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新高考生物三轮复习京津鲁琼版练习:题型专项练4 题型专项练(四) 直
【2020生物新高考京津琼】(四)考前10天——长句应答必备,教材再巩固
(四)考前10天——长句应答必备,教材再巩固(名词解释+教材黑体字填空+教材结论性语句)第10天1.自由水与结合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
细胞中绝大部分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2.生物膜系统: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3.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与主动运输: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4.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5.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6.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7.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8.动物细胞的重要储能物质是糖原,植物细胞的重要储能物质是淀粉,细胞中的重要储能物质是脂肪。
9.糖类大致可以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10.无机盐对于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等具重要作用。
11.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12.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第9天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3.酶: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4.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5.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26.糖类在细胞膜上以糖脂和糖蛋白的形式存在,且糖蛋白只能在膜外侧,据此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外侧。
7.各种膜所含蛋白质与脂质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其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2020版新高考生物三轮复习京津鲁琼版练习:核心素养专练 素养3 科
素养3 科学探究考点10 教材实验创新1.将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实验开始后的4个时间点a~d 测得细胞液相对浓度(P值)如下图所示(实验期间细胞均存活)。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时间内,液泡体积逐渐增大B.c→d时间内,P值不再增大主要受细胞壁的限制C.b→c时间内,光学显微镜下可看到水分子运出细胞D.c→d时间内,洋葱表皮细胞可能并未发生质壁分离解析:选D。
由图示可知,a→b时间内,P值不断增大,说明该过程细胞不断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液泡体积逐渐变小,A项错误。
c→d时间内,P值不再增加,说明此时进出细胞的水分子数一样多,细胞内外浓度相等,此过程中P值变化不受细胞壁的限制,B 项错误。
无论在哪个过程中都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水分子进出细胞,C项错误。
c→d时间内,P值不再增加,可能是细胞已经发生了质壁分离,但也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稍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会发生失水,但并没有发生质壁分离,D项正确。
2.将Ⅰ、Ⅱ两种物质混合,在t1时加入酶α,Ⅰ、Ⅱ两种物质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Ⅰ、Ⅱ两种物质浓度相等时的时间点为t2。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酶α可与物质Ⅰ形成酶—底物复合物B.若t1时增加酶α的量,则t2值减小C.若提高反应体系温度,则t2值变大D.t3后物质Ⅱ增加缓慢与物质Ⅰ浓度有关解析:选C。
根据题图可知,在实验过程中发生了物质Ⅰ的分解和物质Ⅱ的生成,而且物质Ⅰ是在酶α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了物质Ⅱ,酶α在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可与物质Ⅰ形成酶—底物复合物,A项正确。
在t1时增加酶量可促进酶促反应的进行,酶促反应速率越大,t2值越小,B项正确。
由于不知道此实验的温度是否为最适温度,故提高反应体系温度,不能确定酶促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C项错误。
图中t3后由于物质Ⅰ浓度非常小,所以其分解产物Ⅱ增加缓慢,D项正确。
3.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S型肺炎双球菌致小鼠得败血症与细菌表面的荚膜有关B.将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注入小鼠体内,可分离出活的S型菌C.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产生的子代中,大多数具有放射性D.烟草叶片被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后出现病斑是因为病毒进行了逆转录解析:选A。
(京津鲁琼版)2020版新高考生物三轮复习选择题规范练(六)(含解析)
选择题规范练 ( 六)( 建议用时: 45 分钟 )[A 组 ]1.线粒体与叶绿体是植物细胞内进行能量变换的重要场所,两者拥有必然的相似性。
下列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两者都拥有基质,在基质中都能合成ATPB.两者都含有DNA,其 DNA都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C.两者都由两层膜包被而成,内膜、外膜的作用不相同D.两者在进行能量变换的过程中,都陪同着气体的交换2.某哺乳动物 (2 N= 20) 的两个精原细胞(DNA 分子的两条链均被32P标志),一个只进行有丝分裂记为A,另一个只进行减数分裂记为B,将这两个细胞均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待它们都进入第二次分裂中期,此刻各有一个细胞分别记为A′、 B′。
A′和B′分裂后期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分别标志为A1、 A2和 B1、 B2,以下相关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A.A1和 A2均有 10 条染色体含32PB.A′的每一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姐妹染色单体含32P,而B′的20条姐妹染色单体都含32PC.A1和 A2中含 2 个染色体组,而B1和 B2中有 1 个染色体组D.A1和 B2所含有的性染色体数量之比为2∶13.用纯种芦花雌鸡(ZW)与纯种非芦花雄鸡(ZZ) 交配, F1中雄鸡均表现为芦花,雌鸡均表现为非芦花。
现发现F1中一只非芦花雌鸡因环境影响出现“性逆转”,变为雄鸡,且有生殖能力,让其与多只芦花雌鸡交配获取F2(WW胚胎致死 ) 。
以下相关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ZW和 ZZ 分别表示雌鸡和雄鸡的基因型B.芦花为隐性性状,非芦花为显性性状C.F2中雌鸡与雄鸡的比率约为1∶2D.F2中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24.阿托品是一种常有的麻醉药物。
某实验小组将离体的神经—肌肉接头置于生理盐水中,并滴加阿托品,用针刺神经纤维后,肌肉收减少弱甚至不缩短;再滴加乙酰胆碱酯酶控制剂后,阿托品的麻醉作用降低甚至清除( 突触缝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能水解乙酰胆碱) 。
(京津鲁琼专用)2020版高考物理大三轮复习高考题型专项练四专项练(一)_(四)(含解析)(选修3_3)
专项练(一)-(四)选修33专项练(一) (建议用时:30分钟)1.(1)下列关于温度及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 .物体的内能不可能为零B .温度高的物体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C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即使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D .内能不相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可能相同E .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两个动能不同的分子相比,动能大的分子温度高(2)如图甲所示,一截面积为S 的汽缸竖直倒放,汽缸内有一质量为m 的活塞,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封闭在汽缸内,气柱的长度为L ,活塞与汽缸壁无摩擦,气体处于平衡状态,现保持温度不变,把汽缸倾斜,使汽缸侧壁与竖直方向夹角θ=37°,重新达到平衡后,如图乙所示,设大气压强为p 0,汽缸导热良好,已知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为g .①求此时气柱的长度;②分析说明汽缸从竖直倒放到倾斜过程,理想气体吸热还是放热.2.(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开始,经历ab、bc、ca三个过程回到原状态,其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A.ab过程中气体一定放热B.ab过程中气体对外界做功C.bc过程中气体内能保持不变D.bc过程中气体一定吸热E.ca过程中容器壁单位面积受到气体分子的撞击力一定减小(2)如图所示是生活上常用喷雾器的简化图.已知贮液瓶容积为 3L(不计贮液瓶中打气筒和细管的体积),喷液前,瓶内气体压强需达到2.5 atm,方可将液体变成雾状喷出,打气筒每次能向贮液瓶内打入p0=1.0 atm的空气ΔV=50 mL.现打开进水阀门A和喷雾头阀门B,装入2 L的清水后,关闭阀门A和B.设周围大气压恒为p0,打气过程中贮液瓶内气体温度与外界温度相同且保持不变,不计细管中水产生的压强,求:①为确保喷雾器的正常使用,打气筒至少打气次数n;②当瓶内气压达到2.5 atm时停止打气,然后打开阀门B,求喷雾器能喷出的水的体积的最大值.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A.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人们对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的差距B.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一定是可逆过程C.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的实验中,把用酒精稀释过的油酸滴在水面上,待测油酸面扩散后又收缩的原因是水面受油酸滴冲击凹陷后恢复以及酒精挥发后液面收缩D.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从某个方向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E.温度高的物体分子平均动能和内能一定大(2)如图所示,下端封闭上端开口的柱形绝热汽缸,高为30 cm、截面积为4 cm2,一个质量不计、厚度忽略的绝热活塞位于距汽缸底部10 cm处静止不动,活塞上下均为一个大气压、27 ℃的理想气体,活塞与侧壁的摩擦不能忽略,下端汽缸内有一段不计体积的电热丝.由汽缸上端开口缓慢注入水银,当注入20 mL水银时,活塞恰好开始下降,停止注入水银.忽略外界温度变化,外界大气压始终为75 cmHg.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①假设不注入水银,封闭气体的温度至少降到多少℃活塞才会下降?②现用电热丝缓慢加热封闭气体,使活塞缓慢上升,直到水银柱上端与汽缸开口相齐,温度至少升髙到多少℃?四、选考题专项练选修33专项练(一)1.解析:(1)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内能永不为零,故A 正确;物体的内能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物质的量、物体的体积及物态有关,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可能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大,也可能与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相等,也可能比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小,故B 错误;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即使温度不变,内能也可能发生变化,比如零摄氏度的冰化为零摄氏度的水,内能增加,故C 正确;内能与温度、体积、物质的量及物态有关,而分子平均动能只与温度有关,故内能不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可能相同,故D 正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高平均动能大,但不一定每个分子的动能都大,故E 错误.(2)①以活塞为研究对象,汽缸竖直倒放时,根据平衡条件有p 0S =mg +p 1S ,得p 1=p 0-mg S汽缸倾斜后,根据平衡条件有p 0S =mg cos 37°+p 2S ,得p 2=p 0-mg S cos 37°=p 0-4mg5S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 1LS =p 2xS ,解得x =5p 0S -5mg5p 0S -4mgL .②由①得出气体体积减小,大气压对气体做功,W >0,气体等温变化,ΔU =0,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W +Q ,知Q <0,故气体放出热量. 答案:(1)ACD (2)①5p 0S -5mg5p 0S -4mg L②放热2.解析:(1)由题图可知,ab 过程气体发生等温变化,气体内能不变,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可知,气体放出热量,故A 正确,B 错误;由题图知,bc 过程气体体积不变而温度升高,气体内能增大,气体不做功,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气体吸收热量,故C 错误,D 正确;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得p c V c T c =p a V aT a,因V c <V a ,T c >T a ,故p c >p a ,根据气体压强的微观解释可知E 正确.(2)①贮液瓶装水后,瓶内封闭气体的体积V 1=V 总-V 液=1 L打气过程瓶内气体做等温变化,有p 0(V 1+V 外)=p 2V 1 V 外=n ΔV将p 0=1.0 atm 、p 2=2.5 atm 代入,解得打气的次数至少为n =30次. ②阀门打开喷水过程,瓶内封闭气体做等温变化,有p 2V 1=p 3V 3最后瓶内气体的压强p 3=p 0 代入数据解得最后瓶内气体的体积V 3=2.5 L因此喷雾器能喷出的水的体积的最大值V 水=V 3-V 1=1.5 L.答案:(1)ADE (2)①30次 ②1.5 L3.解析:(1)影响蒸发快慢以及影响人们对干爽与潮湿感受的因素是空气中水蒸气的压强与同一温度下水的饱和汽压的差距,差距越大蒸发越快,人们感觉干燥,差距越小蒸发越慢,人们感觉空气潮湿,A 正确.功转变为热的实际宏观过程是不可逆的,B 错误.由实验过程知,C 正确.液晶的特点就是液晶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具有晶体的各向异性,从某个方向看其分子排列比较整齐,但从另一方向看,分子的排列是杂乱无章的,D 正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内能由平均动能、势能和分子数共同决定,E 错误.(2)①活塞恰好下滑时,由平衡条件有:F fm =p ′S 摩擦力产生的最大压强p ′=F fmS=5 cmHg 降低封闭气体的温度,等容变化有p 0T 1=p 0-p ′T 2得T 2=280 K ,即7 ℃.②封闭气体缓慢加热,使活塞缓慢上升直到水银柱上端与汽缸开口相齐的过程:V 1=10S 、V 3=25S 、p 3=p 0+p ′=80 cmHg由p 0V 1T 1=(p 0+p ′)V 3T 3得T 3=800 K ,即527 ℃.答案:(1)ACD (2)①7 ℃ ②527 ℃选修33专项练(二) (建议用时:30分钟)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松香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B.当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时,分子势能最小C.液体的饱和汽压与饱和汽的体积有关D.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压缩且吸收热量,则压强一定增大E.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小,且外界对气体做功,则气体一定放热(2)如图所示,粗细均匀且内壁光滑的导热细玻璃管长L0=65 cm,用长为h=25 cm的水银柱封闭一段理想气体.开始时玻璃管水平放置,气柱长L1=25 cm,大气压强为p0=75 cmHg.不考虑环境温度的变化.①若将玻璃管由水平位置缓慢转至竖直位置(管口向上),求此时气柱的压强p2和长度L2;②保持玻璃管沿竖直方向放置,向玻璃管中缓慢注入水银,当水银柱上端与管口相平时封闭气柱的长度L3.2.(1)空调在制冷过程中,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蒸发器(铜管)液化成水,经排水管排走,空气中水分越来越少,人会感觉干燥.某空调工作一段时间后,排出液化水的体积V =1.0×103 cm3.已知水的密度ρ=1.0×103 kg/m3、摩尔质量M=1.8×10-2 k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N A=6.0×1023 mol-1.则该液化水中含有水分子的总数N=________;一个水分子的直径d=________.(所有结果均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如图所示,两水平放置的导热汽缸其底部由管道连通,轻质活塞a、b用钢性轻杆相连,可在汽缸内无摩擦地移动,两活塞横截面积分别为S a和S b,且S b=2S a.缸内封有一定质量的气体,系统平衡时,活塞a、b到缸底的距离均为L,已知大气压强为p0,环境温度为T0,忽略管道中的气体体积.求:①缸中密闭气体的压强;②若活塞在外力作用下向左移动14L ,稳定后密闭气体的压强;③若环境温度升高到76T 0,活塞移动的距离.3.(1)如图所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由状态a 经状态b 变化到状态c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状态a 的温度高于状态b 的温度B .由状态a 到状态b 的过程,外界对气体做正功C .由状态b 到状态c 的过程,气体放出热量D .状态a 的温度低于状态c 的温度E .由状态b 到状态c 的过程,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减小 (2)如图所示,可沿缸壁自由滑动的活塞把导热性能良好的圆筒形汽缸分成A 、B 两部分,汽缸底部通过阀门K 与容器C 相连,当活塞位于汽缸底部时,弹簧恰好无形变.开始时,B 内有一定量的理想气体,A 、C 内为真空,B 部分气体高h 0=0.2 m ,此时C 的容积为B 的容积的56,弹簧对活塞的作用力恰好等于活塞的重力.现将阀门打开,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求B 部分气体高h 为多少?(整个系统处于恒温状态)选修33专项练(二)1.解析:(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而松香是非晶体,A 错误;当分子间的引力与斥力平衡时,分子势能最小,B 正确;液体的饱和汽压与温度有关,与饱和汽的体积无关,C 错误;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被压缩且吸收热量,则W >0,Q >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知,ΔU >0,说明气体的温度升高,又气体被压缩,体积减小,由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气体压强一定增大,D 正确;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子平均动能减小,说明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即ΔU <0,又外界对气体做功,即W >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知,Q <0,即气体一定放热,E 正确.(2)①玻璃管水平放置时,气柱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即p 1=p 0=75 cmHg ,当玻璃管管口朝上,且竖直放置时,气柱的压强为p 2=p 0+ρgh =100 cmHg ;设水银柱横截面积为S ,由于温度不变,由玻意耳定律得p 1L 1S =p 2L 2S ,解得L 2=18.75 cm ;②设注入的水银柱长度为x .当水银柱的上端刚好与管口相平时,气柱的压强为p 3=p 0+ρg (h +x )=(100+x ) cmHg此时气柱的长度为L 3=L 0-h -x =(40-x ) cm则由玻意耳定律得p 1L 1S =p 3L 3S , 解得x =25 cm 或x =-85 cm(舍), 故此时气柱的长度L 3=15 cm.答案:(1)BDE (2)①100 cmHg 18.75 cm ②15 cm2.解析:(1)水的摩尔体积为 V 0=Mρ=1.8×10-21.0×103 m 3/mol=1.8×10-5m 3/mol水分子数:N =VN A V 0=1.0×103×10-6×6.0×10231.8×10-5个≈3×1025个. 建立水分子的球体模型有V 0N A =16πd 3,可得水分子直径:d = 36V 0πN A=36×1.8×10-53.14×6.0×1023 m =4×10-10m.(2)①活塞a 、b 和钢性轻杆受力平衡,有:p 1S a +p 0S b =p 1S b +p 0S a所以p 1=p 0.②气体初态:p 1=p 0,V 1=S a L +S b L =3S a L ,T 1=T 0 活塞向左移动14L ,稳定后:V 2=S a 34L +S b 54L =134S a L ,T 2=T 0由玻意耳定律:p 1V 1=p 2V 2 所以p 2=1213p 0.③气体温度升高到76T 0时:p 3=p 1=p 0,T 3=76T 0由盖-吕萨克定律:V 1V 3=T 1T 3所以V 3=72S a L活塞向左移动ΔL ,则:V 3-V 1=ΔL (S b -S a ) 所以ΔL =12L故活塞向左移动12L .答案:(1)3×10254×10-10m (2)见解析3.解析:(1)由状态a 到状态b 的过程,压强不变,体积减小,根据pVT=C 可知温度降低,故A 正确;由状态a 到状态b 的过程,体积减小,外界对气体做正功,故B 正确;由状态b 到状态c 的过程,体积不变,外界对气体不做功,压强增大,根据pV T=C 可知温度升高,气体分子的平均动能增大,内能增大,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可知,气体吸收热量,故C 、E 错误;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得p a V a T a =p c V cT c,则有T c >T a ,故D 正确. (2)设活塞质量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汽缸横截面积为S ,开始时B 内气体的压强为p 1mg =kh 0对活塞受力分析,有p 1S =mg +kh 0=2kh 0设阀门打开后,达到新的平衡时B 内气体的压强为p 2,由玻意耳定律得:p 1h 0S =p 2(56h 0+h )S而又有:p 2S =mg +kh解得:h =h 02=0.1 m(另一解不符合题意,舍去).答案:(1)ABD (2)0.1 m选修33专项练(三) (建议用时:30分钟)1.(1)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M 到达状态N ,有两个过程可以经历,其p -V 图象如图所示.在过程1中,气体始终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在过程2中,气体先经历等容变化再经历等压变化.对于这两个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气体经历过程1,其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B .气体经历过程1,对外做功,内能不一定减少 C .气体在过程2中,一直对外做功 D .气体在过程2中,先向外放热后吸热 E .气体在过程2中,一直向外放热(2)如图所示,一开口向上的汽缸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均为m 、厚度不计、横截面积均为S 的活塞A 、B 将缸内气体分成Ⅰ、Ⅱ两部分,在活塞A 的上方放置一质量也为m 的物块,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此时Ⅰ、Ⅱ两部分气体的长度均为L 0.已知大气压强p 0=2mgS,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且温度始终保持不变,不计一切摩擦,汽缸足够高.当把活塞A 上面的物块取走时,活塞A 将向上移动,求系统重新达到静止状态时,活塞A 上升的高度.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零摄氏度的物体的内能为零B .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会散开,这是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结果C .温度相同的氧气和臭氧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相同D .理想气体,分子之间的引力、斥力依然同时存在,且分子力表现为斥力E .浸润现象是分子间作用力引起的(2)某物理社团受“蛟龙号”的启发,设计了一个测定水深的深度计.如图,导热性能良好的汽缸Ⅰ、Ⅱ内径相同,长度均为L ,内部分别有轻质薄活塞A 、B ,活塞密封性良好且可无摩擦左右滑动,汽缸Ⅰ左端开口.外界大气压强为p 0,汽缸Ⅰ内通过A 封有压强为p 0的气体,汽缸Ⅱ内通过B 封有压强为2p 0的气体,一细管连通两汽缸,初始状态A 、B 均位于汽缸最左端.该装置放入水下后,通过A 向右移动的距离可测定水的深度.已知p 0相当于10 m 高的水产生的压强,不计水温变化,被封闭气体视为理想气体,求:①当A 向右移动L4时,水的深度h ;②该深度计能测量的最大水深h m .3.(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 .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质量和密度,可算出该气体分子的直径B .为了保存玉米地的水分,可以锄松地面,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C .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斥力减小得快,但合力表现仍可能为斥力D .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比较可靠的办法是从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来判断E .能量耗散从能量角度反映出自然界的宏观过程具有方向性(2)如图甲所示,一圆柱形导热汽缸水平放置,通过绝热活塞封闭着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此时封闭气体的绝对温度为T (活塞与汽缸底部相距L ),现将汽缸逆时针缓慢转动直至汽缸处于竖直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活塞与汽缸底部相距34L ;现给汽缸外部套上绝热泡沫材料(未画出)且通过电热丝缓慢加热封闭气体,当封闭气体吸收热量Q 时,气体的绝对温度上升到1615T .已知活塞的横截面积为S ,外界环境的绝对温度恒为T ,大气压强为p 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不计活塞与汽缸的摩擦.求:①活塞的质量m ;②加热过程中气体内能的增加量.选修33专项练(三)1.解析:(1)气体经历过程1,压强减小,体积变大,气体膨胀对外做功,因气体始终与外界无热量交换,则内能减少,故温度降低,故A 正确,B 错误;气体在过程2中,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 T=C ,刚开始时,体积不变,对外不做功,压强减小,则温度降低,对外放热,然后压强不变,体积变大,膨胀对外做功,则温度升高,吸热,故C 、E 错误,D 正确.(2)对气体 Ⅰ,其初态压强p 1=p 0+2mgS=2p 0末态压强为p ′1=p 0+mg S =32p 0,设末态时气体Ⅰ的长度为L 1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 1L 0S =p ′1L 1S 解得L 1=43L 0对气体Ⅱ,其初态压强为p 2=p 1+mg S =52p 0末态压强为p ′2=p ′1+mg S=2p 0 设末状态时气体Ⅱ的长度为L 2 根据玻意耳定律得:p 2L 0S =p ′2L 2S 解得:L 2=54L 0故活塞A 上升的高度为 Δh =L 1+L 2-2L 0=712L 0.答案:(1)AD (2)712L 02.解析:(1)一切物体都有内能,故A 错误;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会散开,这是气体分子热运动的结果,故B 正确;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温度相同的氧气和臭氧气体,分子平均动能相同,故C 正确;理想气体,分子间引力和斥力同时存在,当分子间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只是斥力减小得更快,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只是斥力增大得更快,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所以分子间作用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表现,故D 错误;浸润现象是分子间作用力引起的,故E 正确.(2)①当A 向右移动L4时,设B 不移动对汽缸Ⅰ内气体,由玻意耳定律得:p 0SL =p 134SL解得:p 1=43p 0而此时B 中气体的压强为2p 0>p 1, 故B 不动 由p 1=p 0+p h解得:水的深度p h =p 1-p 0=13p 0,故h ≈3.33 m.②该装置放入水下后,由于水的压力A 向右移动,汽缸Ⅰ内气体压强逐渐增大,当压强增大到大于2p 0后B 开始向右移动,当A 恰好移动到缸底时所测深度最大,此时原汽缸Ⅰ内气体全部进入汽缸Ⅱ内,设B 向右移动x 距离,两部分气体压强为p 2,活塞横截面积为S对原 Ⅰ 内气体,由玻意耳定律得:p 0SL =p 2Sx 对原Ⅱ内气体,由玻意耳定律得:2p 0SL =p 2S (L -x ) 又p 2=p 0+p h m联立解得p h m =2p 0,故h m =20 m. 答案:(1)BCE (2)①3.33 m ②20 m3.解析:(1)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质量和密度,可算出气体分子间的平均距离,但由于气体分子中间有较大空隙,无法求出该气体分子的直径,故A 错误;锄松地面,可以破坏土壤里的毛细管,减少水分的流失,故B 正确;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减小,斥力减小得快,但合力表现仍可能为斥力,如分子间距离小于r 0时,故C 正确;非晶体和多晶体都表现为各向同性,所以从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无法判断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故D 错误;自然界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能量耗散从能量角度反映出自然界的宏观过程的方向性,故E 正确.(2)①汽缸水平放置时,封闭气体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即p 1=p 0 汽缸处于竖直位置时,封闭气体的压强p 2=p 0+mgS根据玻意耳定律有p 1LS =p 2·34LS联立解得m =p 0S 3g. ②设气体的绝对温度上升到1615T 时活塞到汽缸底部的距离为L ′对于加热过程,由盖-吕萨克定律得 1615T T=L ′S34LS解得L ′=45L所以气体对外做功为W =p 2·S ⎝⎛⎭⎪⎫L ′-34L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得:ΔU =Q -W 由①有p 2=43p 0解得:ΔU =Q -115p 0LS .答案:(1)BCE (2)①p 0S 3g ②Q -115p 0LS选修33专项练(四) (建议用时:30分钟)1.(1)如图是密闭的汽缸,外力推动活塞压缩气体,对缸内气体做功200 J ,同时气体向外界放热100 J ,则缸内气体的温度将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内能将___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少”)________J.(2)如图所示,绝热汽缸倒扣放置,质量为M 的绝热活塞在汽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活塞与汽缸间摩擦可忽略不计,活塞下部空间与外界连通,汽缸底部连接一U 形细管(管内气体的体积忽略不计).初始时,封闭气体温度为T ,活塞距离汽缸底部为h 0,细管内两侧水银柱存在高度差.已知水银密度为ρ,大气压强为p 0,汽缸横截面积为S ,重力加速度为g ,求:①U形细管内两侧水银柱的高度差;②通过加热装置缓慢提升气体温度使活塞下降Δh0,求此时的温度;此加热过程中,若气体吸收的热量为Q,求气体内能的变化.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布朗运动反映了悬浮小颗粒内部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气体的温度升高,个别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可能减小C.对于一定种类的大量气体分子,在一定温度时,处于一定速率范围内的分子数所占百分比是确定的D.若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一定质量气体温度升高、压强降低过程中,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E.密闭容器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当其在完全失重状态下,气体的压强为零(2)如图甲所示,地面上放置有一内壁光滑的圆柱形导热汽缸,汽缸的横截面积S=2.5×10-3m2.汽缸内部有一质量和厚度均可忽略的活塞,活塞上固定一个力传感器,传感器通过一根细杆与天花板固定好.汽缸内密封有温度t0=27 ℃,压强为p0的理想气体,此时力传感器的读数恰好为0.若外界大气的压强p0不变,当密封气体温度t升高时力传感器的读数F也变化,描绘出F-t图象如图乙所示,求:①力传感器的读数为5 N时,密封气体的温度t;②外界大气的压强p0.3.(1)在“用单分子油膜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通过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进行测量的B.油酸酒精溶液浓度越低越好,使之铺满整个水槽C.使用痱子粉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油膜边界D.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会使计算结果偏大E.重新实验时,不需要再清洗水槽(2)玻璃细管竖直放置,水平细管与左、右两竖直细管相连通,各部分细管内径相同,左侧竖直细管足够长,下端开口并与大气相通,右侧竖直细管上端封有长为20 cm的理想气体B,此时左右竖直细管中水银面距水平细管均为25 cm,水平细管内用小活塞C封有长为10 cm的理想气体A,已知外界大气压强为75 cmHg,竖直管中水银柱长度远大于细管直径,忽略环境温度变化,现缓慢移动活塞C,使B中气柱长度变为25 cm.求:①左右竖直细管中水银面高度差;②活塞C应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距离是多少?选修33专项练(四)1.解析:(1)外界做功200 J ,气体放热100 J ,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可知,ΔU =W +Q =200 J -100 J =100 J.理想气体内能由温度决定,内能越多,温度越高,则缸内气体的温度将升高,内能将增加100 J.(2)①设封闭气体的压强为p ,对活塞分析有:p 0S =pS +Mg 用水银柱表达气体的压强p =p 0-ρg Δh 解得:Δh =MS ρ.②加热过程是等压变化h 0S T 0=h 0+Δh 0STT =h 0+Δh 0h 0T 0气体对外做功为W =pS Δh 0=(p 0S -Mg )Δh 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 =Q +W 可得ΔU =Q -(p 0-Mg )Δh 0. 答案:(1)升高 增加 100 J (2)①M S ρ②h 0+Δh 0h 0T 0 Q -(p 0-Mg )Δh 0 2.解析:(1)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所做的无规则的运动,反映了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 错误.气体的温度升高,分子平均动能增大,由于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所以个别气体分子运动的速率可能减小,故B 正确.对于一定种类的大量气体分子存在统计规律:分子运动的速率很大或很小的分子数,处于一定速率范围内的分子数所占百分比是确定的,故C 正确.若不计气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势能不计,一定质量气体温度升高、压强降低过程中,根据气态方程pVT=C 可知气体的体积一定增大,气体对外做功,内能增大,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分析得知气体一定从外界吸收热量,故D 正确.气体的压强不是由于气体的重力产生的,而是由于大量气体分子频繁碰撞容器壁产生的,所以在完全失重状态下,气体的压强不变,故E 错误.(2)①由题图乙可以知道F =t -27 得:t =(27+5) ℃=32 ℃.②温度t 1=327 ℃时,密封气体的压强p 1=p 0+FS=p 0+1.2×105 Pa密封气体发生等容变化,则p 1T 1=p 2T 2联立以上各式并代入数据计算得出p 0=1.2×105 Pa.答案:(1)BCD (2)①32 ℃ ②1.2×105Pa3.解析:(1)利用油酸酒精溶液在平静的水面上形成单分子油膜,将油酸分子看做球形,测出一定体积的油酸酒精溶液在水面上形成的油膜面积,用d =VS计算出油膜的厚度,其中V 为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所含油酸的体积,S 为油膜面积,这个厚度就近似等于油酸分子的直径,即该实验是通过建立理想模型的方法进行测量的,选项A 正确;计算油膜面积时舍去了所有不足一格的方格,使S 偏小,则算出来的直径d 偏大,选项D 正确;油酸酒精溶液浓度越低,油酸分子占的面积越大,油膜厚度越接近油酸分子直径,但是实验中不可让油酸铺满整个水槽,选项B 错误;使用痱子粉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油膜边界,选项C 正确;重新实验时,需要用少量酒精清洗水槽,并用脱脂棉擦去,再用清水冲洗,保持清洁,选项E 错误.(2)①对B 气体有:p B l B S =p ′B l ′B Sp B =p 0-50 cmHg =25 cmHg p ′B =l B l ′B ·p B =2025×25 cmHg =20 cmHg Δh =75 cm -20 cm =55 cm. ②对A 气体有:p A l A S =p ′A l ′A Sp A =75 cmHg -25 cmHg =50 cmHg p ′A =75 cmHg -(55-20) cmHg =40 cmHg l ′A =p A p ′A l A =5040×10 cm =12.5 cm 水平管中液面向右移动Δl =55 cm -25 cm -25 cm =5 cm 活塞右移Δh 1=l A +Δl -l ′A =10 cm +5 cm -12.5 cm =2.5 cm. 答案:(1)ACD(2)①55 cm ②右移 2.5 cm。
(京津鲁琼版)2020版新高考生物三轮复习 核心素养专练1 生命观念(含解析)
素养1 生命观念考点1 生物学大概念1.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组成病毒的蛋白质是在细胞内合成的B.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C.将胰岛素放置在较高温度下保存时,其生物活性会丧失D.在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解析:选D。
组成病毒的蛋白质是在宿主细胞内合成的,因为病毒不能进行独立的新陈代谢,A正确;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蛋白酶的催化,而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B正确;高温会破坏蛋白质(胰岛素)的空间结构,使其失去生物活性,C正确;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是tRNA,D错误。
2.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各种糖都可以直接经细胞呼吸氧化分解B.细胞呼吸产生的[H]最终与氧气反应生成水C.细胞无氧呼吸的两个阶段都产生少量ATPD.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或乳酸分子中仍然含有大量的化学能解析:选D。
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不能经细胞呼吸氧化分解,核糖和脱氧核糖是构成核酸的重要成分,也不能经细胞呼吸氧化分解,A项错误;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最终与氧气反应生成水,但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不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水,B项错误;在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ATP,第二阶段不产生ATP,C项错误;无氧呼吸过程中,有机物进行的是不彻底的氧化分解,有机物中的能量大部分并没有释放出来,而是储存在酒精或乳酸中,D项正确。
3.(2019·北京市海淀区模拟)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的光合作用发生在叶绿体中B.水在叶绿体中分解需要ATP提供能量C.叶肉细胞中合成葡萄糖时需要ATP提供能量D.二氧化碳固定生成C3需要消耗ATP解析:选C。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及与光合作用相关的酶,其可进行光合作用,A项错误。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分解发生在光反应阶段,该阶段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其中水的光解所需能量来自叶绿体中光合色素所吸收的光能,B项错误。
(京津鲁琼版)2020版新高考生物三轮复习非选择题规范练(四)(含解析)
非选择题规范练 ( 四)( 建议用时: 30 分钟 )1.研究表示,神经细胞膜上存在电压敏感蛋白,当膜电位发生变化时,这类蛋白质分子的构型会发生改变。
研究人员利用生物技术手段,将电压敏感蛋白 A 与绿色荧光蛋白GFP相连,当神经细胞愉悦时,膜电位发生变化,蛋白 A 和 GFP的构型发生改变,使GFP在紫外线下发出的荧光减弱,该过程表示图如图1。
依照以上信息,请回答以下问题:(1)依照题干信息可知,研究人员对蛋白A 进行了改造,这类改造的目的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由图 1 可知,蛋白 A 发生由左至右的变化时,神经细胞表现为________( 填“静息”或“愉悦” ) 状态,此时膜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GFP 也可用于指示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钙离子在愉悦产生的过程中也起重视要的作用,静息时膜内钙离子浓度远小于膜外,神经细胞愉悦时,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打开,引起钙离子内流,钙离子可与神经细胞内的钙调蛋白CaM及其亚基M13 结合,而结合了钙离子的 CaM和 M13便会紧靠在一起。
基于这一原理,研究人员分别将M13、 CaM连在 GFP的两个位置进步行实验,结果如图 2 所示。
结合题干信息判断,当神经细胞愉悦时,图中与CaM和 M13 相连的 GFP发出的荧光会________( 填“较强”或“较弱” ) 。
(4)(3)中神经细胞愉悦时,钙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T 细胞表面含有PD-1 蛋白,癌细胞表面的信息分子能与PD-1 蛋白结合,使T 细胞的活性碰到控制。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练习(新教材人教版苏冀)第四单元课时练4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的比较及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若细胞质正在发生不均等分裂,则细胞中不一定有同源染色体B.染色体数加倍的同时可发生着丝粒分裂或同源染色体分离C.染色体和核DNA数目相等的时期,每条染色体上均没有姐妹染色单体D.染色单体和核DNA数目相等的时期,可能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2.下图为某个高等动物细胞增殖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只有①③④B.细胞②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C.细胞⑤含有2个染色体组D.细胞分裂的顺序可为③⑤①④②3.图甲表示某哺乳动物体内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图乙为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③④中依次有8、4、2个核DNA分子,这三个细胞均对应图乙的DE段B.若图示细胞分裂有连续性,则顺序为①②③④,其分裂方式属于减数分裂C.图③为次级精母细胞或极体,出现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对应于DE段D.图②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对应于CD段4.如图所示为果蝇(2n=8)体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核DNA数或染色体数变化曲线的一部分。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a等于16,则图中b时期的细胞内一定有同源染色体B.若a等于16,则该曲线图可能是减数分裂核DNA数的变化曲线图C.若a等于8,则图中b时期的细胞可能无同源染色体D.若a等于8,则该曲线图属于有丝分裂过程核DNA数的变化曲线图5.(2023·河北衡水中学高三模拟)生物学研究中曲线和图像常用于变量分析,下图甲是某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相关图像,图乙是另一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含量变化曲线,图丙是完整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某种变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产生图甲细胞的原因是减数分裂Ⅰ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B.图乙中秋水仙素在cd段发挥作用,受精作用发生在de段C.图丙所示曲线,无论表示何种分裂方式,纵坐标均有三种含义D.图丙所示曲线,e点时的细胞数目是a点时的两倍或四倍6.现建立“动物精原细胞(2n=4)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模型。
(鲁京津琼)2020版高考生物总复习模块检测卷(四)教案
模块检测卷(四)(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19·山东烟台市调研)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群落间的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有差别B.同一群落的不同种群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形成统一整体C.水生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与光、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都有关D.温带草原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变化的现象属于次生演替解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不同生物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同一群落的不同种群间关系复杂,有捕食、寄生、竞争、互利共生等,B正确;因光、温度和氧气在垂直方向上存在明显差异,水生植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存在分层现象,C正确;温带草原群落的景观特征随季节变化,但其植被类型没有改变,不属于演替,D错误。
答案 D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呈“S”型增长的种群,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快B.某时期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的种群,种群密度不可能上升C.呈“J”型增长的种群,增长率大小与种群密度大小有关D.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均可预测种群密度的发展趋势解析呈“S”型增长的种群,种群数量在K/2时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即增长速率最快,A 正确;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可见,某时期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的种群,若该时期的迁入率远大于迁出率,种群密度也可能上升,B错误;呈“J”型增长的种群,种群密度逐渐增大,但增长率为定值,可见,增长率大小与种群密度大小无关,C错误;能预测种群密度发展趋势的种群特征是年龄组成,D错误。
答案 A3.某地区政府将废弃农田和盐碱地改造成大面积芦苇湿地,目的用于改善当地水库的水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能改善水质和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该废弃农田和盐碱地的改变,说明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C.芦苇湿地生态系统可以独立完成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及信息传递D.该湿地的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有差异,说明该群落只有水平结构解析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气候的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A错误;从废弃的农田和盐碱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属于次生演替,而这是人类活动所引起的,说明人类活动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B正确;生物圈是一个在物质上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但能量是不循环的,需要源源不断地输入,C错误;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群落既有水平结构,也有垂直结构,D错误。
京津鲁琼版2020版新高考生物三轮复习高考长句练一含解析20191024242
高考长句练(一)(建议用时:30分钟)1.(2019·泰安第二次诊断)植物的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请根据相关原理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光合作用的________过程直接受光照强度影响,而温度对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影响实质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2)在30 ℃时,测定某种植物三种品系植株光合速率变化情况所得结果如图1所示。
分析三条曲线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结论是(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是在不同CO2浓度下测定一天中不同时段的某种植物净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
若在环境浓度CO2和高浓度CO2条件下,呼吸速率差异不明显;相同时刻中,与环境浓度CO2相比,高浓度CO2条件下该植物的光反应速率________________(填“较高”“相同”或“较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将完整的线粒体、叶绿体制备成相应的悬浮液,编号为甲组、乙组,分别向其中加入适量、适宜浓度的丙酮酸溶液和NaHCO3溶液,给予两组装置充足光照后均有气泡产生,请用文字描述甲、乙二组装置产生气泡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雌雄同株植物种群中的植株有白花、橙花和红花3种花色,受3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其中A基因编码的酶可使白色素转化为橙色素,B基因编码的酶可使该橙色素转化为红色素,D基因能完全抑制A基因的表达,隐性等位基因a、b、d没有上述功能。
白花植株甲自交,子代出现白花、橙花和红花3种植株,且橙花植株占3/64。
(京津鲁琼版)2020版新高考生物三轮复习高考长句练(三)(含解析)
高考长句练(三)(建议用时:30分钟)1.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
基因m、r的位置如图所示。
一批窄叶白花植株经诱导产生了如图甲、乙、丙所示的突变。
现有一株由纯种宽叶红花植株诱导得到的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发生的变异与基因M无关,且为图甲、乙、丙所示变异类型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
现只有甲、乙、丙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代杂交实验确定该宽叶红花突变体的变异类型是图甲、乙、丙所示类型中的哪一种(注:各种基因型的配子活力相同,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
(1)图甲、乙、丙所示的变异类型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具体表述)。
(2)实验步骤: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3)结果预测:①若______,则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甲所示变异类型;②若______,则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乙所示变异类型;③若______,则该宽叶红花突变体为图丙所示变异类型。
2.GLUT4是脂肪细胞和骨骼肌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其主要作用是将葡萄糖通过协助扩散运入细胞内。
在正常状况下GLUT4分布于细胞内的储存囊泡中,不起转运葡萄糖的作用,仅在胰岛素的信号刺激下,才能转位至细胞膜上,图A为正常人细胞中发生的过程,图B为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患者细胞中发生的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胰岛素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它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GLUT4的功能体现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含GLUT4的囊泡直接来自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
(2)据图分析,饭后1小时血糖浓度升高后在胰岛素作用下恢复正常水平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2020年山东新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四)(原卷word版)
2020年山东新高考全真模拟卷(四)生物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个小题,每小题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生物教材当中出现了很多有关小泡的叙述,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内质网膜会形成小泡,把附在其上的核糖体中合成的蛋白质包裹起来,随后小泡离开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移动并最后与之融合B.在动物、真菌和某些植物的细胞中,含有一些由高尔基体断裂形成的,由单位膜包被的小泡,称为溶酶体C.在植物有丝分裂的前期,核膜开始解体,形成分散的小泡,到了有丝分裂的末期,这些小泡会聚集成一个细胞板,进而形成新的细胞壁D.刚分裂形成的植物细胞中只有很少几个分散的小液泡,随着细胞的长大,这些小液泡就逐渐合并发展成一个大液泡2.黑朦性白痴是由于人溶酶体内缺少一种酶造成的遗传病。
溶酶体内含有多种酶(蛋白质类)。
溶酶体内部的pH为5,细胞质基质的pH为7.2,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黑朦性白痴的产生与遗传物质有关B.细胞质基质中的+H通过主动运输进入溶酶体C.溶酶体膜上的载体蛋白是由溶酶体合成的D.溶酶体内的多种酶由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上加工,由囊泡转运而来3.某实验小组做植物的无土栽培实验,按照标准配制含各种的无机盐的完全培养液,在培养过程中,将植物的根系一直浸没在培养液中,并及时补充新的培养液。
第一周长势正常,第二周开始出现缺少无机盐的症状且越来越严重,第三周全株萎蔫,继而死亡,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第一周植物在完全培养液中既吸收无机盐也吸收水分B.第二周采用通入空气的方法可缓解缺少无机盐的症状C.第二周出现的症状可能是由于外界溶液中缺乏无机盐D.第三周萎蔫可能是此时培养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4.细胞角蛋白19片段是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时,细胞中含有的角蛋白碎片降解后形成的小碎片,它可进入血液。
(京津鲁琼版)2020版新高考生物三轮复习非选择题规范练(一)(含解析)
非选择题规范练(一)(建议用时:30分钟)1.强光条件下,植物叶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叶片长时间暴露在强光下会“失绿”,有观点认为“失绿”是因为叶绿素发生了降解,为了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科学家以野生型(WT)和叶绿体定位(叶绿体在细胞内位置和分布受到的动态调控)异常的突变体(chup1)两种拟南芥做了如图1所示实验,在实验中,科学家使用一束很窄的光线对拟南芥叶片中部进行照射,实验结果如图1,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1可初步排除叶片“失绿”是由______________引起的。
欲进一步确定上述推断,可通过________法,比较相应叶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题意和图1实验结果推测,第2组中部“失绿”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强光下,环境中O2/CO2的值异常时植物可发生一种特殊的生理过程——光呼吸(有关过程如图2)。
光呼吸在CO2浓度较低、O2浓度较高时发生,是一种耗能反应。
根据图2推断,植物叶肉细胞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Rubisco催化的耗氧代谢过程强度________(填“较高”或“较低”)。
实际生产中,常通过适当升高CO2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请分析并解释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Rubisco催化反应的特点两个方面作答)。
京津鲁琼版2020版新高考生物三轮复习易混易错练二细胞的代谢含解析20191024261
易混易错练(二) 细胞的代谢(建议用时:30分钟)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是同一种物质B.若细胞内离子浓度偏低,为维持细胞渗透压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C.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D.人在长时间饥饿时,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分解生成ATP的量与脂肪分解时相等2.下图所示为H随化合物在生物体内代谢转移的过程,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A.①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水中的H只来自—NH2B.在缺氧的情况下,③过程中不会发生脱氢反应C.M物质应该是丙酮酸,④过程不会发生在线粒体中D.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②③过程发生在线粒体中3.(2019·莱芜一检)实验发现将叶绿体从叶肉细胞中分离出来,破坏其外膜,仍然可以在光下利用二氧化碳生产有机物、放出氧气。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和色素主要位于叶绿体内膜和基质中B.叶绿体内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外膜是全透的,起保护作用C.光合作用必须在叶绿体中才能进行D.叶绿素被破坏则不能进行光合作用4.研究者探究不同光强(即光照强度)条件下,两种不同浓度CO2对某种蓝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和“■”分别表示较高浓度和低浓度CO2下的测量结果B.该探究活动中若测量O2释放量,可得到相似的实验结果C.低光强时,不同的CO2浓度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D.高浓度CO2时,不同的光强对干重增加的影响不显著5.下列关于干旱对植物造成的伤害的分析,错误的是( )A.干旱缺水时会引起叶片气孔关闭,因此CO2供应受限,光合速率降低B.干旱缺水时会引发叶片气孔关闭,因此氧气供应减少,无氧呼吸使有机物消耗增多造成有机物缺乏C.突然失水或突然复水,细胞壁和原生质层收缩或膨胀不同步易造成原生质破裂D.干旱时植物体内的脱落酸含量将减少6.下图是夏季连续两昼夜内,某野外植物CO2吸收量和释放量的变化曲线图。
(京津鲁琼版)2020版新高考生物三轮复习易混易错练(三)细胞的生命历程(含解析)
易混易错练(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建议用时:30分钟)1.图甲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在正常培养时,所测得的细胞中DNA含量在整个细胞群体中的分布情况。
当用某种化合物处理该细胞并培养几小时后,DNA含量的分布如图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乙细胞不能进行DNA复制B.图甲细胞能形成细胞板C.图乙细胞不能完成细胞质的分裂D.图甲ab段细胞均正在进行DNA复制2.下图为高等动物机体内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凋亡诱导因子――→①结合膜受体―→凋亡信号――→激活②凋亡相关基因――→执行细胞凋亡――→③吞噬细胞清除凋亡细胞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B.癌变的细胞不能正常凋亡有可能与②过程受阻有关C.在凋亡细胞被清除的过程中,吞噬细胞的溶酶体起重要作用D.若图中细胞的凋亡过程发生在某一动物体内,则说明该动物个体已经衰老3.下图为动物和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动物细胞分裂前期,图乙表示植物细胞分裂后期B.⑤聚集成为赤道板,需要高尔基体参与C.甲细胞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①的复制D.甲细胞在分裂前期由①发出星射线,乙细胞在分裂前期也会发生这一过程4.下表汇总了人体内部分细胞所发生的四个生理过程及其对应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变化规律和相关描述。
据表中信息分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B .生理过程乙能够体现细胞膜的功能——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该功能主要与膜上的糖脂有关C .生理过程丙对应的细胞增殖过程中,细胞内核DNA 复制1次,有的基因可转录多次D .生理过程丁对应的细胞生命历程为细胞分化,基因表达过程发生在细胞核内5.科学家发现一种原本与DNA 修复有关联的蛋白质分子(M)也可能是预防肿瘤(如髓母细胞瘤)的一个关键因素。
当他们研究控制M 合成的基因发生缺陷的小鼠时,发现几种类型的癌症发生率增加,包括淋巴瘤和髓母细胞瘤。
(京津鲁琼版)2020版新高考生物三轮复习非选择题规范练(一)(含解析)
非选择题规范练 ( 一)( 建议用时: 30 分钟 )1.强光条件下,植物叶片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叶片长时间裸露在强光下会“失绿”,有见解认为“失绿”是由于叶绿素发生了降解,为了研究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科学家以野生型 (WT)和叶绿体定位 ( 叶绿体在细胞内陆址和分布碰到的动向调控 ) 异常的突变体 ( chup1) 两种拟南芥做了如图 1 所示实验,在实验中,科学家使用一束很窄的光辉对拟南芥叶片中部进行照射,实验结果如图1,请回答以下问题:(1)由图 1 可初步消除叶片“失绿”是由 ______________ 引起的。
欲进一步确定上述推断,可经过 ________法,比较相应叶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结合题意和图 1 实验结果推断,第 2 组中部“失绿”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强光下,环境中 O2/CO2的值异常时植物可发生一种特其他生理过程——光呼吸( 有关过程如图 2) 。
光呼吸在CO2浓度较低、 O2浓度较高时发生,是一种耗能反应。
依照图 2 推断,植物叶肉细胞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Rubisco催化的耗氧代谢过程强度________( 填“较高”或“较低” ) 。
本质生产中,常经过合适高升CO2浓度达到增产的目的,请解析并讲解其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光合作用的原理和Rubisco 催化反应的特点两个方面作答) 。
2020版生物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鲁京津琼)讲义:考点加强课4和答案
重点题型1电位测量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1.膜电位的测量2.兴奋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3.验证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4.“三看法”判断电流计指针偏转5.Na+、K+与膜电位变化的关系【例证】(2013·四川卷,3)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解析根据题干说明“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那么兴奋传递方向在此处只能是神经→肌肉,故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不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答案 C题型结合兴奋传导过程中电流计偏转问题考查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如图甲表示突触,图乙表示受到刺激时神经纤维上的电位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中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图甲中a兴奋时一定会使b产生图乙所示的电位变化C.图乙处于②状态时的K+内流不需要消耗ATPD.若将神经纤维置于低Na+液体环境中,图乙膜电位峰值会低于40 mV解析兴奋传导到a处,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b,将兴奋传递给下一神经元,所以在a处能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A错误;由于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a 兴奋不一定会使b产生图乙所示的变化,形成动作电位,B错误;图乙处于②状态即形成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造成的,C错误;动作电位的形成是Na+大量内流的结果,所以若将该神经纤维置于低Na+溶液中,则③的位点将会向下移,D 正确。
答案 D2.(2019·山东泰安期末)下图是用甲、乙两个电流表研究神经纤维及突触上兴奋产生及传导的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型专项练(四) 直方图类(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2019·衡水金卷信息卷一)下图1为适宜温度下小球藻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2表示将小球藻放在密闭容器内,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容器内CO2浓度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图1中光照强度为8时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为8B.图1中光照强度为2时,小球藻细胞内叶绿体产生的O2全部被线粒体消耗C.若图2实验中有两个小时处于黑暗中,则没有光照的时间段应是2~4 hD.图2实验过程中,4~6 h的平均光照强度小于8~10 h的平均光照强度2.为研究高温对不同植物光合速率的影响,研究者将甲、乙、丙三种植物从25 ℃环境移入40 ℃环境中培养,测得相关数据如下图所示。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40 ℃环境下三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均下降B.与处理前相比,甲植物光反应速率加快,CO2吸收速率几乎不变C.处理后,丙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速率最慢D.与乙植物相比,丙植物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是光反应受到了限制3.某同学对野生果蝇(2n=8)的精细胞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的核DNA相对含量、染色体和染色单体数目建立如下模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过程中可发生可遗传的变异B.丙时期的所有细胞含有中心体、纺锤丝和同源染色体C.甲时期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与丁时期细胞的染色体组数相同D.丙→乙过程中可发生等位基因分离4.(2019·陕西宝鸡市联考)有研究表明在草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实细胞中pH呈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
有同学每隔一天用0.5%醋酸溶液处理草莓的绿色果实,17天后测量草莓果实中几种植物激素的含量,结果如下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本实验是探究pH下降对草莓果实中激素含量的影响B.实验结果表明植物果实发育过程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C.施用醋酸可促进某些植物激素的积累延缓果实的成熟D.处理组脱落酸的积累为后期草莓果实的成熟提供营养5. (2019·青岛一中月考)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二倍体草莓(2N=14)幼苗若干,随机分组,每组30株,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幼芽,得到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B.高倍镜下观察草莓茎尖细胞的临时装片,发现有的细胞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目为56 C.秋水仙素与龙胆紫一样属于碱性染料,能对染色体着色,从而诱导染色体加倍D.实验表明: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的幼芽1 d,诱导成功率在处理组别中最高6.(2019·济南临考预测)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下图是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型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对这三个地区喷洒等剂量的这类杀虫剂,死亡率最低的为乙地区家蝇种群B.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8.5%C.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敏感型基因频率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家蝇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7.(2019·山东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一)下图表示生物体的同化量在三个主要生命活动间分配的四种情况:①用于与其他物种争夺相同资源所消耗的能量;②用于避免捕食者捕食所需的能量;③用于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的是情况甲,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B.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种群用于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C.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D.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以热能形式散失,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流入下一个营养级,流向分解者8.(2019·哈尔滨高三模拟)某林区因森林火灾导致生态系统被毁,成为秃山。
下面是之后20年间该林区植被变化情况图示。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区20年间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恢复力稳定性不断增加C.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D.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二、非选择题9.(2019·东北三省三校模拟)研究表明,拟南芥中光敏色素介导的光信号与植物激素脱落酸(ABA)代谢途径相互作用。
phyB突变体水稻无法合成光敏色素,利用野生型和光敏色素突变体水稻作为研究材料,分析光敏色素介导的光信号对ABA生物代谢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分析实验,phyB突变体与野生型相比体内内源ABA含量差异可能的原因是图2中ABA 合成代谢相关基因是OsABAOX____________,在phyB突变体中的表达水平明显____________野生型,而ABA降解代谢相关基因是OsABAOX____________。
(2)另有实验表明,外源ABA明显抑制光照下生长的水稻种子的萌发,且外源ABA对phyB突变体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更明显。
据此推测,在野生型水稻体内光敏色素通过感受光信号____________(填“削弱”或“增强”)了ABA对种子萌发的抑制效果。
(3)ABA的生理作用除了抑制种子萌发外,还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9·江苏南通、徐州、扬州、泰州、淮安、宿迁六市二模)小球藻(一种单细胞绿藻)是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之一。
研究发现有些细菌能产生促进小球藻生长的物质,也能分解小球藻产生的自身抑制物。
研究人员利用从小球藻培养液中分离纯化的3种细菌(X1、X2、X3)分别与小球藻混合培养,以筛选出对小球藻生长、脂肪积累有利的共生菌。
图1、2表示有关实验结果,其中A1~A3代表等量小球藻分别与细菌X1~X3的混合培养组。
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藻菌共培养的过程中,需要提供水、无机盐等营养物质,以及适宜的温度、__________等环境条件。
此过程中,小球藻可为细菌的生长、增殖提供______________。
(2)图1表明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
(3)在对小球藻进行直接计数时,通常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
计数时取小球藻培养液并稀释40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室中方格面积:1/25 mm2)进行计数,得到平均每个中方格中小球藻数量为25个。
已知每个小球藻细胞干重约10-12g,则每升样品液中小球藻干重为__________g。
(4)根据实验结果,应选择__________作为最佳共生菌。
在利用这种菌种进行连续生产时,某同学认为藻密度应控制在培养至第6天时对应的藻密度,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题型专项练(四) 直方图类1.解析:选A。
图1中纵坐标O2释放速率代表净光合速率,光照强度为8时小球藻释放O2的最大速率为8,呼吸速率为2,则叶绿体产生O2的最大速率为10,A错误;图1中光照强度为2时,O2释放速率为0,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则小球藻细胞内叶绿体产生的O2全部被线粒体消耗,B正确;若图2实验中有两个小时处于黑暗中,则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密闭容器内CO2浓度上升,对应的时间段是2~4 h或10~12 h,但2~4 h CO2浓度上升更快,应是没有光照,C正确;图2实验在一定温度条件下进行,呼吸速率一定,4~6 h CO2浓度较高,8~10 h CO2浓度较低,二者CO2浓度保持不变,说明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4~6 h平均光照强度应小于8~10 h的平均光照强度,D正确。
2.解析:选D。
据题图可知,甲植物40 ℃环境下的光合速率上升,A错误;与处理前相比,甲植物光合速率上升,甲植物CO2吸收速率应增大,B错误;处理后,乙植物气孔导度最小,光合作用时吸收CO2的速率最慢,C错误;丙植物40 ℃环境下光能捕获效率明显低于乙植物,说明其光反应受到了限制,D正确。
3.解析:选B。
由题图可知,甲时期没有染色单体,乙时期染色体数目减半,甲到乙进行的是减数分裂,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A正确;丙时期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有染色单体,说明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图像,此时没有同源染色体,B 错误;甲时期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丁时期细胞也有两个染色体组,C正确;丙到乙即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在姐妹染色单体上有等位基因,所以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D正确。
4.解析:选D。
根据题意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用醋酸处理,因变量是不同激素的含量,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下降对草莓果实中激素含量的影响,A正确;根据题图分析可知,植物果实发育过程是受多种激素共同调节的,B正确;在草莓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果实细胞中pH呈先降低后升高的特点,而醋酸使得果实细胞的pH不断下降,因此施用醋酸可促进某些植物激素的积累延缓果实的成熟,C正确;脱落酸等植物激素只能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不能为果实的成熟提供营养,D错误。
5.解析:选C。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秋水仙素的浓度和处理时间,A项正确。
二倍体草莓经秋水仙素诱导成功后,染色体加倍成28,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为56,B项正确。
秋水仙素不能对染色体着色,其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C项错误。
用质量分数为0.2%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草莓幼苗的幼芽1 d,诱导成功率在处理的组别中最高,D项正确。
6.解析:选D。
根据题意,只有抗性家蝇才能抵抗杀虫剂,而图中三个地区不同基因型的家蝇所占比例中,只有乙地区家蝇中抗性比例最高,A正确;根据丙地区三种表现型的家蝇的基因型频率,敏感型纯合子占84%,抗性杂合子占15%,抗性纯合子比例1%,由此可计算抗性基因频率=1/2×15%+1%=8.5%,B正确;甲、乙、丙三地区的敏感型基因频率不同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抗药性家蝇并不是一个新的物种,所以产生了抗药性家蝇并未增加生态系统物种的多样性,只是增加了基因的多样性,D错误。
7.解析:选D。
据图分析,情况甲避免被捕食和竞争消耗的能量最少,产生下一代所消耗的能量最多,说明该种群的种群密度呈增大趋势,最可能出现在群落演替早期,A正确;生物同化的能量是一定的,若与其他生物的竞争、捕食越激烈,则用于种群繁殖的能量比例就越小,B正确;为防治农田鼠害,可引入天敌,增加其被捕食的比例,即使鼠的能量分配向情况丙转变,从而降低鼠的环境容纳量,C正确;种群的同化量有四个去向: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流入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未被利用的能量,D错误。
8.解析:选B。
据图分析,20年间生物种类由少到多,说明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正确;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抵抗力稳定性不断增加,而恢复力稳定性不断降低,B错误;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到草本层光照的多少,从而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C正确;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所以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