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上册5 倍的认识第2课时 解决问题(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76854125658544289374459234 学校:麻阳市青水河镇刚强学校*

教师:国敏*

班级:云云伍班*

第2课时解决问题(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1例2,完成教科书P53~54“练习十一”第3、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良好学习习惯。

3.通过学习体会身边的许多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学会用转化的方法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数量关系,理解用除法计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教科书P51例2主题图。

师:从图中你们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学笔记

【学情预设】预设1:准确找出参与各项劳动的人数。例如:擦桌椅的有12人,扫地的有4人。

预设2:只关注图片,不关注文字,没有获得正确的参与各项劳动的人数。

表扬全面观察、用数学语言表达的学生,积极发言、准确表达的学生也要予以表扬。

根据学生发言,在主题图中圈出信息,或者让学生上台去指出自己所找到的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们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情预设】预设1:提出能够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的加、减法的问题。可让学生当时解答。

预设2:提出有关“倍”的问题。

课件出示其中一个问题。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1)]

【设计意图】直接用情境图导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可以了解学生的基本学情。看学

生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是否能认识到“倍”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有没有想到这些数量之间存在

倍的关系。

二、自主探索,寻求方法

1.自主尝试,画一画。

师: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表示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吗?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

教师收集学生作业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预设1:用简易图形代替人数,直接画出擦桌椅的人数。

预设2:画12个圆,每4个圈在一起,得到了3个4人。

预设3:先画出12个圆,表示擦桌椅的人数,再画4个圆,在前面写明是扫地的人数,最后圈

一圈,得到了3个4人。

有顺序地展示学生不同的画示意图方法。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这样画的理由。

结合学生展示的画图板书:

师:通过画一画,你能得到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三种画法中,你

觉得哪种更好?为什么?

【学情预设】画的图中表示出了两种对比的量,能一眼看出两者的倍数关系。

指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画图时应注意的事项。

2.由画一画抽象出算式。

师:你能根据我们画的图列出算式吗?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学情预设】学生能够根据图中的对比很快找到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3倍。部分学生能列出

除法算式,但也有学生不知道怎样列式,教师要适时引导、提问。如:谁和谁比?为什么是3倍?

为什么选择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师小结:以扫地的人数为标准,看擦桌椅的人数里面包含几份扫地的,包含了3份,所以是3

倍。也就是求“12里面有几个4”,用除法计算。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结果不带单位。(教师

适时补充完善板书)

3.回顾与反思。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针对画图策

略,不仅要让学生

学会如何用图来

描述题意,更重要

的是如何表达不

同数学对象之间

的关系。

【教学提示】

回顾与反思

引导学生表达回顾与反思的基本思路,并组织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

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会从计算的角度出发,去检验结果是否正确。

预设2:学生会从题目出发,反过来思考看最后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所有要求的。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计算准确是必要的,但解决问题的正确与否及解题思路更重要。

课件出示回顾与反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如何用图来描述题意,表达不同数学对象间的关系。再由图

出发,引导学生在语言表征、图形表征(实物操作、画示意图等)、算式表征等多种表征之间进行转

化,研究其中的关系,抽象出倍的概念,加深对倍的认识。

三、知识迁移,巩固练习

1.改变比较量,对比两种情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如果扫地人数不变还是4人,而擦桌椅的人数变为16人,这时候你们能整理信息,方便我

们去寻找这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吗?

【学情预设】预设1:学生会选择分别写出两个信息和一个问题。

预设2:学生会画出信息,并在画的过程中解决了问题。

学生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

师:你能根据图列算式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名多名学生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师:扫地的人数不变,擦桌椅的人数变了,擦桌椅的人数还是扫地的3倍吗?这两个算式有什

么不同?

【学情预设】预设1:通过画图对比,学生发现标准量没变,比较量变了,它们之间的倍数关

系也发生了改变。

预设2:都可以用除法求出它们的倍数关系。

2.改变标准量,对比两种情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如果扫地的人数变为3人,而擦桌椅的还是12人,这时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

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相互交流。

集体展示,指名学生说一说这时候是怎么找到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倍的。

【学情预设】预设1:扫地的有3人,擦桌椅的有12人,也就是有4个3人,所以擦桌椅的人

数是扫地的4倍。

预设2:12÷3=4。扫地的有3人,只要知道12里面有几个3,就知道擦桌椅的人数是扫地的几

倍了。

师:擦桌椅的人数不变,扫地的人数变了,擦桌椅的人数还是扫地的3倍吗?这两个算式有什

么不同?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自主尝试简单概括改变标准量后,两个量之间的倍数关系的变化。

3.讨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问题怎样解决?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在画一画的

过程中,注意观察

学生是不是把16

人按4人为一份

画的。如果有学生

直接列式解决,不

要否定,追问用除

法解决的理由,例

如:“说一说,你

是怎么想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