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装配式建筑作为国策,使我们对装配式建筑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思考。
基于对装配式建筑内涵的理解和把握,我们积极思考并探索装配式建筑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标签:装配式建筑;发展;建议2016 年,对于建筑业转型来说可谓是不平凡的一年,关于装配式建筑的政策利好,可谓接连不断,国务院给出了宏观层面的指导意见,通过顶层设计确定了装配式建筑的相关工作目标,并颁布了相关的扶持政策,装配式建筑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开建。
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目前针对装配式建筑出台的指导意见和相关配套措施已在全国各地推广,不少地方更是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1、装配式建筑的定义装配式建筑是用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拥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等特点。
纵观国内外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历程,按照结构体系可划分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PC构件)、预制木结构体系(土木、钢木、竹木等体系)、预制集装箱房屋(盒式建筑)、预制钢结构体系(型钢体系、轻钢体系)等。
2、国内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2.1装配式建筑施工人员缺口较大2016年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如此庞大的建筑体量对施工技术和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况且施工人员的培养是很慢的。
以上海为例,根据上海《绿色建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规定,未来3年装配建筑所占的比例:2014年不少于25%;2015年不少于50%;2016年,符合条件的外环线以内新建民用建筑原则上都要使用装配式建筑。
根据初步估计,上海将需要10万名熟悉并掌握装配式建筑施工技能的现场施工作业人员。
2.2缺乏行业统一标准首先,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房地产企业参与其中的积极性较低,可参考性及可行性较高的现实案例及技术方案较少,住宅产业化在质量监管与追溯等方面也存在较多问题;其次,现在建筑设计与施工分别招标,建筑业又存在转包与分包的经营管理模式,使产业链上设计、施工、生产等环节脱节;最后,住宅产业化各个环节的标准都不尽完善,行业内企业无章可循,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建筑评价体系,解决标准缺失这个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住房生活品质的提升,传统砌块施工方式已经越来越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装配式建筑成为未来的主流发展趋势。
装配式建筑不仅可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率的建筑施工,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避免环境污染和破坏,提高施工质量,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在实现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本文将就此进行相关思考和建议。
一、加强技术研发及标准化装配式建筑需要依靠工厂化生产、现场拼装的方式实现,这就要求建筑企业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技术研发能力。
比如,建筑企业需要加强设计力度,研发出符合建筑需求的可重复使用组件,并建立基于组件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并根据不同的建筑需求设计出相应的组件标准。
这样一来,不仅能够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而且能够实现施工质量的可控和提升,减小环境污染,更清晰地掌握市场发展方向。
二、加强产业链建设和资金支持实现装配式建筑需要依靠完整的产业链,建筑企业需要和材料供应商、设计机构、经济实体等紧密合作,进行供应链的优化。
同时,物流管理也至关重要,必须建立起合理的物流管理体系,保障装配式建筑模块的安全快捷运输。
此外,政府部门需要采取措施,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建筑企业开展装配式建筑,优化产业链形态。
还可以考虑增设建筑产业发展基金,向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其融资成本。
三、加强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实现装配式建筑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人才支持,技术人员需要掌握设计、制造、施工和维护的相关技能。
政府应该与相关院校和培训机构合作,加强人才培训力度,提高技术人员的质量,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更多有力的人才支持。
建筑企业也应该注重员工培训和技能提升,不断加强队伍的整体技能水平,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塑造出有核心竞争力的建筑企业。
四、加强市场推广和应用推广总之,实现装配式建筑需要众多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建筑企业需要瞄准市场需求,注重技术研发、产业链优化和人才培养,政府需要推出相应的政策和基金,提供更多的创新支持和资金支持。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对住房需求的不断提高,建筑行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不再只满足基本的居住需求,建筑的改变也从单一的功能出发,向美学、环保和科技元素方向的融合发展。
而解决未来城市化快速发展对房屋需求的巨大压力就需要建筑业转变自身的发展思路和方式,实现装配式建筑应运而生。
首先,实现装配式建筑要注重标准化和工厂化的生产。
工厂化的生产可以大幅提高建筑品质、缩短建筑周期,并且产生的垃圾较少,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标准化则能够大量减少设计和生产环节中的人为失误,让建筑品质得到保障。
需要相应地开展产业规划与配套建设,运用先进的工厂化生产技术,严把原材料及组装环节质量,确保建筑质量和安全程度符合设计规范。
其次,要加强建筑工业化的研究和发展。
提高标准化和工厂化的生产技术和水平,建立和完善本地现代的建筑行业体系和加工模式,提高其工业化发展能力。
加强建筑科技的研究,不断提高建筑的科技含量,不仅是保证装配式建筑的品质,而且应为建筑品质通过科技进一步提升。
使建筑行业更好地符合人们对美观、实用和环保的需求。
第三,应加强监管和规范建设。
在建筑业,装配式建筑要做好安全控制。
加强对生产流程与管理环节的监管和协调,确保有效的质量管理。
通过统一的质量标准建立在整个工程过程中,固定每个流程的执行步骤,让每个环节都能符合标准和规范。
建立建筑项目安全管理和监测系统,确保建筑安全符合标准和规范。
最后,要针对不同地区和人群的需求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建筑企业应针对现有市场,提供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建筑,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定位准确。
不能流于低端市场,在高端市场中找到自身的定位,并运用专业的市场调研和营销手段。
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品牌认知度和竞争力,不断积累企业、品牌信誉度,推广装配式建筑。
总之,通过实现装配式建筑,不仅可以满足未来城市发展对房屋需求的极大压力,而且可以保证建筑的品质和环保性,推进建筑产业的科技发展,给城市的整体发展带来巨大贡献。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从技术角度看,装配式建筑需要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如设计、制造、运输和安装等。
首先是设计问题,装配式建筑需要在设计阶段考虑到模块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确保各个部件之间的连接和组装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其次是制造问题,装配式建筑需要确保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再次是运输问题,装配式建筑需要解决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成本问题,如如何将大型组件有效地运输到工地,并在现场进行安装和组装。
最后是安装问题,装配式建筑需要解决安装过程中的安全和施工时间等问题,因为装配式建筑的安装需要较短的时间完成,所以施工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经验。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的建议。
我们需要加强研发和创新,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不断进步。
可以通过开展科研项目、设立奖励机制等方式,鼓励科研人员和企业进行技术研发,并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我们需要加强产业链的协同发展,形成装配式建筑的完整产业链。
可以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推动建筑企业、设计院、材料供应商等相关行业的合作,共同推动装配式建筑产业的发展。
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更多的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提高行业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从政策角度看,政策的支持和引导对于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文件,如《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指导意见》等。
这些文件对于装配式建筑提出了一些要求和支持,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政府需要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扶持力度,如提供贷款、补贴和税收优惠等,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
政府需要规范相关的标准和法规,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政府需要加强对装配式建筑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和接受度。
从市场角度看,市场的需求和认可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条件。
当前,我国的住房需求量依然较大,而装配式建筑可以满足快速、高效的建房需求,因此市场前景广阔。
浅析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
浅析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更受到了很多建筑企业的推崇。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通过事先制作好的配件,将其在工地上装配而成的新型建筑。
相比于传统施工来说,装配式建筑成本较低,节能环保,受气候条件制约小,建设速度快,不仅节约劳动力而且省时省力,可显著增强施工的成效性,有效的提高了建筑的质量。
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了,一直到六十年代才终于得以实现。
起初英国法国苏联等国家首先尝试。
随着我国建筑企业节能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装配式建筑建造速度快,成本低,预制装配式建筑才得到了广泛推广,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质量安全1装配式的优点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的建造方式具有明显不同,并占据市场优势,这也是它颠覆传统建筑方式最终占据建筑业主场阵地的主要原因。
以下就是装配式结构的优点:a、设计形式多样据观察住宅设计与住房需求脱节,沉重墙多,房间小,房间之间分隔较死,房内的空间无法灵活的进行分割。
而装配式建筑"采用的是灵活性的分割方式”,主要装配式建筑具备配套的轻质隔墙,隔音效果也较好。
b、功能现代化(1)节能:外墙壁内设有保温层,可以很好的限度温度,使房间中的温度适中冬暖夏凉,还能降低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调的能耗;(2)隔声:提高墙面和门窗的密封功能,保温材料中具有很好的吸声功能可使室内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避免外来噪音的干扰;(3)防火:使用不燃或难燃材料来进行建筑建造,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4)抗震:大量使用轻型的建筑材料,降低建筑的重量,增强了装配式的柔性连接;c、制造标准统一装配式建筑与创痛建筑相比,传统建筑表面倘若只是单单依靠现场的施工制成多种美观的图案,并且要粉刷上漆,能使涂料不出现色差且一直保持不褪色,是非常困难的。
但装配式建筑外墙板在工程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性能都可随时进行精密控制,所以可以轻易做到这点。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和推行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也被称为预制建筑,是一种通过工厂预制构件,再将其组装到现场进行安装的建筑方式。
相比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具有许多优势,包括节约时间、减少浪费、提高质量等。
要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普及和推广,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以下是我对实现装配式建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装配式建筑需要强大的工厂和工人队伍支持。
在装配式建筑中,构件需要在工厂中进行预制加工,这就需要有一些强大而先进的工厂设备。
工厂需要有足够的工人队伍来进行构件的生产和组装。
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鼓励和支持工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以便更多的企业投入到装配式建筑的生产中。
装配式建筑需要推动建筑材料的标准化。
一个成功的装配式建筑系统需要使用标准化的构件和配件,这样才能实现不同项目的组装和安装。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推动建筑材料的标准化工作,制定相关的行业标准和技术要求,促进建筑材料生产企业进行技术升级和改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装配式建筑需要培养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
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和施工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与高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合作,开设装配式建筑相关的专业课程,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技术人员。
政府还可以提供奖学金和补贴等激励措施,鼓励更多的学生选择装配式建筑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
政府和相关机构可以加大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支持力度。
装配式建筑项目一般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和政府的支持才能进行。
政府可以提供贷款和补贴等金融支持,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加速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政府还可以简化审批程序和政策条款,加快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推进速度。
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普及和推广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和支持。
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提供资金、政策和人才等多方面的支持,促进工厂和企业的发展。
还需要推动行业标准的制定和技术的升级,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性能。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装配式建筑一定会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装配式建筑逐渐成为了一种趋势。
相较于传统的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具有更多的优势,如节约施工时间、减少人工成本、提高施工质量等。
在实现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实现装配式建筑进行思考,并给出一些建议。
技术方面是实现装配式建筑的重要因素。
装配式建筑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包括设计、生产、运输和安装等各个环节。
对于装配式建筑的技术研究和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建议在技术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开发适应各类建筑需求的装配式建筑产品。
市场方面是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关键。
目前,装配式建筑市场需求不断增长,但市场规模仍然不够大,竞争也不够激烈。
为了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加强市场开拓和品牌推广工作。
建议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引导市场需求向装配式建筑倾斜,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推动装配式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
人们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和接受度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传统建筑方式长期存在,人们对于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和接受度相对较低。
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装配式建筑意识和接受度。
建议组织展览和讲座,介绍装配式建筑优势和成功案例,让人们了解和认识装配式建筑的好处。
实现装配式建筑的关键在于技术、市场和人们的认知。
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有所突破和提高,才能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希望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应用分析和发展思考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现状应用分析和发展思考摘要: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预先加工好结构图纸所示的结构构件, 然后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 在现场起吊、安装就位、节点连接形成整体的混凝土结构。
预制装配式建筑结构对比现浇混凝土结构的优势在于, 结构构件可以工厂预制, 实现建筑工业化, 整体结构可以施工现场装配, 实现建筑产业化, 并且具有生产效率高、构件加工精度高、节能、环保、施工进度快、经济效益高、降低施工场地限制等优点。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行业的重大变革,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本文从装配式建筑的结构形式和国内外现状应用分析进行论述,重点提出了未来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现状;应用分析;发展思考进入二十一世纪,基于国内生态环境考虑,国家提出了节能减排战略,对建筑施工行业造成大气和环境污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规定;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渐枯竭,劳动密集和粗放型的传统建筑施工方式日趋暴露出很多问题,并且开始逐渐制约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而通过工厂预制和现场组装、生产更高效、更加节约人力成本的装配式建筑重新提上了城市建设的发展议题。
近些年,随着现代工业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提倡和推广装配式建筑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方向,而分析和研究装配式建筑的应用与发展业成为新生态形势下未来建筑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一、装配式建筑的三种结构体系根据建筑材料的不同属性,习惯上把装配式建筑分为三种结构体系,即木结构体系、钢结构体系和混凝土结构体系。
各具特点如下:(一)木结构体系在混凝土及钢材出现之前,木材作为最主要的建筑材料被广泛使用。
与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相比,木结构房屋建筑具有以下特点:工艺雕凿和组合安装便捷;经过防腐处理后,耐久性强、抵抗地震能力强;具有很好的保温节能性能;施工周期短,搬运吊装方便。
目前,主要用于古建筑和园林景观领域。
(二)钢结构体系钢结构可分为轻型钢结构和重型钢结构,普通建筑主要以轻型钢结构为主。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一、加强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在政策与法规的支持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激励政策,如提供一定的税收优惠,给予土地、金融、人才等方面的支持。
要加强对装配式建筑行业的规范管理,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完善相关的标准与规范,提高装配式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还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二、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技术是装配式建筑能否得以有效推广应用的关键。
应该加大对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研发投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制造水平,不断提高建筑质量和性能。
可以建立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基地,围绕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展科研攻关,推动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不断突破和创新。
三、加强产业协同,促进产业升级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需要产业链上下游的齐心协力和合作共赢。
可以通过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联盟,引导企业加强合作,实现规模化生产和资源共享。
还可以加强企业间的技术交流和协同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和优化。
四、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应用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参与,需要加大对装配式建筑人才的培养力度,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水平。
可以通过设立专业化的装配式建筑人才培训机构,制定相关的人才培养计划,提供相关的奖励和补贴政策,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于装配式建筑行业。
五、加强市场推广,提高公众认知在推广装配式建筑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市场推广,提高公众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和接受度。
可以通过举办装配式建筑展览、举办专题研讨会等方式,向社会宣传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和特点,提高公众的认知度。
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示范工程或大型商业项目的示范推广,以实际效果证明装配式建筑的可行性和优势。
实现装配式建筑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在政策法规的支持下,加强技术研发和产业协同,提高人才素质和市场推广,可以有效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为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
发展装配式建筑对于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意义
发展装配式建筑对于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意义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对于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 加快建筑工业化进程: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既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又能够降低人工和资源成本,有助于加快建筑工业化进程。
2. 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装配式建筑建造适合于大批量生产,因此有助于提高住宅产业化水平,缩小房地产市场供需的差距,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3. 提高住宅质量:因为装配式建筑采用的是工厂化生产方式,标准化、模块化的设计,工艺制作和成品制造的质量要求严格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材料也更加环保。
因此,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质量方面具有更好的保障,能够提高住宅质量。
4. 促进节能减排: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模块化设计,使得建筑能够实现“零浪费”、减少物料浪费;而建筑中的设备可以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耗能。
因此,装配式建筑能够促进节能减排。
总之,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将会对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有着深远的意义,为市场提供质量更高、性价比更优的房屋产品,也有助于推动中国住宅产业向更加成
熟、成为更具国际化竞争力的产业。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兴的建筑方式,相比传统建筑来说具备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可控的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改进,以下是我对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需要进一步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水平。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应该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系统性。
不同的结构和构件应该有更好的配合和衔接,以免出现漏水、漏风等问题。
在设计阶段还应该充分考虑电气、排水、暖通等系统的布置,以便在装配阶段能够有效地连接这些系统。
需要加强材料和构件的研发和生产。
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效率直接受制于材料和构件的性能和加工工艺。
我们需要对现有材料和构件进行改进和创新,并且研发出更适用于装配式建筑的材料和构件。
在生产方面,需要建立起一套规范和标准,确保每个构件的质量都能得到保证。
需要加强装配过程的管理和控制。
装配式建筑的施工阶段更像是一个工厂的流水线作业,对于装配过程的管理和控制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建立起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按照要求进行。
在施工现场还需要加强质量和安全管理,避免出现工艺和设备问题。
第四,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行业推广。
装配式建筑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在实际应用中还是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我们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培养一批精通装配式建筑设计和施工技术的专业人才。
还需要加强行业推广,向社会宣传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和潜力,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参与其中。
实现装配式建筑需要我们在设计、材料、施工和人才等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
只有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的各个环节,才能真正实现装配式建筑的高效率、高质量和低成本。
希望以上的思考和建议能够对实现装配式建筑有所启发和帮助。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先制先组装的建筑方式,能够提高建筑工程的速度、质量和可持续性。
在实施装配式建筑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建议:1. 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为了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普及,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包括建筑结构、施工流程、质量控制等方面。
这样可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互换性和可替代性,降低成本和风险。
2. 发展适应性强的设计:装配式建筑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场景和需求的差异性,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需要发展适应性强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包括可拆卸的构件、容易扩展的结构等,以方便后续的改造和升级。
3. 增强基础设施的集成性:装配式建筑需要各种基础设施的支持,包括电力、供水、通风等。
为了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和性能,需要将这些基础设施与建筑本身进行集成,以提高其运行效率和可持续性。
4. 推广新材料和技术:装配式建筑需要使用大量的新材料和技术,如轻质钢结构、岩棉板等。
为了推广和应用这些新材料和技术,需要加强与相关产业和研发机构的合作,并进行宣传和培训,提高市场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5. 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需要进行精细化的管理和控制,包括施工图纸的准确性、构件的准确尺寸、现场的安全控制等。
为了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需要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并进行现场的监督和检查。
6. 提升行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装配式建筑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如结构设计、施工管理等。
为了培养和吸引更多的行业人才,需要建立相关的培训机制和科研平台,推动行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
实现装配式建筑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改进。
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发展适应性强的设计、增强基础设施集成性、推广新材料和技术、加强施工管理和质量控制以及提升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能够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建筑行业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
图1 装配式建筑方式建筑发展状况良好,但由于该技术在我国发展年限较短,因此仍存在很多方面的条件限制,例如政策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等。
1.政策因素当前,很多大城市都开始普及装配式建筑,很多建筑公司甚至以“装配式建筑”作为亮点,试图吸引更多的顾客,不可否认的是这种现象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装配式建148YAN JIUJIAN SHE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整体发展,甚至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对装配式建筑失去信心。
此外,还存在很大一部分企业由于害怕担风险,因此畏惧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对这种新型建筑方式仍处于观望状态。
简言之,由于人们对装配式建筑的认知存在问题,因此导致其发展存在阻碍,无法在当前市场获得生存机会和发展契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更无从提起。
3.技术因素相较于传统建设方式,装配式建筑采用最新技术,能有效缩短建筑周期,从而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但虽然装配式建筑操作便利、工作效率高,但其对装配工艺要求较高,若缺乏良好的装配工艺,建筑效果会大打折扣。
技术水平较低会导致建筑质量下降,装配效率也无法得到保障。
对当前装配技术进行研究与分析,不难发现其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
虽然出台了相关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但由于技术统一方面存在问题,以此导致标准规范和实际操作存在差异。
此外,由于相关政策与装配建筑间的发展脱节,以致装配技术尚未得到全面完善。
在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建筑人才匮乏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建筑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达标和理论知识缺乏,无法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基础。
由上所述,技术问题仍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一大问题。
三、实现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建议与策略1.降低建造成本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因此缺乏相关原料,从而导致建筑成本过大。
很多企业由于建筑成本高的原因,不愿意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但保障性住房建设却为其提供了发展契机。
为保证保障性住房的建筑质量,相关建筑公司应优化构件设计,改进生产工艺,降低建筑周期,提高建筑质量。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传统的建筑施工过程涉及混凝土的拌制、钢筋的合理布设等环节,施工过程的多层化对于建筑的设计要求较高。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建筑形式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对效率的追求,因此出现了一种新型的建筑,即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相比传统的建筑施工模式具有建筑成本低、周期短等优点,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施工效率。
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装配式建筑的内涵与特征,然后结合作者自身工作经验,重点探讨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建议与路径,以期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应用提供经验参考。
标签:装配式;建筑标准;方法策略装配建筑物是一种能够将一个整体建筑物细分为多个子建筑物分别设计的建筑物施工方式,建筑物的各个子项目可以在工厂进行预制,预制完成后通过运输汽车将各子部分运输到现场进行安装,然后通过浇筑混凝土进行各自部分的拼接。
装配建筑物与传统现浇混凝土施工方法相比,具有生产效率高、建筑质量高、劳动力需求少、节约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
随着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政府明确要求建筑行业进行结构转型升级,明确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要性。
可以说,现今我国建筑业迎来了发展模式升级改造的重要机遇期,装配式建筑代表着未来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装配式建筑概述装配式建筑物只是意味着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分别进行工程设计,设计完成够在工厂内进行预制,预制完成后由汽车拉到施工现场,然后使用相应的设备将各子部分进行拼接,进而完成建筑物的施工。
装配式建筑物是建筑行业的一场革命,相比于传统建筑物的施工模式,该种施工方法具有更环保、更经济等优点,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建筑行业群体,因此,实时的进行建筑模式的优化升级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然目前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具有辽阔的发展前景,但装配式建筑在现今的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为适应时代的需求,需要结合现今的互联网技术对待建的建筑物的基本参数见进行收集与整理,进而完成整个建筑物的设计,例如,对建筑物内的地板、内饰、骨架以及墙壁等组件进行预设后,可直接在工厂内进行预制,预制完成后利用汽车将各个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然后按照房屋的施工规格精心组装,就可以完成建筑物的施工,在组装的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大型设备的作用,不仅有助于施工精度的提升,还可以加快施工速度,而装配好的建筑构件可以向生产线生产零件一样样进行批量化生产,颠覆了我们过去对建筑物施工的理解。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
装配式建筑是指在工厂预制构件,然后在现场进行组装的建筑方式。
这种建筑方式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诸多优势,目前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期待。
本文将围绕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个关键点展开讨论。
一、装配式建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国装配式建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在一些大型工程和城市更新中,装配式建筑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些装配式建筑的企业也在技术和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从而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力度,提高技术水平,以更好地推动行业的发展。
二、装配式建筑在城市化进程中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建设和更新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建筑方式已经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而装配式建筑具有快速、灵活、节能等一系列优势,能够更好地适应城市化进程的需求。
加快推广和应用装配式建筑,对于提高城市建设的效率和质量,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具有重要意义。
装配式建筑也能够有效地缓解城市建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三、装配式建筑在抗灾减灾中的作用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传统建筑在抗灾减灾方面暴露出一些弊端。
而装配式建筑具有整体性强、结构稳定等优点,能够更好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袭击,从而降低自然灾害对人们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推广和应用装配式建筑,将有利于提高国家的抗灾减灾能力,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四、装配式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建筑在未来有望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未来,我国应该加大对装配式建筑技术和标准的研发力度,推动装配式建筑的产业化发展,从而实现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普及和推广。
要加强对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的推进,装配式建筑在当今的建筑业中日益受到关注。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工程中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内完成预制和装配,然后运至现场进行拼装和安装的建筑模式。
相比于传统的施工方式,装配式建筑有着许多优势,例如施工速度快、质量可控、成本低、安全性高等特点。
实现装配式建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思考及建议展开讨论。
实现装配式建筑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政策和法规,引导和规范建筑企业采用装配式建筑的方式。
政府还可以通过给予税收优惠、补贴等方式,提供金融支持,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
政府还应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技术和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推动行业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为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建筑企业在实现装配式建筑时需要进行全面的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装配式建筑需要借助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加大科技投入,积极引进和应用先进的生产线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企业还应加强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和能力提升,培养一支具有装配式建筑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专业团队,为实现装配式建筑提供有力支持。
实现装配式建筑还需要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和协作。
装配式建筑涉及土木工程、建筑设计、结构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需要建筑企业与相关行业进行密切合作,共同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进步。
建筑企业可以与设计院、研究院、院校等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推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还可以与建材企业、设备制造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研发和生产符合装配式建筑需求的材料和设备,为装配式建筑提供可靠保障。
实现装配式建筑还需要加强行业交流和经验分享。
建筑企业可以通过参加行业协会、展览会、技术交流会等活动,积极了解和掌握装配式建筑的最新发展动态和技术成果,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装配式建筑产业现状分析和发展思考3篇
装配式建筑产业现状分析和发展思考3篇装配式建筑产业现状分析和发展思考1随着世界经济和城市化的发展,建筑行业注重建设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建筑。
入2019年,中国政府提出了“建筑工业化”新理念,推广“绿色、智能、安全、高效”的建筑模式,而装配式建筑是该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装配式建筑产业现状分析1. 市场需求:随着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居民人口密度也逐渐提高,传统的建筑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方式,具有快速、高效、可控等特点,因此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
2. 产业规模:目前,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规模达到了1200亿元,且年均增长率超过10%。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的生产和施工周期更短,建筑质量更稳定,因此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都具有优势。
3. 技术进步:随着技术的发展,装配式建筑生产工艺越来越成熟,生产设备也日益先进。
建筑工厂化生产的标准化程度不断提高,建筑材料也逐渐向环保、可持续方向发展,同时装配式建筑产品也越来越多元化。
二、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思考1. 增强信心,加强创新:当前,尽管装配式建筑行业规模较大,但市场竞争和生产技术升级还需要加强。
因此,应该通过政府引导和技术创新,提高装配式建筑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并不断强化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产品的信心。
2. 多元发展,创造品牌:随着装配式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企业之间也日益竞争激烈。
为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多元发展,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3. 政策引导,加强体系建设:近年来,中国政府对装配式建筑行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出台了多项政策和规划,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
针对装配式建筑行业的成长性,政府还可加强行业标准体系的建设,推进行业自律与监管,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综述,中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未来建筑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市场前景广阔、技术进步迅猛、政策支持强大。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建筑产业化的特点建筑产业化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相对于传统建筑业;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的一种建造形式和载体;在生产效率、工程质量、技术集成、环保和节能降耗方面有较大优势..一是生产效率提高..建筑产业化促进建设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部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减少用工50%、缩短工期30%~70%..可显着降低用工需求的特点;也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二是工程质量提升..建筑产业化广泛应用工业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构件误差由“厘米”级向“毫米”级时代突进..构件成品一般使用二维码或质量芯片;实现质量可追溯;责任可倒查;利于产品质量监管;助推建筑业向“百年宅”目标挺进..三是技术集成度高..建筑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可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大量运用;大大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同时可带动设计、建材、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四是节能环保..与传统建造方式比较;建筑产业化可节水60%、节省木材80%、节省其它材料20%、减少垃圾80%、减少能耗70%..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建筑跨进;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二、建筑产业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不断加快;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产业化发展是箭在弦上和必然选择..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和行业政策红利持续激发;作为建筑产业化重要载体的装配式建筑将全面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可以预期大规模的装配式建筑磅礴待发..机遇之一: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未来空间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从2010年起国务院、住建部、工信部以及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20余份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着力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等建筑产业化的进程..新近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建筑业转型发展、培育产业新动能带来契机..一面临的机遇机遇之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装配式建筑注入动力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是“去产能”..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化解钢铁过剩、提速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最佳路径..例如钢结构建筑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按照测算;钢结构建筑每平方米用钢量为100~120千克;相当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2倍;能够有效串联钢铁业和建筑业;为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提供难得的战略突破口和结合点..同时;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步伐加快;全国地产开发商和建筑企业纷纷转型升级;新型建材商和设备企业伺机而动;为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建筑产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带来新动力..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7.35%;与国外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8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全国每年房屋竣工面积40亿平方米左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占七成左右..现行住宅建造模式仍属于传统现场浇筑方式;产业化比例不足10%;说明未来建筑产业化发展面临巨大的商机和空间..机遇之三:“新经济”元素;为建筑产业化发展集聚能量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生产经营放缓的局面;采取“新模式”、引入“新技术”成为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一是PPP投融资建设模式、“互联网+”等家装电商模式;为建筑产业化发展汇聚了新动能..二是技术创新驱动加力;为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增强研发能力..通过对生产技术、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创新研发;提高建筑生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二面临的挑战目前我国建筑产业化还处在起步与成长阶段;存在着技术标准不完善;装配成本高和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产业化发展之路任重道远..挑战之一: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制约建筑业产业化发展调研了解;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甚完善;尤其是在标准图集和计算机软件等方面存在短板..近几年虽然补充和优化了一些标准和流程;但还不能全面满足设计、生产、施工;以及工程验收和工程结算等方面的需求..例如;目前国内装配式结构体系研究风生水起;但各自为政、互相排斥;出现了诸多的派别体系;虽各有特长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做法;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重复投资;给装配式建筑推广带来一定的障碍..挑战之二:经营成本过高;增加装配式建筑推广难度调研了解;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线投资过千万;一般规模的产业园投资在亿元以上;前期投入资金较大..从运营成本看;目前装配式建筑每平米施工成本要比传统施工高出10~20%左右;主要原因是:装配式建筑社会认知度不高;市场有效需求有限;造成部分生产企业设备利用率较低;开工不足;还有生产构件的规格、尺寸标准化程度低;无法形成标准构件的批量生产;造成资源浪费;对推广装配式建筑带来一定困难..挑战之三:专业人才缺乏;无法满足建筑产业化发展需要在国家大力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下;专业人才短缺始终是制约发展的瓶颈..据资料显现;我国建筑产业化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近100万人;装配式建筑相关岗位人才需求年增速12.6%..从目前情况来看;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技术人员更是一才难求;传统建筑工人多为45~50岁以上的中年人;专业知识层次普遍不高..另外;我国高校的土建工程专业;大都以传统建筑学理论知识为主;装配式建筑专业没有及时跟进;建筑产业化后备人才匮乏也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四、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于拉动建材、钢铁、森工、化工、石油、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一政府层面1、建立建筑产业化推进工作机制建议成立由市级分管领导挂帅、市建委具体负责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区、市政府分管领导;建委、发改、经信、财政、规划、国土、税收等部门及金融机构参加的工作联席会议;并将建筑产业化推进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综合考核;制定出详实可行的推进计划;力争在2020年完成装配式建筑占比30%的目标任务..2、强化监督机制;完善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建议加强对建筑产业化生产企业的管理与指导;实行建筑产品全过程的追踪管理;完善质量追溯机制;推行产品质量终身负责制..制定建筑产业化项目的招投标、施工图审查、建设监理、质量安全监督、工程验收管理办法;明确工程预决算方法;编制配套定额;逐步建立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的管理机制;细化和完善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加快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和技术规程的研究编制和发布;为建筑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搭建客观、规范的监督管理平台..3、整合产业资源;形成建筑产业化发展集群效应建议设立建筑产业化示范基地;把设计、生产、施工、物流、房地产、服务等资源进行整合;开展装配式建筑在节能、绿色、环保、安全、适用等方面的宣传和推介;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加快建筑产业园区建设;对迁入企业在土地、供水、电、气、税费、融资、技术转让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通过示范基地与产业园区“双轮”驱动;形成集聚发展效应..二企业层面1、顺应产业化发展新方向;转变生产运营理念;迎接建筑业划时代的新变革据分析;未来3~5年将是我国建筑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5~10年左右将是建筑产化业发展的成熟阶段..预期2030年左右;六成以上的建筑业总产值将通过装配式生产模式所完成..建议建筑企业紧抓行业新一轮变革趋势顺势而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改革创新为经营理念;厚植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新动力..2、顺应产业化经营新趋势;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构建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建议建筑企业借助行业协会的作用;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鼓励实力强、规模大、资质高的大型建筑企业;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渗入相关行业;加快推动“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最终实现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的经济综合体..3、顺应产业化生产新模式;建立人才培养与储备机制;打造人力资本的“新优势”建议建筑企业以人才、科技为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充分发挥人才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和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保障企业顺利迈入产业化;加大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交流和办学的力度;提高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效率;为建筑产业化储备源源不绝的人才队伍..4、顺应产业化发展新科技;紧跟行业前沿技术;迸发传统行业发展“新动能”建议优势建筑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和技术前沿的龙头建筑企业强强联合;成立研究院或技术中心;加快行业高端技术的探索、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科技创新驱动力;为加快建筑产业化推进积蓄新动能..。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几点思考目前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已经初步实现了现代化,发展和使用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是新的方向,特别是大型高层建筑。
而且现在的装配式建筑的相关技术已经是比较成熟,从我国的一线大城市到县城,甚至部分城镇。
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发展该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外围护墙体的装配,要选用合适的钢结构装配化,并且尽量轻量化和安全性。
适应使用集成化的设计、大型器械协同进行设计、装修一体化等发展方向,本文就装配式建筑发展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标签:装配式建筑;部件部品;系统1、发展背景十八大以来,我国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国家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迈开了一大步。
城市的发展也凸显其重要性,党中央多次对城市发展及城镇化作出了重要的批示。
2016年2月制定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要大力推广和发展装配式建筑,减少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縮短工地建造工期,提升工程质量。
要求制定标准的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和验收规范。
完善部品部件实施标准,实现建筑部品部件工厂化生产。
鼓励建筑企业推行装配式建筑施工,工地现场装配。
建设国家级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
加大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30%。
意见给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指明了发展方向。
装配式建筑于20世纪初在欧美国家率先实现实践使用。
装配式建筑具备有建造速度快,成本低,迅速得以在全世界范围得到推广。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生产,到工地实施装配而成的建筑。
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
我国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时间较短,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是(1952年-1975年)向前苏联学习,照搬苏联技术;二是(1976年-1995年)自主探究,独立发展;三是(1996年至今)科学规划,跨越发展。
2、发展现状目前来说我国的装配式建筑的现状相比较欧美国家,水平还是处于中等以下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产业化(装配式建筑)
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建筑产业化的特点
建筑产业化是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并在设计、生产、施工、开发等环节形成完整的、有机的产业链,实现建造全过程的工业化、集约化和社会化。
相对于传统建筑业,装配式建筑作为建筑产业化的一种建造形式和载体,在生产效率、工程质量、技术集成、环保和节能降耗方面有较大优势。
一是生产效率提高。
建筑产业化促进建设标准规范化、流程系统化、部品工业化以及建造集约化,减少用工50%、缩短工期30%~70%。
可显着降低用工需求的特点,也为建筑业“走出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二是工程质量提升。
建筑产业化广泛应用工业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实现构件误差由“厘米”级向“毫米”级时代突进。
构件成品一般使用二维码或质量芯片,实现质量可追溯,责任可倒查,利于产品质量监管,助推建筑业向“百年宅”目标挺进。
三是技术集成度高。
建筑产业化的内在要求,可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大量运用,大大提升建筑安全性、舒适性和耐久性,同时可带动设计、建材、装饰等50多个关联产业产品的技术创新。
四是节能环保。
与传统建造方式比较,建筑产业化可节水60%、节省木材80%、节省其
它材料20%、减少垃圾80%、减少能耗70%。
促进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向绿色建筑跨进,走上集约化、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建筑产业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不断加快,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建筑产业化发展是箭在弦上和必然选择。
随着整个社会工业化、机械化、信息化进程加快和行业政策红利持续激发,作为建筑产业化重要载体的装配式建筑将全面进入新的发展机遇期,可以预期大规模的装配式建筑磅礴待发。
机遇之一:产业发展政策导向,为装配式建筑提供未来空间近年来,国家积极倡导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从2010年起国务院、住建部、工信部以及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了20余份扶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文件,着力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等建筑产业化的进程。
新近印发的《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力争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
产业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建筑业转型发展、培育产业新动能带来契机。
(一)面临的机遇
机遇之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装配式建筑注入动力
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是“去产能”。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化解钢铁过剩、提速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的最佳路径。
例如钢结构建筑是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
抓手。
按照测算,钢结构建筑每平方米用钢量为100~120千克,相当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2倍,能够有效串联钢铁业和建筑业,为两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质的飞跃,提供难得的战略突破口和结合点。
同时,随着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步伐加快,全国地产开发商和建筑企业纷纷转型升级,新型建材商和设备企业伺机而动,为以装配式建筑为代表的建筑产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带来新动力。
2016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7.35%,与国外中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80%左右相比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全国每年房屋竣工面积40亿平方米左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占七成左右。
现行住宅建造模式仍属于传统现场浇筑方式,产业化比例不足10%,说明未来建筑产业化发展面临巨大的商机和空间。
机遇之三:“新经济”元素,为建筑产业化发展集聚能量
当前,建筑行业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加、生产经营放缓的局面,采取“新模式”、引入“新技术”成为转型升级传统产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选择。
一是PPP投融资建设模式、“互联网+”等家装电商模式,为建筑产业化发展汇聚了新动能。
二是技术创新驱动加力,为加快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增强研发能力。
通过对生产技术、施工工艺等方面的创新研发,提高建筑生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进程。
(二)面临的挑战
目前我国建筑产业化还处在起步与成长阶段,存在着技术标
准不完善,装配成本高和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产业化发展之路任重道远。
挑战之一:技术标准体系不完善,制约建筑业产业化发展
调研了解,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不甚完善,尤其是在标准图集和计算机软件等方面存在短板。
近几年虽然补充和优化了一些标准和流程,但还不能全面满足设计、生产、施工,以及工程验收和工程结算等方面的需求。
例如,目前国内装配式结构体系研究风生水起,但各自为政、互相排斥,出现了诸多的派别体系,虽各有特长但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做法,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和重复投资,给装配式建筑推广带来一定的障碍。
挑战之二:经营成本过高,增加装配式建筑推广难度
调研了解,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生产线投资过千万,一般规模的产业园投资在亿元以上,前期投入资金较大。
从运营成本看,目前装配式建筑每平米施工成本要比传统施工高出10~20%左右,主要原因是:装配式建筑社会认知度不高,市场有效需求有限,造成部分生产企业设备利用率较低,开工不足;还有生产构件的规格、尺寸标准化程度低,无法形成标准构件的批量生产,造成资源浪费,对推广装配式建筑带来一定困难。
挑战之三:专业人才缺乏,无法满足建筑产业化发展需要
在国家大力推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导向下,专业人才短缺始终是制约发展的瓶颈。
据资料显现,我国建筑产业化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近100万人,装配式建筑相关岗位人才需求年
增速12.6%。
从目前情况来看,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技术人员更是一才难求,传统建筑工人多为45~50岁以上的中年人,专业知识层次普遍不高。
另外,我国高校的土建工程专业,大都以传统建筑学理论知识为主,装配式建筑专业没有及时跟进,建筑产业化后备人才匮乏也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建筑产业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对于拉动建材、钢铁、森工、化工、石油、机械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一)政府层面
1、建立建筑产业化推进工作机制
建议成立由市级分管领导挂帅、市建委具体负责的工作推进领导小组。
定期召开区、市政府分管领导,建委、发改、经信、财政、规划、国土、税收等部门及金融机构参加的工作联席会议,并将建筑产业化推进工作纳入市政府年度综合考核,制定出详实可行的推进计划,力争在2020年完成装配式建筑占比30%的目标任务。
2、强化监督机制,完善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
建议加强对建筑产业化生产企业的管理与指导,实行建筑产品全过程的追踪管理,完善质量追溯机制,推行产品质量终身负责制。
制定建筑产业化项目的招投标、施工图审查、建设监理、质量安全监督、工程验收管理办法,明确工程预决算方法,编制
配套定额,逐步建立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的管理机制;细化和完善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加快技术标准,施工方法和技术规程的研究编制和发布,为建筑产业化健康有序发展搭建客观、规范的监督管理平台。
3、整合产业资源,形成建筑产业化发展集群效应
建议设立建筑产业化示范基地,把设计、生产、施工、物流、房地产、服务等资源进行整合,开展装配式建筑在节能、绿色、环保、安全、适用等方面的宣传和推介;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加快建筑产业园区建设,对迁入企业在土地、供水、电、气、税费、融资、技术转让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
通过示范基地与产业园区“双轮”驱动,形成集聚发展效应。
(二)企业层面
1、顺应产业化发展新方向,转变生产运营理念,迎接建筑业划时代的新变革
据分析,未来3~5年将是我国建筑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5~10年左右将是建筑产化业发展的成熟阶段。
预期2030年左右,六成以上的建筑业总产值将通过装配式生产模式所完成。
建议建筑企业紧抓行业新一轮变革趋势顺势而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以改革创新为经营理念,厚植建筑产业化发展的新动力。
2、顺应产业化经营新趋势,优化资源配置整合,构建产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建议建筑企业借助行业协会的作用,整合上下游产业资源。
鼓励实力强、规模大、资质高的大型建筑企业,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渗入相关行业,加快推动“一业为主、多业并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最终实现具有“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的经济综合体。
3、顺应产业化生产新模式,建立人才培养与储备机制,打造人力资本的“新优势”
建议建筑企业以人才、科技为优先发展战略,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充分发挥人才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培育和提升现有人才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保障企业顺利迈入产业化;加大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交流和办学的力度,提高科技研发和人才培养效率,为建筑产业化储备源源不绝的人才队伍。
4、顺应产业化发展新科技,紧跟行业前沿技术,迸发传统行业发展“新动能”
建议优势建筑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研究机构和技术前沿的龙头建筑企业强强联合,成立研究院或技术中心,加快行业高端技术的探索、研究和应用,不断提升建筑行业的科技创新驱动力,为加快建筑产业化推进积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