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政治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2019年政治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课件:专题十考点3传统文化的继承

2018-2019年政治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课件:专题十考点3传统文化的继承

双项选择题 5.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思 想的继承与发展。 “和为贵”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 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影响。这主要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思想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C.传统习俗在社会变革中发展 D.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而持久 )
解析: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贵和” 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说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 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仍有深刻影 响,说明这种影响深远持久,B、D 两项符合题意。A 项 在材料中未体现;C 项说的是传统习俗,与题意无关。 答案:BD
B.传统思想 D.传统建筑
解析: 对当代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生活方式和中国的 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的是传统思想,故 B 正确。 答案:B

3.在中国的传统文学和艺术创作中,梅、兰、竹、 菊常被作为托物言志的题材,承载作者对淡泊名利、洁 身自好的人格境界的追求。如今,在一些公益广告中, 它们仍然被赋予廉洁自律等内涵,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蕴涵着传统思想 C.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D.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考点
传统文化的继承
1.表现 传统习俗的继承、 传统建筑的继承、 传统文艺的继承、 传统思想的继承。 2.基本特征 继承性、相对稳定性、鲜明的民族性。
3.影响 (1)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 生活的变迁, 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就能对 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 文化也会阻碍社会进步、妨碍人的发展,起消极作用。
【例 3】 (2014 年 5 月· 广东学考单选Ⅰ)从文化继承 与发展角度看,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正确的态度是 ( )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继承 史包袱 ③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要全面而完整地 ④要丢掉这一历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A版)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3部分文化生活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山东淄博一中期中,36)自古以来,我国婚姻的缔结都有男方在婚约初步达成时向女方赠送彩礼的习俗,它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向“财物”过渡。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婚姻法虽然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等内容,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

上述现象说明( A )①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②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③我们要积极改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④社会发展磨蚀了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解析】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婚前赠送彩礼的习俗起源于西周时期的“六礼”,是经过继承慢慢积累下来的文化习俗,①正确;婚前赠送彩礼的习俗起源于西周,且一直保留至今,说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婚姻法》虽规定了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但婚前给付彩礼钱的现象仍普遍存在,说明文化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②正确;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不是一味地改造,③表述错误;社会发展并不会磨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④错误。

2.(2018·湖南永州祁阳月考,22)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坚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的创作理念,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追求创新。

有的剧目以少数民族剧种独有的表演形式为基础,适当借鉴东西方的音乐创作手法和管弦乐队演奏,有的剧目将地方戏曲与西洋歌剧无缝连接。

这说明实现文化创新应该( A )①立足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推动文化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④放眼世界,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成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少数民族文艺工作者坚持“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的创作理念,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说明实现文化创新应该立足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①符合题意;材料“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追求创新……将地方戏曲与西洋歌剧无缝连接”说明实现文化创新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②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要推动文化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③不符合题意;外国文化成果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因此要充分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④表述错误。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2试题含解析

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2试题含解析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4吉林第一次调研]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载体,古老端午节庆在漫长历史中积淀出丰厚的民俗传统和文化内涵。

食粽子、扒龙舟、挂艾草、佩香囊、拴五彩丝线……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在今日,有越来越多人起先重新发掘传统节日,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找寻精神滋养,感受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这说明中华传统文化( )①有深厚底蕴和强大生命力②能够凝心聚力,具有先进性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④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2.[2024浙江杭州重点中学模拟]随着近几年中国的发展,中国话语在国外的认知度大幅提升,汉语拼音“中为洋用”正在成为英语圈国家的一种新现象。

这说明( )①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是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②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传播的主要内容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④综合国力的提升有助于增加文化影响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4陕西百校联考]2024年6月,中外文化遗产界启动了以“互学互鉴促进将来合作”为主题的“2024丝绸之路周”,通过展示丝路文化,深挖其时代价值,讲好丝路故事。

举办这一活动( )①是敬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②有利于促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认同③能够从根本上推动文化创新④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沟通互鉴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科学精神]“提起长安城,常忆羊羹名;羊羹美味尝,唯属同盛祥……”民谣里,蕴含着老字号小吃的美味密码。

老字号小吃的独特工艺蕴含着工匠精神,老味道令人难忘。

但随着时代变迁和经济社会发展,一些老字号小吃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

这要求我们( )①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②全面继承,永葆地方特色③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变迁④加强沟通,推动文化传播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5.[2024广东湛江调研]2024年,以《隐秘的角落》《重生》等为代表的一批网络影视剧,因制作精良而获得较高的口碑。

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

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考

解析:ACD 材料中均未体现,不选;B 说法正确且 与题意相符,应选。 答案:B
3. (2012 年 6 月· 广东学考单选Ⅰ)我国历代志士仁人、 学者高僧、工役商贾不远万里,不避艰险的文化之旅, 传播了中华文化,也引进了外域文化,为世界文化的发 展作出了贡献。这说明( )
①文化传播的过程也是文化交流的过程 ②不同文 化在传播和交流中可以相互借鉴 ③文化的交流与借鉴 能促进文化的发展 ④各国文化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 展和进步
解析: A 观点错误, 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大众传媒不仅仅是网络;B 观点错误,传统媒体不会被取 代, 也不会消失;C 观点错误,பைடு நூலகம்错在唯一, 它是重要手段; D 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故答案应选 D。 答案:D
4.在“中英文化交流年”期间,中英两国分别举办 了“英国文化季”和“中国文化季”活动。这不仅是推动 中英两国的传统和民族文化交流的盛事, 也是增进两国人 民的悠久和深厚友谊的大事。我国在中英文化交流中,应 该( ) A.平等交流、和睦相处,认同外来文化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汲取外来文化 C.求同存异、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性 D.取长补短、积极创新,弘扬传统文化
解析:我国在中英文化交流中,要做到求同存异、 相互借鉴,维护文化多样性,故 C 项符合题意;不能对 所有外来文化都“认同” ,A 项错误;我们要汲取国外文 化的有益成果,B 项说法不准确;D 项中的“弘扬传统文 化”与题意不符。 答案:C
双项选择题 5.目前,手机短信已成为最迅捷、最广泛、最有效 的信息传播方式之一。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它的最大特点 是( ) A.传播同网、全球同时、受众主动、双向互动 B.用精练的语言传达丰富多彩的内容 C.具有娱乐性、情感性、艺术性和哲理性,让人回 味无穷 D.超越时空限制,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具有 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2018-2019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专题: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

2018-2019高中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专题:文化传承与创新(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同庆中秋节是()A.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中华民族身份的唯一标志C.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源泉D.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解析:“举国同庆中秋节”即庆祝民族节日,故A符合;BC说法错误;D 与题意无关。

答案:A2.由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重庆、湖北等地的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等地安家落户,他们所到之处,对当地的文化变迁产生着极大影响。

这说明()A.人口迁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商贸活动促进文化的发展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解析: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安家落户属于人口迁徙,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3.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

所以②说法错误。

答案:C4.下列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故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项即可。

答案:A5.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英国人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再加少许冷牛奶。

美国人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常喝乌龙、绿茶等罐装冷饮茶。

俄罗斯人喜爱喝红茶,茶味浓厚。

日本茶文化同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方式多以喝清茶为主。

不同国家饮茶文化各有差异是因为()A.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B.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C.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D.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解析:A与题干要求无关;CD是文化差异的表现,故不符。

政治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政治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业水平过关(十)一、单项选择题Ⅰ1.“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同庆中秋节是()A.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中华民族身份的唯一标志C.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源泉D.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解析:“举国同庆中秋节”即庆祝民族节日,故A符合;BC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

答案:A2.由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重庆、湖北等地的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等地安家落户,他们所到之处,对当地的文化变迁产生着极大影响。

这说明()A.人口迁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商贸活动促进文化的发展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解析: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安家落户属于人口迁徙,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3.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

所以②说法错误。

答案:C4.下列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故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项即可。

答案:A5.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英国人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再加少许冷牛奶。

美国人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常喝乌龙、绿茶等罐装冷饮茶。

俄罗斯人喜爱喝红茶,茶味浓厚。

日本茶文化同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方式多以喝清茶为主。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教学设计)-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专用) (1)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教学设计)-高考政治二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专用) (1)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教学设计【考情考向分析】【思维体系构建】《哲学与文化》全书逻辑框架的大思路专题十体系构建【知识整合突破】议学情境:阅读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议学提示:目录:考向一:继承发展中化优秀传统文化——不忘本来1、文化的内涵2、文化的特点3、文化的反作用突破提升:多角度把握文化的社会作用4、文化的功能突破提升:正确理解文化的功能(1)这里的文化,指的是优秀文化和健康有益的文化。

优秀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2)任何一种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但不同性质的文化对人和社会的影响不同,只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起到这些作用。

因此,应该自觉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发展先进文化。

(3)不要过分夸大文化的功能,文化对于人和社会的作用并非具有决定性。

政治,经济决定文化。

(4)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的繁荣兴盛。

5、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突破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角度汇总7、中华民族精神突破提升: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时代的表现突破提升:正确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考向二: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吸收外来1、文化民族性与文化多样性突破提升:正确认识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与联系突破提升:文化多样性、文化交流、文化包容性的关系2、(1)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这些差异使得世界文化呈现多姿多彩的景象,同时也为各民族在文化上的交流、借鉴、学习提供了可能。

3、(2)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交流。

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坚持各民族文化-律平等的原则,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有利于促进各民族间在文化.上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2010_2019十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

2010_2019十年高考政治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0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

专题10 文化传承与创新考点1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传播1.(2019·全国卷Ⅰ·T19)2019年上映的国产电影《流浪地球》,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天下大同、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借鉴国外科幻电影元素,讲述了全球联合起来拯救地球的故事,获得海内外观众广泛好评,被称为“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从中获得的启示是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支撑文化创新的强大基因②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就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③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借鉴中融为一体④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和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根基、文化创新的途径。

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正确;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植根于民族历史的文化不一定能引领世界文化的发展,②说法错误;不同民族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特色,③错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之一,中华文化在交流、借鉴与融合中能够更好地创新发展,④正确。

故选B。

2.(2018·江苏高考真题)运用传统工艺做成的青花面盆,已经通过电商销往遥远的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现代社会的发展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千年窑火在新时代依然充满活力。

由此可见①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②生产力的发展可以促进文化的进步③大众传媒可以增强文化的影响力④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的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传播的手段,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通过电商将青花面盆销往中东国家;结合现代3D 打印技术,用改良瓷泥打印出种种奇思妙想的陶瓷作品,体现了生产力的发展促进文化的进步,文化对现代经济发挥着重要作用,②④符合题意。

材料侧重于强调现代技术的发展促使瓷都景德镇焕发了新的生机,不体现大众传媒的作用,①③不符合题意。

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含最新2018高考真题课件

2019高考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含最新2018高考真题课件

-6-
2.(2018全国Ⅱ· 20)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 健康养生理念及实践经验。2016年,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年)》,把发展中医药上升为国家战略。截至2016年底,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中 医药合作协议达86个,中医药传播到世界上183个国家和地区。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 义在于 ( ) ①实现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 ②扩大中医药文化的世界影响 ③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 的价值导向 ④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
2014 2015 年 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把脉高考 2019 年 年 高考必 Ⅱ ⅡⅠⅡⅢⅠⅡ Ⅰ Ⅱ Ⅲ 高频考点:该专题命 Ⅰ卷 Ⅰ卷 Ⅲ卷 备 卷 卷卷卷卷卷卷 卷 卷 卷 题点较多,主要有:文 化的多样性与文化 命 文化 传播、 文化继承与发 题 多样 19、 展的关系、 影响文化 20 19 19 20 38(2) 角 性与 题 题 题题 发展的主要因素、 文 题 度 文化 化创新的作用和途 1 传播 径
-7-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在于扩大中医药文化的 世界影响,满足世界各国对中医药文化的需求,②④正确,故C项应选;本题材料只涉及文化 的交流问题,中医药文化的转型升级与创新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价值导向等观点不符合题 意,①③观点排除。
-8-
3.(2017全国Ⅱ· 19)近年来,大批中国游客到俄罗斯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斯莫尔尼 宫、列宁墓等,感受俄罗斯红色文化的魅力。同时,毛泽东故居等中国红色旅游项目越来 越受到俄罗斯人的喜爱。中俄两国之间红色旅游发展得益于两国的红色文化( ) ①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 ②是满足两国民众文化需求的重要资源 ③既具 有共同的精神内涵又各具鲜明特色 ④规定着各自民族文化内容和形式的多样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①错误,推动两国文化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应该是社会制度;④错误,各民族的经济、 政治、历史、地理等的不同,导致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两国的红 色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两国文化有其共性又存在着差异,通过交流都能满足两国 民众的文化需求,②③正确且符合题意。

2024年新教材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测评含解析

2024年新教材高中政治一轮复习专题十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测评含解析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正确率: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20小题)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行替代。

“文艺的作用不行替代”是因为( )A.确定的文化只能由确定的经济所确定B.文化能够赐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C.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D.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解析:确定的文化由确定的经济、政治所确定, A项错误;实现中华民族宏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重视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反作用,B项正确;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C项错误;不同性质的文化的作用不同,先进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而落后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发展起阻碍作用,D项错误。

答案:B2.2024年1月11日,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入选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觉初评候选项目名单。

该遗址的挖掘成果表明河姆渡文化干脆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把余姚和宁波的人文历史轴线在河姆渡文化基础上向前延长1 000多年。

材料表明( ) A.精神产品凝合在确定的物质载体之中B.人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C.历史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D.历史文化促进当下和将来的发展解析:材料中强调遗址的挖掘成果表明河姆渡文化干脆来源于宁波沿海地区,表明精神产品凝合在确定的物质载体之中,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A3.作为近代思想史开风气的人物,梁启超关于思想启蒙、思想解放的言论成为治疗国民思想疾病的良药。

他指出:“思想者,事实之母也。

欲建立何等之事实,必先养成何等之思想。

”“凡一国之进步,必以学术思想为之母。

”该观点的合理性在于确定了( ) 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可以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B.文化可以在人们相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干脆转化为物质力气C.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D.思想文化的旺盛确定了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进步解析: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气,必需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气,B项中“干脆转化”的说法错误。

2019高三政治人教一轮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版含解析

2019高三政治人教一轮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Word版含解析

单元质检卷十文化传承与创新(时间 :50 分钟满分 :100 分)一、选择题 (每题 5 分,共 60 分)1.传统乡村是我国可贵的文化遗产,包含着深沉的历史文化信息,被誉为经典的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的“活化石”。

被誉为中国“乡村保护第一人”的中国文联副主席、作家冯骥才表示 ,要保护传统乡村 ,留住整此中华民族的“乡愁”。

这告诉我们 ()①要建立持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传统乡村已成为显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记③传统乡村表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气质和文化多样性④要优先开发传统村落 ,带动乡村家产不停升级转型A. ①②B.①③C. ②④D.③④2.作家冯骥才说:“城市和人同样 ,也有完好的生命历史。

从其出生到现在,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互相交融。

一代代人创建了它以后纷繁离开,却将此转变为一条条老街道、一座座名胜遗迹 ,还有民间手艺、历史人物等,全都静静地记忆在它巨大的肌体里。

”这告诉我们 ,在城市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 ()①建立持续历史文脉的文化自觉,留住文化基因②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保持其独有的建筑风格③着重城市气质与其物质载体协调发展④优先开发文化遗产,打造城市精神A. ①②B.①③C. ②④D.③④3.国务院印发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大纲(2016 —2030 年 )》提出 ,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异传统文化 ,增强中医药师承教育,将中医药基础知识归入中小学课程。

其原由是()①传承中华优异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的踊跃作用②教育是人类独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③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踊跃的促使作用④承继传统文化 ,掌握文化发展规律A. ①②B.①③C. ②③D.②④4.“一世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古城徽州更名“黄山市”近三十年,恢还原名的呼声向来不停,有人坚持“我要老地名 ,要敬畏文化 ,敬畏历史”,也有人说“新地名也用习惯了,再改回去劳民伤财 ,没必需”。

对这场“复名”之争的正确认识是 ()①时间短的地名不拥有文化意义,应恢复旧名②既要关怀文化价值 ,又要考虑经济和社会成本③应有对历史文化地名的保护意识④应让地名设置为经济发展让路A. ①②B.①④C. ②③D.③④5.“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大年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 ,长幼有序 ,礼数有方。

2018-2019年政治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课件:专题十考点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018-2019年政治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课件:专题十考点1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
④文化的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A.①②③ C.①③④
B.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文化的多样性和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不矛盾, 故④说法错误,不选;①②③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 选。 答案:A
3. “如果全世界都吃汉堡包,那将是人类的悲哀; 如果全世界都看美国电影,那将是世界文化的毁灭。 ”下 列对这句话认识正确的是( )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 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 征; 文化又是世界的, 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 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1)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2)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4.怎样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 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2014 年 6 月· 广东学考单选Ⅰ)对待文化多样性, 不正确的主张是( )
A.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B.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C.互相借鉴,取消差异 D.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解析:ABD 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选;C 说 法错误,文化的差异性不能消除,故选 C。 答案:C
3.(2014 年 6 月· 广东学考单选Ⅱ)春节时,中国人总 是想方设法回家与家人团聚,欢度佳节。春节也是人们 集中购置年货、宴请亲朋、娱乐消遣的时候。根据统计, 人们在春节期间的消费额一般达到全年消费的 20% ~ 30%, 有的高达 60%~70%, 其中不乏“突击消费”“公 关消费”“人情消费”“超前消费”等。从文化角度看, 中国人在春节总要回家过年,是因为( )

2018-2019年政治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课件:专题十考点5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2018-2019年政治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课件:专题十考点5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A.得到网络点赞 C.催生社会思潮 答案:B
2.(2014 年 6 月· 广东学考单选Ⅱ)近年来,中国文化 产业虽然获得了迅猛发展, 但缺乏自主品牌。 部分娱乐节 目收视率较高, 但大多是购买别国版权作的。 这启示我 们( ) A.要立足实践,加强文化创新 B.要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 C.要全面开放文化的所有领域 D.应该由政府主导和决定文化市场的方向
解析:B 中的“中心”、C 中的“所有领域”、D 中 的“政府主导和决定”说法都是错误的。 答案:A
3.(2013 年 6 月· 广东学考单选Ⅰ)文化创新的源泉和 动力是( ) B.社会实践 D.学术探讨
A.传承文化典籍 C.改变思维方式
解析: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答案:B
单项选择题 1.(2012 年 6 月· 广东学考单选Ⅱ)我国古代木兰从军 的故事无数次让国人感动, 如今, 它借助交响乐和情景歌 剧的艺术形式走向世界, 无数次地感动世界。 由此我们可 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 ②文化
A.以人为本,维护人民利益始终是中华文化的价值 追求 B.立足实践,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才能获得艺术 的永恒
C.中华文化的感召力源于中华民族仁爱、中和的善 良本性 D. 中华传统美德以其先进性推动中华文化从历史走 向未来 解析:杜甫获得成就的原因在于他扎根于实践,扎 根于人民群众,因而 B 项符合题意;A、C、D 三项均不 能与题干对应。 答案:B
【例 5】
(2015 年 6 月· 广东学考单选Ⅰ)文化发展的
实质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和检验文化创 新的根本标准是( )
A.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反映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 C.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D.满足人们的各种文化需要

2018高考一轮政治()文档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3第10单元单元整合提升含答案

2018高考一轮政治()文档第十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3第10单元单元整合提升含答案

单元整合提升
1.一个体系:多个角度着手,全面梳理文化发展措施角

具体措施备注
文化传播(1)表现:重视好民族节日,保护
好文化遗产。

(2)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
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
鉴,求同存异。

(3)原则,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
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
性、和睦相处。

(4)手段和途径:要利用商业贸
易、教育等方式加大文化传播力
度,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等手段
在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等方面
的强大功能。

主要是处
理好民族
文化与外
来文化的
关系
2.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①原因
a.共同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b.具体原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
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3 文化创新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3

2018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课时3 文化创新教师用书 新人教版必修3

课时3 文化创新[考纲传真] 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4.创新与借鉴、融合。

5.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考点1|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意义1.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①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社会实践中不断出现②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

b.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③条件。

2.文化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1)必要性a.文化④创新是文化发展的实质。

b.文化创新是⑤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意义a.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b.文化创新可以推动⑥社会实践的发展。

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⑦民族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文化创新的主体:⑧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提醒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根基是传统文化,渊源是一切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主体是人民群众。

第2步——[重难突破]1.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1)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点拨] 可以结合哲学上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理解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辩证关系。

2.正确理解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1)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地位: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2)文化创新的要求①文化创新必须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

8—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

8—19学年高二10月月考政治试题(附答案)

2018-2019 学年度上期10月质量监测政治试题(总分:100分时间:50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中国各地的美食,让人们体会到了漂流于历史长河里的中华美食文化,勾起了中国人对饮食文化的民族记忆。

这说明()①文化是人类所特有的②精神产品往往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③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④文化现象无处不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由此可见,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①能够转化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②能对民族和国家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③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④是一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基础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满足吃穿用住等方面的基本需求之外,在文学、心理、艺术、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这主要告诉我们()①经济的发展会带动文化的发展②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③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④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4.中国共产党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必须做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这是因为()①中国先进文化对我国经济和政治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③中国先进文化始终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完全同步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凝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A. 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用活乡土技艺技能人才,推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就要充实这类人才“蓄水池”,特别要重视以人才项目为抓手,坚持引进与培养并举,提质与增量并重,把乡土人才带起来,并由他们激活产业的发展。

这一做法()①看到了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②重视了人才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③体现了文化对政治的反作用④认识到文化对提升乡土人才技能具有决定作用A. ①②B.①④C.②③ D. ③④6.经济与文化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

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

高考政治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十 文化传承与创新(含解析)

专题十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单项选择题Ⅰ1.“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同庆中秋节是( )A.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中华民族身份的唯一标志C.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源泉D.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解析:“举国同庆中秋节”即庆祝民族节日,故A符合;BC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

答案:A2.由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重庆、湖北等地的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等地安家落户,他们所到之处,对当地的文化变迁产生着极大影响。

这说明( ) A.人口迁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商贸活动促进文化的发展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解析: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安家落户属于人口迁徙,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3.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

所以②说法错误。

答案:C4.下列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故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项即可。

答案:A5.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英国人喜爱现煮的浓茶,并放一二块糖,再加少许冷牛奶。

美国人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浪费时间,因此他们常喝乌龙、绿茶等罐装冷饮茶。

俄罗斯人喜爱喝红茶,茶味浓厚。

日本茶文化同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方式多以喝清茶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业水平过关(十)一、单项选择题Ⅰ1.“中秋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举国上下同庆中秋节是( )A.中华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中华民族身份的唯一标志C.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源泉D.体现了文化的区域性特征解析:“举国同庆中秋节”即庆祝民族节日,故A符合;BC说法错误;D与题意无关。

答案:A2.由于国家大型工程建设的需要,重庆、湖北等地的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等地安家落户,他们所到之处,对当地的文化变迁产生着极大影响。

这说明( )A.人口迁徙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B.人口迁徙促进了文化的传播C.商贸活动促进文化的发展D.经济活动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解析:部分居民被国家安排到广东安家落户属于人口迁徙,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B3.就文化而言,“世界因不同而精彩,交流因不同而必要,创新因交流而迸发”。

这句话所体现的关于文化的正确观点是( )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都值得我们弘扬③文化交流促进各个民族的文化创新④各国应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有优秀文化,也有落后腐朽文化,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

所以②说法错误。

答案:C4.下列关于文化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②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③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④文化多样性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故④说法错误,排除含④的项即可。

答案:A5.目前,全世界有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有饮茶习俗,饮茶人口20多亿。

英国人喜爱现煮的浓茶,装冷饮茶。

俄罗斯人喜爱喝红茶,茶味浓厚。

日本茶文化同中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其方式多以喝清茶为主。

不同国家饮茶文化各有差异是因为( )A.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和普遍规律B.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C.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D.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解析:A与题干要求无关;CD是文化差异的表现,故不符。

答案:B6.有种观点认为,传统文化是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

这种观点( )A.是正确的,它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B.是片面的,它忽视了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C.是错误的,它没有看到民族文化的多样性D.是全面的,它客观分析了传统文化的影响解析:这种观点只看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而没有看到消极作用,因而是片面的。

A、D两项错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传统文化的作用没有关系,排除C项。

答案:B7.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时代,“常回家看看”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历来被看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德行之一。

过去,人们推崇“父母在,不远游”;现在,社会倡导“常回家看看”。

这告诉我们,对待传统文化要( )A.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B.破除陋习,移风易俗C.博采众长,求同存异 D.批判继承,推陈出新解析: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与时代发展相结合,推陈出新,D项正确;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答案:D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进行文化创新,这是因为( )①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②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动力和源泉③文化创新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是对文化创新重要性的考查。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②的说法正相反,是错误的,不选。

答案:B9.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的标志是( )A.印刷术的发明B.电子和络的发展C.印刷媒体的推广D.报纸、杂志等的出现解析:依据教材可知,C符合题意。

10.“抬头看春晚,低头抢红包”,人们“点、按、戳、摇”各尽所能,“抢红包”成为狗年热词。

春节派红包的习俗始于压岁钱风俗,流传至今少说也有近千年历史了,原本是长者向幼者表达爱护祝福之意的红包,在狗年到来之际演变为“现象级”的公众行为。

这说明( )A.传统习俗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B.文化创新是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根本动力C.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解析:春节派红包的习俗始于压岁钱风俗,在狗年到来之际演变为“现象级”的公众行为,体现了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C项符合题意。

传统建筑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A项错误。

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但不是根本动力,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B项错误。

D项表述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答案:C11.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世界各国文化在中国传播,同时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也大大加快。

在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应( )A.欢迎世界一切文化在中国的传播B.防止外域文化冲击中华文化的传统C.发挥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决定作用D.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主动学习先进文化解析:我们欢迎世界一切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A项说法错误;B项是封闭主义的表现,不选;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但不是决定作用;D项说法正确。

答案:D12.数字技术、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传递信息、鉴赏文化的渠道和方式,既极大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也为催生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提供了广阔空间,这体现了科技进步( )A.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B.是促进经济发展的要素C.能够推动文化的发展D.往往会催生社会变革解析:材料强调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文化发展的影响,C项说法正确;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决定着文化发展的方向,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正确但材料中没有体现;思想运动催生社会变革,D项说法错误。

答案:C13.“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丧失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是没有前途的。

中华文化要进行创新,就必须( )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立足实践,服务于实践④吸收人类一切文化成果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解析:人类文化成果有积极成分和消极成分,④说法错误,不选。

14.目前顶尖的设计师都倾向把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结合起来,既展现了中国灿烂的文化,又弘扬了现代理念。

这说明文化发展应该( )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才有文化的积累与发展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充分体现时代精神③发挥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④发展先进文化必须摆脱传统文化的羁绊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解析:传统文化有精华与糟粕之分,其作用具有两重性,③观点错误;发展先进文化应该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④说法错误;①②符合题意。

答案:A15.汉语作为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与国外“汉语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社会外语风潮蔓延,许多人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而写出的汉语文章却错误连篇,这与多年来中国忽视学生的汉语教育是分不开的。

对此( )①国家应加强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中的作用②我们应变革教育方式,以开放的心态全面接受外来文化③我们应学会对自己民族语言文化的热爱和尊重④国家应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全面接受外来文化”的观点是错误的,②不选。

“汉语”不是世界文化遗产,加强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也与题意不符,④不选。

①③正确,故选B项。

答案:B二、单项选择题Ⅱ16.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过程中,要着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从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角度看,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①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②要把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提高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③要自觉成为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④要把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立足点A.①②B.②④C.①④D.①③解析:传统文化中既有精华,又有糟粕,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①说法正确;文化是由人所创造的,人们又享用着文化,感受文化的影响,③说法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与标志,②说法错误;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立足点,④说法错误。

答案:D17.中国的传统绘画与诗赋、散文、楹联、书法以至篆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形成了诗书画一体的艺术传统,成为与西方艺术风格迥异的东方艺术的代表形式之一。

这表明( )A.传统文化具有历史性 B.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C.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 D.传统文化具有民族性解析:由与西方艺术风格不同可知,D符合题意。

答案:D要说明( )A.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B.文化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C.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D.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解析:题干主要强调文化创新对经济发展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意义,A、C两项不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

答案:D19.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中蕴含的道理是(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C.书本和实践都是文化创新的D.文化创作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解析:“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强调的是实践是认识的和动力,故B正确;A不符合题意;CD说法错误。

答案:B20.每座历史建筑,年代不同,建筑材料、结构也有所不同。

杭州市文物保护部门为每一处历史建筑编撰了专属的《历史建筑保护使用导则》,使得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都能有的放矢,修旧如旧。

该做法能够( )①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城市的历史文脉②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③丰富传统建筑内涵,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④批判继承历史文化,展现文化的博大精深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杭州市保护历史建筑的措施能够提高文物保护能力,保存城市的历史文脉,有利于继承传统文化财富,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①②符合题意;杭州市保护历史建筑的措施是“修旧如旧”,这并不能丰富传统文化的内涵,③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对历史文化的批判继承,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A项。

答案:A21.《易经》把“六”定位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

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员工到社区开展敬老活动。

这表明( )①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②民族节日是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应积极保护③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④传统习俗培育文明风尚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②说法错误,民族节日不属于文化遗产;④说法错误,传统习俗有积极和消极之分;①③正确,符答案:A22.有人大代表指出:把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设立为法定节假日,通过宣传金婚老人、和睦家庭等载体,大力宣扬爱情忠贞、家庭和睦的传统美德,扭转当前不断被西方文化腐蚀的社会道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