松、云杉、馒头柳、垂柳、金丝柳、刺槐、水杉、梓树、国槐、白蜡、泡桐、法桐、青桐、七叶树、漆树、毛白杨、黑杨、栾树、银杏、五角枫、构树、核桃、蒙古栎、椴树、香花槐、丝棉木、火炬树、流苏树、楸树、朴树、桑树、千头椿、金叶榆、龙爪槐、蝴蝶槐、合欢、杜仲、美国红枫、黄栌、马褂木等。
1.2花灌木类樱桃、樱花、紫叶李、西府海棠、木槿、紫薇、紫荆、碧桃、紫丁香、暴马丁香、木瓜、紫穗槐、白玉兰、美人梅、棣棠、日本海棠、榆叶梅、连翘、金银木、黄刺玫、山桃、锦带花、月季、红瑞木、珍珠梅、迎春、天目琼花、沙地柏、水蜡、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红叶小檗、金叶女贞、平枝荀子等。
1.3藤本类紫藤、爬山虎、凌霄、金银花、葡萄、藤本月季、蔷薇等。
1.4观赏和宿根花卉类荷兰菊、福禄考、荷花、牡丹、芍药、玉簪、鸢尾、萱草、石竹、蛇鞭菊、婆婆纳、千屈菜、蓝亚麻、假龙头、景天等。
1.5地被类草坪、白三叶、绣线菊、红景天、佛甲草、麦冬草等。
2高碑店市园林景观中的植物群落种类2.1植物群落的定义群落就是在环境相对均一的地段内,有规律地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的组合,例如一片森林、一片草原或一个水塘等。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5871cd428ea81c758f57800.png)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11118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学期:第5学期总学时:40学时教学时数:理论课40学时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主要授课内容是园林植物与城市环境及生态因子的关系;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群落动态;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生态系统概述;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生态;城市生态评价与管理。
2、地位和任务:课程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出发,将城市环境特点、城市植被的特点与功能、城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及生态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知识介绍给学生,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生态学基础知识,使其在园林生产实际中树立生态意识、增强生态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生态园林、园林城市以及生态城市的建设服务。
3、总体要求: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对园林植物和各生态因子的关系有较深印象;掌握各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系统内能量的循环流动规律;掌握植物群落的类型、植物群落的演替成因和演替类型及群落分布规律;初步认识景观生态学中的各景观基本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在从事园林园艺工作中的生态意识,把生态学作为一个方面来考虑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相关课程有《森林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农田生态学》等。
5、修订依据:本教学大纲根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编写。
二、教学大纲内容绪论1、教学目的:通过对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发展阶段,掌握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定义及其研究对象,介绍园林生态学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
2、教学内容:(1)生态学的概念(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生态学分之(3)生态学几个发展时期(4)城市化与现代园林的发展(5)园林生态学概况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生态学几个基本概念及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态学的几个发展时期及现代园林的发展,初步认识园林生态学。
4、教学重点与难点:生态学的基本定义和研究对象。
植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和分类
![植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和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a243536b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ed.png)
植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和分类1.引言1.1 概述概述:植物群落演替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植物群落中的植物物种组成和数量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并且具有一定的分类方式。
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演替是一种自发的生态过程,是植物群落动态发展的结果。
自然因素如气候、土壤、水分、光照等都会对植物的生长和繁殖产生影响,从而导致不同植物种类相继在群落中出现、繁荣或消失的现象。
这些自然因素的变化可能是季节变化、气候周期性变化、火烧、洪水等自然灾害,都可能引起植物群落的演替变化。
另一方面,人为因素也对植物群落演替产生影响。
人类活动如农业、林业、园林绿化等,都可能改变植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进而引起植物群落演替。
例如,森林砍伐、石油开采、城市建设等都会破坏原有的植物群落,同时引入新的植物物种,改变了植物群落的动态演替。
就植物群落演替的分类而言,可以从演替过程的方式和演替速度的不同来进行划分。
演替过程的方式可以分为两类:直接演替和间接演替。
直接演替是指新群落的形成不依赖于旧群落的破坏,而是在原有植物群落内部的某个环境适宜的区域中,新物种逐渐成长并取代旧物种的过程。
间接演替则是指旧群落在遭受破坏或消失后,新物种通过种子扩散或其他方式进入并建立新群落的过程。
与演替过程的方式不同,演替速度的不同可以将植物群落演替分为两类:逐渐演替和突变演替。
逐渐演替是指植物群落的演替变化是逐渐进行的,比较平缓,新种群的建立和旧种群的消失比较平衡。
突变演替则是指植物群落的变化是较为剧烈和快速的,新物种迅速取代旧物种,演替过程相对较短。
综上所述,植物群落演替是一个由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影响的生态过程,可以根据演替过程的方式和演替速度的不同进行分类。
了解植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和分类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为:"1.2 文章结构:本文将首先介绍植物群落演替的原因,在第二部分对植物群落演替进行了分类,分别从演替过程的方式和速度的不同两个角度进行探讨。
03 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
![03 园林植物种群与群落](https://img.taocdn.com/s3/m/47ce86385901020207409c2d.png)
2、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同一生境中不同种群之间的关系 1)竞争(competition) 竞争:具有相似要求的物种(种群)(两种或多 种)为了争夺空间和资源,相互抑制,给对方 带来不利影响,被称为竞争。 种间竞争结果有两个:(1)一个种群被另一个 种群完全排挤掉;(2)一个种群迫使另一种 群:占有不同的空间(空间分隔);食性特化; 其他生态习性分化,如时间分隔等。
3、种群生物学与种群生态学 种群生物学(population biology):研究种群 的结构、形成、发展和运动变化过程规律的科 学。最主要组成部分是种群遗传学和种群生态 学。 种群遗传学( population genetics ):研究 种群的遗传过程。 种群生态学( population ecology ):研究种 群内各成员之间、它们与其他种群成员之间、 以及它们与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之 间的相互关系。
2、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strinsic growth rate) 1. 概念:内禀增长率是指在理想条件(无限 制因子)下的种群增长率,用rm表示。它充 分表现了种群最大潜在生殖能力。又称生 物潜能或生殖潜能。rm与实际增长率(r) 之差被称为环境阻力。
3、种群的增长模型: 逻辑斯谛增长又称自我抑制性方程
3)伴生种(companion species) 伴生种为群 落的常见种类,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但 不起主要作用。 4)偶见种或罕见种(rarespecies) 偶见种是 那些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半 是由于种群本身数量稀少的缘故。
2、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有了所研究群落的完整的生物名录,只能说明群 落中有哪些物种,想进一步说明群落特征,还 必须研究不同种的数量关系。对种类组成进行 数量分析,是近代群落分析技术的基础。 1)种的个体数量 (1)多度(abundance) 多度是对物种个体数目 多少的一种估测指标,多用于群落野外调查,
植物的群落知识
![植物的群落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6bc4086a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e.png)
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热带雨林带
植 物 分群 布落 模垂 式直 图
三、小结
1.引起群落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热量,因此, 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在外貌上基本相似,每一 个垂直带都有一个与此相对应的水平带; 2.垂直分布以水平分布为基础,即垂直带不 能超越水平带;
3.由于按经度、纬度和海拔而出现的水热变 化是渐进的,因此,不同分布带间的界限并 非十分明显; 4.海拔由低到高,植物群落由复杂到简单;
理论上,种群数量取决于,出生率、死 亡率和起始数量,即:
Nt=N0+(B-A)
其中:
Nt-----在某时刻T时的个体数量 N0 ------种群起始的个体数量; B------在时间T期间的出生量; A-------在时间T期间的死亡量
在环境资源不受限制下:
种群数量按指数方式变化,即:
Nt=N0.ert
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原有植被基 础上或原有植被被破坏后)上的群落演替 (三)按演替基质的性质分
水生演替与旱生演替 (四)按演替的性质和方向分
顺序(进展)演替与逆行演替 (五)按控制演替的主导因素分
内因演替与外因演替 (六)按演替的延续时间分
1.世纪演替:以地质年代计算,如地质变迁。
自 然 植 物 群 落
(二)人工植物群落
按人为意愿,将同种或不同种植物组合在一 起形成的植物群落。如城市园林中的树丛、 绿篱、花坛等。
人 工 植 物 群 落
人工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发展方向与最终 结果均受人为因素所控制。
要建好人工植物群落就必须向自然植物群落 学习,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可以模拟再现自 然植物群落,如在温室内模拟形成热带雨林、 沙子、莎生植物群落景观等。
5.纬度越低,垂直带越全面、完整;
国内外园林动态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园林动态及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921d3e371ed9ad51f01df278.png)
国内外园林动态及发展趋势1、历史回顾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五千年以前。
但是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园林主要是为少数人享用的,为公众服务的园林所占的比重甚微。
十八世纪中叶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将一些王公贵族的园林开放,称为“公园”。
十九世纪下半叶,美国造园大师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规划设计了纽约中央公园和波士顿等地的公园绿地系统,把园林从封闭的围墙中扩大到城市整体的范围,并首先称自己的职业为 landscape architect。
1900年哈佛大学开办 landscape architecture课程,标志着现代园林学科的建立。
此后,世界各国都用 landscape architecture这一名词作为有关园林的通用名词,并于1948年成立了国际园林师联合总会(IFLA)。
关于 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中文译名,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订委员会正式审订公布为:“园林学”(林学名词审订委员会1989,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词审订委员会1996)。
特别是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名同审订委员会在公布名词的前言中作了一段专门说明:“在审订中,有些带争议性的名词均经过多次讨论后得到确定。
如‘园林学’一词,有的专家认为应以‘景观学’代替,但考虑到我国多年来习用的‘园林学’的概念已不断扩大,故仍采用‘园林学’,与英文中的landscape chitecture相当”。
目前可以见到的异名如风景建筑学、景观建筑学、景观规划设计、景园建筑、地景等,都是不规范的名词。
2、“园林”的内涵及流派2.1 园林的内涵的延伸世界各国的园林形态是一种民族文化的体现,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根据自然、艺术和工程技术规律,主要由地形地貌、山水泉石、动植物、广场、园路及建筑小品等要素组合、建造的环境优美,生态环境良好的空间境域。
从为少数人享用的皇家园林、贵族园林、私人宅园到公园,直至欧姆斯特德规划城市公园绿地系统,地域扩大到整个城市,建立现代园林学,是一大转折.这个转变过程历时近200年。
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
![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fdbed921ed630b1c59eeb567.png)
根据不同树种花芽分化的特点,分为以下四类: a、当年分化型:一些当年夏秋开花的种类,在当年枝的新梢
上或花茎顶端形成花芽:如紫薇、木槿、木芙蓉等以及夏秋开花 的宿根花卉,如萱草、菊花、芙蓉葵等,基本属此类型。 b、多次分化型:一年中多次发枝,每次枝顶均能形成花芽并 开花。如茉莉、月季、白兰、倒挂金钟、四季桂、无花果、榕树、 桉树、台湾相思、等四季性开花的花木及宿根花卉在一年中都可 继续分化花芽,当主茎生长达一定高度时。顶端营养生长停止, 花芽逐渐形成,养分即集中于顶花芽。在顶花芽形成过程中,其 它花芽又继续在基部生出的侧枝上形成,如此在四季中可以开花 不绝。这些花卉通常在花芽分化和开花过程中,其营养生长仍继 续进行。一年生花卉的花芽分化时期较长,只要在营养生长达到 一定大小时,即可分化花芽而开花,并且在整个夏秋季节气温较 高时期,继续形成花蕾而开花。决定开花的早迟依播种出苗时期 和以后生长的速度而定。
h、光照的影响;
I、温度的影响;
j、水分:水分过多不利于花芽分化,夏季适度干 旱有利于树木花芽的形成;
k、栽培技术与花芽分化的关系。
综合:形成花芽三方面条件 a、生长点处于分裂又不过旺状态; b、取决于有效同化产物,在一定部位和一定时间 里的相互作用, 以及内源激素的平衡(内因); c、适宜的条件。 (2)控制花芽分化的途径 在了解花芽分化规律的 基础上,以栽培技术措施来调控
园林树木生长发育规律
(一)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
1、园林树木特点: (1)多年生, (2)体形大, (3)种类多差别大, (4)不同繁殖手段的差异性 a、传统方法(扦插、嫁接、压条、播种) b、现代方法(工厂化组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
(1)概念 生长---植物通过细胞分裂、分化和扩大,导致体积 和重量不可逆的增加(量变) 发育---在细胞、组织、器官分化基础上的结构和功 能的变化(质变) (2)二者的关系 生长是发育的基础,生长永恒,发 育伴随生长,密不可分,二者均不可逆。营养生长、 生殖发育。 (3)树木生长发育的调节:土、肥、水管理及整形修 剪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朱红大杜鹃的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
![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朱红大杜鹃的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155012d1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e3.png)
doi︰10.16473/ki.xblykx1972.2024.01.003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朱红大杜鹃的种群结构与动态特征∗朱培高1,乔琴2,马永鹏3,刘德团3(1.云南大学资源植物研究院,云南 昆明650504;2.云南农业大学园林园艺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3.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综合保护重点实验室,云南 昆明650201)摘要:朱红大杜鹃是中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也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为了厘清朱红大杜鹃的群落特征,评估其种群的生存潜力,通过样地调查,分析群落物种组成,编制静态生命表,研究朱红大杜鹃的径级结构、种群动态。
结果显示:(1)样方中重要值>1%的木本植物有17种,其中窄叶青冈、白穗石栎、云南越桔和云南松为群落优势种。
(2)朱红大杜鹃种群第Ⅱ龄级个体数量最多,占总体数量的17.06%,各龄级的个体数量随着龄级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少,种群径级结构呈“纺锤”型,种群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3)朱红大杜鹃存活曲线趋近Deevey Ⅰ型分布,种群的死亡高峰出现在X 龄级,死亡率为40%,种群动态变化指数(V pi )和受外界干扰种群动态变化指数(V′pi )均大于0,但V′pi 较小,种群在外部环境干扰下承担的风险概率最大值(P max )为0.07%,说明该种群受外界随机干扰时增长趋势不明显。
建议对朱红大杜鹃种群进行就地保护,以提高幼苗和小树的存活率,促进种群的自然更新和恢复。
关键词:朱红大杜鹃;种群年龄结构;静态生命表;存活曲线;动态分析中图分类号:S 68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246(2024)01-0017-08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Rhododendrongriersonianum :A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ZHU Peigao 1,QIAO Qin 2,MA Yongpeng 3,LIU Detuan 3(1.Institute of Resource Plants,Yunnan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504,P.R.China;2.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01,P.R.China;3.Yunnan Key Laboratory for Integrative Conservation of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Kunming Institute of Botan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Kunming Yunnan 650201,P.R.China)Abstract :Rhododendron griersonianum is a plant species with extremely small populations (PSESP)in China and is listed in the List of National Key Protected Wild Plants.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of Rh .griersonianum and to evaluate the survival potential of its populations,we conducted a plot survey,investigated the species composition,compiled a static life table for the Rh .griersonianum populations,and analyzed the diameter structure and population dynamic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A total of 17woody species with important values>1%were recorded in the plots,among which Quercus augustinii ,Lithocarpus craibianus ,Vaccinium duclouxii and Pi⁃nus yunnanensis were the dominant species of the community.(2)The largest number of Rh .griersonianum individu⁃als was in age class II,which accounted for 17.06%of the total individual number.The number of individuals in⁃creased as the age class increased.The diameter class structure showed a‘spindle’shape,and the age structure fol⁃ 第53卷 1期 2024年2月西 部 林 业 科 学Journal of West China Forestry ScienceVol.53 No.1 Feb .2024 ∗收稿日期:2023-12-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07167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动类型
(1)不明显波动 其持点是群落各成员的数量关系变化很小,群落外貌和 结构基本保持不变。
(2)摆动性波动 其持点是群落成分在个体数量和生产量方面的短期波动 (1—5年),它与群落优势种的逐年交替有关。
(3)偏途性波动 这是气候和水分条件的长期偏离而引起一个或几个优势 种明显变更的结果。通过群落的自我调节作用,群落还可恢复到接近 原来的状态。这种波动的时期可能较长(5—10年)。
• 前顶级(preclimax)也称为先锋顶级,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 于局部气候比较适宜而产生的较优越的顶级。例如,草原气候区域内, 在较湿润的地方,出现森林群落就是一个预顶级。
• 超顶级(postclimax)也称后顶级。在一个特定的气候区域内,由于 局部气候条件较差(热、干燥)而产生的稳定群落。例如,草原区内 出现的荒漠植被片段。
第二节植物群落演替分类
• 按照演替的起始条件划分 • 原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原生裸地上发生的演
替过程,生物在从前从未定居过的裸地上定居并导致顶级 群落对该生境的首次占有。 • 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 ):次生裸地上发生的 演替过程。
依据基质的Leabharlann 质划分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succession):一定地域的植物群落发生变化 形成其它植物群落,被其它植物群落类型所取代的过程。
群落演替的一般过程
• 物种迁移:植物个体或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扩散,是群落动 态的根本原因和首要条件。
• 定居:发芽、生长和繁殖 • 群居: • 竞争与反应 • 稳定
植物群落的发育
• 逆行演替:而逆行演替的进程则与进展演替相反,它导致 生物群落结构简单化;不能允分利用环境;生产力逐渐下 降;不能充分利用地面;群落旱生化:对外界环境的改造 轻微。
• 循环演替:
按照演替延续时间与空间范围划分
(1)快速演替 即在时间不长的几年内发生的演替。如地鼠类 的洞穴、草原撂荒地上的演替,在这种情况下很快可以恢 复成原有的植被。但是要以撂荒地面积不大和种子传播来 源就近为条件.否则草原撂荒地的恢复过程就可能延续达 几十年。
(2)长期演替 延续的时间较长,几十年或有时几百年。云杉 林被采伐后的恢复演替可作为长期演替的实例。
(3)世纪演替 延续时间相当长久.一般以地质年代计算。常 伴随气候的历史变迁或地貌的大规模改造而发生。
按照群落代谢特征划分
• 自养性演替 • 异养性演替
第三节 群落演替顶级学说
• 单元顶极论:(monoclimax hypothesis)在20世纪初就已 经基本形成。这个学说的首创人是H.C.Cowlel相 F.E.。
• 多元顶极论(A.G.Tansely): • 顶级格局假说(whittaker)
单元顶极论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已经基本形成。这个学说的创首人 是H.C.Cowle和F.E.Clements(1916) 。
• F.E.Clements指出,演替就是在地表上同一地段顺序出现 各种不同生物群落的时间过程。任何一类演替都经过迁移、 定居、群聚、竞争、反应、稳定六个阶段。达到稳定阶段 的群落,就是和当地气候条件保持协调和平衡的群落,这 是演替的终点,这个终点就称为顶级演替(climax)。
• 亚顶级(subclimax)是达气候顶级以前的一个相当稳定的演替阶段。 例如,内蒙古高原典型草原气候顶级是大针茅草原之前出现的一个比 较稳定的阶段,为亚顶级。
• 偏途顶级(disturbance climax或disclimax)也称为分顶级或干扰顶 级。是一种强烈而频繁的干扰因素所引起的相对稳定的群落,例如, 在美国东部的气候顶级是夏绿阔叶林,但因常常受到火烧而长期保留 在松林阶段。再如,内蒙古高原的典型草原,由于过牧的结果,使其 长期停留在冷蒿阶段。
• 植物群落的发育:一个群落开始形成到被另一个群落代替 的过程。
• 发育初期:建群种的良好发育是该阶段的主要标志;动荡 为其主要特征(物种组成、群落物理结构、群落特有的植 物环境)
• 发育盛期:建群种在群落中建立优势地位 • 发育末期:
群落演替的原因
• 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 •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 种内与中间的改变 •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 人类的活动
按照演替的主导因素划分
• 内因演替:这种演替是环境变化所决定的,而这种环境的 变化是植物群落种类成分(主要是建群种)生命活动的结果, 植物群落改变了生态环境。
• 外因演替:这种演替也是由于环境条件的变化所造成的, 不是指植物群落种类成分的生命活动造成的,而是指外界 环境因素。
依据演替的方向划分
• 进展演替:进展演替是指随着演替的进行,生物群落的结 构和种类成分由简单到复杂:群落对环境的利用由不充分 到充分;群落生产力由低到逐步增高;群落逐渐发展为中 生化;生物群落对外界环境的改造逐渐强烈。
• 旱生演替:以裸岩等陆生生境为基础发生的演替,从干旱 缺水的基质上开始。
• 地衣阶段 • 苔藓阶段 • 草本植物阶段 • 灌木阶段 • 乔木阶段
• 水生演替:在水体或湿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开始于水生 环境。
• 裸地阶段 • 沉水植物阶段 • 浮水植物阶段 • 挺水植物阶段 • 湿生草本植物阶段 • 森林群落阶段
多元顶级学说
• 多元顶级论由英国学者A.G.Tansley(1954)提出来的。这个学说认 为,如果一个群落在某种生境中基本稳定,能自行繁殖并结束它的演 替过程,就可以看作是顶级群落。在一个气候区域内,群落演替的最 终结果,不一定都汇集于一个共同的气候顶级终点。
• 除了气候顶级之外,还可以有土壤顶级(edaphic climax)、地形顶 级(topographic climax)、火烧顶级(fire climax)、动物顶级 (zootic climax);同时还可以存在一些复合型的顶级,如地形--土 壤顶级(topo--edaphic climax)和火烧--动物顶级(fire--zootic climax)等等。一般在地带性生境上是气候顶级,在别的生境上可能 是其他类型的顶级。这样一来,一个植物群落只要在某一种或几种环 境因子的作用下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状态,都可以认为是顶级群落, 它和环境之间达到了较好的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