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之心——一个真实的故事(蒙培元)
[敬畏生命毕淑敏原文]中学课文敬畏生命原文
[敬畏生命毕淑敏原文]中学课文敬畏生命原文《敬畏生命》是以解读生命价值意义为内容的散文。
同名散文也不少,我们可以多阅读一下。
《敬畏生命》张全民弘一法师在圆寂前,再三叮嘱弟子把他的遗体装龛时,在龛的四个脚下各垫上一个碗,碗中装水,以免蚂蚁虫子爬上遗体后在火化时被无辜烧死。
好几次看弘一法师的传记,读到这个细节,总是为弘一法师对于生命的深彻的怜悯与敬畏之心所深深感动。
高中时候,我家后院的墙洞里经常有大老鼠出来偷吃东西。
不知为什么,我心里竟产生了一种残酷的想法,悄悄躲在墙边,趁老鼠出来的时候,拿开水烫它。
结果,一只大老鼠被滚烫的开水烫着后惨叫着缩进了墙洞。
我不知道它有没有死,但那时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残忍,因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在人类的心目中老鼠似乎有一千个应该死的理由。
然而引起我内心最大触动和自责的还是在两个月后:我在后院又看到了那只大老鼠,它还活着,只是全身都是被烫伤之后留下的白斑,可是最让人痛苦不安的是,它居然还怀着小老鼠,腆个大肚子,动作迟钝地在地上寻觅着食物。
我无法表达我那个时候的心情,我只觉得“生命”这个词在我心中突然凸现得那么耀眼,我只觉得我曾经有过的行为是多么的卑劣,这种感觉,在别人眼里也许显得很可笑,但是,对我来说,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逐渐感受到了生命的意义和分量。
法国思想家史怀泽曾在《敬畏生命》中写道:他在非洲志愿行医时,有一天黄昏,看到几只河马在河中与他们所乘的船并排而游,突然感悟到了生命的可爱和神圣。
于是,“敬畏生命”的思想在他的心中蓦然产生,并且成了他今后努力倡导和不懈追求的事业。
地上搬家的小蚂蚁,春天枝头鸣唱的鸟儿,高原雪山脚下奔跑的羚羊,大海中戏水的鲸鱼等等,无不丰富了生命世界的底蕴。
我们也才会时时处处在体验中获得“鸢飞鱼跃,道无不在”的生命顿悟与喜悦。
因此,每当读到那些关于生命的故事,我的心总会深切地感受到生命的无法承受之重,如撒哈拉大沙漠中,母骆驼为了使将渴死的小骆驼喝到够不着的水潭里的水而纵身跳进了潭中;老羚羊为了使小羚羊们逃生而一个接着一个跳向悬崖,因而能够使小羚羊在它们即将下坠的刹那以它们为跳板跳到对面的山头上去;。
敬畏之心
“敬畏”融入生活造就高尚[导读]人们对生命本身缺少敬畏,在身体和物质等方面的放纵,最终用欲望伤害了自己。
我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而缺乏对自己的敬畏则失去“人和”。
翻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碎片,我们发现,敬畏之心有利于社会和平与稳定。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类欲望的开掘比过去更甚,人们很容易迷失在欲望的汪洋里。
重建我们时代的敬畏感,今天是如此的迫切。
对自然缺乏敬畏,导致紧张从多个层面多角度解读“敬畏”,首先是对自然的敬畏。
他结合道德价值谈到:道德不仅是乐于助“人”,也要求我们对自然有所帮助,而不是一味向自然索取。
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却自以为是自然的主宰,肆意进行不友好的破坏,导致人际环境、自然环境都处于断裂。
没有敬畏、信仰,我们无法获得内心的享受和快乐,却只能带来紧张,比如环境恶化,空气阴霾,这种紧张无处可逃,自然被破坏了就呆在家里不出门?家里的空气也不好。
失去信仰,就是精神的残废人,神明不会关照我们,这是人类给自己带来的灾难。
出生于青藏高原,对西藏文化有深刻体验。
他谈到,在西藏的土地上到处都存在对自然的敬畏,西藏人认为河流、山脉中都有神明居住,他们将敬畏生活化,在很多生活习惯中有所表现,比如靠近水源的地方不可以吐痰和大小便,司机开车也会远离水源,这是他们对河流中神明的敬畏,实际是对自然的尊重。
对生命缺乏敬畏,失去人和人们对生命本身缺少敬畏,在身体和物质等方面的放纵,最终用欲望伤害了自己。
我们常说“天时地利人和”,而缺乏对自己的敬畏则失去“人和”。
西藏人认为每个人都有来世,他们尤其尊重生命。
不仅是自己的生命,他们也用施舍去拯救别的生灵。
西藏有很多朝拜,这是表面的敬畏,他们对生命的敬畏更多体现在生活细节。
对精神缺乏敬畏,信仰崩塌精神上的信仰告诫人要一生行善。
西藏人信仰佛教,他们相信要使自己脱离六道灵魂,到达神界,不仅需要为自己祈祷,还要为别人祈祷,使自己的精神高度得以提高。
西藏人祈祷天下幸福吉祥,为全世界、全人类祈祷,这是敬畏造成的高尚。
给孩子补上“敬畏”这一课
记 得 幼 时 ,一 次 与 几 个 小 伙 伴 出于 好 奇 ,用 铁 丝 做 成 刀 和 锤 在 田间 捕 捉 青 蛙 ,然 后 进 行 残 忍 的解 剖 。 当 时母 亲 见 了 大 为 惊 恐 , 对 我 们 说 : “ 们 这 是 害 命 啊 ,青 蛙 死 你
孙 子 也 来 做 客 ,那 孩 子 如 孙 猴 子 一 般 翻 上爬 下 ,闹 的 主 人
由此 可 见 , 当代 教 育 ,无论 是 家 庭 教 育 ,还 是 学 校 教
育 都存 在着 关 乎 生命 的 “ 缺失 ” 。血 的教 训 提 醒 我 们 该给 孩 子 们 补 上 “ 畏 ” 这 一 课 了 !那 么 ,我 们 要 给 中 小 学 生 敬
补 上哪 些 “ 敬畏 ”之 课 呢 ?
、
客 人 坐 卧不 安 ,这 时 ~ 位 朋 友 忽 然 问 那 孩 子 : “ 怕你 你
爷 爷 吗 ?” “ 怕 ! “ 爸 爸 妈 妈 吗 ? ” “ 不 怕 ! 怕 不 ” 怕 也 “
了 ,它 的 灵 魂 还 会 找 你 报 仇 的 ” 。 听 完 母 亲 的 这 番 话 ,再 看 看 被 我 们 肢 解 的 尚在 微 微 颤 动 的 青 蛙 肢 体 ,每 个 人 的心
畏 他 们 的坚 韧 顽 强 ,敬 畏 生命 因 “ 一 ” 而 宝 贵 ,敬 畏 因 唯
性 ,让 人 成 为 畏 首 畏 尾 的怯 懦 者 ,但 笔 者 所 说 的敬 畏 不 单
是 “ ” ,其 实 是 “ 惜 、尊 重 与 约 束 ” 。 怕 珍 最 后 ,我 们 还 得 呼 吁 ,给 孩 子 补好 “ 畏 ” 这 一 课 , 敬 这 比补 钙锌 铁 更 重 要 ,这是 我 们 医 治 “ 伤痛 ”的 妙 方 。 ●
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常怀敬畏之心小时候,看见闪电,妈妈会把我们揽在怀里,温柔地说:“孩子,做好人,就不用怕打雷!”那时,我们对雷鸣闪电心怀敬畏,它教人反省:不要做坏事——这是民间最质朴本能的敬畏,若剔去迷信成分,它不失为一种神圣的力量,可以约束矫正我们参差不一的心灵。
人,不可以没有敬畏的心。
因为没有敬畏,所以恶搞经典成风。
因为没有敬畏,所以洞房花烛也能笑场。
因为没有敬畏,所以崇高贬值。
因为没有敬畏,我们的人生不再神圣……现在,据说最流行最广泛的新骂人“三字经”是“鄙视你”。
第一回合就“鄙视”,所以不用开战;内心、表情写满“鄙视”,所以没有仰望,也没有尊敬。
“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面带鄙夷,内心一定会慢慢卑俗黯淡。
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敬畏,在他墓碑上刻着:天上的繁星和心中的道德法则;“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孟子以此表明自己对天的敬畏之情;孔子强调的是要“知天命”,就是心存敬畏,并要躬身行之而不可有丝毫懈怠与侮慢之心……智者、圣人,之所以不凡,是因为有所畏惧也有所敬仰。
而平凡之人,常怀敬畏之心,就不会轻易浮躁,内心自然生养出一些正气、庄严与崇高。
人很渺小,因为有了信仰与敬畏之心,反而让我们内心清澄而庄严。
万物众生,都值得我们敬畏。
从一朵向阳的花、一棵跳舞的草,到一只蚂蚁的力量、一位母亲在产房里挂满汗珠与泪珠的笑容……听课的学生如果对老师没有敬畏,就容易打瞌睡;拿俸禄的官员如果对人民没有敬畏,就容易贪污腐化;袁隆平因为敬畏水稻,在稻田里梦想成真;黑人阿里因为敬畏每一个对手,成长为一代拳王……而你我,如果对自然对生命缺乏虔诚和敬畏之情,就不会真正体味到生命的美善与生活的幸福。
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先生,在北京大学2008年开学典礼上的发言,谈到对老师的敬畏,让人动容!他说,“我们很有幸见过朱光潜教授。
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是我们班的同学每天轮流推着轮椅在北大里陪他一起散步。
每当我推着轮椅的时候,我心中就充满了对朱光潜教授的崇拜,一种神圣感油然而生。
以敬畏之心,共筑和谐世界
以敬畏之心,共筑和谐世界在这个纷繁复杂、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时常沉浸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忽略了内心深处那份对生命的敬畏,对自然的尊重,对职业的热爱,对道德的恪守。
然而,正是这份敬畏之心,让我们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困境中寻求突破,共同构筑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
敬畏生命,方能珍视每一个瞬间的美好。
弘一法师在圆寂前的叮嘱,展现了他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
他深知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因此不愿让任何生命因自己的离去而遭受无辜的伤害。
这份对生命的敬畏,让我们深刻反思: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应关注生命的尊严与价值?我们是否应更加珍视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个灵魂的存在?敬畏自然,方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日本施工单位在清理场地时,对每一颗树都给予珍视与尊重,这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他们明白,自然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
只有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将敬畏自然融入日常生活之中,从点滴小事做起,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让自然之美永驻人间。
敬畏职业,方能追求卓越、实现自我价值。
高迪建筑师倾尽毕生心血建造圣家族大教堂,他的敬业精神和卓越追求让我们深感敬佩。
他深知,职业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实现自我价值、展现个人才华的舞台。
因此,他对待每一个细节都精益求精,力求将工程打造得尽善尽美。
这种对职业的敬畏与热爱,让我们明白:只有用心去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在职业生涯中取得卓越的成就。
敬畏道德,方能坚守人性底线、树立良好风尚。
方孝孺所言“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正是对敬畏道德的最好诠释。
他告诫我们,要时刻保持对道德的敬畏之心,恪守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诱惑与挑战时坚守底线、不为所动;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保持清醒与坚定,成为道德的守护者与实践者。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容易忽视这些敬畏之心。
在追求物质利益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忽视了生命的尊严与价值;在快速发展经济的同时,我们可能忽视了自然的承受能力;在忙碌的工作中,我们可能忽视了职业的敬业精神;在面对道德抉择时,我们可能忽视了道德的底线。
敬畏之心阅读理解答案
敬畏之心阅读理解答案现代人需常存敬畏之心①近来国内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负面影响很大。
很多人已从企业责任等方面进行了反思总结。
如果从哲学及文化的深度,挖掘其思想病灶,这些事件暴露出现代人敬畏感的缺失。
②敬畏感是指人类在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面前所怀有的一种敬重与畏惧心理。
这种心理具有警戒与自省的作用,有助于规范与约束人们的言行举止。
③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敬畏感。
儒家有“畏天命”、“畏圣人”、“敬其在己者”等敬天爱人的观念,道家曾通过“道法自然”来强调对自然规律及人与自然相和谐的敬畏。
儒道两家都是基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来谈论敬畏的。
只有具备鲜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才能时时事事都“上对得起先人,下对得起子孙”。
④如今,在一部分现代人当中,这种敬畏感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正逐步弱化和缺失。
比如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物质生活得到极大改善,但骄奢淫逸、挥霍浪费的现象也逐渐抬头;为了眼前利益,某些人不计后果大肆破坏环境,任意掠取资源,完全丧失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更有甚者,抱着“天不怕,地不怕,历史也不怕,百姓更不怕”的心态,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把个人对生命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对社会舆论的敬畏丧失殆尽。
⑤如此种种短视或自私的行为,不仅违背了科学发展的理念,而且还会危及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和子孙后代的延续。
所以,大力培养和增进现代人的敬畏感,刻不容缓。
⑥近年来,人们通过不同方式,例如读经、祭祖等活动,来唤醒现代人对历史传统的认同感,对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进而对各种事物有所敬畏。
但是,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言,这些努力还是远远不够的。
我们需要继续加大伦理道德教育的力度,对法律、秩序和规则保持敬畏,对社会责任感保持敬畏,同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
⑦总之,现代人只有常存敬畏之心,才能使自己的言行举止有所规约,才能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格得到完善,才能保证中华文明的薪火传承、生生不息。
敬畏生命小故事
敬畏生命小故事
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李先生在树林里散步。
他的脚步在雪地上咯吱咯吱地响,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足迹。
突然,他注意到前方有一只小鸟躺在雪地里,一动不动。
李先生走近一看,发现小鸟的翅膀受伤了,无法飞行。
李先生顿时生起了怜悯之心。
他知道如果不采取行动,这只小鸟很可能会在寒冷的雪地中死去。
于是,他轻轻地把小鸟捧在手中,带回了家。
在李先生的照顾下,小鸟的伤口愈合了,它开始重新学会飞行。
每当李先生看到它在屋子里快乐地飞翔时,都会感到一种无比的喜悦和满足。
然而,当春天来临,小鸟的伤完全好了的时候,李先生面临了一个艰难的选择。
他知道,虽然小鸟在他的照顾下过得很好,但真正的家是广阔的天空和森林。
于是,他决定让小鸟回到大自然。
当他打开窗户,让小鸟飞向天空的那一刻,李先生流泪了。
他敬畏生命的力量和伟大,也为自己能够尊重和帮助生命而感到自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敬畏。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我们都应该珍惜生命,尽我们所能去帮助和保护它们。
敬畏生命的故事
敬畏生命的故事生命,是宇宙中最珍贵的礼物。
它的存在让世界充满了无限可能,它的意义让人们感到无比敬畏。
敬畏生命,并不仅仅是指对自己生命的珍惜,更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下面,我将分享几个敬畏生命的故事,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故事一,一位医生的敬畏。
在医院里,每一位医生都在默默地守护着生命的奇迹。
我有幸认识一位医生,他叫李医生。
李医生是一名心脏外科医生,他每天都要面对生死存亡的手术。
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患者因心脏病需要紧急手术。
手术进行到一半时,患者的心脏突然停止跳动,情况非常危急。
李医生没有丝毫犹豫,他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抢救工作中,最终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李医生说,“每一次手术,我都能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这让我更加敬畏生命,更加珍惜每一个生命。
”。
故事二,一位志愿者的敬畏。
在社会上,有一群人默默地为生命奉献着自己的爱。
我曾经参与过一个志愿者活动,那是一家敬老院的义工活动。
我遇到了一位叫王阿姨的志愿者,她已经在敬老院工作了十年。
王阿姨告诉我,她每天都会和老人们聊天、陪伴他们做运动、唱歌跳舞。
她说,“每一个老人都是一个生命,他们曾经奉献过自己的青春,现在我们就应该用我们的爱来回报他们。
”王阿姨的敬畏生命之心感染了我,让我更加珍惜每一个与我相遇的人。
故事三,一位农民的敬畏。
生命的敬畏并不仅仅存在于医院和社会志愿者中,它还存在于农田间。
我认识一位农民,他叫张大爷。
张大爷家里的农田受到了连年干旱的影响,庄稼都快要枯萎了。
但是张大爷并没有放弃,他每天都会早早起来给庄稼浇水,他说,“这些庄稼也是生命,它们需要我们的呵护和关爱。
”最终,张大爷的辛勤付出得到了回报,庄稼长势喜人,收成也非常丰收。
张大爷的敬畏生命之心让他成为了农田里的守护者。
敬畏生命,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
它让我们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更让我们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的生命。
无论是医生、志愿者,还是普通人,只要我们怀着敬畏生命的心,就能让世界充满温暖和爱。
蒙培元:敬畏之心
蒙培元:敬畏之心儒学不是宗教,不能将儒学简单地当成宗教去对待;但是,儒学确实具有深刻的宗教精神,能产生宗教的作用,具有宗教的功能。
因此,儒学中有宗教情感的问题。
这里所说的“儒学”,是从广义上说的,不是与“儒教”相对而言的,即不是在儒家学说之外,还有一个儒家之“教”。
孔子从来没有将自己的学说视为宗教的教义,更没有将自己视为教祖。
后来的儒家除董仲舒等少数人之外,也都没有将孔子视为教祖。
后儒称孔子为圣人,但圣人是人而不是神,这是有区别的。
圣人实际上是指人生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境界。
儒家认为,圣人是人人都能够作到的,意思是,圣人境界是人人能够实现的,但决不是走进彼岸的“天堂”,而是在现实人生中所达到的心灵境界或精神境界。
从情感的角度说,这种境界就是最高理想,也是情操、情怀、情趣、情态。
就其完美性而言,圣人具有神性,但毕竟不是神。
如果说儒家是宗教,那么,只能说是一种人文主义宗教。
儒学是人文主义学说,其人文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始终以人的存在及其价值、意义的问题为主题。
情感问题就是在这一主题之下被提出并进行讨论的。
儒学的宗教精神则主要表现在对超越性、永恒性的意义的追求,在这样的追求之中便有一种不可避免的宗教情感,这就是敬畏之心。
儒学以天或天道为最高范畴。
我们知道,在孔子以前的殷、周(西周)时期,天是最高的人格神,相当于西方的上帝(殷商时,天被称为上帝);但是,到了春秋时期,“天崩地裂”,天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天的意义也随之改变,诸子百家从各自的哲学、文化立场解释天,冯友兰先生曾指出,当时天有五义(见《中国哲学史》上册),这个说法很能说明当时的变化。
如果说,在孔子时代,天的宗教神学意义还有相当影响,那么,孔子的最大贡献,就在于从根本上动摇和瓦解了天的神学意义,但是又保留了天的宗教性意义。
这样说并不矛盾,也不是“吊诡”,因为神学必然是宗教,但宗教却不等于神学,特别是“宗教性”的问题,在某些哲学中也可以涉及或接触到,但不能说凡涉及宗教性问题的哲学都是神学宗教。
敬畏之心
人,应当有颗敬畏之心我一直主张人应当有颗敬畏之心。
一个人有了敬畏之心,胸中就有了方向、行为准则和规范,就能自觉约束自己,不做出格越轨之事。
古人说:“凡善怕者,心身有所正,言有所规,纠有所止,偶有逾矩,安不出大格。
”人一旦没有敬畏之心,往往就会肆无忌惮,甚至为所欲为胆大包天,有了敬畏之心,就不会忘乎所以无法无天。
所以常怀敬畏之心的人格外谦逊,是一个有品味有思想的人都具备的基本素质。
近来读书时读到这么两个故事:一是一个日本人在中国大庆看到了天边的落日,绚烂壮丽,红大而圆润,他情不自禁的下跪即而泪流满面,中国人问他为何有此举动,他说从没有见过这么大的落日,心灵受到极大的震撼,他本能的反应就是用下跪表达自己对苍天的敬畏。
其二是我国宋朝时着名的书法家米芾,米芾本是一个恃才傲物的怪人,他从不肯摘帽,更不肯低头,但米芾爱石成癖,每当他看到奇石时却总是下拜,边叩首边自言自语:“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
”此举差点使他丢官,他反作图自鸣得意:“彼之所美,我之所恶也;我之所美,彼或恶之”,世人追崇的权势与金钱这两样俗物在米芾眼中浑若无物。
两个故事要说明的道理很简单:人要敬畏苍天的心,更要敬畏大地。
敬畏之心源自于人的信仰,人的心里有敬畏或恐惧的事物,才能既敬重又畏惧,才会有坚定的信仰,才会知道什么可为而什么不可为。
我们的先知庄子就提出了“天人不相胜”、“天人合一”的观点,过去许多的中国人都认定自己是唯物主义者,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唯物”的需求越来越大,便只过分的强调了“唯物”,有“主义”的人越来越少,因为没有了敬畏之心,物质便成了能决定一切东西了。
所以我们有许多中国人早就不敬畏苍天也不敬畏大地,现在,更是有很多的人竟然连自己都不知道要敬畏自己了。
没有了敬畏之心,有的人才敢胡作非为无法无天。
近年来官方查处的受贿“百万级”、“千万级”的“大官人”们的人数越来越多,前腐后继,长江后浪推前浪,人们的表现却很平静,因为许多人都认为被查出来的只是冰山一角。
心存敬畏的名人事例
心存敬畏的名人事例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是值得我们敬畏的名人,他们的追求和行为令人感动和启发。
以下是一些令人钦佩的名人事例。
1. 达尔文(Charles Darwin)19世纪英国的生物学家,他的《物种起源》一书颠覆了人类对生命本质的理解。
达尔文的研究揭示了我们的身体和行为是我们基因遗传和环境的结果,代表了科学发展的一个巨大的飞跃。
2. 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这位物理学家对于我们现在对于质能等价,引力和时空的理解产生了一个突破性的贡献。
他的研究让我们对宇宙的本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3. 曼德拉(Nelson Mandela)南非的权利运动领袖和前总统,他推动了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终结,实现了民族和解。
曼德拉展示了深刻的勇气和理解,成为了世界范围内伟大领袖的一个榜样。
4. 奥斯卡·舒德(Oskar Schindler)这位企业家通过把他的出产工厂转换为纳粹拘留营来救助犹太人。
他在二战中拯救了1200多名犹太人。
他的勇气和努力,使得许多生命得以保存。
这位自然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她的书《沉默的春天》揭示了化学农药对环境和野生生物的影响。
她的书引导了环保运动的开展,增加更多科学知识到普通公民的视野。
6. 爱迪生(Thomas Edison)这位发明家出生在19世纪,他发明了电灯泡、电话、留声机以及许多其他重要的发明。
他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贡献巨大,他开发的技术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7. 泰普尔·格兰汉姆(Temple Grandin)这位动物学家是自闭症患者,她的研究让人们对自闭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她还为改进动物的生活条件做了很多工作,被认为是现代畜牧业的领导者之一。
8. 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这位美国的民权活动家通过和平的方式,领导了美国的种族平等运动。
他的演讲和行动展示了勇气和智慧,鼓舞了人们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
【高一作文】敬畏之心
【高一作文】敬畏之心求知得瞳孔放飞彩色得希望,着方黑色得沃土注满流连,赫然印着“怀着敬畏之心,做自己相做得事”小溪敬畏江河,于是超越大山得阻隔;种子敬畏春风,于是超越泥土得禁锢;蝴蝶敬畏鲜花,于是超越蚕蛹得封闭;思想敬畏自由,于是超越桎梏的束缚……纵观古今历史,多少英雄豪杰,怀著一颗敬畏之心,在前进之路上努力奋斗坚持不懈。
司马迁被处宫刑。
生,遭受世人的白眼;死,无颜面对已逝的的宗族,他的挫折足以放大内心痛苦郁郁而终,但怀着对历史的敬畏,他坚持下来了,由一介匍匐于地的殿臣立成一个为民写史的华夏史官,《史记》永表后世。
史铁生丧失双腿。
在人生最无耻的年龄遭如此压制,活著已不见数不清的意义。
但怀著对生命的敬畏,他用勇敢的双手发推着自己的轮椅踏上了一条春暖花开的道路,一条充满希望的道路。
贝多芬双耳失聪。
被放逐在无声的世界中的日子,使他绝望,但怀着对音乐的敬畏,他毅然竖起另外两只激情的耳朵,倾听着生命音乐的壮烈与伟然,《命运交响曲》将永远回响在人们的耳际。
在人生的冬季,正是怀著一颗敬畏之心,他们用自己孤独的臂膀,波镇了苦痛,波镇了孤独,托雷西了期望的冷却盛火,均以求丹心圣洁,青史留名。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敬畏之心,为所欲为,那社会将何等不堪,何等混乱。
拥有一颗敬畏之心,对先哲们的敬畏,对文化的敬畏,对道德的敬畏,将使我们的灵魂得到升华,从而拥有一个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
宠辱皆忘,看看庭前花开花落,争执不下有意,忘记天上云卷云舒,向太阳握一挥手致意,具有一颗敬畏的心,一个敬畏的灵魂,坚强地飘上高空拒绝接受风雨雷电的洗礼,向人生的高空展翅飞翔。
常怀敬畏之心的典故
常怀敬畏之心的典故文章一(针对青少年读者)小伙伴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常怀敬畏之心”这个话题。
你们知道吗?在咱们中国古代,有好多特别有名的典故,都在告诉我们要怀着敬畏之心去做事、去做人。
比如说“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的妻子要去集市,孩子哭闹着也要跟着去。
妻子就哄孩子说:“你乖乖在家,等我回来给你杀猪吃。
”她从集市回来后,曾子真的准备杀猪。
妻子拦住他说:“我只是哄孩子的。
”曾子却认真地说:“对孩子可不能撒谎,不然他们以后就不会相信大人的话了。
”曾子就是怀着对诚信的敬畏之心,说到做到。
还有“杨震拒金”的故事。
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王密前来拜见。
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金子来送给杨震。
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
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杨震对自己的操守有着深深的敬畏,坚决不接受贿赂。
小伙伴们,这些古人的故事是不是很值得咱们学习呀?咱们在生活中,也要像他们一样,对规则、对道德、对承诺常怀敬畏之心,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文章二(针对成年读者)朋友们,咱们常说要常怀敬畏之心,这可不是一句空话。
在中国古代,有不少典故能让咱们更明白这个道理。
就拿“商鞅立木”来说吧。
商鞅想推行变法,可大家都不太相信。
于是,商鞅在都城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高的木头,说谁能把它搬到北门,就赏十两金子。
没人敢动。
商鞅把赏金提到五十两,终于有个人站出来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立刻赏了他五十两金子。
商鞅就是用这种方式,让大家对他的法令产生了敬畏,从而顺利推行了变法。
“唐太宗畏魏征”也是个好例子。
唐太宗李世民算是个很厉害的皇帝了吧,但他对魏征的直言进谏总是心怀敬畏。
哪怕有时候被魏征说得下不来台,他也能虚心接受,因为他知道魏征是为了国家好。
再说说“包拯执法”。
包拯铁面无私,不管是谁犯法,都一视同仁。
连皇帝的亲戚犯了法,他也绝不姑息。
正是因为包拯对法律怀着敬畏之心,严格执法,才赢得了百姓的称赞。
敬畏之心高中作文
敬畏之心篇1:曾读过林清玄的《清欢》,字里行间皆是在浮华尘世中对于清欢的追求,他像是一个赤子,踽踽独行在追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道路上,从不孤单。
随社会的发展,许多人已经丧失对生命的敬畏之心,丧失内心的宁静、正气、庄严、崇高。
近年来,“苏丹红”、“毒奶粉”、“染色馒头”、“人造鸡蛋”等事件频频发生,当梦想被贪欲所埋没,当敬畏之心被金钱所浸泡,人生的内涵便荡然无存,行尸走肉的生活在世界上。
那些被利欲遮蔽了双眼的人们,他们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已经不复存在,他们再追求利欲的道路上奔走,已无行为上的节制,节制最终只会害人害己。
当你拥有敬畏之心,拥有“清欢”,你想要的平安、爱、快乐、智慧、幸福不再需要向别人索取,你会发现发现他就在你的身边。
想必陶渊明大家都不陌生,他一生追求自己内心的宁静、崇高,不追逐名利,一心追求自己心中的“世外桃源”,被世俗的社会所敬畏,他看淡名利,只求自己内心的宁静,羡慕中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最终,他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甘心做一位农夫。
国学大师季羡林,他不向往权利、富贵、荣华。
一直喜欢学问的他,跟着自己的心走,清欢寡欲,淡泊功名,潜心学术,只求自己内心的宁静,拒绝世间的浮躁,终成一代大师。
社会发展十分快速,人们紧追不舍,不敢懈怠,心中所拥有的那一片净土也不知在哪,整天抱怨着没有快乐、幸福。
或许,停下来,不要在为了物质生活而上下争逐,也不要为了权利、名誉而左右奔窜。
该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一个人的身躯似乎太弱小,难以改变浮躁的世界,但我们可以心存敬畏之心,在照亮他人世界的同时照亮自己。
《中华大字典》对敬畏之心解释:敬也,服也。
敬,而生虔诚之心;畏,而生戒惕之心。
诚恳待之,不敢有丝毫傲慢;谨慎待之,不敢有丝毫懈怠。
心存敬畏,在纸醉金迷,灯红酒绿的世界里寻找自己的天空。
好的围棋要慢慢下,好的生活要细细品。
”不要着急把棋盘下满,不要着急走完人生路。
敬畏生命,善待生命,人间有味是清欢。
敬畏之心最简单解释
敬畏之心最简单解释
“哎呀,这可怎么办呀!”我着急地直跺脚。
那是一个周末的清晨,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地板上,我和小伙伴们约好了一起去公园玩。
我兴高采烈地准备出门,却发现自己最喜欢的那张贴纸不见了。
我把房间翻了个底朝天,还是没找到。
“这可是我最宝贝的贴纸呀!”我心里懊恼极了。
我跑到客厅,问正在看电视的妈妈:“妈妈,你看到我的贴纸了吗?”妈妈摇摇头说:“没看见呀,你再仔细找找。
”我又跑去问在厨房忙碌的奶奶:“奶奶,你有没有看到我的贴纸呀?”奶奶一边炒菜一边说:“啥贴纸呀,我没注意呢。
”我急得都快哭了,那张贴纸对我来说可太重要了。
就在我不知所措的时候,弟弟跑过来,笑嘻嘻地说:“姐姐,别找啦,我知道在哪儿。
”我一听,立刻来了精神,忙问:“在哪儿呀?”弟弟调皮地眨眨眼:“不告诉你,除非你答应给我买冰淇淋。
”“哎呀,你这个小坏蛋!”我故作生气地说。
但没办法,为了贴纸,我只好答应他。
弟弟这才得意地带着我来到他的房间,原来他把我的贴纸藏在了他的玩具箱里。
我拿着贴纸,又好气又好笑,对弟弟说:“你呀,以后可不许再这样了!”弟弟吐吐舌头:“知道啦,姐姐。
”
经过这件小事,我突然明白了,对于我们所珍视的东西,要有一份敬畏之心。
就像我对那张贴纸的重视,我们对待生活中的每一样事物,都应该怀着尊重和珍惜的态度。
如果我们随意对待,可能就会失去它们。
这不就像我们对待大自然一样吗?如果我们没有敬畏之心,肆意破坏环境,那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我们自己呀!敬畏之心,其实就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呵护和尊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有意义。
敬畏之心写一段事情300字怎么写
敬畏之心写一段事情300字怎么写
敬畏之心写一段事情300字怎么写
1.选择题材
要写一篇能够表现出敬畏之心的文章,首先需要选择一个有意义、能
够激发出内心敬畏之情的题材。
可能是人生中深受感动的事情,可能
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也可能是某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或事件。
无
论是哪个题材,都要自己有所体验,才能更有感情地表达出来。
2.用心描写
在写作过程中,要用心描写,表现出对所写的题材的敬畏之情。
不要
简单的描述,而是要将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融入到其中。
通过动人的细
节和语言表现力,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对此事的真挚敬畏之情。
3.画面感十足
写文章时,要让读者产生画面感。
无论是描述场景还是人物,都要让
读者感受到仿佛置身其中的感觉。
让读者沉浸在文章所描绘的世界里,产生共鸣和感动。
4.朴实而不平凡
在写作时,不要用华丽的词藻来掩盖内容的空洞和浅薄。
相反,应该用朴实的语言来表达所想所得,让读者能够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此外,也不能简单地将所写的东西归类于某些常见的敬畏之心,要在平凡的事物中寻找不平凡的故事和情感。
总之,要写一篇能够表现出敬畏之心的文章,需要选择一个有意义的题材,并用心描写,让读者产生画面感。
同时,也要朴实而不平凡地表达出自己所想所得,让读者真正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深受感动,真正理解敬畏之心的深刻内涵。
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咱们聊聊那个挺深沉,但心里头热乎的话题——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说起来啊,这敬畏之心,就像是咱心里的一盏小灯,不管外边儿天多黑,风多大,它都亮堂堂的,给咱指路,也暖着咱的心窝子。
你瞧这大自然,山山水水,花花草草,哪一样不是生命的杰作?春天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嫩生生的,绿莹莹的,就像是小孩儿刚睡醒,揉着眼睛,对这世界充满了好奇。
这时候,你走在田埂上,脚下留情,别踩了这些小生命,那就是你对生命的一份敬畏。
不是咱矫情,是真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都是大自然的心血,都值得咱去珍惜。
再来说说动物界吧。
那些小猫小狗,小鸟小鱼,它们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会疼,也会怕。
你养过宠物没?当你下班回家,开门那一刻,你家的小家伙儿摇着尾巴,蹦跶着迎上来,那眼神儿里,满满的都是对你的依赖和喜欢。
这时候,你抱起它,轻轻抚摸,心里头是不是暖洋洋的?这就对了,这就是生命之间的情感交流,是咱们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和爱护。
还有人啊,咱自己也是生命的一部分。
想想看,从一个小不点儿,长到现在这么高这么大,这中间经历了多少事儿?爸妈的养育之恩,老师的教诲之情,朋友的陪伴之乐,还有那些个挫折和磨难,都是咱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咱们得对自己好点儿,别动不动就熬夜、暴饮暴食、不运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没了健康,啥都是白搭。
这也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是咱自己对自己的负责。
再往外说,那些咱不认识的人,那些生活在远方的人,他们也是生命啊。
虽然咱没见过面,没说过话,但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悲欢离合,都跟咱息息相关。
为啥?因为咱们都是这个地球上的一份子,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
所以,当看到新闻上说哪里发生了灾难,哪里有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咱心里头也会跟着难受,也会想着伸把手帮一把。
这就是咱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在作祟,是咱人性的光辉在闪耀。
总而言之啊,对生命的敬畏之心,就是咱心里头那份最朴素、最真挚的情感。
它让咱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懂得关爱。
作文敬畏之心助理想启航
作文敬畏之心助理想启航
有时候,你得敬畏那么一下。
就像你站在大海边,看着那无边
无际的蓝色,心里会突然生出一种小小的恐惧,但也是一种尊重。
这就是敬畏。
它让我们知道,有些东西,我们可能永远都摸不透,
但正因如此,我们才更有动力去探索,去追求我们的梦想。
话说回来,谁没有个理想呢?就像小王,他从小就梦想着当个
大厨。
每次看到那些美食节目,他的眼睛里都会闪出星星。
他敬畏
每一道菜背后的故事,敬畏每一粒米的来之不易。
这种敬畏,让他
在做菜时总是全心投入,也让他的梦想离他越来越近。
还有小李,他是个程序员。
每天都在跟一堆代码打交道。
你可
能会觉得枯燥,但他却乐在其中。
他敬畏每一行代码的力量,敬畏
它们能创造出的神奇世界。
这种敬畏,让他在编程时总是小心翼翼,也让他的技术越来越精湛。
我们都在生活的路上,有时候会迷茫,会困惑。
但只要我们保
持那么一点敬畏之心,对未知的敬畏,对挑战的敬畏,我们的理想
就会像指南针一样,指引我们前行。
所以,不管你在哪里,做什么,都别忘了,敬畏那么一下,也许就是通往理想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敬畏之心——一个真实的故事
蒙培元
我在幼年时期,经历过一个至今难忘的真实故事。
我家住在黄土高原,六盘山下。
那里有河有原又有山,自然环境比较复杂。
下面是一条小小的河谷,河谷两侧便是高原,高原之上又有延绵不断的高山(属陇山山脉)。
河谷和原上是耕地,山上则是灌木丛林。
家乡交通不便,缺少燃料。
当地农民只能靠烧柴做饭、取暖。
我幼年时经常上山打柴。
所谓“上山”,其实是到原上的田间草地去割草,并不是真到山上去。
只要不拔掉草根,很快又会长出新草,第二年仍有草可割。
但割草的人多了,田间草地常常被人割过,就要找有草的地方去割,经常是走很多路仍找不到更好的草。
可见,农民的生活是多么艰难。
有一次,我跟随一位堂兄到原上去割草,走到离山不远的地方,眼看就要到灌木丛了。
我心想,如果进了灌木丛,一会儿就能割上一大捆,满载而归,岂不甚好。
但是,再看看堂兄,他却头也不抬,毫无上山的意思,只是继续在原上寻找。
我忍不住便问:“漫山遍野都是小树和草,能去砍吗?”堂兄毫不犹豫、斩钉截铁地说:“不能!”我好奇地问:“山上有狼吗?”堂兄说:“没有。
”其实家乡是有狼的。
但是,大白天谁也没有见过狼,何况山下的原上,到处都有人在地里干活,我们即便是上山,也只是到山、原接壤的边缘地带,狼是决不会出来的。
我相信堂兄的话是真的。
于是我又问:“那为何不去?”
堂兄只说了一句:“这山不能去!”表情是严肃的。
我继续问,他就再也不回答了。
堂兄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
我想,堂兄是一位不识字的青年“老农”,未必能回答我的问题。
但是,他又为何如此坚定,说话带有一种命令的口气,告诫我“这山不能去”呢?我当时已经读小学了,接受的是科学知识的教育,并不信神。
但是我记得很清楚,当堂兄说这句话时,流露出一种神圣的敬畏感,使我为之一震,不由自主地受到一种感染。
就是在这种环境的浸润下,我也就“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了。
此后,我虽然到原上打过无数次柴,并且每次走到山下,总有一个问题在心中闪现,但是,和堂兄一样,我一次也未曾上过山。
这件事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为什么人们宁可受困,也不到山上砍下一根枝条呢?我总想找到其中的答案,但是很长时间未能找到,后来也就不去想它了。
原来就在这座山下,有一条深谷,谷里有几处喷泉,十分壮观。
泉水源源不断,喷涌而出,清澈透明,汇成溪流。
这些泉水算是当地的小小一景,偶尔还有人去观赏游玩。
其中有一处位置较高的泉水,便是附近村子男女老幼的饮用水。
家乡的人就是靠这些泉水生存的。
不过,就我当时所学的那点知识,还不足以回答这样的问题:“山下为何出泉?泉水从何而来?”我只知道,水是从地里冒出来的,大概自古如此,将来永远如此吧!
沿着河谷小平原顺流而下,两侧山谷有很多这样的溪流,这些溪流穿过高原,汇入河中,最后流入渭河。
每个山泉的周围都有村
庄,互相连属。
而每座山峰,都是郁郁葱葱、云雾缠绕。
正因为泉水源源不断,河水也就四季长流。
到了冬天,地上是一层厚厚的积雪,河水结成一条“冰川”,可到上面去滑冰;一到夏天,雨量充沛,河水盈满,可到里面去游泳。
那时,我在县城里上学,从我们村子到县城有三里地,每天上学都要经过S形的两个河道,由于当时没有桥架,只能淌水而过。
记得夏天经常在晴空当日之时,突然从山顶上升起乌云,布满天空,接着是雷声大作,大雨降临。
雨过天晴之后,大地又是一片生机,空气格外清新舒适,鸟儿昆虫竞相歌唱。
这时,我们便跑到原上去采蘑菇。
到了秋天,也有阴雨连绵的时节,记得最多时一连下四天四夜的雨。
这时,农民们不能下地干活,有的人便到附近的瓜棚里去聊天、吃西瓜。
但是,“文革”前后,在“战天斗地”、“向荒山要粮”的口号下,这座山和其它的山一样,统统被开荒种地了。
从此再也看不到莽苍苍的灌木丛了,所看到的只是一块块光秃秃的黄色坡田。
耕地面积扩大了,但是,山顶上长出来的庄稼却很稀少,一眼望去,便能清晰地看到麦田里露出的黄土地。
更可怕的是,气候一年年恶化,雨水越来越少,冬天也很少看到雪了。
据家乡的人说,七十到九十年代,那里经常发生旱灾,不仅山上,就连原上和河谷地带,庄稼收成也受到严重影响。
旱情严重时,连续几年不降雨,种在地里的庄稼几乎颗粒不收。
除了旱灾,还有洪涝。
有一年,百年不遇的洪水冲走了好几个村子,我家附近的一个村子只好全村搬到原上去住了。
80年代,胡耀邦同志亲自到我们家乡去考察,提倡种草种树,恢复生态,情况
开始有了好转,但是,很快又停止了,已经长到拳头粗的柳树被砍掉盖房和烧柴了。
泉水干涸了,河滩上只剩下沙石。
村里人只能在谷口入河处凿一个小坑,储一点水,再从坑里取水饮用。
坑里的水尚能维持部分人的生活之用,但是已没有多余的水流进河里了。
有的人则打深井取水。
短短二、三十年的时间,变化竟有如此之大,真是始料所不及!如果这一切都是由于纯粹的自然原因造成的,那么,自然界的变化就太快了。
这使我又一次想起堂兄讲过的话。
堂兄为什么说“这山不能去”?这分明是当地农民自觉遵守的一道无形的“禁令”。
这道“禁令”既不是法律条文,也不是某种契约,而是人们在长期生活中形成的行为准则。
这样的行为准则,显然不是来自别处,而是来自传统文化,实质上是“天人之际”的问题,也就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其核心便是孔子的“畏天命”。
奇怪的是,当我们谈到传统文化时,总有人说,那是写在书本上的过时了的东西,与人民的现实生活毫无关系,与社会进步和变革更是格格不入。
上面的真实故事却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传统文化绝不仅仅是书本上的词句,也没有成为过去,而是存在于人们的心灵深处,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
农民们在一代一代的生命传承和同自然界相处的生活实践之中,深深懂得,人的生命与自然界是息息相关的。
他们未必相信天上真有神,或者山就是神,但是他们却深信,自然界确有一种不可侵犯的威严和神圣性,自然界是不能任意破坏的,如果随心所欲地进行掠夺,就会受到惩罚!因此,他们对自然界有一种亲近感和敬畏感,并且将“不上山砍柴”作为一种“自律”来约束自己。
从堂兄的谈话
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一点。
古人说:“天人之际甚微。
”良有以也。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这是农业社会流传下来的一句格言。
我们家乡的人就是靠山吃饭的。
但是,他们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却知道如何去保护它,爱护它。
这里有一个“界限”,这个“界限”是不能随便逾越的。
他们读书不多或者没有读过书,并不知道孔子讲过什么,但是,他们却继承了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东西,以此来面对生活。
这也许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吧!但是,这里所说的“知”,无非是指那些多少被系统化、理论化了的“知识”,这是圣人和思想家们的事。
但是,古人还说过,人人都能成为圣人,人人都有仁心、良知,有些事则是圣人不能而“愚夫愚妇”能之者。
圣人和思想家们的“知”,并不是悬在空中的,他们所讲的,本来就是“百姓日用”中的道理,可谓“卑之无甚高论”。
这些道理,通过各种方式、各种途径,渗透到人民群众之中,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变成了行为准则,不管遇到多大困难,也不能违背。
这是多么强大的精神力量!其实,所谓“圣人”,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境界,用现代的语言说,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并没有什么特别神秘之处,但是却包涵着深刻的生态意识及其宗教精神。
这正是中国文化的特点,中国人就是以此为“安身立命”之地的。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复杂的,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能适用于现代社会,因此要“分析”,要“分解”,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在我堂兄和许多农民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在今日的生态建设中是一种非常可贵的精神财富,应当保护和发扬。
现在,家乡的交通问题解
决了,燃料问题解决了,再也不用上山砍柴了。
特别是“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以后,那里的生态开始恢复了,人们又能看到山上的绿色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转机,也是西北大开发的基础。
发展经济,需要掌握现代科学技术,也要转变人们的观念。
在向自然索取的时,要不要有一个“界限”,要不要提倡人文精神,提高人的道德素质?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要不要保护和发扬人民身上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敬畏自然的优良传统?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无数事实证明,正是那些善良的农民保护了野生动物,也正是那些正直的农民,不怕吃苦,上山种树,绿化家园。
“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农民是欢迎的,是干旱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应当坚持下去。
关键是要用持久的法律措施保证农民的利益。
“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
2003-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