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比较教育学 期末复习

比较教育学 期末复习

比较教育学: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1、区域研究2、问题研究1、专题比较2、总体比较国外比较教育研究的阶段1、19世纪,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

2、20世纪上半叶,学科的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

3、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

日本企业内教育:日本的大型企业多数设有独立的教育机构,主要实施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和晋升培训,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供需统一性。

中小企业多设立联合的职业技术教育机构。

终身教育1、建立“终身学习推进体制”为了发展终身学习,1988年文部省设立终身学习局,1990年制定《终身学习振兴法》。

2、开发广泛多样的学习机会强调学校向社会开放,包括建立开放大学,提供可供社会成员选择的高等教育课程等。

以及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各个阶段,设立公开讲座,学校的体育运动场所、教室等设施设备对外开放。

3、改变观念破除学校中心主义,强调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位一体的大教育观。

确立学习不只限于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而是人的自身发展和完善的受教育观等。

现行教育特点1、东西方教育的混合日本属于东方文化圈,但其教育的现代化过程是西方文化的影响日益增强的过程。

2、系统的教育体系经过长期发展和改革,日本形成了纵横贯通的教育体系,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各种教育形式兼备。

3、系统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指导日本教育拥有相当完备的法律系统,确保了教育的顺利发展。

法国高中法国的高中分普通和职业两类,一直是比较复杂的体系。

高中的专业划分一度成为教育分化的一种手段,进入不同类别的高中和专业都可能成为影响学生未来的决定因素。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社会因素、教育因素的推动下,法国政府把高中,尤其是其专业和类型调整以及课程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心,力求在教育民主化的道路上更进一步,并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本提纲仅供参考,请结合课本与笔记进行复习)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1、比较教育学的定义(P7)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2、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P17-18)比较教育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两者关系为: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区域研究是分析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

按照研究内涵的大小,可分为整体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各方面的问题)和局部研究(某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个别问题).问题研究是比较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可分为专题研究(将各国同一类教育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有许多层次)和总体研究(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作全面的比较研究,有横纵向之分,详见教材)。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1、国外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P27—39)第一阶段(19世纪)是学科的倡导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

法国的的朱利安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法国的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美国的贺拉斯·曼(《第七年报》,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等人在介绍和借鉴外国教育制度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

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学科的形成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①英国的萨德勒(此时的先驱,《教育问题特别报告》,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

他还提出了民族性这一概念,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

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美国的康德尔(1933年《比较教育》,是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比较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著作。

比较教育学

比较教育学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朱利安*比较教育学*开放大学(英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帝国大学”(法国)*高等教育双重制(英国)*国际教育*大学二、简答题*简述学习比较教育学的目的。

*简述萨德勒的比较教育思想。

*美国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主要有哪些*简述朱利安的比较教育思想及其历史贡献。

*简述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

*试述面向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

*什么是教育国际化它的成因和主要表现是什么*在提高教育质量方面,各国教育改革有何共同趋势三、论述题* 试比较中美教育观的差异。

*试评述20世纪8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教育改革。

*论述世界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比较教育学》期末复习资料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朱利安:朱利安是生活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的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创始人。

他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中第一次提出“比较教育”这个概念,这是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

朱利安在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贡献和影响。

*比较教育:比较教育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开放大学(英国):1969年获皇家特许状,1971年正式招生,凡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英国成年公民,均可申请入学。

*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联邦德国的职业义务教育制度。

凡完成9年普通义务教育后不再升学的青年均需在就业前接受3年职业义务教育。

所谓双元制是指由企业和公立职业学校分工合作,培训同一批学徒。

*“帝国大学”(法国):1804年拿破仑建立第一帝国,于1806年宣布建立“帝国大学”。

“帝国大学”是法国整个教育体系的总称,包括所有小学、中学和大学专科。

这种高度集中的教育体制是一个历史的进步,促进了后来法国教育向非宗教化和免费、义务制的发展。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判断题1.195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办了《国际教育评论》。

(对)2.美国现行学制中,师范教育由师范学校举办。

(错)3.英国现行学制中,学前教育属于义务教育阶段。

(错)4.朱利安时代的比较教育是以“借鉴”为特征而载入史册的。

(对)5. 1802年英国开办的西点军校是英国第一所设有技术学科的学校。

(错)6.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繁多,主要有两类:保育学校和幼儿园。

(对)7.技术中学是英国公立中学的类型之一。

(对)8.法国的初等教育属于义务教育范畴。

(对)9.比较统计法是比较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对)10.美国比较教育学家康德尔主张以结构功能主义作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错)11.1817年朱利安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标志着现代意义上的比较教育发展第一阶段的开始。

(对)12.日本实行初等教育的机构单一的五年制小学。

(错)13.私学是英国公立中学的类型之一。

(错)14.法国现行学制中,高等学校分为学术性和非学术性两类。

(对)15. 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有证书制、高考制和开放制。

(对)16.中国师范教育始于1897年。

(对)17. 法国根据19世纪80年代《费立法》建立了免费的、义务的、非宗教的教育制度。

(对)18. 狭义的教育管理包括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两部分。

(错)19.主观观点是比较教育研究应当坚持的观点之一。

(错)20.1870年英国颁布的《初等教育法》使英国学制形成一种典型的双轨制。

(对)二、名词解释1.文法中学:英国最老的一种学术性类型的学校,主要招收初等学校毕业(有些文法中学招收新生仍用“11岁考试制”),学习年限为七年(11—18岁),以培养学术人才为目的。

2.开端教育:是美国1966年开始的一项教育计划,又称“幼儿早年教育计划”,它除要求一般儿童在上小学前受1年的保育之外,对贫苦儿童也要求从9个月开始至少8周的保育教育。

目的在于发展他们的能力,使他们同一般儿童水平一致起来,以利于提高小学教育的水平。

23级《学前比较教育》复习提纲

23级《学前比较教育》复习提纲

《学前比较教育》复习提纲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考试题型: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二、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18分)三、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32分)四、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五、材料题(共16分)一、填空题1. 法国学者(朱利安),被成为“比较教育之父”。

2. (编织学校)标志着法国近代幼儿教育设施萌芽。

3. 日本的托幼一体化机构名称是(认定儿童园或认可的儿童园)。

4. 1840年,福禄贝尔将其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命名为(幼儿园)。

5. 英国学前教育课程的基本哲学是(游戏)。

6.(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各种敏感期。

7. 贯穿于蒙台梭利课程实施全过程的重要理念是(“尊重”和“自由”)。

8. 日本学前教育走上制度化的发展道路,其标志性法令是(《幼儿园令》)。

9. 1771年,奥伯林在法国创办了(编织学校)。

10.(康德尔)指出,“比较教育是一种历史的教育,是教育史研究从过去到现在的继续”。

11. 法国(《托儿所管理条例》)的颁布,将托儿所从慈善团体调整为受公共教育部管辖的初等学校。

12. 美国政府为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及其家长提供全面的幼儿早期教育方案,实施了(“开端计划”)。

13. 通过到外国幼儿园参观,获得第一手感性材料,了解外国学前教育状况的方法是(参观访问)。

14. 从研究时间来看,比较学前教育的研究中心是(当代)。

二、名词解释1. 影响比较研究:指对两个或多个在社会经济文化,尤其是在学前教育方面相互影响较大的国家、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的比较研究。

它主要关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之间学前教育的相互影响。

2. 光谱方案光谱方案是一种课程和评估相结合的方案,目的是使每一个儿童的能力与长处在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与教育机会中得到发展。

3. 欧文幼儿学校1816年,空想社会主义者、企业家和慈善家罗伯特·欧文在苏格兰新拉纳克的工厂中创立了一所幼儿学校,接纳1岁以上的幼儿,是世界上第一所为工人阶级子女创办的学前教育机构。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比较”的含义2、比较教育学的定义,性质和学科体系3、教育优先区96:指被政府列为物质或经济极为贫乏或不利,须优先予以改善,以利教育机会均等实现的地区。

为缩小不同社区之间存在的教育发展差距,法国政府于1981年制订了一项对处境不利社区的教育进行特别扶持的政策,即“教育优先区”政策。

教育优先区是依据学校的地理位置、社会环境、学生家长的社会职业状况,以及当地学前教育入学率、中小学留级率、外籍学生比例、中小学校网的密度等教育外部与内部的具体指标确定的。

对被确定为教育优先区的社区,国家采取特别的扶持政策,在经费、、师资、设备等方面给予支持。

4、双重训练体制:在职业学校中,为完成九年全日制义务教育的学生提供三年的职业义务教育,这种学校与企业紧密相连,形成双重训练体制。

接受这种教育的学生部分时间在企业接受实践训练,部分时间在职业学校接受基础文化知识与专业理论教育,毕业之后进入职业生活,或升入高一级的职业学校。

5、职业基础教育年134:这是一种职业教育形式,招收已完成普通义务教育的青少年,按职业领域划分对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基本技能与技巧方面的训练,为他们进一步的职业教育打好基础。

这种教育通常由全日制职业学校或通过企业训练与职业学校训练相结合的双重训练形式完成。

6、《天使计划》213:是日本政府于1994年出台的旨在推动幼儿教育改革的幼儿教育政策,《天使计划》提出全社会支援育儿的基本方针,国家、地方当局、企业、地区社会都要支持儿童养育,政府有关各省厅应制定今后十年支援育儿的政策与重点措施,有计划地推进,各方当局要根据当地特点制定相应计划于措施。

7、综合学习时间217:日本新的课程计划规定,从小学三年级起增加“综合学习时间”,它是与各科教学、道德和特别活动相并列的,是学校教育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开展综合性学习的载体。

其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理解、信息、环境、社会福利、健康教育等。

比较教育复习内容

比较教育复习内容

三个阶段三种方法六种理论四个人物一、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1.借鉴时代P4比较教育发展历史的第一个阶段,主要从1817年比较教育产生开始到19世纪末。

19世纪,随着欧洲民族国家制度的兴起和产业革命的爆发,欧美各国争先恐后地推行富国强兵的政策。

当时人们相信把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移植到另一个国家是完全可行的,所以各国都积极向国外派遣专家,从教育先进的国家学习经验,以期为我所用。

比较教育因此得以产生和发展起来。

这一时期的考察大多是表面化的、百科全书式的,往往忽视别国教育与当地社会生活的联系,忽视对别国的教育经验在本国的可行性的深入讨论。

比较教育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借鉴时代”。

这个时期的重要比较学家有法国的朱利安和库森、英国的阿诺德、美国的霍拉斯.曼和巴纳德等。

2.因素分析时代P5比较教育历史的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比较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比较教育在方法上一改过去那种孤立的研究和移植别国教育经验的做法,开始密切联系各国的社会文化和民族特性等因素来分析研究各国的教育。

这个时期的重要比较学家有英国的萨德勒、美国的康德尔、德国的施奈德和英国的汉斯。

3.社会科学方法时代P6比较教育发展历史的第三个阶段,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

比较教育在社会科学方法时代的主要特点:受整个社会科学在研究方法上从注重哲学思辨向强调量化分析和重复验证的实证方法转变的影响,比较教育也从以往人文的历史研究方法,逐步向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实证性的科学研究方法为主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社会学、行为科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的新方法、新理论也影响着比较教育。

比较教育尝试运用结构功能理论、现代化理论、人力资本理论、世界体系分析理论、依赖理论和后现代理论等进行教育的比较研究,呈现出相互交叉的倾向。

社会科学时代分为四个时期:发展期(20世纪50-60年代)高原期(20世纪70年代)反省期(20世纪80年代)扩展期(20世纪90年代)4.结构功能主义理论P23是由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

比较教育复习提纲2

比较教育复习提纲2

一、朱利安生平简介1、朱利安,法国比较教育学家,比较教育的奠基人。

2、1816年12月,他开始砸巴黎初等教育改善协会会刊《教育杂志》上连载发表比较教育的开山之作《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二、朱利安的教育思想朱利安认为:1、当时的欧洲教育有很多不完善之处。

2、指出这种最有效、最可靠、最简捷的教育的改革方式,必须依赖教育科学的调查与研究。

通过进行比较教育的研究,为这类不同国家间教育改革经验的相互借鉴提高科学有效的改革方法,就变得十分重要了。

3、主张通过科学的调查和分析,来深入全面的了解欧洲国家的教育状况,以便人们判断“那些部分的工作所提供的改进经验可引用到别国,并由该国的社会环境和地区情况确定是否适合而加以修改和变革。

4、教育的研究应当成为一种以事实观察为基础的带有实证性的科学研究。

三、1、在占《纲要》一半篇幅的问卷和调查表格中,朱利安设计了两组问题,其中A组共120个问题,主要涉及关于初等教育或普通教育的各类问题:B组有146个问题,主要是关于初等教育或古典教育的问题。

2、《纲要》中所列的问题包括学校管理、课程设置教师培养与任用、学生的学龄和考试、体育、德育、智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关系、各个教育阶段之间的关联、全面考察等方面的内容。

四、朱利安的影响和贡献1、他第一次系统的倡导和阐述了建立比较教育的基本设想,他的《纲要》被比较教育界广泛公认最早系统阐述关于比较教育设想的序言性草案。

2、他最早提出“比较教育“这一术语,为比较教育作为一门教育学科后教育研究领域的形成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3、他为比较教育的发展在一开始就奠定了一个不断科学化的方向。

4、他所提出的一系列比较的研究方法,尽管还不具备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研究的品质。

但他毕竟明确地吧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体系化了,这就为比较教育摆脱无结构的比较和散漫的评论,进而建立自己的方法论体系迈出了一大步。

总之,虽然朱利安关于比较教育的种种设想并不完美,但他在比较教育的发展史上所作出的开创性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1一、单选题1.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家长把幼儿送入学前班的最主要目的是()A. 为了孩子的全面发展B. 为了孩子能学到知识C. 为了孩子能更守规矩D. 为了孩子能更好地上一年级2. 关于社区教育的特点,错误的说法是()A. 是地方与民众办教育的一种新的教育管理制度B. 适应社区需要,服务社区C. 社区教育形式多样D. 社区教育面向该社区内的青少年及儿童3. 函授课程是以下哪个国家的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形式()A. 印度B. 日本C. 英国D. 法国4. 把流动车作为起学前教育机构,实行送教上门的国家是()A. 印度B. 日本C. 英国D. 法国5. 目前,我国幼儿园办园形式更加灵活,提供节假日临时收托孩子服务,早晚接送孩子服务,根据家长需要安排教师上下班时间等,主要是为了()A. 幼儿园创收B. 补偿教育C. 增加幼儿园知名度D. 服务社会6. 由父母和子女构成的家庭结构属于()A. 核心家庭B. 联合家庭C. 扩大的家庭D. 不完整的核心家庭7.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A. 受教育者是消极被动任教育者摆布的人B. 教育者起主导作用,受教育者是主体C. 受教育者是教育过程的中心,教育者只是旁观者D. 教育者相对受教育者而言处于受控者、接受者的地位。

8. 儿童身高和体重增长最为迅速的时期是()A. 出生的第一年B. 3-4岁C. 5-6岁D. 6-10岁二、名词解释1.智力2. 函授课程3. 移情法4. 结构游戏5. 活动目标6. 费舍尔法案三、简答题1. 托幼园所与家庭的差异体现在几方面?2. 简述我国学前教育面临的社会发展需求3. 试述如何创造良好的育儿环境?答案一、1-5 DDBDD 6-8ABA二、名词解释1.智力:儿童认识周围世界的能力的概念性特征。

它主要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等方面,其中思维能力是整个智力发展的核心部分2. 函授课程:这是一种独特的学前教育形式。

教育学最全复习提纲

教育学最全复习提纲

复习(识记、理解、应用)第一讲教育与教育学教育教育学的概念教育的构成(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育产生的主要原因和条件。

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

独立形态教育学创立的主要标志是什么?著名教育家的思想及其代表作。

对“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基本认识与评价。

第二讲人、社会、教育教育的基本着眼点是什么?为什么?教育的两个基本规律。

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要素及其各自的作用。

对环境因素的基本理解。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含义及其特点。

为什么说教育是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理解社会生产力、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对教育的人的制约性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讲教育目的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具有哪些功能。

教育目的的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的价值取向是什么?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点。

当前我国教育目的的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教材P142-143)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第四讲教师怎样全面认识教育的劳动特点及其价值?如何理解教师的社会地位(专业地位、经济地位、政治地位、职业声望)你认为新时代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质?(教师的职业态度和教师的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良好的职业形象、多元的知识结构、多向的教育交往、完善的能力结构、健康的心理素质)什么是教师专业化?学校教育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特征?应该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五讲课程课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理解课程设置在结构上应该如何体现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如何理解隐性课程的内涵与意义。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第六讲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什么是教学观?现代教学观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教学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什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我国中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选择教学方法的主要依据是什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有哪些?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上好一堂课所要遵循的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如何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比较教育复习资料.docx

比较教育复习资料.docx

⽐较教育复习资料.docx⽐较教育复习资料⼀、教材版本:《⽐较教育》,马健⽣主编,⾼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8⽉第1版⼆、考试题型和分值分配:1、《⽐较教育》属于开卷考,考试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2、分值分配:单项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10分;名词解释:20分;简答题:36分;论述题:24分;三、复习内容第⼀章导论1、⽐较教育的标志2、⽐较教育的学科性质和领域3、⽐较教育的基本特征第⼆章⽐较教育的历史沿⾰1、⽐较教育的形成时期2、⽐较教育研究的理论⽅法3、⽐较教育的史前阶段4、美国⽐较教育学家诺亚和艾克斯坦的代表作5、借鉴时代、因素分析时代的代表⼈物第三章⽐较教育的重要思想和⽅法1、⽐较教育发展史上的先驱⼈物2、借鉴时代和因素分析时代之间起桥梁作⽤的⼈物3、因素分析法第四章⽐较教育的理论基础1、功能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2、冲突理论的基本观点3、依附理论的基本观点4、世界体系理论的基本观点第五章⽐较教育的研究机构1、国际研究机构2、世界⽐较教育联合会3、欧洲教育学会、澳⼤利亚新西兰⽐较教育学会的性质第六章幼⼉教育1、福禄培尔教育理论与实践2、世界幼⼉教育特征第七章基础教育1、发达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趋势2、美国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的措施3、⽂化联邦制度第⼋章⾼等教育1、美国⾼等教育2、副学⼠学位3、英国⾼等教育4、法国⾼等教育5、德国⾼等教育6、⽇本⾼等教育;《学制》7、俄罗斯⾼等教育8、⼤学⾃治第九章终⾝学习和成⼈教育1、终⾝教育理论产⽣的标志2、终⾝教育的核⼼概念3、美国终⾝教育现状4、⽇本终⾝教育实践5、补偿教育6、学习化社会第⼗章教师教育教师教育的发展趋第⼗⼀章教育管理1、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的最新改⾰2、英国地⽅教育⾏政当局的构成3、德国⽂化教育联邦制模式例题(⼀)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00472《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总集

00472《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总集

00472《比较教育》一、比较教育: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研究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二、朱利安:法国人,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人,于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研究计划与初步意见》提出以下建议:组建一个国际教育委员会,聘请常任公务人员承担比较教育资料的收集工作;用问卷的方式向各国收集资料,以便国际委员会能够提出适当教育改革建议;建立师范学校网,用最新的方法培训师资;发行各种语言的教育定期刊物,传播教育改革的建议。

朱利安的其他教育著作:《体育、德育和智育概论》(1808)、《裴斯泰洛齐教育方法的精髓》(1812)。

贡献:提出比较教育;确实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教育;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范例;提出了问卷的编制。

三、“理智的框架”:第一,规范模式(normative pattern) :影响各国教育的信仰、宗教、哲学、政治观念、道德价值等意识形态方面的资料。

第二,制度模式(institutional pattern) :有关教育制度及其组织结构,制约教育制度的政治、经济制度,政党,经济、法律组织结构和群众团体等资料。

第三,精神模式(pattern of mental state) :包括传统观念、民族意识和特性等方面的资料。

第四,自然模式(physical pattern) :包括地理、地质、气象、环境、人口等方面的资料。

四、国外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1.学科的倡导阶段,19世纪为比较教育学研究的第一阶段,是学科的倡导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本阶段比较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外国的教育经验,作为改进本国教育制度的借鉴,发展本国教育,但是缺乏严谨的科学方法对外国教育经验的借鉴停留在描述的水平,没有对形成各国教育制度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背景做深入的分析,也没有揭示出教育规律。

2.学科的形成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二阶段,是比较教育学科形成阶段,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这个阶段比较教育学成为高校的课程,在本阶段比较教育开始从教育学分化出来成为教育科学中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规模不够广阔,研究方法还比较单一,成果不丰富。

比较教育学整理后的复习提纲

比较教育学整理后的复习提纲

2014年复习范围名词解释:1.比较法(1)比较法要求首先判明决定教育制度的无形的、难以捉摸的精神力量和文化力量,判明比校内的力量和因素更为重要的校外力量和因素。

(2)比较教育研究中的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进行比较研究,找出各国教育的特殊规律和普遍规律的方法。

2.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双元制”职业教育: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和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培训,又在职业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教育,这是一种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紧密结合,以培养高水平专业技术工人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制度。

3.比较教育学冯增俊:比较教育学是指以整个教育领域为对象,对当代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探讨教育发展规律及特定表现形式,借鉴有益经验,推动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和教育研究的一门科学。

4.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是指在信息时代里,那些拥有工具的人以及那些未曾拥有者之间存在的鸿沟。

从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①全球鸿沟。

全球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程度极不平衡。

②地区鸿沟。

不仅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在发展中国家内部经济较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也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③语言鸿沟。

语言鸿沟是指在信息通讯上使用英语和使用其他语言的差距,以及由这种差距带来的阅读、理解、交流、获取信息、使用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障碍。

英语在信息交流中的广泛使用导致了非英语国家的语言和传统文化、价值观等受到严重威胁。

此外数字鸿沟还表现为④性别鸿沟、⑤种族鸿沟、⑥代际鸿沟等等。

5.教育国际化(1)顾明远先生主编的《教育大词典》中,教育国际化被解释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间相互交流、研讨、协作、解决教育上共同问题的发展趋势。

(2)“教育国际化是指在教育思想、模式、内容,以及课程、教材、教师、学生等诸多方面的国际间交流的趋势”。

(3)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活动,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能力,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文化过程,教育国际化是一种特定的教育发展过程。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3、特许学校:美国的特许学校是对现有的公里的中小学进行改造的结果,它通过与政府部门签订合同,制定在招生、办学质量、财务等方面的标准,以此换取办学经费,目的是促使中小学提高办学质量。
4、拉卡斯归纳的四种教学方法:呈现 实践 发现 强化
第十五章 高等教育
5、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普遍从尖子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众化);社会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社会化);国际性与民族性交相辉映(国际化);个性化成为重要办学方针(个性化)。
(7)、职业教育实行双重训练制。
2、德国基础学校的学生每学期取得一次学业成绩证书,记分为六级制,1分为最好,6分为最差,4分为及格。
3、双重训练制度,一般是初级中学毕业生通过一定的途径在企业找到了训练位置,接受偏重训练实践的职业训练,并同时必须在职业学校接受基础文化知识与专业理论教育,学生在学习三年左右后通过文化考核和职业实践获得毕业资格,就可以进入职业生活,或升入高一级的职业学校继续学习。
第一章绪论
1比较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从研究领域说,重点是教育制度和基本的教育问题;从研究时间上说,比较教育的研究以当代教育为中心:从研究空间来说,是以世界各国的教育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2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关关系,探索未来教育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3)免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重要支柱
(4))筹措必需经费是实施义务教育的经济保障。中国将采取以下的方针解决教育经费问题:第一是实行以政府投入为主,多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方针,第二是确保教育经费的增长。
(5)培训足够合格教师是保证义务教育成功的关键。为解决这一问题,采以下措施:1建了和发展师范教育体系,培养合格教师2重视教师在职进修,提高教师水平3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

学前比较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

学前比较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

学前比较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学前比较教育学重点复习资料】【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范围】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一门关于培养和发展人的学问。

它研究教育的目的、原则、方法、内容和过程,探索教育的本质和规律。

教育学的范围主要包括教育的本质、目的与价值、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教育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教育的心理基础等。

【二、教育学的重要理论与观点】1. 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促进个体的自我实现和社会的持续进步。

2. 教育的原则与方法教育的原则包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尊重个性、启发性等。

教育的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育、问题学习、合作学习、案例教学、体验教育等,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3. 教育的内容与过程教育的内容涉及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教育的过程包括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评价三个环节,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连续性。

4. 教育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教育的社会组织与管理是教育的重要保障,包括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学校组织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促进教育的公平、优质和可持续发展。

5. 教育的心理基础教育的心理基础研究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教育与心理的关系,包括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情感学、学习动机与兴趣等,为教育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学的研究方法多样,主要包括实证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文献研究和实践研究等。

其中,实证研究通过实地观察、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手段收集和分析数据,验证和推断教育学理论。

比较研究通过多国多地区的比较,分析和对比不同教育制度和实践,挖掘教育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历史研究通过对教育历史的回顾和解读,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

文献研究主要通过查阅和分析相关文献,总结和梳理前人的研究成果。

实践研究则注重教育实践的参与和观察,通过实践活动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变革。

比较教育考试重点

比较教育考试重点

比较教育1.比较教育发展的第一阶段(1817~20世纪初),这一阶段以“借鉴”为主要特征。

代表人物:①朱利安,比较教育之父,1817年发表《比较教育的研究计划和初步意见》,它标志着比较教育发展第一阶段的开始。

②1831年库森的《普鲁士教育报告》。

法国初等教育制度的基本法,即1833年的《基佐法》。

③霍勒斯·曼《第七年报》④萨德勒(英):他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的各种因素。

2.第二阶段(20世纪初~1945):因素分析。

①康德尔,美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1933年发表《比较教育》,是这个阶段的重要代表作。

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受以下三个主要目的的指导:“报道—描述”的目的;“历史—功能”的目的;“借鉴—改善”的目的。

康德尔的分析社会历史背景的历史学方法,在这个阶段的比较教育研究中,占有支配地位。

②施奈德(德)1947年发表《各国教育的动力》③汉斯(英)在1949年发表《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的研究》3.第三阶段(1945—现在),研究方法多样化。

①贝雷迪(美),比较教育研究工作应分为四个阶段:描述、解释、并列、比较。

②诺亚(美)和埃克斯坦,合著《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③埃德蒙·金(英),是一位比较教育专家,《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4.比较教育的三个基本特征:第一是它的跨国或跨地区性、跨文化性。

第二是它的跨学科性。

第三是它的可比性。

5.比较教育概念:比较教育是对当代世界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教育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为本国或本地区的教育改革作借鉴。

6.设置比较教育课程的目的或者说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教育):①通过对外国教育的比较研究,使师范生增长知识,扩大眼界。

②各国教育有一些共同问题,也各有其特殊的问题。

③培养学生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教育问题的能力。

7.比较教育的研究分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

比较教育学复习资料第一章概论一、比较教育的概念:比较教育是以比较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当代世界上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以及国际社会的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探讨教育发展的规律和经验的教育研究领域。

二、学科性质:比较教育是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理论与应用并重的研究领域,是教育科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三、法国19世纪的比较教育学家朱利安在1817年发表的《关于比较教育的工作纲要和初步意见》是比较教育史的开端。

他被称为“比较教育之父”。

四、比较教育发展史上“借鉴时代”的几位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朱利安、法国的库森、英国的阿诺德、美国的霍拉斯?曼和巴纳德。

五、1900年英国比较教育学家萨德勒发表论文《我们从对别国教育制度的研究中究竟能学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标志着“因素分析时代”的开端。

六、萨德勒反对孤立地研究教育,明确提出了“民族性”概念和研究校外事物的主张。

七、“因素分析时代”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萨德勒、美国的康德尔、英国的汉斯和德国的施奈德。

八、康德尔的代表作《比较教育》不仅是“因素分析时代”的一部代表性著作,而且是整个比较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的里程碑。

九、汉斯在他的代表作《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在这本书中,他认为影响教育制度的决定性因素可以分为三类:自然因素、宗教因素和世俗因素。

十、人们将萨德勒和汉斯等人的研究方法叫做“外部因素分析法”;把施奈德的研究方法称为“辩证法的因素分析法”。

十一、1898年,罗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比较教育。

十二、1929年,国际教育局正式成立,开始以国际组织的形式研究比较教育,并定期出版刊物。

十三、在我国,1929年,庄泽宣出版《各国比较教育论》;1930年,燕京大学开始在文学院教育学系开设比较教育课程。

十四、比较教育的发展史包括:史前史(古希腊——19世纪)、“借鉴时代”(19世纪——20世纪初)、“因素分析时代”(20世纪初——二战结束)、“社会科学方法时代”(二战结束——现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教育学复习提纲(本提纲仅供参考,请结合课本与笔记进行复习)第一编绪论第一章比较教育学的意义和研究方法1、比较教育学的定义(P7)比较教育学是以比较法为主要方法,研究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一般规律与特殊规律,揭示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探索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的一门教育科学。

比较教育学既是一门应用科学,又是一门理论科学。

2、比较教育研究的分类(P17-18)比较教育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区域研究和问题研究。

两者关系为:区域研究是问题研究的前提,问题研究是区域研究的深化。

区域研究是分析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实践。

按照研究内涵的大小,可分为整体研究(一个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各方面的问题)和局部研究(某个国家或地区教育的个别问题)。

问题研究是比较两个国家(地区)或几个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或教育问题,按照比较的内容,可分为专题研究(将各国同一类教育并列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有许多层次)和总体研究(对世界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作全面的比较研究,有横纵向之分,详见教材)。

第二章比较教育学的历史发展1、国外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阶段(P27-39)第一阶段(19世纪)是学科的倡导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访问与借鉴。

法国的的朱利安第一个提出比较教育的概念。

法国的库森(《普鲁士教育报告》),美国的贺拉斯·曼(《第七年报》,美国公立学校之父)等人在介绍和借鉴外国教育制度方面做了有益的工作。

第二阶段(20世纪上半叶)是学科的形成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因素分析。

①英国的萨德勒(此时的先驱,《教育问题特别报告》,认为孤立地研究教育是不对的,必须重视教育的文化背景,研究决定教育制度的各种因素。

他还提出了民族性这一概念,强调学习外国经验的目的在于改进本国的教育制度。

萨德勒的比较教育观点为以历史主义为主要特征的因素分析理论奠定了方向,标志着比较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②美国的康德尔(1933年《比较教育》,是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比较教育理论和方法的著作。

康德尔对比较教育科学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按照美国比较教育家卡扎米亚斯和马西亚拉斯对康德尔的《比较教育》论著的分析,提出三种目的:“报导—描述”的目的,“历史—功能”的目的,“借鉴—改善”的目的)③英国的汉斯(1949年《比较教育:教育的因素和传统研究》,提出决定各国教育的因素有三:自然因素、宗教因素、世俗因素,,在研究工作中,汉斯把因素分析法与历史法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④德国的施奈德(提倡并运用因素分析的研究方法,在1947年发表《各国教育的动力》一书,指出了对教育有影响的外部因素,还进一步分析了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

)第三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来)是学科的蓬勃发展阶段。

方法上的特征是综合研究。

这个阶段,研究规模迅速扩大,研究方法多种多样,研究成果大量增加。

①美国的贝雷迪(他的比较教育方法论思想主要体现在他1964年出版的代表作《教育中的比较法》一书中:贝雷迪认为,比较教育研究包括区域研究和比较研究两大类型,区域研究包括“描述”和“解释”两个阶段;比较研究则包含"并列"和"比较"两个阶段。

这四个阶段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著名的"比较四步法"。

)②美国的诺亚和埃克斯坦(《比较教育科学的探索》,提出比较教育的研究程序是确定问题、提出假设、明确概念也即提出指标、选择例证、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说明结果)③英国的埃德蒙·金(《别国的学校和我们的学校——今日比较教育》,其主要思想包括:①十分重视教育的历史背景;②把比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与目的联系起来,强调比较教育的研究应当对当前重大教育问题的决策和行动做出贡献;③对比较教育中的比较分析强调可比性,提出了比较分析的框架,在概念、制度和实施三个水平上进行比较分析。

)④英国的霍姆斯(《教育问题:一种比较的方法》、《比较教育方法》、《比较教育:对方法的思考》,比较教育研究四步骤:A 选择与分析问题,主要是选择和分析当前各国所关心的重大问题;B寻求解决办法或政策,分析说明哪些政策和办法更适合于哪些地区、哪种环境,或者提出对某一国家更为现实有效的办法;C验证有关因素,验证是一种需要洞察力的工作,需要批判性的分析和严谨的叙述,为此,他设计了一个“理智的框架”;D预测,在综合分析各国教育问题的基础上,为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解决某一教育问题提出最佳的解决办法,作出某种切实的预测。

霍姆斯的问题法是一个有着深刻的科学哲学和社会科学理论基础的比较教育方法论体系。

)2、1898年,罗素首次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比较教育学这门课程。

第二编八国教育第五章日本教育1、日本教育发展的历史特点(P164)第一,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是个吸收西方文化和教育的过程。

第二,教育成为国家实现现代进程的工具,成为改变社会成员经济和社会地位的工具。

第三,教育发达,体系完备。

第四,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强调政府行为2、日本教育的现状特点(P177-180)第一,东西方教育的混合。

第二,系统的教育体系(纵横贯通的教育体系,以学校教育为核心,各种教育形式兼备)。

第三,系统的法律保障体系和政策指导。

3、企业内教育(P172)高度发达的企业内教育是日本教育的一大特色:①拥有众多的实施机构;②实行员工培训;③注重对员工高科技的培训;④企业培训方式是引进与独创相结合;⑤关注企业精神的培养;⑥重视对管理人才的培养。

4、终身教育(P187)建立“终身学习推进体制”、开发广泛多样的学习机会、改变观念第六章法国教育1、方向指导阶段(P203)主要指初中后两年,但这一工作贯穿各级各类教育,堪称法国教育的一个特点。

初中阶段方向指导的重点是五年级和三年级,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学季,学校向家长通报学生情况及有关出路的信息;第二学季,由校方、教室及学生和家长代表组成的班委会逐个研究每个学生情况,提出建议,通报家长;第三学季,经与家长交流提出最后方案,家长同意即算决定,不同意可上诉,由省里组织协商或考试。

2、法国高中毕业会考(P205)被定义为大学第一级学位及授予这一资格的考试,但实质上又都指评价高中学业和上大学能力的考试及授予的资格。

法国高中毕业会考既考查学生高中学业,又授予上大学的资格,历来被看作评估学生、学校、学区乃至整个国民教育的重要环节。

受到个方面关注。

考试科目多,方式多,要求严。

同时,也注意尽量多给考生发挥特长并取得成功的机会。

3、大学校(P213-214)是法国高等教育的一大特色,是法国的一种高等专门学校,主要包括工程师学校,高等师范学校,高等商业、经济、管理学校。

它起点高,要求严,重应用,讲实效,规模小,学生出路保险且待遇优于受过由其他机构实施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形成良性循环,是精英教育的典型产物。

大学校入学考试不统一进行,一些学校单独组织,一些方向、水平相近或有传统联系的学校联合组织。

各校的主要共同点是,学制大多三年,基本不实行学分制,人文、社会、经济、语言等普通课占有相当比重,只颁发本校毕业文凭。

一些学校还独立地或与大学等其他高教科研机构联合,培养研究生。

第七章德国教育1、定向阶段(P240)德国基础教育的特色。

主要招收基础学校的毕业生,学制两年。

其基本形式分两种:一种隶属于各类学校,一种独立于各类学校之外。

基础学校的学生升入哪一类中学的定向阶段一般由基础学校教师的建议来确定,也有根据学生家长的愿望来决定的。

德国原则上规定在定向阶段对所有学生教同样的课程和内容,在定向阶段的两年中无留级制度。

其作用是:促进各个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能力;完成对天赋、能力和成绩的定向;对升学途径的决定作出改进;对社会的教育差异作出权衡。

2、双重训练制度(双元制)(P247)双元制是一种国家立法支持、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制度,整个教育培训是在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中进行的,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

双元制培训的学生具备双重身份:在学校是学生,在企业是学徒工,企业中的实践与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其中理论教学占总时间的三分之一,企业实践占总时间的三分之二。

其特点是:①同生产紧密结合;②企业的广泛参与;③互通式的各类教育形式;④培训与考核相分离的考核办法。

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①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确切保证;②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由于学生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学习,使得学生和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大大降低了培训后失业的风险;③同我国现行的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④相对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将考试与培训相分离更具公平。

3、职业基础教育年(职业预备教育年)(P249)这是根据1969年的德国《职业教育法》强调加强职业基础教育的要求,逐步试点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职业教育形式,它招收已完成普通义务教育的青年,按13个职业领域授予有关的基本技能与技巧,为他们进一步选择和接受各种职业教育做好准备,打好基础。

职业基础教育年或“职业预备教育年”为期一年,强调基础理论,通常由全时制职业学校和通过企业训练与职业学校训练相结合的双重训练制形式来完成。

4、现行教育的特点(P252-256)德国在教育方面继承和发扬历史传统,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第一,教育联邦主义。

德国在教育上实行地方分权的联邦主义。

第二,注意办教育的效率。

就宏观而言,其办教育的效率主要在于有一个合理的学校教育结构与定向教育方面。

第三,出色的职业教育制度。

第四,以法律形式保证职业教育的实施。

第五,重视双重训练制职业教育。

第六,严格训练,注重实践。

第八章苏、俄教育1、现行学校教育制度(P274)包括普通教育(含学前教育、普通初等教育、普通基础教育、普通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含初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校后职业教育)以及相应的各类教育机构。

按照《俄联邦教育法》,普通高等教育包括在“高等职业教育”之中,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被列为“高校后职业教育”。

2、高等教育包括四个层次(P283)第一层次为不完全高等教育,即大专水平的高等教育,实施机构为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的前两年,毕业生可获不完全高等教育证书,持证书者既可深造,进入本科第三年,也可以在接受一年半以下培训后就业。

高等职业学校也是实施不完全高等教育的机构。

第二层次为基础高等教育,学制四年,毕业生被授予学士学位和指明方向的高等教育证书,实施机构为普通高等学校,这是俄高等教育的主体。

第三层次为专业(或完全)高等教育,在本科基础上学习2-3年。

第四层次为研究生教育,学制四六年。

细分为两个小层次:一为研究生院学制三年,毕业授予科学副博士,一为博士生院,学制三年,毕业授予科学博士学位,实施机构除高校外还有科研机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