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奇妙的溶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溶解》教案三篇
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溶解》教案三篇【篇一】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有趣的溶解》教案活动目标:1、让幼儿发现糖和盐能溶解于水的现象,同时发现搅拌能加快溶解。
2、使幼儿知道有的物体在水里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里不能溶解。
3、培养幼儿对溶解这个现象产生好奇心和激发幼儿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
4、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5、发展合作探究与用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的水平。
活动准备:1、杯子若干、筷子若干。
2、实验材料:白糖、小米、盐、沙子、红糖、石子、温水。
活动过程:一、情景故事“小鸭子买东西”导入。
故事内容:有一只小鸭子非常懂事,老是帮妈妈干活。
有一天,鸭妈妈让她帮忙买一袋白糖和一袋米,小鸭子答应了。
小鸭子高高兴兴地买了白糖和小米,到了河边,一不小心,把装糖和装米的袋子弄破了,糖和米都撒到了河里,小鸭子会游泳,连忙到河里去捞,不过她在河里翻了个遍,也没有找到白糖,但是小鸭子找到了米。
小朋友们,你们想一想为什么白糖找不到了,米还能找到?二、实验操作:溶解现象。
(一)教师示范实验观察糖和米在水里的溶解现象。
老师做实验,小朋友们观察。
(1)先用小勺舀一勺白糖放入空杯子里,让幼儿看看杯子里的白糖颜色和形状?(白色的、颗粒状)教师拿出一杯清水让一位幼儿尝尝温水的味道?(无味的)再向盛白糖的杯里倒入温水,让幼儿观察白糖在水里,教师用小勺搅拌几下,这时幼儿观察,白糖有啥变化?(白糖不见了)(2)让幼儿尝尝杯子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变甜了)(3)教师小结:白糖在水里过一会不见了,水变甜了,我们就说白糖在水里溶解了。
(4)教师又拿出一杯清水,一些米,让幼儿观察米放进水里怎么样了?(还能看见、不溶解)(二)幼儿动手操作实验,进一步探索。
出示(盐、红糖、小石子、沙子图片)这些东西会不会溶解呢?教师提出操作要求:老师将小朋友分成四个组,每个组的实验材料都是不一样的。
每组小朋友都有一个装有实验材料的杯子、一根筷子。
幼儿园奇妙的溶解科学教案实验
03
溶剂种类
不同的溶剂对同一物质的溶解 能力不同。例如,食盐易溶于
水,但难溶于乙醇。
溶解度概念及影响因素
01
溶解度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 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 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
溶剂中的溶解度。
02
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 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 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很小 ,如氯化钠;极少数物质的溶 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
生活中溶解现象举例及应用
实验步骤
1. 向幼儿展示洗衣粉、洗洁精等清洁用品,并解释它们的工作原理与溶 解现象有关。
2. 让幼儿思考并列举生活中其他与溶解现象相关的例子,如冲泡饮料、 溶解药品等。
生活中溶解现象举例及应用
3. 引导幼儿讨论溶解现象在生活中 的应用,如清洁、烹饪、医疗等领域 。
4. 通过实验或演示,展示醋或水垢清 除剂如何利用溶解现象去除水垢或污 渍。
垫。
实验目的和意义
01
02
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感受溶解现象,加深对溶解概念的理解。
培养幼儿动手实验的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溶解的基本概念,了解溶解现象在日 常生活中的应用。
价值观目标
引导幼儿认识到科学探索对于人类生活的 重要性。
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溶解实验,观察并记 录实验现象。
微观解释
从微观角度来看,溶解是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分子的作用下,克服彼此间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分散到溶剂 分子中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溶质分子(或离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形成新的相互作用力,即溶剂化物。这种 相互作用力使得溶质分子(或离子)在溶剂中稳定存在。
幼儿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溶解
幼儿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溶解幼儿中班科学公开课教案:探索溶解的奥秘导语: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科学素养的基石,通过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次幼儿中班科学公开课将以“溶解”的实验为主题,通过简单的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溶解的奥秘。
一、引入:神奇的溶解实验在幼儿面前摆放几个透明的杯子,每个杯子里放入不同的物质,如盐、糖、石灰粉等,并加入相同的量的水。
引导幼儿观察每个杯子中的物质是否完全溶解在水中,为什么有的溶解了,有的没有溶解。
二、实践操作:探索物质的溶解性1. 实验现象观察让幼儿将一小勺盐、糖、石灰粉分别加入三个杯子中的水中,并观察每个杯子中的物质是否完全消失,有的溶解了,有的没有溶解。
2. 探索原因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有的不能够溶解。
引导幼儿探索溶解性与物质的特性有关,如颜色、硬度、形状等。
3. 实验探究为了进一步了解溶解的原理,接下来让幼儿进行实验探究。
将不同颜色的彩色糖果放入不同杯子中的水中,观察糖果溶解后水的颜色变化。
然后让幼儿思考是不是所有物质都能够溶解在水中。
4. 总结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幼儿总结结论:只有一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这些物质被称为可溶解物质,而不可溶解的物质则称为不溶解物质。
三、拓展活动:创意体验1. 玩具溶解为了进一步加深幼儿对溶解的理解,可以将一些小玩具(如彩虹泡泡、果冻等)放入杯子中,并加入适量的水。
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玩具溶解在水中,而其他的物质却不能?2. 制作糖果水果冰棒在小组活动中,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糖果和水果,将其切成小块放入冰格子中,注入足够的水。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糖果和水果能够溶解在水中。
3. 探索其他溶解物质引导幼儿在家庭环境或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其他可溶解物质,如洗发水、洗碗液等。
并鼓励他们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有什么作用。
四、反思与评价通过本次科学公开课,幼儿能够较好地理解了溶解的概念,并能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教案一、活动目标1. 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物体在液体中分散的过程。
2. 通过实验观察,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盐、糖、味精、胡椒粉等。
2. 容器:玻璃杯、碗、勺子等。
3. 实验材料:热水、冷水、透明胶带、记录表等。
4. 教学课件:溶解的定义、溶解过程的图片等。
三、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物体在液体中分散的过程。
2. 活动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探究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现象。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故事《神奇的水》,引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兴趣。
2. 讲解:介绍溶解的概念,讲解溶解的过程。
3. 实验一: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实验二:比较糖、味精、胡椒粉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5. 实验三:探究不同温度下,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6. 总结:通过实验现象,总结溶解的特点和条件。
7. 拓展:让幼儿思考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分享给大家。
五、活动延伸1. 区角活动:科学区投放相关的溶解游戏,让幼儿自主探索。
2. 家庭作业:邀请家长参与,观察家庭生活中的溶解现象,记录并分享。
3. 环境创设: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溶解主题墙,展示幼儿的作品和实验结果。
4.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溶解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方法1. 实物操作法: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2. 问题引导法: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3. 小组合作法:鼓励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情境教学法: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创设情境,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七、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故事《神奇的水》,引发幼儿对溶解现象的兴趣。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奇妙的溶解》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溶解现象,知道溶解的基本概念,学会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现象,认识溶解的基本概念。
2. 学会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的概念,观察和描述溶解过程。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溶解现象,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杯子、搅拌棒、食盐、糖、沙子等)、投影仪、PPT。
2.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泥。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一杯水慢慢加入糖,糖逐渐消失的过程,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溶解的概念,通过PPT展示食盐、糖、沙子在水中溶解和不溶解的例子,让幼儿理解溶解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4. 小组讨论与分享(5分钟)各小组分享实验过程和结果,引导幼儿描述溶解现象,讨论溶解的规律。
6. 创意展示(5分钟)利用彩泥制作溶解实验的模型,让幼儿动手操作,加深对溶解现象的理解。
7. 课堂小结(5分钟)强调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的科学。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溶解》2. 内容:溶解概念溶解现象例子溶解规律溶解实验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常见的溶解现象。
答案:如盐在水中的溶解、糖在牛奶中的溶解等。
2. 作业题目:与家长共同完成一个溶解实验,并描述实验过程。
答案:自选实验,如溶解水果糖、溶解肥皂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关注其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溶解现象,进行家庭实验,分享实验成果。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教案
一、活动名称: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二、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了解溶解的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活动准备:1. 准备一些可溶性物质(如糖、盐、面粉等)和不可溶性物质(如沙子、铁粉等)。
2. 准备一些容器和工具(如杯子、勺子、滤网等)。
3. 准备一些图片或实物,展示溶解的现象。
四、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溶解现象引起幼儿的兴趣,例如将糖放入水中,观察糖的溶解过程。
2. 观察和实验:让幼儿观察和操作不同的溶解实验,如将盐放入水中,观察盐的溶解过程;将面粉放入水中,观察面粉的溶解情况等。
3. 讨论和分享:让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总结溶解的特点和条件。
4. 延伸活动:让幼儿自己设计一个溶解实验,使用不同的物质和工具,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表现,评价他们对溶解现象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幼儿在实验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幼儿的实验记录和分享内容,评价他们对溶解特点和条件的理解。
六、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家长可以在家中与孩子一起进行溶解实验,使用不同的物质和工具,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继续探索和体验溶解的现象。
2. 环境探索:带幼儿去户外,观察自然界中的溶解现象,如雨水溶解土壤中的盐分等。
3. 艺术创作:让幼儿利用溶解现象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在画纸上撒上盐或糖,喷上水,观察溶解后的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一个包含溶解现象图片、实验步骤和问题讨论的教学PPT,方便教师在进行活动时展示和引导。
2. 实验材料包:为每个幼儿准备一个实验材料包,包含适量的糖、盐、面粉、沙子、铁粉、容器、勺子、滤网等实验工具。
3. 溶解现象图片:收集一些展示溶解现象的图片,如糖溶解、盐溶解等,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讨论。
八、安全注意:1.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工具,避免受伤。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教案
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通常用符号S表示,单位为克(g)。例如,在20℃时,食盐 的溶解度为36g,即表示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 36g食盐。
影响溶解度因素探讨
01
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硝酸钾;少数物质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很小,如氯化钠;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如氢氧化钙。
实验结果与分析:记录实验数据,根据测量结果 进行浓度计算,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浓度概念在日常生活和 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意义。
05
拓展延伸:其他溶解现象探讨
乳浊液和悬浊液简介
乳浊液
一种液体以极小的液滴形式分散在另 一种与其不相溶的液体中形成的混合 物。如牛奶、豆浆等。
学生理解了溶解是指物质在水 中均匀分散,形成透明溶液的
过程。
溶解的条件
学生掌握了溶解需要满足温度 、压力和溶质与溶剂相互作用 等条件。
溶解现象的观察
学生学会了观察物质在水中溶 解的过程,并能够描述溶解现 象。
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了解了溶解在日常生活中 的应用,如洗涤、烹饪等。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01
02
压强
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例如,打开
汽水瓶盖时,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
03
溶剂性质
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例如,碘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
,但在酒精中的溶解度较大。
实例分析:生活中溶解度应用
烹饪
在烹饪过程中,食盐、糖等调味品的添加量需要根据食材 的量和口味进行调整。如果添加过多,会导致溶解度过大 ,影响口感和营养价值。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奇妙的溶解》含反思
幼儿园小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奇妙的溶解》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将了解到溶解的概念并能够观察实验,探究材料可以溶解和不可以溶解的原因,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二、教学内容1.溶解的概念及实际应用2.材料可以溶解和不可以溶解的原因3.设计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溶解情况三、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玻璃杯、勺子、水、盐、糖、沙子、食品染色液等2.实验台布置:清洁干净的实验室桌面,准备好实验所需物品3.相关教具:幻灯片、画板、讲义等四、教学流程1. 导入(10分钟)老师用幻灯片、画板等教具向幼儿介绍溶解的概念,简单介绍溶解的应用场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2. 实验环节(30分钟)1.老师让幼儿自行选取盐、沙子、糖等材料,探究其是否可以溶解,同时结合幻灯片、画板等教具讲解材料可以溶解和不可以溶解的原因,并带领小班幼儿完成相关实验。
2.老师现场演示食品染色液的溶解情况,引导幼儿思考不同材料溶解的原因和方法。
3. 总结(10分钟)老师与幼儿一起总结今天的重点内容,让幼儿回答在实验中有什么新的发现和体验。
同时,鼓励幼儿思考如何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其实践能力。
4. 反思(10分钟)1.教学中的亮点:教具丰富,实验设计有趣。
2.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实验前准备不充分,耗费时间过长。
3.改进方案: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物品,缩短实验时间。
五、教学后记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我对幼儿如何学习科学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
实验中,幼儿能够自己探究材料可以溶解和不可以溶解的原因,同时,在幼儿的实践中学习知识,更容易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不过,在实验前的准备工作中,需要更加充分,以提高课程的效率和幼儿的学习体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教案
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溶解的概念和特点。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二、活动准备1. 物质准备:溶剂(水、酒精)、溶质(盐、糖、沙子)、实验器材(杯子、勺子、筷子、放大镜)。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实验室环境。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入溶解的概念,让幼儿初步了解溶解。
2. 实验一:盐的溶解(1)教师向幼儿展示盐,让幼儿观察盐的特性。
(2)教师将盐放入水中,让幼儿观察盐在水中的变化。
(3)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和特点。
3. 实验二:糖的溶解(1)教师向幼儿展示糖,让幼儿观察糖的特性。
(2)教师将糖放入酒精中,让幼儿观察糖在酒精中的变化。
(3)教师引导幼儿总结糖在酒精中的溶解过程和特点。
四、活动总结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内容,巩固溶解的概念和特点。
2. 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发现和感受。
3. 教师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1. 家庭延伸:教师发放实验材料,让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溶解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环境延伸:教师在班级环境中布置溶解主题展示区,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实验作品。
3. 教学延伸:教师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调整后续教学计划,深入探究溶解相关知识。
六、活动实施步骤1. 准备工作:教师提前布置实验室,确保实验器材和材料的准备充足。
2. 活动引导: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入溶解主题,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实验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正确使用实验器材,进行溶解实验。
4. 观察记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在实验表格中。
5. 分享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实验结果和感受,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材料的安全性,避免使用有毒或刺激性强的物质。
2. 教师应全程关注幼儿的实验操作,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3.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实验,但要注意不强迫幼儿进行实验。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溶解
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溶解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溶解引言:溶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无论是洗衣服、喝咖啡,还是在浴缸中放入泡泡浴球,溶解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幼儿园中,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溶解过程,孩子们可以加深对溶解这一科学现象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本文将介绍一堂针对中班幼儿开展的奇妙的溶解实验课。
一、课前准备:1. 食材准备:白糖、盐、酸橙片、沸水、冰块、餐具、透明杯。
2. 工具准备:垃圾袋、围裙、塑料勺子、滤纸、滤网。
3. 课堂准备:桌椅整齐排列,实验区域清晰标示,实验要求和安全注意事项准备好。
二、教案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们对于溶解的已有认识,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思考,并共同讨论:- 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 学过哪些溶解的事物?- 有哪些溶解可以看得见?2. 实践操作(30分钟)a. 与幼儿一起制作溶解实验记录表。
表格中包括溶解物、溶液颜色、搅拌次数等内容。
b. 请幼儿坐在围裙和垃圾袋上,保持安全环境。
教师将准备好的白糖、盐和酸橙片放置在透明杯中,并用滚烫的沸水和冰块水分别倒入两个杯子中。
c. 提醒幼儿们注意观察白糖、盐和酸橙片在不同温度水中的溶解情况。
并记录观察结果。
可以提醒幼儿在搅拌过程中注视溶解物颗粒的变化情况。
d. 鼓励幼儿们亲自搅拌溶解物,体会到溶解物在水中的变化。
同时提醒幼儿们注意安全,避免触及热水。
3. 观察和总结(10分钟)a. 要求幼儿们将实验记录表放在桌上,与小伙伴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b. 教师引导幼儿们总结:- 不同温度的水对溶解物溶解的影响有哪些?- 搅拌次数多少对溶解有何影响?- 有没有其他材料可以溶解?4. 拓展与展示(10分钟)a. 安排幼儿们用滤纸和滤网进行简单的过滤实验,将溶解物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教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有杂质的溶解物,例如花瓣粉末、糖粉等。
b. 让幼儿观察和描述过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并与之前的溶解实验进行对比。
奇妙的溶解中班科学教案
奇妙的溶解中班科学教案科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重要,而初级中班的学生正处于知识探索的阶段,他们对于周围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都非常强烈。
因此,设计一份充满趣味和趣味的科学教案对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发展科学思维非常必要。
在这个教案中,我们将通过探索和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溶解现象。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2. 学生能够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 学生能够理解溶解速度受到温度、搅拌和粒子大小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部分: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透明杯子、温水、冷水、盐、砂糖、搅拌棒、茶匙等。
2. 图片或图片卡片:展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 实验记录表格和铅笔。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或描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用图片或图片卡片)。
引发学生对溶解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2. 实验探究:a. 学生分组,每组2-3人。
b. 每个小组准备一份实验记录表格。
c. 给每个小组发放实验材料,并解释实验的目的和步骤。
d. 要求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物质在温水和冷水中的溶解情况,如盐、砂糖等。
e. 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讨论在不同条件下溶解速度的异同,例如在温水和冷水中溶解速度是否相同,是否搅拌有助于溶解等。
3. 实验结果总结与讨论:a. 要求每个小组报告他们的实验结论和观察结果。
b. 引导学生和他们的小组讨论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并归纳总结。
c. 引导学生发现溶解速度受到温度、搅拌和粒子大小等因素的影响,并引导他们解释这些现象的原因。
4. 拓展与应用:a. 提问学生溶解现象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例如糖溶解在茶中的应用、油溶解在水中的应用等。
b. 鼓励学生分组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或观察,探究溶解现象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第四部分: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态度。
2. 检查学生的实验记录表格,评估他们对溶解现象的理解和观察记录的准确性。
科学《奇妙的溶解》教案
科学《奇妙的溶解》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白溶解的概念;2.引导学生掌握混合物间的化学变化;3.让学生学会判断物质溶解或不溶解;4.让学生尝试不同的实验,体会溶解的技巧。
二、教学重点:2. 掌握溶解过程中物质间的变化;三、教学准备1. 水、糖、盐、油、金属锌粉2. 细品杯、烧杯、搪瓷比重瓶、水槽、铜钉、搪瓷容器3. 酸碱指示剂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 复习学过的“混合物”的概念及特点。
2. 理解混合物的概念,包括其混合的形式、浓度大小等。
(二)交流1. 播放《奇妙的溶解》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溶解的概念,并让学生用口头回答指定的问题。
2. 把实验材料放在课桌上,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各种溶质溶解性的情况。
3. 把实验材料放在实验室里,做一些实验让学生去体会溶解的奇妙之处。
4. 总结学生的实验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实验出现的现象,获得结论。
(三)归纳1. 回顾复习溶解的概念,指出溶解物质在受到能量干扰时会发生吸收、渗透、混合、分解等反应。
2.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溶质和溶液谁是混合物,两者之间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3. 总结溶解过程中物质间的化学变化,以及判断物质是溶解还是不溶解的原理。
五、教学评价1. 实验占比50%,其余的应该请学生来准备和演示,帮助学生对概念的拓展和刻画。
2. 做实验前,可以问学生做实验的原因,让学生具体了解为什么要做实验。
3. 在实验结束时,可以让学生画出实验过程,从图中看出实验成果,用现象表述实验结论。
4. 评价应综合考虑多项因素,包括实验材料整理情况、实验过程中对相关概念的运用程度、实验过程中质疑、讨论、汇总、总结等。
科学《奇妙的溶解》教案 -回复
科学《奇妙的溶解》教案-回复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溶解现象,并能够描述溶解的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态度,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生活处处有科学。
二、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内容:通过实验观察溶解现象,理解溶解的概念。
重点:观察和描述溶解现象,理解溶解的概念。
难点:用语言描述溶解现象,理解溶解的过程。
三、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教具:烧杯、玻璃棒、食盐、糖、水。
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实验演示视频。
四、教学方法:
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学生之前学到的关于物质的变化和水的特性的知识。
2、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溶解现象。
3、学生活动:小组讨论,进行实验观察,分享实验结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溶解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到溶解现象,并引导他们描述溶解过程。
3、巩固练习:让学生用玻璃棒搅拌烧杯中的水,观察溶解现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4、归纳小结:总结溶解现象的特点,让学生理解溶解的概念。
六、评价与反馈:
设计评价策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观察他们的实验操作和描述能力。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改进。
七、作业布置:
描述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溶解现象。
思考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用途,写下自己的想法。
与家人分享今天学到的溶解知识。
2024年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教案优秀
2024年小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材《奇妙的科学》第二章《生活中的科学》,具体内容为“奇妙的溶解”。
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幼儿将了解溶解现象,探索不同的溶解方式,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现象,知道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 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溶解现象及其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不同的溶解实验,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糖、盐、面粉、水、搅拌棒等)、投影仪、白板。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以故事形式引入:“有一天,小兔子在河边玩耍,发现了一个神奇的现象:它把一颗糖果扔进水里,过一会儿,糖果不见了。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糖果去哪儿了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糖、盐、面粉等物质,分别进行溶解实验,讲解溶解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教师巡回指导。
5. 板书设计(5分钟)教师在白板上展示溶解实验结果,标注溶解和未溶解的物质。
六、板书设计1. 溶解现象:糖、盐等物质在水中消失。
2. 未溶解现象:面粉等物质在水中不消失。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的一些物质(如糖、盐、咖啡等)在水中是否能溶解,记录实验结果。
2. 答案:能溶解的物质有糖、盐、咖啡等;未溶解的物质有面粉、沙子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故事、实验、讨论等多种方式,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了溶解现象,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里进行更多关于溶解的实验,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
同时,教师可开展关于“奇妙的科学”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教案
一、活动名称: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溶解》二、活动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发现溶解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活动准备:1. 教学材料:透明容器、各种固体溶质(如盐、糖、面粉等)、水、搅拌棒等。
2. 教学环境:宽敞的教室,每个孩子有一个透明容器和一份固体溶质。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孩子们介绍活动的主题《奇妙的溶解》,引导孩子们思考什么是溶解,溶解的过程是怎样的。
2. 探索:孩子们自己动手将固体溶质放入透明容器中,观察溶解的过程,并用搅拌棒进行搅拌。
3. 分享:教师引导孩子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鼓励孩子们用语言描述溶解的过程。
4. 总结:教师总结孩子们的观察和发现,解释溶解的原理,引导孩子们理解溶解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家长协助孩子在家进行溶解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2. 主题展示:教师组织孩子们进行主题展示,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溶解实验作品,分享自己的探索成果。
六、教学方法:1. 观察法:通过观察溶解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操作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精神。
3. 讨论法:通过分享和讨论,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4. 启发法:通过问题引导,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1. 溶解的定义:介绍溶解的概念,使幼儿理解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 溶解的现象:观察不同固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发现溶解的速度和溶质的特点有关。
3. 溶解的条件:探讨溶解需要满足的条件,如温度、搅拌等。
4. 溶解的应用: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食盐的溶解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引导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
2. 探索: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固体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6中班科学:奇妙的溶解-教学设计公开课
中班科学:奇妙的溶解活动目标:1.初步感知溶解的现象,知道搅拌能加快溶解的速度。
2.通过操作活动,发现有些物质能溶解于水,有些物质不能溶解于水。
3.愿意参加科学活动,体验操作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一次性杯子,水,果珍粉,盐,红糖,小米,黑芝麻,记录卡,水彩笔等。
活动过程:一.猜测、探索、初步感知果珍粉放到水里的溶解现象。
1.情境导入。
师:小朋友们好,欢迎来到我的甜品屋,刚才收到一位顾客的订单,他想要一杯能喝的果珍,可是我这里能喝的果珍都已经卖完了,这要怎么办?不过我这里有一些材料,一杯水和一些果珍粉,那怎么样才能让它变成一杯能喝的果珍呢?那我就试试你们的方法能不能成功。
(教师进行操作)2.初步感知溶解的现象,理解溶解的含义师:刚才我倒进去的果珍粉去哪里了?怎么不见了呢?小结:原来这种果珍粉在水里化了躲在水里不见了的这个过程叫做溶解。
我们可以说果珍粉在水里溶解了。
3.提出疑问,幼儿操作,近距离感知溶解的现象师:刚才我在让果珍粉在水里溶解的时候,小朋友们有没有注意到我做了什么动作呢?提出疑问:如果不碰到杯子,不进行搅拌,那我们的果珍粉还能全部溶解么?请小朋友们来试一下(幼儿操作)。
小结:原来,想让我们的果珍粉快速溶解的话,我们可以采用搅拌的方法,搅拌能使溶解的速度加快。
二.探索哪些材料是属于可溶解的。
1.介绍材料,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进行猜想。
师:今天呀老板还交给我一个任务,老板说,她给我留了一些材料,让我把材料分类,找出可以溶解的。
我觉得太难了,你们要不要来帮助我一下。
哪些是可以溶解的呢?是不是这样呢?请小朋友拿实验材料一一试一试。
(操作前提要求)2.幼儿做实验验证猜想,并记录实验及发现。
3. 幼儿讲述实验过程及发现,教师进行总结。
三. 活动延伸:讨论更多可以溶解的物品师:除了今天准备的这些东西,你们还知道什么可以溶解的东西呢?幼儿自由发言。
教学反思:上午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有趣的科学实验《奇妙的溶解》,我们先是给孩子提供了水杯、筷子,记录表、水彩笔以及沙子、盐、花生油、冰糖、方糖、热水和凉水等材料。
中班科学《奇妙的溶解》
中班科学《奇妙的溶解》第一篇:中班科学《奇妙的溶解》中班科学《奇妙的溶解》中班科学《奇妙的溶解》活动目标:1、通过孩子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使孩子初步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这个词的含义。
2、通过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倾听他人的能力。
3、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一次性杯子、绿豆、米、盐、糖、果珍、搅拌棒活动过程:一、引出部分1、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东西,请吧。
2、幼儿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老师:大家轻轻地走回来,坐好,乖。
谁愿意举手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二、大胆猜测材料的溶解性1、老师:猜猜,这些东西分别放到水里会怎样?老师:到底会怎样呢?我们等会再试试。
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这杯水里有什么东西?2、老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尝一尝,谁愿意来试试。
好,你来!一名幼儿上来尝水的味道。
三、幼儿大胆操作尝试,验证自己的猜测1、教师请幼儿自己尝试探索,让这些材料融解,如果盐暂时溶解不了,我们请小木棒来帮帮忙,帮我们搅拌一下,看看会怎么样?2、幼儿操作,教师指导,个别交谈。
老师:现在请小朋友把桌上的东西都用上,看看哪些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了。
3、幼儿活动,教师巡回指导老师:做完了的小朋友谁来讲一讲,你发现了什么?三、教师小结1、老师:这些东西躲到水中了,我们把这个现象叫什么?刚才非非说的是对的,它们都被水溶解了。
这些水时间长了会变质,颜色会发生变化?到底会怎样呢,我们把它们放到阳台上去,过几天再去看看有什么变化,好不好?幼集体:好!2、带幼儿到阳台上摆放水杯,活动结束。
第二篇:溶解(中班科学)溶解(中班科学)阶段:一教学目的:学习用实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溶解,有的不会。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溶解的现象。
课前准备:1 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红糖粉。
2 温水,小口杯,小勺,糖,盐,橘子草莓奶粉等饮料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以游戏活动引入主题。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溶解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溶解教案标题: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奇妙的溶解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并能够观察和描述溶解现象。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教学准备:1. 水杯、糖、盐、搅拌棒、透明容器、纸杯。
2. 水。
3. 幼儿园中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工具,如卡片、图片等。
4. 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图片或卡片引导幼儿回顾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溶解现象,例如糖溶解在水中。
2. 引导幼儿思考并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溶解吗?”探究:1. 将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让幼儿观察并描述水的性质。
2. 分别在两个纸杯中加入一小勺糖和盐,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它们的性质。
3. 引导幼儿预测糖和盐溶解在水中的情况,并将糖和盐分别加入水杯中。
4. 让幼儿使用搅拌棒搅拌水杯中的溶液,观察并描述溶解的过程和结果。
总结:1. 引导幼儿回顾实验过程,总结糖和盐溶解在水中的情况和观察结果。
2. 提问幼儿:“你们觉得为什么糖和盐能够溶解在水中?”3. 引导幼儿思考并解释溶解的原理,简单介绍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拓展活动:1. 让幼儿自由探索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小苏打粉、食用油等。
2. 引导幼儿提出新的问题,如“为什么油不能溶解在水中?”等。
3. 鼓励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察结果。
评估: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包括观察、描述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收集幼儿的实验记录表,评估他们对溶解现象的理解和描述能力。
教学延伸:1.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更多的溶解现象,并与他们分享。
2. 给予幼儿更多的实验探索机会,让他们自己设计和进行简单的溶解实验。
3. 引导幼儿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为什么溶解后的水会变甜?”等。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实验探索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溶解的概念和观察溶解现象。
通过观察和描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享意识。
中班教案神奇的溶解
中班教案神奇的溶解教案标题:中班教案神奇的溶解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概念,并能够简单描述溶解的过程。
2. 观察和探索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索能力。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几种常见食盐、糖、沙子、小石子、纸张等。
2. 实验器材:透明杯、搅拌棒、滤纸、放大镜等。
3. 图片或视频资源:介绍溶解的过程和现象。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制作一个小实验室角色扮演区域,包括透明杯、搅拌棒、滤纸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科学实验的乐趣。
2. 展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个视频,介绍溶解的概念和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实验探索:1. 将一些小石子和沙子放入透明杯中,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在水中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它们无法溶解于水中。
2. 将一些食盐和糖分别加入另外两个透明杯中的水中,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在水中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食盐溶解于水中,而糖不溶解于水中。
3. 将一些纸张撕碎并放入透明杯中的水中,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纸张在水中的变化。
引导学生发现纸张无法完全溶解于水中,但可以分解成小颗粒。
4.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让他们发现溶解的物质会在水中形成透明的溶液,而不溶解的物质则会保持原状或分解成小颗粒。
展示和讨论:1. 展示一些溶解的实际例子,如将盐溶解在水中的过程、糖溶解在咖啡中的过程等。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质不可以。
让他们尝试给出自己的解释。
巩固和评估:1. 分发一份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回答关于溶解的问题,如“什么是溶解?”,“举例说明一个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
”等。
2.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的答案,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带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质,观察并记录它们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 设计更多的实验,探索其他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如石蜡、食用油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了解到溶解的概念和过程,并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科学课:《奇妙的溶解》教学设计
《奇妙的溶解》教学设计一、活动目标1.了解物体的溶解现象,发现油在上、水在下互不相溶的特性。
2.探索加快物体溶解的方法,能用简单的符号、标志记录自己的发现。
3.在猜想和实验中能乐于思考、认真观察,对溶解的神奇现象产生好奇心。
二、活动准备1.石头、盐、方糖、油。
2.透明的水杯、勺子、热水、凉水3.记录表、笔。
4.课件三、活动过程(一)猜一猜,想一想,了解实验材料1.今天,我们要做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先到桌子上看一看,都有什么东西?2,猜一猜,如果把石头、盐、方糖、放进水中会怎么样?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想。
(二)玩一玩,试一试,探索使物体溶解的更快的方法1.操作观察,发现哪些物品能够溶于水。
现在请你试一试,把它们放入水中,看看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开始!2.交流感知,验证溶解现象。
拿好记录表,把水杯端到前面桌子上,谁来说说你发现了什么?石头还在水中,(取出石头)石头有没有变化?方糖和盐都到哪里去了?教师结合记录表小结提升:物体能够溶于水,在水中不见了,这种现象叫溶解。
3.探索试验,如何使物体溶解的更快。
(1)这一次,小朋友两个人一组比比赛,每桌都有热水、凉水,两个人合作选一个杯子,想办法让糖溶解的更快?那一组最快,赶快举手告诉老师,老师帮你在记录表上记下是第几名,为了公平,我们要同一时间放糖,先去选好水,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放糖!(2)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记录使物品溶解更快的方法(3)演示试验,验证使物晶溶解的更快的方法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实验验证后,运用记录表小结:增加水温、溶解时进行搅拌、使溶解的东西变小,都能使物品的溶解更快。
(三)看一看,说一说,了解油水分离的现象。
老师这儿有一瓶油,猜一猜,把它倒入水中,猜一猜会不会溶解?咱们试一试! 油在哪里?水在哪里?油在上,水在下,他们互不相溶,油水是分离的。
(四)结合已有经验,了解生活中的溶解现象。
1.小朋友,那你知道有哪些东西放到水中能够真的溶解?结合课件,根据已有经验了解生活中的溶解现象无处不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教课堂设计
中班科学《奇妙的溶解》
教师:***
日期:***
XX幼儿园
活动目标:
1、通过孩子观察、比较和探究的过程使孩子初步了解物质的溶解现象,了解溶解这个词的含义。
2、通过幼儿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培养倾听他人的能力。
3、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次性杯子、绿豆、米、盐、糖、果珍、搅拌棒
活动过程:
一、引出部分
1、老师:今天我们要一起做一个有趣的游戏。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闻一闻,说一说,摸一摸,看看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东西,请吧。
2、幼儿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老师:大家轻轻地走回来,坐好,乖。
谁愿意举手告诉我你都看到了什么?
二、大胆猜测材料的溶解性
1、老师:猜猜,这些东西分别放到水里会怎样?
老师:到底会怎样呢?我们等会再试试。
现在请小朋友看看老师这杯水里有什么东西?
2、老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尝一尝,谁愿意来试试。
好,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