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
古代汉语课程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是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以及自学考试特点编制而成的。
自学内容共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
基础知识方面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等部分,古文阅读实践方面包括古文阅读、古文句读、古文今译、古文背诵等部分。
除绪论部分外,其他各部分均一一列出知识点,并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
其中,凡要求“识记”的内容,应考者应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识记。
凡要求“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应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
凡要求“应用”的内容,必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
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基本要求: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各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同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有关的语言现象。
一、文字部分(一)基本要求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字体演变常识。
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能通过结构分析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
理解并掌握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各种常见现象。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1)识记:许慎提出的“六书”中象形、指意、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
(2)理解:象形、指意、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
(3)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分析过的所有例字的形态结构类型,并能举一反三,对与教材所举例字形体结构相似的汉子予以正确分析。
(4)应用:了解义符、声符等概念,并能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
(1)理解:指定教材分析过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义及其同形体结构的关系。
(2)应用:掌握形声字的本义同义符的关系。
(1)理解:了解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等概念,并能分辨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区别。
842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大纲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名称:古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考试科目代码:[842]一、考试要求1. 古代汉语是一门基础课、工具课。
该课程的目的和要求是在马克思主义语言学理论指导下,培养学生阅读古书的能力。
即通过古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以及有重点地阅读古代文献的实践,学生要控制古代汉语的语言逻辑,以便借助于工具书能够直接阅读古代文献,批评地继承我国古代优秀的文化遗产。
2.语言学概论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要求学生控制关于人类语言的本质、结构、发展、分类以及记录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主意,以提高语言理论水平和语言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工作奠定须要的基础。
二、考试内容第一部分古代汉语1.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将通过对文言文的标点、翻译来考察,其难度不会超过教材中的先秦历史散文与诸子散文或者《史记》列传的难度。
文中教材(包括文选与常用词)浮上过的词语将不会注释。
2.有关知识: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方式(二)常用工具书简介1.《说文解字》2.《康熙字典》3.《经籍纂诂》4.《辞源》5.《辞海》6.《经传释词》第1 页/共9 页7.《词诠》8.《诗词曲语辞汇释》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一)词义变化的类型1.词义的扩大2.词义的缩小3.词义的转移(二)古汉语同义词的辨析四、词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词的本义1.定义2.词的本义的探求主意(二)词的引申义1.引申义与本义的联系方式A、相似类比B、相关借代C、相因推导2.词义引申的脉络A、连锁式B、辐射式五、汉字的构造(一)汉字的构造与“六书”理论1.“六书”的名称及许慎的定义2.四体二用3.汉字结构辨析(二)汉字结构与本义的探求1.文字的本义2.文字本义的探求主意六、古今字,异体字(一)古今字定义、形体、成因、辨识(二)异体字定义、类别、辨识七、判断句,也字(一)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二)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三)语气词“也”的特点八、讲述句,矣字,焉字(一)古汉语的双宾语句(二)古汉语的宾语前置句1.用代词复指的宾语前置2.代词“是”作宾语前置(三)动量成分的位置1.数词直接作状语2.数词作谓语(四)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被动句式1.介词“于(於、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3.助动词“见”表示被动4.“为……所……”式5.“被”字式(五)语气词“焉”的用法九、一定句,一定词(一)一定句代词做宾语前置(二)“弗”“毋”“未”“无”“莫”的用法十、疑问句,疑问词(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二)疑问代词“孰”“安”“恶”“焉”“奚”的用法(三)疑问语气词“乎”“诸”的用法十一、词类活用(一)古代汉语词类活用定义(二)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的类型1.使动用法第3 页/共9 页2.意动用法3.名词活用做动词4.名词作状语(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十二、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一)“者”的用法(二)“所”的用法(三)“者”和“所”的区别十三、连词,介词(一)介词“于”(於)“以”“为”的用法(二)连词“而”“以”“则”“且”的用法(三)“然而”“然则”“固然”的用法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语气词“夫”“其”“唯”的用法(二)词头“有”“其”“言”“于”“薄”的用法(三)词尾“然”“乎”“焉”“如”“尔”的用法十五、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一)什么是双声(二)什么是叠韵(三)三十六字母(四)什么是古音通假(五)假借字的两种情况十六、古书的注解(上)(一)古注的意义和历史(二)常见的体例本文、毛传、郑笺、孔疏、陆释文(三)古注的内容(四)古注的术语曰、为、谓之;谓;犹;貌;之言、之为言;读如、读若;读曰、读为十八、古书的注解(下)如字;变读;衍文;脱文第二部分语言学理论第一章语言的功能第一节语言的社会功能1.语言的人际互动功能第二章语言是符号系统第一节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语言与符号第二节语言符号的系统性1.语言符号的随意性和线条性2.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3.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第三章语音和音系第一节语音和音系的区别和联系1.语音和音系的最小线性单位2.国际音标第二节从声学看语音1.语音四要素2.音质的声学分析第三节从发音生理看语音1.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第四节音位和音系1.对立和互补2.音位和音位变体3.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第五节音位的聚合1.区别特征2.音位聚合群第六节语音单位的组合第5 页/共9 页1.音节2.语流音变第四章语法第一节语法和语法单位1.语法的组合规矩和聚合规矩2.语法单位第二节组合规矩1.语素组合成词的规矩2.词组成词组合句子的规矩第三节聚合规矩1.词类2. 形态3.语法范畴第四节变换1.变换和句法同义2.变换和句法多义第五节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语言的语法结构类型第五章词义和语用第一节词汇和词义1.词和词汇2.词的词汇意义3.词义的概括性第二节词义的各种关系1.一词多义2.同义关系3.反义关系第三节句义1.句法语义范畴和属于说话者的人类经验映像第四节语用1. 话题和说明2. 焦点和预设第六章文字和书面语第一节文字和语言1.文字及其作用第三节共时文字系统的特点和分类1.从文字的次小单位看文字的个性和分类 2.从文字的最小单位看文字的不同类型第四节文字的发展与传扬1.自源文字和他源文字2. 文字适应语言和文字的相对自立性第五节书面语1. 口语和书面语2. 书面语的规范第七章语言演变与语言分化第一节语言演变的缘故和特点1.社会、人际交流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 2.语言中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和语言的演变 3.语言演变的特点第二节语言的分化1.语言随着社会分化而分化2.社会方言3.地域方言4.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第八章语言的接触第二节不成系统的词汇借用1.借词第三节语言联盟与系统感染1.语言联盟2.系统感染第7 页/共9 页第四节语言的替换和底层1. 语言替换2. 语言换用与底层遗留第五节通用书面语、民族/国家共同语进入方言或民族语的层次1. 文白异读与汉语方言中的通用语层次2. 共同语第六节语言接触的异常形式——混合语1. 洋泾浜2. 混合语3. 世界语第九章语言系统的演变第一节语音的演变1.何以知道语音的演变2. 语音演变的逻辑性和演变机制3. 语音对应关系和历史比较法第二节语法的演变1.组合规矩的演变2.聚合类的演变3.类推4.结构的重新分析5.语法化第三节词汇和词义的演变1.词义的演变三、试卷结构1.考试时光:180分钟2.试卷分值:150分3.题型结构:古代汉语部分(1)文言文翻譯(25分)(2)阅读分析题(25)(3)论述题(25分)语言学理论部分:(1)解释术语 25分(2)简述 20分(3)论述 30分四、参考书目1.《古代漢語》(一、二册),王力主編,中華書局校訂重排本。
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北大、人大、中财、北外、中传中传教授创办教授创办集训营、一对一保分、视频、小班2014年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古代汉语》考试《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大纲【育明教育温馨提示】
专业课复习一定要赶早,不要在起跑线上就输给对手。
复习要有针对性,在备考复习过程中,考研信息的收集很重要,信息是第一位的:你信息收集的越多,越充分,你的认识就会越全面、正确。
要尽全力收集到目标院校专业课的笔记、课件、讲义、历年真题等资料。
特别是历年真题要认真研究几遍,因为历年真题考查的重合率是很高的。
往往一道题目三四年前考过,现在又会以其它形式变相的来考查!将历年真题与笔记、课件、讲义等结合学习,这样才能够做到更有重点的复习。
最后,要有一个详细的复习计划,时间安排计划。
机会永远是为有准备的人而留的!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古代汉语》是大学本科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主干课。
它是从古代文献阅读与理解入手,探求古代汉语现象和规律的一门科学,通过对传世典范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了解语言学和文献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及现代汉语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汉语发展的规律。
要求考生熟读经典作品,掌握1200个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熟练掌握语音、语法、文字、词汇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中国语言学史有一定的了解,并具有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的内容
(一)文字基础知识
1.汉字的形体结构
(1)传统六书的定义及其应用分析
(2)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
(3)字形结构与汉字本义的关系分析
(4)形符、声符、部首、偏旁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古代汉语课程考试大纲wenmizhuanben
南京晓庄学院《古代汉语》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古代汉语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基础适用专业:文秘转本学时数:54 学分数:执笔人:刘晓梅编写日期:2013-5-14 审批人: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古代汉语》是文秘转本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古代汉语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的。
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群众的语言,既有专业性也有工具性。
《古代汉语》的教学目的是:1、培养提高学生运用古汉语知识、阅读古代文言作品的能力,要求能借助工具书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2、使学生比较扎实、全面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加深对祖国语言的理解,为进一步研究深造打下基础。
二、考试目的《古代汉语》课程考试旨在考核学生对古代汉语基本常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以及文言文的阅读水平。
三、考试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考核知识点古代汉语课的性质、基本内容。
(二)、考核要求1、了解文言和白话的区别。
2、掌握古代汉语的历史分期。
第二章《左传》(一)、考核知识点通论:常用字典词书;古汉语词汇构成特点;古汉语词的本义、引申义的方式及规律;古今词义的异同;同义词辨析;文选:《左传》的作者、性质及历代注解情况;《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晋灵公不君》、《齐晋鞌之战》等。
(二)、考核要求1、了解常用字典辞书的编排方式、编撰者及其用途,如:《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经传释词》、《词诠》、《诗词曲语辞汇释》、《辞源》《辞海》和《汉语大字典》等。
在遇到问题时能够选择恰当的字典辞书帮助解决问题。
2、了解古汉语词汇特点,理解本义、引申义间音义关系。
3、了解古今词义异同;4、掌握分析词的本义的方法。
5、能够借助字典辞书分析同义词间的异同。
6、掌握如下常用词及句型:寤、亟、岩、即、城、国、厌、图、毙、鄙、贰、厚、昵、完、启、封、羹、请、即、阙、施、锡、处、风、虞、涉、履、共、征、次、如、徼、社、稷、绥、池、轶、管、访、勤、孰、靡、鲜、骤、贼、趋、搏、田、舍、饿、病、宦、竟、反、诒、书法、陈、介、殷、险、殿、集、擐、即、援、败绩、越、奉、属、当、摄、任、劝、衅;惊姜氏佗邑唯命、参国之一、何厌之有、为之所、生民心、夫人将启之、公赐之食、何谓、何患、隧而相见、是之谓、不虞君之涉吾地也、寡人是征、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莫之继、晋侯饮赵盾酒、提弥明死之、为之箪食与肉、我之谓、书法不隐、不介马而驰之、郄克伤于矢、师之耳目,在吾旗鼓、三周华不注、从左右皆肘之、故不能推车而及、有一于此将为戮乎、人不难以死免其君、何以报、虽然。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考研专业课935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古代汉语》科目大纲(科目代码:935)学院名称(盖章):文学院学院负责人(签字):编制时间: 2019年7月10日《古代汉语》科目大纲(科目代码:935)一、考核要求古代汉语考试是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生入学考试复试科目。
我们根据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生入学的基本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自行命题的依据,力图符合该科目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反映汉语言文字学和中国古典文献学对古代汉语的基本要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其目的是测试考生相关的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古汉语语法学的基础知识,一定的古代文化常识、古典文献学和汉语史的基本素养及及较强的阅读古书的能力。
二、考核评价目标1.要求考生具有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古汉语语法学的基础知识。
2.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古典文献学和汉语史的基本素养。
3.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古书的能力。
三、考核内容古代汉语考试由“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古汉语语法学基础知识”,“古代文化常识、古典文献学和汉语史基本素养”,“文言文阅读能力与现代汉语表达能力”,三部分组成。
第一章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古汉语语法学的基础知识第一节文字学基础知识第二节音韵学基础知识第三节训诂学基础知识第四节古汉语语法学基础知识第二章古典文献学和汉语史的基本素养第一节古代文化常识基本素养第二节古典文献学基本素养第三节汉语史基本素养第三章文言文阅读能力与现代汉语表达能力第一节文言文阅读能力第二节用现代汉语翻译古书的能力第三节阅读古书与分析古书的实践能力四、参考书目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一、考核要求古代汉语是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汉语基础》科目入学考试的内容之一。
本课程以中华书局版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为主要参考书,以第一、二册为重点考核内容。
要求考生掌握古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以及汉字构造和工具书使用方面的基础知识,同时考察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应有一定量的文言文阅读理解和背诵以及古书注解的相关内容。
二、考核评价目标一、基础知识及其应用(一)工具书使用部分1、了解常用字典辞书的编排体例。
2、重点掌握《说文解字》《经传释词》《词诠》《辞源》《辞海》《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经籍籑诂》等工具书的作者、性质特点及编排方法。
(二)词汇部分1、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掌握古今词义差异的主要情况;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的含义;理解区别单音词、复音词及辨析同义词的基本方法。
2、识记指定教材通论、文选及常用词部分所举的词例。
3、理解单音词、复音词、联绵词、偏义复词等概念。
(三)汉字部分1、识记许慎给“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所下的定义;理解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
2、理解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了解常用汉字部首的意义及其构形功能。
3、掌握指定教材中分析过的所有例字的形体结构类型,并能举一反三,正确分析古汉语常用汉字的形体结构。
4、能区别古今字和异体字;能区别指定教材第二册[附录一]《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说明”部分所列繁简字在古文献中的不同意义;能写常用字的繁体形式。
(四)语法修辞部分1、了解古代汉语判断句、叙述句、疑问句和否定句的基本特点;掌握古汉语判断句的不同形式;掌握古汉语被动及动量表达的基本形式;掌握古汉语中宾语前置的特点及其语法条件;掌握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类型及其特点,并对以上句式均能举例说明。
2、理解文言句末语气词“也”、“矣”、“焉”、“哉”、“乎”、“欤”、“邪”及句首句中语气词“夫”、“其”、“惟”的基本用法,并能举例说明。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王力前八个单元
古代汉语第一单元考核知识点:一、下列专业工具书的作者,成书时间,编排体例及用途:说文解字康熙字典辞源辞海经籍篡诂经传释词词诠诗词曲语辞汇汉语大字典二、古今词义的异同三、词的本义和引申义四、同义词辨析考核要求:一、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常用古义:言语访请报告谏讨反舍次如驰骤侵袭伐奔亡及执享荐图虞克堪兵勤乏乱两卒乘帅姑党城池帅田二、《左传》文选逐字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三、用结构层次分析法分析《左传》文选中的单句。
第二单元考核知识点:一、用“六书”的理论分析汉字的结构,并指出六书理论的贡献和局限。
二、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及古今字的辨别。
三、异体字的结构差异四、繁简字在古代文献中意义上的参差。
考核要求:一、记住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为六书所下的定义,并说明下列汉字六书的归属:即初亦奔行须侯朝服身保万来长友更及断封胡其年信肯武令步寇寸二、辨析同音分化和同源分化的古今字。
三、辨别异体字结构上的差异。
四、说明一些简化字与其繁体字在古书中意义上的差别。
五、《战国策》文选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第三单元考核知识点:一、判断句结构上的特点及“也”字的用法。
二、叙述句中的双宾语句和被动句三、否定句中的否定词及宾语前置句四、疑问句中疑问词及宾语前置句。
考核要求:一、举例说明古汉语判断句的结构类型和本质特征二、分析各种类型的宾语前置句三、《论语》文选逐字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四、《礼记》中的文选要在理解篇章内容的基础上,掌握关键词的意义。
五、掌握《常用词》三中下列常用词的常用义:示望矜哀愤患窃诛信谅辟好恭敬御右盗贼国家社稷仁义道德文质臭内间恶相仆第四单元考核知识点:一、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二、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和名词作状语。
三、代词的分类和用法考核要求:一、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常用义:行走之适治树艺畜保爱比喻诚淫凶疏戚饥孰滋赡殊异斤钧倍法术涂关宫商贾二、辨析各类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三、名词用作词的语法条件四、名词作状语的各种类型五、《孟子》文选逐字逐句地翻译成现代汉语第五单元考核知识点:一、连词和介词的意义或用法二、语气词的意义或用法三、词头、词尾的类型及其意义四、先秦诸子的语言特点考核要求:一、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常用义:说毁誉劝居登临过鬻市假为取奉益完备陈故穷难夷已必一参什伯晦朔期吏权衡聪明二、翻译《庄子》的《北冥有鱼》《庖丁解牛》《百川灌河》《惠子相梁》三、翻译《荀子·劝学》《吕氏春秋·察传》《韩非子·五蠹》文选全文第六单元考核知识点:一、《诗经》的韵例和《诗经》的韵部二、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考核要求:一、掌握下列常用词的常用义:徂征归陟降流放浮集采叔振援秉举斯伐稼穑获纳交错被负贻怀惩悼幸偷孔亟庶矢二、指出下列《诗经》中的诗的韵脚及其所在韵部:《关雎》、《桃夭》、《苤〓》、《柏舟》、《氓》、《伐檀》、《君子于役》、《蒹葭》、《黄鸟》、《月出》三、指出本单元各首诗中的联绵词,并说明每个联绵词语音上的联系。
808《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包含了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的两门主要基础课: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语言部分主要考查古代汉语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应用古代汉语阅读和翻译古代文章的能力,文学部分主要是考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以及相关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作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考试的内容第一部分古代汉语(一)古汉语通论:汉字学方面的知识1.传统“六书”理论2.汉字的形体演变与结构方式3.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4.汉字的繁简、异体问题5.汉字形体构造与词的本义问题重点内容:用六书说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说的价值及局限;汉字形体的演变规律;异体字问题。
(二)古汉语通论:词汇及词义方面的知识1.古今词义的异同2.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3.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重点内容:本义的确定;引申的类型;引申序列的确定。
(三)古汉语通论:古代汉语语法方面的知识1.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句式2.古代汉语的特殊语法重点内容:宾语前臵句的类型与条件;被动句的发展。
(四)古汉语通论:文史类工具书的知识重点内容;文史类基本工具书的概况;相关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五)古汉语通论:古书的传承与古代的注疏1.古书版本的基本知识2.古代注疏的基本体例(六)古汉语通论:古代文化常识1.古人的衣食住行2.古人的姓氏名号3.古代官职及天文地理知识4.古代的婚丧嫁娶重点内容:古代名物制度;古人姓氏名字的关系及反映的精神观念。
(七)古汉语通论:汉语音韵学知识1.反切2.四声(八)古汉语通论:文体、修辞与声律1.赋的构成2.古汉语的修辞3.诗的格律问题4.词牌及词律问题5.曲律与元杂剧问题重点内容:诗律;词律;元曲曲律;元曲用词特色。
说明:古代汉语考试内容详参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一)诗歌《诗经》(四首)氓[卫风]七月[豳风]采薇[小雅]何草不黄[小雅](二)文1.历史散文尚书(一篇)无逸左传(三篇)宫之奇谏假道秦晋肴之战郑子产相国国语(一篇)邵公谏弭谤战国策(三篇)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鲁仲连义不帝秦2.诸子散文论语(两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孟子(二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鱼我所欲也章荀子(一篇)劝学篇庄子(一篇)养生主[节录]韩非子(二篇)内储上[节录]说难[节录]3.辞赋楚辞(三篇)湘君湘夫人哀郢秦汉部分(一)辞赋贾谊赋(一篇)鵩鸟赋(二)诗歌乐府民歌(五首)战城南有所思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焦仲卿妻[并序]古诗十九首(录三首)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明月何皎皎(三)文司马迁文(二篇)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节录]班固文(一篇)苏武传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一)辞赋王粲赋(一篇)登楼赋陶渊明辞(一篇)归去来兮辞[并序]鲍照赋(一篇)芜城赋(二)诗歌曹操诗(三首)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蔡琰诗(一首)悲愤诗曹植诗(三首)送应氏[步登北邙阪]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阮籍诗(三首)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嘉树下成蹊][洪生资制度]左思诗(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皓天舒白日]陶渊明诗(五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清晨闻叩门]杂诗[白日沦西阿]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谢灵运诗(一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鲍照诗(三首)梅花落拟行路难[写水臵平地][对案不能食]谢脁诗(二首)玉阶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庾信诗(二首)寄王琳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乐府民歌(七首)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今夕已欢别]读曲歌[打杀长鸣鸡]西洲曲企喻歌辞[放马大泽中]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敕勒歌](三)文诸葛亮文(一篇)出师表孔稚珪文(一篇)北山移文梗概:第一部分是第一段,主要是泛论各类隐士的行径不同。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本科)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本科)古代汉语课程考核大纲(本科)Ⅰ、课程考核的总体目标为了考核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古代汉语知识及其能力,特制定了古代汉语考核大纲。
遵循数量大、题型多样、难度适宜的原则,既考核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及理论的掌握情况,又要考核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
Ⅱ、考核的主要内容(一)考试内容1、能力要求(1)能熟练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2)结合古代汉语常识熟练掌握精讲篇目及指定的阅读篇目中的字、词、句等知识点,并能通畅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3)能利用所学古汉语知识标点并翻译有一定难度的文言短文。
2、知识范围(1)通论:文字、词汇、语法方面的相关知识。
(2)文选: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一册涉及的篇目。
(二)考察内容1、能力要求(1)能熟练掌握古代汉语古书注释、修辞方式、音韵学方面的基本知识。
(2)结合古代汉语常识熟练掌握精讲篇目及指定的阅读篇目中的字、词、句等知识点,并能通畅的翻译成现代汉语。
(3)能利用所学古汉语知识标点并翻译有一定难度的文言短文。
2、知识范围(1)通论:古书注释、修辞方式、音韵学方面的相关知识。
(2)文选:王力主编《古代汉语》第二册涉及的篇目。
Ⅲ、考核时间安排1、本课程安排第三学期考试第四学期考察。
2、考试时间:110分钟Ⅳ、考核的内容范围绪论及常用工具书第一节绪论重点掌握:一、古代汉语的含义。
二、文言文的含义。
一般了解:三、古白话的含义。
第二节常用工具书重点掌握:一、字典辞书的三种编排方式二、几部常用字典辞书的主要优缺点:(一)字书:《康熙字典》的主编、部首、收字、体例、失误;《说文解字》的作者、部首、收字、性质、体例、性质;《说文》四大家的名称及代表著作。
(二)词书:《辞源》的部首。
(三)虚词:《经传释词》的作者、编排方式;《词诠》的作者、编排方式。
一般掌握:三、了解常用工具书的使用方法及其性质。
文字第一节汉字形体的演变及构造重点掌握:一、“六书”的内容,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及其特点、作用以及相互关系。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周及徐《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古代汉语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课程代码:学分:3总学时:108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先修课程:现代汉语一、考试对象:宜宾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本课程结合一定数量的文选,通过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要求3.1文选第一单元:1.《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文字:通假字:寤牾厥掘锡赐无毋古今字:辟避厌餍舍捨大太异体字:佗他词汇:都国毙鄙完乘克亟严雉堪请图至于厚黄泉封人遗施纯语法:双宾句2.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文字:古今字:大太女汝共供通假字:女汝伯霸词汇:与及虞涉夹辅至于缩酒次如不榖徼绥语法:双宾句宾语前置句“之”的取独用法“其”作副词表祈使语气3.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文字:古今字:说悦知智词汇:贰军缒执事越鄙陪舍东道主行李乏困版肆封阙微敝与语法: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状语后置作补语: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双宾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以”的用法:1.以其无礼于晋。
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 越国以鄙逺,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文字:通假字:阙缺诒贻古今字:孰熟竟境反返词汇:入畚莫稽首靡衮骤患盛服假寐饮趋死之食之橐亡书法5.《齐晋鞍之战》(成公二年)文字:异体字:鞌鞍词汇:陈御右屦病合殷吾子殿集事擐兵即援逸败绩周语法:若之何6.《叔向贺贫》文字:通假字:离罹词汇:实卒宫越怀疚以免(凭此免除)骄泰艺假贷居贿宜亡吊嘉语法:宾语前置:1.吾是以忧。
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汉语方向)复试笔试科目(中国古代文学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汉语言文字学(古代汉语方向)复试笔试科目考试科目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先秦两汉文学约25分魏晋南北朝文学约25分唐宋文学约25分元明清文学约25分4)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约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问答题:约4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考试目标:理解并掌握重要作家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影响;掌握主要文体的写作特征及其产生、发展的原因;从整体上把握文学史发展的主要脉络和基本规律;关注主要文学典籍的成书整理和版本源流;适度从思想史等文化视角理解历代文学史和重要作家作品。
考试内容:(一)先秦两汉文学1.《诗经》、《楚辞》的编定、流传、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地位及影响。
2.先秦叙事散文、说理散文的主要作者、主要篇目的思想内容与文学性。
3.汉赋主要作家、主要作品,汉赋发展阶段、艺术特色及其与经学的关系。
4.两汉史传散文的文学价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1.魏晋南朝文学的主要团体、重要阶段、代表作家。
2.魏晋南朝诗、赋、骈文的主要特点、发展流变、三种文体的交互影响。
3.玄学与魏晋南朝文学的关系4.魏晋南朝文学与汉代文学、唐代文学的关系。
(三)唐宋文学1.唐宋诗歌的分期、主要团体、诗学理论、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唐宋诗歌的不同特点和源流关系。
2.唐宋散文的主要作家、代表作品,唐宋散文的递变关系。
3.唐代传奇的主要特点。
4.晚唐五代与宋词的主要流派、演变趋势、重要作家、重要作品。
5.理学、禅学对宋代文学的影响。
(四)元明清文学1.元明清主要文学流派及其理论主张。
2.元代杂剧的演变阶段、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3.明代戏剧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
华南农业大学703古代汉语与写作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6、诗经的用韵 7、双声叠韵和古音通假 8、古书的注解 9、常用字:要求理解常用字的常用法和多种用法 言语谓访请召报告谏讨 反復舍次如 驰骤侵袭奔亡逐及执免 享薦 图虞 克堪有无 昭穆 勤乏 乱整 兩貳 兵车甲介卒乘 君师姑女 族黨讎 河防城池田館 辞谢责譲争 使令屬違趨戰擊馮據釋會習餓厭匱靡廟??託 往来去從即就赴引却约解具给计谋疾病衰崩困 侈寡少微强固再三帝后王侯子息 宗诗書禮樂 知識見觀矜憤卹竊誅翦脩講設諒顕僕賊示望視哀憾恕愤患持措拱攻诛设立忠信正邪辟好恶恭敬慎苟著相帅 士御右盗國家社稷仁義道德文質色臭先前後内外閒 適進踰偪樹藝愛傷誠饑僞贍異鍾術勢數塗??關屦歲行走出入退逸决治事畜保 害比喻诚善淫凶疏戚孰滋烈 共同殊斤钧鍾倍政教法朝野江宫府衣冠商贾旅徒年 説聽譽勸臨過稱離為堅備陳窮難參朔權實聰毁居登鬻市假合因改作取求奉致得益竭利完故夷平庸已必一什 伯晦时世期官吏爵衡果明功名北中下 徂陟遊舉穫貽懐負懲險亟褐畝驂駟領遵歸降流放浮集采叔振援操秉斯伐稼穑纳交错被任负施用制慕悼淑幸 偷薄阻悠皇永孔庶裘裳庭宇所策矢躬领武仇耦 徵發棄俟遷遺處問對審慮興廢變輕殆齒飯飾檢靈漸爾收封徙失存坐遇接承扶刺折戮问许省怨忍快曲直长小 贪廉重狂危面口耳目指食服布斗式英豪然且或曾更渐俱並而若 10、繁简字转换:能够掌握《简化字与繁体字对照表》中的所有内容 (三)现代汉语写作 命题作文:根据题目,写一篇 1500 字左右的论述文,不能写成小说和诗歌。要求内容切题,主题集中, 结构合理,层次分明,论证有据,观点正确,语言流畅。 备注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古代汉语文选 考试内容 1、《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齐桓公伐楚 宫之奇谏假道 烛之武退秦师 蹇叔哭师 晋灵公不君 齐晋 鞌之战 楚归晋知罃 祈奚荐贤 子产不毁乡校 2、《战国策》:冯諼客孟尝君 赵威风后问齐使 江乙对荆宣王 庄辛说楚襄王 鲁仲连义不帝秦 触詟 说赵太后 3、《论语》:学而 为政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乡党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 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4、《礼记》:有子之言似夫子 战于郎 苛政猛于虎 大同 教学相长 博学 诚意 5、《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齐桓晋文之事 文王之囿 所谓故国者 夫子当路于齐 许行 攘鸡 陈仲 子 弈秋 舜发于畎亩之中 6、《墨子》:非攻 7、《老子》: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三十幅共一毂 天之道 小国寡民 8、《庄子》:北冥有鱼 不龟手之药 庖丁解牛 胠篋 百川灌河 庄子钓于濮水 惠子相梁 运斤成
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考试大纲
汉字与中国文化课程考试大纲一、适应对象:修完《古代汉语》课程所规定内容的汉语言文专业的本科学生。
二、考核目的:考核学生对文字学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汉字传承的传统文化。
三、考核形式与方法开卷考查或课程论文。
四、课程考核成绩构成: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五、考核内容与要求:第一节绪论1.简要说明中国文化的内涵。
2.简要说明汉字的特点。
3.为什么说汉字能够反映中国文化?第二节汉字起源的文化背景1.学界对汉字起源有哪些推测?请简述之.2.你认为汉字是怎样起源的?第三节、汉字形体的演变1、汉字形体经过了哪些演变过程?各种形体有什么特点?2、汉字在形体演变中可能发生哪些问题?3、举例说明隶变对字形与字义之间的联系产生的变化。
第四节汉字的形体构造1. 汉字是不是表意文字,为什么?2. 传统六书中哪些属于造字法,哪些不是,为什么?并简述各种造字法的特点 .3. 什么是“六书”?始见于何处?有什么价值?4. 圣美治字学演其义以为右文古之字书皆从左文凡字其类在左其义在右如木类其左皆从木所谓右文者如戋小也水之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歹而小者曰残贝之小者曰贱如此之类皆以戋为义也。
(1)这段文章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请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2)请谈谈你自己对这种观点的看法。
5、有人认为射矮牛半凤鸭炊烟出重几组字是千年误字,理由是:寸身当为矮,委矢应为射。
牛仅一角当为半,半生二角应为牛。
凤是凡鸟,鸭才是百鸟之王,甲鸟也。
欠火生烟,因火为炊。
二山之叠当为重,千里当为出。
试用文字学的知识加以分析。
6、举例说明部件的功能第五节汉字改革的文化制约1、简要说明汉语拼音化运动发展的情况。
2、谈谈你对汉字简化的看法。
3、汉字为什么没有走上拼音化的道路?第六节汉字传承的传统文化信息1、举例说明汉字传承的先民物质生活的信息2、举例说明汉字传承的先民的宗法和神灵意识3、举例说明汉字传承的上古的婚姻形式4、举例说明汉字传承的玉石文化5、汉字谐音中体现的中国文化六、样卷《汉字与中国文化》考查题一、举例说明汉字在篆变、隶变和由繁体字到简体字中形与义失联的情况。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期末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完善版]完善版-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一、文字1.何谓“六书”?辨析常用汉字的造字法。
(P73-79)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詘,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象形。
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如:日、月、鸟、鱼、鹿、羊、耳、门、马、禾、鼎、壶、网、手、象。
(2)指事。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亦、本、末、寸、丹、十、刃、甘、二。
(3)会意。
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
如:步、逐、斗、莫、牧、涉、既、旦、粪、伐、采、春、朝。
(4)形声。
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如:杞、物、江、里、旌、歌、悲、视、疆、闻、诚、指、问、础、载、防、帛、都、徒。
2.汉字的形体变化有哪些表现?(P79)从总体上来看,汉字的形体演变,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即“笔势”,或称“笔画的姿态”)和字形结构(简称“结构”)的变化。
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字体风格,或书体。
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与讹变等。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固然有结构上的变化,但主要是一种笔势的变革。
3.隶书的产生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何影响?(P79)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今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把小篆不规则的曲线或匀圆的线条变成方折的笔画,使字形变得平直方正;(2)改变了少数偏旁的形体,是一次重要的简化。
4.异体字的类别、形体分歧以与异体字的判定。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古代汉语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毛诗正义》2.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3.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4.脱文:简称“脱”,也叫“夺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
5.谓:用的时候,被解释的词不是放在“谓”的后面,而是放在“谓”的前面。
“谓”后面的话往往是用来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喻,影射的事物。
6.“读为”“读曰”: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7.“读若”“读如”: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8.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9.互文:古代修辞方式的一种,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其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互相补充。
10.律赋:唐宋时科举取士所采用的骈赋,要求平仄对仗,并限定韵字,因此又叫做律赋。
律赋大都内容贫乏,文字呆板,毫无生气,在文学上没有多少价值。
11.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
“三十六字母”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古时的三十六个声母,包括:帮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日,见溪群疑,晓匣影喻。
相传这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大体反映了唐宋之间的汉语声母系统。
808《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考试大纲一、考试的总体要求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基础知识包含了汉语言文学大学本科的两门主要基础课:古代汉语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
语言部分主要考查古代汉语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应用古代汉语阅读和翻译古代文章的能力,文学部分主要是考查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能力以及相关知识。
要求学生掌握运用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学作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考试的内容第一部分古代汉语(一)古汉语通论:汉字学方面的知识1.传统“六书”理论2.汉字的形体演变与结构方式3.古今字、通假字、假借字4.汉字的繁简、异体问题5.汉字形体构造与词的本义问题重点内容:用六书说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六书说的价值及局限;汉字形体的演变规律;异体字问题。
(二)古汉语通论:词汇及词义方面的知识1.古今词义的异同2.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3.词的本义和引申义重点内容:本义的确定;引申的类型;引申序列的确定。
(三)古汉语通论:古代汉语语法方面的知识1.古代汉语的一些基本句式2.古代汉语的特殊语法重点内容:宾语前臵句的类型与条件;被动句的发展。
(四)古汉语通论:文史类工具书的知识重点内容;文史类基本工具书的概况;相关工具书的使用方法。
(五)古汉语通论:古书的传承与古代的注疏1.古书版本的基本知识2.古代注疏的基本体例(六)古汉语通论:古代文化常识1.古人的衣食住行2.古人的姓氏名号3.古代官职及天文地理知识4.古代的婚丧嫁娶重点内容:古代名物制度;古人姓氏名字的关系及反映的精神观念。
(七)古汉语通论:汉语音韵学知识1.反切2.四声(八)古汉语通论:文体、修辞与声律1.赋的构成2.古汉语的修辞3.诗的格律问题4.词牌及词律问题5.曲律与元杂剧问题重点内容:诗律;词律;元曲曲律;元曲用词特色。
说明:古代汉语考试内容详参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修订本).北京:中华书局,1981.第二部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部分(一)诗歌《诗经》(四首)氓[卫风]七月[豳风]采薇[小雅]何草不黄[小雅](二)文1.历史散文尚书(一篇)无逸左传(三篇)宫之奇谏假道秦晋肴之战郑子产相国国语(一篇)邵公谏弭谤战国策(三篇)苏秦始将连横冯谖客孟尝君鲁仲连义不帝秦2.诸子散文论语(两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长沮桀溺耦而耕章孟子(二章)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鱼我所欲也章荀子(一篇)劝学篇庄子(一篇)养生主[节录]韩非子(二篇)内储上[节录]说难[节录]3.辞赋楚辞(三篇)湘君湘夫人哀郢秦汉部分(一)辞赋贾谊赋(一篇)鵩鸟赋(二)诗歌乐府民歌(五首)战城南有所思陌上桑十五从军征焦仲卿妻[并序]古诗十九首(录三首)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明月何皎皎(三)文司马迁文(二篇)魏其武安侯列传李将军列传[节录]班固文(一篇)苏武传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一)辞赋王粲赋(一篇)登楼赋陶渊明辞(一篇)归去来兮辞[并序]鲍照赋(一篇)芜城赋(二)诗歌曹操诗(三首)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蔡琰诗(一首)悲愤诗曹植诗(三首)送应氏[步登北邙阪]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阮籍诗(三首)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嘉树下成蹊][洪生资制度]左思诗(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皓天舒白日]陶渊明诗(五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清晨闻叩门]杂诗[白日沦西阿]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谢灵运诗(一首)石壁精舍还湖中作鲍照诗(三首)梅花落拟行路难[写水臵平地][对案不能食]谢脁诗(二首)玉阶怨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庾信诗(二首)寄王琳重别周尚书[阳关万里道]乐府民歌(七首)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今夕已欢别]读曲歌[打杀长鸣鸡]西洲曲企喻歌辞[放马大泽中]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敕勒歌](三)文诸葛亮文(一篇)出师表孔稚珪文(一篇)北山移文梗概:第一部分是第一段,主要是泛论各类隐士的行径不同。
18古代汉语考前复习大纲
简答题
1简述汉语工具书的常用编排和检索方法。 2简述隶书的特点。 3通假和假借二者有何异同?试举例说明。 4举例说明古今字和异体字的异同。 5词义引申的类型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6词义演变的结果有几种意义类型?试举例说明。 7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分析词的本义(举例说明)?
语言学文献样题实例:加注标点;许慎是怎么认识 “文字”这个 概念的。
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視鳥 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易八卦以垂 憲象及神農氏結繩為治而統其事庶業其繁飾偽萌生黃帝 史官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百 工以乂萬品以察蓋取諸夬夬揚於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 王者朝庭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倉頡之初作書也 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文者物象之 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以迄五 帝三王之世改易殊體封於泰山者七十有二代靡有同焉。
1、本文选自_________主持修订的《十 三经注疏》,“笺”的作者是 ,其中 的反切采用的是 的 一书中的反切, “正义”的作者是唐代学者 。 2、标点并翻译加横线的一段话。 3、“笺云爰曰也”,说明爰、曰二词的词性 和用法如何? 4、“传贯事”,传的作者是 。 5、“土如字”,解释“如字”。
《史记》翻译题:样题示例
全文无标点,繁体字排版。原题目200字左右。翻译注 意重点字词、句式,不得破句,以上原则违背者,1处1 分;一定要特别注意繁体与简体的对应识读,凡是翻译 译文中出现照抄原文繁体字的情况,一处扣1分。 王稽辭魏去過載范睢入秦至湖望見車騎從西來范睢曰彼 來者為誰王稽曰秦相穰侯東行縣邑范睢曰吾聞穰侯專秦 權惡內諸侯客此恐辱我我寧且匿車中有頃穰侯果至勞王 稽因立車而語曰關東有何變曰無有又謂王稽曰謁君得無 與諸侯客子俱來乎無益徒亂人國耳王稽曰不敢即別去范 睢曰吾聞穰侯智士也其見事遲鄉者疑車中有人忘索之於 是范睢下車走曰此必悔之行十餘里果使騎還索車中無客 乃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
古代汉语课程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是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以及自学考试特点编制而成的。
自学内容共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
基础知识方面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等部分,古文阅读实践方面包括古文阅读、古文句读、古文今译、古文背诵等部分。
除绪论部分外,其他各部分均一一列出知识点,并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
其中,凡要求“识记”的内容,应考者应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识记。
凡要求“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应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
凡要求“应用”的内容,必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
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基本要求: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各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同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有关的语言现象。
一、文字部分(一)基本要求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字体演变常识。
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能通过结构分析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
理解并掌握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各种常见现象。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1.汉字的形体结构(1)识记:许慎提出的“六书”中象形、指意、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
(2)理解:象形、指意、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
(3)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分析过的所有例字的形态结构类型,并能举一反三,对与教材所举例字形体结构相似的汉子予以正确分析。
(4)应用:了解义符、声符等概念,并能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
2.汉字本义与形体结构的关系(1)理解:指定教材分析过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义及其同形体结构的关系。
(2)应用:掌握形声字的本义同义符的关系。
3.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情况(1)理解:了解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等概念,并能分辨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区别。
(2)应用:了解本字、后出本字、通假字、本义与假借义等概念,对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通假字例及文选中曾注明的常见通假字能够正确辨识。
(3)应用:了解分化字的类型,对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分化字例及文选中已注明的分化字能够正确辨识。
(4)应用:了解异体字的类型,对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异体字例及文选中已注明的异体字能够正确辨识。
二、词汇部分(一)基本要求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与沟通情况。
掌握多义词的义项分析方法及句中词义的辨认方法。
识记指定教材中通论和文选注释部分所举的词例。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1.古代汉语词汇的构词特点(1)理解:理解单音词、复音词、联绵词、单纯词、复合词等概念,并能指出它们的区别。
(2)应用:能辨认古代汉语文句中的单纯词、复合词、词组,准确理解文意。
2.古今词义的变化(1)应用:了解古今词义差异的几种情况:古代汉语词汇义项的消失、古今义项的意义微殊。
(2)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所涉及的古今词义有差异的常用诗词词例,能说出它们在古书中的意义和用法。
(3)应用:掌握古今词义的沟通。
3.一词多义现象(1)识记:古代汉语多义词及义项的概念。
(2)理解:多义词中本义、引申义、假借义等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3)应用:对于指定教材中所举的探求本义的例字和分析引申义的例字能够正确分析。
(4)应用:能辨认常用多义词在具体文句中用的是本义、引申义还是假借义。
4.同义词及其辨析(1)理解:古代汉语同义词的特点及其辨析方法。
(2)应用:掌握指定教材同义词分析举例中所涉及的同义词,能简要说明其意义的异同,并能在具体文句中区分其用法。
5.应用:对于指定教材中提示的单音词在古书中的常用意义、古今意义的差别及其在现代汉语中存留的情况能够正确辨识。
三、语法部分(一)基本要求在系统掌握现代汉语语法知识的基础上,比较全面地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规则,重点掌握古代汉语比较特殊的语法现象和语法规则。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1.古代汉语实词的语法特点(1)理解:古代汉语实词的分类。
(2)理解:什么是词类活用,以及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的差异。
(3)动词、形容词、名词①应用:掌握形容词、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用法,能结合具体语境予以准确辨认,并能够说明其语法特点及意义。
②应用:掌握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能结合具体语境予以辨认,并能够说明其语法特点及意义。
③应用:掌握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能结合具体语境予以准确辨认,并能够说明其语法特点及意义。
④应用:掌握名词充当状态语的各种类型及其作用,能在具体语境中予以辨认,并能够说明其语法作用及意义。
⑤应用:掌握古代汉语动宾关系的意义类型及双宾语,并能够结合具体语境予以准确辨认。
(4)副词①理解:副词的类型。
②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所举的词例,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5)代词①应用:掌握人称代词“吾”“我”“余”“予”“女(汝)”“尔”“若”“而”“乃”“之”“其”“厥”所指代的人称及其语法功能,能在具体语境中予以辨认并准确释义。
掌握用在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代词后的“侪”“属”“曹”等词的意义并能准确翻译。
②应用:掌握指示代词“是”“此”“斯”“兹”“之”“其”“彼”“夫”“焉”“诸”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③应用:掌握疑问代词“谁”“孰”“何”“曷”“奚”“胡”“安”“焉”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④应用:掌握无定代词“或”“莫”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⑤应用:掌握特殊代词“者”“所”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6)数词①理解:古代汉语称数法的特点。
②应用:掌握名量和动量的特殊表示法以及约数的特殊表示法,能在古文阅读中理解有关称数的内容并作准确翻译。
2. 常用文言虚词及其语法功能(1)介词应用:掌握介词“于(於、乎)”“以”“为”“与”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2)连词应用:掌握连词“而”“以”“与”“则”“之”“雖然、然而、然則”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3)语气词应用:掌握语气词“也”“矣”“焉”“耳”“尔”“乎”“与(欤)”“邪(耶)”“哉”“夫”“惟(維、唯)”“蓋”“其”“也”的语法功能和意义,能在古文阅读中准确辨认并说明其意义和用法。
上述常用文言虚词,要求掌握它们各自的用法和特点,在古文阅读中能根据语境予以辨认,并说明其词性及意义(或语法作用)。
此外,上述虚词有的用字还兼表实词,对此也应能加以分辨。
3.语序和省略(1)应用:掌握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各种格式及前置的条件: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时前置;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宾语时前置;宾语用代词“之”“是”复指而前置;介词“以”的宾语前置等。
在古文阅读时能利用语境的提示作用,辨认前置宾语,并能准确翻译。
(2)应用:了解古代汉语句子省略句子成分的特点(主语的省略,动词宾语的省略,介词宾语的省略,等等,)在阅读古文时,能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补出省略的成分,以准确地理解和翻译有关文句。
4.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的特点及常见格式(1)判断句的特点及常见格式①理解:古代汉语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的特点。
②应用:在古文阅读中能准确辨认各种形式的判断句,尤其是省略主语的判断句、“是”充当主语的判断句等。
③应用:掌握古代汉语肯定和否定判断句的表达功能,能正确理解和翻译有关文句。
(2)被动表示法的特点及常见格式①应用:了解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没有表示被动的形式标志而仅通过主语同谓语动词的施受关系表示的被动句(语义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具有表示被动关系的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式。
②应用:能指出被动句式的几种类型:在谓语动词后用介词“于”引进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在谓语动词前用介词“为”引进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句式和“为……所……”句式;在谓语动词前出现被动的助动词“见”的被动句式和“见……于……”句式;“被”放在谓语动词前构成的被动句式和用介词“被”引进行为主动者构成的被动句式。
能分析说明以上被动句式的构成特点,在古文阅读中能准确辨认和翻译。
四、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部分(一)基本要求了解古书旧注的类型、古注于今注的不同以及古代的注音方法。
在阅读带旧注的古文时,能读懂注文,并根据注文理解相关的语言想象和文意。
了解与阅读古书直接相关的几种特殊表达方式的主要特点,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1.识记:古书旧注的类型2.应用:掌握古书的注音方法:读若、譬况、直音和反切,在阅读带旧注的古书或查阅传统语文工具书时,能利用这些知识读懂古书。
3.应用:了解古代汉语行文中各种特殊表达方式:婉曲、互文、变文、连类而及、用典,以便准确理解文章。
贰古文阅读古文阅读旨在考核自学应考者全面系统地运用所学古代汉语基础知识、阅读和理解一般文言文的能力。
一般文言文难易度跟《论语》《孟子》中比较浅近的篇章相当的文言文散文。
基本要求:在熟读或背诵指定教材文选获得一定语感的基础上,运用所学古代汉语各方面的基础知识正确地理解一般文言文。
一、语言现象的分析解释(一)基本要求不论是整篇整段的语言材料,还是单个句子的语言材料,凡文言材料中出现的关系到理解文章的各种语言现象,包括文字、词汇、语法等,都要求能运用已学过的各方面基础知识予以正确的理解和解释。
所谓已经学过的各种基础知识,指的是指定教材的常识和词义分析举例中已阐述过的各种知识,以及文选注释中所涉及的基础知识。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1.应用:能认识文言材料中的所有已学过的繁体字及其异体字,能准确辨别异体字对应的正体字,并能解释其意义。
2.应用:能辨识文言材料中已学过的分化字和通假字,正确地写出与源字相对应的分化字和通假字相对应的本字,能根据语言环境确定其读音(用汉语拼音标出读音),并能解释其意义。
3.应用:对于文言材料中已学过的一般实词(重点是古今意义不同的常用词),能了解其古义,并根据语言环境确定其义项。
对于指定教材中作过辨析的常见同义词,能根据语言环境辨析它们的细微差别或不同用法。
4.应用:对于文言材料中出现的双音节词语形式(重点是与现代汉语双音词字面形式相同而实际结构并不相同或意义并不相同的词语形式),能辨析其性质是单纯词还是复合词或词组,并能解释其意义。
5.应用:对于文言材料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现象(如:名词或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或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或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等)、动词的使动用法以及名词充当状语等现象,均能加以分析,并能把有关句子正确地译成现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