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74021
1861
818859
27182
45994 36871 110047
48
27010 11461
38519
1430
18162 17664
37256
0
43329 36893
80222
28659
134495 102889 266044
48893
577581 192385 818859
PPT文档演模板
第Ⅰ象限 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流量
第Ⅱ象限 最终使用流量
第Ⅲ象限
最初投入(收入形成)流 量
第Ⅳ象限 ?
PPT文档演模板
图3-1:投入产出表的四个象限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专栏3-1 你能准确理解投入产出表中数据的实际 含义吗?
四个问题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思路和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 3.1.1投入产出表入门 • 3.1.2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 3.1.3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 3.1.1投入产出表入门
6877
中间使用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合计
居民 消费
政府 消费
最终使用
固定资本 形成总额
存货 增加
出口
24917
2550
34344
11156
342
1067 974
666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3章中间消耗及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学习目标1.理解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2.掌握直接消耗、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的计算方法;3.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4.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的延伸和发展,它侧重于中间产品的核算,能提供更为丰富、详细的信息,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实物流量核算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本章主要阐述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直接消耗、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原理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分析。
第一节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一、中间消耗和投入产出的含义中间消耗反映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在我国以前沿用的物质生产的MPS体系中,只计算物质生产,中间消耗只限于物质消耗。
但现在所采用的SNA体系,不仅包括物质生产还包括了服务生产,从而中间消耗也得到了拓展,既包括了物质消耗,又包括了生产中的各种劳务消耗。
所谓中间消耗由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构成,其中不包括固定资产。
这些货物和服务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完全用掉了就是被改变了形式。
有些物质投入在生产过程中其物质形式被改变并形成产出之后又会重新出现在新的生产过程中,如:铁矿石在生产中被炼成钢铁之后,又会进入新的生产过程,比如汽车制造。
投入分初始投入,即增加值投入,和中间投入,即中间消耗。
因此,投入具体指生产中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劳务,以及固定资产。
产出指的是生产活动中所生产的产品——货物和服务。
投入产出核算就是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经济和技术关系的宏观数量方法。
它是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惕夫在1931年开始提出的,1936年,他撰写了《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一文,由此创立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并因此获得了1973年的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整个投入产出核算包括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和投入产出的分析应用。
第3章 投入产出分析
第3章能源投入产出分析资源的稀缺性是指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社会资源是相当有限的,即使以最佳的生产技术来利用这些资源,所能产生的产品也是有限的。
这是资源稀缺的相对性。
但从另一方面讲,稀缺性又存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社会,因而又具有绝对性。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基础,由此引起的种种选择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经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从事生产,以求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欲望的科学。
其核心是研究如何达到稀缺的最佳配置和利用,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市场中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企业生产数量的决定因素,以及不同市场类型对商品价格和生产数量决定的影响。
能源无疑是一种十分稀缺的资源,而且与人类多项经济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在商品经济中,能源产品是十分重要的产品,其价格及生产成本的变动都将对能源消费、能源生产及各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能源投入产出分析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完全适用于能源投入产出分析。
3.1能源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多部门经济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章除介绍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之外,着重介绍投入产出法在能源规划和能源系统中的应用,故称能源投入产出分析。
3.1.1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分析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间的数量关系,既有综合指标,又有分解指标,两者有机结合。
投入产出表采用棋盘式,它能同时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方面来反映产品在部门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运动过程。
通过各种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
既包含直接联系,又包括间接联系。
另外,投入产出表所构成的部门联系平衡模型,可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及时准确,而且可以进一步与数学规划和其它数量经济学方法相结合,发展成为经济预测和计划择优的经济数学模型。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练习PPT
xij v j X j i 1
n
xij : j部门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总量 j1 v j : j部门的最初投入
X j : j部门总投入
2、从水平方向看: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总产出)
n
xij yi Xi j1
n
xij : i部门提供中间产品的总量
i 1
yi : i部门供最终使用的产品
产品数量 C、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D、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5、投入产出表的第二象限主要反映(D)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6、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主要反映(A)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2、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 A、就是中间产出 B、就是最终产出 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 D、以上都不对
3、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A)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从横向看,表明(A) 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
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B、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
一单项选择题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工具是a投入产出表b资金流量表c资产负债表d国际收支平衡表a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b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c部门投入产出表和产品投入产出表d劳动消耗投入产出表和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a就是中间产出b就是最终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d以上都不对3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从横向看表明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c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5投入产出表的第二象限主要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增加值的构成c再分配关系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主要反映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增加值的构成c再分配关系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7完全消耗系数反映da中间投入与中间产出的关系b最初投入与最终产出的关系c最终产出与总投入的关系d最终产出与中间投入的关系投入产出表的第三象限主要反映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增加值的构成再分配关系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从纵向看表明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c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各产业部门生产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局限性在于a受价格变化的影响b计量单位不统一使用范围有限不受价格变化影响d计量单位统一便于进行比较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假定农业部门对工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8说明a农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工业产品的数量为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农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消耗了018的工业产品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018的农业产品ij13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b的数量a最初投入b中间投入c最终产品d总产品ai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部门产品的数量bj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i部门产品的数量ci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消耗j部门产品数量d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消耗i部门产品数量1生产过程中的最初投入包括abcda劳动者报酬b生产税净额c固定资产折旧d营业盈余e财产收入2投入产出表第二象限的宾栏包括abdea最终消费b固定资产形成c生产税净额d库存增加e净出口3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2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3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4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5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学习目的与要求第一、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想及表中元素的实际意义第二、掌握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第三、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第四、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第五、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一、华西里·列昂惕夫的简介二、投入产出表入门三、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四、投入产出表的优势一、华西里·列昂惕夫简介沃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1906-1999),美籍俄裔著名经济学家。
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沃西里·列昂惕夫生平1、1906年,出生于彼得堡;2、1925年,在列宁格勒大学(后改名为彼得堡大学)获社会学硕士学位;同年,移居德国进入柏林大学专攻经济学;3、1928年,取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助理、中国国民党政府铁道部顾问。
4、1931年,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正式从事投入产出方法的研究。
5、1932年,与诗人马克丝(Estelle Marks)结婚,婚后育有三子。
6、1932年,起获聘为哈佛大学经济系助教;7、1946年,升为正教授至1975年退休。
8、1948年,主持“哈佛经济研究计划”(Harvard Economic Research Project)并出任主持人至1973年;9、 1974年,联合国委托里昂惕夫建立全球性投入产出模型,以研究本世纪最后的20多年中世界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与国际社会能够采取的方案。
10、 1975年,转至纽约大学任经济学教授、经济分析研究所所长。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一节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一、投入产出核算概述(一)投入产出方法投入产出方法,又称投入产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产业关联方法、部门联系平衡法,是以产业(部门)为单位,从数量上研究经济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投入、产出关系),并进而分析国民经济结构及其变动的内在原因和影响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体系。
它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把国民经济分成若干互有联系的产品部门,并运用线性代数方法,借助计算机来模拟社会生产过程和国民经济结构,综合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重要的比例关系。
可以看出,投入产出是一种分析经济体系的结构、经济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和相互影响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方法不是单独分析经济部门,而是将经济部门置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环境中,通过其相互关系来分析其运行状态、所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并进而分析经济总体的运行状况。
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的延伸和发展,它侧重于中间产品的核算,能提供更为丰富、详细的信息,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实物流量核算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二)投入产出方法的产生与发展俄裔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惕夫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研究的基础上,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方法,他利用国情普查资料编制了美国1919年至1929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美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并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结构中的投入产出关系》,标志着投入产出方法的诞生。
1941年里昂惕夫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 1953年里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
由于对投入产出方法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荣获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出方法最早在二战期间开始应用:美国政府根据战争的进程,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飞机装备的保障及物资需要,即钢铁工业的发展及进口需要,劳动力和设备的保证等。
国民经济核算与中国实践知识点归纳
(一)国民经济活动 国民经济活动可以归纳为由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四类活动。 生产活动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利用,将各种投入转化为各种货物与服务,同时也创造出新 的价值。 分配活动将生产过程所创造的价值以各种收入形式分配给有关参与者。 消费与积累既是货物与服务的不同使用形式,又是各单位收入的最终支出形式,其中消费是用 于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使用,积累则是用于增加资产的使用。 (二)交易 1.定义 交易(transa)c是t指i两o个n机构单位之间按照相互协议而进行的活动。 2.形式 ( 1)交换:一个机构单位以某项资源来换取对方的另一种资源。交换涉及两个机构单位,同时 会产生相互交换的两个 “流”,而且二者是对等的。 ( 2)转移( trans)f:e没r有对等资源流的交易。转移涉及两个机构单位,但是只有单方面的 一个流发生。 (3)内部交易( internal tr)a:n各s单a位c内t部i发o生n的自产自用性质的经济活动。内部 交易中只有一个机构单位出现,也没有可见的资源流发生。 3.类别 (1)货物与服务交易,通过交易实现货物服务从供应到使用的流动。 (2)收入分配交易,对应着当期新创造价值的整个分配过程。 (3)金融交易,表现了各单位之间的借入和贷出的资金运动。 4.几点补充
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1.2世0纪 50年代初到 70年代末:基于 MPS模式的阶段。 2.2世0纪 80年代初到 90年代初: MPS和 SNA两套模式并存阶段。
3. 19年9起3:基于 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
1.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 2.国民经济核算在体系设计方法上借鉴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同时,国民经济核算 在很大程度上要利用企业微观核算资料作为基础。 3.统计学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数据调查方法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第三章_投入产出核算习题_答案)
第三章_投入产出核算习题_答案)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一)填空题投入产出表的核心是第Ⅰ象限, 1. 投入产出表的核心是第Ⅰ象限,它主要反映了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部门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2.购买者价格与生产者价格的差异在于商业附加费和运输费。
2.购买者价格与生产者价格的差异在于商业附加费和运输费。
购买者价格与生产者价格的差异在于商业附加费和运输费 3.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分解法和间接推导法两种模 3.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分解法和间接推导法两种模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主要包括直接分解法式。
4.直接消耗系数指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 4.直接消耗系数指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的直接消耗系数指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数量。
数量。
5.影响力系数表现的是拉动效应,显示的是后向联系; 5.影响力系数表现的是拉动效应,显示的是后向联系;感应度系数影响力系数表现的是拉动效应后向联系表现的是对其他部门变化的敏感效应,反映的是前向联系。
前向联系表现的是对其他部门变化的敏感效应,反映的是前向联系。
新疆财经大学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二)单项选择题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_A_ 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_A_ 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重要工具是 A. 投入产出表 C. 资产负债表 B. 资金流量表 D. 国际收支平衡表2.投入产出表是两张普通统计表的组合,其上半部分反映了C . 2.投入产出表是两张普通统计表的组合,其上半部分反映了C 投入产出表是两张普通统计表的组合 A. 生产的投入结构 C. 产品的使用方向 B. 生产的产出结构 D. 收入的分配结构新疆财经大学2国民经济核算国民经济核算3.投入产出表中,第三产业行与第一产业列交叉项的数值, 3.投入产出表中,第三产业行与第一产业列交叉项的数值,从横向投入产出表中上看表示_B__ 从列向上看表示C _B__, 上看表示_B__,从列向上看表示C 。
第3章投入产出核算
B A A2 A3 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即有 B B I ( I A)1
AK 1 AK
(3)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 ◆感应度系数反映当前国民经济各个产品部门均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某一产品部 门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应程度,也就是需求该部门为其他部门的生产而提供的产出量。
第三章
二、间接推导法
投入产出核算
SNA
间接推导法是利用法编制投入产出表,就是将基层单位的原始数据不经分解 地加以汇总,分别编成投入表( 表)和产出表( 表),然后根据一定的假设, 采用数学手段推导出投入产出系数,运用这些系数推导出产品×产品投入产出表 中的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最初投入、总投入、最终使用和总产出流量。 表 3-4 间接推导法的UV表模型与目标
1.SNA-2008的产品×产品投入产出表和产业×产业投入产出表的最终消费中都
区分出NPISH的项目。 2.在按购买者价格计算的供给表和使用表中对产出和中间消耗均按市场生产者、 自给性生产者和非市场生产者予以分类。 3.SNA-2008更为详细地解释了如何在供给表中记录运输费用,以及记录方法会对生 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所带来的影响,这些影响会对投入产出表的编制产生直接的 作用。
理论基础:一般均衡 理论、全部均衡理论 列昂惕夫的贡献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SNA
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框架
投 入 产 出 表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SNA
•第三节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系数与基本模型
•一、基本系数 (1)直接消耗系数 直接消耗系数:直接消耗系数也称为投入系数,记为 其中: aij xij / X j i, j 1, 2, ,n (2)完全消耗系数和列昂惕夫逆系数 完全消耗系数通常记为 ,是指某一产品部门(如部门)每提供一个单位的最终产品, 需直接消耗和间接消耗(即完全消耗)各产品部门(如部门)的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n n n n n n 其中: bij aij aik akj aik akr arj aik akr art atj
第三章_投入产出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
2、 、
固定资本折旧系数
a dj = D j X j
alj = L j X j
atj = T j X j
劳动者报酬系数
生产税净额系数
营业盈余系数
amj = M j X j
3、 增加值(最初投入)系数 、 增加值(最初投入) 4、 第二象限各类构成系数 、
avj = V j X j
行方向 列方向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二、投入产出模型
(一)行模型
1、中间使用之和加上最终使用等于总产出 、
∑X
j=1
n
n
ij
+Y = Xi i
( i=1,2,L,n)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i = 1, 2, L , n )
2、引入作为参数的直接消耗系数 、
∑a
j =1
ij
X j + Yi = X i
用矩阵形式表达: AX + Y = X
分析研究事件会给在投入产出表中最终需求部分带来怎样 的变化,即得到⊿Y; 的变化,即得到⊿ 根据需要调整基本影响分析模型,计算出感兴趣对象因Y 根据需要调整基本影响分析模型,计算出感兴趣对象因Y 的变动所发生的变化。 的变动所发生的变化。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四、关键部门分析 1、关键部门
是指对经济发展、对其他部门的增长具有关键性影响的部门。 是指对经济发展、对其他部门的增长具有关键性影响的部门。 判断依据: 判断依据:一个部门和其它部门之间的关联程度 测度方式: 测度方式:最终需求系数
b22 = a22 + ∑ 2k ak 2 b
2
b 33 = a 33 +
第三版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笔记分享
第一章总论一、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1)定义:国民经济核算是指按照一套既定的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2)对象:一国经济总体。
(3)主要工具:统计指标。
【注】:国民经济核算运用统计指标对经济现实的描述不是统计指标简单的堆砌和松散组合,其具有以下特点:[1]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规则设计核算体系的框架。
[2]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对国民经济进行统一核算。
[3]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试记账原理,使整个核算在数量上相互联系,形成了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4)目的: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满足经济生活中的广泛需要。
【注】:主要满足以下方面的需要:[1]提供主要经济流量指标,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包括生产、消费、投资、进出口、金融活动等。
[2]显示经济学定义的经济过程中的因果机制,支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
[3]在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支持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计划目标的论证,为经济决策提供基础和依据。
[4]在核算日益国际化前提下,为进行国际比较提供支持,服务于国际事务的管理和分析。
(5)重要性: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
(6)系统原则[1]整体性[2]层次性[3]关联性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1)SNA:中文名为国际经济核算体系,是围绕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注】:SNA相比于MPS所具有的优点:①SNA是依据“综合性生产”的观念组织核算的。
②SNA还充分运用了现代经济分析中的投入产出分析、资金流量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和国际收支分析等工具,大大扩充了核算内容和分析领域。
③SNA是一种以账户形式和复式簿记的方法组织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在核算方法上具有优越性,能够保证整个核算体系的逻辑严谨,以及基础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2)发展过程[1]国民经济核算的演进过程阶段:在此阶段,国民经济核算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宽,核算方法得以不断完善。
第03章 投入产出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
更好地理解:I-O表中的价格
货物服务核算中的价格
生产者角度:出售产品的价格,即生产者价格
基本价格:不含产品税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产品税
使用者角度:购买商品的价格,即购买者价格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贸易运输加价
核算中
产出:适宜采用/也易于采用生产者价格,
最好按基本价格核算
使用:适宜采用/也易于采用购买者价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
I-O表编制面临价格选择上的困难
从生产者(行向)角度,适宜用生产者价格/基 本价格 从使用者(列向)角度,适宜用购买者价格
选用生产者价格作为编表价格,适宜表达 各个部门的产出,但不适宜表达各使用者 的购买支出;选用购买者价格作为编表价 格,则正好相反 中国主要按生产者价格编表
I-O表中有多少个部门?
应有相对较多的部门,部门越多,提供的数据 越详细,编表难度越大 不同国家确定的部门个数具有差异,取决于资 料基础,也取决于产业发展状况 可以同时编制不同部门个数的I-O表,应对不同 需要 影响较大的两个I-O表分类体系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部门分类体系
投入产出表的引入
从总产出定义的两个思路说起
各部门总产出的去向--产出表
用于其他部门使用的中间产品 用于消费/积累/出口的最终产品
各部门总产出的形成--投入表
消耗其他部门产品的中间投入价值 生产过程中的新增价值
把产出表与投入表整合在一起,结果就是 I-O表,接合部分----中间产品/中间投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至第四章学习指导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至第四章学习指导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一、投入产出的概念产品生产的技术过程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投入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
中间投入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也称为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具体说来就是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产出分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大类,中间产出就是中间产品,它与中间投入相对应,当某种产品被用作中间投入时,它也就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出就是最终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
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如果投入产出表采用实物计量单位,它就是一张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如果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就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不受价格影响,能更直接地反映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但由于实物计量单位受制于产品质的差异,这使得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要受价格变化的影响,但它保证了投入产出核算内部以及投入产出核算与其他核算之间采用同一种计量单位,它是国民经济核算所需要的投入产出表。
以下主要涉及的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简化的产业部门投人产出表由四个象限构成。
这四个象限的内容各不相同。
第I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第Ⅱ象限主要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
第Ⅲ象限主要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成情况。
第Ⅳ象限一般认为主要反映再分配关系。
第Ⅰ、Ⅱ象限连接在一起,通过各横行反映各产业部门的产品分配和使用去向;第I、Ⅲ象限连接在一起,各级别反映各产业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源,也反映生产过程的价值形成。
三、投入产出表中的几个基本平衡关系投入产出表中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平衡关系式。
1、从纵向看,中间投入十最初投入=总投入。
2、从横向看,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4、第Ⅱ象限的总量=第Ⅲ象限的总量。
国经统课件3
完全消耗系数的矩阵计算如下:
B A A2 A3
19
完全消耗
1.间接消耗
汽车生产
直接消耗
钢材
轮胎
引擎
第一轮 间接消耗 第二轮 间接消耗
电
生铁
橡胶
钢材
力
铁矿石 煤 生铁 第三轮 间接消耗
20
从而得到:
( I A)1 I B B ( I A) I
1
式中,(I-A) 为 列昂节夫矩阵 (I-A)-1 为 列昂节夫逆矩阵(完全需求系数矩阵) B = (I-A)-1-I 为 完全消耗系数矩阵 与直接消耗系数相比,完全消耗系数 bij有以下特点:
所有部门的总产出=所有部门的总投入,即
( x
i 1 j 1
n
n
ij
f i ) ( xij y j )
j 1 i 1
n
n
所有部门的中间产品=所有部门的中间消耗,即
xij xij
i 1 j 1 j 1 i 1
n
n
n
n
从而有:
f i y j
22
四、投入产出模型
(1) 投入产出行模型 一般表达式为:n aij q j fi qi (i 1,, n)
j 1
Aq + f = q
以I表示单位矩阵,整理后得到:
f = ( I A)q
q = ( I A)1 f
该模型表明了总产出与最终产品的基本平衡关系。 矩阵 ( I A)称为“列昂节夫矩阵”,它是投入产出模 型的核心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984 12649 -543 26448
G 5473 97931 16508 119911 70899 -18137 172970
B 1644 17786 11880 31311 28227 -1002 58135
合计 增加值
11152 124517 29537 165206 111776 -19682 257553 15296 48453 28598 92347
• 一张表反映使用结构,一张表反映投入结构。
第一产业 中 间 第二产业 投 入 第三产业
合计
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最 初 投 营业盈余 入
增加值
总投入
第一 产业
6877
中间使用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合计
居民 消费
政府 消费
最终使用
固定资本 形成总额
存货 增加
出口
24917
2550
34344
个
品
部
的中间消耗
门
n×n
对进口品的 消费
由进口品形成 进口品的 的固定资产和存货 出口
总进口
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专栏3-6 中国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最初投入
总投入
第三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 直接分解法 – 理论上精度最高,但工作量也最为浩大。 – 我国采用此种方法。
合计 增加值
11152 124517 29537 165206 111776 -19682 257553 15296 48453 28598 92347
总投入
26448 172970 58135 257553
28
中间 投入
最初 投入
R
R 4036
中间使用
G
8799
B
1149
最终使 用
小计
合计
进口 总产出
中间投入
– 2.进口品按使用方向详列成矩阵
表3-3 进口品列成矩阵的地区投入产出表表式
中间使用 n个部门
消费
最终使用 投资
出口
总产出
本地区
n 本地区部门对本地
个
区
产品 部 产品的中间消耗
门
n×n
对本地区产 品
的消费
由本地区产品形成 本地区产
的
品
固定资产和存货 的出口
本地区总产出
进口品
n 本地区部门对进口
65864 5828
-2613 1802
577581 192385
20234
443086
89496 552815
96553 35191
105436 5484 95541 338204
74021
1861
818859
27182
45994 36871 110047
48
27010 11461
38519
1430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 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 • 第三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 第四节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 • 第五节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
本章学习目标
• 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想及表中元 素的实际意义
• 掌握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 算的关系
18162 17664
37256
0
43329 36893
80222
28659
134495 102889 266044
48893
577581 192385 818859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路
• 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 之间的生产和使用关系 。
• 投入产出表中的行向,表示使用去向,分为 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进口),两者之和为 总产出。
专栏3-4
SNA-2008: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 者价格及其关系
• 我国的投入产出表采用生产者价格编制。
• 注意:最终使用数据按购买者价格核算的部分需 要扣除各项流通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归入货物 运输与仓储业,批发零售贸易等流通部门中。
• 所以投入产出表中各部门居民消费的数据一般 会小于一般统计中的居民消费数据。
• 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 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 • 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
思路和方法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 3.1.1投入产出表入门 • 3.1.2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 3.1.3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 3.1.1投入产出表入门
• 一个横条表与竖条表交叠在一起,是两张普 通统计报表的组合。
• 因产业部门与产品部门口径不同,分为: –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 • 在投入产出表的建模应用中使用最为 广泛,是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基础。 – 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又称U表) – 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又称V表) • 二者是中间过渡性核算结果 – 产业部门×产业部门表(很少使用)
第一产业行第二产业列数据的含义:P81
11156
342
1067 974
666
合计 14205
进口
误差
总产出
2328
2672
48893
10260 3097
364783 53386
48213 38732
423256 95215
39549 45848
0 34849
97264 7104
4380 129
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产品被用于 中间消耗的部分
– 最终使用是指被用于最终消费、投资和出口的部分
• 投入产出表的列向,表示投入,是指各 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 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者之和就 是总投入。
– 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是国民经济各部门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用的各种原材料、燃 料、动力及各种服务的价值。
• 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 • 3.2.2 投入产出表中的价格 • 3.2.3 投入产出表的具体部门分类 • 3.2.4 进口的处理
3.2.1 投入产出表中的部门
• 投入产出核算中应用了产业部门,但却不 是一般意义上的产业部门,而是更具有同质 性的产品部门。
– 产业部门:基于基层单位来界定 – 产品部门:基于同质生产单位来定义
D.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部 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 2.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有_______。 • A.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 B.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总产出 • C.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 总产出 • D. 总投入=总产出+进口 • E. 总投入=总产出
第二节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
3.2.3 投入产出表的具体部门分类
•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
– (International Standard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ISIC)
• 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部门分类体系 第二版
– (GTAP Sectoral Classification, revision 2, GSC2)
• 如果该表是产品部门×产品部门表,则表示: 纯粹的工业、建筑业生产活动消耗的农产品的 价值量;
• 如果该表是产业部门×产品部门表,则表示: 第一产业(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产活动的 基层单位构成)所生产的工业、建筑业产品的 价值量;
• 如果该表是产品部门×产业部门表,则表示: 第二产业(以工业、建筑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 产活动的基层单位构成)所消耗的农产品的价 值量;
• 不同部门分类之间对应关系相当复杂,不 能简单转换。
• 中国的投入产出表按照ISIC确定其部门分类
• 专栏3-5 中国投入产出表部门分类与GSC2 的对应关系举例
3.2.4 进口的处理
• 两种处理方式:
1.进口品作为一列 (参见表3-1 中国2007年 三部门投入产出表 )
为什么把进口列所有数据记为负值?
四个问题
3.1.2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生产法 GDP = 第一产业总产出-第一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第二产业总产出-第二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第三产业总产出-第三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266044(亿元)
收入法 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266044(亿元)
• 支出法 GDP=居民消费合计+政府消费合计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合计+存货净变化 合计+出口合计-进口合计 =264183(亿元)
3.1.3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 投入产出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部门国内 生产总值核算;
• 表3-2 中国2007年单部门投入产出表
• 投入产出表通过其多部门结构,简洁明了地 揭示了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
• 如果要增加1亿元第三产业的总产出,对整 个经济体系而言,需要增加多少农产品的 供应?
3.1.3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总投入
26448 172970 58135 257553
29
中间 投入
最初 投入
R
R 4036
中间使用
G
8799
B
1149
最终使 用
小计
合计
进口 总产出
13984 12649 -543 26448
G 5473 97931 16508 119911 70899 -18137 172970
B 1644 17786 11880 31311 28227 -1002 58135
– 产业部门:一组从事相同或相似活动的 基层单位即构成一个产业部门。
– 基层单位 :可以是企业,也可以是企业 的一部分,它具有单独的场所,只从事 一种生产活动,或者其主要生产活动在 其全部增加值中占有绝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