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演进

合集下载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进与发展逻辑

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进与发展逻辑
这一里程碑式的文件 ,正式提出 “ 文化市 场”的概念 , 中国 “ 文化市场 ”的地位正式 得到承认。1 9 8 9年 ,国务院批准在文化部
服务 、为社会主义服务 ”的方针 。国家 关 于 文化 建设 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政策开始转
向, 中国文化事业 出现 了复苏和空前繁荣。
设置文化市场管理局 ,全 国文化市场管理 体系开始建立。1 9 9 1 年 ,国务 院批转 《 文
的问题很多 ,严重地影响 了表演艺术的发
展和提高 , 需要进行合理的改革。 ” 会议 明 确提 出:“ 坚决地有步骤地改革文化事业体
思 想 解 放 、 允许 发 展 (1 9 7 8 —
1 9 8 8年 )
改革开放 以前 ,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 因, 国家过分强调 文化 的政治 教育功能 ,提 出 “ 文艺为政治服务” ,几乎 完全抹 杀其蕴含
全 面认 识 现 阶段 的 产 业 政 策 , 促 进 文
特定历史 时期 ,发展文化事业不得 已的过 渡性政策选择 ( 黄永林 ,2 0 1 2) 。
认 识深化 、推 动发展 ( 1 9 8 9 — 2 0 0 2年 ) ‘
这一 阶段 ,中国文化市场进入全面推 进时期 ,国家逐步认识 到文化产 业的重要
4 5 5 0 0 0)
性, 文化经济 政策 的基本取 向表现 为引导 、
培育、规 范。 1 9 8 8年 ,文化部 、国家工商局联合发
▲ 基金 项 目:本文 为 2 0 1 1 年 国家社 会科 学基金 资助 项 目 “ 中国文化 走
布《 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 》 ,
的广告公司 、文化设备生产企业 、文化娱 乐 团体 不 断 出现 ,许 多 问题 暴 露 出来 。

文化产业发展的六个新态势

文化产业发展的六个新态势
中国国情国力|ZGGQGL
文化产业发展的六个新态势
◎范周
摘要:今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在已有的良好基础上又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在政策体 制、产业结构、文化贸易、产业形态、产业内容和文化消费六方面。这六个新态势在很大程度上也映射 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创新;融合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 A
产业内容方面
科技推动促进文化产业外延不断拓展,为文化 产业研究提供新视野和新空间。“互联网+”是知识 社会创新驱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 社会发展的新形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样产生极 其巨大的影响。其对文化产业的表达和传播形态提 出了全新的要求,也对文化产业的内容生产提供了 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网络红人、网络直播、新媒 体、自媒体、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MR混合 现实和AI人工智能,以及基于社交网络和分享经济 的文化服务和商业模式等一系列新事物的诞生,不 断与文化产业碰撞出创意的火花,为文化产业从业 者和研究者提供了新视野。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截至今年 上半年,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到3.25亿,占网民总
文化贸易方面
文化产业呈突飞猛进发展态势,从数量到结构 再到文化产品内容,都取得明显进展。据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统计报告,自2013年起,我国已成为全球 文化产品最大出口国,近几年我国主要文化产品出 口额仍持续增长。同时,文化产品出口模式也朝着 多元化方向发展,如利用国际书展、电影节等国际 化平台来展示我国文化产品,已成为推动对外文化 贸易的主要途径之一。另外,通过直接投资、收购 兼并等方式积极拓展海外文化市场,扩大我国文化 品牌知名度,也为我国文化企业走出去创造了更多 的机会。 据国家电影局提供的数据,2015年国产影片海 外销售收入27.7亿元,比2014年增长48.13%。今年 年初,万达集团正式宣布耗资35亿美元100%收购美 国好莱坞中型制片公司传奇影业,成为迄今中国企 业在海外文化并购领域的最大一单。随后,万达集 团与索尼影视娱乐旗下Motion Picture Group宣布达成 战略合作,这是中国企业第一次与好莱坞主流电影 企业达成开放式的合作投资,创造全球电影产业新 模式。类似的中资企业还有好几家。仔细观察海外 投资项目,被收购的公司基本都位于产业链上游, 这些花费重金布局IP产业的大型公司,看中的正是 产品价值衍生与深度开发的无穷潜力。

新常态下文化产业IP开发的受众定位和价值演进

新常态下文化产业IP开发的受众定位和价值演进

新常态下文化产业IP开发的受众定位和价值演进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IP (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和丰富人们精神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新常态下,针对文化产业IP开发的受众定位和价值演进问题,不仅要考虑到市场需求和受众偏好的变化,还要关注价值观的传递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首先,在新常态下,文化产业IP的受众定位需要更加精准。

过去,大多数文化产业IP都被定位为特定年龄段或特定群体的娱乐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娱乐需求。

然而,在新常态下,人们对文化产品的追求逐渐趋于多元化和个性化。

因此,文化产业IP的受众定位需要更加细分和个性化,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例如,市场调研数据显示,独居老人群体是一个庞大的潜在消费群体,他们在娱乐和文化消费方面有着特殊的需求。

因此,在进行文化产业IP开发时,可以考虑开发适合老年人口味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他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

其次,在新常态下,文化产业IP的价值演进也需要关注价值观的传递和社会责任的履行。

随着社会进步和年轻一代对文化产品关注度的提高,IP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商业价值上,还需要传递正面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能量。

以《红楼梦》为例,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除了被广大读者喜爱外,它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价值观。

因此,在进行文化产业IP开发时,要注重对原著的保护和传承,将经典作品转化为多种形式的媒介,以便更多人能够接受和参与。

同时,还要注重识别和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文化企业,鼓励他们通过IP开发向社会传递正能量,引导观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此外,在新常态下,文化产业IP的开发还需要关注技术创新的应用。

文化产业是一个融合了创意、科技和商业的领域,技术的应用对于IP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例如,随着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的发展,文化产业IP的开发可以更加精准地满足受众的需求。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镭射 , 到高清数字 , 再到 3 D宽银 幕 ; 对手机 的需求 , 从 能发 短 信 到发彩信 , 到视频通 话 , 再到 3 G上 网浏览 ; 对 书籍 的需求 ,
从传统纸质介 质到立体 弹跳纸质图书 , 到电子 图书 , 再到 有声 读 物等等。又 比如 , “ 三网融合 ” 就 可 以把原来 需要 三种 渠道 才能进行 的消 费 , 合 并 成 一种 渠道 , 极 大 地方 便 消费 者对 电 视、 电话 、 网络 的使用 , 并大大降低消费成本。 面对广大消费者文 化消 费的深 刻变 化 , 湖 南省 的文 化创 意企业 , 在开发新 的文化 产品 和服务 方面 , 以其 内容 丰富 、 产 品多样 、 表达方式灵活多变 、 科技 时代气息 鲜明 的产 业发展模 式, 拓宽了精神文化消费的新平台 , 开辟 了广 阔的新的产业 空

要: 将 文化创意产业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 是 湖南省 产业发展 的重大举措 。湖 南省现 有的 文化 创意产 业主要依 靠信
息技术 来构造模 式, 发展 模式链 比较 简单。要从结合 两型社会建设等 四个方面对 湖南省文化创 意产业 的创 新环境进行 培育 , 探 索“ 创意设计一 文化影响力一 创造消 费需求一文化创意产业 ” 的产业发展 新模式。 关键词 : 文化创意产 业; 产 业发展模 式 ; 产业模 式创新 文化创 意产业是 文化 产业 的重要组 成部 分 , 将文 化创 意
的民营文化创 意企 业 1 5家 。文 化创 意企 业 中的上 市公 司 5
间。比如 , 湖南拓维信息系统股份有 限公 司 ( 以下 简称 “ 湖南 拓维 ” ) 以手机 为载 体 , 着 眼技术 成果 运用 , 制 作传 播动 漫 短
片, 建 立 了 一 套 完 善 的技 术 体 系 , 成 为 手 机 动 漫 行 业 标 准 。 又

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制研究

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制研究

要》 则提 出要 “ 推 动 文化 产 业 成 为 国 民经济 支 柱性 产业 , 增 强 文 化 产业 整 体 实 力 和竞 争 力 ” 。 文化 产
业 受 到党 和政府 的高度 重视 。 当前我 国正处在 产业
察 的分 析并 不多 见 。本 文试 图在 刚刚构建 的包含 整
合产业 结 构 和 产业 组 织 两 大层 级 的 经 济 系 统模 型
第 2 0卷 , 第 5期
2 0 1 3年 1 0月
中 国传 媒 大 学学 报 自然 科 学 版
V o 1 . 2 0 , N o . 5
O c t , 2 0 1 3
J O U R N A L O F C 0 MMu N I c A T I O N U N I V E R S I T Y 0 F C H I N A(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系 。因而文 化产业 发展 理论 也 同样 必须在 经济 发展
理论。其中前者是 自然地将各个产业及其关联纳入
国家经 济或 区域 经济 整 体 中进 行 考察 的 ; 而后 者 则 更 多关 注产业 内部具 体企 业 的策略选 择和 它们之 间
的关联 方式 , 这一 方 面 的理 论 主要 关 注 相 关产 品市
业成 为 国民经 济支 柱 性产 业 的奋 斗 目标 。《 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国 民经 济和社 会发 展第 十二个 五年规 划 纲
产业发 展 的经济 学研 究 文 献 已经 非 常 丰 富 , 这 些 研 究大 多局 限于文 化 产业 内部 , 也 已经 有 诸 多 文献 跳 出文化 产 业 并 将 其放 人 国家 经 济 系 统 的 发 展 实 践 中, 深 入考 察文化 产 业 自身发 展 与经 济 整 体发 展 的 关系 , 探 讨 它与其 他 相关 产 业 间 的相 互 作 用 和动 态 联 系。然 而将文 化产业 发展 的这两层 面进 行统筹 考

文化产业现如今发展趋势

文化产业现如今发展趋势

文化产业现如今发展趋势标题:文化产业的现如今发展趋势引言:文化产业作为一种融合了文化、创意、艺术和经济的产业,不断演进和发展,并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本文将探讨文化产业的现如今发展趋势,并分析其挑战和机遇。

一、数字化的潮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数字化正在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潮流。

传统媒体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数字化媒体逐渐崭露头角。

音乐、电影、出版和广播等领域,数字化带来了更广泛的传播平台和更个性化的内容服务。

数字化媒体也使得文化产品的生产成本大幅下降,创作门槛降低,对于创作者和消费者都带来了更多机会。

二、跨界融合的形成当今社会,文化产业正逐渐跨界融合。

文化、艺术、科技、商业等领域相互交织,创造了更多新的文化形式和商业模式。

例如,电影和游戏、音乐和舞蹈的融合,产生了新的文化产品形态;文化和科技的结合,推动了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的发展。

跨界融合为文化产业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更多创新的可能性。

三、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崛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过去,大众化的文化产品占据主导地位,而如今,消费者对于个性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他们追求的是符合自己兴趣和价值观的文化产品。

因此,文化产业需要更加注重市场细分,提供更多符合不同群体需求的内容,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个性化需求。

四、文化创意的重要性文化创意作为文化产业的核心,正在成为产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文化创意可以以多种形式呈现,如音乐、艺术、设计、手工艺等。

创意的价值逐渐被认同和追求。

在文化产业中,创意带来了独特性和差异化的竞争优势。

因此,培养和支持创意人才,激发创意潜能,成为了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任务。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加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国际交流与合作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增加了文化产品的流动性和影响力。

跨国公司的并购和合作也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国际化进程。

同时,国际交流与合作也为本国文化产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促进了经验和资源的共享,提升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政策建议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政策建议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政策建议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界定(一)文化创意产业界定的五种模式创意产业作为一种新颖的学术、政策和产业范畴,最早于1994年澳大利亚政府的《创意国家》报告中被提出;1997年,英国政府文化媒体和体育部将其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华,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具有创造财富和就业潜力的行业”,并建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组,由此,创意产业这个新的行业类别逐渐为人所知,其内涵也在近年间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演化。

创意产业强调的是人的创造力,强调产业的价值源于文化积累和科技发展所激发的创意,是创意对经济的渗透和贡献,而不是进行文化产品的简单复制;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不仅是高技术的,更是具有高文化内涵的(Lazzeretti等,2008)。

目前,世界各国对创意产业的名称和范围界定尚未达成共识,基于不同的目标以及对创意产业运作模式的不同理解,主要形成了5种分类体系(见表1),其中象征性体裁模式、同心圆模式(涟漪模式)和WIPO模式均对创意产业的核心行业和外围行业进行了明确界定;WIPO模式和UNCTAD模式运用最广。

英国DCMS模式成型于20世纪90年代,源于英国政府欲将英国经济重新定义为创意和创新驱动的经济模式(DCMS,2001),故该模式所包含的13个产业多数都包括在原有“文化产业”的范围之中。

象征性体裁模式发端于传统的文化产业研究之中,它将高雅艺术和严肃艺术看做是公共部门的职责,因此将创意产业的主要关注点置于流行文化之上(Hesmondhalgh,2002),并通过象征性文本和信息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来形成、传播和描述社会的文化。

同心圆模式主张,创意产业与其他产业最显著的区别来源于其文化产品蕴含的文化价值;因此,产品或服务所表达的文化内涵越多,则越接近创意产业的核心内容(Throsby,2001)。

作为欧洲近年来相关研究所普遍采用的分类方法,同心圆模式强调,创意概念产生于核心层的创意艺术,外在表现为声音、文本和图像,并且通过一系列层级的同心圆对外传播,对外层产业产生影响,从核心到外层,文化含量逐渐下降而商业价值逐渐增加。

第7章第2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演进理论

第7章第2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演进理论
图 六国劳动力的三次产业分布
(资料来源: Bergman E F, Renwick W H .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 Pe3o2ple, Places, and Environment. New Jersey :Prentice-Hall,Inc,1999.447)
(二)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理论
图 区域产业结构示意图
4
一、区域产业分类
(一)三次产业分类法(克拉克(C.G.Clark)产业分类)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二)产业功能分类
根据各个产业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分为主导产业、关 联产业、基础产业
(三)要素集约度产业分类
根据产业对自然资源、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划分的产业类型。 例如资源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支柱产业—延长其生命力
➢ 给予必要的支持和保护。同时,要积极采用新的技术改造 支柱产业,使它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防止它过早地出 现衰退而限制了区域经济增长。
22
三、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一)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 ➢ 1、市场机制 ➢ 2、政府干预
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相互补充、相互制约,引导和 推动着区域产业结构不断地发生变化。
环保产业,重点产业等
14
二、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区域产业结构模式代表了区域内各产业之间的典型 组合方式。
此处主要介绍以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和基础 性产业所构建的区域产业结构模式。
15
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区域产业结构
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的组织核心。 关联产业的配套就是根据主导产业来合理规划、促进其相关产
(2)重要性——这类产业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发展 为新的主导产业。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转型发展:空间集聚·机制路径·政策新举”专题——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3.0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转型发展:空间集聚·机制路径·政策新举”专题——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3.0
社会科学
Hale Waihona Puke 21 0 2年 第 7期
王 慧 敏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集 聚 区 发 展 的 3 0理 论模 型 与能级 提 升 .
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转型发展: 空问集聚 ● 机制路径 ・ 政策新举’ ’ 专题
厉 无 畏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经过 十 多 年 的 发 展 和 实践 , 已经 不 局 限 于 产 业 层 面 , “ 化 创 意 产 业 ” 念 提 与 文 概
0 31_9 0 0
作 者 简 介 :王 慧 敏 ,上 海 社 会 科 学 院 部 门 经 济 研 究 所 创 意 经 济 研 究 室 主 任 、研 究
员、博 士生导 师 ( 海 上
202 ) 000
收 稿 日期 :2 1 -5 1 0 20 - 0 本 文系 21 0 1年 上 海浦 江 人才 计 划 资 助 项 目 “ 化 创 意 驱 动 城 市 转 型 的 软 环 境 研 究 ” 的 阶 段 性 成 果 ,并 获 上 海 社 会 科 文 学 院 文化 创 意 产 业 特 色 学 科 学 术 研 究 费 资 助 。
的 过 程 ,基 于 对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是 一 种 创 新 发 展 模 式 的 理 论 认 识 和 实 践 发 展 , 可 概 括 总 结 出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集 聚 区 的 3 0演 进 模 型 。 上 海 城 市 在 实 现 “ 新 驱 动 , 转 型 发 展 ” 的 . 创
出之初 相 比 , 生 了实质性 的 变化 : 意 不再单 单是 通过 产业 化作 为 文化 产业 的 替代 概 念 , 发 创 而是 与
城 市发展 有 机融合 , 向经 济价值 与社会 价值 并 重的 方 向推 进 , 并逐 渐成 为城 市经 济 、 市就业 、 市 城 城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概述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概述

范周|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概述文化作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为文化的繁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与祖国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兴息息相关,助推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提升。

特别是近二十年,更是文化产业从起步到腾飞,从初创到成熟的跨越期,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一、1978-2002年文化产业发展的萌芽和初步形成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中期,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提出,我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并取得初步发展,经济体制的改革推动文化领域和思想领域的变革,社会公众开始在思想上冲破极“左”牢笼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知识、新观念,创造新生活,社会文化消费得到复苏,文化产业开始萌芽,取得一定程度的恢复性发展。

1992年到2002年则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初步形成阶段,其中包含了文化体制改革的系统展开和文化要素市场的孕育和生长两大部分内容。

体制机制方面,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同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正式把文化产业列入第三产业,把文化部门由财政支出型部门定位为生产型部门,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做了政策上、体制上的准备。

文化产业发展由较单纯的“以文补文”开始进入初始发展阶段。

1998年,我国进一步明确政府机构改革目标和主要任务,文化管理领域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文化部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方面进行大幅度缩减,并于1998年设立文化产业司,标志着文化产业由民间自发发展阶段进入政府推动阶段。

2001年,中办、国办转发《关于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在加强党领导的前提下,以发展为主题,组建包括中国广电集团、中国出版集团在内的70多家文化集团,加快文化市场整合和结构调整。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文化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机遇与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文化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的机遇与路径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ina Executive Leadership Academy Pudong2023年11月第17卷第6期Nov. 2023V ol. 17, No. 6125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G124A 1674-0955(2023)06-0125-08一、引 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1]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已成为一项时代使命。

作为人类社会文化现代化的重要表现,文化产业是文化走向工业化生产、进行市场化分配与开展大众化传播的形态,是文化商品化的最高发展形式。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将文化产业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文化产业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将文化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就是指我国文化产业要深刻参与到以国内循环为主的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大进程之中。

这是一种内生型的发展模式,要求注重文化产业与国内统一大市场的结合,使文化产业具有更加持久的发展动力。

①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将有力推动我国社会、文化与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改革开摘 要: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产业融入新发展格局具有多重逻辑关联。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大背景下,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与实践路径。

前者包括健全市场、优化分配、提升社会效益、文旅融合与理顺关系等五个方面,而后者包括以坚持人民性为基础路径、以追求共同富裕为目标路径、以促进国内国际协调为支撑路径。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新发展格局;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文化产品收稿日期:2023-09-08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文化和旅游融合视野下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究”(项目编号:21ZD04)的阶段性成果。

文化产业概念梳理

文化产业概念梳理

文化产业概念梳理文化产业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英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先后把文化产业提升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性产业。

自2000年我国明确提出发展文化产业以来,我国的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然而,国内外对文化产业尚未形成一致的认识,文化产业的定义五花八门,这种混乱阻碍了相关的学术交流,也不利于文化产业实践的推进。

因此,在分析国内外已有的文化产业定义的基础上,从学术角度定义文化产业,既有助于深化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乂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基础性的学术研究价值。

一.国际视域中的文化产业概念学术界大多认为,“文化产业” (Culture Industry)这一概念在1944年首次出现于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共著的《文化产业:欺骗公共的启蒙精神》(The culture Industry: Enlightenment as MassDeception)—文,该文后来收入《启蒙的辩证法》。

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并没有给文化产业下一个明确的定义,他们用“文化产业”这一概念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里凭借先进的技术手段大规模复制、传播和消费文化产品的现象。

在他们的语境中,“文化产业”是一个否定性概念。

后来,“文化产业”这一概念的意识形态功能被剔除,用来特指一个新的产业类别,被广泛运用于各国文化产业的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中。

发展历程1、“文化工业” 一词是由英文Culture Industry翻译而来,“文化工业”是由法兰克描学派的主要代表阿多诺与霍克海默在1947年出版的《启蒙的辩证法》一书提出的,并对此现象持一种批判性立场)。

当时的美国文化就被人称为“文化工业”2、1990年美国开始实施对各类传媒的“非管制化”政策,超级传媒巨头不断出现并进军国际市场,欧洲一些国家在文化上感觉到威胁,提出了“文化产业”概念,作为一种国家应对战略。

3、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都已经把文化发展钱略变成了一种国家发展战略,因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得到普遍积极的回应与认同。

世界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是什么

世界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是什么

世界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模式和战略是什么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地的发展模式和战略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演进。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不同的区域和国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道路,有的注重经济增长、有的重视社会福利、还有的则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对世界不同区域和国家的发展模式和战略的概述。

发达国家发展模式和战略发达国家包括欧美等科技水平和产业水平较高的国家。

在历史上,随着科技和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逐渐形成了以经济增长为主的发展模式和战略。

这个发展模式的核心是经济增长,经济领域的产品和服务创新是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

同时,在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力是发达国家取得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保证经济增长的稳定和可持续性,发达国家注重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致力于升级工业结构和提高技术含量,从而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对外贸易,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经济利益。

此外,发达国家在知识产权、环境保护、社会福利等领域也有自己的高标准要求。

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和战略发展中国家是指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多种原因导致劳动生产率低和经济相对滞后的国家。

这些国家在过去通常采取工业化为主要发展战略,力图通过引进外资和技术、市场开放等方式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并进而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

然而,随着全球经济的变化和贸易摩擦的加剧,发展中国家逐渐调整了自己的发展模式和战略。

发展中国家如今倾向于打造“自主发展”的区域性合作机制。

例如,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都是发展中国家为了增强自身影响力和获得更多利益而建立的区域性合作机制。

通过加强内部合作,这些国家可以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深度合作,从而提高发展质量和效果,获得更多的利益。

此外,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在探索一条新的发展路线——“绿色发展”。

这个发展模式的核心是可持续发展,即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必须保护和改善环境。

这种模式重视环保、资源节约和发展的协调。

“绿色发展”的倡导者认为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

摘 要 :产 业 结构 优 化 升 级 是 一 个 动 态 经 济 系统 ,其 实质 是 产 业 结 构 的 高度 化 和 合 理 化 。 产 业 结
构 优 化 升 级 是 产 业 结 构 合 乎 规 律 的 演进 过 程 ,也 是 产 业 技 术提 高 和 经 济 效 益 增 加 的 过 程 。 当前 ,
区域 产 业 结 构 的 高 级 化 过 程 还 包 括 主 导 产 业 的序 列 更 替 ,主 导 产 业 是 指 在 产 业 结 构 中 处 于 战 略地 位 ,对 国民经济 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对其他 产 业 的 发 展 起 着 拉 动 和 推 动 作 用 的 产 业 。 主 导 产 业 在整个经济结 构中地位突 出 ,但并 非固定 不变 ,而 是 与 经 济 发 展 密 切 相 关 ,具 有 序 列 更 替 性 ,区域 内 主导 产 业 的更替 和 升级 体 现为 区域 产业 结构 的优 化 过 程 。
文 化 创 意产 业 正在 全球 范 围 内以 前 所 未 有 的速 度 迅 速 崛起 ,成 为 各 国现 代 经 济 结 构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文 化 创 意 产 业 的 发 展 方 向 与 区域 产 业 结 构 高 级 化 方 向 相 一 致 , 它 的 兴 起 体 现 了 区域 产 业
区域 产 业 结 构 高 级 化 的 另 一 个 特 征 是 产 业 链 条 的 延 伸 性 。产 业 链 是 指 以 产 业 关 联 度 大 的 优 势
收 稿 日期 :2010—07—06 作者简介:陈亚民 (1965一),女 ,山东单县人 ,山东经济学院文学与艺术学院副教授 ,文学博 士,研 究方
关 键 词 :文化 创 意 产 业 ; 区域 产 业 结 构 ;策 略

论新中国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

论新中国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

思想战线2010年第1期第36卷ɴ.1,2010Vol.36论新中国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蔡尚伟,刘锐①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经历了曲折而复杂的演变过程,形成了自身的基本特点和逻辑。

相关政策制定的经验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要坚持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的“二为”方向、“双百方针”;要清醒认识文化的双重属性,正确把握执政安全与文化产业发展的关系、文化产业国际竞争能力与国内适应能力的关系、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市场开放的节奏与度,以及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稳定与创新的关系。

总体而言,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宜采取渐进式的变迁路径。

关键词:文化经济;文化产业;政策;演变在当今文化全球化和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下,以史为鉴,系统梳理几十年来中国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历程,汲取政策制订的有益经验,对于未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中国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不无裨益。

一、新中国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的演变历程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经济及文化产业政策演进的基本路径与国家的文化与经济体制相吻合,从计划性管制调控向政府引导与市场调整相结合演变,实现了从自发到自觉、从“全面封闭”到“逐渐开放”、从单一到多元、从“政府主导型”到“政府与市场二元推动型”的发展转变。

其演变历程大体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一)改革开放前的文化经济政策(1949 1978年)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在政治上实行的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制度,经济上实行的则是一种在国家计划经济前提下承认民间和私有经济合法性的多元经济结构,因此,鼓励个人或企业从事文化经营是这一时期文化经济政策的内容之一。

与此同时,对于国营文化单位,政府为缓解财政压力,采取积极支持其实行企业化运作的方式。

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在北京召开全国报纸经理会议研究对策,决定报纸实行企业化经营的方针。

中共中央在批转这次会议的通知中,要求“条件好的公营报纸争取自给”,“多登有益广告”、“废除予取予求的单纯报销制”。

三十年来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进

三十年来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进

三十年来中国文化产业政策的演进一本文关于文化产业政策的界定本文以文化产业政策为题,有必要对“文化政策(Cultural Policy)”、“产业政策(Industrial Policy)”和“文化产业政策(Cultural Industries Policy)”进行区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5年10月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达多样性国际公约》中对“文化政策”进行了比较完整和权威的表述:“文化政策是与文化相关的政策和措施。

这些政策和措施可分为多种层次,既可以是本地的、国家的,也可以是地域性或国际性的。

这类政策与措施的共同点是专注于文化。

[1]“文化政策”是国家实行文化管理的战略、目标与方式、手段的有机统一体,也是国家在文化艺术、文化遗产、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网络游戏和动漫产业领域实施的一系列战略规划、政策法规、管理条例的总和。

“产业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组织形式,从而提高供给总量的增长速度,并使供给结构能够有效地适应需求结构的政策与措施体系。

产业政策是在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指导下的一种有差别的“倾斜性政策”。

政府通过干预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产生一种外部性,并以其来修补和校正市场机制的局限性。

[2]“文化产业政策”是指文化政策范畴内有关产业发展部分的政策、措施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它隶属于文化政策范畴,叶南客认为文化产业政策是“各级政府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目标、弥补修正市场机制缺陷而制定的带有特定导向性的文化生产、流通、消费等规章条款系统。

”对于文化产业政策的内涵与外延,学界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讨论。

贾旭东认为,所谓“文化产业政策”即关于中国文化的产业政策,或者说是关于中国要发展文化产业的产业政策。

[3]张玉国认为,“文化产业政策”是规定文化领域内“所有权问题、内容管理问题和文化产品国际贸易问题”的政策体系。

[4]陈杰、闵锐武认为,“所谓文化产业政策,就是为了促进本国的经济繁荣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文化产业关系,规范文化产业活动而制定的政策。

宁德市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研究——基于文化资本化视角

宁德市环三都澳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演进研究——基于文化资本化视角
Abs t r a c t : Ap p r o p ia r t e s p a t i a l l a y o u t o f r e g i o n a l c u l t u r a l t o u r i s m i n d u s t r y i s t h e b a s i s o f a c h i e v i n g t h e h e a l t h y a n d c o o r d i n a t i n g d e v e l o p me n t .Cu l t u r a l c a p i t a l i z a t i o n,a v i t a l mo d e f o r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c u l —
t o u is r m r e s o u r c e i n s a n d u a o a n d s u r r o u nd i n g r e g i o n s i s a t t h e b e g i n n i n g s t a g e,t h e c u l t u r a l t o u r i s m i n—
基 于文 化 资本 化视 角
谢 新 丽 , 吕群 超 ,谢 新 哄 ,郑 立 文
( 宁德师范学院 旅游系 ,福建 宁德 3 5 2 1 0 0 )
摘要 :区域文化旅游产业空间的合理布局是 实现旅游 产业 健康 、协调发 展的重要前 提。文化 资本 化作 为文化
旅 游资源开发 、利用 的重要模式 ,在提 高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利 用水 平和实现 文化旅游产 业空 间演 进上具有 重
要作用 。研究表 明环三都澳 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处 于起步 阶段 、文化 旅游产业 发展不健全 ,文化旅游产 品 较少且 结构单一 ,文化旅游产业空间发展不协调 。在综合 分析其原 因的基础上 ,探讨 了实现环 三都澳 区域 文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动态演进及形成机理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动态演进及形成机理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空间布局、动态演进及形成机理作者:张红凤杨方腾李晓婷来源:《改革》2022年第11期摘要: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实现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地区协同,对共创共享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精神成果具有重大意义。

基于2015—2020年31个省份的数据,采用Dagum 基尼系数与Kernel密度估计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距与分布动态演进特征进行解构,并运用二次指派程序实证考察其形成机理。

研究发现:地区间差距是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东西部之间差距最大;考察期内,东西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绝对差距有缩小趋势,而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有扩大趋势;产业规模差距是导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地区差距的主要驱动要素。

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应强化顶层设计,重视总体差距,聚焦产业地区间协同发展能力的提升,并防止极化趋势的问题在地区内进一步加剧。

关键词: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区域差距;区域协调发展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543(2022)11-0106-13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旧动能转换的进程测度及推进策略研究”(19AJY014);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的问题与路径研究”(22CZTJ23);山东省人文社会科学课题“山东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研究”(2022-YYGL-08)。

作者简介:张红凤,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部部长、泰山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方腾(通信作者),山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李晓婷,山东建筑大学商学院讲师。

实现共同富裕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

如何缩小中国各个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差距,实现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协同发展的全面富裕,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进程中所面临的紧迫问题[1]。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高效配置文化资源,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文化产业变迁的原因

文化产业变迁的原因

文化产业变迁的原因1.引言1.1 概述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化产业也经历了不断变迁的过程。

文化产业变迁的原因众多,涉及到经济、技术、社会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这些角度对文化产业变迁的原因进行探讨。

首先,经济因素是文化产业变迁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文化产业逐渐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传统的农业和制造业逐渐面临着产能过剩和市场竞争的挑战,而文化产业则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利益。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事文化创意产业,推动了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变迁。

其次,技术因素也对文化产业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普及,文化产业也得以迅速发展。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文化产品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商业模式和盈利方式。

数字化和网络化的技术手段为文化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社会因素也是文化产业变迁的重要推动力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精神文化需求。

传统的娱乐和消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对于文化产品和文化体验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这种需求的变化促使了文化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文化产品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综上所述,文化产业变迁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经济、技术和社会的变化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转型和发展。

随着时代的不断演进,我们可以预见文化产业将继续面临新的变革和挑战。

在未来,我们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保持对文化产业变迁的敏感度,以便更好地把握机遇并应对挑战。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文章正文的分段和组织的描述,以及每个段落的主题和目标。

文章结构的合理安排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跟随文章的思路。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编写范例: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概述本文要探讨的问题,即文化产业变迁的原因。

在此部分将引出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和其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并提出研究文化产业变迁原因的目的。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及演进方向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及演进方向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的现状、特点及演进方向前言产业结构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不同产业的比重,它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及演进方向。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此,本文将从现状、特点及演进方向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现状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截至2021年,服务业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的最大驱动力,它的占比已经超过了50%,而工业的占比为27.9%,农业的占比为7.2%。

从我国地区分布情况来看,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对优于中部、西部地区,目前东部地区的服务业占比已经超过60%,而中西部地区的比例则为30%左右。

此外,不同产业之间的发展速度也存在巨大的差异,高科技产业增长迅速,而传统制造业增长缓慢。

特点我国产业结构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面向出口目前,我国的出口已成为支撑外贸的重要产业之一。

我国生产的大量商品都是为了输出到海外市场,因此在产业结构中的相应比重也相当高。

2. 高端产业崛起近年来,我国的高端产业逐渐崛起,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这也带动了相关的产业链升级和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中低端产业的比例也逐渐下降。

3. 优化结构为了适应全球经济和国内市场的需求,我国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

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高端制造、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入,也在加强生态环保、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开发。

4. 区域差异由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东部地区以服务业和高技术制造业为主,而西部地区主要是以煤炭、石油等资源型产业为主。

演进方向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正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1. 服务业占比持续提高未来,我国服务业的占比还将继续提高。

此外,其中也会涌现出更多的高技术产业,如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等领域。

2. 制造业结构升级在制造业方面,未来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大力发展高端制造等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演进从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来看,经历了从企业不断探索到找准定位的延伸上下游产业链式发展模式和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的打造文化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

(一)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从不断探索到找准定位文化产业链,是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根据特定供需关联与时空布局关系,由众多文化企业形成的链条式线性经济关系形态。

文化产业链大致涵盖三个环节:位于文化产业链上游的是内容创意开发,这是文化产业的概念设计环节;位于文化产业链中游的是生产设计制作,这是文化产业的产品生成环节;位于文化产业链下游的是营销传播推广,这是文化产业的创意推广环节。

环环相扣的三个环节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文化产业链(见图1)。

一般来说,延伸上下游文化产业链的主要途径是向文化产业链上游延伸进入到概念设计环节,向文化产业链下游拓深进入到创意推广环节。

总的来看,这种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是尽可能在一条已经存在的文化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延伸,线性发展观必然面临着发展瓶颈的制约。

(二)打造文化产业集群: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由众多独立而相互关联的文化企业以及相关文化组织,根据专业化分工和互补式合作关系所形成的集群式块状经济关系形态。

最常见的文化产业集群形式就是文化产业园区(见图2)。

一般来说,提升文化产业集群效能的主要途径是完善要素结构(实现文化产业集群投入要素的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和提升集群效能(建设共享的“创意- 创新-创业”网络,从而提高文化产业集群的创新速度和创新效率)。

这种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弊端是:由于缺少社区单元和公共服务配套,而导致了功能集约化进程的滞后。

块状规划观使得文化产业集群很容易在城市整体布局中形成“产城割裂”的局面。

如何破解这一困境,成为了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课题。

如果说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 1.0 版本,打造文创产业集群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 2.0 版本,那么构建文化产业生态圈就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3.0 版本。

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含义与特征(一)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含义:生态学视角的审视文化产业生态圈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按照区域集中、产业集聚与开发集约原则,引导文化企业、文化人才、文化资源、金融资本与知识技术等各种资源集聚起来,推动文化产业链上下游与协作关联企业通过匹配、融合、共享等多种方式,形成若干能够实现自发良性循环的微观生态链和生态群落,从而获得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市场竞争力以及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势的区域性文化产业多维网络体系(见图3)。

存在协作关联关系的龙头文化企业与中小微型文化企业,这些企业相互依存、相互协作。

二是人才维。

在区域内聚集有大量的能够产生文化创意的艺术家、设计师、传媒人、策划人、经纪人、评论家、文创客等各类文化人才,这是区域文化活力的源泉。

三是服务维。

在区域内聚集有各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代理服务、咨询服务等多种市场化服务的专业型服务企业。

四是基础维。

在区域内拥有交通、通讯、物流、教育、医疗等保证社会文化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

五是政府维。

在区域内由地方政府提供的旨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产业园区规划与政府公共服务。

其中,企业维是文化产业生态圈建设的核心,人才维是文化产业生态圈建设的关键,服务维是文化产业生态圈建设的重点,基础维是文化产业生态圈建设的保障,政府维是文化产业生态圈建设的动力。

(二)文化产业生态圈的特征:实现自发良性循环文化产业生态圈体现的是一种新的区域文化产业布局理念与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无论就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而言,还是对重塑区域文化经济地理来说,文化产业生态圈模式都是超越了过去的上下游产业链拓展模式与文化产业集群打造模式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

一个充满活力的文化产业生态圈具有开放、合作、有序、共生、共享、共赢的特征,能够从文化产业链自身配套、协作关联性服务配套、公共服务配套、基础设施配套等多个层次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增长和城市文化的建设。

不仅让身处其中的个体共存共荣,而且能够实现整个文化产业生态圈系统的自我生存、自我成长、活力发展。

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建设,首先要确定市场前景广阔与带动系数较高的优势产业(主要涉及企业维和人才维),发展包括支持产业与追随产业在内的文化产业链配套(主要涉及企业维和服务维)。

其次要以产城融合理念规划与建设能够为文化价值的发挥和文化功能的拓展预留充足公共空间的软硬件基础设施(主要涉及基础维和政府维)。

最后要以较快的建设速度在较短时间内达到一定的临界规模,为微观生态链和生态群落的形成提供足够的“养料”,从而实现文化产业生态圈的自发良性循环。

区域文化产业生态圈的战略目标与实施路径区域文化产业生态圈的战略目标是实现“共生-共享-共赢”的生态发展,实现该目标的动力机制是充分激发“创意-创新-创业”的链式效应,首要任务则是从顶层设计的高度科学规划“生产- 生活- 生态”的产城布局(见图5)。

(一)科学规划“生产- 生活- 生态”的产城布局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的文化创意。

对于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而言,文化人才是第一生产力。

一个区域能否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吸引、留住和激活文化人才,直接决定着该区域文化产业发展速度的快慢和发展水平的高低。

因此,区域文化产业生态圈的产城布局思路应该是秉承“先生态、再生产、后生活”的理念,按照“着眼于人、着手于产、落脚于城”的部署,实现“宜业、宜居、宜文”的产城布局目标。

从生态的角度而言,区域文化产业生态圈要坚持“生产- 生活-生态”并重的产城空间优化布局,为区域文化人才高地建设和该区域向生产、服务、消费等多功能的文化城市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奠定坚实的产城布局基础。

从生产的角度来说,区域文化产业生态圈要提供文化产品研发和生产的基础条件,实现人才、资金、土地和技术的集约利用,通过众多龙头文化企业和小微文化企业的汇聚,为文化人才提供就业机会、创业机遇和发展空间。

从生活的角度来看,区域文化产业生态圈要明确小而精、绿而美、秀而活的“文化社区”建设理念,实现求学、就医、购物和出行方便,文化、休闲和交流空间充足的建设目标,为吸引和留住文化人才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环境。

区域文化产业生态圈的产城布局思路,要按照产业先导、职住平衡、完善配套、塑造城市美学的原则,树立产城融合理念,科学优化新城设计,大力推进载体建设,打造功能配套完善、彰显文化风貌、体现生态宜居的文化产业新城,从而实现城市与产业在时序上同步演进、空间上分区布局、功能上产城一体的规划和建设目标。

(二)充分激发“创意- 创新- 创业”的链式效应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 号)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发展的动力之源”。

在互联网的助力之下,文化创意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

从创新驱动的动力来看,创新驱动仅靠科技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文化创意的注入才能催生出附加值更高的新兴业态。

从文化产业生态圈的角度而言,文化创意与很多产业都具有非常高的关联度与融合性。

事实上,文化创意是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基本价值观念和日常生活需求、从而对制造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力量。

因此,一个区域要真正实现全面的创新驱动,就必须把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意有机结合起来。

区域文化产业生态圈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从深刻认识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高度出发,全面理解和充分激发创意引领创新、创新推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激发创业的“创意-创新-创业”链式效应,实施区域文化产业的“三创”驱动发展战略。

(三)努力实现“共生- 共享- 共赢”的生态发展文化产业生态圈是一种以构建文化产业生态系统为核心目标的新型文化产业发展理念与布局模式。

主导文化产业中的龙头文化企业的核心业务占据关键地位,成为文化产业生态圈的中心,由此衍生出一大批中小微型文化企业,形成鱼群效应,最终实现全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整个文化产业生态圈中的文化企业共生共荣,形成强大的竞争力与共同循环体系,从而实现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

文化产业生态圈化的新发展模式的核心就是共生、共享、共赢的发展模式。

首先是谋求共生。

在构建区域文化产业生态圈的过程中,文化人才、文化企业和其他各类文化组织要凝聚共识、谋求共生。

政府主管部门则要加强协调、统筹推进,强调参与各方彼此各有所长、各有所需、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合作关系,从而让各方适应区域文化产业规划“一盘棋”的格局,形成区域文化产业发展“一股绳”的合力,重绘区域文化经济地理“一幅画”的效果。

其次是追求共赢。

在构建区域文化产业生态圈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巩固政府主管部门的凝聚力,做到“运转有保障、办事有资金、发展有路径、说话有底气”。

进一步增强区域文化产业支撑力,通过文化产业生态圈的构建,创新文化产品,开拓文化市场,打造文化品牌,提高竞争实力。

实现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的多重发展目标,汇聚更多的文化人才和文化企业。

最后是务求共享。

区域文化产业生态圈的构建,共生是基础,共赢是目标,共享是初心。

具体来说:一是政府从中借力。

政府主管部门通过深度参与区域文化产业生态圈的构建,学习产业经验,培养管理人才,不断提高自身的行政能力与服务水平。

二是企业从中盈利。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尊重文化企业的市场嗅觉敏锐性和经营管理专业性,放手让文化企业大胆“试错”,为文化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三是民众从中受益。

民众受益是最大的初心,区域文化产业生态圈的构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追求的并不是单纯的GDP 指标,更重要的是人居环境的改变,文化环境的优化,生活质量的提高,城市气质的提升。

总之,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要发挥文化产业生态圈内企业群落在“孵化- 成长- 成熟- 再孵化”方面的天然优势,实现文化产业升级与产业生态更新,而且要发挥文化产业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对相关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提升所发挥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最终实现以融合共生、资源共享、多方共赢为特征的生态发展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