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建筑设计的发展史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安藤忠雄扎哈
14 二战后多元化建筑思潮
二战后多元化建筑思潮结构主义哲学:1)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由荷兰建筑师凡·艾克主持设计。
儿童之家的空间形式与组合形态属“多簇式”,即把一个个标准化的单元按功能要求、结构、设备与施工的可能性组成一簇簇形式近似的小组。
儿童之家的功能要求复杂、空间性质多样且大小不一,建筑师以其在空间组织上严谨的逻辑性,将建筑组成为一个具有“迷宫似的清晰”的既分又合的统一体,奠定了后来被称为结构主义哲学的设计观念与方法。
2)中央贝赫保险公司总部大楼:由荷兰著名建筑师赫茨贝格主持设计,被认为是表现结构主义哲学最成功的实例。
①建筑由无数个平面呈正方形、结构构件标准化的单元组合而成。
②结构体系是钢筋混凝土框架填以混凝土砌块,楼板与屋面均为预制,空调系统与结构系统结合。
③结构的支撑点没有放置在单元的四角,而是放置在四个边长当中,因此各个单元转角处可以自由地向外开敞,以此建立一种与众不同的具有向社会开放意识的办公空间。
粗野主义倾向:√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主要流行于欧洲的建筑设计倾向。
名称最初由英国史密斯夫妇提出,有时被理解为一种艺术形式。
①粗野主义经常采用混凝土,把最毛糙的方面暴露出来,夸大那些沉重的构件,并把它们冷酷地碰撞在一起;②其美学根源是战前现代建筑中功能、材料与结构在战后的夸张表现。
粗野主义作为一种建筑倾向,对现代建筑思潮演变起了较大的作用。
1)莱斯特大学工程馆:莱斯特大学工程馆由英国著名建筑师詹姆斯·斯特林主持设计。
工程馆由教学主楼和大型厂房两部分组成。
其外部体量组合极具变化:①阶梯教室顶部如同“牛腿”一样直接伸出两个立面的外墙,不作任何装饰处理,表现出功能与形式的高度统一。
②教学楼部分做成玻璃盒子状,高高地伸向空中,顶部用红砖墙收住。
③实验室部分相对封闭,开着凸出于墙外的三角形高窗。
④厂房水平展开,屋顶设计成一系列45°水平斜置的柱形玻璃天窗。
莱斯特大学工程馆遵循着讲究功能、艺术与技术相统一的基本原则。
二战后建筑设计的发展史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安藤忠雄扎哈
哈迪德的设计一向以大胆的造型出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 义大师”。这一光环主要源于她独特的创作方式。她的作品看似 平凡,却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
+
建筑的全球化
雷姆· 库哈斯
荷兰建筑师1975年,库哈斯与艾利娅· 曾格荷斯、扎哈· 哈迪德一道,
在伦敦创立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 丹。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的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 中央电视台的新大楼便是由他所设计。其建筑创作都遵循着从新的抽象 概念到形式创作的方式。建筑手法上,库哈斯早期受荷兰风格派影响, 对穿插的墙面很感兴趣。而后又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爱用体块的组合, 并积极利用建筑的必然元素(常为楼梯),创造出有时髦的感染力的空 间。
+
现代主义建筑三大奠基人
沃尔特· 格罗皮乌斯 勒· 柯布西耶
密斯· 德· 凡· 罗
+
勒· 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 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 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朗香教堂
+
解构主义建筑
扎哈· 哈迪德
扎哈· 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 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 库哈斯(Rem Koolhaas)和 埃利亚· 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 后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 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 设计发展
History of Western Neoteric & Modern Design
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
• 欧洲的上述设计师到了美国以后,一方面试图建立类 似德国包豪斯一类的设计学院,另一方面,结合美国 的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进行一系列设计活动。如莫 霍莱•纳吉于1937年到达芝加哥以后,就一度建立了新 的包豪斯。但它由于财政问题停办了。1939年,莫霍 莱•纳吉又开办了设计学院。这个学院后归入伊利诺理 工学院,改名为设计学院。学院完全贯彻了包豪斯教 学体系,改变了芝加哥地区以往的艺术教育模式。
History of Western Neoteric & Modern Design
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
•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经历了短暂的复苏期后, 得到迅猛的发展。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也带来了社 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发达的工业国家普遍的走 向中产阶级化的道路。
History of Western Neoteric & Modern Design 外国近现代设计艺术史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
• 在消费社会里,人们反对一切绝对化、普遍化的价值 标准,不但反对神圣的价值观,也反对以“理性”和 “人”为标准的现代主义价值观。人们摒弃了现代主 义的“伟大叙事”,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艺术 与生活之间的鸿沟正在消失,商品化法则进入文化, 文化不再是精神的创造品和震撼物,而成了消费和梦 幻的替代品。
二战后——20世纪70年代设计发展
• 1939年,战争导致了消费物品设计文化的暂时停滞。 以前投在消费商品设计上的人力、物力,现在一起都 转向为炮弹工厂、为枪支、为世界战争的交通设施以 及其他军事器械设计。以前生产家具的工厂现在生产 起战斗机,布匹这时用来制作降落伞和军服。
二战后建筑的主要思潮
二战后建筑的主要思潮二战后建筑的主要思潮二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是:现代建筑设计原则普及,建筑形式多样化发展,美国成为设计思潮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一)对“理性主义’的充实与提高“理性主义”是指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罗皮乌斯及其包豪斯学派和以勒·柯布西埃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
战后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是相当普遍的思潮,其特点是坚持“理性主义” 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并对它的缺点与不足作一些充实与提高,特别是讲究功能与技术合理的同时,注意了结合环境与服务对象的生活需要,代表作如TAC设计事务所的哈佛大学的研究生中心。
(二)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是战后40年代末50年代下半期占主导地位的设计倾向。
它最先流行于美国,以密斯·凡·德·罗为代表的纯净、透明与施工精确的钢和玻璃方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
范斯沃斯住宅、湖滨公寓、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伊利诺工学院的克朗楼和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密斯在战后讲求技术精美的主要代表作。
西格拉姆大厦的紫铜窗框、粉红灰色的玻璃幕墙以及施工上的精工细琢使它在建成后的10多年中,被誉为纽约最为考究的大楼。
小沙里宁设计的通用汽车技术中心是另一著名代表作。
(三)“粗野主义”倾向“粗野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到60年代兴起的建筑设计倾向。
其特点是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以及相互间的直接组合。
其代表人物是勒·柯布西埃。
英国的史密森夫妇、日本的丹下健三、前川国男等人。
代表作有柯布西埃设计的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史密森夫妇设计的谢菲尔德大学的设计方案,英国斯特林和戈文设计的兰根姆住宅,美国鲁道夫设计的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群和丹下健三设计的仓敷市厅舍。
(四)“典雅主义”倾向“典雅主义”(又译形式美主义)是同“粗野主义” 并进的,然而在艺术效果上却与之相反的一种倾向,主要流行于美国。
特点是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
中外建筑史第11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思潮与建筑活动
• 2.发展工业化建造体系
• 通过50年代以后十几年的发展,各国将工厂预制构件 和施工现场有效地结合起来,形成最理想的施工方式, 从而形成了各自完整的建造体系。这些体系从专用到 通用体系发展,使建筑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在英国 有轻钢构架CLASP学校建造体系。在美国有SCSD学校建 造体系、 Techcrete 住宅体系。法国有凯默斯住宅体系。 都是经过多年研究,发展起来的严密的建筑体系。
芝加哥西尔斯大厦
• 1984年,纽约美国电 报电话公司大楼建成, 这是美国现代主义建 筑大师约翰逊的作品。 这座大厦套用了欧洲 文艺复兴建筑的某些 样式,使这座80年代 的商业大厦具有古典 的装束,这个转变说 明约翰逊加入到后现 代主义建筑的行列之 中,同时他也为高层 建筑的发展开辟了新 的天地。 纽约,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大楼
• 5.大跨度建筑
• 大跨度建筑从19世纪末开始发展,1889年巴黎世界博 览会上展出的法国机械馆,采用了当时先进的结构体 系——三铰拱,跨度达115m。进入20世纪以后,一些 大型公共建筑,又促使大跨度建筑结构向前探索。除 了传统的梁架或桁架屋盖外,比较创新的结构有各种 钢筋混凝土薄壳与折板、悬索结构、网架结构、钢管 结构、张力结构、悬挂结构、充气结构等等。
纽 约 渥 尔 华 斯 大 厦
• 1950年纽约联合国秘书处大厦建成,造型呈板式, 为今后发展板式高层建筑奠定了基础。 • 1952年,史欧姆建筑事务所设计的纽约利华大厦高 22层,全部采用玻璃幕墙,为板式建筑的设计采用 了新手法,使玻璃幕墙建筑风靡一时。
二战后的建筑活动
1.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1)基本特点:
在方法上比较重理 在造型上比之现代 建筑要活泼与多样
2)代表人物:
格罗皮厄斯等
3)代表建筑:
哈佛大学研究生中心 阿姆斯特丹儿童之家
皮博迪公寓 (塞尔特)
Peabody Terrace
2.粗野主义(Brutalism,野性主义)倾向
1)基本特点
追求毛糙的混凝土 沉重的构件 运用粗鲁组合所带来的粗野的艺术效果
1)基本特点
追求钢和玻璃所创造出的纯净透明的建筑形象。
2)代表人物
密斯
3)代表建筑
西格拉姆大厦 克朗楼 法恩斯沃斯住宅
4.典雅主义倾向(新古典主义、新帕拉第奥主义、新复古主义)
1)基本特点:
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和结构产身规 整端庄与庄严感。
2)代表人物:
雅马萨奇 约翰逊
3)代表建筑:
纽约世贸大厦(雅马萨奇)
二战后的建筑思潮
现代建筑派 先锋派、现代运动、功能主义派、
理性主义派、现代主义派、国际式
现代主义建筑特点 坚决反对复古 承认建筑具有艺术与技术的双重性 认为建筑空间是建筑的主角 提倡建筑的表里一致
二战后的建筑思潮
20世纪50年代后,建筑设计倾向
(1)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的倾向 (2)粗野主义设计倾向 (3)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4)典雅主义倾向 (5)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 (6)人情化与地域性倾向 (7)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8)第三世界国家的地域性与现代性结合
2)代表人物
阿尔瓦· 阿尔托
3)代表建筑
珊纳特赛罗镇中心的主楼 卡雷住宅 沃尔夫斯堡中心
7.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第九篇 二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西雅图世界朝览会中的科学馆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底层
“典雅主义”的倾向
“典雅主义”倾向在某些方面很象讲求技术精美
的倾向。一个是讲求钢和玻璃结构在形式上的精 美,而“典雅主义”则是讲求钢筋混凝土梁柱在 形式上的精美。 六十年代下半期以后,“典雅主义”倾向开始降 温,但它毕竟是比较容易被接受的,所以至今仍 时有出现。
时代背景
战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战后建筑领域的科
学技术也有新的进展。钢材仍是主要的结构材料, 但建筑用钢向高强度方向发展,结构自身的重量 因而有所降低。水泥标号也提高了,钢筋混凝土 结构向轻质高强度方向迈进。预应力技术在50年 代中期推广使用。战争期间,由于制造飞机的需 要,铝产量大增;战争结束后,铝材大量用于建 筑之中。塑料也广泛应用于房屋建筑之中。从建 筑材料看,品种和质量都比战前进步了。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
这种以“少就是多”为理论根据,以“全面空
间”、“纯净形式”和“模数构图”为特征的设 计方法与手法被密斯.凡.德.罗广泛套用到各种不 同类型的建筑中去,成为密斯.凡.德.罗的标志, 曾于50-60年代极为流行,因而被称为密斯风格。 以钢和玻璃的“纯净形式”为特征的诘求技术精 美的倾向到60年代末开始降温。自从七十年代资 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与能源危机后,现在,时 而会被作为浪费能源的标本而受到指责。
格罗皮乌斯和他的包豪斯学派和以勒· 柯布西耶 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它因讲究功 能而有“功能主义”之称:它因不论在何处均以 一色的方盒子、平屋顶、白粉墙、横向长窗的形 式出现,而又被称为“国际式”。它具有“现代 建筑”的一切特点,并强调建筑师有改造社会的 任务。
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高的倾 向
解构主义建筑的历史发展
解构主义建筑的历史发展解构主义建筑是20世纪后期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它以“解构”为特征,推翻传统的建筑规则和观念,强调建筑的非线性、非对称和非常规。
本文将从解构主义建筑的起源、发展和影响等方面探讨其历史发展。
解构主义建筑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英国,由建筑师彼得·库克和约翰·霍奇森领导的著名建筑师团体“黑色红字”提出。
解构主义建筑在当时的建筑界引起了轰动,被视为现代主义建筑的一种反叛和颠覆。
与传统的建筑风格相比,解构主义建筑更加关注形式的自由和抽象,强调建筑的动态感和不确定性。
解构主义建筑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初期阶段,建筑师们通过使用不规则形状、错位和错落的空间布局等手法,打破了传统建筑的线性和对称性。
他们试图通过拆解和重组建筑元素,使建筑更具表达力和个性化。
代表性的建筑包括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和美国洛杉矶的Walt Disney Concert Hall。
随着时间的推移,解构主义建筑逐渐发展出更加复杂和前卫的形式。
建筑师们开始尝试将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创造出更具艺术性和哲学性的作品。
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的格拉西亚公园就是一个以解构主义为特征的城市公园,它将建筑、景观和艺术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公园的界限和规则。
解构主义建筑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建筑领域,还扩展到了设计、艺术和文化等领域。
许多设计师和艺术家受到解构主义的启发,创造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独特性的作品。
解构主义建筑的理念也对现代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城市空间的创新和变革。
然而,解构主义建筑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人认为,解构主义建筑过于追求形式和效果,忽视了建筑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
此外,解构主义建筑的建造成本较高,施工和维护也较为复杂,不适用于所有场景。
总的来说,解构主义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对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通过打破传统规则和观念,探索建筑的可能性和表达方式。
解构主义建筑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不断演变和创新。
二战后的建筑设计
的造型轰动了世界建筑界,被认为是不可多得 的现代建筑的杰作。
歌剧院从1959年破土动工,1973年全部竣工。
悉尼歌剧院建筑总面积 88258平方米,包括一 个有2690座的大音乐厅,一个有1547座的歌剧 厅,一个可容500 多人的剧场和一个小音乐厅。 此外,还设有排演厅、接待厅、展览厅、录音
二战后的建筑设计
时代背景
建筑活动与经济状况紧密相关。战后初 期,各国经济都受到削弱,只有美国不 但没有削弱,反而增强了,战后一段时 间内,美国是首掘一指的经济强国, 1950年前后,美国是条件最优越、盖房 子最多和最考究的地方。欧洲和亚洲其 他国家的建筑活动在50年代中后期才渐 渐活跃起来。
战争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战后建筑领 域的科学技术也有新的进展。钢材仍是主 要的结构材料,但建筑用钢向高强度方向 发展,结构自身的重量因而有所降低。水 泥标号也提高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向轻质 高强度方向迈进。预应力技术在50年代中 期推广使用。战争期间,由于制造飞机的 需要,铝产量大增;战争结束后,铝材大 量用于建筑之中。塑料也广泛应用于房屋 建筑之中。从建筑材料看,品种和质量都 比战前进步了。
后现代主义的特点为:历史主义和装饰 主义——对于历史动机的折衷主义、娱 乐性和处理装饰细节上的含糊性。
主要建筑设计师
罗伯特·文丘里 (Robert Charles Venturi,1925-)
Robert Venturi
美国建筑师。1925年6月25日生于费城, 就学于普林斯顿大学建筑学院,1950年 获硕士学位,1954-1956年在罗马的美 国艺术学院学习。1965年曾代表美国国 务院赴苏联讲学。1966年任罗马美国艺 术学院住宅建筑师及该学院理事(1966 -1971),1977年任普林斯顿大学建筑 与城市设计学院顾问。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和发展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出现和发展在现代主义建筑鼎盛之际,对它的批评和指责也开始增多。
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美国和西欧出现的反对或修正现代主义建筑的思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现代主义建筑成为世界许多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建筑潮流。
但是在现代主义建筑阵营内部很快就出现了分歧,一些人对现代主义的建筑观点和风格提出怀疑和批评。
它们在理论上批评20年代正统现代主义,指责它割断历史,重视技术,忽视人的感情需要,忽视新建筑与原有环境文脉的配合。
由于现代主义所奉行的原则与时代的不适应性,致使冷酷无情、千篇一律的设计惨遭遗弃。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现代主义设计完成了它在特定时期的历史使命后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在建筑形式上,新的流派努力突破国际式风格的局限。
进入70年代,世界建筑舞台呈现出新的多元化局面。
70mdash;mdash;80年代,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后现代主义建筑。
1966年,美国建筑师文丘里在《建筑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一书中,提出了一套与现代主义建筑针锋相对的建筑理论和主张,在建筑界特别是年轻的建筑师和建筑系学生中,引起了震动和响应。
到二十世纪70年代,建筑界中反对和背离现代主义的倾向更加强烈。
对于这种倾向,曾经有过不同的称呼,如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之后和后现代主义,以后者用得较广。
如果说1923年勒middot;柯布西耶的《走向新建筑》是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经典著作,那么美国建筑师文丘里于1966年出版的著作《建筑的复杂性与矛盾性》,便是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宣言书。
文丘里认为,建筑师再也不能被正统现代主义的清教徒式的道德说教吓服了。
文丘里明确提出了一系列与正统现代主义建筑艺术观点截然不同的建筑创作主张。
他写道:我喜欢建筑元素的混杂,不喜欢lsquo;纯净rsquo;;宁愿一锅煮,而不要清清爽爽;宁要歪扭变形,也不要lsquo;直截了当rsquo;;宁要暧昧不定,也不要条理分明刚愎无人性枯燥和所谓的有趣;我宁要世代相传的东西,也不要lsquo;经过设计rsquo;的;我主张随和包容,不要排他性;宁肯丰盛过度,也不要简单化,发育不全和维新浪头;宁要自相矛盾模棱两可,也不要率直和一目了然;我赞赏凌乱而有生气甚于明确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
2、代表人物:阿尔瓦.阿尔托、丹下健三 3、代表建筑:珊纳特塞罗市政中心;麻省理工贝克
大楼 。
外国建筑史
山梨县文化会馆
外国建筑史 现代建筑进入多元化时期
• (三) “粗野主义”倾向
1、“从目前存在着的混乱的强大力量中,牵引出一 阵粗鲁的诗意来” 。
的设计师。
3、代表建筑: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等所有重理的作品
外国建筑史 现代建筑进入多元化时期
• (七)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1、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是要使每一房屋与每 场地都要具有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特征,其标准是要 使人一见之后难以忘情。 讲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在建筑形式上变化 多端。究其手段,大致有三:运用几何形构图的;运 用抽象征的和运用具体的象征的。主张这种倾向的人 并不断把自己固定在某一种手段上,也不与他人结成 派,只是各显神通地努力达到自己预期的效果。
• (四) “典雅主义”的倾向
1、致力于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 构产生规整、端装与典雅的庄严感。作品使人联 想到古典主义或古代的建筑形式,于是“典雅主 义”又称“新古典主义”,“新帕拉第奥主义” 或“新复古主义”。
2、代表人物主要为美国的约翰逊、斯东和雅马萨基 3、代表建筑:西雅图世界朝览会中的科学馆、纽约
2、代表人物:密斯.凡.德.罗 3、代表建筑:范斯沃斯住宅、湖滨公寓、纽约的西
格拉姆大厦,伊利诺工学院克朗楼和西柏林新国 家美术馆
外国建筑史 现代建筑进入多元化时期
范斯沃斯住宅
伊利诺工学院建筑系楼
外国建筑史 现代建筑进入多元化时期
二战以后现代建筑概述
3、一战和二战之间,这是资本主义国家现代 建筑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在建筑上已经有 了系统的理论,在技术上已经有了成熟的 经验与手法,现代建筑的思潮已逐渐在世 界范围传播 4、二战后至今,这时期的特点是建筑与科学 紧密结合,建筑技术日新月异,然而西方 建筑思潮却极为混乱,出现了多元化的倾 向。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城市规 划与环境科学问题日益突出。
朗香教堂
印度昌迪加尔法院
法院建筑的正立面上满布着 大尺度的垂直和水平的混凝 土遮阳板,做成类似中国的 博古架形式。整个建筑的外 表都是裸露的混凝土,上面 保留着浇捣时模板的印痕。 柱墩及遮阳板的尺寸特别大, 使人感到十分粗犷,像是 一 座经过千百年风雨侵蚀的老 建筑。门廊内部的坡道上也 满是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孔 洞,有一些奇怪的孔洞的凹 龛;有的还涂上红、黄、蓝、 白等醒目色彩。
现代建筑派的主要贡献
提高了建筑的科学性 发挥了结构和材料的性能 重视了建筑的经济性 创造了新的建筑风格 产生了三维空间构图论 废除了不必要的装饰 成立了世界建筑师组织
现代建筑的设计原则
1、要有新功能、新技术、特别是新形式 2、具有艺术和技术的双重性、并提倡两者结合 3、空间是建筑的实质、设计是空间的设计及表现 4、应表里一致、即形式与功能统一 5、反对外加装饰、美应实用和适于建造手段 6、美在于空间容量与体量在组合构图中的比例与表现 7、重视三维空间(即:平面、立面和时间)的表现 8、注重建筑的经济性和社会性 9、同环境协调、有生活气息
西格拉姆大厦(1958年)
拉德方斯是欧洲最大 的商务中心区。具有 战略眼光的规划建设 和管理,使拉德方斯 从巴黎郊外的一片荒 野,在不到半个世纪 的时间里,迅速发展 成最具人性化色彩的 国际商务中心区。
Hale Waihona Puke “拉德方斯顶端”由丹麦建筑师斯普雷卡尔森 设计。它是一个长宽高均为 110米的巨大方框体, 位于拉 德方斯轴线的末端,在垂直 于轴线的方向敞口。门洞宽 度与爱丽舍宫一致,使得它 成为起始于卢浮宫这条历史 轴线的高潮、终结和新的起 点。从拉德方斯跨过 这个大 门,将是巴黎待继续发展的 又一新区。因此,这是一个 连通了历史,标志着今天和 面向未来的“不封闭”式的 设计。
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人物气其作品
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人物气其作品解构主义建筑是一种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兴起的建筑风格,其核心理念是反对传统建筑设计的规则和秩序,强调建筑设计的无序、动态和多元。
以下是一些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1.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扎哈·哈迪德是解构主义建筑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设计风格充满了流动性和动态感,具有很强的现代感和视觉冲击力。
她的作品包括广州大剧院、南京青奥中心、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
2.库哈斯(Rem Koolhaas)库哈斯是荷兰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也是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设计风格充满了颠覆和创新,强调建筑设计的多元性和开放性。
他的作品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址、荷兰国家博物馆、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等。
3.埃森曼(Peter Eisenman)埃森曼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和建筑理论家,也是解构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设计风格强调建筑结构的无序性和不确定性,以及空间和形式的多元性。
他的作品包括西班牙毕尔巴鄂市公共艺术博物馆、美国费城唐人街保护与发展规划等。
4.格里芬(Michael Graves)格里芬是美国著名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他的设计风格充满了幽默感和卡通色彩,也具有很强的解构主义特征。
他的作品包括波特兰市政厅、迪士尼总部大楼、美国驻德国大使馆等。
5.哈林(Eduardo Kamin)哈林是阿根廷建筑师和设计师,他的设计风格充满了颠覆和创新的元素,以及很强的文化和历史意识。
他的作品包括阿根廷国家大剧院、智利圣地亚哥艺术博物馆、巴西圣保罗国际机场等。
总的来说,解构主义建筑代表了一种反对传统设计理念的创新思潮,其作品强调无序、动态、多元和开放性。
这些代表人物的设计思想和作品对后来的建筑设计和建筑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
二战之后几中设计倾向
二战后建筑的主要思潮二战后建筑设计的主要特点是:现代建筑设计原则普及,建筑形式多样化发展,美国成为设计思潮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
(一)对“理性主义’的充实与提高“理性主义”是指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以格罗皮乌斯及其包豪斯学派和以勒•柯布西埃等人为代表的欧洲的“现代建筑”。
战后对“理性主义”进行充实与提高是相当普遍的思潮,其特点是坚持“理性主义”的设计原则与方法,并对它的缺点与不足作一些充实与提高,特别是讲究功能与技术合理的同时,注意了结合环境与服务对象的生活需要,代表作如TAC设计事务所的哈佛大学的研究生中心。
(二)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是战后40年代末50年代下半期占主导地位的设计倾向。
它最先流行于美国,以密斯•凡•德•罗为代表的纯净、透明与施工精确的钢和玻璃方盒子作为这一倾向的代表。
范斯沃斯住宅、湖滨公寓、纽约的西格拉姆大厦、伊利诺工学院的克朗楼和西柏林新国家美术馆是密斯在战后讲求技术精美的主要代表作。
西格拉姆大厦的紫铜窗框、粉红灰色的玻璃幕墙以及施工上的精工细琢使它在建成后的10多年中,被誉为纽约最为考究的大楼。
小沙里宁设计的通用汽车技术中心是另一著名代表作。
(三)“粗野主义”倾向“粗野主义”是20世纪50年代下半期到60年代兴起的建筑设计倾向。
其特点是毛糙的混凝土、沉重的构件以及相互间的直接组合。
其代表人物是勒•柯布西埃。
英国的史密森夫妇、日本的丹下健三、前川国男等人。
代表作有柯布西埃设计的马赛公寓、昌迪加尔行政中心,史密森夫妇设计的谢菲尔德大学的设计方案,英国斯特林和戈文设计的兰根姆住宅,美国鲁道夫设计的耶鲁大学建筑与艺术系大楼群和丹下健三设计的仓敷市厅舍。
(四)“典雅主义”倾向“典雅主义”(又译形式美主义)是同“粗野主义”并进的,然而在艺术效果上却与之相反的一种倾向,主要流行于美国。
特点是运用传统的美学法则来使现代的材料与结构产生规整、端庄与典雅的庄严感。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约翰逊、斯东、雅马萨奇等第二代建筑师,也有人称之为“新古典主义”。
建筑设计风格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
建筑设计风格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界探索和追求的重要方向之一。
其中,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种风格在建筑设计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对这两种风格进行较全面的探讨并进行比较。
一、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起源于20世纪初,其特点是简约、功能性和材料的真实性。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对空间和形式的几何化处理,追求形式的简洁性和功能的完美性,并注重线条和比例的处理。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德国包豪斯建筑学派提出的“形式追求功能”。
包豪斯主张去除装饰,并在建筑中运用新材料如钢筋、钢铁和玻璃等,以实现建筑形式与功能的一体化。
这一理念不仅对后来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整个建筑界带来了全新的视角。
二、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后现代主义建筑设计风格的兴起是对现代主义风格的一种反叛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独特、多样和个性化的设计,并注重建筑与环境、历史和文化的融合。
后现代主义建筑的设计理念在于打破传统的形式和设计方式,突破常规的思维模式。
建筑师们常常在建筑中运用非常规的形状、材料和颜色,创造出独特的外观和空间感。
同时,后现代主义建筑也强调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并试图在设计中体现出来。
三、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对比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两种建筑风格之间存在着很多区别。
首先,在形式上,现代主义建筑注重简单、纯净的线条和形状,而后现代主义建筑则更加多样、复杂。
后现代主义建筑常常采用异形和非对称的设计,突破了传统的建筑限制。
其次,在设计理念上,现代主义建筑追求功能性和形式的一致性,追求建筑的纯粹性;而后现代主义建筑更注重建筑与环境、历史和文化的融合,强调建筑的独特性和个性化。
最后,在材料的选择上,现代主义建筑更注重使用新型材料如钢筋、钢铁和玻璃,而后现代主义建筑更灵活,采用更多样的材料和技术,如石材、木材、玻璃纤维等。
四、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应用案例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世界各地都有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 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 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 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 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
现代主义建筑三大奠基人
沃尔特· 格罗皮乌斯 勒· 柯布西耶
+
地下美术馆与前来的艺术家
草间弥生
理查德· 隆
+
光之教堂
水之教堂
六甲山集合住宅
+
谢谢!
+
从现代主义建筑到建筑的创新与可持续
建筑设计的 发展史
+
二战后西方现代(建筑)设计思想发 展的五个阶段
1946-1960 1961-1980 1980-1990 1990-2000 2000-
现代主义建筑 后现代主义建筑 解构主义建筑 建筑的全球化 建筑的创新与可持续
+
现代主义建筑
密斯· 德· 凡· 罗
+
勒· 柯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年10月6日-1965年8月27日),原 Charles Edouard Jeannert-Gris,是20世纪最重要的建筑师之, 是现代建筑运动的激进分子和主将,被称为“现代建筑的旗手”。
朗香教堂
+
解构主义建筑
+
安藤忠雄2012上海梅赛德斯奔驰馆 万人讲演会
—自然文化人口的关系
+ 世界人口剧增所要面临的问题,建筑不再是单一的,建
筑必须与自然结合。
+
人工与自然结合的环境
美国 中央公园
+
直岛的兴建计划
——贝乐思之屋(地下)美术馆
先有建筑物,艺术品在偶然的机会下介入, 进而孕育出艺术空间。
美术馆与地 形一体化的建 筑,以创造一 个在地底下下 展开的“黑暗 空间”靠来自 出名,被称为建筑界的“解构主 义大师”。这一光环主要源于她独特的创作方式。她的作品看似 平凡,却大胆运用空间和几何结构,反映出都市建筑繁复的特质。
+
建筑的全球化
雷姆· 库哈斯
荷兰建筑师1975年,库哈斯与艾利娅· 曾格荷里斯、扎哈· 哈迪德一道,
在伦敦创立了大都会建筑事务所(OMA),后来OMA的总部迁往鹿特 丹。目前,库哈斯是OMA的首席设计师,也是哈佛大学设计研究所的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教授。库哈斯于2000年获得第二十二届普利兹克奖。 中央电视台的新大楼便是由他所设计。其建筑创作都遵循着从新的抽象 概念到形式创作的方式。建筑手法上,库哈斯早期受荷兰风格派影响, 对穿插的墙面很感兴趣。而后又受超现实主义的影响,爱用体块的组合, 并积极利用建筑的必然元素(常为楼梯),创造出有时髦的感染力的空 间。
扎哈· 哈迪德
扎哈· 哈迪德(Zaha Hadid),2004年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 后加入大都会建筑事务所,与雷姆· 库哈斯(Rem Koolhaas)和 埃利亚· 增西利斯(Elia Zenghelis)一道执教于AA建筑学院, 后在AA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直到1987年。1994年在哈佛大学 设计研究生院执掌丹下健三(Kenzo Tange)教席。
+ 21世纪 建筑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日本著名建筑师,从未受过正规科班教育,开创了一 套独特、崭新的建筑风格,成为当今最为活跃、最具影响力的世 界建筑大师之一。 969年在大阪成立安藤忠雄建筑研究所,设计了许多个人住宅。 其中位在大阪的“住吉的长屋”获得很高的评价,大规模的公共 建筑到小型的个人住宅作品,多次得到日本建筑学会奖的肯定。 此后安藤确立了自己以清水混凝土和几何形状为主的个人风格, 也得到世界的良好评价。1980年代在关西周边设计了许多商业 设施、寺庙、教会等。1990年代之后公共建筑、美术馆,以及 海外的建筑设计案开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