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烟台城市建筑的文化表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09月学术探讨

近代烟台城市建筑的文化表征

文/符静 马本和

摘 要:烟台是从二次鸦片战争后,兴起的城市。自1858年6月,中国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同年又签订了《中法天津条约》后,烟台被划为通商口岸,成为了自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后的又一批殖民城市之一,外国殖民者可在烟台自行建房建行,烟台就此从最初的一个“小渔村”开始了其城市建设。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使得欧洲的建筑文化思想深深影响着烟台近代城市建筑的发展,各种西方文化的纷纷传入,在烟台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在将近半个多世纪的曲折发展,形成了现在烟台独具特色的城市建筑文化。因此,全方位的研究烟台城市建筑文化的基本特征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本土建筑的文化特征入手,结合外来文化对本土建筑文化的影响,对近代烟台城市建筑的文化特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城市建筑;近代;文化表征;本土建筑文化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9-0270-01

一、本土建筑文化的特征

(一)自然环境造就的地域文化

烟台地貌极为复杂,地形多为低山丘陵区,山丘起伏和缓,沟壑纵横交错。低山区位于市域的中部,主要由艾山、罗山、牙山、磁山、昆嵛山、招虎山构成,山体多有花岗岩组成。烟台全市海岸线长达909公里,西北部频临渤海,东北和南部临黄海。其中,芝罘岛、南长山岛、养马岛等环绕,有多处岬角和半岛伸向大海,起伏的山丘和迂回的海岸线,为烟台的城市建设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烟台市域降水较充沛,空气湿润,气候温和,是中国少数几个北面临海的城市,夏季干爽,冬季温润,是著名的滨海山城。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对烟台城市建筑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地域性建筑的特点

烟台本土建筑结合独特的地缘优势,拿当地民居院落建筑来讲,村落大多依山面海而建,大多采用传统的三合院的形式,即正房三间,两侧为厢房,对面是围墙和门楼,屋顶大多铺以砖红色的瓦,也有部分民居铺以青灰色的瓦。由于院落大多依坡就势,自前向后,步步登高,寓意极佳,有的庭院虽然狭小,但不影响房屋的通风和采光。三合院的墙体采用当地出产的花岗石砌成,结实而厚重,给人古朴、粗犷的感觉。传统的民居建筑因地制宜,布局自由,但又不失章法,注重实用性。

二、外来文化对本土建筑文化的影响

(一)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文化的侵入

烟台是一个典型的开埠城市,自被划分为通商口岸以后,不同国家的殖民者的大量涌入,给烟台带来了不同风格的西洋建筑文化。1861年5月改登州为烟台,同时宣布筹建东海关,此后,从1862年英国最先在烟台设立领事馆起,美国、日本、德国、俄国、法国、意大利等17个国家先后在烟台设立领事馆、洋学堂、洋行、洋医院,相继在烟台建立,这些建筑的建筑形制大多是西方古典式、折中式和殖民地式。多元建筑文化观念的侵入,使得烟台的建筑风格更加的多样化。

(二)本土建筑与外来文化的相互适应

烟台的本土建筑是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而建的,适应气候的变换,人居住起来舒适方便,外来建筑如果不考虑当地的气候因素,而是将国外的建筑风格硬搬硬套到烟台显然是不行的,这一点,当时的外国设计师也认识到了,拿英国领事馆来说,这是具有典型的英国早期建筑的特点,其建筑形制采用外廊式,这种外廊的设计朝向一般是所在景观较好的方向,外廊有多种形式,如:单面廊、双面廊、内仓廊和环廊等,这是为了适应烟台当地的气候条件而设计的,类似于这样的建筑形制在烟台的殖民建筑中到处可以见到,如:汇丰银行旧址、哈根故居和芝罘俱乐部等。而对于外来建筑的侵入,本土建筑也飞速发展,可以说,近代是烟台建筑文化发展的成熟期,以中式为主、中西合璧的建筑,古朴典雅、简介流畅而富于变化。

(三)本土建筑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

烟台是一座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展起来的年轻城市,本土建筑文化根基较薄弱,但开埠之后,善于吸收外来的建筑文化,其建筑风格不拘于泥于传统形式,能够将西方殖民者带来的当时西方盛行的建筑风格融入到自己的地方性特色当中,当时西方建筑材料大多采用的是石材,而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是木材,当时的外国建筑师也注意到了这点,在设计时注重当地的历史文脉和地方的气候特点以及建筑材料的使用,从而将西方建筑与烟台的气候条件相结合形成新的建筑形式。

西方建筑文化与烟台本土建筑文化相融合的过程中,从最初的外来建筑文化的侵入到发展过程中与本土建筑文化的相互碰撞,再到二者相互融合,从而产生现在烟台城市建筑文化的特征,这就是开埠城市建筑文化的交融性特点。

三、两种建筑文化的再创造

外来文化是近代烟台城市建筑的一个独特背景,通过主动的、全面的学习与吸收,近代建筑在技术领域中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受外来先进文化的影响,风格样式、建筑材料、施工技术以及内部的房屋结构在几近百年的时间里有了长足发展,新形式和多种建筑风格的引入,丰富了烟台城市的建筑,使之建筑形式更加多样化。

烟台城市的租界建筑往往具有浓厚的西方色彩,大到屋顶、柱式,小到门窗、女儿墙和细部装饰等,都融汇了当时西方所盛行的建筑装饰风格。值得赞扬的是,虽然在外来建筑文化的强大压力下,烟台的建筑文化接收了某些西方建筑文化的某些因素,但是在几百乃至上千年的本土建筑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下,一些作为烟台建筑文化的基本部分仍然保留下来了,传统的地域文化在烟台建筑中仍然占据主要位置。

综上所述,近代烟台城市建筑的发展,表现出中西方建筑文化的交融共生与发展。从整体上来说,外来建筑文化和技术的侵入,使得中西方建筑文化和工艺技术上得以交流,老城区的许多建筑在原有的地方特色上又融入了西洋建筑的装饰构造,与此同时,我们又将自己的营造法式与西洋建筑技术融合起来,使西方建筑在中国落地生根的同时又具有我们自己的民族风格,并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大学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作者简介:符静(1984.03— ),女,汉,山东省烟台人。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方向;马本和(1961.02— ),男,汉,黑龙江省齐齐哈尔人,学历:本科、研究生导师、教授。

参考文献:

[1]李晓飞.烟台开埠记忆[M].黄海数字出版社.2009.9.

[2]杨秉德.中国近代中西建筑文化交融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3]烟台市统计局.烟台统计年鉴.2004.

270 201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