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上)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断的政策。
.
(三)奖出限入政策
例如,退还对出口产品原料征收的各种税款, 必要时还给予补贴。各国对进口消费品则几乎 无一例外地征收高关税,这样使其价格高到让 消费者难以购买的地步。
(四)鼓励发展本国航运的政策
重商主义者认为,强大的商船队是一个国家
外贸发达和经济强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积
极发展航运事业,为本国商品出口及转运创造
不断增长的目的。
.
三、政策主张
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包括:
(一)货币管制政策
主张严禁金银输出,贵金属一旦进口以后,就
必须留在国内。当时英国规定输出金银为大罪,西 班牙则最为严厉,输出金银者最高可判死刑。
晚期的贸易差额论者的货币政策有所松动 。
(二)对外贸易垄断政策
当时西欧各国都对国际贸易实行国家控制和垄
2、国内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国家之间
他举例说,苏格兰这个国家气候寒冷,不适宜种 植葡萄,因而应从国外进口葡萄酒。但如果采用 建造温室等方法,苏格兰也能自己种植葡萄并酿 造出葡萄酒,只是其成本要比从国外购买高3倍。 斯密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苏格兰政府限制 进口葡萄酒,并鼓励在本国种植葡萄和酿造葡萄 酒,显然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
义的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却严重束缚了对外贸易,
阻碍了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这种要求,必然
要反映到经济思想上来。这就是重商主义衰落和
古典学派兴起的大背景。古典学派提出了“自由
放任”的口号,在理论上为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
铺平道路。
.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年)是英国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者,代表产业资本的利益,在
3、批判了重商主义关于一国能持续积累金银财宝的观 点。斯密认为,一国长期保持外贸顺差是不容易实现 的。他根据货币流量调整机制说明,如果一国长期保 持贸易顺差,金银会源源不断地流回本国,当商品供 应量一定时,商品的价格会趋于上涨。价格上涨,商 品成本增加,本国货在国外的吸引力就会降低,出口 也会减少。
《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
(又称为
《国富论》)一书中对重商主义理论进行了批判,提 出了“绝对优势论”(absolute advantage),又
称绝对成本论,这标志着国际贸易纯理论的真正开端。
斯密先后在格拉斯哥大学和牛津大学学习,毕业后曾
在爱丁堡大学讲授法学、政治学和修辞学,后来到格
拉斯哥大学讲授逻辑学和道德哲学。1778年他被任 命为苏格兰税务监督,1787年担任格拉斯哥大学校 长,1790年逝世,终年67岁。
域分工论”。
.
4、绝对成本论例证(两个国家和两 种产品)
(1)英国和法国进行国际分工之前,各自具有不同 产品上的绝对优势,如表6-1。
表6-1
英法分工前每吨产品所需劳动量
生铁(吨) 小麦(吨)
英国 50天
100天
法国 100天
50天
按斯密的理论,英国在生产生铁方面具有绝对优势, 应该分工生产生铁而放弃小麦的生产;相反,法国在生产 小麦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应该分工生产小麦而放弃生铁的
所以应分工生产毛呢,以毛呢交换葡萄牙的酒更为有利。
这种“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的思想,是李嘉图比
较成本论的核心。依据这一思想进行国家间的分工和贸
易,对各方都有利。
.
2、英国与葡萄牙进行国际分工之后, 产品总产量增加了。
英葡两国依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进行国际分
工,英国分工生产毛呢,葡萄牙分工生产葡萄 酒,所生产出的产品总量增加了,见表6-4
斯密的代表著作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及原因的研究》,
初版于1776年,先后被译成多国文字,它集经济理
论、经济史和经济学说史于一体,标志着古典经济学
已经成熟并形成体系。
.
二、绝对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一)斯密理论的中心是经济自由主义
斯密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放任、 依靠市场这个“看不见得手”来对市场的供求 关系进行自发调节,维持均衡,控制社会利益, 从而使社会获得进步和稳定。
吨小麦,增加到了分工后的3吨生铁和3吨小麦。这就是分
工所带来的利益。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三、简评
1、亚当·斯密提出的以绝对成本论为基础的自由 贸易理论,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成为英国工业资
产阶级反对封建残余,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武器, 在历史上起过进步作用。
2、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论是科学的。
3、斯密关于交换的倾向产生了分工的观点是错误 的。他认为,交换是人类固有的天性,正是由于
二、理论思想
(一)重商主义的财富观
贸易差额论是以重商主义的财富观为基础的。重商主义者 认为,财富就是金银,金银代表财富,一国是否富裕,主要 取决于该国所拥有的金银数量。国家一切经济政策和经济活 动的目的都应是为了获取金银。
(二)保持外贸顺差是增加金银的主要途径
认为增加一国的金银拥有量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一是开采
不相同。两种产品的成本比率分别是:
毛呢:90/100=0.9
葡萄酒:80/120=0.67
葡萄牙的毛呢成本为英国毛呢成本的90%,酒的成
本为英国的67%,其两种产品的绝对成本均比英国的 要低。但相对而言,酒的成本更低,优势更大,所以应
该分工生产酒,以酒交换英国的毛呢更为有利。英国两
种产品的成本都处于绝对劣势,但毛呢的劣势较小一些,
3、绝对成本论概述
斯密认为,一国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所花费 的成本绝对地低于他国,就称为“绝对优势”。 如果这种绝对优势是该国所固有的“自然优势”
或已有的“获得优势”,它就应该充分利用这 优势,发展某种产品的生产,并且出口这种产
品,以换回他国在生产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这样做对贸易双方都更加有利。斯密的这种国 际贸易理论被称作“绝对优势说”,也称“地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年)是
继亚当·斯密之后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代表人物。
1817年他出版了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对
商品价值理论和财富分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地
租及国际贸易问题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完成了比
较成本学说。
.
二、比较成本论的主要内容
(一)比较成本论概述
李嘉图则认为,一国不仅可以依据绝对优势原则参 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而且即使一个国家在生产上 没有任何绝对优势,只要它与其他国家相比,生产各 种商品的相对成本不同,那么,仍可以通过生产相对 成本较低的产品并出口,来换取它自己生产中相对成 本较高的产品,从而获得利益。这一学说当时被大部 分经济学家所接受,时至今日仍被视作是决定国际贸 易格局的基本规律,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因此,他反对政府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主张以自
由贸易政策来扩大对外贸易。
.
(三)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
1、分工极大地提高了社会劳动生产率
人类有一种天然的倾向,就是交换。 交换的倾向形成分工,分工使社会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 斯密以制针为例,说明工场手工业中实行分工协作可以大
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他说,由一个人制针,所有的18道制 针工序都由他自己来完成,每天最多只能生产20枚。如果 实行分工生产,由10个人分别去完成各种工序,平均每人 每天能生产4800枚。 他认为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一是劳动者的技巧因分工而日进; 二是分工免除了从一个工序转到另一个工序所损耗的时间; 三是分工促进了专业化机械设备的发明和使用。 .
葡萄牙 80天
90 天
英国
120天
100 天
按照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在上述情况下,英 葡两国之间是不会发生贸易的,因为英国两种产 品的劳动成本都绝对高于葡萄牙。 .
但是,李嘉图通过分析认为,两国仍能进行对双方
都有利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葡萄牙在两种产品的生
产上虽然都比英国有绝对的成本优势,但优势的程度并
3、贸易差额论认为财富和利润都产生于流通过程的 观点是错误的。
4、贸易差额论是最早的国际贸易理论,但是在理论 上是肤浅的、不成熟的,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
5、贸易差额论的政策主张有着积极意义。贸 易差额论产生于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的 阶段,距今虽已400多年,然而它的某些政策 主张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 义。比如:
有利条件。
.
(五)发展本国工业的政策
这些政策的主要内容有:
(1)向工场手工业者发放条件较优惠的贷款;
(2)为发展本国的技术性产业而高薪聘请外 国工匠并禁止本国熟练技术工人外流;
(3)对进口的新技术设备减免关税并限制本 国的新技术设备输出;
(4)为了降低工业生产成本,各国普遍实行 低工资制;
人类有了交换的倾向,才产生了社会分工。斯密 在这里颠倒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
4、斯密的绝对成本论有个重大缺陷:它只能说明
在某些产品的生产中具有绝对优势地位的国家参
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才能获得利益。
.
第三节 比较成本论
一、历史背景及作者生平
李嘉图继承发展了斯密的理论,提出了比较成本论。
比较成本的论历史背景与斯密理论的背景相似,也是英 国资产阶级在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
从斯密 到凯恩斯革命 再到货币主义 .
(二)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
1、斯密批判了重商主义的财富观;斯密认为,衡量一 国是否富裕的标准不是该国拥有的金银数量,而是其 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2、批判了重商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论点;斯密认 为,政府必须减少其经济作用,国家主要应保护私有 财产不受侵犯,保卫国家不受外来侵略。
(5)为了提高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制定各种 工业管理条例,加强产品生产的质量管理。 .
四、简评
1、贸易差额论的理论和政策适应当时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要求,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 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但是,后期则变为生产力发展的 障碍。
2、贸易差额论实际隐含着一个错误的假定前提,即 认为世界的物质财富是固定的、有限的。一国之所得 必为他国之所失。这会导致损人利己的贸易政策。
(1)积极发展出口工业,提高产品质量,保 持出口产品的竞争优势;
(2)禁止奢侈品进口和对一般制成品奖出限 入;
(3)实行保护贸易政策,保护本国的民族工
业等。
.
第二节 绝对成本论
一、历史背景及作者生平
18世纪60年代,英国开始了产业革命。新兴的
资产阶级为了从海外市场获得更多的廉价原料并
销售其产品,迫切要求扩大对外贸易,而重商主
李嘉图比较成本论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一句话: “两优取其重,两劣择其轻”。 .
(二)比较成本论例证
举例:生产鞋和帽子。某小城镇。
1、英国与葡萄牙进行国际分工之前,在毛呢
和葡萄酒这两种产品的生产上各自具有相对优势。
每吨产品两国分别投入的劳动量如表6-3
表6-3
英葡分工前每吨产品所需劳动量
葡萄酒 (吨) 毛呢(吨)
生产。
.
(2)英国和法国进行国际分工后,产品总产量 增加。见表6-2
表6-2
英法分工后产品量的变化
生铁(吨)
小麦(吨)
英国 50天+100天/50天=3吨
0
法国
0
50天+100天/50天=3吨
可见,分工后,英法两国投入的劳动总量未变,仍然是300
天,但两种产品的产量却增加了,由分工前的2吨生铁和2
第六章 西方国际贸易理论(上)
本章的学习重点: 1、贸易差额论的理论与政策。 2、绝对成本论与比较成本论的异同点。 3、穆勒的相互需求论与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的异
同点。
第一节 贸易差额论
一、历史背景
贸易差额论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出现的国际 贸易理论。
这一时期的商业资本不断发展,在经济生活 中居于统治地位。为了扩大产品销路,商业资本 不满足于国内市场,积极扩大对外贸易。于是便 出现了反映这种商业资本向外扩张要求的理论, 即重商主义,主张通过国家干预实行外贸扩张。
金银矿藏;二是通过对外贸易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内。
贸易差额论认为增加金银的主要途径是对外贸易。
内贸不能增加一国的金银总量。
只有通过对外贸易并保持顺差,才会使外国的金银流入国
内。
.
(三)贸易差额论的两个阶段
1、早期的贸易差额论
早期的贸易差额论者非常片面地解释和实施“外贸顺差”政策, 极力主张通过国家严厉的行政手段来增加金银财富。严格控制外 国工业品和奢侈品的流入,金银一旦流入国内就绝对不允许再流 出,违者处以重罚。
早期贸易差额论的主要特点,是要求对外贸易中的每笔交易和
对每个国家都保持顺差,任何交易都不允许出现逆差,以此达到 增加货币财富的目的。
2、晚期的贸易差额论
认为外贸保持总体顺差就可以。
他们与早期贸易差额论者的一个明显区别是不反对把金银货币
输出国外。认为在对外贸易中只要始终坚持多卖少买的方针,金
银就会以外贸顺差的形式流入国内,就能达到保持本国货币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