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问答题 (2)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醉翁亭记》
的
野花 开放
美好 滋长
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
露出
四季
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风霜高洁 风高气爽,霜色洁白
像那太阳出来后树林中的雾气消散,云气聚拢, 山谷就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一,是山间早晚的 景象。野花开放而散发出清香,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 成浓密的树阴,风高霜白,水浅露出了水里的石头, 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象。早晨到这里游玩,傍晚回去, 欣赏四季不同的景色,那乐趣是无穷无尽的啊。
1、请概括这一段的段意。 介绍醉翁亭秀丽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并引出醉翁
亭寄情于山水的乐趣。 2、这段文字的写景顺序是什么?
由面到点,或由全景到局部。
3、这段有一个名句,请将它找出来。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什么?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作用: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用原文回答问题
chú hè wèi lángyá chánchán niàng zhé míng huì
伛偻 佝偻 提携 清洌 凛冽 山肴 野蔌 觥筹 阴翳
yǔlǚ gōulóu xié liè liè yáo sù gōng yì
第一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 尤美,望之
都
它的 各个 树林和山谷 尤其,特别
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
茂潺盛潺的样而子泻幽出深于秀丽两峰判之断间句 者在,山酿上泉也。峰回听路到转,
从 倒装句
山势回环,路也随着转弯
有亭翼然 临 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
像鸟张开翅膀似的 居高下望在
的人
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
的
取名 指亭,它
九上《醉翁亭记》笔记梳理
《醉翁亭记》笔记梳理一、原文填空1.文中哪句话概括描述了滁州地理环境的特征?(总领全文)环滁皆山也。
2.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远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近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哪句话?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文中借解释亭名来抒情,道出了千古名句。
这个千古名句是什么?醉翁之意不在酒。
6.太守在文中的自号是什么?醉翁7.请用一个字概括出他们共有的心情:是乐字。
8.从文中找出描写“众宾欢”的语句: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9.“宴酣之乐”体现在哪里?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10.文中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哪句话?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11.文中哪句话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点明文章的主旨?醉能同其乐。
12.点睛之笔:太守之乐其乐也13.文章中微露主旨的句子(点明贯穿全文主线)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4.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5.请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16.《醉翁亭记》一文将写景、叙事、抒情熔为一炉,有一句话奠定了全文的抒情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这句话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17.请写出夕照全景的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8.醉翁的由来是: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19.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了四时景物的特征。
其中最突出的四句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20.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出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水落而石出者。
21.为后人传通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22.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3.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一:【注释】1.. 环:环绕。
2. 蔚然:茂盛的样子。
3.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4. 回:回环,曲折环绕。
5. 临:居高面下、由上看下6.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7. 辄:就。
8. 意:情趣。
9. 得:领会。
10. 寓:寄托。
11. 云归:烟云聚拢。
12. 暝:昏暗。
13. 芳:香花。
14. 秀:茂盛,繁茂。
15. 穷:穷尽。
16. 负:背着。
17.休:休息。
18. 渔:捕鱼,名词作动词。
19. 前:在前面。
20. 陈:摆开,摆放。
21.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22. 颓然:指醉醺醺的样子23. 从:跟随。
24. 翳:遮盖。
25. 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6.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第一个乐,以……为乐。
第二个乐,欢乐27. 述:记述28. 谓:为,是【词类活用】(1)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取名、命名)(2)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意动用法“以……为快乐”)(3)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沿着山路)(4)杂然而前陈者前: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前面)(5)翼然临于泉上(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二:内容理解1、用自己的话说出醉翁亭在滁州的详细地理位置。
(4分)答案:①在滁州西南方向的琅琊山;②沿山行六七里处的酿泉之上。
2.“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常用来表示什么?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3、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和___。
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
4、读了上文,你认为太守欧阳修“醉”的原因有哪些?(4分)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得满分。
)5.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分)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6.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醉翁亭记问答答案
《醉翁亭记》问答1、文中“太守醉了”,联系全文,太守真正的醉因是什么?太守励精图治,滁人生活安定、富足、欢乐,自己也能与民同乐。
2、文中“醉”和“乐”有什么关系?醉乐统一。
因乐而醉,醉又增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3、作者写醉翁亭是怎样落笔,一步步自然入题的?写景顺序是什么?从山落笔,由山写到泉,由泉写到亭,自然入题。
写景顺序是由远到近,由大到小,由山及泉及亭。
4、第文中三段写了那几个场面?四层:(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太守醉是核心。
5、“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微露主旨,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
6、分别用一句话写出“禽鸟”“人”“太守”之“乐”的具体内容。
禽鸟:山林之乐;人:从太守之乐;太守:滁人、宾客之乐7、如何理解“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点明文章主旨,把醉和乐统一起来,也暗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深层意义“与民同乐”8、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9、《醉翁亭记》中作者寄情山水,所以在写山川景物时,融入了主观感受,请举例并分析说明这种融情入景的写法。
《醉》中作者写“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此景皆从作者眼中看出,世道太平,百姓安居乐业,这是他自己的功劳,在写景中融入自豪、骄傲之情。
10、“太守之乐”有哪些?(1)“山水之乐”;(2)“宴酣之乐”;(3)“乐人之乐”。
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11、“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是哪一个季节?由此演化而来的成语“水落石出”表示什么意思?现在用来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彼,或别有用心的出自本文的一个成语是?“水落而石出者”一句描写的季节是冬季。
“水落石出”的意思是水落下去石头就出来了,比喻真相大白。
12、从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来看,两人的思想有什么异同之处?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
醉翁亭记问答题
1.第一自然段所写的内容是什么?答:醉翁亭的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它的名字的由来。
2.第二自然段所写的内容是什么?答: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分两层写)。
3.第三自然段所写的内容是什么?答: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4.第四自然段所写的内容是什么?答:宴会散了,尽兴而归。
5.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山和泉各有什么作用?答: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做了自然的铺垫。
6.第二段文字分别描述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答:六幅图画。
朝:日出而林霏开;暮:云归而岩穴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石出。
7.描绘景物是从哪些感官角度去写的?答:视觉、嗅觉。
8.第三段文字分几层?每层用三个字归纳成意。
答:四层。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9.作者在第四自然段怎样使用衬托手法的?答:第四自然段写太守游罢而归的情形并揭示出这篇文章的主旨,作者巧妙地用禽鸟之乐衬托滁人之乐又以滁人之乐衬托了太守之乐。
10.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答: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表达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11.这篇文章除了表达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的心情,自己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还能表现作者什么?答:不因遭受打击而垂头丧气,反而旷达自适,表现出放达君子的坦荡胸怀和铮铮铁骨。
12.文中的“醉”和“乐”是什么关系?答:“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写“醉”是为了写“乐”,因“乐”而“醉”,“醉”增添了“乐”,“醉”与“乐”是统一的。
13.你认为“太守醉”的“醉”字有哪些深刻的内涵?答:醉于滁州美丽的景致;醉于滁州人安定富足的生活;醉于宾客可开怀畅饮的欢娱;醉于和乐清明的政治局面;醉于自己抱负得以施展的喜悦;醉于大我战胜小我的自豪。
14.从欧阳修和范仲淹身上你得到哪些人生启示?答:无论是处于何种人生境地,都不能沉溺于个人的得失应积极乐观向上,胸怀宽广,尤其是当代青年人在竞争的大潮中更容易出现个人挫折。
醉翁亭记问答题
问答题1.作者写此文时,适值被贬,可是文中却处处写乐与醉,你如何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2.本文除了表现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心情和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还表现了什么?3.本文的醉与乐是什么关系?4.你认为“太守醉”的“醉”有哪些丰富内涵?5.作者为何以“醉翁”自称?“翁”能看出作者怎样的内心世界?6.本文多处提出“乐”,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二)关于写作特色1.本文开篇运用了由面到点的写法,由山到泉,由泉到亭,写亭之前,写山与泉的目的是什么?2.以第三段为例,分析本文情景交融的写作特色?(三)语段问答题第一段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在文章中有何作用?2.“醉翁之意不在酒”,那么在乎什么?这句话做为成语,常被今人引用,以此表达何意?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寄之酒也”的作用?第二段4.第二段描绘了几幅画面?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抓住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1)(2)(3)景物描写----角度:景物描写-----方法:5.第二段起什么作用?(“朝而往,暮而归”起什么作用?)第三段6.第三段描绘了几幅画面?哪幅是核心?为什么?(1)(2)(3)7.滁人游说明了什么?(通过滁人游的场面,你感受到了什么?)8.太守宴具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1)(2)第四段9.太守之乐的实质是什么?(1)(2)10.第四段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启示题11、历史上遭贬的朝廷弃儿不胜枚举,如流放的屈原,不得志的苏轼,可怜白发生的辛弃疾,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从这些人身上你得到怎样的启示?。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1、文学常识:①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②题解: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耶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2、重点字词注音:环滁(chù)林壑(hè)琅琊(láng 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瞑(míng)伛偻(yǚ 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3、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意趣。
今义:意思,主意,心意。
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花。
今义:芳香。
4、一词多义。
①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②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去若夫淫雨霏霏雨很密的样子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向③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④谓太守自谓称临溪而渔靠近,这里是“在……旁” 太守谓谁是⑤乐山水之乐乐趣乐其乐第一个“乐”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连接状语和谓语的连词。
泉香而酒冽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顺承关系。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关系。
⑦也环滁皆山也表肯定陈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判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表解释。
⑧乎颓然乎其间在⑨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5、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2)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3)故自号.醉翁号:名词作动词,取号。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试题及答案一、试题1. 简述《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
2. 描述文中翁主人的性格特点。
3. 分析文中“酷热”和“湖光山色”两个景象在情感和意义上的差异。
4. 解释文中“十翁九醉”这一表达的意义。
5. 从醉翁亭的建筑特点及历史背景来探讨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意义。
6. 分析醉翁亭中的“酒”,对于翁主人的意义以及整个文章的主题有何影响。
7. 就翁主人最后“愿临终不临霜”一句进行解读。
8. 指出文章的描写手法以及运用的修辞手段,并分析其效果。
二、答案1. 《醉翁亭记》主要描写了作者到苏州时游览醉翁亭的经历。
在游览过程中,作者赞美了苏州的美景,并以醉翁亭为依托,反思了人生的屈辱与短暂。
文章通过对景物描写及主人公翁主人的刻画,表达了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思考。
2. 翁主人被描绘为一个性情豪放、潇洒洒脱的人物。
他对酒充满了激情,醉生梦死中表达着他对人生的态度。
他嘲笑世俗的名利,倡导自由不羁的生活方式。
他以自嘲的方式,将自己与其他浮躁的人们进行对比,凸显出自己的独特性格和追求。
3. “酷热”和“湖光山色”是文章中两个不同的景象描述。
其中“酷热”代表了世俗的名利和压力,它是对人生的拘束和煎熬的象征。
而“湖光山色”则代表了自然的美好和宁静,它是对人生悠闲与追求自由的表达。
通过这两个景象的对比,文章中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态度和价值观。
4. “十翁九醉”这一表达意味着翁主人在世俗中游走,但他并不为世俗所累,更愿沉醉于自己创造的自由世界中。
这句话反映了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也暗示了人们应该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真谛。
5. 醉翁亭是苏州的一座名胜古迹,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建筑特色。
文章中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追求自由和不被束缚的思考。
醉翁亭蕴含了诗人对于自由境地的理念,同时也是诗人感慨人生短暂和不受拘束的一个象征。
6. 在文章中,“酒”是一个重要的象征物。
对于翁主人来说,酒代表了他对于自由和追求的热爱。
他常常沉醉在酒的世界里,以此来逃避压力和烦恼。
醉翁亭记问答题整理
《醉翁亭记》问答题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写景的作用)(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通过对滁州自然山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被贬后抑郁的心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2、归纳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它的名字的由来。
第二自然段: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分两层写)。
第三自然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第四自然段:日暮醉归,点明文章主旨3、第一段写景的顺序由全景到局部,由远及近。
3、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山和泉各有什么作用答: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做了自然的铺垫。
4、.第二段文字分别描述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答:六幅图画。
朝:日出而林霏开;暮:云归而岩穴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石出。
5、第二段文字分几层答:一层:山间早晚的景色二层:山间四季的景色三层: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结构:分-----总6、文中的“醉”和“乐”是什么关系答: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写醉是为了写乐,醉与乐”是统一的。
7、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文中第三段描绘了几幅图景哪幅图景是核心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核心是太守醉。
9:原文填空:主旨句:太守之乐其乐也。
核心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点明醉与乐关系的句子)(微露主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描写众宾欢场面的句子: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醉翁称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文中“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第四段中写归后情景的: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第二段中把山水之乐具体化的句子: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10、文中写了几种乐(“乐”有几种情境)关系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衬托11、作者的乐归纳起来有几方面(太守与民同乐表现在哪里)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三乐归一,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小测
醉翁亭记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一.重点语句翻译1、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6、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7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二问答题.1从选文看,太守醉并非因酒而起,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美丽的山间景色百姓安定富足的生活2 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中考考题之醉翁亭记问答题
中考考题之醉翁亭记问答题1.为醉翁亭作记,为什么还要写山和泉?《山泉》和《春亭》不仅介绍了醉翁亭周围的环境,还为文坛铺路。
2.为什么作者在开篇要写亭名的由来?从亭名的由来来看,“醉汉的意义不在于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更在于与人共享幸福,为下面主题的出现铺平了道路。
3.作者作此文时才四十岁,为何以“醉翁”自称?(1)欧阳修是其中年龄最大的。
(2)以翁自称,能看出欧阳修历尽沧桑后,对人生和仕途深沉而旷达的感受。
4.正文第三段描绘了多少幅图片?哪幅画是核心?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核心是:太守醉。
5.楚人的快乐之旅与省长有什么关系?滁人兴高采烈,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而这是太守励精图治的结果。
6.泰寿宴有什么特点?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不铺张,不讲排场。
酒菜自取当地,既简便又丰富。
这样写突出作者是寄情山水,与民同乐。
7.泰寿与人民幸福的表现是什么?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三乐归一,与民同乐。
8.太寿真的喝醉了吗?不是真醉,而是心醉,心醉于山水的美好,心醉于滁人生活的安定富足,太守与民同乐。
9.醉酒与快乐之间的关系是什么?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二者互为表里,醉能增其乐。
10.这篇文章如何表达作者的感受?通过对滁州自然山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抑郁的心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也表现出作者不因遭受打击而垂头丧气,反而有着宽广的胸襟,旷达自适的心态。
11.《岳阳楼》作者范仲淹与本文作者的政局基本相同,但都没有抑郁感。
你从这两篇文章的作者那里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面对人生的坎坷和困境,应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不计个人得失,豁达向上,乐观进取,开创自己精彩的人生境界。
12.欧阳修表达了他对山水、诗酒、山林的热爱。
除了欣赏山水音乐,欧阳修的深层含义是什么?与民同乐。
13.“前者呼唤,后者回应,俯身支持,不断来来去去”描述了楚人旅行的场景。
通过这一幕你能感觉到什么?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醉翁亭记》是谁写的?答:《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所写。
2.《醉翁亭记》是唐代哪位文学家的代表作?答:《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
3.《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醉翁亭记》是一篇描写欧阳修自述游玩醉翁亭的游记,以豪放不羁的游览态度,展示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的态度。
4.《醉翁亭记》在文学史上有何意义?答:《醉翁亭记》揭示了作者对逸闻趣事的追求和对人生苦短的思考,成为唐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二、判断题1.欧阳修是唐代文学家。
(√/×)答:√2.《醉翁亭记》是一首诗歌作品。
(√/×)答:×3.《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自传。
(√/×)答:×4.《醉翁亭记》对后世影响不大。
(√/×)答:×三、填空题1.《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唐代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2.欧阳修生活在(唐代)。
3.《醉翁亭记》描写了欧阳修自述游玩(醉翁亭)的游记。
4.《醉翁亭记》以豪放不羁的态度展示了作者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对人生的态度。
四、问答题1.简述《醉翁亭记》的写作背景。
答:《醉翁亭记》是唐代文学家欧阳修写于他被贬官时的作品。
当时,欧阳修因得罪权贵被贬到远离京城的地方,他以游玩醉翁亭为题材,通过描写亭子环境和自己的心情,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愤懑。
2.《醉翁亭记》中的“醉翁”指的是谁?答:《醉翁亭记》中的“醉翁”指的是欧阳修自己。
3.《醉翁亭记》中的“亭”是一个象征什么的意象?答:《醉翁亭记》中的“亭”象征的是欧阳修对陶渊明的怀念和对逸闻趣事的追求。
4.简述《醉翁亭记》的主题。
答:《醉翁亭记》的主题包括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对逸闻趣事的追求以及对人生短暂的思考等。
通过对醉翁亭的描写,作者表达了对自由自在、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的向往,同时也倡导了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的观念。
以上是关于《醉翁亭记》练习题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醉翁亭记一.文学常识填空1.本文作者欧阳修,是北宋代文学家。
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死后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2.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是作者被贬为滁州太守时所写,它的姊妹篇是《丰乐亭记》。
3.本文体裁是记。
全篇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炉。
二.解释加点字的含义环.滁皆山也:环绕林壑.尤美:山谷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茂盛的样子渐闻水声潺潺..:流水声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倾泻。
从。
有亭翼然..:象鸟张开翅膀一样临.于泉上者:靠近作.亭者谁:建造名.之者谁:命名饮少辄.醉:就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得.之心:领会而寓.之酒也:寄托。
日出而林霏开..:雾气。
消散。
云归.而岩穴暝.:聚拢。
昏暗。
晦.明变化者:暗野芳.:香花发.而幽香:开放佳木秀.而繁阴: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山间之四时.也:季节而乐.亦无穷.也:乐趣。
穷尽。
负.者歌于途:背伛偻..提携:腰背弯曲,这里指老人。
临.溪而渔.:靠近。
捕鱼。
泉香而酒洌.:醇清。
山肴..野蔌.:俗称野味。
菜蔬。
杂然而前陈.者:交错的样子。
摆开。
宴酣.之乐:尽兴地喝酒。
非丝.非竹.:弦乐器。
管乐器。
弈.者胜:下棋。
觥筹..交错:酒杯。
酒筹。
苍颜..白发:脸色苍老。
颓然..乎其间者:精神不振的样子。
这里形容醉态。
已而..夕阳在山:不久太守归而宾客从.:随从,跟从。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树林阴翳..:遮盖鸣声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为乐。
太守谓.谁:是三.理解性默写1.写醉翁亭丰姿的句子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作者自号醉翁的原因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文中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4.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5.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知识点
《醉翁亭记》知识点一.理解性默写1、本文的主旨句(或:将醉与乐结合起来,画龙点睛的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2、点明全文的核心命意,为下文写景、抒情定下基调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本文流传最广,指“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别有用心”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
4、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四季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5、贯穿全文线索的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6、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的句子: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7、表明太守的宴会节俭,就地取材的句子: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二.问答题1、本文的主旨(或:本文表达作者什么情感或志趣):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2、本文主要表现了哪几种乐?“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①山水之乐;②宴饮之乐;③太守之乐。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以文记乐的情趣,流露出为政一方、造福一方的自信得意,以及寄情山水,随遇而安的旷达胸襟。
3、最后一段写了哪几种乐?用了什么手法?结合内容分析它们的关系?禽鸟乐、游人乐、太守乐;衬托手法;用禽鸟乐来衬托游人乐,用游人乐来衬托太守乐,太守之乐是最高境界,即与民同乐。
4、第三段描绘了哪几幅画?哪一幅是核心图?为什么?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太守醉是核心;因为太守是因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而醉的。
5、请从写景的角度赏析“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动静结合。
以树木之静衬托鸟儿之动,写鸣声婉转,飞荡林间,是为了显现“禽鸟之乐”,更是为了着力表现滁人游之乐及太守与民同乐之乐。
6、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欧阳修“为政”值得称道之处。
①为政不奢靡。
从他带领百姓“临溪而渔”“酿泉为酒”等这些自食其力、就地取材的具体行为中可以看出。
第12课《醉翁亭记》中考阅读真题练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含答案)
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10. 【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答案】7. D 8. ①.①A②.②C③.①B④.②A
9.(1)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风,也没有这么快。(2)醉翁的心意(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②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
(3)这两个句子自问自答,交代了醉翁亭的来历。
(4)【甲】文描写醉翁亭的秀丽风光,抒发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情怀。【乙】文描写快哉亭的雄奇景色,抒发了作者不以贬谪为怀、随遇而安的旷达胸怀。
【乙】译文:长江出了西陵峡,才进入平地,水势奔腾浩荡。南边与沅水、湘水合流,北边与汉水汇聚,水势显得更加壮阔。流到赤壁之下,波浪滚滚,如同大海一样。清河张梦得,被贬官后居住在齐安,于是他在房舍的西南方修建了一座亭子,用来观赏长江的胜景。我的哥哥子瞻给这座亭子起名叫“快哉亭”。在亭子里能看到长江南北上百里、东西三十里。波涛汹涌,风云变化不定。在白天,船只在亭前来往出没;在夜间,鱼龙在亭下的江水中悲声长啸。景物变化很快,令人惊心骇目,不能长久地欣赏。能够在几案旁边欣赏这些景色,这就是把亭子称为“快哉”的原因。
复西行约三里许,有泉泻出于两山之间,分流而下,曰让泉,潺潺清澈,可鉴毛发。傍岸有亭曰“渐入佳境”,今已废,惟四大字勒崖石间。沿溪而过薛老桥,入醉翁亭。亭久废,名人石刻颇夥②,兵后③焚炼为垩尽。亭后四贤堂,亦废。亭侧有玻璃泉,又名六一泉,石栏覆之栏下压以巨石中流一窍通泉径可五六寸,手掬饮之,温。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测试题
《醉翁亭记》测试题一、解释加点词。
(48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临.()于....(),有亭翼然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也。
朝...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前者呼,..()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后者应,伛偻..(),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提携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杂然..()野蔌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乎..()白发,颓然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
(32分)1.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5.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知识点归纳
《醉翁亭记》1、文学常识:①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欧阳文忠公集》。
②题解: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心情郁闷,他经常去滁州西南的琅耶山饮酒抒怀,并与山寺内的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
智仙为方便好友游访,便在半山腰修建了一座亭子,供欧阳修休息、饮酒。
欧阳修用自己的别号“醉翁”为这座亭子命名。
后来,便写了《醉翁亭记》。
2、重点字词注音:环滁(chù)林壑(hè)琅琊(láng yá)饮少辄醉(zhé)岩穴瞑(míng)伛偻(yǚ lǚ)酒洌(liè)山肴野蔌(sù)觥筹(gōng chóu)射者中(zhòng)弈者胜(yì)颓然(tuí)阴翳(yì)3、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意趣。
今义:意思,主意,心意。
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花。
今义:芳香。
4、一词多义。
①归云归而岩穴暝聚拢②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雾气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归去若夫淫雨霏霏雨很密的样子微斯人,吾谁与归归向③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靠近④谓太守自谓称临溪而渔靠近,这里是“在……旁” 太守谓谁是⑤乐山水之乐乐趣乐其乐第一个“乐”字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连接状语和谓语的连词。
泉香而酒冽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连词,表顺承关系。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连词,表转折关系。
⑦也环滁皆山也表肯定陈述。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表判断。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表解释。
⑧乎颓然乎其间在⑨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吗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在5、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名词作状语,在山上。
(2)名.之者谁名:名词作动词,命名。
醉翁亭记中考问答题
醉翁亭记中考问答题2)写“醉翁”别号由来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亭”命名的由来:太守自谓也。
3)文中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XXX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是山间之四时也。
4)文段中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是:XXX而XXX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1)描写滁洲城总的地理环境的句子是:环滁皆山也5)写出众人归时的情景的句子是: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6)写出众人归后的情景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7)体现全文的核心命意,为写景抒情奠定了全文的基调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8)表现太守与众宾出游,不事铺张,不事排场的句子是: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XXX,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从而通过“醉”字来表现太守之乐。
9)文中呼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寂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0)文段写琅玡山和酿泉,是为了引出醉翁亭,接着解释亭名的来由,其中跟文章的脉络关系最密切的一句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全文的主旨句是:醉能同其乐12)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干预别国内政。
8.问答题1.请举出本课的两个成语,并说说现在人们常用它表达什么意思。
答:醉翁之意不在酒(形容人有别的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水落石出(形容事情真相大白)2.本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答: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描绘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表现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生活愁绪的复杂感情。
3.用简洁的语言归纳综合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定名启事。
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序风景。
第三段: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点明全篇主旨。
4.第三段向我们展现的四幅画面分别是: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5.第四段用了层层衬托的写法。
《醉翁亭记》问答题整理
《醉翁亭记》问答题整理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文中写景的作用)(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通过对滁州自然山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排遣被贬后抑郁的心情,以及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2、归纳段意:第一自然段:写醉翁亭自然环境和它的名字的由来。
第二自然段:山间的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分两层写)。
第三自然段:滁人、宾客、太守游琅琊山的情形。
第四自然段:日暮醉归,点明文章主旨第一段写景的顺序?由全景到局部,由远及近。
3、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山和泉各有什么作用?答:由山引出泉,再由泉引出亭,既介绍了环境,又为写亭做了自然的铺垫。
4、.第二段文字分别描述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答:六幅图画。
朝:日出而林霏开;暮:云归而岩穴暝;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石出。
5、第二段文字分几层?答:一层:山间早晚的景色二层:山间四季的景色三层: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结构:分-----总6、文中的“醉”和“乐”是什么关系?答: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写醉是为了写乐,醉与乐”是统一的。
7、将醉与乐统一起来的句子?答: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8、文中第三段描绘了几幅图景 哪幅图景是核心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
核心是 太守醉。
9:原文填空:主旨句:太守之乐其乐也。
核心命意: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点明醉与乐关系的句子)(微露主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
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描写众宾欢场面的句子: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醉翁称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文中“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第四段中写归后情景的: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开篇从滁州城周围的景色写起,有何作用?
写了滁州城周围山水的秀美,层层推进,引人入胜,既交代了醉翁亭的方位,也引出了“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主题思想。
2、作者是如何表现山水之乐(山林之美)的特点的?
作者选取典型景物,运用不同感官体验,动静结合,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写出了山林变化之美,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3、如何理解“醉”
酒喝多身体醉了;指作者对山水之乐、人民安乐、宴酣之乐的陶醉,突出了他“与民同乐”的思想,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借酒排解内心忧郁的复杂情感。
4、谈谈你对“太守之乐”的理解。
这里“太守之乐”的核心是什么?
赏山水之乐(乐山水);得人民安乐(乐政绩);能与民同乐、能妙笔著文。
“太守之乐”的核心是与民同乐。
5、你对文章中的“醉”和“乐”的关系有怎样的理解?
“醉”是表象,不只是“酒醉”,更指“陶醉”,“乐”是实质,“醉能同其乐”将“醉”与“乐”统一起来,醉于山水,醉于政绩,醉于与民同乐,归结起来就是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6、为什么写禽鸟之乐?
写禽鸟之乐,进一步丰富了山林之乐的内容;并突出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游人之乐,引出游人知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自得其乐的主旨思想。
7、文章流传千古的原因。
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结构巧妙,引人入胜;语言精妙,生动传神;情感意蕴,丰富细腻;与民同乐,政治修明
8、从《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中看柳宗元、苏轼、欧阳修的思想异同。
柳宗元:心境抑郁凄冷
欧阳修:修明政治,自得其乐
苏东坡:超然物外,自我排解
9、《桃花源记》第2、3段,《醉翁亭记》第3段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人民生活安乐幸福;民风淳朴;安居乐业;人们和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