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美学基础知识
建筑美学
第一章美学基本知识美学:研究现实的美的规律及其表现和对美的欣赏与创造的科学.建立:1750年德国★鲍姆嘉通美学之父,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1.1美是什么代表人物: 柏拉图“美是理念”亚里士多德“美是整一”休谟“美不是事物的本身属性,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立普斯“移情说”孔子“尽善尽美”庄子“道至美至乐”王阳明“美在吾心中”一. 客观美:认为美在物体本身,自然和社会本身.二. 主观美论:美不在物,却在心.在精神.三. 主客关系美论:认为美即不在物也不在心,而在心与物之间,即主客观的统一.1.1.1美的特征(1)美是具体可感的形象(2)美的感染性,是美本身固有的特点(3)美的形象要靠不断创新.1.1.2美的形态(1)自然美(2)社会美人的美是社会美的中心内在,外在(3)艺术美作用:认识作用教育作用美感作用特点:反映现实,融进艺术家思想1.2 美的欣赏1.2.1 美感美感的产生通过人类特有的审美感觉器官:耳.眼.鼻.舌高级的特点:心里结构文明的思维结构社会的情感等心里活动1.2.2审美标准说法不一: (一)认为审美评价存在客观尺度标准是绝对的(二)认为标准因人而异,审美评价纯属主观精神范畴它是相对的1.2.3审美差异概念:人们在审美过程中,对于同一事物和形象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感受. b存在哪些方面:明显的时代特征;明显的民族差异;经历学识审美修养第二章中外古建筑美学建筑美学:研究建筑与现实审美关系的一般规律的美学,是研究建筑领域中美学问题的科学. 建筑艺术的特征:象征性,功能性,地区性,时空交汇性,技术性。
2.1中国古代建筑传统的多层次构成2.1.1礼制性建筑的类别(1)坛.庙天坛(2)陵墓十三陵故宫建设成功之点:(1) 中轴对称:主体对称,实则灵活;次轴线与主轴线平行;(2) 院落空间: 大清门到乾清宫,形成八个院落,三个高潮;(3) 建筑尺度: 大典用处,高大宽阔;起居场所,尺度宜人;(4) 房屋等级:重檐庑殿、重檐歇山、重檐钻尖,单檐庑殿、单檐歇山、单檐钻尖,悬山、硬山、卷棚等;(5) 装修色彩:尊者金、黄,次则赤、绿、青、兰、黑、灰;(6) 技术设施:金水河,(防卫,排水,防火用),八十口井,火道地面,自天安门始地面铺砖5—7层;紫铜下水管;屋面的锡箔苫背等。
《美学原理》整理版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美学的对象是什么?第一、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鲍姆嘉通)第二、研究美的艺术(黑格尔)第三、研究整个艺术领域(车尔尼)第四、研究审美心理学(“移情说”、“心理距离说”)第五、目前的观点: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或者说:美学研究的对象应当定位在:以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并通过艺术来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进而研究各种审美对象、美感经验、审美意识、审美范畴和美学思想。
我国最早接受西方美学思想的是:王国维。
(单选、填空)学习美学的目的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审美教育的需要。
在西方美学史上,被称为“美学之父”的是:鲍姆嘉登(填空)4、为什么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1、美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古老:观念、意识;思想)从人类朦胧的审美观念、审美意识看:几乎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从人们对美的探讨研究看:追溯到两千年前2、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美学学科的产生与发展看(年轻学科:鲍姆嘉通Aesthetic.1735、1750)第二章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探讨1、西方美学史上探索美的本质主要通过哪些途径?西方美学家给美下的定义。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康德:美“只能是主观的”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自然不能显现理念,只有艺术才能充分地显现理念(二)从客观物质属性上探索美的根源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在事物本身,主要是在事物的“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方面,主要靠事物的“体积与安排”,要见出事物的“整一性”。
达芬奇:认为美不是什么神意的体现,而是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可以用感官认识到的事物的性质。
他认为“美感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如《蒙娜丽莎》狄德罗:美是关系(实在美和相对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
基本途径:⑴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⑵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⑶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⑷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⑸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⑹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美学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1 、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 、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 、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 、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 、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畜产品久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 、美学的诞生:1750年(单选)7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8 、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 、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美学》课程复习大纲
《美学》课程复习纲要第一章什么是美学1、为什么称鲍姆嘉通为“美学之父”?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所著《美学》一书中提出,被称为“美学之父”2、怎样理解美学的学科性质?从理论上说,美学是以一定的哲学理论或某种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对审美关系和审美经验做出分析和阐释的理论。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以及审美关系的价值表现——审美意识形态。
审美经验是指人在现实和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受,是审美研究的基本内容。
广义的审美关系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
人与社会之间形成的一整套制度,习惯和情感表达模式。
狭义的审美关系是指个体和对象,人与环境之间因审美态度和具体语境而形成的感知——愉悦关系3、中国现当代美学有哪三次美学热?(填空,选择)第一次“美学热”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在这次“美学热”中,王国维是始作俑者,他起了重要的开创作用。
王国维学习康德、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并运用于中国传统艺术的研究。
继王国维之后,中国学术界出现了一位被誉为“学界泰斗”的大教育家,他就是蔡元培。
蔡元培在北大首次开设并主讲美学课程,提出了“美育代宗教”的口号。
第二次“美学热”发生在五六十年代,即以批判朱光潜美学为导火线引起的一场美学大讨论。
在这次讨论中,逐渐形成了四派观点,即人们常说的中国美学的四大流派:以蔡仪为代表的客观派,以吕荧、高尔泰为代表的主观派,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以李泽厚为代表的客观社会派。
这次美学热的特点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对文艺美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所谓“实践美学”。
第三次“美学热”发生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
这次“美学热”的一个特点是形形色色的西方美学思潮涌入中国,我们现在熟知的各种主义、各种学术,例如现象学、存在主义、分析哲学、结构主义,最初都是以美学的名义介绍到中国的。
这次“美学热”的另一个特点是,它是思想界从“文革”的禁锢中苏醒的标志,思想界通过美学这个窗口反思被扭曲、被异化的人性,颂扬人性的解放——从理性的解放到感性的解放。
美学知识点总结
《美学》学习资料第一章,什么是美学一、美学的创立与发展美学之父——鲍姆嘉通,1750年,他写了一本名为《Aesthetics》的专著。
我国理论界把它翻译为“美学”。
他的美学观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美学即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是研究感性认识的科学。
2、“美”的本质是“感性认识的完善”。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我国有关美学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美的问题(美的本质、美的规律)。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第三,艺术问题。
第四,审美关系。
第五,审美活动三、美学的研究方法与意义哲学思辨法(自上而下)、自古希腊到德国古典美学这种方法一直占主导地位。
从既定的哲学体系出发,按照某种哲学原理对审美现象作哲学分析,通过理论思辩和逻辑推演的形式,在客观上把握美学研究的对象,通过对象的表层结构把握对象的深层本质。
十九世纪德国的费希纳(1801-1887)提出“自下而上的美学”来代替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美学”。
所谓“上”,是指哲学体系与基本命题而言,所谓“下”是指具体的审美经验。
自此以后,西方美学发生了许多重要变化。
1、侧重于对审美经验作各种心理学、生理学的解释。
美学对心理学的依赖加重了。
著名的格式塔(完型)心理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与美学的结合。
2、强调美学的具体运用、特别是对艺术批评与鉴赏的具体运用,反感传统美学的诸如“美的本质的抽象思变。
3、派别纷呈,符号美学、现象学美学、精神分析美学、完型心理美学、自然主义美学等。
把美的现象作为一种经验事实,或侧重于外在现象的描述,或层中与主体内眦经验的分析,注重事物外在的表面的就事论事的研究,强调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审美对象进行实证的考察。
所以也可称之为科学美学。
现代西方美学分析日益细密深入,但同时又远离美学基础理论而是综合的力量削弱。
早期英国经验派开始的从审美对象研究向审美意识的转移,至此已以审美经验为中心。
美学技术化、实证化了,相当多的现代西方美学研究实质上已降格为艺术学,甚至成为艺术鉴赏学。
第一章美学美学基础知识
医学人文基础教案课题:医学人文基础教学内容:第一章绪论美学基础课时:2学时教学目标1.说出美学的形成和发展2.了解美育的特征、作用3.说出青年的审美特征4.审美标准教学过程第一章绪论第1节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第2节美学思想的发展一、美学的产生二、美学思想在中国的传播第3节美育的基本特征第4节青年的审美特征第5节学习美学的方法一、掌握基本理论与积极参与实践相结合二、思想分析与艺术鉴赏相结合三、情感体验与道德判断相结合四、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相结合第二章美学基础第一节什么是美美,爱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
这是每个人的天性(除不正常人外)。
美------就是给人类带来愉快,带来快乐、带来理想、带来希望等。
1、自然美2、青春美3、艺术美4、建筑美尽管人们都从自己的经验中感到美的存在,接触到各种美的事物,但是,若再问一句美是什么?这恐怕就不是每个人都能作出正确的回答了。
这个问题无数哲学家、美学家、和艺术家探索和争论了几千年,至今还没有定论的问题。
不同的时代,从不同的认识出发,给美下了无数种定义。
美的产生在人类形成之初,对原始人来说,荒山野林,虎狼成群,怒吼的狂风以及日月星辰,对他们都是那么的神秘而可怕。
因为他们觉得随时都会被食肉的野兽吃掉。
在他们眼里自然界无美可谈。
[`他们还是处于狩猎阶段]植物对于他们的生存还无任何关系。
所以当自然纯粹是自然物的时候是无所谓美与丑的。
他们更不会去欣赏山川湖海、日月星辰、花草鱼虫,只有当他们与人类发生了这样与那样的关系,从而成为人类活动的一部分时有美。
人类的祖先度过了与自然搏斗的上百万年的漫长岁月,终于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彻底改造了自己,从而作为真正的人类告别了动物界,人类产生了意识,人类不断进步,随着认识的产生。
例(图片)1.周围的植物------花草等。
2.狩猎3.自然界--------火山喷出、用粘土植物汗液来涂身可防晒、油脂可点灯、用鲜花装扮自己。
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审美对象的不断丰富,人类的审美意识也在不断发展,从注重实用,讲究功利的基础到讲究美观,注重情感的愉悦,人类的审美要求也就越来越高,人们对美的创造能力也越来越强。
美学基础_第一章_什么是美
美学基础_第⼀章_什么是美《第⼀章什么是美》教案教学⽬标:让学⽣了解西⽅和中国传统美学对美的认识,美的产⽣和本质教学重点:美的本质教学难点:美的本质教学⽅法: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专题讨论或专题设计。
?教学过程:简语导⼊,介绍课程安排提问:⼤家认为什么是美美是难的----柏拉图《⽂艺对话录》美是不可⾔说----哥德⼀、西⽅美学史对美的探讨⼆、中国美学史对美的探讨三、美的产⽣四、美的本质⼀、西⽅美学史对美的探讨作为哲学的⼀部分,三⼤范式转变(本体论、认识论、语⾔学)●本体论阶段(古希腊——16世纪)●认识论阶段(17——19世纪)●语⾔学阶段(19世纪末——)★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16世纪(以探究事物的本质为核⼼的思想阶段,诞⽣了哲学。
这⼀时期美学思考独⽴的“美”,视之⼀切审美现象的根源)(⼀)古希腊:理念本体论美学代表:柏拉图、亚⾥⼠多德(⼆)中世纪:神学本体论美学代表: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三)⽂艺复兴:⼈本主义美学代表:达·芬奇●柏拉图: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切事物的美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
美与艺术截然分开。
真正的美是美的理式美的理式--美的事物(对理式的模仿)--艺术作品(对理式模仿的模仿)等⽽下之亚⾥⼠多德:脱离美的事物的“理式”“美本⾝”不存在,美在事物本⾝之中,在“秩序、匀称与明确”的形式⽅⾯,主要靠事物“体积与安排”,整⼀性和⽐例关系。
《诗学》艺术的模仿是再现应当有的事。
从⽽提⾼了艺术的地位,影响了从中世纪到⽂艺复兴、到⼗七⼋世纪的欧洲。
(⼆)中世纪美学发展停滞期,美学思想见于神学著作,以上帝为美的本体。
中世纪美来⾃神,奥古斯丁(Augustine 354- 430)对美的本质的认识:上帝是整⼀,是最⾼的美、绝对的美,⼀切事物的美都是上帝赋予的。
古罗马帝国时期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哲学的重要代表⼈物。
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和圣师.美是分等级的,最⾼的、绝对的美是上帝,其次是道德美,形体美是低级的、相对的美。
美学概论(1—4)
美学概论第一章什么是美学第一节美学学科的发展史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于1750年在其所著的《美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来的。
鲍姆嘉通因此成为“美学之父”。
一、美学学科的形成人类直接或间接地注意到美的现象和诗意创造的世界,并对其进行有意识的思考,是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和中国开始的。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宇宙是由数构成的,美即数字。
柏拉图:“美本身”亚里士多德:“诗学”是研究所有诗性活动的形式的学问。
中国:孔子:把美与善联系起来:“诗可以兴”美的现象和艺术的世界之所以在公元前6世纪-5世纪进入人类的思考,原因如下:①原始巫术神话思维开始解体,理性思维崛起。
②人类艺术活动从原始巫术活动那里获得了相对独立性。
二、美学学科如何能够成立自从美的现象进入人类的思考之后,美的现象向人类的思维提出了一些尖锐的问题:诗性的或审美的现象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如果是理性的,那么其真正的品质是什么?它与科学、哲学和伦理学等有何区别?如何把它们之间的界限清晰地描述出来?一个学科要成立,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⑴必须有确定的研究领域,在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不可缺少;⑵特殊任务,形成自己要解决的问题领域;⑶形成与这项研究领域相适应的研究方法去解决其问题。
美学学科成立所需的这些条件,在18世纪的欧洲形成了。
贡献:维科提出应该建立一种相当于逻辑学、哲学的“新科学”。
克罗齐认为它就是“美学”。
维科对“诗性智慧”的揭示深入到了一个重要的根基,这就是诗性活动的本性和它在人类文化中的奠基地位。
四、鲍姆嘉通对“美学”的设定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1714—1762)对诗性活动领域的分析,不是返回到历史的起源处,而是纯粹对人的心智的逻辑分析。
他把审美现象这种感性的活动置于理性认知之前,把它确定为朦胧的认识活动。
并对应地提出了相对于逻辑学的“aesthetics”,即“感性学”,它就是一种研究感性观念或者“朦胧的观念”的学问。
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给感性认识提供规则,并探求“感性认识的完善”——美。
美术学科知识
美术学科知识模块一学科知识第一章美术基础知识1 美术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美术指以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技巧,塑造可视的艺术形象,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反映社会或表达艺术家思想情感的一类艺术形式。
2 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与各类别的特点:分类方法:从美术的社会功能角度来划分,可以大体分为审美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大形态;从美术创作的表现形式及工具媒介来划分,可以分为绘画,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现代设计,摄影,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从美术作品的视觉形式及认知归类来划分,可以大致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与抽象美术。
3 列举美术的基本造型元素,并分析相关的形式原理造型元素:点、线、面、形状、色彩等点是最简单的造型元素,点可以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他和其他造型要素相比,更容易形成画面的中心,起到平衡画面轻重、填补空间、活跃画面的作用,点还可以和其他元素组合在一起,成为一种肌理,衬托画面主体。
线是点移动的轨迹,具备长度与宽度的变化,在绘画中,不同工具画出的线条感觉不同,没哟中线都具备独特的个性和情感。
面是线移动的轨迹。
它是美术领域三大元素中最大的形态,它可在大小,位置,形状,虚实,层次方面变化,是具有最多样外形特征和运用最广泛的造型元素。
面包含了点和线的因素,丰富而多变。
色彩的三要素:色相、明度、彩度;色彩具有点线面所不具有的魅力。
4 焦点透视法包括哪三种主要形式: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三点透视5 男女人体的外观特征的差异性有哪些女性通常肩膀比男生窄,而骨盆和臀比男性宽。
臀部是女性全身最宽的部位,宽于肩。
臀部前后距离大于男性。
臀部的高度小于男性。
骨盆向前突出,有更明显的弧线。
手臂就全身而言较短,这是因为肱骨较短,肘的位置就躯干而言较高,而手的位置就大腿而言较高。
男性躯干相对于全身来说较短。
这是因为胸腔到顾鹏的距离较近。
下肢就全身而言较长。
脖子就头而言较短。
肩比女性宽。
骨盆和臀部比女性窄。
臀部前后距离小于女性。
臀部高度大于女性。
第1、2、3章 口腔医学美学
第一章 美学基础
• 第一节 美的基本概念 • 第二节 美的基本形式 • 第三节 美的基本范畴 • 第四节 形式美及其规律 • 第五节 美感与审美
第一节 美的基本概念
美学起源 德国 鲍姆嘉通教授 1750年 《美学》“美学之父”
美容“cosmetics”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的“kosmetikos”,意 为“修饰”
在其萌芽早期,人们将审美和生命的表达与图腾崇拜、 宗教礼仪交融在一起作为人体审美的基础
我国《说文解字》对古汉语“美”字有“羊 大为美”和“羊人为美”的解释
感性的美与理性的美 美的本质:
唯心与唯物
美学与实践相结合。
自然美 社会美 艺术美 科技美
第二节 美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美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医学美学的概述
• 医学美学是以医学和美学相结合的理论为 基础,运用医学和美学相结合的技术手段 来揭示医学美和医学审美,并运用这些规 律来维护、塑造人体美、人体的健康美和 生命活力美的一门学科。
第二节 医学人体美学
• Page 19 • 容貌美学 • 中国古画论中的三停与五眼 • 上前牙的黄金比例
第三节 口腔色彩学
• 色彩视觉的产生过程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形象错觉
第三节 口腔色彩学
• 三原色理论
第三节 口腔色彩学
第三节 口腔色彩学
• 三原色理论 • 原色:色彩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色称为原色。 • 色光三原色:红绿蓝;同时相加得白色 • 颜料三原色:品红、黄、青;同时相加得黑色。 • 间色:两种原色混合所得 • 复色:染料的两个间色或一种原色和其对应的间色混合而成。
第三节 口腔色彩学
• 天然牙的色彩: • 釉质: • 矿化程度高,表面平滑:透明或无色,切端和牙尖等相对较
口腔医学美学基础 第一章 第一节至第三节
艺术美
雕塑刻划的是一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最具 有表现力的瞬间,赞美了人体的美和运动所饱含的 生命力,体现了古希腊的艺术家们不仅在艺术技巧 上,同时也在艺术思想和表现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 跃,,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体育运动的最佳标志。
第三节 美的基本范畴
一:崇高 (社会,自然,艺术)
二:优美
三:悲剧
《拉奥孔群像雕塑》拉奥孔是希腊神话中的特洛伊 祭司,因触犯了雅典娜女神,泄露了天机,雅典娜 便派遣两条巨蛇,把拉奥孔父子三人缠死。这是一个 神与人冲突的悲剧。作为祭司,预告灾难的来临是他 的责任,但他违背了天意,因而遭到惩罚。雕塑家把哀 号化为轻微的叹息来进行美化,《拉奥孔》虽未向 观众表达更多的内心语言,但仍是一尊忠实地再现自 然并善于进行美的加工的典范作品。
Page 2
从原始艺术看美的产生
图例2:彩陶舞蹈纹盆p39 舞蹈纹每组五人,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上有辫发, 外侧的两人的一臂均为两道线,似为表示舞蹈动作 之意。在这里,彩陶工艺家表现的意境,富有诗情 画意。彩陶盆的外壁用三道线装饰,它模拟着三道 绳圈将陶盆紧紧地捆扎着。该作品不仅让我们形象 地观赏到5000年前"舞蹈艺术家"那幽雅美妙、整齐划 一的翩翩舞姿,而且能感受到原始社会欢快、浓烈 的部落节日气氛,更形象地传达出他们生机勃勃的 活力。
图例3:拉斯科壁画p46 位于法国韦泽尔峡谷,以马最多,还有牛、驯鹿、 洞熊、狼、鸟等,也有一些想像的动物和人像。而 唯一的人物形象就是一个被野牛撞倒在地的人。画 面大多是粗线条的轮廓画剪影,即在黑线轮廓内用 红、黑、褐色渲染出动物的体积和重量,形象生动, 色彩明快,富有生气。通过这些图,来表达当时人 们狩猎的情景,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恐惧感和理解。
第一章、什么是美学概念
审美文化的交流
跨文化交流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通过欣赏和交流艺术作品,能够增进对彼此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这有助于促进审美文化的国际交流。
创意碰撞
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与协作,能激发创意灵感,产生新鲜的审美体验。这样的跨界交融有助于推动审美文化的更新与发展。
网络传播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审美文化得以快速传播,不同文化间的审美交流更加便捷和广泛。这有助于审美文化的全球化传播。
审美心理的教育
1
感知培养
提高对色彩、形状、材质的敏感度
2
情感培养
培养对美的情感体验
3
审美鉴赏
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审美心理的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感知、情感和鉴赏等多个层面进行培养。通过对美的事物的接触和体验,激发内心的共鸣和情感反应,培养良好的审美品味和独到的鉴赏能力。这需要结合个体的发展阶段和兴趣爱好,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如艺术培训、欣赏活动、创作实践等。
技术创新的驱动
科技的进步为美学研究带来了新的工具和手段,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为审美体验和创造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文化多元的影响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加深了对美的认知和理解,促进了审美视野的拓展。
美要求事物各部分之间的大小、长短、宽窄等比例关系合理协调,体现整体的和谐与均衡。
美的客观性和主观性
1
客观性
美存在于客观的事物之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稳定性。美是一种超越个人经验的客观质量,体现在事物的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
2
主观性
美的认知和判断需要人的主观参与。不同的人会根据自身的审美经验、情感倾向和价值取向,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评价和体验。
审美创造的教育
1
创造力培养
美学概况第一章
• (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 在美学研究中,把美学概念、命题、原理等, 在美学研究中,把美学概念、命题、原理等, 理解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概括和提升, 理解为人类审美活动的概括和提升,并能够回 到人类审美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统一, 到人类审美活动中。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根本 上,就是要求美学研究过程始终同具体的研究 对象联系在一起。 对象联系在一起。
• 2、美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 从对具体的美的事物的欣赏到凝聚为一种较为 抽象的美的观念, 抽象的美的观念,无疑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 过程。 过程。标志着这一演变过程进入新阶段的重要 成果,是在语言文字中出现了“ 成果,是在语言文字中出现了“美”。 • 以汉语来说,“美”字最早见于殷代甲骨文。 以汉语来说, 字最早见于殷代甲骨文。
梵高《农鞋》 梵高《农鞋》
第三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当代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主流意见: 当代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主流意见: 美学的对象——审美活动或审美经验 审美活动或审美经验 美学的对象 第一、 第一、审美活动之为美学对象由其主体构成所决 定。审美活动的主体是人。美学关注和探讨人 审美活动的主体是人。 类的感性和情感。 类的感性和情感。把审美活动确定为美学的对 就是从美学要研究人、 象,就是从美学要研究人、人的生命活动意义 和价值这一点上, 和价值这一点上,肯定了美学在人文价值领域 的作为。 的作为。
傅抱石《登高》 傅抱石《登高》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 从鞋具磨损的内部那黑洞洞的敞口中,凝聚着劳动步履的艰辛。 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 这硬梆梆、沉甸甸的破旧农鞋里,聚集着那寒风陡峭中迈动在 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迟缓。 一望无际的永远单调的田垄上的步履的坚韧和迟缓。鞋皮上粘 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 着湿润而肥沃的泥土。暮色降临,这双鞋底在田野小径上踽踽 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 而行。在这鞋具里,回响着大地无声的召唤,显示着大地对成 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 熟的谷物的宁静的馈赠,表征着大地在冬闲的荒芜田野里朦胧 的冬冥。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 的冬冥。这器具浸透着对面包的稳靠性的无怨无艾的焦虑,以 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 及那战胜了贫困的无言的喜悦,隐含着分娩阵痛时的哆嗦,死 亡逼近时的战栗。 亡逼近时的战栗。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 海德格尔《艺术作品的本源》 海德格尔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
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美学原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第一章绪论1、美学: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成立。
鲍姆嘉登被称为“美学之父”。
《美学》(Aestetica)在德文中是“感性学”的意思。
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美学是一门独立的人文学科,与哲学认识论(为美学提供基本理论框架、世界观的基础)紧密相关,联系密切的其他学科: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
n 哲学为美学提供了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基础,任何一种美学理论的建立都有一定的哲学理论作为基础。
n 艺术是美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n 美学研究所涉及的美感问题是美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而研究美感,离不开心理学的研究。
n 在审美活动中,审美判断往往会与伦理判断紧密交织在一起,并对审美主体的美感的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3、美学的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审美意识、美学思想、独立的美学学科。
4、审美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类劳动中对自身的改造。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5、审美意识与美学思想的区别:答:审美意识不是美学思想,因为美学思想所具有的两个基本特点审美意识都不具备。
这两个基本特点分别是:(一)应当能够借助语言文字的形式进行传播,也就是说,美学思想具有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籍文献之中,并得以传诸后代。
(二)美学思想具有理论的形态,不在像审美意识那样可以是一些感性直观的认识,而是远为深刻的能够揭示审美现象某些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美学思想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6、西方美学的发展过程:8个阶段1)古希腊美学,代表人物: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西方美学的开端;2)中世纪,认为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上帝早的3)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没有美学大家4)18世纪,理性美学主义、经验主义美学,鲍姆嘉登出版《美学》5)19世纪前期,德国古典主义美学,代表人物:康德、席勒、黑格尔,代表了西方美学的黄金期6)19世纪后期,实验美学、移情美学、生命美学,代表:车尔尼雪夫,认为美是生活7)20世纪出,心理学美学,佛洛依德8)20世纪,语言论美学,从语言角度、符号的角度探讨美学7、“由下而上”:行而下,由具体的研究上升到抽象理论研究的方法。
美学笔记第一章(绪论)
美学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一、基本概念(识记)(一)美学之父:美学界对于18世纪德国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顿的尊称。
他最早提出建立独立的美学学科的设想。
1750年他的学术专著《美学》一书出版,标志着一门崭新的学科——美学最终诞生了,鲍姆嘉顿因此被尊崇为美学之父。
(二)美学学科的性质:1.从美学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中把握其性质。
美学和哲学、文艺学、心理学,伦理学这些人文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美学也是一门人文学科,研究的是人类的审美现象。
2.从美学与人的联系中把握美学学科性质。
审美现象是人类社会独有的现象,是人的一种自觉的精神活动,美学对于审美现象的研究是从人的角度出发的。
3.美学对于审美主体、审美客体、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最终涉及到的是人生价值、人的审美价值,所以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三)美学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1.审美意识的形成。
(1)审美意识是一些对于审美现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还没有上升为理论的形态。
(2)审美意识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当原始人类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产生的惊奇感、喜悦感便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3)原始的审美意识逐步发展导致了原始艺术的产生。
(4)从根本上说,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
2.美学思想的产生(1)美学思想是能够深刻揭示审美现象内在本质的理性认识,具有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畴。
(2)美学思想具有两个基本特点:a.以语言文字的形式存在于典藉文献之中,从而能代代相传b. 具有理论的形态3.美学学科的建立(1)美学学科的建立以美学思想的充分发展为前提(2)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a.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使美学理论能在其中得到独立的研究,系统的阐述;b.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独立的研究对象和范围(3)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以1750年鲍姆嘉顿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基本标志(四)在美学研究对象问题上中国当代美学界的四种主要观点:1.美学研究对象应当是美比及美的规律。
美学原理
第一章美学的基本概念:1 、最早使用美学这个术语作为一门学科名称的,是被称为美学之父的德国理性主义者鲍姆嘉登。
2 、1735年,鲍姆嘉登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默想录》中,首次使用“美学”这个概念。
3 、1750年,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美学家鲍姆嘉登正式以“埃斯特惕卡”这个术语出版他的《美学》第一卷。
从而使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美学》一书的书名音译为“埃斯特惕卡”,在德文中就是“感性学”的意思。
)4 、鲍姆嘉登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可以分成知、情、意三个方面。
从不同的学科加以研究,研究知,即理性认识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志的学科是伦理学;而情,即对所谓“混乱的”感性认识加以研究,并最终用“埃斯物惕卡”来命名这门学科,即今天人们所说的美学。
5 、美学的学科性质:⑴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
它包括哲学、文艺学、心理学、论理学等等。
⑵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系。
⑶美学要研究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美学从根本上畜产品久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人的审美价值态度是什么:是一个人对审美价值认为的理性认识)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的阶段:6 、美学的诞生:1750年(单选)7 、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再由美学思想发展为独立的美学学科。
(多选)8 、原始审美意识的标志:能制造工具,使用工具。
如:许家窑人的石球(单选)人与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能否制造工具。
原始人利用现成的石块加以砍削凿磨,由此产生一种惊奇感和喜悦感,这是最原始的审美意识。
9 、审美意识的形成:早在无文字可考的远古时代,人类就已有了审美意识。
人类审美意识的产生是一个历史的过程,从根本上说,是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分不开的。
例如:石器的造型;审美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彩陶上的纹饰显现及岩壁上的绘画显现)。
美学基本理论
席里柯 《梅杜 萨之筏》
德 拉 克 洛 瓦 《 自 由 引 导 人 民
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现实的审美活动
审美态度 审美注意的特点 审美感受的获得 审美体验的展开 审美超越的实现
第一节
审美态度
在人们真正进入审美活动之前,有一个心理
上的准备阶,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审美态度的 形成。审美态度就是所说的“美感的态度”, 是一种不含利害关系的态度。
审美感觉与通感现象
在审美感觉活动中,经常出现通感现象。所谓通感, 是指从感知、表象到意象形成过程中的感觉的挪移、 转化、渗透现象,也称作通觉、联觉。
譬如我们说‘光亮’,也说‘响亮’,把形容光辉的‘亮’ 字转移到声响上去,就仿佛视觉和听觉在这一点上无分彼此。 又譬如“热闹’和‘冷静’那两个成语也表示‘热’和 ‘闹’、 ‘冷’和‘静’,在感觉上有通同一气之处,牢 牢结合在一起。”这就是通感的心理现象,它实质上是基于 感觉神经兴奋的联系之赏地感觉联想,是日常感觉经验的发 掘。
从日常感知向审美心理方面的过渡审美态度的出现3实现审美欣赏审美创造审美批评a审美欣赏的实现直觉领悟超越超越对象之被超越自我之被超越b审美创造的实现心象物象c审美批评的实现第三章现实的审美活动第一节审美态度第二节审美注意的特点第三节审美感受的获得第四节审美体验的展开第五节审美超越的实现在人们真正进入审美活动之前有一个心理上的准备阶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审美态度的形成
所谓审美态度,是以摆脱日常功利意识产生审美注意为标
志的、充满着情感渴求和期望的、强烈地追求对象的感性形 式的态度。审美态度的形成是审美活动的必要前提,是审美 活动的准备阶段的完成。
第三节
审美感受的获得
一、审美感觉与通感现象 二、审美知觉与错觉、幻觉 三、审美感知的过程 四、主体的审美感受
1什么是美学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
(2)我国美学研究应涉及的对象和范围 (P7)
第一、美的问题,重在哲学探讨,包括研究美的本 质,美的根源,美与真善的关系,美的各种表现 形态的本质与不同特征。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的问题。
第三、艺术问题。 第四、美育问题。 综上,我们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 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
2、美学思想的产生
现存的古代典籍中,还保留着人类进行美 学研究的不少资料。 (1)在我国,早在二三千年前的奴隶制时 代,人们对于一系列与美有关的问题,已 经试图从理论上进行把握了。
2、美学思想的产生
A、伍举论美 “夫美者,上下、内外、大小、远近皆无害焉,故曰美。 若于目观则美,缩于财用则匮,是聚民利以自封而瘠民 也,胡美之为?” B、我国首先注意到美与善有所不同的,是孔子。 他对《韶》乐的评价是“尽美矣,又尽善也”。而对 《武》乐的评价则为:“尽美矣,未尽善也。”
二、美学的研究对象
1、美学对象观的考察
(1)近代西方门学对美学研究对象的不同意见,主要有以 下四种: (P4-6)
第一,“美学之父”鲍姆加登认为,美学就是研究感性认识 的完善,感性认识的完善就是美。 第二,黑格尔认为,美学研究对象是美的艺术。 第三,车尔尼雪夫斯基在批判唯心主义美学的同时,十分强 调对现实美的研究,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著名论断, 第四,有些美学家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心理。
3、美学学科的建立
A、美学之父:18世纪初德国理性主义哲学家鲍姆嘉通(17141762),他是普鲁士哈列大学的哲学教授,德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哲 学家、美学家。他通过对莱布尼兹、沃尔夫的理性主义哲学加以继 承和系统化,发现相应于人类心理活动(或知识体系)的知、情、 意三个方面的哲学系统有一个明显的欠缺。他认为: 研究“知”(理性认识)——逻辑学 研究“意”(意志行为)——伦理学 研究“情”(感性认识)——?(空白) 为此,他认为应该有一门研究感性认识并与逻辑学相对的新学科, 这门新学科以一个希腊文名词“Aesthetica” 即美学来命名。 “Aesthetica” 的希腊文原意是感觉、感性认识。以它来命名则有 “感性学”、“感觉学”的意思。由此可见,这门新学科是作为认 识论提出来的,是与逻辑学相对应的。 1735年,鲍姆嘉通在他的《关于诗的哲学沉思录》,已经首次使用 了“Aesthetica” (美学)这个概念,1750年,他就正式 用”Aesthetica” 来称呼他的研究感性认识的一部专著 《 Aesthetica》,从此,美学作为一门新的独立的学科就正式诞生 了。
第一章 美学基础知识
美学是研究审美活动及其活动 及其规律的科学
以叶郎,蒋培坤为代表的美 学家的观点
这样可以突破以往种种观点的狭隘性, 把美学研究的天地得以拓展。
美学是对生命的最高阐述
以杨春பைடு நூலகம்,潘知常为代表的美学 家的观点。
生命及审美,审美及生命。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进而叶郎将美学研究范围定为审 美形态学、审美艺术学、审美心 理学、审美社会学、审美教育学、 审美设计学、审美发生学、审美 哲学八个分支学科构建了现代美 学体系。
(1)新生力量的悲剧。
如 戊戌变法
(2)源于“小人物”的命运悲剧。 如《红楼梦》
(3)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如 《孔乙己》
(1)悲剧性的崇高感是矛盾冲突中的美;
(2)悲剧性的崇高感是情感升华的理性美;
(3)悲剧性的崇高感是人类尊严的体现。
喜剧:
不同于作为戏剧 种类之一的喜剧,泛指 社会生活中和各种艺术 形式中一切滑稽的因素, 即一切荒谬背离、显得 可笑的现象。当然,作 为戏剧种类之一的喜剧 是滑稽最集中的表现形 态。
悲剧不是单纯的悲,而是充满了强烈的伦理追求 或者积极的真理探索。
一方面,在悲剧冲突中,伦理的因素占有非常突出 的地位,它把善恶、美丑的尖锐冲突直接呈现,当 正义的力量受到摧残的时候,反而激起人们对于善 的同情、热爱和崇敬,对丑恶的憎恨。
另一方面,悲剧发人深思。为什么会造成悲剧?为 什么会失败?引起人们的反思。 这两方面使得悲剧具有“净化”作用,所以悲剧一 直被视为具有崇高地位的美学范畴。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 因此人需要教化,教化的本质就是个体的人提升为 一个为普遍性的精神存在。” ——黑格尔(德国)
第一、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美学的基本范畴
第三节:美学的基本形态
美学(Aesthetica)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 学科。 美学一次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最初的意 义是“对感官的感受”。 美学作为专门的概念首次提出,是在1975年 的由德国的哲学家鲍姆嘉通(美学之父)。
鲍姆嘉通的贡献:通过美学的概念提出把美学、逻辑学和伦理学组成 完整的哲学体系。
(1)喜剧反映的基本内容是现实生活中的丑;
(2)喜剧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
(3)喜剧性美感的特征在于笑。
喜剧性美感的主要类型有:
(1)机智; (2)讽刺; (3)幽默。
喜剧的形态是一种复杂的形态:形体动作的丑、精 神世界的丑、社会制度风俗习惯的丑。这是一个不 断推衍深化的过程。 同时,喜剧的种类也有很多:讽刺喜剧、风俗喜剧、 幽默喜剧 等等。
最早从美学上对崇高进行研究的,就是大工业 革命之后的事情了。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我 们不是第一次提到这个人物了。《论崇高与美》 一文,区分了崇高与优美。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 博克认为“优美感以快感为基础”,崇高感是 “以痛感为基础”。
悲剧:作为美学范
畴的悲剧,也叫做 悲,或者悲剧性, 它不同于作为戏剧 种类的悲剧,它的 含义相对要广泛些, 不仅包括作为戏剧 悲剧,还包括了现 实生活中的悲剧以 及其他艺术当中的 背景。
喜剧产生的是一种轻松的愉快,经常与笑相联。 但是,这种笑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具有了深刻 的社会理性内容。就是正义战胜邪恶、自我高 于丑陋的一种理解与顿悟。带有伦理的满足和 理智的思索这样的特点。
中国古代美学思想总体特点:
儒家:高度重视美与善的同意,高度重视人的道德人格的修 养,重视审美与艺术的伦理教育作用。在艺术的情感表现上, 强调以理节情。所谓的“怨而不怒,哀而不伤”。 道家:极力追求人的内在精神人格的独立自由,追求一种不 计利害、不以物役的超功利的人生态度,从而将审美同超功 利联系起来。 释家:强调顿悟与直觉。这是与审美和艺术创造十分接近的 心理状态。
悲剧不是单纯的悲,而是充满了强烈的伦理追求 或者积极的真理探索。
一方面,在悲剧冲突中,伦理的因素占有非常突出 的地位,它把善恶、美丑的尖锐冲突直接呈现,当 正义的力量受到摧残的时候,反而激起人们对于善 的同情、热爱和崇敬,对丑恶的憎恨。
另一方面,悲剧发人深思。为什么会造成悲剧?为 什么会失败?引起人们的反思。 这两方面使得悲剧具有“净化”作用,所以悲剧一 直被视为具有崇高地位的美学范畴。
中和:这是我国古人对美的基本认识,决定着我国古代 美学艺术的基本风貌。这个美学范畴包括了“中”与 “和”两个方面。和,就是多样性的统一,这种多样性 是各种对立因素的表现。和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 人与自然、社会都是和谐统一的。
刘勰的《文心雕龙· 风骨》篇。风就是情感的表现 与抒发,这样才能感染人。风还跟气有关,也就是 与情感相呼应得气质、个性,天才等,当它们表现 于中时,也就成为作品的气势和感染力量。因此风 与情、气相联。骨主要指的是作家的理性和人格联 系在一起的。风与骨的统一,就是情与理的统一。
中国美学思想发生于先秦时期,它为以后各种美学 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 中国美学思想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基本思想脉络与先秦 时期相继相续。唐宋时期前后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峰。 明清时期的美学思想在中国美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不仅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进行了总结,并且开拓了中 国近现代的美学思想。但是,中国与西方的美学思想大 有不同,中国古代各时期尽管出现了如:《文心雕龙》、 《诗品》、《艺概》 等等一系列文艺理论著作,却没有像西方国家的柏 拉图、亚里士多德、鲍姆嘉通、康德、黑格尔、车尔 尼雪夫斯基等人所撰写的“美学”专论或专著,也没有 一部全面系统的论述各门类艺术美学特征的艺术概论。 不过中国美学思想有其本民族的独特性,也有其独特的 思想体系。
“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人能够脱离直接性和本能性。 因此人需要教化,教化的本质就是个体的人提升为 一个为普遍性的精神存在。” ——黑格尔(德国)
第一、美学和人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
第二、美学和每个民族的文化传统有着十分紧密的联 系
美学理论是哲学的分支,美学是一种哲学思 维,是理论思维。
美学和艺术有密切的关系
首先,表现为感性形式的和谐统一。
其次,表现为内容的完整统一。 再次,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最后,主客体关系的和谐统一
优美是比较单纯直接的形态表现了美的本质特征。 它表现为现实对于实践的单纯的肯定,而不是二者 的对立、冲突和斗争。而且排出了丑,而不是美丑 并存。 同时,优美表现为一种静态的实践结果,不表 现实践的艰苦的过程。因此,在形式上,它是和谐 的、相对稳定的。给人们的审美感受也是单纯平静 的。
美学是“边缘学科”或 “跨界学科”
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2.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 3.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 4.美学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人文学科研究对象是人的人文世界,也就是人的精神世界和 文化世界,从内容看精神世界和文化世界就是意义世界和价 值世界,其中的价值性决定了人文学科区别于社会科学。 而人文学科最主要功能是——教化。
社会生活: 融洽的关系和平静安宁的生活氛围。 比如纯洁的友谊、爱情、亲情。 同时劳动成果和产品往往也是社会生活的优美的重 要来源。 自然景物
优美的艺术不反映 具有严重社会矛盾和斗 争、具有不可调和性的 内容,往往表现大团圆 解决的东西,而且往往 生动的体现了合目的性 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内 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美学和心理学有密切的关系 美学和语言学有密切的关系 美学和人类学有密切的关系 美学和神话学有密切的联系
美学和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有密切的关系
至今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现代形态的美学体 系。所谓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的重要标志是体 现21世纪的时代精神,这种时代精神就是文化 大综合。 文化的大综合主要体现在研究对象是“美”: 两个方面: 1.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大综合 2.19世纪文化精神和20世纪文化学术精神的 大综合
(1)崇高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崇高以巨大的矛盾冲突获得审美价值;
(3)自然界以不平凡的形态使审美主体获得崇 高感。
因为,大工业的发展,极大地开拓了人们的审 美领域,人们开始有更多的机会面对崇高的审美对 象;另一方面,大工业也增长了人们的见识和审美 能力,使得我们可以欣赏比优美更为复杂的美学形 态。康德就说过,欣赏崇高比欣赏美需要更高的道 德水平和文化修养。
美学
•研究感性认知
逻辑学 •研究理性认识
伦理学 •研究人的行为
美学并非现代的产物,从原始社会就开始萌芽, 无论是西方的古希腊还是中国的春秋战国对美 的追求越来越强烈。
什么是美学? (1)美学是关于美得学科
美学是以美为研究对象,也是对感性认识的完善。 是西方美学家和艺术家的观点。
(2)美学是美得艺术哲学
什么叫范畴?
什么是范畴?就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 和反映。概念也是对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但是概念更 具体、更细致、相对来说范畴更为基本,更为核心, 自然也就更为的重要。 美学范畴就是人们对于美的现象形态的认识和把握。
优美:这是人类最早把握的一种美学形态 。
西方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的统一,把杂多导致 同一,把不协调导致协调。 中国古代同样认为美在于“和”。史伯:“和五味 以调口”、“和六律以聪耳”。
西方的美学和发展 中国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西方的美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世纪左右,古希腊、 古罗马是西方美学产生的源头。大约在公元前9—8世纪古 希腊有位著名的盲诗人荷马,关于他的生平、创作等情况多 系传说,但他创作的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却为西方美学思想的产生留下了可考的证据。这两部史诗 表现了英雄时代的英雄形象以及人类战胜自然界的伟大力 量和斗争精神。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一书中,称荷马史诗和全部神话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 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荷马史诗中对“勇气”、“荣誉 心”的尊重,是作为美的概念描述的,后人将其发展成为“崇 高”、“伟大”等美的形态。 美的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到了 公元前6世纪左右,古希腊的一些思想家、哲人主要有,毕达 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苏格拉底、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等人,他们都从哲学的角度出发,对“美”的 现象在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形成了各自独立的 美学思想。
滋味直接起源于钟嵘的《诗品》。但是,以味论美 却是中国人很早就有的传统。钟嵘的味论,从创作 和欣赏两个方面强调了文艺的审美特征。从创作方 面来说,没有必要过多的政治伦理道德,而要注重 是否具有审美感染力。从欣赏方面而言,也不必要 被动的接受它的教诲,而是要去品尝它特有的美。
传神:东晋大画家顾恺之提出来的。不仅仅指的是传达出 人物的精神个性和内在生命。还牵涉到“形”与“神”的 关系。要通过个体的感性存在去捕捉人生哲理或人生境界。
(3)美学是审美心理学
(4)美学是关于美、美感和艺术的科学。
第一节:美学的产生与发展
人类的学科性质分为: 自然科学(精准的数据和实验方式) 社会科学(归纳实验) 人文科学(体验、思辨、演绎) 所以: 美学(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对人进行综 合的、整体研究)与人文学科的联系更紧 密,是关于人生活的一种知识体系。
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
以朱光潜、马奇为代表 的美学家的观点。
艺术哲学
美得本质是集中地反应在艺术中 的。其目的是解决艺术与现实这 一特殊矛盾。
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
以李泽厚为代表的美 学家的观点。
由德国的哲学,英国的心理学, 法国的哲学三者构成的。 美得哲学是基础和引导。 审美心理学是整个美学的主体 和中心。
首先一层是与“形”相对的“神”,也就是所谓的 不光要求外在形体的相似,而且要求把对象的精神 面貌给呈现出来。 第二层则更加深化,不仅指精神面貌,还包括了人 的智慧、才情、个性等等。简单的说就是包含了人 格的诸方面,同时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要达到超 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第三层在这个精神境界的基础之上,要求作品中的 人物还可以传达出某种人生哲理或者宇宙体悟,呈 现出一种高度体验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