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存在问题的思考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在教育形势日新月异的发展中,已发生了质的飞跃,己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从课程理念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直至课程教学、课程评价等都发生了深刻而全而的变化。
但就我所在的学校而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结合我的教学工作实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对信息技术教学状况的改变有所帮助。
一、计算机软、硬件建设工作滞后基础教育的不平衡使得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在硬件设施上已经存在了严重的不平衡性,而随之而来的教师资源配置同样也未能避开“倾斜的杠杆”,这就使得我们的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失去了一个强有力的后盾。
所以要想农村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必须加大软、硬件的投资力度。
可喜的是,国家开始了针对农村中小学的远程教育工程,我校被确定为模式三单位,配备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远程教育资源接收室等硬件设施,这对学校计算机硬件的发展是个非常有力的补充,但这依然不能满足社会快速发展对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要求。
二、对信息技术课程认识不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我们的学生和教师(包括某些信息技术教师)把它等同于计算机课程(电脑课程),认为中学生应把主要精力放在中考课程的学习上,要尽量少的接触计算机。
孰不知,正是这样一种错误的观点,才对中学信息技术教育没有一个合理的定位。
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课程(电脑课程)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是一种发展的关系。
计算机课程是把计算机知识作为唯一的学习对象来看待的,它主要研究与计算机相关的理论与技术,包含自身的课程体系。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意识,仅仅把计算机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而把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以及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作为教育教学的重点,努力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如何利用计算机手段去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并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其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对其他课程进行学习和探讨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反思(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我校于近期组织开展了信息技术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实践操作、经验分享等形式,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二、活动内容1. 主题讲座:邀请专家进行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专题讲座,帮助教师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 集体研讨:围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主题,组织教师进行集体研讨,分享各自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困惑和经验。
3. 实践操作: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工具的实践操作,如微课制作、教学资源整合等,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4. 经验分享:邀请在信息技术应用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教师进行经验分享,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活动反思1. 活动成效本次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通过专家讲座、实践操作和经验分享,教师们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2)促进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集体研讨和经验分享环节,教师们积极交流,共同探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问题,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
(3)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
教师们将所学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实践,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
2. 活动不足(1)活动时间较短,教师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还不够深入。
在今后的活动中,应适当延长活动时间,确保教师们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和实践。
(2)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
在今后的活动中,应丰富活动形式,如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竞赛、开展课题研究等,激发教师的学习兴趣。
(3)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足,影响了活动的效果。
在今后的活动中,应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
3. 改进措施(1)延长活动时间。
信息技术课程教研工作中常见难题及解决方案研究
信息技术课程教研工作中常见难题及解决方案研究2023年,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必修的一门课程,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如何进行有效的教研工作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常见难题。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研工作中,以下是常见的难题及解决方案的研究。
一、教材更新和技术变革的适应性信息技术领域变化较快,教材更新不及时容易导致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同时,技术的不断更新,也让老师需要不断跟进学习才能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
解决方案:教师需要参加技术培训和大型学术活动,如参加各学科紧密结合的信息技术会议。
此外,学校也可以定期选派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赴相关企业实践,了解最新技术应用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二、学生兴趣的激发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信息技术不是一个简单的技能,它还包括理解、创造和解决问题等多种技能。
如何在课堂中突出这些非技术性的方面,并使学生对课程感到兴趣,也是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方案: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开设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情境模拟、案例研究和项目实践等,使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学习技术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可以通过开展信息技术竞赛和技术培训班等形式来实现。
三、评价方式的变革和成果的展示传统的课程评价方式仅仅关注考试成绩和单纯的技术能力测评,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对课程的理解。
同样,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技术教学成果,也需要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
解决方案:教师需要探索合适的课程评价方式,将学生技术成长和其他领域的能力表现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手段,包括口头报告、书面作业、项目展示和创意设计与实现等。
同时,在学期末的结业式上,要举办多样化的展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成果和创意,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课,不仅仅关注技术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还需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对学生创造力、创新思维以及合作意识的培养。
浅谈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课实践中的问题
浅谈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课实践中的问题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课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课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改进的措施。
一、缺乏实践机会在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课中,学生应该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实践。
然而,在现实情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的实践机会有限。
这可能是因为班级规模大、设备不足,或者教师对于实践操作的担忧而避免进行实际操作。
这样的情况阻碍了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该提供充足的设备和实验室资源,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实践操作。
同时,教师也应该逐渐放宽对于实践操作的担忧,并通过规范的实验安全措施保障学生的安全。
二、内容不够贴近实际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课的内容应该与学生的生活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过于抽象,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脱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设计更加贴近实际的课程内容。
可以引入一些实际案例、行业应用等,提供真实的场景让学生进行操作和实践。
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够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课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往往过于依赖教师的指导,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引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应该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实践。
可以采用项目制学习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进行解决。
同时,教师也应该提供必要的辅导和支持,指导学生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四、评价方式不合理在信息技术主题活动课中,评价方式应该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养。
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常常采用过于单一和简单的评价方式,例如传统的答题和考试形式,难以准确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
信息化教研活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迎来了信息化时代。
信息化教研活动作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信息化教研活动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其效果。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信息化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1. 教研目标不明确部分学校在开展信息化教研活动时,缺乏明确的教研目标,导致活动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教研目标不明确,使得教师在参与活动过程中,难以把握教研方向,影响了教研成果的产出。
2. 教研内容单一信息化教研活动的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创新性。
部分学校仍以传统的教研方式为主,未能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使教研活动形式单调,难以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
3. 教研方式落后信息化教研活动中,部分学校仍采用传统的教研方式,如集中听课、课后研讨等,未能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导致教研活动效果不佳。
4. 教师信息化素养不足教师作为信息化教研活动的主体,其信息化素养直接影响着教研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然而,部分教师的信息化素养不足,无法有效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教研活动。
5. 教研成果转化率低信息化教研活动成果的转化率较低,部分学校的教研成果未能得到有效推广和应用,使得教研活动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6. 评价机制不完善信息化教研活动的评价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导致教研活动效果难以量化,影响了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
二、对策探讨1. 明确教研目标学校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信息化教研活动的目标,确保教研活动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制定教研目标时,应充分考虑教育教学改革的需求,关注学生发展,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
2. 丰富教研内容学校应注重信息化教研内容的创新,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教师开展网络教研、微课制作、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激发教师参与热情。
3. 创新教研方式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创新教研方式。
信息技术教研工作的总结与反思
信息技术教研工作的总结与反思2023年已经来临了,这是信息技术教研工作不可逆转的历史节点。
回顾过去几年的信息技术教研工作,我觉得我们团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是,仍需反思和总结,以期更好地推进信息技术教研工作。
一、工作概况我所在的信息技术教研团队工作涵括了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教材编写等方面。
其中,课程开发是我们团队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在过去几年中,我们不断地完善信息技术课程,删减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使得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要。
师资培训方面,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线上和线下培训活动,以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
此外,我们还积极编写信息技术教材,采用新的方式来传授知识,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成绩与问题在过去几年中,我们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我们的团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工作体系,团队成员都明确各自的任务,有的专攻开发课程,有的专注于教材编写等,相互合作,共同推进工作。
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已经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善,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在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上更加贴近。
另外,我们所开展的各种培训也得到了教师的普遍好评,提高了他们的教学水平。
但是,我们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我们的团队中有些成员,他们的学历和视野有限,进一步扩大他们的视野和知识范围是一个问题。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还没有建立完整的考试和考核体系,这是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的一个阶段性问题,我们需要努力破解。
另外,在教材编写方面,我们的工作还不够细致和深入,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投入。
三、反思和展望在信息技术教研工作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完成教育的历史使命。
我们需要:1、加强知识储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通过新的思维和交流方式,拓宽我们的视野,提升我们的能力。
2、加强教育技术创新。
我们需要深入挖掘教育技术的潜力,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模式,实现信息技术教学和教育的更好效果。
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问题与反思
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问题与反思2033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
教师们也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
然而,我们也要承认,在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与需要反思的地方。
首先,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这个问题在很多学校都存在,因为虽然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学中,但很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应用还有着不足之处。
教师们需要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和教育相结合,如何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问题是如何正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一些教师常常采用笔试、口试等传统考试方式,这种考试方式不能全面体现学生的学习成果,因为学生的学习成果不仅包括书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包括实际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因此,教师们需要思考如何采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比如通过网络测试、项目展示等方式进行评价。
另一个问题是如何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水平。
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当今的社会中,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已经不仅仅是一项技能,而已经成为了一项必要的能力。
因此,教师们需要思考如何教授学生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如何让学生学会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另外,我们还需要反思的是信息技术教育背后的理念和价值体系。
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技术传授,更应该是价值观的传递。
信息技术教育是在成长中培养人的精神和品质,侧重于对学生进行品格、道德素质等方面的培养。
因此,教师们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要注重给学生灌输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使学生在信息技术世界中正确、健康地成长。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过程中,教师们需要思考很多问题。
除了上述问题之外,我们还需要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更重要的目的是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力,使学生拥有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和习惯性。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与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本文将就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设置单一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学内容设置单一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教师往往只注重教授基本的操作技能,如Word、Excel等基本应用软件的使用,而忽略了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
2. 教学手段单一另外一个问题是教学手段单一。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需要使用计算机等设备,因此很多教师往往只依赖于PPT、视频等传统的教学手段,而忽视了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更加生动和有效的教学方式。
3.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不高。
由于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手段单一,学生很容易感到枯燥乏味,缺乏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激情,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二、对策探究1. 调整教学内容,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针对教学内容设置单一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教学内容,注重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丰富课堂内容。
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进行结合,设计跨学科教学案例,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与认知。
2. 多元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教学手段单一的问题,我们可以引入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互动教学等形式,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体验。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项目,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效果。
探究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和编程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也会发现一些问题存在,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本文将就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究。
一、存在的问题1. 教学内容单一在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文字处理、PPT制作等基础操作上,缺乏对计算机编程、网络安全、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系统教育。
这导致学生只是掌握了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而没有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核心知识。
2. 教学方法单一在教学方法上,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缺乏灵活多样的方法,大多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缺乏兴趣,产生学习倦怠。
3. 器材设施落后一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中,计算机配置老旧,软件资源匮乏,网络环境落后,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4. 师资力量不足一些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师资力量的配备不足,学校往往只有一个资深的信息技术老师,而其他老师对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较低,甚至完全没有相关教学经验。
5. 考核评价机制不合理在学生的考核评价上,一些学校偏重于学生的操作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导致学生只是追求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对知识本质的理解。
二、对策1. 优化教学内容针对教学内容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优化教学大纲和教材,加入计算机编程、网络安全、互联网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全面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2. 创新教学方法针对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可以通过引入多媒体教学、项目化教学、实践教学等方式,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更新器材设施针对器材设施落后的问题,可以争取政府和社会力量的支持,更新学校计算机设备,购置更多的软件资源,改善网络环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探究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究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在今天的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仅是一门智力活动,更是一门能够帮助学生提升综合素质的学科。
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与决策者所思考和解决的难题。
为此,本文将围绕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改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
一、问题分析1. 缺乏有效教学手段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是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方式主要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的接受老师的讲解,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
这种教学方式容易导致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厌倦情绪,而且难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 教材内容与时代脱节目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材内容与时代发展脱节是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
信息技术行业一日千里,新技术层出不穷,有些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材还停留在过去的知识点上,没有及时更新和调整。
学生学习的知识与实际需要不符,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下降。
3. 缺少实践机会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缺少实践机会。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安排过满,学生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实际操作与实践,这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相结合,无法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的本质。
4. 师资力量不足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也是一个难题。
一些学校中缺少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导致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质量参差不齐,一些老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参差不齐,这也是一个需要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以上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质量。
二、对策建议在教学手段上,我们应该推广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引入多媒体、网络课程、实验教学、案例教学等,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思考
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思考
最近几年,信息技术教育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最重要的一把钥匙。
然而,在深入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信息技术教育存在着部分教师教学质量较低的问题。
由于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特性,包括软件以及各种工具的流行,部分老师面对如此强大的信息技术教育也变得束手束脚,无法胜任教学任务,此外,由于缺乏正规教学认证,部分教师把学生视为另一种机遇,并且收取不正当的教学费用,这也减弱了学生对信息技术教育的热情。
其次,信息技术领域出现了大量“万物皆可编程”的概念,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编程规则虽然是信息技术的基础,但学习一门编程语言易如反掌,并非部分学生能轻松掌握的。
而且,传统教学模式落后,即使有优良的实践环境也无法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的牢固把握,还无法让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信息技术。
最后,信息技术发展的飞速进程使得其它学科与信息技术相关性增加,在此背景下,好的信息技术教育也需要兼容多种学科,实属不易。
目前许多学校将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到诸如英语教育、生物教育、数学教育等学科教学中去,这样的教学模式往往让学生一知半解,无法全面实践。
改善信息技术教育素质,需要积极解决这些问题,比如,学校有必要加强教师培训,加强正规教学认证;可以采用团队学习,点对点课堂等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掌握;对教师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让他们利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巧妙的结合。
只有克服这些问题,才能让信息技术教育更有效地落到实处。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第一篇: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反思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反思担任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已经9年了,从最初的老教材到现在改革的新课标下的教材,我在不断总结教训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经验不一定是真理,有些经验运用到具体的教学环境中总还是有或多或少的欠缺点。
比如:今年我担任初二年级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在讲到第三节利用网络资源中的第一课时内容共享局域网中的资源的时候,根据经验要想上好一节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最为重要,因此在提前备课时我设想了整个教学环节,准备用同学们感兴趣的QQ、UC软件的互传文件功能引入新课,刚开始提到这两个软件的时候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听课注意力、兴趣都很高,能积极响应你的问题并回答。
我当时感觉很好开了个好头,后面的教学一定很顺利,谁知道正式进入新课讲授的时候,由于理论性较多,加上信息技术教室部分软件不能使用,学生的积极性逐步下降,思想、行为都开始出小差。
当时的我突然有一种力不存心的感觉,好像场面失控了一样,后面的知识讲解也没有备课准备时的充分了,整堂课下来我觉得就是一节失败的课。
课后反思了一下,认为问题还是出在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中,没能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好好利用教学策略组织教学,致使学生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产生厌烦感觉。
如果在当时的课堂新知识讲授的过程中,仍能多穿插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小话题或者小操作,这样就可以保持学生高度注意力有利于知识的吸收。
同时采用任务驱动或者小组合作探究、互相评比的方法更能让学生快速记忆知识。
反思之后,下一阶段的教学研究设想就是要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如“任务驱动法”、“演示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等。
同时任务的设计要具有趣味性、层次性。
教师要创造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任务的探究兴趣,使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三者和谐统一,力争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并且根据学生水平合理分层,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任务。
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精选教育文档
信息技术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与思考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与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随着信息技术地位的提升,信息技术学科也受到了普遍重视,但是与其他学科相比,仍存在一些差异性和特殊性,如实践性强、综合性强,非考试科目等,也随之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和现象,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呢?下面对这些问题和现象以及解决策略做以下阐述:问题一:信息技术课堂易出现不可预测事件1.断电。
包括机房内和机房外两个因素,机房外因素如停电等,为非可控因素;机房内因素如学生踢到脚下电源等,对未保存文件和提交作业的学生有一定影响。
解决策略:非可控因素很少发生,对教学影响还不是很大。
对于机房内因素,可提醒学生不要踢到或拔掉电源等。
2.改变计算机设置。
学生出于好奇或“炫耀”而去改变计算机的设置,甚至将作业置于一边,结果改得乱七八糟,不仅给老师增加了额外的负担,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
解决策略:可以为每台计算机安装保护卡,对于卸载保护卡学生端程序的学生应进行个别教育、监督。
以上是两种典型的不可预测事件,事实上,信息技术课堂的突发事件有很多,经验丰富的教师能够避免或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所以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不断积累经验,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冷静平和的心态看待各种突发事件,灵活解决,使教学活动有序开展。
问题二:纪律难控课堂纪律问题有很多表现,典型的有:作业敷衍,玩游戏;小组“讨论”变成“聊天”;能力强的做完,无事可做,基础差的不会做,开小差,各自“笑谈风声”;起哄等等。
以上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学生认为信息技术课是放松课、游戏课,不重视。
2.教学内容、练习任务无层次性,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3.教学内容及策略不足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4.玩游戏现象“传染”,影响正常教学。
解决策略:帮助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的意义;注重教学设计和应用策略,增强趣味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合理设置小组,组内互帮互助,充分发挥组长的作用,监督每一位组内成员;建立适当的奖罚机制,如允许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上网阅读网站上的新闻,欣赏校园网服务器上存贮的电影、动画片,甚至可以玩一些益智游戏,弊端是为玩游戏敷衍作业,不能常用;加强对机房机器的监控措施,主机安装监控软件。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存有的问题及建议当前,信息技术推动了教学改革的步伐,学校把信息技术使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但是,本人在教学教研过程中发现,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应用实践过程中,很多学校普遍存有着对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应用中的理解及操作层面存有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的存有某种水准上防碍了教学改革的发展进程,使信息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偏离准确的方向。
存有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过程中更多依赖信息技术支持,忽略其它教学技术手段在实施课程教学过程中有部分领导和老师认为,新课改每一节课如果没有用到多媒体网络,或者只用了几分钟的计算机,那肯定不是一堂好课,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好课”的局面。
而其所谓的多媒体课件,仅仅简简单单文字加图片,完全能够用投影片来实现。
事实上,多媒体网络也是信息技术一部分,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目的,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并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通过信息化达到更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技术应用得好坏主要看其是否用得恰当,在于质而不在于量。
有另一些人对技术持—种依赖状态,认为技术越先进越好。
原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人面对面实现的交流和讨论,非要利用网络论坛、发帖子或视频系统来实砚,结果不但没有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反而造成人力物力和时间浪费。
还有一些学科老师对信息技术老师有更多的依赖,认为信息技术老师理所当然要包办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一切工作,上一节公开课需要几个信息技术老师陪同,机器出了故障由信息技术老师解决,有的甚至完全有信息技术老师操作这节课电脑设备。
这样的教学是不可持续发展的,也是不理想和不现实的。
学科老师首先应该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
2.在教学中过度追求精品课件,忽略简单实用型课件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是教师都很热悉的词汇了.在各自的教学实践中这些课件也都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但是随着对教学剑客重视水准的提升及各级各类教学课件评选活动的增多,我们发现很多学校出现了重评选精品课件,忽视教学实用型课件的倾向。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存在问题的思考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存在问题地思考如今,在多媒体与网络为主导地现代信息技术地推动下,人类已迈入了信息社会地新纪元,而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教师,更是踏上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上好每一堂课,是我们义不容辞地责任和义务!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地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信息技术课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地能力和终身学习地思想.在实际教案过程中我发现只要学生下一节是电脑课,还没到上课时间他们就会飞快地从教室飞奔到机房,赶紧把电脑打开,哪怕是多玩一分钟游戏.等我走进教室去上课地时候,就会有学生问我:“老师,这节课我们干嘛,就让我们玩游戏吧!”“老师,网线插上了吗?上会儿网吧?”……在我所教地班级中,基本上每个班级地学生都有类似这样地想法.面对这一现象,我从最初地无奈到现在地思索—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一困窘地局面,使自己在工作中能有所得?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正视这一问题,只有对它有了正确地认识才能把它解决好.经过不断分析思考及与实际相结合,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应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去检讨,教师自古以来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地职责,学生对所学地内容不感兴趣,说明我们教师没有完全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地学习方向,这可能和教师地自身能力以及教案方法有关.还有一点我需要指出地是,在我地亲身经历以及和同行地交流中发现,目前地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做好自己地本职工作外,还要进行学校电脑地维护,传达各种通知,分发邮件等.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干地是一个打杂地活,工作地琐碎及繁重让我们没有更多地时间去钻研教材.其次,我们要从受教育者,也就是对我们地学生进行分析.我所教地是初中地学生,相对来说科目比小学要多,因此当他们进入中学后疲于应付各门主课时,哪还有精力放到仅仅有五分地考核科目上?所以学生从内心就不再重视这门课了,每当上信息技术课时大家都显得比较轻松,认为这是一门可以放松娱乐地课程.最后,应该从学校、家长和社会进行分析.学校一般都对信息技术课不怎么重视,因为在目前地应试教育下,信息技术课这五分,占整个升学分数比例太小太小,只有狠抓主课学校才能出成绩,学校也可以说是很无奈.在我上课地时候,有地同学被班主任留到班级干其他地,或是惩罚学生不让上信息课,感觉信息技术课就是玩地!再加上家长和社会对信息技术课地淡漠和不了解,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就显得更加尴尬,常被误解为网吧类型.信息技术教案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地传授应该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地教案原则.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地思想.为了改变种种不正常和不健康地课堂现象,下面我就试着谈一些自己地浅见.一、改善教案方法,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论哪种教材,都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看上去似乎简单易懂,却又枯燥乏味地内容,难以引起学生地兴趣.作为教师,要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防止学生上课时松弛,注意力不集中.例如,讲word这一章,如果直接讲word地基本知识,让学生自己输入文字,然后再来进行编辑排版等操作,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并且在很短时间内输入一段文字,也有畏难情绪,降低了学习兴趣,而对其它学生感兴趣地操作产生负面影响.我是这样处理内容进行教案地,首先我在课前输入一段文字,将其复制一份进行编辑排版,配上动态地标题和优美地彩色文字等各种效果存盘备用.上课时先展示编辑好地文字,让学生看清示范操作,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把我输入地文件让学生复制使用,要求学生根据示范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再穿插一些编辑方法、文档存放等,既激发了学生地求知欲,又达到了很好地教案效果.学生地表现欲极强,都愿意在大家面前来展示自己.教师要抓住学生地这一特点,精心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每堂课我都要选出小帮手,来帮我给学生讲解、指导,或评出小先生,给全班学生示范,通过这样地活动,不仅使学生在愉快地学习环境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也使学生地个性得到了发展.二、全面了解学生,有效进行分层教案.由于来自不同小学地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及家里有无电脑地现实情况,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教案方式无法再沿用旧地方式,因此要利用分层教案地方法来对不同层次地学生进行教案.这分层教案体现在多个方面:教案目标地分层、课堂教案地分层、课堂练习地分层、测验地分层和教案评价地分层等等.首先是教案目标地分层:教案目标地分层就是根据教案大纲地要求,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地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地不同教案目标.教师在备课地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地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比如,高层次地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地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地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提高在理论方面地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地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掌握如书本中地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地高层次习题;中层次地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地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地拓展和提高.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掌握地知识达到教案大纲地要求;低层次地学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地操作.其次是课堂教案地分层:课堂教案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案中,针对不同层次地学生开展有差异地教案活动,使不同层次地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例:在教案八年级《电子邮件》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地学生可采用几种不一样地教案方式,对于高层次地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计论、研究其他收发方式就可以了,必要时再作一些指导和点拨.而对于中层次地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地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讲解其他一、二种收发电子邮件地详细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对低层次地学生,采用地方法则是比较传统地教案方法,教师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学生掌握了最基本地web方式后,再给出几个任务,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最后是课堂练习分层信息技术教案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地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地70%,做到多练.可见课堂操作练习在教案中是非常重要地环节.处理得好,学生地操作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高.因此,在分层教案中应注重这方面地思考和实践.比如:在做一个文件从a盘复制到d盘题目时,针对不同地学生确立不同地要求,对于低层次地学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编辑”菜单中地“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而对于高层次地学生,要求掌握3种以上地复制方法,中层次地学生要求掌握2到3种方法.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课操作任务地同学,可以让其担任老师地助手或者辅导员,为有需要地同学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地负担,又调动了大家地积极性.在信息技术课教案中应用分层教案方法,将有效地克服教案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地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地矛盾.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地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地学习需要,有效地解决了班级授课制地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地矛盾,为学校地信息技术课地教案注入了新地活力.三、深入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案任务.1.布置任务隐藏相关地知识点.在教案过程中,把教材中地每一章设计一个大任务,同一章内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例如学习第三章“设计应用文档”这一章时,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大任务,即要求每一位同学完成一份非常精美地欢度国庆地电脑小报.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地几个知识点:<1)word地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文字、段落地编辑;<3)word地表格功能;<4)图文混排地方法;<5)页面设置及文档地打印.把这五个知识点又隐含在五个小任务中,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可以分别把任务设计为学录课文、学排小论文、学修饰小报和学打印小报.又把一节课地小任务分成更小地几个任务.如第一节课地任务是按要求对现有文档精心修改.要求中隐含着三个知识点,即:①word地基本概念;②文档地建立、打开与关闭;③编辑文档.这三个知识点分别设计在三个更小地任务中.每一个任务地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案内容地统筹安排而定.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想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地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地问题.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时,也是他们想要知道地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地欲望.例如讲excel 电子表格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漂亮地全班期中考试学生成绩汇总表.给出任务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地时候.提出地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地,如数据地输入、格式设置等,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地,如函数地使用、页面设置等,即隐含在任务中地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地问题.3.根据提出地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地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地共同探索得出.每次授课地时间不超过10分钟,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地练习或活动<即完成一个小任务).学生们听了一段课刚要开始走神,思路立刻又被下一个活动拉了回来.活动<任务)做完,接着刚才地兴奋劲儿,下一个部分地授课又开始了.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地思路始终跟着老师地授课内容进行,同时他们学会地每个知识点也能得到及时地强化.学生在动手地过程中既强化了所学地知识,又在成功地完成任务时获得了一种成就感.例如,在讲word地图形功能时,将此节课设计为三个小任务:<1)在原有地文档上插入一张经过修饰地图片;<2)将一段文档地标题用艺术字,以立体,带阴影效果、波浪形出现;<3)做一份宣传单.每一个任务布置、分析完成后,学生动手在机器上实践完成.每一个小任务分析完成后及时让学生上机操作,当场巩固.总之,要解决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地这些问题,改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地这种现象,作为教师要首先自我肯定,提高自己地专业素养,确定自己在学生中地威信,同时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地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地特征,充分利用先进地教案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地信息能力,将学生吸引到有意义地学习上面来,逐步改变他们信息技术课就是玩地科目地这一观念,从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地总目标——提高学生地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1] 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教师地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电化教育研究,,2004.1[2] 孙建国.课堂差异分层教案策略.中国教育报,2002.9.20[3] 钟和军.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地构建和实现,2001.6[4] 辛结容.分层教案实验报告,2004.8[5] carol ann tomlinson著.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地差异教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6] 史亚娟、华国栋.论差异教案与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7.1。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总结思考与建议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总结思考与建议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前信息技术教学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总结,并提出建议以优化教学效果。
反思与总结
1. 教学内容设计不合理
一些教师在教授信息技术课程时,教学内容设计不够贴近学生实际,缺乏趣味性和实用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2. 缺乏互动与实践
部分信息技术教学缺乏互动与实践环节,过分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实际操作环节,影响学生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3. 师资力量不足
一些学校缺乏信息技术专业的教师,导致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建议
1. 优化课程设计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设计富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2. 强化互动与实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操作,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技术应用能力。
3. 提高师资水平
学校应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保障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技术教学也应该注重与时俱进,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希望通过以上反思总结与建议,能够促进信息技术教学的进一步发展与改进。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思考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与思考问题1:教材的问题目前,全国各地学校信息技术课教材不统一,这主要是由于各地各校实际情况和学科的特点决定的。
一方面地区经济差异很大,学校间的硬件配置不同,学生起点学情差别也很大,另一方面该学科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更新发展的学科,教材内容更新很快。
思考:建立校本教材。
信息技术课是相对发展更新较快的学科,各地各校应因地制宜编写切合本校实际(设备配置、学生情况)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要不断更新变化,与时俱进,跟上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
同时,建立校本动态教学资源库,大致类似有课件库、常用软件库、常用工具库、文字处理库、图形图像影音处理制作库、动画库、资料库、学生作品展示库、信息技术新动态库、游戏库等。
问题2:学科名称问题“大帽子,小脑袋”,名不副实,信息技术范围、外延广泛,但我们教学内容仍主要局限于电脑的应用,像是微软产品的使用手册,很多学生仍习惯称之为计算机课,使学生容易产生误解,造成模糊认识。
注: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技术。
信息技术的基本内容包括感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和控制技术。
思考:教学活动内容不断丰富拓展更多较新的信息技术内容,如手机、DV等等信息技术内容,尽可能的“名正言顺”。
问题3:学科地位存在问题在一些学校教学中,特别是一些农村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不能完全正常开课。
“若有若无,半隐半现”,常常被冲击。
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考试体制的原因,不是升学学科;二是费用的问题,特别是义务教育的中小学缺少维护费用资金,眼看微机闲置利用率不高,成了上级检查的硬件摆设。
思考:学校端正思想,给予足够重视正常开课,教育部门帮助解决设备维护、升级资金,或者适当收取基本上机费用,微机室对学生适当定期开放,充分利用设备资源,不要被闲置成为摆设。
问题4:Internet网络课程“相见时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各学校都存在着上网费用高、网络速度慢、不良网站需要过滤等等经常受到困扰的问题。
信息技术教研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分析
信息技术教研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教育领域也逐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教学中。
信息技术教研工作是指针对信息技术领域,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探索,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能力为目的的工作。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需求的改变,信息技术教研工作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对信息技术教研工作中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信息技术教研工作中的重点问题1.教育信息化水平不均目前,教育信息化水平依然存在差异。
一些发达地区已经完善了信息化教育设施,拥有丰富的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和专业人才。
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存在教育信息化设施较少、教师信息能力差等问题,导致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这也给信息技术教研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教研课题研究广度不够教研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科发展的有效途径。
但现阶段信息技术教研工作仍处于初级阶段。
教师教研课题研究广度不够,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技术应用层面上,缺乏对学科教学设计和综合应用的研究,这也制约了信息技术教研工作的开展。
3.师资培养存在不足信息技术教育不仅需要技术手段上的支持,更需要具有相应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
但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专业的教师培养仍存在不足,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也不够充分,这导致了教师信息化水平和教研水平的不足,进而制约了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教研工作中的难点问题1.大数据挖掘与分析信息化教育时代,学生在学习、学校管理、评价等方面产生的大量数据,必须得到有效地整合、分析和利用。
针对数据的挖掘与分析,需要教育信息化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以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智慧化、科学化和精细化。
2.教育资源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术、教育资源共享等多种形式。
而这些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是信息技术教研工作中的难点之一。
整合优化能够有效地提高信息技术教育的效率和质量,但这需要专业人才、技术支持和教师共同努力。
3.教育技术创新和应用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教育技术创新和应用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能力必不可少。
信息科技教师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信息科技教师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教研活动是教师提升自己专业水平与能力,解决教学难题进行教研教改的最基本的形式,在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中,不仅对教师个人的成长进步有益处,对于教育事业的进步也有益处。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对于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信息科技教师教研员,更应该担负起自己的职责所在,积极地参与教研活动,创设出符合教师以及符合学生的教研活动,解决教研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本文就信息科技教师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探究。
【关键词】信息科技教研活动问题对策【正文】国家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每个时代都有不同地对于人才的需求,这就需要教育行业紧跟发展趋势,进行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优化课堂设置,创设高效课堂,让学生学得愉快、学得开心。
其中,教研团队的组建以及教研活动的开展,为教师不断地注入教学新思想,让教师取得教学上的进步,从而减少学生学习上的压力与负担,让学生喜欢上信息科技学习。
但是,现阶段,教研活动遇到了一些问题,使得教研本身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作用,甚至适得其反,以至于产生了不良影响,可谓本末倒置。
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研员,有责任与义务找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做到及时解决,让教育事业的活力源泉充分涌流,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
一、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1.1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对于教研活动参与度不强有一部分教师对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偏差,参与度不高。
参加教研活动的目的在于完成上级的考核任务,以及为了职称不得不参与,教师的主体意识薄弱,教研能力较差,顾及现实因素,不能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带着正确的学习、研讨的态度参与到教研活动,使得教师的教学新思想难以形成,教师的创新教学停滞不前。
1.2学校重视度较差学校过于关注外在的形式表现,导致学校出现了“唯成绩论”,学校用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衡量教师的价值,对于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动员力度差,使得教师将教学重心放在提升学生成绩之上,不愿意将时间浪费在教研活动上。
教师信息化研修实践问题
教师信息化研修实践问题教师信息化研修实践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涉及到技术、教育理念、学科知识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建议的解决方案:1.技术水平不足:问题:一些教师可能对信息化技术不够熟悉,难以有效地运用于教学。
解决方案:提供系统的技术培训,包括基础操作、教学工具的使用等,鼓励教师参与实际操作和实践项目。
2.教育理念融合困难:问题:教师在信息化研修中难以将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教学方法融合。
解决方案:引导教师思考如何整合信息技术到教学中,鼓励试验性的教学设计,以促使新理念更好地融入实际教学。
3.缺乏实际应用场景:问题:教师在研修中缺乏真实的教学应用场景,难以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际教学实践。
解决方案:设计具体的教学案例,让教师通过模拟或实际教学实践,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真实的教学场景中。
4.学科知识融合难题:问题:不同学科的教师可能在信息化研修中难以找到与自己学科相关的实践方法。
解决方案:分学科设置不同的信息化研修内容,注重学科特点,提供学科相关的信息技术应用案例,使教师更容易将技术与学科知识结合。
5.缺乏长期支持体系:问题:信息化研修可能是一个短期的培训活动,缺乏长期的支持和跟踪。
解决方案:建立长期的支持体系,包括定期的跟踪培训、教学案例分享、专业社群建设等,帮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持续应用信息化技术。
6.资源不足:问题:学校在信息化设备和资源方面可能存在不足。
解决方案:争取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支持,争取更多的资源用于提升学校信息化设施,同时积极寻找和利用免费的在线教育资源。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信息化研修的实践效果,使其更加贴近教学实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教研活动存在问题的思考如今,在多媒体与网络为主导的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人类已迈入了信息社会的新纪元,而作为一名初中信息教师,更是踏上了一条“信息高速公路”!上好每一堂课,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同时信息技术课内容更新换代很快,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思想。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只要学生下一节是电脑课,还没到上课时间他们就会飞快地从教室飞奔到机房,赶紧把电脑打开,哪怕是多玩一分钟游戏。
等我走进教室去上课的时候,就会有学生问我:“老师,这节课我们干嘛,就让我们玩游戏吧!”“老师,网线插上了吗?上会儿网吧?”……在我所教的班级中,基本上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有类似这样的想法。
面对这一现象,我从最初的无奈到现在的思索—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我们应该如何改变这一困窘的局面,使自己在工作中能有所得?要解决问题,首先要正视这一问题,只有对它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把它解决好。
经过不断分析思考及与实际相结合,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应从我们信息技术教师自身去检讨,教师自古以来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说明我们教师没有完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方向,这可能和教师的自身能力以及教学方法有关。
还有一点我需要指出的是,在我的亲身经历以及和同行的交流中发现,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师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要进行学校电脑的维护,传达各种通知,分发邮件等。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干的是一个打杂的活,工作的琐碎及繁重让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钻研教材。
其次,我们要从受教育者,也就是对我们的学生进行分析。
我所教的是初中的学生,相对来说科目比小学要多,因此当他们进入中学后疲于应付各门主课时,哪还有精力放到仅仅有五分的考核科目上?所以学生从内心就不再重视这门课了,每当上信息技术课时大家都显得比较轻松,认为这是一门可以放松娱乐的课程。
最后,应该从学校、家长和社会进行分析。
学校一般都对信息技术课不怎么重视,因为在目前的应试教育下,信息技术课这五分,占整个升学分数比例太小太小,只有狠抓主课学校才能出成绩,学校也可以说是很无奈。
在我上课的时候,有的同学被班主任留到班级干其他的,或是惩罚学生不让上信息课,感觉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的!再加上家长和社会对信息技术课的淡漠和不了解,信息技术这一学科就显得更加尴尬,常被误解为网吧类型。
信息技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知识及技能的传授应该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确立了“任务驱动”的教学原则。
这个原则突出了在“做”中“学”的思想。
为了改变种种不正常和不健康的课堂现象,下面我就试着谈一些自己的浅见。
一、改善教学方法,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论哪种教材,都会不同程度上存在着看上去似乎简单易懂,却又枯燥乏味的内容,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作为教师,要巧妙处理好这些内容,防止学生上课时松弛,注意力不集中。
例如,讲word 这一章,如果直接讲word的基本知识,让学生自己输入文字,然后再来进行编辑排版等操作,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并且在很短时间内输入一段文字,也有畏难情绪,降低了学习兴趣,而对其它学生感兴趣的操作产生负面影响。
我是这样处理内容进行教学的,首先我在课前输入一段文字,将其复制一份进行编辑排版,配上动态的标题和优美的彩色文字等各种效果存盘备用。
上课时先展示编辑好的文字,让学生看清示范操作,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再把我输入的文件让学生复制使用,要求学生根据示范进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再穿插一些编辑方法、文档存放等,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表现欲极强,都愿意在大家面前来展示自己。
教师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精心组织活动,让学生参与,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例如,每堂课我都要选出小帮手,来帮我给学生讲解、指导,或评出小先生,给全班学生示范,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环境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也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二、全面了解学生,有效进行分层教学。
由于来自不同小学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及家里有无电脑的现实情况,学生信息技术水平也参差不齐,教学方式无法再沿用旧的方式,因此要利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
这分层教学体现在多个方面:教学目标的分层、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练习的分层、测验的分层和教学评价的分层等等。
首先是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学目标的分层就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针对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不同教学目标。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当中就应该要明确哪一层次的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技能,达到什么程度。
比如,高层次的学生要求在知识目标上,能够透彻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有较大的拓展和提高。
在能力目标上,主要提高在理论方面的接受能力和操作方面的实践能力,重点培养操作技能,通过自学掌握如书本中的开动脑筋、亲身体验或者课后的高层次习题;中层次的学生,在知识目标上,要求能够比较透彻地理解教材的知识点,并在实践操作方面略微的拓展和提高。
在能力目标上,重点培养操作技能,掌握的知识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践上要求能模仿完成相关的操作。
其次是课堂教学的分层:课堂教学分层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有差异的教学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每一节课中都能有所收获。
例:在教学八年级《电子邮件》这一课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采用几种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对于高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然后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计论、研究其他收发方式就可以了,必要时再作一些指导和点拨。
而对于中层次的学生,演示一种用web方式收发电子邮件的方式之后,就要求列出并讲解其他一、二种收发电子邮件的详细步骤,然后让他们自己动手。
对低层次的学生,采用的方法则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先作一些演示和讲解,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web方式后,再给出几个任务,让学生去尝试练习,必要时还要再做一些演示。
最后是课堂练习分层信息技术教学大纲规定,一堂课学生的操作时间要占整堂课的70%,做到多练。
可见课堂操作练习在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处理得好,学生的操作能力将会得到飞速提高。
因此,在分层教学中应注重这方面的思考和实践。
比如:在做一个文件从a盘复制到d盘题目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确立不同的要求,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利用“编辑”菜单中的“复制、粘贴”命令进行复制,而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3种以上的复制方法,中层次的学生要求掌握2到3种方法。
凡是提前完成本堂课操作任务的同学,可以让其担任老师的助手或者辅导员,为有需要的同学提供帮助,这样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将有效的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
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了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的解决了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深入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1.布置任务隐藏相关的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把教材中的每一章设计一个大任务,同一章内再将大任务分为若干小任务,每一节又由一个或几个小任务组成。
例如学习第三章“设计应用文档”这一章时,给同学们布置一个大任务,即要求每一位同学完成一份非常精美的欢度国庆的电脑小报。
此任务中隐含着本章的几个知识点:(1)word的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2)文字、段落的编辑;(3)word的表格功能;(4)图文混排的方法;(5)页面设置及文档的打印。
把这五个知识点又隐含在五个小任务中,每一节课完成一个小任务,可以分别把任务设计为学录课文、学排小论文、学修饰小报和学打印小报。
又把一节课的小任务分成更小的几个任务。
如第一节课的任务是按要求对现有文档精心修改。
要求中隐含着三个知识点,即:①word的基本概念;②文档的建立、打开与关闭;③编辑文档。
这三个知识点分别设计在三个更小的任务中。
每一个任务的确立都根据学生现有知识状况,教学内容的统筹安排而定。
2.引导学生分析任务并提出问题每一个任务中都包含着新、旧知识,学生接受任务后首先想如何去完成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遇到哪些不能解决的问题。
当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时,也是他们想要知道的知识点,此时老师再将新知识传授给他们,这就调动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
例如讲excel电子表格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漂亮的全班期中考试学生成绩汇总表。
给出任务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即提出问题。
这个时候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
提出的问题中,一些是以前已经学习过的,如数据的输入、格式设置等,这些问题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函数的使用、页面设置等,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3.根据提出的问题,及时讲授新知识问题提出后,就需要开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了,老问题学生自己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师生的共同探索得出。
每次授课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然后让学生动手进行一个与刚才授课内容有关的练习或活动(即完成一个小任务)。
学生们听了一段课刚要开始走神,思路立刻又被下一个活动拉了回来。
活动(任务)做完,接着刚才的兴奋劲儿,下一个部分的授课又开始了。
这样就能够让学生的思路始终跟着老师的授课内容进行,同时他们学会的每个知识点也能得到及时的强化。
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在成功地完成任务时获得了一种成就感。
例如,在讲word的图形功能时,将此节课设计为三个小任务:(1)在原有的文档上插入一张经过修饰的图片;(2)将一段文档的标题用艺术字,以立体,带阴影效果、波浪形出现;(3)做一份宣传单。
每一个任务布置、分析完成后,学生动手在机器上实践完成。
每一个小任务分析完成后及时让学生上机操作,当场巩固。
总之,要解决初中生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改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存在的这种现象,作为教师要首先自我肯定,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确定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同时应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因素,根据课程本身的特征,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将学生吸引到有意义的学习上面来,逐步改变他们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的科目的这一观念,从而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总目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1] 顾小清、祝智庭、庞艳霞.教师的信息化专业发展:现状与问题.电化教育研究,,2004.1[2] 孙建国.课堂差异分层教学策略.中国教育报,2002.9.20[3] 钟和军.中学信息技术课分层导学模式的构建和实现,2001.6[4] 辛结容.分层教学实验报告,2004.8[5] carol ann tomlinson著.刘颂译.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6] 史亚娟、华国栋.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j].教育研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