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PUMC(协和PUMC(协和))))分型分型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分型
1.转向椎必须偏离骶骨中心重力参考线 2.转向椎在T11或更高 3.胸腰连接段后凸的存在
King II Lenke 1CN
54 14
48
3.King Ⅲ(单胸弯)
该型胸弯合并有未过中线的腰 弯。Bending像上腰弯柔软。临 床检查胸背部后凸特别明显。腰 背部后凸不明显或没有。
脊柱侧弯总的外科治疗目标:纠正结构弯、 避免融合柔韧性好的弯(代偿弯)
(correct the major structural curves and yet avoid fusion of the flexible compensatory curves.)
Harrington: 提出稳定区概念(Stable zone)
特发性脊柱侧弯的分型
林必贵 张永刚
一、侧弯研究史:
1. 最早开始广泛研究脊柱侧弯 Shands 及 Eisberg 5000例: ≥10度: 1.9% ,≥20度:0.5% 。
2. 1973-1980 Minnesota 147万学生 ≥10度: 1.1%
二、侧弯外科治疗史
1. 20世纪初-50年代末:后路融合+支具
2000年Coonrad 扩展了King 分型(九型:每型都有左侧、 右侧型之分)
Type 1A:
双结构弯(胸弯+腰弯:胸弯<腰弯或腰弯柔韧性低)
Type 1B:
双结构弯(胸弯+胸腰弯:胸弯<胸腰弯或胸腰弯柔韧性低)
Type 2A :
双结构弯(胸弯+腰弯:胸弯>腰弯或胸弯柔韧性低)
Type 2B:
坎贝尔骨科手术学
8(0) 29(11)
46(21)
King Ⅰ
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有术
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正有术*导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邱贵兴教授等通过14年的特发性脊柱侧凸系列研究,提出了特发性脊柱侧凸新分型方法——PUMC(协和)分型系统,对临床诊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另外还在该疾病的病因及临床治疗研究、相关器械研发等方面均有创新。
该系列研究成果日前荣获200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特发性脊柱侧凸约80%见于青少年,严重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由于患者大多数处于生长发育期,手术矫形不当将影响脊柱的发育,甚至加重畸形。
特发性脊柱侧凸又是非常复杂的三维脊柱畸形,对其中不同类型的手术治疗方法和融合范围均不尽相同。
因此,其分型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
邱贵兴教授等在建立大型脊柱侧凸数据库(3000余例)的基础上,提出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PUMC分型系统。
该系统按照世界脊柱畸形研究协会(SRS)定义,根据顶点的数目将侧凸分为三个主型,每型中再根据冠状面、矢状面和轴状面三维畸形特点分为不同亚型,共计13个亚型。
与之相比,国际通用的King及Lenke分型方法均有不足。
King分型主要以胸弯分型为主,而且以冠状面为标准。
Lenke分型未考虑侧凸在横断面上的畸形,而且分型复杂,临床实际操作有难度。
PUMC分型系统则充分包容了侧凸的畸形特点,也比较符合临床疾病特点,而且便于记忆,是一种较为全面的分型方法。
该系统每一种分型均有相应的规范化治疗原则,临床应用后手术平均矫正率67%,失代偿率0.2%。
此外,该系列研究发现椎间盘和椎旁肌内Ⅸ型胶原、Bcl-2蛋白、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等的基因表达异常可能与特发性脊柱侧凸发病相关;开发应用了Zebris无创检测系统和支点弯曲像对患者进行评估;探索了支具矫形、三维矫形手术和严重僵硬性脊柱侧凸的前后路一期矫形手术,支具治疗有效率为88%,手术矫形前路和后路矫正率达73.5%和64.4%,前后路一期严重侧凸矫正率达45.3%;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外科治疗进展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外科治疗进展【关键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概念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青春前期或骨骼成熟前发生的脊柱侧凸,占整个脊柱侧凸的80%,形成带有弧度的脊柱畸形。
常伴有脊柱的旋转畸形和矢状面上生理弯度的变化,胸廓、肋骨、骨盆、下肢的长度、双侧肩胛高度也会随之变化,并常伴有骨质疏松,严重的病例(Cobbs角>80°)会影响到呼吸功能、心脏变位,甚至发生截瘫。
在生理和心理上给患者造成很大的负担。
早期通过云纹背影实验普查脊柱侧凸的发生率,根据对脊柱侧凸概念认识的不同:Cobbs角>10°侧凸发生率为15%~3%,Cobbs角>20°侧凸发生率为03%~05%,Cobbs角>30°侧凸发生率为02%~03%,并在随防过程中发现:Cobbs角>30°的脊柱侧凸有明显的加重倾向〔1〕。
虽然应用外固定支具能够限制部分轻症侧凸的继续发展,但大多数患者应用后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外固定支具不能起到很好的矫形作用〔2〕。
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对特发性脊柱侧凸进行合理的分类是确定治疗方法的前提。
最初根据侧凸的外观形态将脊柱侧凸分为双胸弯型、胸弯型、胸腰型、腰弯型、双主弯型、三弯型。
1983年,King等在冠状面上测量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范围和Cobbs角,对侧凸的活动度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将侧凸划分为5个类型,并提出不同类型脊柱侧凸融合固定标准。
这一分型成为Harrington系统和Luque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原则和术后效果评价的标准。
但以上方法主要在冠状面上对脊柱侧凸畸形进行评价,对矢状面和椎体旋转畸形的评价并不理想。
在脊柱三维矫正理念已经被确认,大量脊柱侧凸三维矫形器械和术式层出不穷的时期已经显得十分落后。
因此,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病理改变、分型的重新认识对于手术治疗原则和方法的改进尤为重要。
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系统
自 20世纪初应用脊柱后融合方法治疗脊柱侧凸畸形以来,关于如何准确地选择融合范围存在诸多争 鸣,各种融合方法各具特点,却又难以相互替代。然而,多数作者认为胸弯的选择性融合应包含胸弯内所 有椎体。对于胸段和腰段双侧凸的脊柱畸形,许多脊柱外科医生曾倡导标准的 T4~L4 融合。其中, Harrington认为,如果端椎在稳定区内,融合范围应从上端椎上一椎体至下端椎下 2个椎体,他提出 稳 定区 (stablezone)概念,将其定义为垂直于骶骨并通过两侧 L5~S1关节的两条平行线内的区域。他认 为这一概念对于建立稳定而平衡的脊柱非常重要。Moe则强调准确测量弯曲度数、分析椎体旋转程度以及 预测侧弯柔韧度等,并且倡导在上述基础上选择融合范围,应从上中立椎至下中立椎。
弯曲的cobb角接近10图1以侧弯角度为主的分型流程图2侧弯柔韧度为主的分型流程胸腰弯是否存在不同性质的侧弯胸腰弯是否同时存在腰弯是否穿过中线是否倾斜是否朝向顶椎胸弯是否腰弯倾斜向大胸弯顶点腰弯是否胸弯不同性质的侧弯停止错误胸腰弯是否存在不同性质的侧弯胸腰弯是否同时存是否倾斜是否朝向顶椎柔韧指数0倾斜向大胸弯顶点柔韧指数0不同性质的侧弯停止错误71二融合水平选择的改良cd内固定系统及其衍生系统如isolatsrhcdh等能产生强大的旋转力和横向力作用于脊柱达到矫形
67
二、 King 分型
Ⅰ型:胸弯和腰弯都越过中线的 S形侧弯;站立位像上,腰弯大于胸弯;柔韧度指数为负数(若站立 位像上胸弯大于腰弯,但侧方弯曲像上胸弯更柔软,也是Ⅰ型)。
Ⅱ型:胸弯和腰弯都越过中线的 S形侧弯;胸弯大于腰弯;柔韧度指数大于 0。 Ⅲ型:为胸弯,其代偿腰弯不越过中线。 Ⅳ型:为长胸弯,L5被骶骨中心垂线平分,但 L4倾斜入长胸弯之中。 Ⅴ型:双胸弯;T1倾向上胸弯凹侧;在侧屈像,上胸弯为结构性弯曲。
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_Lenke和PUMC临床分型的应用比较_邱贵兴
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骨科(邱贵兴、于斌、仉建国、王以朋、翁习生);西班牙巴塞罗那SantJoanDeDéu医院矫形学和创伤学中心(NorbertVentura);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骨科(石志才)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idiopathicscoliosis,I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发生于脊柱的三维畸形,具有多种不同的表现类型。
对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方法和融合范围也不相同。
因此,一直有学者致力于IS的分型研究,目的是指导临床诊疗,也相应出现了多种分型方法。
其中应用较多的是King分型[1],但此分型不够全面,未包括胸腰弯、腰弯、三弯等。
而且,对KingⅡ型侧凸的治疗存在较大争议,按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 、Lenke 和PUMC临床分型的应用比较・脊柱脊髓・邱贵兴于斌NorbertVentura仉建国王以朋翁习生石志才【摘要】目的比较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Lenke和PUMC分型的全面性及其对手术的指导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巴塞罗那SantJoanDeDéu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45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所有病例均进行King、Lenke和PUMC分型,比较手术原则与三种分型方法的符合率及术后失代偿的发生情况。
结果King分型能对全部病例中的122例进行分型,有23例无法应用King分型;而Lenke分型和PUMC分型均能对全部病例进行分型。
145例患者中,手术原则符合King分型者99例(68.3%),符合Lenke分型者120例(82.8%),符合PUMC分型者107例(73.8%)。
95例患者随访3~96个月,平均29.6个月。
其中手术原则符合King分型、Lenke分型和PUMC分型融合范围而于术后与随访时发生冠状面躯干失平衡(失代偿)的发生率分别为26.3%(26/99)和13.2%(9/68)、30.8%(37/120)和12.5%(10/80)、14.0%(15/107)和2.7%(2/74),符合PUMC分型而发生冠状面躯干失平衡的发生率与符合King分型、Lenke分型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特发性脊柱侧凸PUMC(协和)分型系统
型别顶点数亚型Fra bibliotek特点Ⅰ单弯
1
Ⅰa
胸弯,顶点位于T2~T11-12椎间盘
Ⅰb
胸腰段弯,顶点位于T12,L1
Ⅰc
腰弯,顶点位于L1-2椎间盘~L4-5椎间盘
Ⅱ双弯
2
Ⅱa
双胸弯
Ⅱb
胸弯+胸腰弯或腰弯,胸弯>胸腰弯/腰弯10°以上
Ⅱb1
符合以下条件:
①无胸腰段或腰段后凸
②胸腰段/腰段Cobb角≤45°
Ⅱc2
胸弯柔韧性>胸腰弯/腰弯柔韧性;胸弯凸侧Bending像Cobb角>25°
Ⅱc3
胸弯柔韧性<胸腰弯/腰弯柔韧性
Ⅱd
胸弯<胸腰弯/腰弯10°以上
Ⅱd1
胸弯凸侧Bending像Cobb角≤25°
Ⅱd2
胸弯凸侧Bending像Cobb角>25°
Ⅲ三弯
3
Ⅲa
远端弯符合Ⅱbl型条件
Ⅲb
远端弯符合Ⅱb2型条件
③胸腰段/腰段旋转度<Ⅱ度
④胸腰段/腰段柔韧性≥70%
Ⅱb2
胸腰段或腰段有后凸;若无后凸,但下述三条中有一条者,亦为Ⅱb2
①胸腰弯/腰弯额状面Cobb角>45°
②胸腰弯/腰弯旋转度>Ⅱ度
③胸腰段/腰段柔韧性<70%
Ⅱc
胸弯≈胸腰弯/腰弯,即二者Cobb角差小于10°
Ⅱc1
胸弯柔韧性>胸腰弯/腰弯柔韧性;胸弯凸侧Bending像Cobb角≤2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腰椎修正型
• 该分型系统还增添了腰椎修正型内容。修 正型内容是根据腰椎的位置与骶骨中心垂 线( CVSL )间相互关系来确定的。
A 修正型: 特点是 CVSL 在顶椎至稳定椎 的椎弓根之间
B 修正型: 特点是 CSVL 位于凹侧椎弓根 内侧缘与顶椎椎体外侧缘之间
C 修正型: 特点是 CSVL 完全在顶椎凹侧 的内侧
胸椎矢状序列修正型
( + )、 N 或(—)符号用于表示胸段 ( T5-T12 )在矢状面上的情况。
( + ):表示胸椎过度后凸( >40 度), (—):表示胸椎后凸过小( <10 度)。 ( N ):表示正常的脊柱后凸。
这些描述方法为胸椎矢状面上的治 疗选择提供了依据。
协和(PUMC)分型
手术治疗
目的:完全或部分矫正并稳定畸形,重建或 保持脊柱平衡,并消除形体畸形和心理障 碍
矫正脊柱侧凸的手术方法有: (1)特殊矫正器械: Harrington(哈灵通)
器械,包括一个撑杆及一个压缩杆; (2)脊柱融合:棘突旁植入松质骨。
有时两种方法同时应用
手术治疗适应证:
(一)支具治疗不能控制畸形进展,即使骨龄很低。
发性脊柱侧凸大多发病在青春发育期,而且在
快速生长期进展迅速。神经肌源性脊柱侧凸可
以在任何年龄发病,且在生长发育停止后,侧 凸仍继续发展,而AIS 在一旦脊柱生长发育 停止后则不再明显加重。另外,女孩的月经状 况对评估侧凸进展和指导治疗更是必不可少。
体格检查
由于特发性脊柱侧凸是排除性诊断, 必须进行详细的临床体检以排除有其他 原因造成的脊柱侧凸。
且腰弯呈非结构性,站立位上腰弯一般无旋转。
King IV型:约占9%,为一累及较多脊椎的长胸弯,顶椎
特发性脊柱侧凸PUMC分型系统培训课件
28
7
41
45
Bending 相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胸弯 < 25
T11
10
L3
L-Bending
0
L3
R-Bending
前路矫形内固定术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0
PUMC I 型
融合范围及手术入路
IA (胸弯)后路融合 或胸腔镜前路
IB (胸腰弯)首选前路 IC (腰弯)首选前路
PUMC IA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F 11yrs
T5
单胸弯
42 42
T12
SVL2
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T2
30
T7 T9
48
T12
Bending相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20
T6
T7
27
48
T12
L-Bending
R-Bending
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PUMC 分型 简单易懂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PUMC I 1个顶点 1个弯
PUMC II 2个顶点 2个弯
PUMC III 3个顶点 3个弯
特发性脊柱侧凸PUMC分型的优势与局限培训课件
PUMCIIIa
PUMCIIIb
5
PUMC分型的优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 定义明确严格 遵循 SRS 定义
脊柱侧凸 椎体偏离中线 Cobb角≥10 侧凸顶点 侧弯弧内偏离中线最远水平的
椎体或椎间盘
2. 按顶点分型 易记忆
PUMC分型的优势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 三维分型系统 冠状面 矢状面 轴状面
4. 每型有相应手术入路及融合范围
手术指导意义大
PUMC分型融合范围及手术入路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Ia 后路 上端椎上一椎体 -下稳定椎
或 前路 上端椎 - 下端椎
Ib 首选前路
T
Ic 首选前路
Ia
TL
Ib
Ic L
PUMC II 型 (2个顶点)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胸腰段后凸
II 0
III
15
I
IV
IIb1
IIb2
IIb1:AVR 0-I IIb2: ≥ Ⅱ 15
IIc
IId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IIc1
IIc2
IIc3 IId1 IId2
柔韧性
胸弯>腰弯 /胸腰弯 胸弯 Bending 25 胸弯>腰弯 /胸腰弯 胸弯 Bending >25 胸弯<腰弯 /胸腰弯
IIa
IIb1 IIb2 IIc1 IIc2 IIc3 IId1 IId2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和进行性结构性脊柱侧凸临床路径
长期医嘱:同前 临时医嘱: □ 术前医嘱 □ 明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
脊柱侧凸矫形、内固定、植 骨融合 □ 术前禁食水 □ 术前用抗菌药物皮试,手术 抗菌药物带药 □ 一次性导尿包术中用 □ 术区备皮 □ 术前灌肠 □ 配血 □ 其他特殊医嘱
□ 入院介绍(病房环境、设施等) □ 入院护理评估 □ 观察心肺功能、劳动耐力
孢菌素,MRSA 感染高发医疗机构的高危患者可用(去甲)万 古霉素;
(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 (《中华骨科杂志》.2008 年 1 月.28 卷.1 期);
(3)术后必要时使用激素:地塞米松、甲强龙等; (4)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使用预防并发症的药物。 4.术后必要时制作支具。 (十)出院标准 1.切口:愈合好,无感染征象,或可在门诊处理的未完 全愈合切口。 2.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合并症:本病可能合并其他疾病,患者术前心肺功能 障碍,术前准备及检查时间可能延长。患者术前存在神经功 能障碍,如截瘫、不全瘫,术后恢复时间延长,可适当延长 住院时间,但不以神经功能完全恢复为出院标准。 2.本病因畸形程度不同及发病年龄差异,可能需要分期 手术治疗。 3.并发症:术后可能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需要延长治疗 时间。 4.内植物选择:根据矫形方法选用不同内植物。 5.植骨融合选择:根据术中情况选用不同植骨材料及方
术并发症和切口愈合不良
□ 完成手术记录
生命体征情况等并作出相
情况,确定畸形矫正情况,
□ 完成术后病程
应处理
明确是否出院
□ 上级医师查房
□ 观察下肢运动、感觉
□ 完成出院志、病案首页、
□ 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并 □ 根据病情拔除引流管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King、Lenke和PUMC(协和)分型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比较及意义
在 三 平 面 内 的畸 形 特 点 , 型 全 面 , 于 掌 握 , 且 具 有 很 好 的 可 信 度 和 可 重 复 性 , 合 脊 柱 侧 凸 的 三 分 易 而 适
维矫形 。
【 关键词 】 青 少年 ; 脊柱侧凸 ; 可重复性 , 结果 【 据等级 】 预后判断性研究Ⅳ级 证
Co p r s n o t r b e v r a d i t a b e v r r l b l y b t e h n . n e a d PUM C l s m a io fi e o s r e n r o s r e ei i t e we n t e Ki g Le k n n n a i ca ・
B n ig片和 骨 盆 X线 片 , 线 片 均 不 进行 预先 测 量 。由 4名 有 分 型 经 验 的脊 柱外 科 医生 分 别 进 行 脊 柱 edn X
侧 凸 的 Kn 、ek igL n e和 P MC 协 和 ) 型 , 后 再 次 进 行 分 型 , 集 结 果 后 对 分 型 的 可 信 度 和 可 重 复 U ( 分 2周 收 性进 行 分 析 。计 算 K p a 验 的一 致 性 。结 果 ap 检 Kn 、ek 、 U ( 和 ) 型 的可 信 度 平 均 为 8 . ig L ne P MC 协 分 1 % 2
o 49yaso ( n e 1 — 8yas T eC b sageo em i c rer gdf m 4 。t 7 。m a, f1. er l r g, 0 1 er . h ob l fh a uv a e r 0 o 5 en d a ) n t n n o 5 。 Peprt es n igcrnl n aia rdorp sa el sspn i — e d grdo ah ee 2) roeai t dn ooa adsg t ai a h s la u ies e b n i aig psw r . v a t l g w d n r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Lenke分型详细讲解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Lenke分型详细讲解1)确认脊柱侧凸类型a、局部侧凸包括上胸弯,主胸弯和胸腰弯/胸腰弯。
根据何者Cobb最大确定主弯。
主弯是指Cobb角最大的侧凸。
若主胸弯和胸腰弯/ 腰弯度数相同。
则认为主胸弯是主弯。
主弯通常认为是结构性弯。
b、判断次弯(除主弯以外的侧弯)是结构性弯还是非结构性弯在站立位前后位X线片上Cobb角≥25°,且在Bending像上冠状位上Cobb 角≥25°,则认为此弯为结构弯。
若上胸弯在冠状位上不符合结构性弯的标准,但如果T2-T5局部后凸≥20°,则认为此弯也是结构性弯。
若主胸弯和胸腰弯/ 腰弯在冠状面上不符合结构性弯的标准,但是如果T10-L2局部后凸≥20°,那么此弯也是结构性弯。
2)腰椎修正型(A,B,C)根据脊柱前后位片上骶骨中垂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与腰椎的位置关系,将腰椎侧凸进一步分为A,B,C三型。
①若CSVL在腰弯顶椎双侧椎弓根之间穿过,腰椎修正型为A;②若CSVL位于腰弯顶椎凹侧椎弓根内侧缘与椎体或椎间盘外缘之间,腰椎修正型为B;③若CSVL位于腰弯顶椎椎体或椎弓根外缘之外,腰椎修正型则为C。
当难以区分腰椎修正型是A还是B,或是B还是C时均认为腰椎修正型为B。
3)胸椎矢状面修正型(-,N,+)胸椎矢状面修正型通过测量T5-T12矢状面Cobb角确定。
①“-”型指T5-T12后凸角<10°;②N型指T5-T12后凸角在10°-40°之间;③“+”型指T5-T12后凸角>40°。
脊柱侧凸的分类和分型
根消失。 Ⅳ度:凸侧椎弓根移至中央,凹侧椎弓根
消失。 Ⅴ度:凸侧椎弓根越过中线,靠近凹侧。 X线评估参数:摄片后标记顶椎、上端椎下
端椎、顶椎偏距、骶骨中心垂线(CSVL) 等(图6)。
骨骼发育度的估计(Risser征)
• Risser将髂嵴分为四等分,骨化由髂前上棘向髂 后上棘移动,骨骺移动25%为1度,50%为2度,75% 为3度,移动到髂后上棘为4度。骨骺与髂骨融合 为5度。
• 2 .要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而且易于 理解和记忆。
• 3 .每一型必须有其相应的融合范围和手术方 法,有其实际的临床指导意义。
分型是为了决定手术方法和融合范围的选择
• 推荐用胸带、马甲等 控制侧凸,并通过高 声唱歌及其他呼吸功 能锻炼来增强胸廓肌 肌力,以期纠正胸廓
畸形。
“It‘s important to konw what to do but no less important to konw what not to do.”
重要的是要知道该怎么做,但更重要的是知道为什么不能做。 --------- Malgaine
• Risser征0 °或1°者, 由于有显著的脊柱生长潜 能,因此弯度进展属高危。
分类分型
1.根据顶椎位置分类
2.按侧凸部位和形状分型
分 类 与 分 型
根据顶椎位置分类
高位单胸弯 上位椎常为T1T2,伴代偿性胸弯,左胸背凸起
单胸弯
最常见,上位椎常为T4T6 下位椎常为T11L2,
顶椎为T8T9
功能性;腰骶部相关疾病等
特征性表现:
脊柱向侧方突出 矢状面脊柱生理弯曲改变 椎体的旋转
骨科精读手把手教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Lenke分型!
骨科精读手把手教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Lenke分型!
Lenke 教授于2001年将Lenke 分型发表于JBJS 杂志上。
近年来已成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标准分型方法, 得到脊柱侧凸研究协会(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SRS) 的大力推崇。
目前按照 King 分型法分析撰写的文章已不被国际核心脊柱外科杂志所接受。
Lenke分型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基本知识;但该分型较为复杂,初学者难以掌握;今日由作者总结的特殊小技巧,帮助大家熟练掌握该分型,供各位医师参考。
内容来源于虎虎脊柱文献!。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分型中文-coa
26
T12 SV
A-P
Lat
PUMC Ib
M 16ys
T10
L1
60
L3
25
A-P
35
Lat
前路矫形内固定术后
T10
0
L3
A-P
20
Lat
术后4月随访
T10
0
L3
20
11
PUMC Ic
LC
F 17ys
T12
L2
AVR II
40
L4
A-P
45
Lat
前路矫形内固定术后
T12
8
L4
A-P
36
Lat
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分型
PUMC 分型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邱贵兴
手术 关键
融
前路还是后路
合
范
围
融合范围的 关键
分型
分型的 关 键
反映侧凸的特点 帮助确定融合范围和入路 有临床实际意义
包括可操作性 应用性
卫生部重点项目 (1997-2001)
-脊柱侧凸治疗的程序化及其临床应用
建立数据库
收集病例
1245 例
Lateral
Bending 相
胸弯 < 25
T11
10
L3
L-Bending
0
L3
R-Bending
前路矫形内固定术后
0
17
5
L3
A-P
Lat
术后9月随访
0
15
0 A-P
40 Lat
PUMC IId2
胸弯 < 腰弯
T4
F 16ys
60 30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分型与手术治疗
邱贵兴北京协和医院骨科100730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10岁以上儿童至发育成熟前的一种脊柱侧凸畸形,是小儿骨骼肌肉系统中最常见的畸形之一,约占青少年人口的2%~3%,占整个脊柱侧凸发病率的80%,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
特发性脊柱侧凸(IS)是非常复杂的三维脊柱畸形,它具有各种各样的表现类型。
不同类型的脊柱侧凸,手术治疗的方法和融合范围也不相同。
因此,IS的分型直接关系到手术治疗的效果,多年来一直是国内外脊柱外科研究的重点。
早在1905年就有学者对IS进行分型(Schulthess),但最著名及得到认可并广为应用的分类方法为King分型。
King(1983年)复习了特发性胸椎侧凸405例,并以主胸弯进行分型,共分Ⅴ型。
Ⅰ型:腰弯和胸弯,一般腰弯更大,腰弯柔韧性差;Ⅱ型:胸弯和腰弯,胸弯大、柔韧性差;Ⅲ型:单胸弯,腰弯不超过骶中线;Ⅳ型:长胸弯,L4常有倾斜并位于主弯内;Ⅴ型:结构性胸椎双侧凸,胸1向侧凸上端的凹侧倾斜,反向弯曲X线片上胸弯为结构性弯曲。
Beason等(1990年)用CD法治疗K ing Ⅱ型侧凸26例,提出应将其再分为两个亚型。
其中ⅡA型应符合下述四条标准的三条以上:腰弯<35°,反向弯曲时腰弯改善>70%,腰弯的顶椎居于骶中线,腰骶角(骶中线与双侧髂嵴的交点和腰弯顶椎中心的连线同骶中线的夹角)≤12°。
ⅡB型仅符合上述标准中的一条。
该分型更有利于临床上对侧凸融合范围的选择及预测侧凸的发展。
在临床上对King? Ⅱ型侧凸的治疗中发现,腰骶角>15°,腰弯顶椎偏距>2cm的Ⅱ型侧凸术后易发生失代偿。
因此,King Ⅱ型侧凸的再分类,对指导临床治疗King Ⅱ型侧凸,预防失代偿的发生具有积极的意义。
但由于King的分型主要以胸弯分型,并未将腰弯、胸腰段弯及三主弯包括在内,而且以冠状面为标准,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较差,临床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特发性脊柱侧凸PUMC分型系统培训课件
单腰弯
F 17ys
T12
L2
AVR II
40
45
L4
前路矫形内固定术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T12
8
36
L4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PUMC II 型
PUMC II 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T4
45
15
T11
38
L4
Bending 相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柔韧性: 胸弯 < 腰弯 20
R-Bending
5
L-Bending
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胸弯 >10
AVR II 48
L4
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后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2
15
10
PUMC IIC1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胸弯 < 腰弯
F 15ys
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后
24
12
2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PUMC III 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PUMC III 型
融合范围及手术入路
上胸弯及腰弯融合标准同II型
PUMC Ⅰ、PUMC Ⅱ和健康青少年体表特征差异的对比分析
PUMC Ⅰ、PUMC Ⅱ和健康青少年体表特征差异的对比分析作者:张建春,张睿,陈晓生,颜滨,吕厚忠,安炜斌,蔡波平,汝首杭,韩宗萍,刘杨来源:《右江医学》2023年第11期【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PUMC保守分型及健康人的体表特征的量化分析,了解不同侧弯类型青少年表面形态学差异。
方法选取2020年7月—2022年7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形体治疗的40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其中单弯20例(PUMC Ⅰ组),双弯20例(PUMCⅡ组),另招募健康志愿者20人纳入研究。
使用Diers三维脊柱测量姿势评估系统进行数据采集,比较静止站立时三组背部、骨盆表面形态学参数差异。
结果PUMC Ⅰ组矢状面失衡角度和矢状面失衡距离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棘突平均偏移距离和椎体旋转幅度PUMC Ⅰ组、PUMC Ⅱ组均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
棘突偏移幅度PUMC Ⅰ组、PUMC Ⅱ组同样大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0.01)。
结论矢状面上,PUMC Ⅰ组表现为躯干前倾;冠状面上,PUMC Ⅱ组由代偿弯引起棘突偏移幅度、左侧偏移距离及骨盆倾斜表现为显著特征;水平面上,PUMC Ⅱ组由代偿弯引起椎体旋转幅度最为显著。
脊柱侧弯患者各平面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应该相互结合解读各参数。
【关键词】PUMC分型;表面形态;脊柱侧弯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志码:ADOI:10.3969/j.issn.1003-1383.2023.11.009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ces in body surface characteristicsbetween PUMC Ⅰ, PUMC Ⅱ and healthy adolescentsZHANG Jianchun1, ZHANG Rui2, CHEN Xiaosheng2, YAN Bin2, 3, LYU Houzhong1,AN Weibin1, CAI Boping1, RU Shouhang3, HAN Zongping3,LIU Yang3▲(1.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Pengpai Memorial Hospital of Haifeng County, Haifeng 516400, Guangdong, China;2. Department of Spinal Surgery,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Shenzhen 518025, Guangdong, China;3. Shenzhen Youth Spinal Health Center, Shenzhen 518102, Guangdong, 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of surface morphology in adolescents with different scoliosis types by quantitatively analyzing different PUMC conservative classifications and body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of healthy people. Methods40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scoliosis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Shenzhen from July 2020 to July 2022 were selected,including 20 patients with single scoliosis (PUMC Ⅰ group) and 20 patients with double scoliosis (PUMC Ⅱ group), and 20 healthy volunteers were recruited to participate in this study. Diers three-dimensional spine measurement posture evaluation system was used to collect data, and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of the backs and pelvis surfaces when standing stil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hree groups. ResultsThe sagittal imbalance angle and sagittal imbalancedistance in the PUMC Ⅰ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P<0.01). The average deviation distance of spinous process and the rotation amplitude of vertebral process in the PUMC Ⅰ group and the PUMC Ⅱ group were greater than those of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 (P<0.05). The deviation amplitude of spinous process in the PUMC Ⅰ group and the PUMC Ⅱ group were also great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control group(P<0.05 or 0.01). ConclusionIn sagittal plane, the PUMC Ⅰ group show forward tilt of the trunk; in coronal plane, significant features are observed in the PUMC Ⅱ group, including the deviation amplitude of spinous process, left deviation distance, and pelvic tilt caused by compensatory curvature; in horizontal plane, vertebral rotation amplitude caused by compensatory bending in the PUMC Ⅱ group is the most significant.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ous planes of scoliosis patients, and each parameter should be interpreted in combination with each other.【Key words】PUMC typing; surface morphology; scoliosis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AIS)是指青少年群体中由于不明原因引起的脊柱冠状面角度大于等于10°并伴随着矢状面和轴状面异常的三维脊柱畸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语按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 ,AIS )的临床分型的临床分型,,目前有King 和MCO 于1983年提出的King 分型法分型法。
2001年LenKe 等提出6大类型大类型,,每一型又分1—9类型类型,,得到国际脊柱侧凸研究会得到国际脊柱侧凸研究会((Scoliosis Rescarch Society ,SRS )的大力推崇的大力推崇。
我国邱贵兴教授于2003年总结协和医院152例后例后,,
提出一种符合我国国情的分型系统分型系统((附后附后)。
)。
这些分型都是用于指导手术矫形而设这些分型都是用于指导手术矫形而设这些分型都是用于指导手术矫形而设。
中国整脊治疗则是非手术疗法中国整脊治疗则是非手术疗法。
邱贵兴教授的分型法易于掌握贵兴教授的分型法易于掌握,,适用适用整脊疗法的临床研究整脊疗法的临床研究整脊疗法的临床研究,,特转引供会员参考特转引供会员参考。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症侧凸症PUMC(PUMC(协和协和协和))分型分型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院骨科 邱贵兴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10岁以上儿童在发育成熟前常见的一种非先天性脊柱畸形,2%~3%的青少年有此畸形,其占全部脊柱侧凸病例的80%。
由于脊柱侧凸、扭曲和胸廓变形会直接影响患者的外观、心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并严重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应重视AIS 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尽早矫正畸形。
图1 错误选择融合节段的手术前后X 线片对比
AIS 传统分型治疗
AIS 的治疗方案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将侧凸的冠状面Cobb 角是否超过40°作为是否选择手术治疗的决策依据。
AIS 的非手术疗法包括理疗、体疗、表面电刺激、石膏及支具治疗等。
其中,支具治疗应用最广泛,疗效也最可靠。
对侧凸<20°且骨骼发育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应密切观察,并每隔6个月复查X 线片;若侧凸于6个月内增加5°~10°或>30°则应行支具治疗;对20°~40°的脊柱侧凸可采用支具治疗;若侧凸>40°,由于病情仍会进展,不宜采用支具保守治疗。
骨骼发育成熟后, <30°的侧凸很少会加重,但>40°的侧凸会持续加重,不宜行非手术治疗。
尽管支具治疗AIS 是有效的,但其会对患者的心理和肺功能产生影响,且会导致疼痛,部分患者不能耐受。
临床上通常根据冠状面的Cobb角、骨骼发育情况、脊柱矢状面变化、椎体旋转程度及侧凸的自然病史判断是否需手术治疗。
一般认为,对处于生长期、Cobb角>40°、非手术治疗无效(6个月内侧凸进展超过5°)、伴有疼痛、胸椎前凸及伴明显外观畸形的患者应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矫正脊柱畸形、稳定侧凸、重建或保持脊柱的平衡。
在手术中应尽量减少融合节段。
由于AIS是发生于冠状面侧凸、矢状面后凸(前凸)及轴状面椎体旋转的复杂三维畸形,因此要尽量从三维结构上同时矫正多种畸形。
矫形手术非常复杂,选择手术入路和确定融合范围也非常困难,如果医师确定的融合范围有误,会加重患者术后畸形甚至导致新畸形(图1)。
确定错误融合范围的主要原因在于AIS各种表现型的特点各不相同,对不同表现型的手术治疗方法和融合范围也完全不同。
因此,如何对AIS进行合理分型,从而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和融合范围是决定手术疗效的关键。
多年来,如何对AIS进行分型一直是国内外脊柱矫形外科的研究重点。
理想的分型系统应具有以下特点:①包括所有常见AIS类型,可反映脊柱侧凸的三维畸形特点;②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可重复性,易于理解和记忆且便于临床操作;③每一型必须对应相应的手术方法和融合范围,便于指导临床实践。
图3 前路融合固定术前后X线片对比
PUMC(协和)分型
鉴于AIS分型对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大指导意义,笔者对北京协和医院1983年2月至2001年1月收治的1245例AIS患者进行了系统随访,收集资料后建立了脊柱侧凸数据库,其中包括427例接受了手术治疗并有详细随访资料的AIS患者。
笔者通过对这些患者影像学资料的分析,确定了他们侧凸Cobb角、柔韧性、旋转度、稳定椎以及有无胸腰段后凸等参数,并结合国际上现有的AIS分型系统,提出了SIA分型新方法
——PUMC(协和)分型。
根据国际脊柱侧凸研究学会(SRS)的定义,脊柱侧凸是指站立位时,X线片示脊柱偏离中线且Cobb角>10°;在侧凸弧内,偏离中线最远,且呈水平状态的椎间盘或椎体为侧凸顶点。
笔者根据此定义,按顶点的数量将AIS分为3型:1个顶点(单弯)为PUMCⅠ型,2个顶点(双弯)为PUMCⅡ型,3个顶点(三弯)为PUMCⅢ型。
笔者还根据3类侧凸各自不同的三维畸形特点及侧凸顶点位置,将此3型分为13种不同亚型(表1、图2),每一
亚型的侧凸均有其相应的形态特点。
图4 后路融合固定术前后X线片对比
PUMC分型的临床意义
PUMC分型规定了每一AIS亚型对应的脊柱手术入路和融合范围,便于临床医师确定治疗方法。
比如
对PUMCⅡb1型AIS患者应尽可能保留腰椎活动节段,改善腰椎功能。
有研究证实,与后路胸腰双弯融合术相比,选择性胸椎融合可使融合节段减少3.5个,胸弯的平均手术矫形率达62.7%,腰弯的自动矫形率达64.7%,且不会导致躯干失代偿。
对PUMCⅡd1型AIS患者可单纯行前路下弯融合术。
实施前路手术矫正此类侧凸的优势在于:①在侧凸的中心范围内,以最大力矩对侧方移位和旋转椎体施加矫正力,从而拥有力学优势;②前路矫正侧凸会使脊柱短缩而不是延长,从而减少了术中牵引性脊髓损伤的发生率,椎体间融合避免了术后晚期出现曲轴现象,减少了术后内置物突出的几率;③前路手术可保留更多运动节段,从而减少了融合节段远端脊椎退变的危险。
前路手术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骨盆上保留的自由运动节段较多,使远期下腰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笔者经研究发现,与标准后路融合术相比,前路融合固定术可使单腰弯或单胸腰弯脊柱侧凸病例的融合锥体数平均减少1.8个,使双弯脊柱侧凸病例的融合锥体数减少4.9个,且矫形效果不劣于后路手术,融合弯冠状面矫形率达73.4%,胸腰双弯脊柱侧凸患者腰弯融合后,胸弯也得到了很好的代偿(图3)。
而如果对类似患者行后路手术,则往往需要长节段融合,这不仅增加了手术创伤,手术矫形的效果也并不优于前路手术(图4)。
表1 PUMC分型
型别顶点数亚型特点
I单弯1 Ⅰa 胸弯,顶点位于T2~T11、12椎间盘
Ⅰb 胸腰弯,顶点位于T12~L1椎间盘
Ⅰc 腰弯,顶点位于L1、2~L4、5椎间盘
Ⅱ双弯2 Ⅱa 双胸弯
Ⅱb 胸弯+胸腰弯或腰弯,胸弯>胸腰弯或腰弯(Cobb角差值≥10°)
符合下列条件者为Ⅱb1:
①无胸腰段或腰段后凸
②胸腰段或腰段Cobb角≤45°
③胸腰段或腰段旋转度<Ⅱ度
④胸腰段或腰段柔韧性70%
胸腰段或腰段有后凸者为Ⅱb2
若无后凸,但有下列3条中1条者,亦为Ⅱb2:
①胸腰弯或腰弯额状面Cobb角> 45°
②胸腰弯或腰弯旋转度>Ⅱ度
③胸腰段或腰段柔韧性<70%
Ⅱc 胸弯≈胸腰弯或腰弯(Cobb角差值<10 )
Ⅱc1胸弯柔韧性>胸腰弯或腰弯柔韧性,胸弯凸侧Bending相≤25°
Ⅱc2胸弯柔韧性>胸腰弯或腰弯柔韧性,胸弯凸侧Bending相>25°
Ⅱc3 胸弯柔韧性<胸腰弯或腰弯柔韧性
Ⅱd 胸弯<胸腰弯或腰弯(Cobb角差值≥10°)
Ⅱd1 胸弯凸侧Bending相≤25°
Ⅱd2 胸弯凸侧Bending相>25°
Ⅲ三弯3 Ⅲa 远端弯符合Ⅱb1条件
Ⅲb 远端弯符合Ⅱb2条件
女,13岁,AIS,X线片(1a)显示冠状面胸弯50°,腰弯47°;手术选择前路腰弯矫形固定融合。
术后正位X线片(1b)示躯干明显失代偿。
PUMCⅡd1型AIS,X线片(3a)示胸弯24°,腰弯35°;胸弯Bending相0°(3b)。
行前路腰弯融合术,保留了
胸段的活动度。
术后正位X线片(3c)示腰弯矫正到5°,矫形率为85.7%,胸弯自动矫正到15° ,自动矫形率为37.5%,侧凸矫正良好。
PUMCⅡd1型AIS。
X线片示:胸弯32°,腰弯47°(4a);胸弯Bending相(4b)。
手术选择后路融合,术后正位X线片示腰弯矫正到11°,矫形率为76.6%,胸弯矫正到6°,矫形率为81.2%(4c)。
该患者腰弯矫形效果不如图3所示患者,胸弯矫正效果较好,但胸段活动度丧失较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