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上机和撤机指征
呼吸机患者撤机指征
![呼吸机患者撤机指征](https://img.taocdn.com/s3/m/30e21eec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29.png)
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撤机指征为:(1)原发病已基本愈或病情稳定;(2)营养状况及肌力良好,断开呼吸痊机后,呼吸平稳,无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现象;(3)呼吸频率<30次/min,潮气量>300ml;(4)神志清楚、反应良好,有张口及咳嗽反射;(5)神智清醒,肺部感染控制或基本控制,无痰或少痰;(6)氧和良好,吸入氧浓度(Fio2)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能够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相对正常范围内。
符合以上条件方可停机。
过早停机会加重呼吸肌负担,导致呼吸机疲劳再次呼吸衰竭;延迟停机则会造成呼吸机依赖和各种并发症,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以及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对呼吸机上机的适应证及撤机时机严格遵循三级检诊制度,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经济利益。
当患者病情稳定,已经具备撤机指征,可考虑撤机,撤机前应详细告知患者撤机的方法及步骤,以增强其信心。
撤机方法及注意事项: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准备撤机的患者,撤机时间宜选择在上午8时---10时,下午3时---6时,患者良好的睡眠后,此时患者精力较充沛,易耐受各种应激。
开始每次停20min----30min,然后带机使呼吸肌得到休息。
在停用期间密切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胸廓起伏,患者情绪和动脉血氧含量(Sao2)变化,如无异常可逐渐延长停机时间至1h—2h/次,每个白天3次—5次。
连续2个白天试脱机过程,患者自主呼吸平稳无不适感,才考虑夜间停机。
撤机时协助患者取卧位或半卧位,以减轻腹腔脏器对膈肌的压迫,以改善膈肌的运动。
停机过程中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呼吸肌锻炼及物理治疗,一旦脱离呼吸机后情况良好,可考虑拔管。
对病情发展难以预料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拔除人工气道后对患者的观察时间,必要时随时准备再次插管额应用呼吸机治疗。
撤机时,护士应在场进行解释和指导,并做好各项检测和应急准备,每一撤机步骤后检测肺功能及血气,对患者撤机反应作出评估,必要时暂停撤机或部分恢复机械通气,支持呼吸。
撤离呼吸机的基本指标
![撤离呼吸机的基本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2a3e05c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1b.png)
撤离呼吸机的基本指标
撤离呼吸机是指从呼吸机上移除患者,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的过程。
以下是撤离呼吸机的基本指标。
1. 意识状态:患者必须具有清醒意识状态,并能够自主维持呼吸。
如果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或无法维持呼吸,就不能撤离呼吸机。
2. 气道通畅:患者的气道必须通畅,没有分泌物或其他障碍物阻塞。
如果气道存在阻塞物,就必须清除后才能撤离呼吸机。
3. 稳定的呼吸模式:患者必须能够维持稳定的呼吸模式,包括呼吸频率、呼吸深度和呼气时间等等。
如果患者的呼吸模式不稳定,就不能撤离呼吸机。
4. 适当的氧合与通气:患者必须能够维持正常的氧合与通气,这可以通过血氧饱和度和二氧化碳的排出量来监测。
如果患者不能维持正常的氧合与通气,就不能撤离呼吸机。
5. 稳定的循环状态:患者的循环系统必须稳定,血压、心率和心律必须在正常范围内。
如果患者的循环系统不稳定,就不能撤离呼吸机。
6. 充分的肺功能:患者的肺功能必须足够,才能够维持自主呼吸。
这可以通过
肺活量、呼气峰流速和呼吸道阻力等指标来评估。
如果患者的肺功能不足够,就不能撤离呼吸机。
以上是撤离呼吸机的基本指标,医生在进行撤离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并确保患者在撤离呼吸机后能够维持稳定的生命体征和呼吸功能。
新生儿呼吸机撤机标准
![新生儿呼吸机撤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b11d353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f064f42.png)
新生儿呼吸机撤机标准新生儿呼吸机撤机是指在新生儿呼吸机治疗后,根据患儿病情、呼吸机支持情况和医师判断,逐步减少呼吸机的支持,最终使患儿脱离呼吸机的过程。
正确的撤机标准对于新生儿的康复至关重要,因此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呼吸机撤机的标准和注意事项。
1. 撤机标准。
1.1 呼吸机参数稳定,在撤机前,呼吸机参数应保持稳定,包括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呼吸频率等。
这些参数应在医师的指导下逐渐调整至适当水平,以确保患儿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支持。
1.2 血氧饱和度正常,患儿在呼吸机撤机前应保持良好的血氧饱和度,通常要求在90%以上。
医师会通过监测患儿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撤机。
1.3 呼吸功能稳定,患儿的自主呼吸功能应当稳定,能够维持正常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
医师会通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来确定是否可以进行撤机。
2. 撤机过程。
2.1 逐步减压,在撤机过程中,呼吸机的吸气压力和呼气压力应逐步减少,通常每隔1-2小时调整一次,直至患儿完全脱离呼吸机。
2.2 观察患儿反应,在撤机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指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2.3 保持患儿舒适,在撤机过程中,要确保患儿的环境舒适,避免刺激和过度干扰,以减少患儿的焦虑和不适感。
3. 撤机后注意事项。
3.1 密切观察,患儿脱离呼吸机后,需要密切观察其呼吸情况、血氧饱和度和心率等指标,确保患儿的呼吸功能得到有效支持。
3.2 康复护理,撤机后的患儿需要进行专业的康复护理,包括呼吸道护理、营养支持和体位翻转等,以促进患儿的康复和健康发展。
3.3 家庭护理指导,对于需要出院的患儿,医护人员应向家长提供相关的护理指导,包括呼吸道护理、喂养方法和日常护理等,以确保患儿的健康和安全。
新生儿呼吸机撤机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临床操作,需要医护人员密切合作,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操作。
正确的撤机标准和过程对于患儿的康复至关重要,希望医护人员能够充分重视,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以确保患儿的安全和健康。
新生儿呼吸机撤机标准
![新生儿呼吸机撤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684ded0e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e6.png)
新生儿呼吸机撤机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新生儿呼吸机撤机是指在新生儿使用呼吸机治疗后,逐步减少呼吸机支持并最终成功脱机的过程。
撤机标准对于新生儿的痊愈和康复至关重要,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步骤进行撤机过程的管理和监控。
下面将详细介绍新生儿呼吸机撤机标准以及撤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撤机标准1.稳定的呼吸功能:新生儿撤机前需要呼吸功能稳定,包括自主呼吸、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正常。
呼吸率应该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氧饱和度在90%以上,二氧化碳潴留不明显。
2.良好的心血管功能:新生儿撤机前需要心血管功能稳定,包括心率正常、血压稳定和灌注良好。
需要监测心率、血压和周围循环情况。
3.充足的肺功能:新生儿撤机前需要有充足的肺功能支持,包括肺顺应性良好、无明显呼吸困难、无气胸等并发症。
4.神经系统稳定:新生儿撤机前需要神经系统稳定,包括清醒度良好、反射正常、无癫痫发作、无脑损伤等并发症。
5.肌力充足:新生儿撤机前需要肌力充足,保证能够维持自主呼吸。
二、撤机过程1.准备阶段:在确定新生儿符合撤机标准后,需要进行撤机计划,包括撤机时间、撤机方式等。
同时要准备好撤机所需的药物、设备和人员。
2.撤机方式: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撤机方式,包括逐渐减少呼吸机支持、病程压力撤机、间歇性快速撤机等。
3.监测撤机过程:在撤机过程中需要严密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率、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及时调整撤机方式和支持措施。
4.评估撤机效果:根据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变化和撤机效果评估撤机的成功与否,如有需要可以重新启动呼吸机治疗。
5.随访和护理:撤机成功后需要对新生儿进行随访和护理,包括呼吸功能、心血管功能、神经系统等恢复情况的监测和评估。
三、注意事项1. 撤机过程中要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随时准备应对可能的并发症和意外情况。
2. 撤机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医护人员之间要密切配合,保证撤机过程的顺利进行。
呼吸机的「撤机」指征是什么?记住这9点
![呼吸机的「撤机」指征是什么?记住这9点](https://img.taocdn.com/s3/m/22eed5fd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2.png)
呼吸机的「撤机」指征是什么?记住这9点近年来有创机械通气支持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为治疗患者原发病提供了时间,挽救了无数危重疾病患者的生命,但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应用不可避免地带来许多并发症。
早日撤离有创机械通气是呼吸支持管理的关键,也是判定临床治疗和机械通气是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因此如何改善或维护肺功能,尽早恢复患者的自主呼吸,完全脱离呼吸机,是在机械通气开始、维持、撤离的整个过程中都必须考虑的问题。
撤机指征是什么?撤机是一个缓慢、逐渐地降低呼吸支持的过程,20% ~ 30% 的患者出现撤机困难,有的患者甚至出现严重的呼吸机依赖。
机械通气的撤离是个完整的过程,占 MV 总时间的 40%,在某些特殊疾病状态下(如慢阻肺患者) 撤机时间可占总通气时间的 60% 左右。
对于接受机械通气患者,若满足下列9 条标准,则具备撤机条件:(1)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发疾病得到控制;(2)氧合状况良好(PaO2/FiO2≥ 150~200 mmHg, PEEP ≤ 5 ~ 8 cmH2O);(3)血流动力学状态稳定(参考指标:HR ≤ 140 次/分,90 mmHg < SBP < 160 mmHg, 未用血管活性药物或小剂量应用);(4)较强的自主呼吸能力、咳嗽能力;(5)无高热(参考指标:T < 38 ℃);(6)无明显呼吸性酸中毒;(7)血红蛋白水平不低于 8 ~ 10 g/dL;(8)精神状况良好;(9)代谢状态稳定(无明显的电解质紊乱,血糖水平正常)。
当然,撤机指征只是量化指标,在临床中,尽管有些患者不完全满足上述条件,我们也应综合考虑是否能进行撤机试验。
机械性地应用量化指标将会导致撤机时间的延长及并发症的产生,甚至导致无法撤机等不良后果。
选择何种撤机筛查试验?SBT 是临床中最常用的撤机试验。
SBT 是指运用「T」管或低水平支持的自主呼吸模式于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病人,通过短时间(30 min ~ 120 min)的动态观察,以评价患者完全耐受自主呼吸的能力,借此达到预测撤机成功可能性的目的。
ICU患者的呼吸机支持与撤机
![ICU患者的呼吸机支持与撤机](https://img.taocdn.com/s3/m/b461f475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d2.png)
ICU患者的呼吸机支持与撤机在ICU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呼吸机的支持与撤机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探讨ICU患者呼吸机的使用、撤机指征以及撤机程序等相关内容。
一、呼吸机的使用在ICU内,呼吸机是一种常见的设备,用于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
它通过控制呼吸频率、潮气量和氧气浓度,帮助患者维持适当的气体交换。
呼吸机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呼吸功率,减轻呼吸肌疲劳,并为患者争取治疗时间。
二、撤机指征撤机过程是将患者从呼吸机上脱离,使其自行呼吸的过程。
在ICU 内,正确判断撤机时机十分重要,以避免撤机失败或导致患者反复插管的风险。
一般来说,以下是撤机指征的主要考虑因素:1. 意识状态:患者应当清醒,并能够合作参与自主呼吸。
如果患者存在严重意识障碍或镇静状态,撤机需要在患者意识状态改善后进行。
2. 冠心病心肌缺血情况:患者存在严重的冠心病心肌缺血可能增加撤机后再次插管的风险。
3. 呼吸机使用时间:长期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在撤机时需要更加慎重。
通常建议呼吸机使用时间不超过72小时。
4. 呼吸功能稳定:患者自主呼吸的各项指标应当稳定,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动脉血气分析等。
5. 气道情况:患者的气道应当通畅,无明显的阻塞和分泌物潴留。
当以上指征符合时,可以考虑进行呼吸机的撤机。
三、撤机程序1. 预备阶段:撤机前需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评估好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生命体征,明确撤机决策,与多学科团队进行协商。
2. 撤机前准备:清理气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调整呼吸机参数,例如降低呼气末正压(PEEP),适当调整潮气量等。
3. 脱机试验:进行T管试验或者带负荷的CPAP试验。
在这个过程中,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和呼吸频率,评估患者的耐受程度。
4. 观察期:在脱机试验后,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以及其他相关指标。
观察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至120分钟。
5. 撤机成功:若在观察期内患者的呼吸频率稳定、心率稳定、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并且患者能够维持足够的通气和氧合,撤机可以视为成功。
呼吸机撤离的标准
![呼吸机撤离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9e14307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dc.png)
呼吸机撤离的标准
呼吸机撤离的标准是指在何种情况下可以将患者从呼吸机上撤离,以及在撤离过程中需要遵守的一系列标准和操作规程。
一般来说,呼吸机撤离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稳定的呼吸功能:患者必须能够维持稳定的呼吸功能,包括自主呼吸、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等方面。
如果患者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则不能进行呼吸机撤离。
2.足够的氧合能力:患者需要能够维持足够的氧合能力,包括正常的氧饱和度和合理的呼吸机参数。
如果患者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则不能进行呼吸机撤离。
3.稳定的心血管状态:患者需要能够维持稳定的心血管状态,包括正常的心率、血压和循环状态等方面。
如果患者无法满足这些条件,则不能进行呼吸机撤离。
4.逐渐减少呼吸机支持:呼吸机的撤离应该是逐渐进行的,而不是一次性地停止呼吸机支持。
撤离过程中需要逐步减少呼吸机参数,如呼吸频率、潮气量等,以确保患者能够适应新的呼吸模式。
5.监测和观察:撤离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和观察,以及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重新启动呼吸机支持和给予氧气支持等。
总之,呼吸机撤离需要严格遵守医疗标准和操作规程,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同时,医疗工作者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情况和病情进展,判断撤离时机,选择合适的撤离方案,并进行适当的指
导和教育,以保证患者的康复和离院。
老人无创呼吸机撤机标准
![老人无创呼吸机撤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bd48d79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84.png)
老人无创呼吸机撤机标准引言在医疗系统中,老年人是最脆弱的群体之一。
他们通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并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使用呼吸机来辅助呼吸。
然而,一旦情况好转,医生可能会考虑撤机。
老人无创呼吸机撤机需要严格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本文将探讨老人无创呼吸机撤机的标准和步骤。
一、撤机的适应症1.病情稳定:患者的病情已得到控制,并且没有明显的恶化趋势。
2.自主呼吸:患者有足够的自主呼吸能力,能够维持正常的呼吸频率和深度。
3.氧合指标稳定:患者的氧合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没有明显的低氧血症。
4.呼吸肌力恢复:患者的呼吸肌力已经恢复到足够的水平,能够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5.患者合作:患者能够配合医生的指导,参与呼吸训练和康复治疗。
6.家庭支持:患者有良好的家庭支持和护理条件,能够在家康复。
二、撤机的禁忌症1.严重的心、肺疾病:如严重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等。
2.呼吸肌无力:如重症肌无力、脊髓损伤等。
3.慢性呼吸衰竭: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纤维化疾病等。
4.精神状态不稳定:如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精神疾病等。
5.危重病情:如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6.家庭不支持:如家庭条件不允许患者在家康复、护理水平低等。
三、撤机的程序和步骤1.评估患者的病情:医生要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包括病史、体征、实验室检查等,确定患者是否符合撤机的适应症。
2.预防性撤机训练:在撤机之前,医生要给患者进行预防性撤机训练,包括呼吸训练、肌肉锻炼等,以增强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
3.逐步减少辅助通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自主呼吸能力,逐步减少无创呼吸机的辅助通气参数,如压力支持水平、PEEP水平等。
4.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撤机的过程中,医生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氧饱和度等,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5.评估撤机效果:在减少辅助通气的过程中,医生要定期评估患者的撤机效果,包括自主呼吸能力、氧合指标、二氧化碳排泄等。
icu病人撤呼吸机标准
![icu病人撤呼吸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70a2e8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19.png)
呼吸机撤机在临床上又称脱机,是指机械通气对患者的支持水平逐渐降低,患者的自主呼吸逐渐增强,直至患者脱离机械通气的辅助,完全自主呼吸的过程,主要指征包括基础性疾病得到控制、生理指标标准、血流动力学稳定、呼吸功能改善。
1、基础性疾病得到控制:即诱发呼吸困难的基础性疾病得到控制,病情趋于稳定,病症有缓解趋势;
2、生理指标标准:在撤掉呼吸机之前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如氧合分数>150-200mmHg;呼气末正压≤5-8cmH20;吸入氧浓度≤40%-50%;动脉血pH≥7.25;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动脉血pH>7.30,动脉血氧分压>50mmHg,吸入氧浓度<0.35,则表示指标归于正常;
3、血流动力学稳定:此时无心肌缺血动态变化,临床上没有显著的低血压,不需要血管活性药治疗或只需要小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如盐酸多巴酚丁胺等进行输注;
4、呼吸功能改善:此时有自主呼吸的能力及较好的气道保护能力,咳嗽有力,分泌物明显减少。
患者达到以上四个指标时,可考虑呼吸机撤机,在撤掉呼吸机前需进行预撤机,即暂停使用呼吸机的情况下,患者可以维持自主性呼吸,且能坚持两个小时以上,代表患者可以脱离呼吸机。
要想撤掉呼吸机,必须要在医生的严密观察下进行撤机,部分患者在撤机后需要重新使用呼吸机,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撤机失败。
因此,是否需要撤掉呼吸机,要根据医生对患者的具体判断而定。
呼吸机的撤机标准
![呼吸机的撤机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fa9717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4.png)
呼吸机的撤机标准引言:呼吸机作为一种重要的医疗设备,用于辅助患者的呼吸功能。
在患者病情好转后,撤机是一个重要的步骤,但需要严格遵守撤机标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本文将介绍呼吸机的撤机标准,以及撤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撤机标准的概念撤机标准是指在医疗团队的评估下,患者是否达到了可以脱离呼吸机的条件。
撤机标准的制定主要基于患者的生理指标、临床症状和呼吸机参数等方面的综合评估。
二、撤机标准的生理指标1. 患者自主呼吸能力:患者应具备一定的自主呼吸能力,能够主动完成一定频率和潮气量的呼吸。
2. 意识状态:患者应清醒、意识状态良好,能够与医护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
3. 咳嗽反射:患者具备较强的咳嗽反射,能够有效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
4. 氧饱和度:患者的氧饱和度应在正常范围内,通常要求≥90%。
5. pH值和二氧化碳分压:患者的呼吸酸中毒程度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pH值≥7.35,二氧化碳分压≤50mmHg。
三、撤机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 逐渐降低辅助模式:在撤机过程中,应逐渐降低呼吸机的辅助模式,如逐步减少压力支持水平或压力支持时间等,以促使患者逐渐恢复自主呼吸。
2. 观察呼吸频率和潮气量:在撤机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潮气量,确保其在正常范围内。
3. 监测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在撤机过程中,应持续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结果,确保其在合理范围内。
4. 留置导管和气管切开:如果患者存在留置导管或气管切开等情况,应在撤机过程中逐步拔除,确保患者能够自主呼吸。
5. 紧急撤机准备:在撤机过程中,医护人员应随时做好紧急撤机的准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结论:呼吸机的撤机标准是确保患者安全脱离呼吸机的重要依据。
撤机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理指标,并逐步降低呼吸机的辅助模式,以帮助患者恢复自主呼吸。
在撤机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氧饱和度和血气分析结果,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ICU呼吸机撤机
![ICU呼吸机撤机](https://img.taocdn.com/s3/m/a97a7ee80975f46527d3e1f6.png)
一、撤机指标——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发病确定改善。
——刺激后能保持清醒,GCS≥13,无镇静剂应用。
——血流动力学稳定,仅需小剂量升压药(如多巴胺≤5ug/kg/min)。
——体温≥35度。
——肌力正常。
——氧合功能:FiO2≤50%及PEEP≤5cmH2O下PaO2>75cmHg,pH≥7.35。
——术后病人引流<50Ml/h。
上述指标仅提示可进行撤机尝试,并不能确定撤机成功。
二、撤机程序——确定已停止镇静剂。
——保持FiO2低于50%,PEEP低于5cmH2O。
——严密监测SpO2下每15~20分钟减少IMV频率2次,当IMV频率低于6次/分,压力支持低于10cmH2O,自主呼吸频率≤25次/分,浅促呼吸指数(呼吸频率/潮气量)<100,持续观察30分钟,复查血气分析在正常范围可直接拔除气管插管。
如需短时间停用呼吸机观察,时间不宜超过2小时。
出现下列情况时中止撤机:——呼吸频率加快>10次/分或频率超过30次/分。
——SaO2≤93%或PaO2≤60mmHg。
——PH≤7.35。
——收缩压上升>20mmHg。
——心率增快>20次/分或频率超过110次/分。
——出现心律失常或原有心律失常增多。
三、拔管指征——患者神志清楚,具有自主排痰能力。
——呼吸频率小于30次/分。
——浅促呼吸指数(呼吸频率/潮气量)<100。
——PaCO2≤50mmHg。
——FiO2≤40%下PaO2>60cmHg。
——氧合指数>150。
——PH>7.25。
四、拔管程序——准备:吸氧面罩,吸痰管,10ml注射器,气管插管包,正压面罩及简易呼吸器。
——向病人解释拔管过程。
——充分吸痰,清洁口腔。
——吸痰管保留在气管插管内,顶端应在气管插管开口前。
——嘱病人深吸气并屏住呼吸。
——抽空气囊。
——嘱病人用力呼气,同时拔除气管插管。
——拔管后面罩吸氧,吸氧浓度应比原呼吸机设定高10%。
呼吸机撤机指征评估
![呼吸机撤机指征评估](https://img.taocdn.com/s3/m/3e15ed8bcaaedd3382c4d378.png)
呼吸机撤机指征评估广义撤机(脱机):是指逐渐降低机械通气支持水平,逐渐恢复患者自主呼吸,最终脱离呼吸机的辅助通气,拔除人工气道的过程。
撤机流程分为三个步骤:评估撤机条件→评估自主呼吸能力(SBT试验)→评估气道通畅情况(漏气试验)及咳痰能力(白卡试验)一、撤机条件的筛查(有创机械通气>24h)1.原发病得到控制;2.氧和状况良好;3.无明显酸中毒pH≥7.25;COPD患者:pH>7.304.血流动力学稳定,无心肌缺血动态变化,临床上无明显低血压(不需要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或只需要小剂量药物,如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5~10ug/kg.min)5.有自主呼吸能力及咳嗽反射6.血红蛋白水平不低于8g/dl7.精神状态良好;8.代谢状态稳定9.无高热。
注:若患者满足以上条件,则可进行SBT试验。
二、SBT试验(自主呼吸能力)1.试验方法选择(1)T管试验:目前很少用(2)低水平CPAP:5cmH2O(将通气模式改为CPAP,保持气道内正压为5 cmH2O,Fi02维持不变)(3)低水平PSV:5-7 cmH2O(具体大小根据人工气道的长度及直径决定,Fi02不变。
)2.试验持续时间(30min-2h);肺炎、心衰、ARDS及老年患者30min,COPD患者需要2h。
3.试验过程评价(1)3分钟试验失败标准:Vt<5ml/kg,RR>35次/min;(2)SBT试验终止标准(满足任意一条,持续时间大于3-5min) a.肺泡气体交换功能恶化(参考指标:SpO2≤85%;PaO2≤50~60%;PH≤7.32;PaO2增加≥10mmHg)b.血流动力学状态恶化(参考指标:HR≥120~140次/分,或变化>20%;SBP<90mmHg或>180-200mmHg,或变化>20%;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增加)c.呼吸形态恶化(参考指标:RR≥30-35次/分或变化>50%)d.明显的精神状态恶化(如嗜睡、昏迷、躁动、焦虑等)e.明显的主观感觉不适f.明显发汗g.明显的呼吸功增加(参考症状: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胸腹矛盾运动)备注:原则上每天只需要进行一次SBT,成功后进一步对患者的气道通畅性及气道自洁能力进行评估。
呼吸机患者撤机指征
![呼吸机患者撤机指征](https://img.taocdn.com/s3/m/bd795a09ba1aa8114431d9b7.png)
长期使用呼吸机患者撤机指征为:(1)原发病已基本愈或病情稳定;(2)营养状况及肌力良好,断开呼吸痊机后,呼吸平稳,无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现象;(3)呼吸频率<30次/min,潮气量>300ml;(4)神志清楚、反应良好,有张口及咳嗽反射;(5)神智清醒,肺部感染控制或基本控制,无痰或少痰;(6)氧和良好,吸入氧浓度(Fio2)<0.6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能够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在相对正常范围内。
符合以上条件方可停机。
过早停机会加重呼吸肌负担,导致呼吸机疲劳再次呼吸衰竭;延迟停机则会造成呼吸机依赖和各种并发症,会给患者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以及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这就要求医务人员对呼吸机上机的适应证及撤机时机严格遵循三级检诊制度,最大程度保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经济利益。
当患者病情稳定,已经具备撤机指征,可考虑撤机,撤机前应详细告知患者撤机的方法及步骤,以增强其信心。
撤机方法及注意事项:采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准备撤机的患者,撤机时间宜选择在上午8时---10时,下午3时---6时,患者良好的睡眠后,此时患者精力较充沛,易耐受各种应激。
开始每次停20min----30min,然后带机使呼吸肌得到休息。
在停用期间密切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频率,胸廓起伏,患者情绪和动脉血氧含量(Sao2)变化,如无异常可逐渐延长停机时间至1h—2h/次,每个白天3次—5次。
连续2个白天试脱机过程,患者自主呼吸平稳无不适感,才考虑夜间停机。
撤机时协助患者取卧位或半卧位,以减轻腹腔脏器对膈肌的压迫,以改善膈肌的运动。
停机过程中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呼吸肌锻炼及物理治疗,一旦脱离呼吸机后情况良好,可考虑拔管。
对病情发展难以预料的患者可适当延长拔除人工气道后对患者的观察时间,必要时随时准备再次插管额应用呼吸机治疗。
撤机时,护士应在场进行解释和指导,并做好各项检测和应急准备,每一撤机步骤后检测肺功能及血气,对患者撤机反应作出评估,必要时暂停撤机或部分恢复机械通气,支持呼吸。
呼吸机的撤离6
![呼吸机的撤离6](https://img.taocdn.com/s3/m/cae8800a4a7302768e993923.png)
五、撤机失败的原因
3.患者呼吸系统以外的系统不稳定 如血液 动力学不稳定;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 镇静药物的应用或体内蓄积等。 4.心理因素 患者的焦虑或恐惧,对疾病的 治愈丧失信心。
六、恢复机械通气的标准
什么情况下需要恢复机械通气,各学者的 主张并非一致。有学者提出:在撤机过程 中,如出现下述生理指标之一时,应立即 恢复机械通气: 1、血压:收缩压变化超过20mmHg或舒张压改 变>10mmHg; 2、脉搏>110次/分,或每分钟增加20次以上; 3、呼吸频率>30次/分,或每分钟增加10次以 上;
上述脱机方式,目前缺乏系统的比较性研究。 Brrochard:PSV的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SIMV 和T管。
四、脱机的注意事项
1、任何方式脱机,均应注意病人是否有呼吸 窘迫。出现呼吸窘迫,应停止脱机或改变脱 机方式。
2、不论T管脱机,还是辅助呼吸脱机,都应避 免气管插管或呼吸机管道阻力过高,使病人 额外克服较大的呼吸功。
三、撤离机械通气的方法
以不同方式来刺激、动员病人的自主通气能力, 渐加呼吸负荷于呼吸肌,完成由机械通气支 持呼吸到完全自主呼吸的转化。
1.直接撤机法(逐步停机法)
撤机前准备:患者达到撤机条件,且一般状 况较好,机械通气时间不长,一般指<2周, 可试用直接撤机法进行撤机。 撤呼吸机后,将鼻氧导管插于气管导管 内1/4-1/3处,或面罩给氧,FiO2 35% -45%,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及心率、 血压、末梢血氧饱和度,观察有无出汗、紫 绀呼吸窘迫等情况。
六、恢复机械通气的标准
4、潮气量<250~300ml(成人); 5、出现严重心律失常或心电图改变; 6、PaO2 <60mmHg; 7、PaCO2 >55mmHg; 8、PH <7.30。 以上指标中, PaO2、 PaCO2标准不适用于 COPD患者,以上标准也只适用于撤机过程。
重症患者呼吸机撤机的指征和技术
![重症患者呼吸机撤机的指征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34094b3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95.png)
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恢复
患者能够自主咳嗽并有效排痰,吞咽 功能正常,无误吸风险。
生理学参数稳定要求
氧合指数达标
患者的氧合指数(PaO2/FiO2) 在撤机前需达到一定标准,通常
要求大于300mmHg。
血流动力学稳定
患者心率、血压等血流动力学指标 在正常范围内,无严重的心律失常 或低血压现象。
呼吸力学指标改善
密切观察患者反应
在应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状况、血氧 饱和度等指标,以及有无呼吸机对抗等不良反应。
04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 施
肺部感染风险降低方法
01
02
03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在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医 护人员需严格遵守无菌操 作原则,减少外源性感染 的机会。
加强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吸 痰,注意观察痰液的量、 颜色及性状,及时发现并 处理呼吸道感染。
撤机时机不当
应选择合适的撤机时机,避免在患者病情不稳定或未达到撤机标准 时进行撤机。
呼吸机参数调整不当
在撤机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实时反应调整呼吸机参数,如呼吸频率 、潮气量等,以确保患者平稳过渡。
新型撤机技术发展趋势预测
1 2 3
智能化撤机技术
未来撤机技术将更加注重智能化发展,通过自动 识别和分析患者生理参数,实现个体化撤机方案 的制定。
重症患者呼吸机撤 机的指征和技术
contents
目录
• 呼吸机撤机基本概念与意义 • 重症患者呼吸机撤机指征 • 呼吸机撤机技术方法介绍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 撤机后患者监测与护理要点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进展方向
01
呼吸机撤机基本概念 与意义
呼吸机撤机定义及目的
icu呼吸机撤机指征和标准
![icu呼吸机撤机指征和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483d24f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5a.png)
icu呼吸机撤机指征和标准ICU(Intensive Care Unit)是重症监护室的缩写,是医疗系统中用来收治危重患者的特殊部门。
ICU内的呼吸机也被称为人工呼吸机或者机械通气机。
撤机是指在患者的情况允许下,将呼吸机从患者身上拔除的过程。
呼吸机撤机指征和标准是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可以顺利脱离机械通气的依据。
下面将详细介绍ICU呼吸机撤机的指征和标准。
一、撤机指征1.基本病情稳定:患者的原发病已得到有效的治疗,病情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没有明显的进展趋势。
2.呼吸功能改善:患者的肺部病变逐渐恢复,呼吸功能得到明显改善,肺部炎症和水肿减轻,呼吸机支持要求逐渐降低。
3.意识状态改善:患者从昏迷或者昏睡状态逐渐恢复清醒,能够自主呼吸和咳嗽,有意识参与通气过程。
4.饮食和排尿正常:患者能够进食和排尿,消化功能和尿液排泄功能恢复正常。
5.血气指标稳定: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在正常范围。
二、撤机标准1.自主呼吸能力良好: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较好,深而均匀的呼吸,腹胸式呼吸或胸式呼吸均可,能够较好地维持气道通畅。
2.平稳的心率和呼吸频率:患者的心率和呼吸频率平稳,无明显的心律失常和呼吸突然加快或减慢。
3.没有明显的呼吸窘迫:患者的呼吸音正常,无呼吸困难或不能维持气道的迹象,气道分泌物少。
4.咳嗽反射良好:患者能够咳嗽清除气道分泌物,有积极的自我保护反应。
5.动脉血氧饱和度正常:患者在脱离呼吸机后,动脉血氧饱和度可以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无明显低氧血症。
6.动脉血气分析正常:患者的血气指标,如动脉血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和酸碱平衡等能够稳定在正常范围。
7.无明显的呼吸窘迫:撤机后患者的呼吸不需要外界干预,能够自主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8.意识状态正常:撤机后患者清醒,能够正常与他人交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
9.引流通畅:患者在撤机后,Haemoflux容积和质地正常,无明显的引流障碍。
无创呼吸机撤离指征
![无创呼吸机撤离指征](https://img.taocdn.com/s3/m/212b0163783e0912a2162a0c.png)
呼吸机撤离(一)撤离指征1.导致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因是否解除或正在解除之中通过各方面临床资料的分析,认为引起病人呼吸衰竭的原发病因已经去除或基本被控制。
2.通气和氧合能力病人通气和氧合能力,是肺功能状况的主要体现。
通气能力包括病人的呼吸力量或幅度是否足够;氧合的能力是肺内气体交换的情况。
3.咳嗽和主动排痰的能力病人咳嗽和主动排痰能力,对脱机的成败关系密切。
咳嗽和排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因素。
咳嗽能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①咳嗽反射。
②呼吸肌的力量。
③气道通畅:咳嗽动作和能力依赖于咳嗽反射的存在和咳嗽的力量,但呼吸道是否通畅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撤离的标准撤离呼吸机的具体标准主要分三个方面:1.通气功能通气功能指标的测定,除了可依靠呼吸机固有的装置,有条件时也可借肋于床边肺功能的测定装置。
主要指标是:VC﹥15ml/kg,FEV1﹥10ml/Kg,最大吸气压﹥-20cmH2O,分钟通气量(静态)﹤10L;每分钟最大自主通气量﹥2×每分钟静息通气量≥20L;其中VC,FEV1,每分钟最大自主通气量等指标的获得与常规肺功能测定相同,需要病人对测定方法的理解和能否较好配合的影响,这些均是在分析和判断测定指标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2、氧合指标主要是动脉血气分析的指标。
分析这些指标时,应兼顾动脉血气分析时呼吸机的条件,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是病人通过呼吸机所接受的FiO2和PEEP水平。
(1)FiO2<40%时,PaO2>60mmHg。
(2)FiO2100%时,PaO2>300mmHg,P(A-a)DO2<350mmHg。
(3)PEEP≤5cmH2O3.通气需要(1)VD/Vr(死腔气量/潮气量) <0.55。
(2)口腔闭合压(Pm0.1) <4cmH2O另外,呼吸的状况也是脱机成败的重要参与指标。
有些病人脱机后,虽然氧合指标均已达到满意水平,但病人呼吸十分费力(急促或轻度的呼吸困难),这意味着病人的通气储备力量已经动用,即使能勉强达到脱机成功,也很有可能需要呼吸机;反之,有的病人虽然血液氧合的脱指标勉强达到或尚未达到,但病人呼吸平稳,安静,坦然,为减少人工气道和呼吸机可能对病人造成的不利因素,也可以在严密观察下考虑或试行脱机。
ECMO上机及撤离指征和并发症处理【范本模板】
![ECMO上机及撤离指征和并发症处理【范本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c3109070975f46526d3e195.png)
一、ECMO指征1.ECMO优越性(1)有效的改善低氧血症(2)有效的循环支持(3)避免长期高氧吸入所致的氧中毒(4)避免机械通气所致的气道损伤(5)长期支持性灌注为心肺功能恢复赢得时间(6)对水电解质进行可控性调节2.ECMO的心脏标准(1)心脏指数〈2L/(m2·min) 3小时(2)代谢性酸中毒BE〉-5mmol 3小时(3)MAP 新生儿<40mmHg;婴幼儿<50mmHg;儿童〈60mmHg(4)少尿〈0.5ml/(kg.h)(5)术后大量活性药效果不佳,难脱机者(基于确切手术)3.ECMO的肺指标(1)肺氧合功能障碍P a O2<50mmHg或D A-a O2>620mmHg(2)急性肺损伤P a O2<40mmHg,pH小于7.3达2小时(3)机械通气3小时P a O2〈55mmHg,PH小于7。
3(4)机械通气出现气道压伤4。
适应证(1)循环支持:急性心肌炎,急性心梗导致的心源性休克和心脏术后的心源性休克,安装心室辅助、人工心脏和心脏移植前的过渡(2)呼吸支持: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疾病(3)替代体外循环:肺移植、神经外科、供体脏器支持、急性肺栓塞5。
ECMO支持的禁忌证(1)孕龄≤34周新生儿在ECMO肝素化后易发生颅内出血,死亡率高。
(2)合并其他重要畸形或其他重要脏器的严重损伤。
严重的先天性肺发育不全、膈肌发育不全患儿用ECMO难以纠正实际的或可能的严重脑损害(3)长时间休克状态:代谢性酸中毒(BE<-5mmol/L超过12小时)尿少(尿〈0。
5/(kg·h)超过12小时)(4)长时间低心排血量(5)长时间呼吸机换气(新生儿10天/成人7天)长时间的人工呼吸可导致肺组织纤维化和严重的气压伤等不可逆改变6.不合适ECMO的患者(阜外体外循环科建议)ECPR瞳孔散大;心脏畸形未矫正;CPB全流量BP低;严重出血7.转流途径(1)静脉—静脉转流(V-V):适合单纯呼吸辅助,无循环辅助功能插管位置可采用左股静脉-右股静脉或右颈内静脉—右股静脉(2)静脉-动脉转流(V—A):可同时呼吸辅助和循环辅助插管位置:静脉可采用股静脉,颈静脉或右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莉
2014-6-26
NICU---呼吸治疗生命线
发达国家在过去四十年,先后建立和发展 了NICU、人工机械通气、PS替代、n-CPAP、 iNO和ECMO等高级呼吸救治技术。
这些技术的使用和循证医学依据极大地提 高了呼吸救治技术的规范化应用和危重新 生儿的存活率
NICUs---雨后春笋
Where
I级新生儿科 II级新生儿科 III级新生儿科 IV级新生儿科
新生儿医疗网络
NICU任务和分级 新生儿转运(双向) 新生儿院前急救和转运 转运设施和团队 STABLE技术
Why---我国NRF病因分布
Apnea of prematurity
4.5% HIE 6.2% TT 7.5%
NICU---机械通气的应用指证
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的机械通气指证,关 于治疗性通气的指证,主要以病人的临床 表现及血气分析结果为依据。
国内指南如下:
NICU---机械通气的应用指证
治疗性通气的指征: 1.在FiO2:为0.6的情况下,PaO2:
<50mmHg或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85 %,CPAP治疗无效,(紫绀型先心病除外); 2.PaCO2>60-70 mmHg伴pH值<7.25; 3.严重或常规治疗无效的呼吸暂停。 具备其中之一者。 已确诊为RDS者可适当放宽指征。
NICU---撤离呼吸机指征(LBW)
低出生体重儿自主呼吸弱,气管导管细, 阻力较大
故也可不经过CPAP而直接撤离呼吸机。 目前不主张拔管前应用CPAP,因为气管插
管CPAP增加患儿呼吸功
NICU---拔管后常见问题
上气道梗阻(包括喉痉挛,喉水肿,声带 麻痹,咽后壁塌陷,声门下赘生物)
氧依赖 分泌物潴留 肺不张 呼吸肌疲劳
NICU---撤离呼吸机指征(临床)
原发病控制或好转,病情稳定
自主呼吸恢复,有效通气量足够 感染基本控制,一般情况良好, 动脉血气结果正常时应逐渐降低呼吸机参数, 咳嗽有力,分泌物减少,吸痰耐受性好,锻
炼和增强自主呼吸。
NICU---撤离呼吸机指征(参数)
当FiO2≤0.4时,PIP=15-16cmH2O PEEP<5 cmH2O,频率≤10次/分, 动脉血气结果正常 酸碱水电紊乱已经纠正, 胸片提示原发病明显好转或吸收 如果有条件检测肺功能,应参考 综上进行临床评估,可决定撤机。
What (这个患儿原发疾病是什么?或者病情变化 的原因是什么?)
Why (为什么上机?) How(怎么上机?怎么调节?怎么检测?怎么撤机?
怎么预防并发症?)
Who
那位病儿是需要呼吸治疗的? VLBW,ELBW,MAS,先天畸形 谁来做呼吸治疗和护理? 呼吸治疗师,临床医师(呼吸科,儿科,
最佳PEEP,肺开放策略) ECMO
HOW ?
NICU---应用呼吸机的适应症
严重通气不足 严重换气障碍 神经肌肉麻痹 胸部和心脏术后 反复呼吸暂停 心肺复苏
NICU---应用呼吸机的禁忌症
没有绝对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 存在气漏或潜在危险:
气道阻塞,气胸,肺大泡 气管内异物未取出前
NICU---呼吸机撤离方法
直接撤机 SIMV PSV PRVCV VS CPAP撤机 拔除气管插管
NICU---撤机失败的原因
基础疾病未控制,仓促撤机,病情不稳定, 原发病加重,重新出现呼吸困难
呼吸力量不足,包括中枢性病变,呼吸肌 无力,呼吸负荷过重,不能负担长时间自 主呼吸
NICU---CPAP禁忌症
1、肺气肿:肺气肿患儿肺泡已明显扩张, 如再增加气道正压,有使肺泡破裂的危险
2、气胸:应用 CPAP 可使肺泡破裂处加大或 更不易闭合
3、腹胀:CPAP 可抑制胃肠蠕动,使胃肠胀气,气 道正压可将气体压向胃内,引起腹胀
4、局部损伤
呼吸治疗技术应用的困难和对策
医务人员接受和掌握程度 家属的受教育和经济程度 行政领导的判断决策能力 可持续发展
PaC02 < 60-70mmHg 3、胸片为弥漫性透亮度降低,细颗粒阴影,
多发性肺不张、支气管充气征、肺水肿、 毛玻璃样改变和肺膨胀不全
NICU---CPAP的临床应用 1、治疗NRDS
1、治疗NRDS---使肺泡稳定扩张, 增加肺功能残气量, 改善氧合轻度和中度 RDS 可以使用n-CPAP
一般开始应用的气道压力为 4-6cmH20 如病情需要可每次调高1-2cmH20 一般不超过 8 cmH20
NICU---CPAP调节方法
若 Pa02 不能维持5OmmHg以上,改用机械通气 若Pa02持续稳定,应逐渐降低Fi02, 每次递减 0.05 当 Fi02< 0.40 时 ,Pa02 仍维持在 50-80 mmHg 可按每次 l cmH20 的梯度递减压力 直至降低到 2-3 cmH20
NICU---治疗性通气的注意事项
为了病人的安全,一般不主张在一级或条件较差 的二级医院常规开展呼吸机治疗。
应考虑胎龄、体重、病种对于疾病严重程度的影 响 (VLBWI ELBWI)
新生儿病情变化快,不可过度依赖血气结果,应 动态复查。
如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药物效果不佳,应及时 通气治疗。
忽如一夜春风来 此地彼地NICUs开
NICU---评估水准
判断NICU的水平,绝对不单是床位数量、 业务收入、仪器规模,而是救治危重新生 儿并使他们获得良好预后的能力。
在过去20年里,这些飞速发展核心技术中 间,呼吸治疗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因此,我们常常用呼吸治疗水平来间接评 估一个NICU的水准。
低氧血症 提高: FiO2 ,平均气道压,吸气时间
高碳酸血症 提高: 潮气量,每分通气量; 降低I:E
一般情况下每次调节l或2个参数
NICU---机械呼吸的撤离
呼吸机的撤离时逐步降低呼吸机参数,逐 步由自主呼吸代替机械通气的过渡过程。
此过程可长达几天,也可短到几个小时, 病情重,使用呼吸机时间长,尤其是小早 产儿,过度较慢。
Q:我该选择什么样的呼吸机?
NICU别并不是最重要的。 A:治疗效果并非取决于仪器的类别,主要取
决于治疗师/医师的知识、经验和技能。 A:应用正确与否与疗效、并发症关系密切。 A:掌握和熟悉所用呼吸机的特性,注重临床
实践,积累经验,规范操作,及时发现和排 除故障。 建议:选用自己熟悉的呼吸机
NICU--- CPAP的撤离
当 CPAP 为2-3cmH20 病情稳定及血气保持正常1 小时以 上 可撤离 CPAP,改用头罩吸氧 Fi02 调高 0.05-0.10, 以维持正常功能残气量 防止 Pa02 降低 然后根据患儿病情及血气情况,缓慢降低 Fi02 直至呼吸空气后,撤去头罩
带管吸氧
对氧依赖,如发生BPD 痰多不易排出,气道和肺部感染加重 患儿出现新的病情变化
NICU---撤机失败
严密监护评估撤机病儿 早期评估撤机失败 询问5w+1h-个体化评估 再次上机----撤机
NICU---CPAP上机适应症
CPAP主要适用于有自主呼吸,符合以下情况: 1、呼吸频率增快、三凹征、呻吟 2、在Fi02>0.5 时,Pa02 < 50mmHg
并发症:对病人威胁,呼吸管理
NICU---机械通气的临床目的
改善肺的气体交换 缓解呼吸窘迫 改善压力-容积关系 其他
- 保障应用镇静剂和肌松剂的安全 - 降低颅内压 - 维持胸壁稳定性
有利于肺和气道的愈合
What--- NICU呼吸救治
无创通气(n-CPAP,NIPPV)INSURE技术 有创通气(常频、高频) 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欧洲指南) i-NO治疗(PPHN,严重呼吸衰竭,BPD) 肺保护性策略(小潮气量、适宜性高碳酸血症,
5、气管插管拔管后的应用
n-CPAP可保证呼吸道通畅、增加功能残气量 从而减少呼吸暂停 在气管插管拔出不久的早产儿 n-CPAP是治疗和预防呼吸衰竭的重要手段 一般 n-CPAP 的压力不高于 5cmH20
NICU---CPAP参数
1、预调参数 将最初压力调到2-6cmH20(压力流速环的下拐点) 供气流量应大于通气量的4倍, 即6-8ml/kg ×呼吸次数 /min × 4, 一般供气流量为 5-7L/min, FiO2 与给 CPAP 以前相同 10-15 分钟后测定血气,同时监测病情变化
NICUs---Are you? Are you ready?
NICU---5W+1H
Who (在你的NICU里,那位病儿是需要呼吸治疗 的?由谁来做呼吸治疗和护理? )
Which (你将选择那台呼吸机、那种呼吸模式来做 治疗?无创or有创,常频or高频?)
Where (是在这里通气吗?这个病儿需要转运到其 它的医疗单元吗?)
3、感染性肺炎
有呼吸困难的肺炎 可使用CPAP
4、治疗肺水肿
作用机制 : ① CPAP 可使肺泡内压力增加, 直接作用于
肺小血管, 阻止肺泡内液体的渗出 ② CPAP 可增加功能残气量 , 使肺容积得到
稳定, 改善氧合, 消除缺氧、酸中毒对肺小 血管壁的损害, 从而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 从而减轻肺水肿
MODS早期。
NICU---如何上机
原则:先准备及试机,然后用于病人 上机前准备:
气管插管,各种管道联接 湿化器及过滤器准备 呼吸机各单元安装无误 试机:打开电源气源,设定参数,定标 将呼吸机送气接口与病人联接
NICU---人工呼吸机基本结构
电源
呼气
主机
高压氧 高压气
减压器 滤湿器
空/氧 混合器
NCPAP-不同年龄参数选择
FiO2 (允许范围)
流量
湿化温度 压力(mmHg)
(L/min) (。C)
新生儿 短时0.5~1.0 4~10 长时<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