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飞来峰优质语文课件PPT
合集下载
《登飞来峰》ppt课件
。
随堂练习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 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 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 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 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 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这两句描绘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点明了 作者立足点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为下文抒情议 论做铺垫。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在这首诗中,“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
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 《新“语浮慎云微”篇既》是。实写,还在本诗用典,比喻奸邪小人,
也喻指当时的保守势力。象征诗人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等意一思些:消西极汉的的事人物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 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害怕
因为
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
看见旭日升起。不害怕云彩遮住我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
身在飞来峰顶。
诗句赏析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 用诗中原句回答。
飞来山上千寻塔
诗句赏析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登飞来峰
王安石
课前导读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 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 著名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政绩 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主持变法。因守 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 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郁然 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 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随堂练习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 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 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 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 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 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这两句描绘了奇幻、雄伟、生机勃勃的景象,点明了 作者立足点高,暗含诗人对前途的憧憬,为下文抒情议 论做铺垫。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在这首诗中,“浮云”有什么隐含的深意呢?
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障日也。”——陆贾 《新“语浮慎云微”篇既》是。实写,还在本诗用典,比喻奸邪小人,
也喻指当时的保守势力。象征诗人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等意一思些:消西极汉的的事人物曾。把浮云蔽日月比喻奸邪小人在皇帝 面前对贤臣进行挑拨离间,让皇帝受到蒙蔽。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害怕
因为
译文: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
看见旭日升起。不害怕云彩遮住我远望的眼睛,只因为我
身在飞来峰顶。
诗句赏析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诗人写景的立足点在哪里? 用诗中原句回答。
飞来山上千寻塔
诗句赏析
CLICK TO ADD CAPTION TEXT
登飞来峰
王安石
课前导读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 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人,北宋 著名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政绩 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主持变法。因守 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 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郁然 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 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登飞来峰》优秀课件PPT
作者简介
你填对了吗?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江西临川(今 江西抚州)人,又称临川先生。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是北宋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封荆国 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亦称王文公,当过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 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登 飞 来 峰
激 趣 导 入
泊船瓜州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作者简介
你会填吗?
王安石(1021——1086),字_____,晚号_____ ,江西临川 (今江西抚州)人,又称临川先生,著有《临川先生文集》。他是 北宋_____家、_____家、_____家、_____家,为______________家 之一,被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亦称王文公,曾当过宰相, 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
一读,知音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一读,知音
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情感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二读,释义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复读,明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一名句往往被 后人反复引用,并衍生出新的意义。那么,你从这两句诗 中读出了怎样的新意呢?
小贴士:苏轼也有一句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 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单元第21课《登飞来峰》课件(共20张ppt)
飞来峰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 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 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 说此山自琅琊县城东武县 (现在山东诸城)飞来,故 名。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 寺附近。
登 王飞 安来 石峰
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世 称王文公。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 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 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 川集拾遗》等存世。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高山之塔
} 雄鸡高唱 写景 充满生机
红日喷薄
}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 不畏浮云 议论、抒情 (远大理想和抱负)
身在高层 抱负不凡
(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改变现实的 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伟略。宋神宗 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相似。与杜甫的《望岳》中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高层”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鸡鸣日升”的灿烂的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 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 二字的作用是什么?
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 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名句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蕴含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人不能只顾 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表现了诗人心中兴奋愉 悦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 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 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 说此山自琅琊县城东武县 (现在山东诸城)飞来,故 名。飞来峰在杭州西湖灵隐 寺附近。
登 王飞 安来 石峰
诗人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谥号“文”,世 称王文公。其诗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 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 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 川集拾遗》等存世。
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高山之塔
} 雄鸡高唱 写景 充满生机
红日喷薄
}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
} 不畏浮云 议论、抒情 (远大理想和抱负)
身在高层 抱负不凡
(王安石的一生都致力于变法革新,他满怀着要改变现实的 雄心壮志,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国平天下的雄才伟略。宋神宗 时,他致力于政治改革,表现了他勇于革新,不畏众议的精神。)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 相似。与杜甫的《望岳》中的“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有异曲同工之妙。
“最高层”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鸡鸣日升”的灿烂的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 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 二字的作用是什么?
表现了诗人为实现自 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 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名句赏析: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蕴含的哲理: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人不能只顾 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表现了诗人心中兴奋愉 悦的心情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登飞来峰》ppt课件
意义
通过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 养他们勇于攀登、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同时,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02
《登飞来峰》的作者介绍
作者生平
总结词
王安石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
详细描述
王安石出生于1021年,自幼聪颖好学,22岁中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等职。他倡导变法,推行新政,对北宋王朝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理念的形成
在担任地方官期间,王安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理念,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北宋面临的种种问题。
创作过程
灵感来源
王安石在游览飞来峰时,被山中美景所震撼,同时也触发了他的政治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文构思
王安石在构思《登飞来峰》时,将个人情感与政治理想融为一体,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表 达了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念。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改革派与 保守派斗争激烈,王安石作为改革派 的重要人物,创作此诗表达了他坚定 不移的改革信念和决心。
个人背景
王安石在政治上受到保守派的打压和 排挤,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创 作了这首诗来抒发内心的豪情壮志。
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对《登飞来峰》这首诗的赏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的内涵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后世评价
01
后世对《登飞来峰》的评价极高 ,认为它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 见解。
02
许多文学家、诗人将《登飞来峰 》视为唐诗的代表作之一,认为 它在唐诗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文学史的影响
通过学习这首诗,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 养他们勇于攀登、不畏艰险的精神品质。同时,传承和弘扬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02
《登飞来峰》的作者介绍
作者生平
总结词
王安石是中国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和改革家。
详细描述
王安石出生于1021年,自幼聪颖好学,22岁中进士,历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 监察御史、宣州团练判官等职。他倡导变法,推行新政,对北宋王朝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影响。
政治理念的形成
在担任地方官期间,王安石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政治理念,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北宋面临的种种问题。
创作过程
灵感来源
王安石在游览飞来峰时,被山中美景所震撼,同时也触发了他的政治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
诗文构思
王安石在构思《登飞来峰》时,将个人情感与政治理想融为一体,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形象的比喻,表 达了自己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决心和信念。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北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改革派与 保守派斗争激烈,王安石作为改革派 的重要人物,创作此诗表达了他坚定 不移的改革信念和决心。
个人背景
王安石在政治上受到保守派的打压和 排挤,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创 作了这首诗来抒发内心的豪情壮志。
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对《登飞来峰》这首诗的赏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的内涵和意境,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后世评价
01
后世对《登飞来峰》的评价极高 ,认为它语言精练,意境深远,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 见解。
02
许多文学家、诗人将《登飞来峰 》视为唐诗的代表作之一,认为 它在唐诗中占有重要地位。
对文学史的影响
第21课《登飞来峰》课件(36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登飞来峰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夸张”的修辞手法。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浮云”的典故,理解“浮云”的喻意,初步了解“引用典故”的写作技巧。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灵活运用关联词“因为…… 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流畅表达后两句诗句的因果关系。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及“浮云”的喻意。
1.读一读,想一想:诗的前两句写景,写了什么景,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明确:这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表面看是:“我”登上峰塔的最高一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意。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这可说是个战斗的宣言,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陈说政事
嘉佑三年(1058年),调为度支判官,王安石进京述职,作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在此次上疏中,王安石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经历,指出国家积弱积贫的现实:经济困窘、社会风气败坏、国防安全堪忧,认为症结的根源在于为政者不懂得法度,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效法古圣先贤之道、改革制度,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和方案的基本设想,建议朝廷改革取士、重视人才。 王安石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并以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至覆灭的事实为例,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但宋仁宗并未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习“夸张”的修辞手法。2.思维发展与提升:了解“浮云”的典故,理解“浮云”的喻意,初步了解“引用典故”的写作技巧。3.审美鉴赏与创造:能灵活运用关联词“因为…… 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流畅表达后两句诗句的因果关系。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诗中蕴含的“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及“浮云”的喻意。
1.读一读,想一想:诗的前两句写景,写了什么景,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妙处?
明确:这两句写登飞来峰的感想。表面看是:“我”登上峰塔的最高一层,站得高看得远,浮云是遮挡不住“我”的视野。其实是用典来直抒胸意。联系到诗人后来向宋宗上万言书,以及实行变法,与保守派的坚决斗争等,这可说是个战斗的宣言,表现作者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
陈说政事
嘉佑三年(1058年),调为度支判官,王安石进京述职,作长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在此次上疏中,王安石总结了自己多年的地方官经历,指出国家积弱积贫的现实:经济困窘、社会风气败坏、国防安全堪忧,认为症结的根源在于为政者不懂得法度,解决的根本途径在于效法古圣先贤之道、改革制度,进而提出了自己的人才政策和方案的基本设想,建议朝廷改革取士、重视人才。 王安石主张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并以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至覆灭的事实为例,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但宋仁宗并未采纳王安石的变法主张。
《登飞来峰》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的第一句中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对前途充满信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登飞来峰》ppt课件
闻说鸡鸣见日升
巧用典故
“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 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 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 随之。”
——《玄中记》
效果:目极万里 声闻遐迩 颇具气势 景致辽远
原文:先日出,后鸡鸣。 安石:先鸡鸣,后日升。
小结
两种手法并用,都是为了表现飞来峰上古塔 之高,而写古塔之高,则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立 足点之高,亦是为结句伏笔。
王安石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两位诗人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反复朗读并背诵诗歌,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的因不同遭遇而 抒发出的不同情感。 3.领悟诗歌的哲理,学习古人对生命、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及 不畏艰难,永攀高峰的生活态度。
走近诗人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县今属江西省抚州 市人。中国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任务一:读诗韵
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任务二:明诗意
登飞来峰
形容塔高 王安石 听说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视线 因为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译文:飞来峰上耸立着很高很高的塔,听到鸡叫时可 以望见旭日东升。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只因 为人已经站在塔的最高层。
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课堂小结
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人之相交,不在一时一地。国之相交,尤其要登高望远。 50年来,中法历代领导人以登高望远的战略眼光,“不畏浮 云遮望眼”,坚持不懈进行着超越集团对抗、求同存异、和 平共处、互利共赢的探索和实践。习近平在中法建交50周年 纪念大会上的讲话提到,高瞻远瞩,是中法关系发展的根本 保证。法国是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全面战略伙 伴关系,开展战略对话的西方大国。中法两国开展了许多具 有开创性的战略合作。事实上,任何两国之间的交往,均应 站在战略高度,而不要被眼前的一己私利蒙蔽双眼。
语文版《诗五首》之《登飞来峰》ppt课件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此时年 少气盛,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 峰发抒胸臆,寄托壮怀,可看作万 言书的先声,实行新法的前奏。
说明
【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 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 国的灵鹫山,并说“不知何时飞来”, 故而得名。
【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句意。
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 点?又是如何写的?
写塔极高 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 又用“闻说”衬托塔的高耸。
天刚破晓,在塔上就可以看 到红日初升的景象。
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 这句的意思?
议论
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 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
论诗
其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 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 既要工诗又怕穷。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 随你直到夜郎西。
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 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 以人的情感,将月亮人格化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时事,见到开放的鲜花, 也禁不住溅泪;为别离而恨, 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 悸心惊。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 山抚州临川人。其文雄建 峭拔,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诗遒劲清新。
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 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 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 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生活哲理。从而使人认识到:人 不能只有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 和长远。
说明
【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前灵鹫峰。 传说东晋时印度高僧慧理以为它象天竺 国的灵鹫山,并说“不知何时飞来”, 故而得名。
【千寻】古以八尺为一寻,形容高。 【不畏】反用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句意。
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 点?又是如何写的?
写塔极高 用夸张手法说塔高“千寻”。 又用“闻说”衬托塔的高耸。
天刚破晓,在塔上就可以看 到红日初升的景象。
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你如何理解 这句的意思?
议论
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睛, 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山峰。
论诗
其五
诗解穷人我未空, 想因诗尚不曾工。 熊鱼自笑贪心甚, 既要工诗又怕穷。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 随你直到夜郎西。
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 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了月亮 以人的情感,将月亮人格化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伤时事,见到开放的鲜花, 也禁不住溅泪;为别离而恨, 听到鸟儿的叫声,也禁不住魂 悸心惊。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 山抚州临川人。其文雄建 峭拔,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诗遒劲清新。
背景
《登飞来峰》为王安石30岁时所 作。皇祐二年(1050)夏,他 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 里时,途经杭州,写下此诗。
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的生活哲理。从而使人认识到:人 不能只有眼前利益,应该放眼大局 和长远。
《登飞来峰》优质课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理解诗句
飞来峰上千寻塔 高高的飞来山上耸立着千丈高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人说晨鸡初鸣时,在塔 上能看到日出。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
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是因为登到最高处能 极目远望。
作者简介: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
赏析
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 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归纳主旨:
这首诗借景抒情, 通过写登飞来峰的见闻 感受,含蓄而深刻地表 达了诗人不畏艰险、自 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 生态度。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 意象指的是什么?
指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 象中,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 哲理?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才 能不怕阻挠,不 被眼前困难吓倒。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千寻塔】非常高的塔。古代以八尺为一寻。 【浮云】浮云:飘浮浮的云彩,古人常以它 比喻奸邪之臣。汉陆贾《新语》:“邪臣蔽 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 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 人愁。” 【望眼】:远望的眼睛。 【 缘 】因为。 【最高层】:最高处。 【身】:自身,自己。
此外,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 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 眼大局和长远。
▲“浮云”是具有比喻内涵的意象,比喻 困难、障碍、挫折之类的事物。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 层”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前者 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 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 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 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寄寓“站得 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理解诗句
飞来峰上千寻塔 高高的飞来山上耸立着千丈高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听人说晨鸡初鸣时,在塔 上能看到日出。
不畏浮云遮望眼 不怕浮云遮住远望的视线
只缘身在最高层 只是因为登到最高处能 极目远望。
作者简介:
王安石:
北宋政治家、文 学家。唐宋八大 家之一。
赏析
前两句:写飞来峰塔的形象,后 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归纳主旨:
这首诗借景抒情, 通过写登飞来峰的见闻 感受,含蓄而深刻地表 达了诗人不畏艰险、自 信向上、积极进取的人 生态度。
1、这首诗中“浮云”这一 意象指的是什么?
指眼前的困难、挫折、障碍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 象中,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 哲理?
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才 能不怕阻挠,不 被眼前困难吓倒。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注释: 【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千寻塔】非常高的塔。古代以八尺为一寻。 【浮云】浮云:飘浮浮的云彩,古人常以它 比喻奸邪之臣。汉陆贾《新语》:“邪臣蔽 贤,犹浮云之障白日也。”唐李白《登金陵 凤凰台》:“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 人愁。” 【望眼】:远望的眼睛。 【 缘 】因为。 【最高层】:最高处。 【身】:自身,自己。
此外,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 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 眼大局和长远。
▲“浮云”是具有比喻内涵的意象,比喻 困难、障碍、挫折之类的事物。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 层”和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 前者 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 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 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 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寄寓“站得 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登飞来峰》ppt课件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翻译:不怕浮云层层遮住视 野,都(只)因为登高望远 心胸宽广。
“浮云”常用来比喻谗佞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一 切困难、挫折等)。这两句语意双关,表面写“不 畏浮云遮望眼”的原因是“身在最高层,”包含着 “站得高看得远”的生活哲理;实际上表明了诗人 在政治上胸怀大志、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
请欣赏:
• 我国共有四川龙门、江苏、杭州、 浙江绍兴、安徽五处此景观。
• 本诗中的飞来峰,又名灵鹫峰,即 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期 上有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 此山从东武县飞来,故因此而得名 。飞来峰宋有王安石题诗《登飞来 峰》,从此闻名天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思想 家、文学家、改革家。嘉祐三年(1058)上 书,提出改革政治的主张。他积极推行新法, 抑制官僚地主和豪商的特权,但遭到保守派 的激烈反对。晚年退居江宁(今南京),封 荆国公,世称荆公。他的散文雄健峭拔,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临川先生文 集》。
学了这首诗,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道理?(主题思想)
• 观察事物,解决问题,要站 得高,看得远,否则会被眼 前的小事物所羁绊。
主旨
• 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 所感,含蓄而又深刻的表达了诗 人高瞻远瞩、不畏困难的心怀和 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翻译:我登上了飞来峰上高高的 应天塔,飞来听峰人上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说寻清塔,晨鸡鸣时从这 儿能看到闻说太鸡阳鸣见升日起升。。
《登飞来峰》ppt课件1(上课材料)
基础课件
4
飞来峰,即 浙江绍兴城外的 宝林山,唐宋时 其上有应天塔, 俗称塔山,古代 传说此山自琅琊 县城东武县(现 在山东诸城)飞 来,故名。
基础课件
5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基础课件
6
(1)飞来峰: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唐宋时其上有 应天塔,俗称塔山。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 城)飞来,故名。
基础课件
18
觉隐面正 豁现花在 然于明迷 开花柳茫 朗木暗之 。 空,际
疏几突 之家然 间农看 ,舍见 顿,前
颔联
• •
认蜿淙碧在 。蜒淙的青
的穿山翠 山行泉的 径,在山 也草曲峦 愈木折见 渐愈的漫 依渐溪步 稀浓流, 难茂中清 村庄景色诱,人
基础课件
柳山 暗重 花水 明复 又疑 一无 村路 。,
尾尾联 再来农家作客
基础课件
21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
豚.鉴赏: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
一片宁静,欢跃的情景.这两句是说
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
厚.“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
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了诗
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写景中
富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
• 拄杖无时夜扣门: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基础课件
17
诗词赏析
首 联 农 家 盛 情 款 待
•
•
他解
丰 不解 头
分们 释
年 要 释 浊年 莫
深待 :
厚客 。的
情
丰 足
留 客 足 鸡
笑 : ,腊 话 酒月 农 以所 家 清酿 酒 为的
登飞来峰PPT1 人教版 (共10张PPT)
《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是一首哲理诗。这首诗 借写景抒发了诗人广阔的政治胸怀,以 理入诗,表现了作者高瞻远瞩、不畏困 难的心怀。一二句叙述自己行动,为后 文议论打好基础。三四句议论,由前两 句自己的生活经验体悟到一种人生哲理。
有一次,江泽民总书记会见来 访的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关于 把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带入二十 一世纪,中美双方应把握住三个原 则。在阐述其中处理中美关系要站 得高,看得远时,江总书记引用了 宋代王安石的诗句“不畏浮云遮望 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同年10 月29日,江泽民在访问美国期间, 戈尔设宴款待江主席,并致欢迎词。 江主席在致答词时,再次引用王安 石的这两句诗,希望发展面向新世 纪的长期稳定的中美关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因一果的倒置,突出了因“只缘身在 最高层”的重要性,可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7、“不畏浮云遮望眼”化用了哪个 典故?
李白就说过“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意思是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 听信了小人的谗言。
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 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 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感谢您的阅读! 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 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欢迎下载!
精读课文,探究感情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 侧重点各是什么? ①②描写景物 ③④抒发情怀
2、前两句写景,突出了飞来峰的什么特 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高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 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 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 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诗人还讲了一 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 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 的气势吧!
Hale Waihona Puke 细读课文,体会大意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 的意境。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 今杭州西湖北灵隐寺前。 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 形容高耸。 畏:害怕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自缘 :因为。
“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 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 就能看见太阳升起。
不怕浮云遮挡住远望的眼睛, 只因为我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 层。
4、诗人写飞来峰的高是为了表现什 么?
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 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
5、结尾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道理?
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 的假象迷惑。
6、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 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 说果,后说因;为什么?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北宋大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 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 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今有 辑本《临川先生文集》。
写作背景
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 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 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 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 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 写下了这首诗。
夸张
补充资料:
飞来峰高168米。飞来峰无石不奇, 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 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 如卧虎,如惊猿。山上老树古藤, 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
3、为什么飞来峰的这些美景诗人都 没有描写,而单单只写了飞来峰的 “高”?提示:联系诗人的经历。
王安石当过宰相,实行变法, 使衰弱的宋王朝迅速强盛起来,人 民生活也大幅度提高。写下此诗时, 正是他初入宦海,年少气盛,抱负 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 寄托壮怀,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 国平天下的才能。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这一年 他正好三十岁。此时年少气盛,抱 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 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 实行新法的前奏。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 2、听范读。 3、齐读。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8、诗人化用这句诗是为了抒发什么 样的情怀?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 的气概,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层”可谓是点晴之笔,苏轼也有一 句诗在表现手法及内容上极为相似, 这句诗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
“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 察事物,认识事物。”
7、“不畏浮云遮望眼”化用了哪个 典故?
李白就说过“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意思是说自己离开长安是由于皇帝 听信了小人的谗言。
王安石把这个典故反过来用,他说: 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 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
感谢您的阅读! 为了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 档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 整及打印,欢迎下载!
精读课文,探究感情
1、《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 侧重点各是什么? ①②描写景物 ③④抒发情怀
2、前两句写景,突出了飞来峰的什么特 点?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高 山是高耸的,塔是高耸的,山顶上的塔 更是高高耸立的。飞来峰和它上面的宝 塔总共多高?不知道。诗人只告诉我们, 单是塔身就是八千多尺。诗人还讲了一 个传说:站在塔上,鸡鸣五更天就可以 看见海上日出。请想想飞来峰那耸云天 的气势吧!
Hale Waihona Puke 细读课文,体会大意根据注释,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 的意境。
飞来峰:又名灵鹫峰, 今杭州西湖北灵隐寺前。 千寻:极言塔高。古以八尺为一寻, 形容高耸。 畏:害怕 浮云:暗喻奸佞的小人。 自缘 :因为。
“我”登上飞来峰高高的塔 顶,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 就能看见太阳升起。
不怕浮云遮挡住远望的眼睛, 只因为我就站在了飞来峰的最高 层。
4、诗人写飞来峰的高是为了表现什 么?
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 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
5、结尾两句写出了什么样的道理?
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 的假象迷惑。
6、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 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 说果,后说因;为什么?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 号半山。北宋大政治家、思想家、 文学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当过 宰相,在神宗皇帝支持下实行改革, 历史上叫做“王安石变法”。今有 辑本《临川先生文集》。
写作背景
1050年夏,王安石在浙江鄞县任知 县,任职期满后回江西临川老家时, 路过杭州,登上飞来峰塔顶,面对 眼前广阔的视野,想到鸡鸣见日升 的情景,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于是 写下了这首诗。
夸张
补充资料:
飞来峰高168米。飞来峰无石不奇, 无树不古,无洞不幽秀丽绝伦。飞 来峰的厅岩怪石,如蛟龙,如奔象, 如卧虎,如惊猿。山上老树古藤, 盘根错节;岩骨暴露,峰棱如削。
3、为什么飞来峰的这些美景诗人都 没有描写,而单单只写了飞来峰的 “高”?提示:联系诗人的经历。
王安石当过宰相,实行变法, 使衰弱的宋王朝迅速强盛起来,人 民生活也大幅度提高。写下此诗时, 正是他初入宦海,年少气盛,抱负 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发抒胸臆, 寄托壮怀,希望有一天能施展他治 国平天下的才能。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这一年 他正好三十岁。此时年少气盛,抱 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 寄托壮怀,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 实行新法的前奏。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 2、听范读。 3、齐读。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8、诗人化用这句诗是为了抒发什么 样的情怀?
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 的气概,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9、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 层”可谓是点晴之笔,苏轼也有一 句诗在表现手法及内容上极为相似, 这句诗是?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 中。”
“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 察事物,认识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