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京剧梅派艺术特征

合集下载

京剧的主要特点

京剧的主要特点

京剧的主要特点1.京剧耐人寻味,醇厚。

京剧的舞台艺术在文学、表演、音乐、唱腔、锣鼓、化妆、脸谱等等。

2.一套规则和标准化程序,相互制约,相互补充。

作为一种创造舞台形象的艺术手段,非常丰富,用法也非常严格。

3.京剧的生活领域更广,要刻画的人物类型更多,对技巧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要求更严格,对舞台形象的塑造也有更高的审美要求。

4.京剧的生活领域更广,要塑造的人物类型更多,对技巧的全面性和完整性要求更严格,对舞台形象的塑造有更高的审美要求。

扩展资料: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京剧,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位列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有谭鑫培、梅兰芳大师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京剧京剧的典型特点有什么京剧的特点:1、综合性:在表演上将唱、念、做、打、舞有机结合起来,吸取了文学、音乐、美术、诗歌、舞蹈、杂技的精华,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综合艺术体系;2、程序性:是京剧的最基本的特征;不论是在表演中的唱念做打、行当中的生旦净丑,还是舞台的布景、服装、音乐、脸谱等都有全面、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就是戏曲中各种程序的基础和内容;3、虚拟性: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多采用虚拟动作,把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得到艺术的再现,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4、娱乐性,技艺性:细腻细腻的表演,处处入戏;唱腔悠扬委婉,声情并茂;是人民的传统娱乐文化。

拓展资料: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自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四个徽班三清、四喜、春台、和春先后入京。

他们与湖北的艺人合作,接受了昆曲、秦腔的一些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当地的民间曲调。

浅谈京剧梅派的艺术特点

浅谈京剧梅派的艺术特点

R eading作为京剧艺术的从业者,我们深知京剧艺术博大精深,不仅凝聚着中华传统美学的精髓和历史文化的底蕴,更有着独特的发展规律。

京剧艺术流派纷呈,各个表演流派的形成与特色,是建立在大量剧目积累的基础上的,当年的好角,无不是以唱、念、做、打表演技艺的精湛、高超、细腻赢得观众的。

四大名旦之一的梅派在京剧表演艺术上精心钻研,勇于革新,创造了很多优美的艺术形象,发展了大量优秀剧目,改革与提高了京剧旦角的演唱和表演艺术,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流派。

国内观众对其十分欢迎和喜爱。

一、抓住人物,重视细节。

京剧演员应该由内心出发来表现人物,用心去演戏,揣摩人物,揣摩剧情,再根据自身的条件去表现人物。

要用表演和道白抓住观众的眼睛、耳朵和内心。

每一个唱腔、每一个细节处理、每一个技巧运用都要符合剧情人物的需要,合情合理。

以前的老艺术家们去塑造一些人物的时候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征服了观众,才会有“活曹操”“活周瑜”“活红娘”的美誉。

艺术的魅力在于细节,令观众难忘的也是细节,正因细节决定成败,所以我们应该格外重视。

1.万物为我所用当年梅兰芳先生1959年拍摄的《穆桂英挂帅》,在第五场捧印这场,虽然只有短短十几分钟的戏,梅兰芳先生通过身段表演把穆桂英当时卸甲归林20年,担心能否战胜敌兵的思想斗争的整个过程表现的淋漓尽致,把穆桂英当年的威武的气势表现的活灵活现。

他的这个身段,虽然是穿的文戏的披,但是他用的身段可是武的身段。

这个身段在过去根本是不允许用的。

因为以前旦角就是捂着肚子唱,没有更多的身段。

但是梅兰芳先生巧妙的用舞台上的舞蹈语言清楚的交代给了观众。

舞蹈语言他借用了武生史文恭的身段,又运用了铁龙山姜维的观天象的身段,甚至用了跳财神的身段。

只要合乎这个人物的思想感情,只要它是美的,他都用了。

并且可以准确的化到自己的身上,没有什么不能用的,梅派艺术没有行当的限制,只要合适,对人物有用的都可以用,什么人物用什么样的表演内涵来烘托。

梅派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艺术特色和家国情怀探析

梅派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艺术特色和家国情怀探析

梅派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艺术特色和家国情怀探析
穆桂英挂帅是一部梅派京剧,上演于1952年。

这部戏剧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展现出一种
爱国、情深以及严厉执政、抗暴维护家国安定的强大气魄。

作品刻画了一个女性英雄——穆桂英,这位拥有生死决心的女英雄成功完成了劝导黄兴放
弃叛乱出山的使命,解决了西南英雄廉颇叛变的矛盾,最终收复了被叛军攻破的桂林城,
拯救了老百姓免于叛乱的灾难。

这部京梅的艺术特色,体现在其表演艺术中。

舞台上融汇着乐器奏出的凄美曲调,角色扮相、衣着、化装精致外,还有戏剧性张力若可以,离奇节奏:服装、饰物、武器以及舞蹈
元素紧密衔接,错落有致。

角色传播感情,以金枝玉叶、错综多变的表演特点把台前观众
携入一片叠加浪漫和戏剧性的艺术世界。

此外,穆桂英挂帅赋予台词极强的情感气息,如穆桂英一句“铭记历史,见证家国”的台词,深加感人,令观众深陷思索之中,她也常常把家国情怀唤起,诠释出一种永远为了家国,
把自己的生命发挥到极致的精神。

穆桂英挂帅是一部梅派京剧,以家国情怀为主题,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诚、爱国、抗
暴精神,并在剧中表现出一种爱国主义情怀。

其表演艺术性佳,浪漫与戏剧性完美融合,
尤其通过台词充满情感气息,把家国情怀深深地打动了观众的心。

梅派艺术的表演特色梅派特色是什么

梅派艺术的表演特色梅派特色是什么

梅派艺术的表演特色梅派特色是什么(一)表演上重在“神似”俗话说“戏好学,神难描,神不到,戏不妙”,演员演戏最重要的是在于表现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从而以形传神,表达戏的主题思想与人物的关系。

许多剧种包括京剧的其它一些流派,在表演人物情感时,往往形神并重、同步,甚至形重于神。

例如,程派在表演人物的怨恨时,大幅度的舞蹈动作,疾速的水袖花表演,加上发泄式的行腔、念白,把舞台气氛推向白热化,观众也跟着进入紧张、压抑的情感剧情之中。

梅派则不同,情感表演的形、神两个方面,重在“神似”。

如《生死恨》中人物历尽磨难、屡遭迫害,可谓刻骨铭心,但在行腔或身段中并未有大幅度的起伏,而用神似突出了人物的情感内心变化,演员在表演中必须注重眼神的运用,以种种眼法基本功夸张地层露角色的内心活动,使角色的精神状态以最有效的方式得到外化。

即以角色的不同心态为依据,显示出了青衣的庄重、大方。

(二)表演上美于“典雅”之中梅派剧目中人物多娴熟、美貌女子。

在梅先生的表演下,均美而不俗、丽而不艳、俏而不妖、娇而不佻。

《贵妃醉酒》中杨贵妃有“沉鱼落雁” 之美、“闭月羞花” 之丽,“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故“三千宠爱一身专”,可谓春风得意。

然而梅先生饰演的杨贵妃决无妖媚、挑逗之感。

以端庄表美,崇尚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是梅派表演艺术的一大特色。

再如《洛神》中甄妃化为洛水之神后,在洛水之畔与雍邱王相会,深沉含蓄,意味深长,令人美感非常,.这些人物,不乏爱情专诸、一往深情,领略其境不可谓不刻骨铭心、感天动地,梅兰芳先生在表演此类人物时都崇尚典雅、避免失态。

如《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先是应皇帝之命,侍宴百花亭,充满期待,喝醉了,也不失态,醉步和每一个动作、表情都是美的,后是皇帝不守信用,驾转西宫,从而充满怨恨。

梅在表演剧中人经历的这个变化过程中,既未显得起先时的得意轻佻、望眼欲穿,也未出现失宠后的妒恨失态, 均美而不俗。

(三)表演上在情境中“表现”人物梅派的做功以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独特的思想感情为核心。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京剧的起源、发展、演艺形式、流派演唱和国际传播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起源1.1 传统戏曲的渊源:京剧起源于明代的传统戏曲,融合了元曲、明曲和南戏等多种艺术形式。

1.2 传统戏曲的变革:京剧在清代乾隆年间逐渐形成,吸收了汉剧、秦腔等多种戏曲元素,形成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3 历史背景的影响:京剧的发展也受到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如清朝的封建制度和文人雅士的推崇。

二、发展2.1 京剧的兴旺时期:京剧在清末民初达到了巅峰,成为社会上流行的艺术形式,吸引了大批观众。

2.2 改革与创新:20世纪初,京剧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如引入西洋音乐元素、改进剧本结构等,使其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2.3 保护与传承: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京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设立了专门的京剧学院和表演团体,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

三、演艺形式3.1 唱腔和音乐:京剧的唱腔独特,包括“咬字”、“念白”等技巧,配以传统乐器如二胡、洋琴等,使得京剧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味。

3.2 表演技巧:京剧注重身段、脸谱和动作的表演,演员通过精湛的技巧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3.3 化妆和服饰:京剧的化妆和服饰也是其独特之处,演员通过不同的脸谱和服装来表现不同的角色特征。

四、流派演唱4.1 京剧四大流派:京剧有四大流派,分别是梅派、花派、青衣派和老生派,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代表性演员。

4.2 梅派的特点:梅派以梅兰芳为代表,注重唱腔的婉转和动作的优美,给人以温婉、细腻的艺术感受。

4.3 花派的特点:花派以尚小云为代表,注重唱腔的高亢和动作的矫健,给人以激情、豪放的艺术感受。

五、国际传播5.1 京剧在国际舞台的影响:京剧在20世纪中叶开始走出国门,先后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演出,受到了国际观众的爱慕和欣赏。

5.2 京剧的国际传播途径:京剧通过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京剧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之一京剧的综合性

京剧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之一京剧的综合性

京剧艺术的三大美学特征之一京剧的综合性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代表之一,被誉为“东方蓝色宝石”、“中国戏曲的明珠”,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京剧艺术中,有三个重要的美学特征,其中之一是京剧的综合性。

下面将详细介绍京剧艺术的这一特征。

首先,京剧的综合性表现在表演艺术上。

京剧融合了唱、念、做、打四种表演方式,即唱腔、说白、表演和武功。

京剧的唱腔继承了中国古代戏曲的唱腔体系,有多种不同的唱腔曲调,如“大曲”、“二黄”、“中曲”等,每种唱腔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念白是京剧中的说白展示方式,演员通过语言的表达来传达人物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表演是京剧演员通过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和舞蹈来展示人物性格和情感变化的一种方式。

武功则是京剧演员的特殊表演技巧,包括套路动作、跳跃、武器操等,通过精妙的动作来展现人物的英勇和战斗力。

这四种表演方式相互结合,使得京剧具有多重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了观众的艺术享受。

其次,京剧的综合性表现在剧目题材上。

京剧的题材广泛多样,涵盖了历史、古籍、小说、神话传说等各个领域。

京剧中有许多基于历史故事改编的剧目,如《赵氏孤儿》、《红楼梦》等,这些剧目通过扎实的历史背景和情节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等重要事件。

同时,京剧中也有很多改编自文学作品的剧目,如《西游记》、《水浒传》等,在表演艺术的基础上,京剧通过舞台布景、服饰道具等方面的综合运用,将文学作品巧妙地呈现给观众。

京剧还有许多具有神话传说色彩的剧目,如《白蛇传》、《牡丹亭》等,这些剧目以神话传说为背景,通过京剧的表演方式和音乐艺术向观众展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最后,京剧的综合性表现在艺术形式上。

京剧通过舞台布景、化妆服饰等方面的综合运用,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舞台布景是京剧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精心设计的舞台装置和布景效果,将观众带入剧情所在的时空背景,增强了观众的沉浸感。

化妆服饰是京剧演员身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京剧的脸谱和戏曲服装都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通过精心的化妆和服饰设计,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身份地位。

梅派艺术浅析—以京剧《穆桂英挂帅·捧印》为例

梅派艺术浅析—以京剧《穆桂英挂帅·捧印》为例

梅派艺术浅析—以京剧《穆桂英挂帅·捧印》为例【摘要】“梅派”是一种融合了青衣、花旦、刀马旦等表演形式的艺术形式,在唱、念、做、打、表演、音乐、服装、扮相等各方面不断地创新和发展,使唱腔、表演艺术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达到了一种圆满的境界。

而京剧《穆桂英挂帅》则是根据著名的豫剧大师马金凤先生的豫剧剧目经过梅兰芳先生的改编,因此笔者在本次研究中以京剧《穆桂英挂帅·捧印》为例浅析梅派艺术,对其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有关方面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关键词:梅派;京剧;艺术特点“梅派”艺术是梅兰芳先生创立的,是最早在京剧旦派中产生的,并且对京剧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

京剧《穆桂英挂帅》是梅兰芳晚年的代表作品,它结合了青衣、刀马、花旦的演出,吸取了许多武生的动作,把“穆桂英”这个女中豪杰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以民族大局为重,不计个人得失,爱国情怀高尚的杨门女将军。

一、“穆桂英”的表演特色与重点男演员在扮演穆桂英这个角色时,与女演员迥异,从观赏者的角度来看,也是完全不同的。

男人的声音,在青春期发生变化之后,会比女人的声音更加的沙哑。

在中年人及以上,其总体音域会随著年纪的增加而变得较宽。

因此,男角在塑造穆桂英的过程中,会更加注重演技。

穆桂英在《穆桂英挂帅》中是一位中年妇女。

但与其他青衣不同的是,她身经百战,身上有一种英姿飒爽的气质,这一点,需要一个好的演员来掌握,尤其是在身段、眼神、手势上,更要将青衣的端庄和刀马旦的勇猛结合在一起。

角色的情感世界需要通过唱念做打来表达。

穆桂英已经从一身青衣,成长为一名大将军,她要表演的是高难度的武技,比如扎马腿、舞水袖,没有深厚的功底,根本发挥不出她的英雄气概,但一旦超过,就会变成刀马旦。

要掌握好火候,掌握好节奏,是这部剧最大的难度。

从大青衣到大元帅,两个角色的对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在《穆桂英挂帅·捧印》一折中,梅以“水袖舞姿”的优美姿态,将穆桂英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以沉稳、凝练、充满威慑力的姿态展现人物丰满、优雅的女性豪迈,以及武而不猛、不动自威的威严。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

京剧的主要流派介绍京剧,作为中国的国粹,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众多各具特色的流派,这些流派不仅展现了演员们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传承和发展了京剧这一传统艺术形式。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的主要流派,领略它们的魅力。

首先要提到的是“梅派”。

梅兰芳先生创立的梅派,以其端庄典雅、大气优美的风格著称。

梅派在唱腔上注重旋律的优美、平稳和流畅,音色圆润、甜美,给人以清新、典雅之感。

在表演上,梅派强调动作的规范、优美和细腻,注重眼神的运用和面部表情的传达。

梅先生的代表剧目众多,如《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他通过精湛的表演,将剧中人物的情感和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程派”也是京剧流派中的重要一支。

程砚秋先生所创的程派,唱腔别具一格。

其特点是幽咽婉转、若断若续,在节奏和力度的变化上非常丰富,给人一种深沉、哀怨的感觉。

程派的表演注重人物内心世界的刻画,通过细腻的身段和含蓄的表情,将人物的情感层层递进地展现出来。

程派的代表剧目有《锁麟囊》《春闺梦》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程先生的演绎下,充满了悲剧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荀派”则以活泼灵动、俏丽多姿为特色。

荀慧生先生创立的荀派,唱腔甜媚、清脆,善于运用小腔和装饰音,使旋律更加活泼动人。

表演上,荀派注重展现女性的娇憨、活泼和妩媚,动作轻盈、灵活,眼神灵动、传神。

荀先生的代表剧目有《红娘》《荀灌娘》等,他所塑造的角色充满了青春活力和喜剧色彩。

“尚派”由尚小云先生创立。

尚派在唱腔上刚劲挺拔、高亢明亮,具有很强的穿透力。

表演上,尚派注重武功和身段的结合,动作刚健、洒脱,展现出一种英姿飒爽的气质。

尚先生的代表剧目有《昭君出塞》《双阳公主》等,这些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在他的演绎下,充满了英雄气概和豪迈之情。

除了以上四大名旦所创立的流派,京剧还有其他著名的流派。

“谭派”是老生流派中的重要代表。

谭鑫培先生所创的谭派,唱腔韵味醇厚、苍劲有力。

在演唱时,注重运用气口和擞音,使唱腔更加富有变化和韵味。

梅兰芳与京剧艺术的传承野史

梅兰芳与京剧艺术的传承野史

梅兰芳与京剧艺术的传承野史梅兰芳,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被誉为“国剧之父”。

他对京剧的孜孜不倦的追求与探索,不仅为京剧艺术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这篇文章将带您回顾梅兰芳与京剧艺术的传承之路,探寻梅派艺术的魅力所在。

一、梅派艺术的兴起梅兰芳作为京剧表演艺术家的代表人物,通过他独特的表演风格和精湛的技艺为京剧注入了新的活力。

梅派艺术以其唱腔婉转悠扬、形体舒展大气、表演细腻入微的特点,征服了观众的心灵。

梅兰芳凭借出色的表演功底和深厚的情感表达能力,塑造了一系列经典角色,如《霸王别姬》中的项羽、《桃花扇》中的西门庆等,这些角色成为了京剧界的经典形象。

梅派艺术的兴起,使京剧逐渐走向了鼎盛时期。

二、艺术的传承梅兰芳不仅注重个人的表演技艺,更加强调对京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他积极培养学徒,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后辈,为京剧艺术的传承搭建了坚实的桥梁。

梅派艺术家们通过继承和发扬梅兰芳的艺术风格,不断丰富和创新京剧表演的形式和内容,使京剧在时代的变迁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三、面临的挑战尽管梅派艺术为京剧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发生了变化,传统的京剧表演方式和叙事形式不能完全满足新一代观众的口味。

因此,梅派艺术需要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

同时,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娱乐方式多样化的影响,京剧的传统观众也在逐渐减少,如何吸引更多的观众参与到京剧艺术中,成为了梅派艺术向新时代传承的又一重要课题。

四、传承的策略为了传承梅派艺术,以及吸引更多新观众的参与,一系列策略和举措被提出。

首先,传统剧目的创新和演绎非常重要。

通过将经典剧目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保持传统元素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创意与表现手法,使观众能够在欣赏京剧的同时感受到时代的魅力。

其次,积极开展公益性质的演出和活动,走进学校、社区、乡村等地,将京剧艺术介绍给更多的人,并培养新一代的京剧爱好者。

最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互联网和移动平台,开展京剧艺术的宣传和推广,提高京剧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梅派艺术特点以及对京剧的传承

梅派艺术特点以及对京剧的传承

梅派艺术特点以及对京剧的传承梅派艺术是宏伟壮阔的中国传统音乐的集大成者,也是京剧流派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瑰宝,独秀于世界音乐之林,儒雅气质,典雅风范,无与伦比。

彰显着戏曲音乐成熟及独特的艺术魅力。

本文浅析京剧梅派艺术的特点与时代性的继承发展。

标签:京剧;梅派;特点;传承发展梅兰芳先生在中国戏曲表演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不仅创立了别具一格的梅派表演艺术,还创建了与布莱希特表演体系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齐名的梅兰芳戏剧表演体系。

这些对于推动我国戏曲舞台艺术的发展起着关键作用,也将中国的戏曲艺术推向了国际的高度,梅兰芳大师也因此成为了世界戏剧表演艺术理论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梅派表演艺术将就“度”的把握,不欠不过,恰到好处。

梅先生在每一出戏的细节处理上都细细揣摩和精心雕琢,这样精益求精的艺术态度也决定了梅兰芳先生无可替代、无可超越的艺术高度。

因此,在研究梅兰芳先生亲演的剧目是了解和把握梅派表演艺术精髓的最基本的前提。

一、特点分析一以《霸王别姬》为例从角色上看,《霸王别姬》是梅派代表剧目,都是花衫行当的应工戏,是每个梅派演员必须学习、演出的代表剧目。

这部戏可以比较全面的展现和考验旦角唱、念、做、打等综合能力。

在这部戏里,梅先生用花衫行当塑造了两位身份高贵的妃子形象一一虞姬和杨玉环,两个人的扮相端庄含蓄、高贵典雅,身段沉稳俏丽,华贵雅丽。

虞姬的着装是身穿鱼鳞甲,外罩大斗篷,腰佩宝剑,头顶如意冠,雍容大方;杨玉环的着装是身穿红蟒玉带,内着宫装,凤冠霞帔,华贵雅丽。

从两个角色的穿着扮相和身段表演,都体现了梅派表演艺术的大方之美。

从唱腔上看,梅兰芳先生演唱艺术的风格可谓是将生活的真与艺术的美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梅派不及程派之幽咽冷艳,却自然地表达人物内心之忧怨;不及荀派之俏丽活泼,却能生动地刻划人物一颦一笑的悲喜之情;不及尚派刚健挺拔,却自有女性一番风流妩媚。

梅派的发声特点,具备了气沉丹田,上下贯通的特点,音色甜美,外形典雅,附和了梅派人物雍容华贵、端庄典雅的声音形象。

浅析京剧旦角梅派、程派、荀派、尚派的艺术特色

浅析京剧旦角梅派、程派、荀派、尚派的艺术特色

浅析京剧旦角梅派、程派、荀派、尚派的艺术特色京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又称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清代乾隆五十五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又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流播全国,影响甚广,为演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2010年11月17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用锣鼓、胡琴(京胡)、京二胡、月琴等伴奏。

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声腔为主的“三庆”,所以京剧也称“皮黄”。

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昆腔、吹腔。

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

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

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

“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旦”是女性正面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青衣)、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揺旦)、刀马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净”又分为以唱功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功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分为文丑与武丑。

在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活动,结果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四大名旦”。

从梅派京剧作品谈及京剧艺术特征

从梅派京剧作品谈及京剧艺术特征
& ■
o0 .
3 1 47 1/1 51 9B 2 0 51 08 3 4 0
}  ̄ 9 91 w
_
4 6 8 /E 。 9 0 4 45 m


j~
从梅派京 剧作品谈及 京剧艺术 特征
文 \ 蔺 黎
摘 要 :梅兰芳创梅派艺术之先河 ,使 旦艺术选到艺术之巅 嘎他不懈的努力拼搏进取 ,不仅开辟T京剧艺术
和革 新 家 。京 剧 梅派 艺 术 被 人 们赞 颂 和 推 崇 不 仅 开 辟 了 京剧 艺 术 的 新 天 地 为 京 剧 艺 术的 继 承 革 新 发 展 作出 了 里程 碑 式 的 伟 大贡 献
些艺术特征 。

种的 指 法 ( 型 } 手 。梅 兰 芳 重 视对 外 形 结 构之 美 的 构 建 根 据中 国 戏 曲 歌舞 为 重 的 美 学规 范 把 古典 舞 蹈 融 化于 京 剧 表演 艺 术 之中 丰 富 了 京剧 舞 台 的 舞 蹈语 汇 。呈 现 出 来 以 供认 识 的 重要 外 在 形 式 由 此 梅 氏 及其 追 随 者 从 汉
本 文 从梅 派 京 剧 作品 谈 到 京 剧的

在唱腔 .寰演.服 装等方面 表演 艺 术 的理 论 实 质 发 展创 新 。梅
穆步 不 换 形 是 梅兰 芳 唱 腔 也 是 其改 革 发 展 的 根本 原 则 兰 芳 从唱 腔 身段
赋 、唐诗 中 描 绘舞 姿 的 篇 章以 及 宋 代 的《德寿 宫 舞 谱 》 古 等
如 《 真 外 传》 太 中 我 只 得 起徘 徊

来 到了 前 庭 。这 些 新
的 崇 尚 个性 的 五 四 运动 和 与 之 俱 来的 思 想 俗 文 学 的 戏曲 界 求 新 求异 的 特 征 结 为 表里

京剧的五大特征

京剧的五大特征

京剧的五大特征1、综合性。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京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在京剧的整个艺术中,有很多艺术因素。

包括文艺音乐、戏曲舞蹈、杂技、武术、舞美、刺绣等。

,并融合了各种艺术因素,使之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2、虚拟性。

京剧中的虚拟性是指以虚拟实,也就是京剧界常说的“以假见真”。

首先是角色行为的虚拟。

如上山骑马、行船、上楼、下楼、开门、关门、喂鸡、饮酒等行为动作,都是采取虚拟的方式表演出来的。

在表演时,有时也借助一些真实道具,像手帕、扇子等等,但整个看还是虚拟的。

另外在场面与时空上也是虚拟的。

在京剧界,人们常说:“三四人千军万马,六七步万水千山。

”,这句话是指戏台上用四个龙套演员,就可以虚拟地代表千军万马;演员在场上跑几个“圆场”,则表示跑了几十里或更远的路程。

再有就是精神气质方面的虚拟手法,即只要有利于人物的表现,可以使用真实生活不可能出现的动作、图景等。

这种虚拟的艺术手法,使京剧的表演十分生动精彩而且传神。

3、程式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京剧中最讲究规矩,这里所说的“规矩”就是程式。

在京剧艺术中,从剧本台词的编写、场面情节的处理、乐队的伴奏、舞美的设计,以及演员表演中的演唱、念白、动作表演、脸谱勾画、服装穿戴等等,无不有着一整套规矩。

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必须按照这些规矩,而不能离开程式随意去做。

4、技艺性。

京剧表演充满了技艺性,无论唱、念、做、打都有一定的技巧在里面。

许多技艺需要通过长期而特殊的基本功训练,才能达到要求。

在京剧表演中,如果不掌握一套技艺,不用说去表演,恐怕连在舞台上“走路”也会是‘寸步难行的'。

5、娱乐性。

因为京剧综合性、技术性强,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娱乐性。

无论从听觉还是视觉的角度,京剧的表演都能给观众提供美的享受。

京剧的练声方法(一)京剧中旦角的咬字、吐字技巧要想把单词发音清晰甜美,就要找到每个单词在嘴里的具体发音部位。

首先,一个字要固定在某个部位,这个部位要让声音宽广明亮;其次,因为唱腔的抑扬顿挫,需要婉转地用气,需要有吐纳和呼吸的技巧。

浅析梅派唱腔的特点

浅析梅派唱腔的特点

浅析梅派唱腔的特点梅兰芳先生是我国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他一生所进行的创造,丰富和提高了祖国的戏曲艺术,为京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今天店铺来为您解析一下梅派唱腔的特点。

梅先生的一生是以艺术为武器,为人民生活的理想而努力奋斗的一生。

梅先生所取得的成就,是和他的虚心学习、刻苦钻研分不开的。

梅先生既尊重传统又勇于革新,在京剧艺术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发展和创造。

在京剧艺术领域里,梅先生不保守,不拘泥一格。

他的老师有吴菱仙、乔蕙兰、茹来卿、路三宝、陈德霖、王瑶卿、钱金福、李寿山、丁兰荪、谢宝堃等许多前辈名演员。

实际上,他的老师远不止这些,象和他同台演出过的谭鑫培、杨小楼的表演艺术,他都非常热爱;同时,他还向其他剧种吸取营养来丰富自己,象鼓界大王刘宝全先生就是他的师友之一。

梅先生不但精通青衣、花旦、刀马旦、闺门旦这些旦行的表演艺术,还掌握了老生、小生、武生和其他行当的艺术技巧,在表演艺术上融合了诸位大师的优点。

因此,在梅先生身上,文武昆乱,唱工、做工是兼收并蓄的。

对于他的艺术决不是简单地模仿所能学会的。

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学习任务。

梅先生的唱,是以大方自然为主,平易近人。

听起来好象很平常,但内容却非常丰富,而且安排得十分巧妙。

平稳之中蕴藏着深厚的功力;简洁之中包含着丰富的感情。

这些特点如果只从表面上去理解,去学习,是很难学到的。

想学到家,非下苦功不可。

梅先生的唱,早年是宗时小福一派,同时吸取了陈德霖老先生的唱法,也就是京戏青衣里老的唱法。

这种唱法的特点是:常发细高的声音,唱腔直线多于曲线,比较动听。

但美中不足的是,这种发音所包含的感情不够复杂多样。

后来梅先生又接受了王瑶卿先生的启发,力求字音的清楚,在出字、收音方面下了工夫,突破了原有的唱法。

他兼演昆曲以后,变化就更大了。

梅先生说过,一个演员如果没有健全的嗓子,当然不能够吸引观众;有了好的嗓子,而不能掌握“音堂相聚”的方法,嗓子的优点就发挥不出来。

所谓“音堂相聚”,就是唱的时候,高音、中音、低音衔接得没有痕迹,每一个起共鸣作用的器官部位都能发挥它的效能。

试论京剧艺术的流派风格国开形考二

试论京剧艺术的流派风格国开形考二

试论京剧艺术的流派风格国开形考二京剧主要分为四大流派:梅派、程派、荀派、尚派。

梅派的创始人是梅兰芳,梅兰芳毕生追求艺术的至高境界,用自己的表演创造出大量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有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形象。

程派的创始人是程砚秋,主要以深邃曲折的唱腔,通过娴静凝重的舞台形象表现古代的女性,尤其善于塑造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的女性。

荀派的创始人是荀慧生,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有柔媚娇婉的风格。

尚派的创始人是尚小云,以刚健婀娜为特有风格,唱、念、做、打均不尚纤巧,以气与力取胜,具有阳刚之美。

京剧的流派指的就是演员的表演艺术风格和艺术特点,风格得到了师承和传播,一个剧种中出现不同的流派是艺术发展的必然产物,多种流派的形成更是表明了艺术种类的繁盛。

京剧的发展是徽班兼收、融合了徽戏、汉剧、昆曲、梆子等众多的剧目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剧种,早期的京剧流派呈现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声腔剧种艺术家的地方文化特征。

李胜素谈梅派:运密入疏寓浓于淡

李胜素谈梅派:运密入疏寓浓于淡

李胜素谈梅派:运密入疏寓浓于淡京剧《四郎探母》是很多京剧迷朋友非常熟悉的一部经典传统剧目。

这部剧目淋漓尽致地抒发了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种种人伦之情,苍凉凄楚,哀婉动人。

刚刚听到的这段,杨延辉的扮演者是著名京剧杨派老生于魁智,铁镜公主的扮演者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胜素。

当传统京剧也开始跟着现代思维方式,成为一门讲究团队合作的艺术,对于京剧演员的合作精神和肚量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家喜欢跟李胜素合作,跟她的团队精神也有很大关系。

在排练现场,李胜素给人的感觉多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态,可了解李胜素的同行都清楚,这正是她进入“百分百”创作状态的一贯特色。

正是在表面的平平淡淡中,李胜素在揣摩人物,把握格调,度量节奏,把“内功”练到了家。

首先是有戏份儿,唱也罢念也罢、嗔也罢笑也罢、单出头也罢群场戏也罢,还是头路大青衣本色,压得住台,像是王府千金的身份;再有就是有韵味,没有剑拔弩张的“三板斧”,也让人听了看了觉着过瘾。

更令人称道的是,李胜素演的格格和台上的其他主演配合的十分默契,就像一组合作多年的黄金搭档,谁也不挡不抢谁的戏,可每个人该出彩儿的地方还都挺打眼。

昔日的同学,现在都是她的搭档,在演出中他们互相帮衬,创作出更优异的作品。

在研究生班里,汇集了各行当,各流派的著名演员,大家的交流,也使得京剧在一个不经意的场合得到了一次深入而自由的融合。

1998年冬天,刚刚进入研究生班学习不久的李胜素,就有了一次与中国京剧院出访T湾的机会。

在T湾,梅派戏迷很多,李胜素也收获了出乎意料的掌声和喝彩。

结果,演出过程中还有一场戏需要一个张派花旦来配戏,恰巧同去的没有张派花旦,怎么办?大家的目光集中到李胜素身上。

虽说都是旦角,但是门派不同,唱腔、技巧、程式都不一样,李胜素想起研究生班上跟张派同学交流过各自流派的技巧,似乎心里有了底。

不过她还是有点不踏实,给梅葆玖先生打了电话请教,梅先生也鼓励她“用梅派的唱腔,张派的唱法”。

演出大获成功。

梅派京剧“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在京剧戏歌中的运用

梅派京剧“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在京剧戏歌中的运用

梅派京剧“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在京剧戏歌中的运用梅派京剧“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在京剧戏歌中的运用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瑰宝,其独特的表演形式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在京剧中,声腔是其核心要素之一,而梅派京剧以其独特的“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而闻名于世,成为京剧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和风格。

所谓“咬字吐字”,是指京剧演唱时,演员通过舌尖和牙齿的运动,加强发声的清晰度和响亮度。

这种技巧不仅让演唱更加刚健有力,更能凸显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

在梅派京剧中,演员们通过吐字咬字的技巧,巧妙地运用气息和咬字的力度,来展现角色的个性魅力和情感变化。

而“润腔”则是指演唱时掌握舌腔和喉咙的力度和协调,使声音更加柔和细腻。

在梅派京剧中,演员们通过细腻的润腔技巧,将琴箫相伴的戏曲旋律和角色情感紧密结合,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

润腔技巧的运用能够使演唱更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与情感共鸣。

在京剧戏歌中,梅派演员们常常结合“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塑造出丰富多样的角色形象。

例如,在《霸王别姬》中,梅派演员运用咬字吐字的技巧,将“切齿痛恨”与“憔悴凄楚”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在《宝莲灯》中,演员们则巧妙地运用润腔技巧,将“柔情似水”与“纯真善良”展现得动人心弦。

梅派京剧的“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的运用离不开演员的精湛技艺和对角色精神追求的理解。

演员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才能掌握这些技巧并将其运用到表演中。

只有通过不断的磨砺和提高,演员们才能真正驾驭这些技巧,将角色形象塑造得更加生动和立体。

值得一提的是,梅派京剧的“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也受到了其他传统艺术形式的影响。

例如,梅派演唱中夹杂了北曲、豫剧等地方剧种的技巧,使其更加具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

这种融合和交流也为京剧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提供了空间和源泉。

总而言之,梅派京剧“咬字吐字”和“润腔”技巧在京剧戏歌中的运用无疑为京剧艺术增添了无限魅力和精彩。

粟培敏:梅派、程派、张派的演唱特点和伴奏艺术

粟培敏:梅派、程派、张派的演唱特点和伴奏艺术

粟培敏:梅派、程派、张派的演唱特点和伴奏艺术京剧的魅力之一, 就在于它流派纷呈, 风格迥异, 各树一帜。

每个流派除了有各自的保留剧目外, 还用各自不同的风格演唱着同一剧目, 让观众享受到不同的视听效果。

青衣行当中, 我们知道基本上形成五大流派, “梅、程、尚、荀、张”,在这里仅谈谈我接触最多的“梅、程、张”三大流派。

三派演唱艺术特点在演唱风格上,可以这样概括:梅派唱腔朴素端庄、明朗大方;程派唱腔矜持含蓄,柔美缠绵;张派唱腔则华丽堂皇,饱满流畅。

区分它们不同的风格,除了有旋律上的差异外,还有在“咬字、吐字”上的不同处理、音色上的不同体现,而最主要则是它们在气息收放上的不同运用:梅派的气息舒展;程派的气息委婉;张派的气息则张扬。

当我们找到了正确的发音,也就是共鸣点后(这又是一门很大的学问),气息运用的恰当,就成了展示演唱技巧和演唱风格的关键手段。

如果用同是声腔艺术的歌唱来比,我认为在气息运用的某些方面,梅派的气息运用接近民歌的唱法——舒展;张派的气息运用接近美声的唱法——张扬;而程派的气息运用相对地接近通俗歌曲(实力派)的唱法——委婉。

下面我们用传统名剧《龙凤呈祥》中西皮慢板里的第一句唱腔,来说明“梅、张、程”这三种流派不同的风格特点:首先,我们从这些不同的旋律中能大略看出它们的不同风格。

在梅派“配孟光”的行腔部分,我们可以看到梅派朴实、舒展的特性。

在唱到5.6762-7的高音2时用了一个下滑音7,使上扬的声腔自然大方而不张扬地自然滑落,显得恰到好处。

在最后一小节的尾腔部分,则是不加修饰地运用气息托住每个音,朴实无华而敦实有力地唱出6721 7255|6 ……充分体现了“梅派”唱腔朴素端庄的特征。

在张派“配孟光”后面的行腔部分(第八和第九小节),我们可以看到旋律在高音2上反复运作, 并在这高音2上再加上高音3的装饰音(它的装饰音基本上都是上行音),气息非常积极地带着每个音符在高音区回旋, 充分体现了“张派”张扬的个性。

梅派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艺术特色和家国情怀探析

梅派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艺术特色和家国情怀探析

梅派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艺术特色和家国情怀探析
宁小兵;李青芸
【期刊名称】《普洱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38)2
【摘要】京剧艺术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其中京剧艺术当中的“梅派京剧”以其温婉柔情、大气端庄的表演和唱腔而闻名于世。

《穆桂英挂帅》通过二次创编,使戏剧结构更加合理化,增强了戏曲张力;在唱腔上全部应用西皮唱腔,体现了梅派唱腔的艺术特点;在表演形式上更是具有视觉融合听觉的梅派美学特征。

《穆桂英挂帅》在艺术特色上体现了作品浓厚的家国情怀。

【总页数】3页(P58-60)
【关键词】梅派京剧;《穆桂英挂帅》;艺术特色;家国情怀
【作者】宁小兵;李青芸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821
【相关文献】
1.梅兰芳京剧《穆桂英挂帅》的艺术分析
2.家国情怀和女性意识的交响迭奏——京剧《穆桂英挂帅》礼赞
3.西皮流水板技术性与艺术性诠释——以京剧《穆桂英挂帅》“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唱段为例
4.继承大师经典领悟艺术精髓——主
演京剧数字电影《穆桂英挂帅》的思考5.她让京剧艺术“美不胜收”——记国家京剧院梅派表演艺术家李胜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论《社戏》的艺术特色

浅论《社戏》的艺术特色

浅论《社戏》的艺术特色《社戏》是木心所著,由梅兰芳主演,广泛传播的京剧音乐剧,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京剧表演在戏剧结构上的加工京剧的表演形式自身就是一种给观众展示戏剧结构的艺术形式。

《社戏》在这方面的特色是在京剧表演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原著进行结构的再塑造。

原著存在的不合理和瑕疵,被梅兰芳通过重新设计剧情和人物构成,使得《社戏》的戏剧性更加鲜明。

剧情展开更加流畅自然,节奏感更强,情节冲突更加直接。

这就让观众在看到该剧表演时,更容易获得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的理解。

二、梅派演唱艺术的展示梅兰芳是20世纪中国戏曲表演艺术的巨匠,他创立了梅派,其演唱艺术被认为是梅派艺术的主要特色之一。

在《社戏》中,他在演唱上的表现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极致状况。

在演唱《清明上河图》的时候,他运用了猿猴的技巧,使得整个演唱过程更加具有情感色彩,同时也更具动态感。

此外,他对于字符的把握能力也让这部剧在演唱表现上表现得非常优异,称得上是梅派艺术的典范。

三、多种艺术元素的融合《社戏》从艺术形态上表现出了京剧艺术的多种风格,其中包括继承了京剧传统的语言、舞蹈、音乐、戏服等元素。

同时,也吸收了现代戏剧的一些元素,如舞台设计、灯光效果、音色和配乐等,使得剧中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色彩层次更加鲜明。

这种融合增加了剧目的观赏效果和艺术价值,在广大观众和专家学者中备受赞誉。

总之,《社戏》在京剧音乐剧中的地位和影响是不可忽略的。

其艺术特色突显了京剧表演的特点,同时向现代戏剧注入了新的血液,通过不同艺术形态的混合,吸引着广泛的观众群体,推动了中国传统戏剧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京剧梅派艺术特征
【摘要】中国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在历史的演变中绽放出了夺目的光芒,其中京剧在戏曲各大流派中最具有代表性,梅兰芳先生所创立的梅派艺术对京剧男旦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梅兰芳大师对于男旦艺术的改革与深入研究让我们赞叹不已,其勇于改革与乐于创新的精神促使男旦这门艺术门类在上个世纪初期在全国迅速流行发展起来,并且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京剧艺术中拥有了不可取代的地位。

本文在前辈学者们研究的基础上,以梅派艺术为出发点进行阐述,从梅派艺术的改革、唱腔艺术特征方面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戏曲流派;京剧;梅兰芳;男旦艺术
京剧艺术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许多闻名遐迩的大师,其中以京剧的“四大名旦”最为著名。

被誉为四大名旦之首的梅兰芳大师开创了京剧男旦艺术的鼎盛时期,梅派艺术在其努力发扬下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和人们的喜爱,从而开辟了戏曲流派一个新的方向。

一、梅派艺术唱腔的改革
(一)梅派艺术之兴起由来
京剧诞生于1840年左右,在早期处于主流地位的是老生唱腔,当时以旦角为主要角色的剧目在京剧总剧目中所占的比例非常小,男旦角色更鲜少。

直到上个世纪初,京剧男旦表演在梨园中大获成功,首次出现了“生旦并重”的崭新格局,其中以“四大名旦”最为著名。

梅兰芳先生所创立的梅派艺术对之后不同风格流派的形成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复杂的社会背景和阶级冲突促使了男旦文化的诞生。

建国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男旦艺术被视为封建文化遭到封杀,男旦培训课程也从全国各大戏校中取消。

改革开放开始后,京剧的舞台也被开放,舞台上又出现了男旦的身影,但却伴随着各种不同的争议声。

近一百年以来,关于乾旦和坤生两者的争议一直都不曾停息过。

在梅兰芳先生的努力改革下,京剧艺术中的旦角行当在二十世纪初迎来了一个高度发展的时代。

梅派艺术也在时代的不断地变迁与社会不断发展中确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重要地位。

(二)对于传统唱腔的突破
从1914到1924年间是梅兰芳先生在创作上的黄金时期,其独特表演风格也在此期间慢慢形成,梅派艺术由此应运而生。

梅派选角儿有着严格的标准。

要求:声音清亮、甜美、宽圆都要具备,特别是清亮、甜美的嗓音为上乘之选。

梅兰芳在其艺术生涯前期对于唱腔的创新并没有脱离传统的戏曲,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初步的尝试,梅兰芳在这一时期的新编剧目中尝试了许多新颖不同的唱腔,对传统唱腔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

经过梅兰芳先生和他的琴师王少卿的反复推敲实
验,1936年梅先生在其编创的《生死恨》中首次运用到了“反四平调”唱腔。

同时,梅兰芳先生在传统剧目上也进行了改革创新,为适应社会文化的发展,编创了一系列的新剧,京剧艺术也由此形成了旦角重于生角的局面。

二、梅派唱腔的艺术特征
(一)梅派唱腔的音乐特点
梅兰芳在几十年艺术生涯中创造了数量颇多的新腔,在表演方面更是有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京剧的“反西皮”类别有二六、散板、摇板三种,其他类别并不多见。

梅先生的“反西皮二六”唱腔首次运用到了《三娘教子》剧中,根据反西皮的特性,以此来表达极度悲痛欲绝的情感。

梅先生本身十分热爱这部剧,所以在其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不断对其进行改造,使之成为京剧经典剧目之一。

在梅兰芳先生的代表作《三堂会审》中,我们不难发现其唱腔艺术运用了大量的倚音,以前倚音为主,但其中也穿插着为数不多的后倚音。

梅兰芳先生唱腔非常优美,其中常常会用到颤音来修饰。

除此以外,尾音和压音都属于京剧唱腔中比较常见的腔音,在梅派唱腔中都有较多的运用。

压音一般在长时值音中使用,从而可以形成短暂休止,属于青衣行当腔音中经常使用的一种。

尾音一般用在各句或各段的结尾处以此来美化结尾。

(二)梅派唱腔的伴奏特点
1.梅派京胡伴奏特点
京胡、弦子、京二胡、月琴等弦乐器组成了京剧各个行当的伴奏乐队,每种乐器在京剧唱腔中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中各种唱腔之间的承接过度由京胡伴奏来完成。

梅派唱腔与京胡伴奏之间相得益彰,在艺术特点上体现出了融合度高、明晰、简洁、自然的特点。

在托腔伴奏方面,非常自然,随意,但却与主腔风格非常相近,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2.梅派京二胡伴奏特点
以二胡来伴奏、衬托各个声腔行当是是梅派艺术中很重要的一方面。

梅派艺术首次将二胡加入伴奏乐队的时间是1923年,梅先生同他的两位琴师经过反复的讨论和试用,将二胡衬托唱腔首先用在了《西施》剧目中。

在之前的京剧旦角行当的唱腔伴奏中,京胡与月琴的音色都比较明亮,尖锐,而二胡音色较为柔美稳重,彼此形成了很好的互补。

在伴奏乐器中加入了二胡作为主奏乐器后,取得了很好的听觉效果,梅派唱腔音乐变得更加圆润动听,艺术表现力得到了很大的加强。

京二胡由京胡演变而来,与寻常二胡有着不同之处,经过多部剧目的实践,梅先生的琴师王少卿进一步改进了京二胡的伴奏。

结语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男旦艺术还是有一定的偏见,哪怕是在如今的现代社会也是一样的,人们的守旧观念极大的阻碍了男旦艺术的发展。

我们应该对于梅派艺术的发展重视起来,使梅兰芳先生等一代大师们的毕生努力可以得到延续和继承。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看到在京剧的舞台上,出现一批梅派艺术的优秀传人。

参考文献:
[1]刘彦君.《梅兰芳传》[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龚和德.《京剧男旦的最后辉煌》[J].《中国戏剧》,2001.(3):32.
[3]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一集[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0.
[4]梅绍武.《我的父亲梅兰芳》[M].北京:中华书局,2006.
[5]卢文勤.《京剧声乐研究》[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