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版行为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成因及防治对策

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成因及防治对策假冒伪劣产品是指存在欺骗性的、与正版产品相似或冒充正版产品的低劣质量产品。
这种行为对消费者的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同时也对社会经济秩序和企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下面将详细介绍假冒伪劣产品的危害、成因以及防治对策。
1.损害消费者权益:假冒伪劣产品质量低劣,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有的假冒伪劣产品还存在含有有毒物资的风险,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此外,一些假冒伪劣产品价格低廉,容易诱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望,进而导致财产损失。
2.扰乱市场秩序:假冒伪劣产品非法竞争,破坏正常的市场竞争秩序,对于合法的企业运营造成不公平竞争。
正版产品的制造商因为假冒伪劣产品的价格低廉而难以维持正常运营,长此以往将导致市场失衡。
3.危害社会经济发展:假冒伪劣产品侵犯了知识产权,导致正版产品的盗版困境,妨碍了技术创新和研发的正常进行。
此外,假冒伪劣产品的流通和销售也导致了税收损失,对企业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1.缺乏监管和执法力度:一些地区或者国家监管部门对于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不够,执法不严格,导致了这种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2.低成本诱因: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相对来说成本低廉,利润丰厚。
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获取高额利润而从事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活动。
为了解决假冒伪劣产品问题,需要采取以下防治对策:1.加强监管与执法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提高监管部门的执法效能。
通过加大对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力度,对使用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进行处罚,提高违法成本。
2.提高消费者知识水平:加强对消费者的教育,提高消费者识别假冒伪劣产品的能力,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3.加强合作与协调机制: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之间应建立良好的合作与协调机制,共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政府应加强对市场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假冒伪劣产品,并加大对制造商和销售商的惩罚力度。
4.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提高产品的独特性和竞争力,有效遏制假冒伪劣产品的盗版问题。
出版业中的盗版问题和加强版权保护措施

出版业中的盗版问题和加强版权保护措施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出版业面临着盗版问题愈发严峻的挑战。
盗版不仅侵犯了作者和版权方的合法权益,也对整个出版行业造成了巨大损失。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加强版权保护措施势在必行。
二、盗版问题的现状1. 盗版市场规模庞大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盗版市场规模日益扩大。
电子书、音乐、电影等文化产品易于复制和传播,成为盗版者进行非法活动的温床。
2. 市场监管薄弱缺乏有效监管机制是导致盗版问题长期存在的主要原因之一。
监管部门的力量有限,控制互联网上海量内容几乎成为不可能之事。
3. 技术手段升级盗版者利用先进技术手段逃避打击,如虚拟私人网络(VPN)等工具可以隐藏真实IP地址并突破地理限制,使得盗版活动更加隐蔽和复杂。
三、盗版问题的影响1. 经济损失盗版行为导致出版业的经济利益急剧减少。
作者和版权方无法从正当途径获得应有的回报,进而对创作积极性造成冲击,影响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
2. 知识产权受损盗版不仅侵犯了作者的知识产权,也妨碍了创新和知识传播。
这种现象导致知识产权价值下降,并阻碍了优质文化产品的推广与传承。
四、加强版权保护措施的必要性加强版权保护措施是维护出版业健康发展和促进文化产业繁荣所必需的重要手段。
1. 完善法律体系国家立法部门应建立完善、具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加大对盗版行为及其相关人员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同时,在国际层面加强合作,共同解决跨境盗版问题。
2. 加大宣传力度宣传教育是推动版权保护的重要一环。
通过开展公益广告、举办行业研讨会和讲座等活动,提高公众对盗版问题的认识和警觉性。
3. 发展合理的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利用数字水印、加密技术等保护措施,有效防止文化产品的非法复制和传播。
与此同时,提供更便捷和便宜的正版渠道,降低市场上盗版产品的吸引力。
五、加强版权保护措施的挑战1. 持续创新技术手段盗版者利用新技术不断更新手段,打击侵权行为面临着巨大困难。
软件盗版为何屡禁不止?

配合为利器 开辟 中国市场 的。因此 .从一开始 ,走 不需要花费很多的资金 什 么加 密技术 ,什么 逻
私 、盗 版就 不是某一个 人的行 为 .而是一种群体行 辑锁 ,统 统不堪一击 。不怕做不到 ,就怕想不到 , 为 ,甚至是 一种行业 的行 为。想 当年 ,兼容机之所 只要 出得来 ,我就盗 得了。因此 ,对于 中国绝 大多 以占下半壁 以上江 山 .就是得益 于这两个 方面 。只 数用户来说 ,从一 开始 他 们就 间接地利 用了走私
维普资讯
◆鲍 盆 喝 国 ◆
曹 ●
C A P【 TA I N F0 R M A T 【 I ZAT1 N 0
盗版充斥市场 .这是不争 的事实 ,大可不毖遮 没有 了优 势 , 盗版就 成了 P 销售降价的支撑点。正 c 遮掩掩。哪里 有电脑 哪里就有盗版 。现在需要我 是因为这个原 因 打击盗版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 。
知道 不知道走私和盗版是错误 而且违 法的 ,他们依
髓 使用方便 ,消费者 “ 助纣为
然可能选择这两种实惠 。当他 们面对 的几乎 是天价 虐” 。据统计 . 盗版软件 占据了中国软件市场 9%的 5 c 对他们 的收八1 相 的正版软件 时 . 们手 中掂量 着 市场份额 .剩下 5 他 %的地盘 . 几家软件制造商争来抢
与正版没有什 么不 同、甚至用起来还更方便的盗版 去 , 愤愤不平而又无可奈何。 盗版软件受到消费者欢
软件时 .可能会更坚信他们 我先进 .所 以我用盗 迎 ,完全是由它的价格优势决定的 , 而且盗版与正版 版 的说法 ,而且从理论上还证 明盗版的诸多好处 相比更贴近消费者 . 不用你走很远的路 , 家门1就有 , : 3 和正版 的诸 多不是 一次 ,某 电视台在报道打 击盗 你也不用担心用不 了. 可以无限制地调换。试想 , 如 版 场面时 主持人 随机访 问一个教授 .他是那样理 此便利正版做得到吗 将近 20 元钱 的wi 8 几万 00 n 、 9
浅谈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成因及其防范

浅谈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成因及其防范浅谈我国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成因及其防范龙飞(湖南省邵阳市邵阳职业技术学院,邮编:422000)【摘要】当前,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不仅坑害了广大消费者,损害了国家利益,而且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严重地危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为什么我国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活动没有随着国家一轮轮的“打假”活动迅速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本文拟对假冒伪劣产品在我国当前市场上泛滥成灾的现状、特点和成因,以及如何防止和消除这种现象的发生做一点探讨。
【关键词】假冒伪劣产品;成因;对策一、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现状和特点(一)现状随着市场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假冒伪劣商品无处不在,充斥着中国市场。
其品种繁多,食品、服装、鞋帽、皮革、化妆品、药品、赛车、航天飞机零部件、卫星探测仪、声像制品、计算机等应有尽有。
越是热销的商品,假货越易混杂其间,对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假冒伪劣产品的形式也五花八门,伪造、冒用他人厂名、厂址或者商品产地,伪造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有效期、失效日期或者保质期的,伪造商品的主要成分和含量,冒充注册商标或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等等。
(二)特征1、量大、面广、品种繁多,呈蔓延和发展趋势假冒名牌产品、盗版文化产品、劣质产品随处可见。
有毒食品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假烟、假酒、假药、假油、假醋、毒米、毒肉、毒蔬菜、毒茶、毒盐等。
湖南省邵东县莲桥镇一仓库发现101种假药;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在第二季度进行的酱油质量监督抽查中,发现90%以上的酱油不合格,50%存在严重问题;在岳阳市,全家都被毒蘑菇毒死了。
2、生产、运输、销售逐渐形成网络,产、供、销一条龙在全国几个地区,已经形成了假冒伪劣领域和重点领域。
例如,一些地方以假冒伪劣产品为主要产业,一些地方以印刷假冒包装材料为主要产业,一些物流行业为假冒伪劣产品的转移和运输提供便利。
盗版调研报告

盗版调研报告盗版调研报告序言:盗版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通过调查研究盗版现象的影响和原因,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一问题,并为解决盗版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
本报告将重点讨论盗版的影响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影响1. 经济损害:盗版行为直接导致了正版市场的损失,因为消费者更愿意购买低价或免费的盗版产品。
这不仅伤害了正版生产商,也对整个产业链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侵权行为:盗版是对知识产权的侵犯,侵犯版权者的合法权益,这不符合法律和道义的原则,也破坏了知识产权保护的体系。
3. 影响创新:盗版行为阻碍了正版制品的研发和创新,因为正版生产商不敢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以免被盗版产品抄袭和复制。
4. 安全问题:盗版产品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因为盗版者经常使用低质量的原材料和工艺。
这给消费者带来了食品安全、用药安全和环境安全等诸多隐患。
二、原因1. 政府监管不力:在一些地区,政府监管盗版行为的能力和意愿都相对较低。
这使得盗版者得以逍遥法外,从而增加了盗版行为的发生。
2. 消费者需求:部分消费者对于低价或免费的产品抱有强烈的诉求,因为他们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价值的认知。
3. 市场垄断:某些行业中的市场垄断现象也是盗版的原因之一。
由于缺乏正规市场竞争,价格高昂和资源不足等问题使得消费者更容易选择盗版产品。
4. 社会道德观念缺失:一些人对盗版行为持纵容和漠视的态度,他们认为盗版产品是合理的选择,而不顾及对知识产权的侵犯和经济损失。
三、解决方案1. 加强法律监管:政府应加强对盗版行为的打击和监管力度,出台更加严格的法规和惩罚措施,使盗版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2. 提高消费者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消费者对盗版的认知和知识产权的价值,引导消费者改变购买行为,增加对正版产品的支持。
3. 促进市场竞争: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打破垄断现象,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正规市场竞争,以降低正版产品的价格,从而减少消费者对盗版产品的需求。
现实与困扰:假冒商品屡禁不止的5个为什么

现实与困扰:假冒商品屡禁不止的5个为什么作者:暂无来源:《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4年第4期文/影子假冒桶装水的销售和生产问题,多年来一直存在,但和其他假冒伪劣产品一样,也是屡禁不止。
其中原因,简单却又复杂。
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1.为什么有法可依却又执法不严?一年前,本刊曾连续报道过北京市场上的假冒桶装水问题,曾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然而,时至今日,市场依然,突出的难点是:执法难。
是无法可依吗?目前,我国打假治劣可依据的法律法规主要是《刑法》、《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等。
当然,在打假治劣问题上,尽管可供依据的法律门类较为齐全,但仍有许多不甚完善之处,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打假治劣的法律法规体系。
另外,有资料显示,目前查处的假冒伪劣罚款额度只占查处案值5%的平均比例,加之有的地方以罚代刑,造假者并未大伤元气,罚款后愈加猖狂。
2.为何很多消费者知假买假?造假者之所以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真的能全怪造假者吗?扪心自问,你是否也曾纵容过造假者呢?其实,很多时候,正是消费者知假买假的行为,造成了对假冒商品的宽容,才导致越来越多的造假者出现。
记者在调查过程中多次碰到这样的情况:当告知消费者他用的是假冒品牌水的时候,当事者一脸不以为然的样子和表情,甚至认为记者是“没事儿找事儿”!此种情景真让人无语。
3.为何知名品牌打假不积极?对于国内的一些品牌企业来说,假冒桶装水现象一直存在,大家心知肚明;但是,这些正规企业也有自己的苦衷和无奈。
在仿冒遍地的国内市场上,其他类的国内外知名品牌屡遭“盗版”,桶装水企业又能如何作为呢?4.为何造假者能够顽强生存?造假者为什么要造假、敢造假?究其根源,无外乎有三点:第一,行业门槛低,收益高;第二,判罚的风险机率很低;第三,生存的需要。
很多桶装水厂,实际上就是家庭作坊,三个储水池,一根胶皮管,谈不上什么技术含量,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市场上天天需要的产品,以每桶三、四元的价格批发给水站,而水站又以十几、二十元的价格卖给挤满白领的写字楼。
当前“打假治劣”工作步履维艰的成因和对策

当前“打假治劣”工作步履维艰的成因和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矛盾日益增多,打假治劣也变得日益重要。
打假治劣是现代社会中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商品质量、服务质量、经营行为的问题。
对于当前打假治劣工作步履维艰的成因,需要深入剖析,找出对策,防止假Machu Picchu,假黄金、假亚马逊之类的欺诈活动危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一,监管不力是当前打假治劣工作步履维艰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打假治劣的举措,但是存在监管不力的问题,这导致一些违法经营者采取各种手段来逃避打假治劣监管,从而使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加大打击假冒伪劣、违法经营的力度,并对涉及较大的违法行为及时、公开地予以严肃处理,以增强社会对“打假治劣”工作的信心。
第二,媒体的宣传力度不足也是当前打假治劣工作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
打假治劣是一个反腐倡廉的行动,是我们的社会一项重要的责任,但是由于在市场经济中,监管部门的力量有限,一些违规行为屡禁不止,甚至与管理部门勾结,这时候媒体宣传的力度就显得格外重要。
但随着信息量不断增长,媒体的焦点不断发生变化,对于打假治劣的关注度有所下降,也影响了打假治劣的推进。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政府部门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媒体宣传,让打假治劣工作深入人心,严厉打击涉及违法行为,即时公布相关案例,让消费者和经营者都受到震慑。
第三,消费者的意识不足也是当前打假治劣工作步履维艰的原因之一。
消费者在日常购买过程中,对于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重要问题的监督不够严格,导致假冒伪劣、欺诈等行为的得逞。
虽然现在的消费者资讯很丰富,但是欺诈者也非常熟练,可以使用各种手段模仿正常的服务,给消费者带来误导,在不知不觉中被坑。
为了提高消费者的认识,建议政府部门开展消费者知识普及活动,对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行宣传教育,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综上所述,当前打假治劣工作的步履维艰存在于多方面的原因,需要政府、媒体和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参与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浅谈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原因及其应对策略

浅谈假冒伪劣产品横行原因及其应对策略摘要:我国当前正处于转轨时期,法制不健全,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道德观念的滑坡等,导致了当前我国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成灾(震惊中外的三鹿毒奶粉事件就是典型),其存在给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拟从一个新的角度——经济学的视野出发,根据我国假冒伪劣商品的现状,分析了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并对假冒伪劣商品存在猖獗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了一些治理假冒伪劣商品的粗浅建议。
关键词:假冒伪劣、危害、原因、对策一、引言三鹿毒奶粉事件,使得我们不禁有想起了20世纪80年代的假鞋、假烟、假表,以及去年的“黑心棉被”、“瘦肉精猪肉”等,假冒伪劣商品如同顽强的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有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这两年来有1/4的家庭受到过假冒伪劣商品的侵害,涉及5000万城市消费者,98.5%的消费者受到经济损失。
这种大范围、大规模的制假售假活动,有损社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浪费了宝贵的社会资源,破坏了诚实守信的市场氛围,而且最终将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长期的负面效应。
为什么我国的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活动没有随着国家一轮轮的“打假”活动迅速得到遏制,反而有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拟从信息经济学中有关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对假冒伪劣商品在我国当前市场上泛滥成灾的成因,以及如何防止和消除这种现象的发生做一点探讨。
二、从经济学视野看假冒伪劣商品的危害假冒伪劣商品的存在败坏了我国的商品信誉和国家声誉,并且制假、售假等违法犯罪活动往往会滋生大量的腐败现象,严重的损害了政府的形象。
可见,假冒伪劣商品实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真可谓假冒伪劣“猛于虎”,也因此有人把做假经济比作是“砒霜经济”(意指自取灭亡的经济)。
下面我主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对其危害作一粗浅的阐释。
(一)“假冒伪劣”的存在降低了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并通过价格、竞争等杠杆,实现企业的优胜劣汰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农村商品市场假货屡禁不止的原因及对策

农村商品市场假货屡禁不止的原因及对策农村商品市场假货屡禁不止的原因及对策农村商品市场假货屡禁不止,不仅是因为农民是市场上最大的消费群体,还存在着诸多原因:一、农村商品市场环境更适合假冒伪劣商品的生存。
农村是制假售假的重灾区,因为与城镇相比,农村市场更适合假冒伪劣商品的生存。
近几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执法部门在城市也加大了打假的力度,使不法商家在城市经营假冒伪劣商品有越来越大的风险,往往是得不偿失。
所以,很多不法商家就把在城市无立足之地假冒伪劣商品销售向农村,以至于农村市场出现了品种繁多、数量庞大的假冒伪劣产品。
二、农村消费者辨假能力差、消费水平低、维权意识不强。
相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农民识假辩假能力不强,自我保护意识差。
大多数农民不会联想到他们身体不健康是和假冒伪劣商品有关,而是听天由命,承受痛苦。
三、执法监管还不完善。
1、市场法治还不健全。
目前在我国虽然制订了许多有关打假的相关法律法规,但有些法律法规制定的还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
2、各种监管缺失。
农村幅员广阔,点多线长,一些地方部门,为谋取地方利益,在工作中徇私舞弊,给制假售假者通风报信,互相勾结,纵容包庇的现象时有发生,更有甚者甚至会直接参与制假售假等也增加了打击制假售假者的难度。
针对农村市场假货横行的现状要采取治理对策主要包括:一、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违法犯罪活动,既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规范市场行为,为市场经济有序、快速发展提供保障基础,也是体现我党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它也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营造良好市场和投资环境的需要。
二、加强农民消费者的教育。
提高农村消费者的整体素质,使其对商品和服务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引导消费者进行科学合理、文明健康、适度适量的消费。
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念。
帮助农村消费者掌握生产消费所必须知道的常识。
加强消费者识假辩假和维权的能力。
让农村消费者知道假冒伪劣商品为什么不能买,买了又该怎么办。
对我国假冒伪劣商品现状的分析及看法

对我国假冒伪劣商品现状的分析及看法目前,中国面临着严重的假冒伪劣商品问题,给国内市场和消费者权益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假冒伪劣商品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生产经营者利益缺失以及消费者监督不到位等。
首先,制度不完善是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刑法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但在实际运行中还存在许多漏洞和不足。
知识产权侵权处罚力度不够,对于侵权行为的刑事追究力度也不够严厉,给假冒伪劣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留下了可乘之机。
同时,相关法律规定的执行力度也不足,监管部门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不够大,导致了假冒伪劣商品能够长期存在并大量流向市场。
其次,监管力度不够也是造成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重要原因。
在我国,假冒伪劣商品的制造和销售涉及多个环节,包括原材料的采购、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
但各个环节的监管机构存在分散和不协调的情况,监管力度不够集中和强大。
同时,执法部门的执法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手段来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犯罪行为。
再次,生产经营者利益缺失是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者和商家的唯利是图心态导致了一些企业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而违反道德和法律规定。
他们往往通过使用劣质原材料、降低产品质量、打击竞争对手等手段来降低成本和提高利润,这助长了假冒伪劣商品的市场需求。
最后,消费者监督不到位也是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泛滥的重要原因。
在现代社会,消费者应该具备一定的消费素质和消费意识,但当前我国的消费者群体中仍然存在一部分消费者对于假冒伪劣商品的认识不足,缺乏识别和判断的能力。
此外,不少消费者对于价格过低的商品持有一种侥幸心理,认为低价商品是质量好的表现,从而被一些假冒伪劣商品所欺骗。
消费者的监督意识和监督力度不够,也给了假冒伪劣商品生产者和销售者可乘之机。
针对我国假冒伪劣商品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加以解决。
首先,加强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不断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刑事追究力度,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制造销售者的处罚力度。
浅谈盗版现象

浅谈盗版现象盗版现象如今是风行盛世,政府对其累禁不止,这是源于它坚实的市场基础。
从需求方面看,它的市场基础在于盗版品的消费价值高于正版品的消费价值;从供给方面看,它的市场基础在于盗版品的生产价值高于正版品的生产价值。
盗版品的存在,并不象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有害无利。
其实,盗版品究竟会增加福利还是减少福利,取决于时期的长短、竞争的最后趋势以及政府反盗版的严厉程度。
我认为,政府应该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而不是消除盗版的负面影响为目标,以运用竞争机制为导向,采用包括修改版权保护法规在内的多种措施,在权衡盗版成本和反盗版成本的基础上,实行适时适度的反盗版策略。
任何经济现象的存在都有其市场基础,这种市场基础既包括市场需求基础,又包括市场供给基础。
盗版现象的存在也具有它深厚的市场基础。
那么第一点——盗版存在的需求基础。
尽管“盗版”首先给人的感觉就是它绝非一个好东西,应该消灭,但是在一片喊打声的同时,消费者却在行动上给予了实际的支持,这就是盗版现象的市场需求基础。
在盗版市场上,存在市场需求是其最根本的基础。
在明知商品真假的条件下,理性或有限理性的消费者之所以更多的选择盗版品而不是正版品,最直接的原因在于盗版产品的消费价值高于正版品的消费价值。
什么是商品的消费价值呢?我们知道,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要考虑两个因素,一个是价格,一个是质量。
如果某个商品的质量太差,即使价格很低,可能也不会有人问津;反之,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太高,即使质量很高,恐怕买主也是寥寥无几;但是,如果某件商品的价格很低,而其质量又比较好,购买者肯定会很多。
显然,购买者并不是单独地看待价格的高低和质量的好坏,而是综合的分析价格与质量的关系,即质量—价格比,它可以作为消费者所考虑的商品价值。
因此,可以这样说,消费者购买盗版品的直接原因在于盗版品的质量—价格比远高于正版品的质量—价格比。
在消费者看来,虽然盗版品的质量比正版品低,但是相差的程度非常有限,比如说,人们一般使用的Microsoft Office办公软件或现在流行的windows7电脑操作系统,除去普通老百姓一般很少使用的一些功能外,盗版品与正版品在质量或使用价值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异。
盗版图书屡禁不止的原因及打击盗版图书的解决办法

盗版图书屡禁不止的原因及打击盗版图书的解决办法盗版图书是严重侵害知识产权的行为。
盗版行为,不仅是侵害了作者的著作人身权,如发表权,还侵害了作者以及著作权人的著作财产权,如复制权和发行权。
然而,这样一种严重侵犯公民权利的行为,在全世界各国范围内,都处于屡禁不止的状态。
就对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相对较好的欧洲国家来说,西班牙的盗版率最高,其盗版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最低的国家当属英国,盗版率为百分之二十五左右。
在对知识产权保护极为重要的欧洲国家的导报行为都屡禁不止,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这样的状况不言而喻。
中国是盗版问题的重灾区,特别是由于图书是广大文化消费者的主要消费对象,这就导致盗版图书在中国的出现和猖狂变得更加突出。
在图书市场的任何角落,盗版书就像是病毒一样,只要有适合的营养场所,它就会无孔不入,直到把整个图书市场搞的乌烟瘴气。
盗版图书不仅在微观层面的存在而且在宏观层面的各类大中小城市也是普遍存在。
以郑州市为例,有人通过对郑州市图书市场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经过对调查所获得资料的整理,我们对郑州图书市场的盗版现象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盗版图书的种类。
什么书好卖就盗版什么,是图书盗版的最基本特点。
在郑州图书市场发现的盗版书种类繁多:有文学书,有工具书,有大中专教材,有各类考试用书。
特别是考试用书,几乎每种考试用书都不能幸免被盗版的厄运。
二是盗版的速度,而且盗版之神速更令人瞳目结舌。
2000年以来,每年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的盗版书都是先于正版书在市场上出现。
2002年律师考试用书同样是正版书未发行,盗版书就已在郑州面世。
这种速度简直令人不可思议。
三是盗版书的发行方法。
在郑州图书市场上书市场上,盗版书几乎占图书发行量的60%以上,有些考试书甚至达到90%以上。
四是盗版的数量。
2003年9月20日,金水区新闻出版局在祭城镇西胡庄查处了一个盗版窝点,盗版书装了20卡车,经清点竟然有100种20万册,案值600万元。
n地区知识产权行为频现的现象,谈谈你的认识

n地区知识产权行为频现的现象,谈谈你的认识知识产权行为频现在很多地区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它指的是未经授权或未付费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包括盗版、假冒、侵权传播等。
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有以下几点认识:1. 经济发展不平衡:知识产权行为频现通常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
在一些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因为缺乏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和保护措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较为普遍。
2. 企业文化和道德观念:一些地区存在对知识产权意识不强、道德观念不健全的问题。
企业和个人可能缺乏对知识产权的尊重和理解,盗版行为在这种环境下容易蔓延。
3. 法律和执法不全面:一些地区可能缺乏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体系和执法机构,导致侵权行为难以有效制止和惩处。
缺乏威慑力和处罚力度也使得侵权行为屡禁不止。
4. 教育和宣传不足:对知识产权的教育宣传在一些地区还不够普及。
在落后的教育和宣传体系下,人们对知识产权的了解和认识少,容易对知识产权行为产生误解。
针对这一现象,需要综合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法律和执法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确保侵权行为受到惩处。
建立专门的执法机构,提高执法效能,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2. 增强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知识产权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
加强对企业和个人的宣传教育,提高自觉遵守知识产权法律的意识。
3. 加强国际合作:知识产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各国间的合作与协调。
加强国际间的知识产权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跨国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总之,知识产权行为频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解决这一问题中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从法律、教育和宣传等多个方面入手,形成合力,才能有效保护知识产权权益,推动创新和知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对当前社会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现象的思考

目录摘要 (1)一、当前社会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现状 (2)(一)假冒伪劣产品的来源 (2)(二)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危害 (3)二、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根本原因 (4)(一)消费者自身原因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4)(二)市场无序竞争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5)(三)监管打击力度不够导致假冒伪劣产品泛滥 (5)三、如何解决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问题 (6)(一)建立市场有序竞争保障体系 (6)(二)完善相关法规、加强打击力度 (7)(三)加强对消费者的引导、教育 (7)四、总结 (8)参考文献 (9)摘要当前社会,假冒伪劣产品对老百姓生活的危害越来越大,小到香烟、饮料,大到电脑、汽车,假冒伪劣产品好象无处不在。
根据有关组织的调查,世界上有近3分之2的假冒伪劣产品来自中国,这也对我国的国际形象和民族品牌建立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目前我国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现状,并通过产生这一现状的原因寻找出一些缓解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办法,从而逐渐消除这种现象。
关键词:假冒伪劣社会现象市场监管对当前社会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现象的思考一、当前社会假冒伪劣产品泛滥的现状(一)假冒伪劣产品的来源要弄清楚假冒伪劣产品的来源,首先要对假冒伪劣产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本文认为,所谓假冒伪劣产品包含二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假冒产品;二是伪劣产品。
假冒产品是指使用不真实的产品信息误使消费者以为该产品就是正版的产品,即以次充好的产品。
伪劣产品是指质量极差或者无效的产品和使用后会对消费者带来伤害的产品。
1、假冒产品的主要来源(1)企业通过使用与名牌产品相似的标志或产品名称制造假冒产品。
这部分企业往往没有自己的产品品牌,但为了谋求利益,便使用与名牌产品相似的标志或名称,以达到混淆消费这的目的。
例如前几年吵的非常厉害的“六神”和“云神”花露水,“雕牌”和“周住牌”透明皂,以及“铃木”和“本铃”牌摩托车等等。
这些产品都是通过混淆消费者视线的方式,骗消费者购买他们的伪名牌产品,以达到谋求暴利的目的。
对中国盗版问题的分析

盗版的危害
• • • • • 严重损害版权人的利益 严重影响市场的正常管理和税收 损害中国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 损害中国的声誉和形象 影响创新能力和创作积极性
中国为什么盗版那么泛滥?
• • • • • “物廉价美,经济实惠” 消费者版权意识薄弱 政府打击盗版力度不够薄弱 跟风,大家买,我也买 正版价格昂贵,给盗版产品带来巨大的利 润空间
• 版权:版权是法律上规定的某一单位或个 人对某项著作享有印刷出版和销售的权利, 任何人要复制、翻译、改编或演出等均需 要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否则就是对他 人权利的侵权行为。知识产权的实质是把 人类的智力成果作为财产来看待。著作权 是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作品的原创作者, 依法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一种民事权利。 版权所有人:拥有版权的人
经济学角度: 盗版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具有一定的市场选择的合理性: 盗版存在市场基础,从供给与需求的角度来说,市场价格低 廉,生产成本低是盗版存在的基本源头。
福利经济学的角度:从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消费一定数量 的资源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实际支付的价格之差), 生产者剩余(生产者剩余等于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 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 的数量)以及社会总福利水平(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之和)来说明盗版的存在。 总的来说,盗版有着深刻的经济根源。
5、计算机的普及
由于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对于相关产品需求量更大。必须为每一份正版产 品付费,将消耗巨大的费用。
以电影为例:
中国盗版电影的市场总体规模远远超过正版电 影的市场规模,盗版电影的来源主要有三个:盗版 电影光盘、非法播映(如:电影院播映盗版影片)、 网络电影盗版(如:下载盗版电影,观看或刻录光 盘),其中盗版电影光盘目前在中国是最主要方式。 盗版电影光盘主要有四大来源,分别是境外走私入 境、合法光盘制作企业非法加工、中国大陆境内的 地下生产线、非法刻录和版权过期的电影光盘。
盗版教辅材料的危害、成因及对策

( 天津市河西 区司法局 , 天津 30 0 ) 0 22
一
、
盗版行为及盗版书籍泛滥的危害
相效尤 , 各科累加起来 , 学生的书包就加重 了几公斤 , 学生做 作业 的时 间就 延长了几十分钟到几小时 。
1干扰 学生法制观念的形 成 , 响我 国社会 民主与 法制 . 影
化进程 盗版的泛滥特别是 盗版 教辅材 料 的泛滥不 利 于学生 法 制观念 的形成。大量 使用盗版物 , 特别 是 由学校代 购代订 的 盗版出版物 , 模糊 了学生对 相关法 律 的认识 , 化 了学 生对 淡
维普资讯
第 6 期 2O O7年 l 月 2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Ju a oTaj cdm f dct nl c ne or l f i i A ae yo E uaoa Si c n nn i e
N . o6
De 2 0 c. 0 7
润, 它就会 到处被人 使用 ; 百分之 二十 , 有 就会 活泼起来 ; 有 百分之五十 , 就会引起 积极 的冒险 ; 有百分之 百 , 就会 使人不 顾一切法律 ; 有百分之三百 , 就会使人 不怕犯 罪 , 甚至 不怕绞
2影 响学 生健康 , . 损害学生视力
许多盗版教辅材料 在编校 印刷 质量上 存在 严重 缺陷 和
种折 扣实际上也是一种 商业 贿赂行 为 , 它腐蚀 了教 师 队伍 。
虽然 大部分教师代 购盗版物是为了学生 的方便 和便宜 , 但也
不乏个别教师在经 济利 益驱使 下 , 暗分 回扣 , 以标价 的低 或
折扣购进 , 以高于实际进 价但 低 于书后标 价转 售给 学生 , 从
2 正版书定价太 高或虚下 , ” 盗版者及 推销者会不 顾一 切铤 而走险。更何况现 在盗版 的利 润 已远远 大于 30 而 0 %, 所 需承担的风险却远没有那么大 , 是盗版 出版物屡禁不 止 这
新形势下中国盗版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新形势下中国盗版现象的经济学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盗版现象在中国的产业界依然存在并且已经成为一个长期难题。
盗版对于正版经济和创新产业的侵害已经不言而喻,然而其背后的经济学原理以及影响却并不为人所了解。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新形势下中国盗版现象进行分析,并探讨盗版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我们需要明确盗版的经济学定义。
盗版是指未经版权人许可,擅自制造、复制、散布、销售受法律保护的作品的行为。
盗版的形式多样,包括书籍、音像制品、软件、服装等各种领域,对于正版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经济学上来说,盗版的主要问题在于其侵犯了知识产权,并且严重破坏了市场机制。
盗版将导致创新动力减弱,正版产品的市场需求减少,甚至影响到企业的研发投入。
这些都为盗版在经济上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我们可以从供求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盗版现象。
盗版普遍存在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正版产品价格过高,导致消费者希望通过盗版购买到更便宜的替代品。
这就涉及到正版产品的供给问题。
如果正版产品的价格过高,将会导致市场上的需求量下降,进而刺激盗版市场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当努力减少成本,提高效率,降低价格,从而抑制盗版市场的蔓延。
政府也应当通过加大版权保护力度,打击盗版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盗版对于经济产业结构和利润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盗版现象将导致正版产业的市场收入减少,降低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竞争力。
盗版的存在也将影响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导致整个产业的发展受到阻碍。
长期来看,盗版现象将对中国经济产业结构和创新动力造成损害,使得经济发展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
盗版对于消费者福利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盗版产品往往质量低劣,存在安全隐患,对消费者的权益构成了严重侵害。
在保护正版产业的也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只有在消费者在市场上信心十足,才能保障市场的良性发展。
盗版现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盗版行为的存在不仅损害了正版产业的利益,还对消费者的权益和整个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
中国假货猖獗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假货猖獗的原因是什么 国内的假货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时有发⽣⽽且不曾断绝过,导致中国假货猖獗如此猖獗的⾏为值得我们去反思。
下⾯店铺给⼤家分析中国假货猖獗的原因,希望能给⼤家参考。
中国假货猖獗的原因 经济⽅⾯的原因 在分析原因之前,我们先回顾⼀下新国中经济发展的历史情况。
在改⾰开放前(1949-1978),中国实⾏计划经济政策。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产由国家统⼀计划调控,没有市场,也没有商品流通。
我们知道,假货的⽬的就是以不法的⼿段攫取⾼额利润,⽽在当时中国的⼤环境中,没有商品交换,也就谈不上利润,⽽以假货这种⽤⾮法的⼿段取得利润的情况更不存在。
所以,在改⾰开放前中国是没有假货存在的。
1978年,邓⼩平上台了之后,实⾏了改⾰开放的政策,中国进⼊了商品社会。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商品经济必然存在假货现在,中国也不能避免。
2, 假货在中国经济的特殊的表现是,在改⾰开放过程中,由于经济从⼀个极端封闭到突然全⾯开放的过程,冲击太⼤⽽很容易产⽣混乱,在这个必经的商品化过程中,假货的本质决定就很容易在当中找到了滋⽣的⼟壤。
3, 改⾰中,邓⼩平提出的⼝号是“不管⽩猫⿊猫,能捉到⽼⿏的就是好猫。
”在某种程度上,这个⼝号也纵容了假货经济的发展。
在这种经济⾄上的环境中,假货事实上在发展地⽅经济⽅⾯也可以起很⼤的作⽤,上⾯义乌就是⼀个很好的例⼦,所以它能得到很快的发展。
但中国领⼟辽阔,社会层⾯复杂,对假货的控制⼀放松开就像脱缰之马,再也很难再控制了。
所以,假货是中国开放政策的副产物,经济的规律决定了它必然的存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使这种经济现象更容易得到滋⽣和发展。
下⾯我们继续分析其他⽅⾯的原因。
政治⽅⾯的原因 假货得以猖獗的原因同中国政府的经济政策息息相关,这是⼤环境。
但从具体来看,地⽅官员的对假货的理解思想很不统⼀,存在误区,从⽽使假货得不到应有的打击,造成了今天这种局⾯。
在改⾰开放当中,地⽅官员在假货问题上存在下⾯问题: 1, 对假货认识不⾜,没有意识到造假售假是⼀种犯罪⾏为。
中国盗版泛滥的原因

中国盗版泛滥的原因首先,就是最重要的因素——价格。
盗版由于是未经版权所有人同意或授权就对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出版物等进行复制、再出售。
其中的版权费等费用都省去了,所以盗版在制作成本上低于正版很多。
原本三五十的书,盗版就卖十元甚至几元,原本几十元的CD,盗版就卖几元钱。
价格上差距就自然而然的拉开了,而消费者在商品购买上,更多的消费者喜欢便宜的东西,“物美价廉,经济实惠”自然能够吸引人们购买所以,这就使盗版在价格上有了很大的优势。
第二,消费者没有版权意识。
很多消费者购买的目的就是满足自己的个人需求就可以,不会关注所购买的是否正版。
随着科技发展,盗版技术越来越高,已经与正版没有什么差别,但又由于一些消费者的惯性及养成,不会在乎正版盗版,认为反正买盗版已养成习惯,只要可以满足自己对其的需求就够了。
很多人法律意识淡薄,不知道要复制、翻译、改编等均需要得到版权所有人的许可,否则就是对他人权利的侵权行为。
但很多消费者不知道自己购买盗版就是侵权的行为,是纵容他人侵权的行为,是助长盗版猖獗泛滥的行为。
所以消费者版权意识的缺乏,也是盗版泛滥猖獗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三,跟风,跟风现在好像被很多人看成是潮流,看到好多人这样做,自己就去学别人自己缺少主见,不经过仔细思考,盲目跟随,模仿别人。
盗版制品犹如洪水猛兽四处泛滥,很多消费者由于各种原因选择了购买盗版,然而这些跟风的消费者由于自己本来没有自己的主见,看到大家都在买盗版,就跟风追随,自己也去买盗版。
于是,跟风现象大量出现,就成了盗版泛滥的一个原因。
第四,盗版的发行时间快。
一般来说,社会上有什么新的影视剧、电影、娱乐节目的时候,当媒体还在进行各种各样炒作,宣传时,盗版就已捷足先登全面上市了。
而正版制品姗姗来迟,让急于得到的消费者失去等待的耐性。
盗版在这一点上打的是时间差,在“快”字上取胜于正版。
第五,政府管理,盗版泛滥,我国版权保护力度的加强、正版化工作的推进正在进行,但还是整治的力度不够,不能彻底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法律上说,盗版可定义为:未经许可而复制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的行为。
这里所说的许可,包括著作权人的自愿许可,依据法律规定由权威机构颁发的强制许可,以及法律明确规定的法定许可等。
总之盗版行为是以营利为目的,严重侵犯著作权的行为。
以下可视为盗版行为屡禁不止的具体原因:1.社会法制意识薄弱: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不够围绕中国的盗版问题一向存在着相当多的争议,其实,在为盗版辩护的人士的表述中,都差不多触及到了这个问题,可惜表达的都不够清楚,以我之见,在中国知识产权的问题中也存在着观念的冲突,不过,构成这一冲突的价值观念不是生命价值而是文明进步这一普遍价值。
很简单,如果完全奉行知识产权的价值观念,则中国人吸收文明成果的速度必然会下降,比如电脑的普及率肯定不如现在这么高,可速度快了,又必然是以对知识产权价值观念的牺牲为代价的。
在这里,知识产权应予维护的观念与应用先进文明成果的迫切心情和正当性形成了激烈冲突。
其实,中国加入《巴黎公约》、《伯尔尼公约》等知识产权保护公约并承担起打击盗版的国际义务,是中国作为一个国际成员在国际舞台上博弈的结果,但是,当国际义务转化为对国内行为具有约束力的相关法律时,却可能因为欠缺权威性而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
因为,任何一种法律只有在具有公认权威的前提下才可以有效,而知识产权保护作为一种价值观并没有为绝大多数中国人所接受,这是盗版的市场基础依然故我,盗版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
从西方历史来看,只有当人们意识到,对知识产权的藐视将压抑创新活动从而损害自身利益时,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才会深入人心。
问题是,现阶段的中国是知识成果的净输入国,短时期内人们只看到盗版所带来的方便和廉价,而看不到由此造成的压抑创新活动带来的长远利益的损害,应该说,这是当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所面临的根本问题,其原因在于全球化条件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知识产品输出和输入上的严重不对称。
可以预想的是,由于这一严重不对称的状况在短期内不太可能出现重大逆转,在我国普遍确立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遭遇很大阻力。
仅靠打击是难以奏效的,在漫天VCD广告都以“超强纠错”为诉求的国度里,指望靠行政执法而根治盗版无疑是天真的。
当然,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由于国际规则的约束和上述不对称情况的逐步扭转,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可能将越来越普及和被接受,从而为从根本上解决盗版现象创造良好的基础。
因为,如果不重视保护知识产权,将可能给中国占优势的劳动密集产品的国际市场带来损害,从而保护知识产权就可能与相当多人的利益联系起来了,尽管这个联系是迂回的,但却是可见的。
自然,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2.按价值规律抓住源头:正版价格过高,难以承担在软件盗版方面,Win 98正版在美国189美元,仅为工人不到两天的工资;而在我国为1998元,是普通工人两月工资,而且价格比美国还贵50多美元。
还有Office97国外为399-459美元,而国内长期标价9760元。
这种无视国情的超额暴利价,使我国人民以几十至上百倍的代价,使用同一种产品。
1999年韩国许多人游行抗议微软不平等的价格,而这些软件在我国的销售价格比韩国还要高。
2001年11月报道,欧洲联盟委员会正与微软打官司。
我想,怎么就没有国人出来抗议,然盗版盘在我国的大泛滥,莫非是更大的抗议乎!2001年10月19日,上海APEC亚太工商峰会期间,盖茨与我国IT业精英们的对话会上,有人提问:“微软软件似乎太贵了?”盖茨好像有些发火:“整个PC系统中,最便宜的是软件,其次是硬件。
”他有600亿美元资产,连续7年蝉联世界首富,看来仍觉赚得不够,无意降价。
当然,商人总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赚钱是永远不会够的。
软件产品的开发成本固然较高,但其复制成本很低,几乎是一种零边际成本的特殊商品。
这种独特的成本结构产生巨大的无边际的规模经济,生产越多,成本则越低。
价格居高不下,极大地刺激盗版大泛滥。
微软公司又投以巨资,对我国的盗版情况作调查取证,依法索赔,国内几乎所有的大中型企业机构和主要计算机厂商都在此列。
有人指出,盗版实际上是零关税倾销,不但猛烈冲击了我国的民族软件业,而且微软公司依法将使盗版者付出更大代价。
也有一些诉诸法院的,如2001年4月22日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对华海公司销售的电脑安装Win 98、Office 97盗版盘,判其赔偿微软28万元并收缴其电脑;4月16日上海市高级法院,对年华公司销售的电脑安装盗版盘,判其赔偿15万元。
上海市高级法院知产庭吕国强庭长表示:“法院将不断加大制裁力度,决不让侵权者占便宜。
”其实,他们用的是测试版的复制品、赝品、次品,怎能按正版的多少倍来赔呢。
微软公司在我国雇了一批律师,以客户身份去购电脑、购光盘,掌握其盗版证据后,报警抓捕,把经销商推上法庭,再由法官判其巨额赔款或重刑,律师成了讼棍,搅得各地电脑市场的经销商们,人心慌慌,人人自危,万马齐喑,既无力承担配置常用微软正版软件的高价,又不敢装盗版盘,只得卖电脑“空壳”,使广大用户无所适从,行为混乱。
在图书盗版方面,抽样调查表明,国内读者85%认为书价贵,其中25%认为难以承受。
我国书价十几年来,上涨20多倍,结果会毁掉整个市场。
1999年全行业图书库存超过40亿册,达250亿元。
库存又使出版社把损失转嫁到新出版的书上,恶性循环。
这又使盗版书盛行,其道理是一样的。
盗版书摊上的书,一些时尚新书每本10元,旧一些的3至5元,大都与正版无异,并非宣传报道得那么糟。
在光盘盗版方面,2000年11月,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报道,破获福建农村地下光盘生产线,其规模之大,设备之先进达国际水平,日产2万多张,年产上千万张,年产值上亿元;其机关暗道之隐秘,撤退之神速,竟无一人落网,赶上抗日战争神奇的地道战了。
珠海中外合资企业的生产线,是国家重点项目,其投资规模不知要比这地下生产线大多少倍,然其产量和质量不过如此。
2000年我国正式的光盘生产线达478条,查获非法生产线112条。
看来,一哄而上的生产规模形成的买方市场,也不失是利民亦利国的大好事。
可见,我们的正版厂家如能少挣一点钱,把天价降下来,国家实行税收优惠,少宰人,才能薄利多销,与盗版厂商竟争,造福于大众,也能赚大钱。
盗版盘属非法物,其生产流通各环节,随时都可能被查处,被捕,被严惩判刑,而破产。
尽管其风险和成本很大,却还能以如此低价畅通无阻,且越严打则越繁荣,可见其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均有利可图,其价格是符合经济规律的市场基准价格,是挤掉了经手各方过于贪婪的泡沫和水分,减磅后的市场实际价格。
政府要采取措施,打击正版盘的垄断高价暴利,使其按市场实际价格,与盗版盘竞争,地下游击队终究抗争不过正规军。
只有抓住源头,才能从根本上制止盗版。
其实,正版盘薄利多销,良性循环的最大受益者,仍是微软公司等正版商。
2000年10月,王府井书店推出内装几十本百科全书的一套4张盘才50元,人们争相购买,有的一次买几十套,分给单位同事;1999年10月推出从248元降至28元的金山快译,市场一片热销,引起普遍降价;又推出乐亿阳杀毒软件28元(原188元)。
现在市场上国产正版软件大都20至50元,均以简易塑料包装,改变过去的豪华大盒,那时的售价均为上百至几千元,奢华无当。
可见只要价格合适,人们还是愿意买正版。
北京小红帽速递公司征订单上的VCD系列片:《大宅门》40集、《铁齿铜牙纪晓岚》40集、《环珠格格》49碟、《像雾像雨又像风》30集等几十种热门大片,每集(张)仅3.10至6.50元,比盗版还便宜,就不可能再有盗版了。
2001年9月,中关村电脑城大厅,微软正版盘柜台位置显要豪华,却无人问津,据说每月只能售出5至10盘办公软件,及一些游戏、杀毒盘,而支付其每月6000元的场租费,只需售出5盘软件即可,可见其销售利润之高。
3.盗版市场较广:顾客主动消费的假货假货可分为被动消费与主动消费两大类:如机动车辆、药品食品等许多事关人身安全的商品,即使再便宜,人们也不会买,除非不知情的被动消费;另如出版物等信息性商品,假货照样能用,即使质量稍差也无大碍,因价廉则物美,明知是假货而买之用之,则为主动消费。
在市场经济中,有那么多人选择假货,自然是因为真货的价值与价格的悖离所致。
真货由卖方定了高价,消费者觉不值而不买或买不起,市场就不接受,真货不值才会有假货的值。
假货虽可怕,但也有其符合价值规律,培育市场,繁荣经济的作用。
无论哪类假货,政府依法都应严厉打击,自不待言。
然其中,对人们主动消费的假货,单靠政府严打,没有百姓响应是徒劳的。
顾客是上帝,上帝选择假货,故屡禁不止,法不责众,司法者怎么打得嬴上帝呢,只能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2001年4月,在全国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法律研讨会上的发言,有知识产权法的学者认为这个说法有新意,并补充道,他见北欧国家的新做法是,一旦查到假冒不伪劣即质量好的冒牌货,司法部门不再没收销毁,以免造成浪费和污染,让其照卖不误,之后要其向被侵权的知识产权人付费即可,十分温和。
另据悉,美国对集成电路芯片,发现盗版后,让其照常使用和经销,并向权利人补交合理费用即可。
我国的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条例也如此规定。
当前,城市居民贫富差距很大,高收入家庭只占人口的20%,而占80%中低收入的平民大众,才是大市场。
然商家急功近利,为牟取暴利,只盯着富人的钱袋,千方百计提高商品的豪华程度,来取悦于富人,失却了平民意识和大众市场。
而盗版商却顺应民众需求,因陋就简,不断及时大规模推出质次价廉,也能对付用的各种测试版复制品,即为“大众简易普及本”软件盘,深受普遍欢迎,供不应求,抓住巨大商机,占领市场,日益繁荣,且屡禁不止,有强大的生命力。
不然,昂贵的微软产品,只能是少数有钱人把玩的稀有宠物。
4.丰厚的经济利益驱使盗版者铤而走险不法书商面对的是盗版暴利的诱惑,盗版可谓无本生意,不需缴税和支付稿费,仅仅支付低廉的印制费用。
正版和盗版在价格上存在巨大差距,两者巨大的价格落差。
冲击着消费者的道德底线,吸引不少消费者的眼球,而由此产生的效应使出版商、发行商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在加上我国人民消费水平不高,求廉的心理使不少人对盗版书籍制品趋之若鹜,低廉的价格是盗版制品最具诱惑的地方,同时也是正版无法逾越的鸿沟。
5.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产生的管理不严、腐败贿赂、地方保护主义等现象出版业也存在着令人痛恨的行业腐败现象和地方保护主义现象。
某些出版单位领导和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出卖书号,致使出版管理失控,出现了一些不符合出版管理程序的出版物和盗版出版物。
另外,出于部门和地方经济利益的考虑,有的地方在查处盗版盗印案件中往往态度不是那么坚决。
尤其对内容无问题的盗版现象,更不能引起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