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基础知识
计算机第一章ppt课件
计算机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
硬件系统 软件系统
硬件系统组成
硬件系统
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 运算器 控制器 存储器
计算机常用输入及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 • 显示器 • 打印机 • 绘图仪 • 磁盘存储器
输入设备: • 键盘 • 鼠标 • 扫描仪 • 磁盘存储器
内存及外存
内存及其特点:
外存及特点:
• RAM:可读、可 • 硬盘:存储容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件
第1章基础知识与基 本操作
1.1计算机概论
知要点
文件:是具有文 件 名的一组相关信 息
计算机的产生及发展
1 第一台计算机产生于1946年2月。 2 计算机已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基本逻辑元件为电子管。 第二代:基本逻辑元件为晶体管。 第三代:基本逻辑元件为集成电路。 第四代:基本逻辑元件为大规模集成电路。
外存储器
存储单位及转换关系
• 1B(字节)=8位二进制 • 1KB=1024B • 1MB=1024KB • 1GB=1024MB • 1TB=1024GB
讨论题1
1、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时间?计算机经历 了几个发展阶段?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2、计算机的应用及特点? 3、计算机的组成? 4、常用的输入、输出设备有那些?各自的 功能是什么?
1、启动计算机系统 2、关闭计算机 3、系统复位(机箱RESET)
1.2.5Windows的桌面与图 标
桌面上重要的文件 夹
1、移动图标 2、排列图标 3、打开或运行图标 4、图标更名 5、删除图标
图标操作
1.2.6 任务栏操作
1、任务栏的组成
开始按钮 快捷方式区
活动任务区
系统区
2、设定日期与时间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一章一、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在现代社会,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无论是工作、学习还是娱乐,我们都离不开它的帮助。
但你是否想过,计算机是如何诞生和发展的呢?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那个时候,人们就已经开始尝试使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来进行计算。
例如,中国古代的算盘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计算工具。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20 世纪 40 年代,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它被称为 ENIAC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
这台计算机体积巨大,重达 30 多吨,使用了大量的电子管,运算速度相对较慢,但它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
电子管逐渐被晶体管所取代,使得计算机的体积大大缩小,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后来,集成电路的出现更是让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如今,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大多采用了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它们的运算速度快得惊人,而且功能越来越强大。
二、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的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从使用范围来看,计算机可以分为通用计算机和专用计算机。
通用计算机就像我们日常使用的个人电脑,它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如文字处理、图像处理、游戏娱乐等。
而专用计算机则是为了特定的目的而设计的,例如用于控制工业生产过程的工业控制计算机,用于医疗诊断的医疗计算机等。
从计算机的规模来看,计算机可以分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
巨型机的运算速度极快,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军事等领域。
大型机通常被用于大型企业和机构的核心业务处理。
中型机和小型机则适用于一些中等规模的企业和部门。
而微型机,也就是我们常见的个人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家庭。
三、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其实它主要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计算机的发展与基础知识
计算机的发展与基础知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日益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深刻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方式。
本文将探讨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以及一些基础知识。
1. 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早期的计算工具如算盘和计算尺等都是人类为了解决数学计算问题而发明的。
然而,直到二十世纪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它们能够自动执行多种复杂任务。
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名为“巨人”。
它的体积庞大,只能执行简单的计算任务。
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的发展逐渐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
到了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第一台采用真空管技术的计算机,这种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性能。
20世纪60年代,晶体管取代了真空管,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缩小。
在20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这标志着计算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个人计算机的出现让计算机走进了千家万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自那时以来,计算机的发展一直在飞速的进行。
微处理器、操作系统和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的进步。
如今,计算机不仅用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还广泛应用于教育、医疗、金融等各个领域。
2. 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对于我们正确使用和维护计算机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些基础知识。
(1)硬件和软件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了计算机的各种物理组件,如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和显示器等。
软件则是指计算机程序和数据,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类。
系统软件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的程序,如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则是指应用于特定任务的程序,如文档编辑器和游戏软件等。
(2)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最重要的软件之一。
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硬件资源和提供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
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Mac OS和Linux等。
(3)存储设备计算机的存储设备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
计算机发展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发展知识点总结计算机是一种用于处理数据的电子设备,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在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不断创新和改进,使计算机能够执行更复杂的任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知识点,包括计算机的起源、发展历程、分类、技术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一、计算机的起源1. 计算工具的起源计算工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的计算工具是用石头、骨头或者竹片等原始材料制成的。
这些计算工具主要用来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例如古埃及人用古印度数形式制成的竹简进行计算;古希腊人使用的物质是玉、骨、陶和金属;古罗马人使用的是Abacus计算工具。
2. 计算机的起源现代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由于战争的需要,人们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计算机概念。
在二战期间,英国数学家图灵(Alan Turing)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机械计算设备——图灵机,这是一种使用规则进行计算的机械设备。
同时,美国的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存储程序概念,并设计了一种能够运行程序的计算机结构,人们通常将这种计算机结构称为冯·诺依曼结构。
3. 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是英国的曼彻斯特大学研制的“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Manchester Mark I),该机械于1948年6月发布,是由马克奥夫科姆博士领导设计施工的,曼彻斯特机器实际是第一台可以说是存储式计算机。
II. 发展历程电子计算机是一种可以处理数据的电子计算设备。
在这方面有很多创造. 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计算机是二战时期,由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存储程序计算机EDSAC扩展开发的即美国人同它同期同样在研制计算机,世称DFMS(电子数字自动计算机),这是属于第一代计算机。
1955年第二代计算机出现,1955年通用数据处理公司研制了IBM世界条件运行速度最快最大的机器。
1964年发表的IBM 360全功能计算机是缩小成本延长换新周期,使得大众能够进入计算机行业的突破。
一、计算机(computer)发展简史
运算速度为 5000 次 / 秒加
法运算,占地面积170m2, 重 量 为 30 吨 , 耗 电 量 为 140千瓦/小时
二、个人电脑的发展
个人电脑简称PC 1981年IBM公司设
计出第一台个人电脑, 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发 展,到现在的台式电 脑、笔记本电脑、掌 上电脑等。
三、电脑体系结构
名字叫爱尼亚克eniac运算速度为5000次秒加法运算占地面积170m重量为30吨耗电量为140千瓦小时二个人电脑的发展1981年ibm公司设计出第一台个人电脑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现在的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等
一、计算机(computer)发展简史
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计
算机于 1946 年 2 月在美国 宾西法尼亚州问世。名字 叫爱尼亚克(ENIAC)
主机
硬件系统
显示器 键盘 鼠标
系统软件
软件系统
(系统软件:是当计算机在执行各类信息,处理任务时,那些分类、
开发、管理与支持计算机系统资源及操作的程序:例WIND解决学习、生活、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软件: 指法练习软件,Word,Excl,CAD等。)
四、电脑开机与关机
开机:先开显示器,后开主机 关机:
死机:CTRL+ALT+DEL键复位 冷起动:按主机电源直至关机再开机
五、认识键盘
Enter(回车):确定
ESC:取消
Caps Lock:锁定大写
Shift(上档):输入上面字符 Delete:删除后一个
Num Lock:锁定数字
Backspace:删除前一个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网络攻击防护
要点一
总结词
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和防护方法,如防火墙、入侵检 测系统等,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攻击也日益增多。常见的网络攻击 手段包括拒绝服务攻击、钓鱼攻击、恶意软件感染等。为 了防止网络攻击,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如使用防火 墙、入侵检测系统等安全设备,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轻 易泄露个人信息。
互联网计算机时代
总结词
互联网计算机时代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 要特点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详细描述
互联网计算机时代始于1991年的World Wide Web(万维网),它使得互联网成为 一个全球性的信息共享平台。随着互联网的 普及和深入应用,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 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互联网 技术的发展也催生了许多新的产业和商业模 式,如电子商务、在线教育等。
自动控制是指利用计算机对生产过程、机械装置等进行自动化控制,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干预的过程。
详细描述
自动控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航空航天、交通运输等领域。通过自动控制,可以实现精确控制、快速响应和高 效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辅助设计
总结词
辅助设计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产品设计、工程制图、虚拟仿真等过程,以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
数据备份与恢复
总结词
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备份,确保数 据安全。同时,了解数据恢复的方法和步骤,以应对数 据丢失的情况。
详细描述
数据备份是保护数据安全的重要措施。为了防止数据丢 失或损坏,需要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采取多种方式进 行备份,如本地备份、云备份等。同时,了解数据恢复 的方法和步骤,以应对数据丢失的情况。在数据备份和 恢复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确保 数据的安全可靠。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史
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史计算机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之中。
然而,我们知道计算机的演化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史。
本文将带您回顾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了解计算机朝着现代化的道路发展的轨迹。
1. 原始计算工具的产生人类对于计算的需求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古埃及、古希腊和古印度等文明中,人们利用手指、石块、皮筋等原始工具进行简单的计算。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这种原始计算工具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计算需求。
2. 机械计算机的诞生19世纪末,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机械计算机开始出现。
英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设计了第一台通用计算机“分析引擎”,然而由于当时科学技术水平限制,该计算机并未能真正实现。
后来,德国工程师康拉德·楚泽设计了世界上第一台可用的机械计算机“楚泽机械计算器”,这标志着机械计算机的正式诞生。
3. 电子计算机的崛起20世纪40年代,电子管的问世为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突破口。
美国军方资助的康奇公司研制出了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电子计算机“康奇-埃克特-芯片计算机”,它是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电子计算机。
此后,电子计算机得到了快速发展,电子管逐渐被晶体管和集成电路取代,使计算机的体积大大减小,性能显著提升。
4. 个人计算机的出现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型计算机的问世,计算机进一步走入寻常百姓家。
英特尔公司推出了第一款微处理器芯片,人们可以将计算机放在家里进行个人使用。
个人计算机的普及带动了软件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应用软件和游戏软件。
5. 互联网的普及与计算机的应用拓展20世纪90年代,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逐渐普及,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展。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各种信息交流、在线购物、在线娱乐等活动。
同时,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应用,使得计算机在各个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6. 未来计算机的发展趋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仍将继续发展。
简单介绍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
简单介绍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算机的起源计算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算盘,距今已经有2600多年了。
算盘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被广泛使用,是人们计算的主要工具。
然后,在1642年,法国物理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齿轮类似的装置,制成了齿轮式加减法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十进制加法机。
相对于算盘来说,它是一种自动化的计算工具,运算效率要高于算盘,但只能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第二阶段:机械计算机的发展在帕斯卡的基础上,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于1673年发明了乘除法器,这是第一台可以运行完整四则运算的计算机。
到了1822年,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发明了差分机,可以进行多项式的加法,这是最早采用寄存器(齿轮式装置)来存储数据的计算机。
巴贝奇在差分机的基础上,准备研发机械式分析机,用于天文和航海计算,但可惜没有实现。
第三阶段:电子计算机的出现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数学家艾肯提出用机电方法而不是机械方法来实现巴贝奇的想法,并在IBM公司的支持下,成功研制了MARK-I。
这是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
在追求高效计算工具的过程中,人们经历了计算工具、机械式计算机、通用数字计算机等阶段。
通用计算机埃尼阿克在1946年2月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成功,它是图灵机的完全再现,图灵机是英国数学家图灵提出的一个可用于计算的模型。
第四阶段: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自1946年以来,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从真空电子管到晶体管,再到集成电路,最后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阶段。
计算机的应用范围也从科学计算、军事研究扩展到工业控制、数据处理、事物处理等各个领域。
同时,计算机的分类也更加细致,按照规模可以分为巨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和微型机;按照用途可以分为专用机和通用机。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 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 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2. 计算思维的特征
把一个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简单问题的多次 重复 。
10
1.2 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
一、数制的定义
1. 进位计数制 按进位的方式计数的数制称为进位计数制。 在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多种进位计数制,人们使用最多的 是十进制。在十进制数进位运算中,采用“逢十进一”; 一年有12个月,采用的是十二进制。 2. 位权 位权是指一个数字在某个固定位置上所代表的值,简称 “权”。 例如:十进制数358=3*102+5*101+8*100。 位权的值是基数的若干次幂10n。
整数部分 8 68 8 8 取余 4 0 1 ͯ ͯ 小数部分 0.4375 8 3.50 8 4.0
8 1
0
21
例1-6:将十进制(2347)10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整数部分 16 2347 取余 11
16 146
16 9
0
2
9
22
3. 二进制数与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例】:将[111101.010111]2 =[0011 1101.0101 1100]2 =[3D.5C]16
• 计算机发展的4个时代
分代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时间 1946~1953 1954~1963 1964~1970 主要电子器件 电子管 晶体管
中小规模
技术特点
穿孔卡片,机器
语言和汇编语言
磁盘,高级语言,
科学计算,中小型 计算机 大型化,集中式计 算,远程终端 超大型化,微机化, 嵌入式,图形用户 界面,多媒体,网 络通信
初中计算机基础知识资料
第一章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一节计算机的基本常识1.1 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计算机的产生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技术大事件之一。
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诞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到目前为止,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代:①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始于1946年,结构上以CPU为中心,使用计算机语言,速度慢,存储量小,主要用于数值计算;②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始于1958年,结构上以存储器为中心,使用高级语言,应用范围扩大到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③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始于1964年,结构上仍以存储器为中心,增加了多种外部设备,软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文字图象处理功能加强;④第四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始于1971年,应用更广泛,很多核心部件可集成在一个或多个芯片上,从而出现了微型计算机。
我国从1956年开始电子计算机的科研和教学工作,1983年研制成功1亿/秒运算速度的“银河”巨型计算机,1992年11月研制成功10亿/秒运算速度的“银河II”巨型计算机,1997年研制了每秒130亿运算速度的“银河III”巨型计算机。
目前计算机的发展向微型化和巨型化、多媒体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计算机的通信产业已经成为新型的高科技产业。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1.2 计算机系统及工作原理1.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即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软件即程序和有关文档资料。
(1)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
中央处理器(CPU):包括控制器和运算器运算器,可以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指挥系统,它的操作过程是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
存储器:具有记忆功能的物理器件,用于存储信息。
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①内存是半导体存储器(主存):它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和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ROM:只能读,不能用普通方法写入,通常由厂家生产时写入,写入后数据不容易丢失,也可以用特殊方法(如紫外线擦除(EPROM)或电擦除(EEPROM_)存储器);RAM:可读可写,断电后内容全部丢失;Cache:因为CPU读写RAM的时间需要等待,为了减少等待时间,在RAM和CPU间需要设置高速缓存Cache,断电后其内容丢失。
计算机入门指南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入门指南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史计算机入门指南: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科学是当代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我们迈入计算机领域之前,有必要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史。
本文将为您介绍计算机科学的重要里程碑,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和演变。
一、从计算工具到计算机科学计算机科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计算工具。
古希腊的手摇计算器和中国的算盘等都是人类早期用于计算的工具。
然而,现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诞生了。
ENIAC是一台巨大的机器,占据了一个房间的空间。
它使用电子真空管来进行计算,能够进行复杂的数值计算。
三、晶体管和集成电路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晶体管的发明,标志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晶体管的体积更小,功耗更低,并且可靠性更高。
后来,在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问世,更加推动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四、个人计算机的兴起1975年,个人计算机诞生了。
由于微处理器的出现,计算机可以变得更加便携和个人化。
英特尔公司设计的8080微处理器让个人计算机的制造变得更为经济实惠。
五、互联网的革命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开始进入人们的生活。
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信息传递和交流的方式。
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和共享各种信息,这对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崛起近年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计算机科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人工智能的出现在图像和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推荐系统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大数据技术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来源,从而使计算机科学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人类。
结语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程由一个个重要的里程碑构成,每一步的进展都推动了计算机科学的快速发展。
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科学将继续发展并影响我们的生活。
我们应该持续关注和学习计算机科学的最新成果,以便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引言概述:计算机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产物,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巨型计算机到如今的便携式智能设备,其发展历史充满了辉煌与挑战。
一、计算机的起源1.1 早期计算工具:古代人类使用石头、骨头等物体进行计算,如古埃及人使用的算盘。
1.2 第一台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出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1.3 计算机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逐渐从巨型机器发展为微型计算机,进入普通家庭。
二、计算机的发展阶段2.1 第一代计算机:使用真空管作为主要元件,体积庞大、功耗高。
2.2 第二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技术,性能提升,体积缩小。
2.3 第三代计算机:引入集成电路技术,计算速度和存储容量大幅提升。
三、计算机的应用领域3.1 科学研究:计算机在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的应用,加速了科学研究的进程。
3.2 工业生产:计算机在生产线控制、质量检测等方面的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
3.3 商业金融:计算机在银行、证券等金融领域的应用,实现了电子支付、交易等功能。
四、计算机的发展趋势4.1 人工智能:计算机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领域的应用,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
4.2 云计算:计算机在云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资源共享、弹性扩展等功能。
4.3 物联网:计算机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实现了设备互联、智能控制等功能。
五、计算机的未来展望5.1 量子计算:量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将带来计算速度的飞跃提升。
5.2 生物计算:生物计算技术的研究,将实现计算机与生物系统的融合。
5.3 智能机器人:计算机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将实现更加智能化的机器人助手。
总结: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做是人类科技进步的缩影,其不断演进的过程中,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计算机将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助力人类迈向更加夸姣的未来。
计算机的起源
⑤光驱、软驱(drive) 用以驱动光盘和软盘,是主要 的输入输出设备。其性能主要 由传输速度决定。
⑥显示器(display)
是计算机与使用者沟通的媒介, 使用者可以通它看到计算机的 运行结果。目前主要有显像管 显示器(CRT cathode ray tube) 和液晶显示器(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两种。
常见的硬件还有键盘(keyboard) 鼠标(mouse)等等。
2、软件系统(re)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 用软件两大类。
①系统软件(system) 是对微机进行管理、服务的软件,根据 其功能可分为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 和服务性程序。 常见的操作系统Windows和 linux 等等。
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电子计算机自发明以来被广 泛应用于军事、科研、教育、医 学、工业、交通、商业 等各领域。
计算机系统组成
人们在日常学习、工作中使用的计 算机,一般是微型计算机,简称微 机,又叫个人计算(pc, personal computer)或电脑;第一台微型计 算机诞生于1981年,由IBM公司生 产。一台完整的微型计算机包括硬 件和软件两大部分。
2、晶体管时代:(1959-1964)以晶体管为主要元 件,体积减小,运算速度提高,耗电量减少。
3、集成电路时代:(1965-1970)以晶体管被集 成电路取代,体积减小,成本降低,运算速度 快,可靠性高,稳定性好。
4、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1-今)采用超 大规模集成电路,速度更快,存储容量更大, 稳定性更高。
①中央处理器(cpu, center process unit )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控 制器与运算器组成。控制器是指挥 控制中心,负责分析、解释程序中 的命令,控制、协调各部分的工作; 运算器负责进行各种运算。Cpu的 速度是衡量其性能的主要标准,以 吉赫兹(GHZ,1GHZ=1024MHZ) 来度量。目前常见CPU速率为2.4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简史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简史
1.1电子计算机的诞生
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的 莫尔学院举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电子 计算机ENICA (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的揭幕典礼, 预示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约翰·冯·诺依曼(John von Neumann)
美籍匈牙利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是美国国家科学院、秘鲁国立自然科学 院和意大利国立林且学院等学院的院士。 由于ENICA本身没有存储器,冯·诺依曼和他的同事研制了人类历史上的第 二台电子计算机EDVAC(Electronic Discrete Variable Automatic Computer)。 它采用存储程序的方案,即程序和数据都存在内存中,这个设计思想奠定 了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基础,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人们将 以此设计思想为基础的各类计算机统称为“冯·诺依曼机”。
1.2电子计算机的发展
1.第一代电子计算机(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研制成功到50年代中 期)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是电子管计算机。 其基本特征是: • 采用电子管作为主要元件。 • 输入输出方式主要采用穿孔卡片。 • 运算速度仅为每秒几千次。 • 用汇编语言或机器语言编写程序。 第一代电子计算机体积大、耗电量大、可靠性 差、价格昂贵、维修复杂,主要用于军事和科 学研究工作。
阿兰·图灵(Alan Turing)(1912~1954年)
阿兰·图灵是世界上公认的计算机科学奠基人。他在计算机科学 方面的贡献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立图灵机(Turing Machine , TM)模型,在理论上证明了通用计算机存在的可能性,奠定了可 计算理论的基础;二是提出图灵测试,奠定了人工智能的理论 基础,使他荣膺“人工智能之父”的称号。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引言概述:计算机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产物,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计算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从最初的巨型机器到如今的便携式设备,其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本文将从计算机的发展历史出发,分析其演变过程和关键技术突破。
一、计算机的起源1.1 古代计算工具:古代人类使用的计算工具主要包括算盘、计算尺等,用于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
1.2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标志着计算机的电子化时代的开始。
1.3 计算机的普及: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开始进入商业领域和个人用户市场,逐渐普及和应用于各行各业。
二、计算机的发展阶段2.1 主机时代:20世纪50-70年代,计算机主要以大型机为主,体积庞大,性能强大,主要用于科学计算和商业数据处理。
2.2 微型计算机时代: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开始兴起,微型计算机逐渐普及,推动了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2.3 互联网时代:90年代初,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使得计算机之间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开启了信息时代的大门。
三、计算机的关键技术突破3.1 集成电路技术:20世纪60年代,集成电路的发明使得计算机硬件集成度大大提高,性能得到了极大提升。
3.2 操作系统技术:70年代,操作系统的出现使得计算机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资源和运行程序,提高了计算机的利用率。
3.3 人工智能技术: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可以模拟人类的智能行为,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
四、计算机的未来发展趋势4.1 量子计算机:量子计算机的研究和发展将会引领计算机技术的下一波革命,其超强的计算能力将会改变人类的科学研究和生活方式。
4.2 人机交互技术:随着人机交互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将会更加智能化和人性化,为人类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4.3 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的兴起将会改变数据存储和传输的方式,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
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计算机基础知识复习提纲一、认识计算机1、计算机的发展(1)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发展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取名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简称ENIAC(埃尼阿克)。
ENIAC最初是为了进行弹道计算而设计的专用计算机,但后来通过改变插入控制板中的接线方式来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从而成为一台通用计算机。
(2)计算机发展的阶段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电子元件的不同,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研制第五代计算机,他将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工程等的综合产物,其显著特点是计算机具有人的部分智能,能识别和处理声音、图像,具有学习的推理功能。
(3)计算机的发展方向:微型化、巨型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微型化:指计算机的体积日趋变小。
巨型化:指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功能更强大。
网络化:指计算机与网络联系更紧密。
智能化:指计算机具有人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但目前尚未研制成功。
(4)中国计算机的发展1958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 103机,标志着我国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1965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一一109乙,之后推出109丙机,该机在两弹试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74年,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设计,研制成功采用集成电路的DJS-130 小型计算机,运输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成功运算速度每秒上亿次的银河-1巨型机,这是我国高速计算机研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985年,电子工业部计算机管理局研制成功与IBM PC机兼容的长城0520CH微型机。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研制出银河-2通用并行计算机,峰值速度达到每秒4亿次浮点运算。
2001年,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款通用CPU“龙芯”L_L芯、片。
2002年,曙光公司推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龙腾”服务器,采用了“龙芯-1 ” CPU曙光公司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联合研发的服务器专用主板及曙光Linux操作系统,他是我国第一台完全实现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计算机基础知识回顾与梳理
计算机基础知识回顾与梳理计算机在现代社会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计算机的依赖越来越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可能会遗忘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
因此,本文将回顾和梳理计算机基础知识,帮助读者巩固对计算机的理解。
一、计算机的起源与发展计算机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由于解决复杂计算问题的需求而诞生。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
计算机从最初的大型机器,逐渐演变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各种形态。
二、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
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示器、键盘等。
软件则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配合,完成各种计算任务。
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通过执行一系列指令来完成各种任务。
其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描述为:输入数据 - 处理数据 - 输出结果。
计算机会从输入设备获取数据,经过中央处理器的计算和控制,最终将结果输出到输出设备上。
四、计算机的存储方式计算机内部数据存储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储器用于临时存储数据和程序,辅助存储器则用于永久存储数据和程序。
常见的辅助存储器包括硬盘、固态硬盘和光盘等。
五、计算机网络与互联网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和通信设备互相连接而成的系统。
而互联网则是全球最大的计算机网络,它使得全球范围内的计算机可以互相通信和共享资源。
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六、计算机编程与编程语言编程是指将问题转化为计算机能够理解和执行的指令的过程。
编程语言是人与计算机进行交流的工具,它定义了一系列语法和规则。
常见的编程语言包括C++、Java、Python等。
七、计算机安全与隐私保护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安全与隐私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用户需要注意网络安全、防止病毒攻击等。
同时,不要泄露个人隐私信息,保护自己的隐私权益。
八、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教育领域,计算机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辅助;在医疗领域,计算机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在工业领域,计算机可以控制各种生产设备等。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基础知识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及其特点收藏一、计算机的概念:是一种能迅速而高效的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
二、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1、诞生:1946年,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2、发展:阶段时间逻辑器件应用范围第一代1946——1958 真空电子管科学计算、军事研究第二代1959——1964 晶体管数据处理、事物处理第三代1965——1970 集成电路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第四代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三、计算机的主要应用:1、数值计算:弹道轨迹、天气预报、高能物理等等2、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物资管理、电算化等3、过程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卫星飞行方向控制4、辅助工程:CAD、CAM、CA T、CAI等四、计算机分类:1、按规模分:巨、中、小、微2、按用途分:专用机、通用机五、微型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字长:知己算计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单位为位(BIT)2、主频:指计算机主时钟在一秒钟内发出的脉冲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3、内存容量:是标志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强弱的一向技术指标。
单位为字节(BYTE)。
8BIT=1BYTE 1024B=1KB 1024KB=1MB4、外存容量:一般指软盘、硬盘、光盘。
六、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功能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和自动运行能力。
计算机中的数的表示收藏计算机能够处理数值、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同学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作为电子设备的计算机能处理那么多复杂的信息呢?实际上,当把这些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就能进行处理。
目前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用“0”和“1”两个数字符号组合的二进制数来表示。
数值、图形、文字等各种形式的信息,需要计算机加工处理时,首先必须按一定的法则转换成二进制数。
然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它的特征是:(1)有10个数字:0、1、2、3、4、5、6、7、8、9。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知识点
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知识点
哇塞!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计算机这个神奇的家伙,它的诞生和发展简直就像一场超级大冒险!
想想看,在很久很久以前,人们计算东西可麻烦啦!就拿数数来说,得一个一个掰手指头,或者用小石子、小木棍啥的,那多费劲呀!后来,慢慢地有了算盘,虽然比纯手算强多了,但还是不够厉害。
然后呢,计算机就像一个超级英雄闪亮登场啦!一开始,它可不像现在这么小巧玲珑、功能强大。
那时候的计算机呀,个头大得吓人,就像一个超级大怪物,占了一整个大房间!操作起来也特别复杂,得有专门的人来伺候它。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计算机变得越来越厉害啦!就像我们从幼儿园慢慢长大,越来越聪明一样。
它的体积越来越小,速度却越来越快,功能也越来越多。
我记得有一次,我看到爸爸在电脑上工作,一会儿做表格,一会儿查资料,一会儿又和别人视频聊天,这要是没有计算机,得多麻烦呀!还有啊,我们在学校里上计算机课,可以用电脑画画、打字、玩小游戏,多有趣!
现在,计算机已经无处不在啦!医生用它来看病,老师用它来备课,科学家用它来做实验,就连我们小孩子也能用它来学习和玩耍。
你们说,计算机的发展是不是就像一场魔法之旅?从巨大笨拙的大家伙,变成了小巧灵活的小精灵。
未来,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呢?会不会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懂我们的心思,帮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我真想快点知道呀!
总之,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的世界变得更加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及其特点收藏一、计算机的概念:是一种能迅速而高效的自动完成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它能按照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
二、计算机的诞生与发展1、诞生:1946年,美国为计算弹道轨迹而研制成功了世界第一台计算机。
2、发展:阶段时间逻辑器件应用范围第一代1946——1958 真空电子管科学计算、军事研究第二代1959——1964 晶体管数据处理、事物处理第三代1965——1970 集成电路包括工业控制的各个领域第四代1971——大规模集成电路应用到了各个领域三、计算机的主要应用:1、数值计算:弹道轨迹、天气预报、高能物理等等2、信息管理:企业管理、物资管理、电算化等3、过程控制:工业自动化控制,卫星飞行方向控制4、辅助工程:CAD、CAM、CA T、CAI等四、计算机分类:1、按规模分:巨、中、小、微2、按用途分:专用机、通用机五、微型机的主要技术指标1、字长:知己算计能够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
单位为位(BIT)2、主频:指计算机主时钟在一秒钟内发出的脉冲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计算机的运算速度。
3、内存容量:是标志计算机处理信息能力强弱的一向技术指标。
单位为字节(BYTE)。
8BIT=1BYTE 1024B=1KB 1024KB=1MB4、外存容量:一般指软盘、硬盘、光盘。
六、计算机的特点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快、计算精度高、存储功能强、具有逻辑判断能力和自动运行能力。
计算机中的数的表示收藏计算机能够处理数值、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同学们可能会问:为什么作为电子设备的计算机能处理那么多复杂的信息呢?实际上,当把这些信息转换成计算机能识别的形式就能进行处理。
目前计算机中所有的信息都用“0”和“1”两个数字符号组合的二进制数来表示。
数值、图形、文字等各种形式的信息,需要计算机加工处理时,首先必须按一定的法则转换成二进制数。
然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数是十进制数,它的特征是:(1)有10个数字:0、1、2、3、4、5、6、7、8、9。
(2)运算时逢十进一。
(3)每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其值的大小是不同的。
数位:个十百千万……数值:100 101 102 103 104 ……二进制数的特征是:(1)有2个数字:0,1。
(2)运算时逢二进一。
(3)每个数字在不同数位上,其值以2的倍数递增。
即20,21,22,23,24,……用二进制数表示一个数值时,位数比较长,不便书写和记忆。
由于又有下面的关系:23=8及24=16,所以人们常用八进制数或十六进制数来表示二进制数。
八进制数的特征:(1)有八个数字:0,1,2,3,4,5,6,7。
(2)运算时逢八进一。
(1)有十六个数字:0,1,2,3,4,5,6,7,8,9,A,B,C,D,E,F。
(2)运算时逢十六进一。
在十六进制中,分别用A、B、C、D、E和F来表示十进制数的10、11、12、13、14和15。
由此可得出: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与十六进制的特征对照表如表2-2所示。
表2-2 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与十六进制的特征对照表ASCII 码收藏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的方式计数,那么它为什么又能识别十进制数和各种字符、图形呢?其实,不论是数值数据还是文字、图形等,在计算机内部都采用了一种编码标准。
通过编码标准可以把它转换成二进制数来进行处理,计算机将这些信息处理完毕再转换成可视的信息显示出来。
常用的字符代码是ASCII码,它原来是美国的国家标准,1967年被定为国际标准。
ASCII码由8位二进制数组成,其中最高位为较验位,用于传输过程检验数据正确性。
其余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共有128种组合。
如回车的ASCII码为0001101(13),空格的ASCII码为0100000(32),“0”的ASCII 码为0110000(48),“A”的ASCII码为1000001(65),“a”的ASCII码为1100001(97)。
中央处理器和存储器收藏1.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简称为CPU),一般是由控制器和运算器两个部件构成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
控制器负责指挥和控制其它各个部件协同工作。
运算器是计算机的执行机构,它负责对数据进行各种运算。
现在流行的CPU主要有Intel、AMD、Cyrix等商标的产品,图2-17为他们生产出来可供选择的一些型号的CPU。
图2-17 Intel、AMD、Cyrix等品牌的部分CPU型号通常我们所说的奔腾、P6、奔腾Ⅲ、奔腾Ⅳ等,都是指CPU的型号,如图2-18所示。
CPU型号决定计算机的型号和性能。
图2-18 奔腾系列CPU的部分型号CPU的工作频率(又称主频)是计算机性能的重要标志之一,主频以数字表示,如奔腾Ⅳ1.7G表示主频为1.7 GHz。
CPU的主频越高运算速度就越快。
目前,主频为1.7 GHz以上的CPU已问世了。
CPU的插法有多种,图2-19为其中的一种。
图2-19 CPU的一种插法2.内存储器计算机通过什么来保存计算机当前工作所需的程序和数据呢?就是内存,也称为“主存储器”。
它安装在计算机的主板上。
内存分为随机存储器(简称RAM)和只读存储器(简称ROM),通常我们说的内存或内存条是指RAM,各种常见内存条如图2-20所示。
图2-20 各种常见的内存条随机存储器中的数据可以由用户进行修改。
关闭计算机电源,随机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将全部消失,类似于写在黑板上的字,可写可擦。
我们平常所说的内存容量就是随机存储器的容量。
只读存储器中存储的数据由计算机生产厂家写入,只能读取而不能修改,断电后保存在只读存储器内的数据不会消失。
在计算机的内存容量单位里,1个二进制的位是bit,8个二进制位称为一个字节B(Byte)。
字节是计量内存容量的基本单位,其它的单位还有KB,MB,GB,TB,它们的转换公式如下:字节1 B=8 bit千字节1 KB =1024 B兆字节1 MB =1024 KB=1024×1024 B吉字节1 GB =1024 MB=1024×1024 KB太字节1 TB =1024 GB=1024×1024 MB内存的容量直接影响计算机的性能,PC系列机的内存容量由早期的640KB发展到1MB、4MB、8MB、16MB、32MB、64MB、128MB和256MB,有的甚至超过1GB。
二进制及十、八、十六进制数收藏1. 十进制数⑴有十个不同的数字:0、1、2、3、4、5、6、7、8、9;⑵逢十进一的进位法,10是十进制数的基数(进制中所用不同数字的个数)。
(1993)10=1×103+9×102+9×101+3×100(每位上的系数只在0—9中取用)2. 二进制数二进制数的两个主要特点:⑴有两个不同的数字:0、1;⑵逢二进一的进位法,2是二进制数的基数。
(1011)2=1×23+0×22+1×21+1×20(每位上的系数只在0、1中取用)3. 八进制数八进制数的两个主要特点:⑴采用八个不同的数字:0、1、2、3、4、5、6、7;⑵逢八进一的进位法,8是八进制数的基数。
(1725)8=1×83+7×82+2×81+5×80(每位上的系数只在0—7中取用)4. 十六进制十六进制数的两个主要特点:⑴有十六个不同的数字:0、1、2、3、4、5、6、7、8、9、A、B、C、D、E、F(其中后六个数字符号其值对应于十进制的10,11,12,13,14,15;也有选用S,T,U,V,W,X的记法);⑵逢十六进一的进位法,16是十六进制数的基数。
(B56E)16=B×163+5×162+6×161+E×160=11×163+5×162+6×161+14×160表1.2.1给出了上述四种进制数表示方式的对照表:操作系统收藏操作系统是直接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以方便用户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计算机资源的程序集合。
其基本目的有两个,一是操作系统要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为用户提供一个清晰、整洁、易于使用的友好界面。
二是操作系统应尽可能地使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得到合理而充分的利用。
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处于系统软件的核心地位,是用户和计算机系统的界面。
每个用户都是通过操作系统来使用计算机的。
每个程序都要通过操作系统获得必要的资源以后才能执行。
例如,程序执行前必须获得内存资源才能装入;程序执行要依靠处理机;程序在执行时需要调用子程序或者使用系统中的文件;执行过程中可能还要使用外部设备输入输出数据。
操作系统将根据用户的需要,合理而有效地进行资源分配。
2. 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如前所述,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
相应地,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包括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两大部分。
硬件资源包括中央处理机(CPU),存储器(主存储器和各种辅助存储器)和各种输入输出设备。
软件资源又称为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程序和数据,程序库,数据库系统和共享文件等等。
软件资源存放在存储器中供用户使用。
3. 计算机系统的分层结构一个计算机系统可以分为如下的四个层次。
硬件层、操作系统层、实用程序层(或称为支撑软件层)和应用程序层。
每一层都表示一组功能和一个界面,表现为一种单向服务的关系,即上一层的软件必须以事先约定的方式使用下一层软件或者硬件提供的服务。
⑴硬件层。
包括各种硬件资源。
它的对外界面由机器指令系统组成,是操作系统工作的基础。
操作系统及其外层软件通过执行机器指令访问和控制各种硬件资源。
⑵操作系统层。
操作系统是对硬件的首次扩充。
它的对外界面是系统调用或者系统服务。
实用软件层及应用程序层通过系统调用使用计算机资源。
对最终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命令利用操作系统的功能。
⑶实用层。
实用层软件设计者的工作基础,是被操作系统扩充了功能的机器,它由软件定义的操作系统界面和硬件指令系统的某些部分组成。
对外提供的界面由一组操作系统控制下的实用程序组成。
实用层软件(又称为实用软件或者支撑软件)的功能是为应用层软件及最终用户处理自己的程序或者数据提供服务。
实用程序(软件)是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通常包括各种语言的编译程序,文本编辑程序,调试程序,连接编辑程序,系统维护程序,文本加密程序,终端通信程序以及图文处理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等。
⑷计算机系统的最外层是应用层。
包括用户在操作系统和实用软件支持下自己开发的应用程序,以及软件厂家为行业用户开发的专用应用程序包(例如财务软件)等等。
是最终用户使用的界面。
当然,从最终用户的角度,除了利用应层软件可由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选购,自主开发或者委托软件厂商定点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