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青岛版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在具体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2. 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 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方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情境图2.提出问题:在这副情境导入图中,我们发现许多数学知识。

(出示统计表)利用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新课学习活动一:探索乘法结合律1.出示:一共购进了多少克花土?(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小组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2.全班交流:(1)重点观察比较36×640×7和36×(640×7)。

问:你有什么发现?(2)猜想:这会不会是乘法中的一个规律?(3)举例验证(4)从这些例子中你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这个规律叫做乘法结合律。

板书:乘法结合律如果用字母a b c 分别表示这三个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板书:(a.b).c=a.(b.c)4.试一试:a×65×87=□×(65×87)24×(□×b)=( □×18)×□设计意图:将问题的解决权交给学生,完全由学生自主解决,小组在交流思路的过程中思维产生碰撞,教师在旁引导,加之学生在加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很自然地想到乘法可能也有结合律。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第一篇:(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2.在具体运算中,让学生了解感受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3.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主题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出示主题图)同学们知道图里是哪里的场景吗?你对这里了解多少?(出示信息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课题)学生提问,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二、合作探索 1.乘法结合律师: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大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这个问题好吗?你能列式计算出来吗?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师板书不同算法。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种算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学生观察发言,归纳得出: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都相同,计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等。

师:这有没有可能是一个规律?(学生猜想)我们能不能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猜想。

全班交流。

师: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这个规律跟以前我们所学的哪条定律相似?你能给这条新定律起个名字吗?学生发言。

师总结板书:乘法结合律。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吗?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让交流的学生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2.乘法交换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大胆地猜测一下,乘法中还可能有什么规律?学生发言:可能乘法也有交换律。

师:让我们小组合作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学生合作验证,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学生思考用字母表示出这个定律。

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1.自主练习第一题。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青岛版教案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青岛版教案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青岛版教案教案名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与应用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概念。

2.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应用。

3.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内涵。

2.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学案例和实例2.板书工具3.学生练习册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向学生介绍今天的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将学习乘法的两个重要性质,分别是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通过这两个性质,我们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并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有什么了解吗?能举一些例子吗?”二、知识讲解(25分钟)1.概念解释:简洁明了地解释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定义,以及它们的应用场景。

-乘法结合律:a×(b×c)=(a×b)×c-交换律:a×b=b×a2.板书示范:将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分别写在黑板上,并标注重点。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原理,并进行简单的计算演示。

-实例1:3×(4×5)=(3×4)×5-实例2:2×7=7×2三、案例分析与练习(30分钟)1.教师提供一系列生活实例,让学生根据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原理进行解决。

-案例1: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有4袋铅笔,每袋铅笔有5支,他们共有多少个苹果和铅笔?-案例2:小丽每天花2小时做作业,她在一个星期内一共花了多少小时做作业?2.学生个体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巩固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运用。

3.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问题中的困难。

四、讨论与总结(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答案。

2.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讨论和解答。

青岛版四年级乘法结合率和交换率教学设计

青岛版四年级乘法结合率和交换率教学设计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9-20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在具体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对运算定律的认识由感性认识逐步发展到理性认识,合理构建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推导过程是学习的难点。

一、温故知新师:说说你掌握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生可以用字母公式表示,也可举例说明用结合率进行简便运算。

(复习环节要快,不要举例说明)(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145+78+55(不要)师:运用这些加法规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今天我们来看看乘法运算中是否也有什么规律。

二、新知简要介绍济南长途汽车总站引入信息窗1师: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社么数学问题?生1:大巴车周一至周五共运送旅客多少人?生2:……活动一:探索乘法结合律师:中巴车周一至周五共运送旅客多少人,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让学生简要分析一下信息和问题)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1)960×20×5 (2)960×(20×5)=19200×5 =960×100=96000(人)=96000(人)观察上面的算是及得数,你有什么发现?生1:我发现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

生2:第一个算式是先乘前两个数,第二个算式是先乘后两个数。

生3:三个数相乘谁和谁先乘都可以。

……师:根据上面的发现,你有什么想法?生:我们学过加法的结合律、交换律,我想这也是乘法的一个运算规律。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案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优秀教案

乘法结合律与乘法交换律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9—21页。

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学会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4.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理解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在探索学习运算律的过程中,学生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老师出示济南长途汽车总站繁忙的情景,并介绍济南长途汽车总站。

目前已连续多年创下了国内公路客运站售票收入、旅客发送量、发车班次三项全国第一,荣获了“全国百家用户满意服务”称号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顺利通过ZS09001.2000版国际质量认证,被社会各界誉为“中华第一站”。

2.提问:听了刚才的介绍及画面,你对济南长途汽车总站有什么印象?3.提出问题:在这繁忙的济南长途汽车总站中,我们发现许多数学知识,(出示课本统计表)利用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师生共同整理、罗列问题。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一)探究乘法结合律1.出示问题:中巴车周一至周五共运送旅客多少人?⑴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⑵班级内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解题方法:960×20×5和960×(20×5)⑶小组内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

①我先计算每天运送乘客的人数,再算……960×20×5=19200×5=96000(人)②我先计算每辆车五天运送乘客的人数,再算……960×(20×5)=960×100=96000(人)2.全班交流:⑴重点观察比较960×20×5和960×(20×5)这两个算法及结果,问:你有什么发现?⑵猜想:像这样的三个数连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再与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再与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结果都相等吗?这会不会是乘法中的一个规律?小组内讨论、交流。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学制)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法交换律:a×b=b×a2. 乘法结合律:a×(b×c)=(a×b)×c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法口诀,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乘法交换律。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乘法交换律。

(3)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乘法结合律。

(4)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乘法结合律。

3. 巩固练习:设计有层次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明确其应用价值。

六、板书设计1. 乘法交换律:a×b=b×a2. 乘法结合律:a×(b×c)=(a×b)×c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3. 拓展题:研究除法交换律和除法结合律。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教学内容是否合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2. 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程度,以及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情况。

3. 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改进意见,以提高教学效果。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能运用其进行简便计算。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

《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2 【教材简析】《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运算律及其相关简便运算后学习的。

引导学生把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究方法迁移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经历“提供素材—初步发现—举例验证—总结规律”的探究过程,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鼓励学生小组共同研究,又可以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享受数学学习的成功。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3.经历探索乘法结合律、交换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能力,以及善于发现和敢于验证得理性精神,思维缜密和有理有据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经历探索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解决问题。

难点是结合具体生活实例,体会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并能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谈话:为了让我们的校园环境更美,前一段时间学校购进了大批的花苗,这次学校还要去购买一些花土。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中告诉我们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

追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提问:你能把信息和问题合起来说一说吗?【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定向,明确探究目标。

二、解决问题,初步发现谈话: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同学们用综合算式解答,做到我们的学习单上。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发现素材。

谈话:老师收集了几位同学的作品,我们一起来看。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优秀教案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优秀教案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内容:教学青岛版数学教材第八册课本19-2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2、在具体运算中,让学生了解感受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3、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大约2分钟)师:(出示主题图)同学们知道图里是哪里的场景吗?(济南长途汽车总站)你对这里了解多少?(出示信息表)学生分析信息。

根据信息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课题)学生提问,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预设:1、“大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2、“中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大约8分钟)(1)、乘法结合律解决:“大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1、你能列式计算出来吗?2、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师板书不同算法。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大约14分钟)1、学生观察这两种算法,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预设: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都相同,计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等。

2、师:这有没有可能是一个规律?(学生猜想)我们能不能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3、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猜想。

全班交流。

师: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这个规律跟以前我们所学的哪条定律相似?你能给这条新定律起个名字吗?学生发言。

师总结板书:乘法结合律。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吗?(a×b)×c=a×(b×c)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让交流的学生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反思:通过对算式异同的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4、乘法交换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大胆地猜测一下,乘法中还可能有什么规律?学生发言:可能乘法也有交换律。

第三单元 《乘法结合律 交换律》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第三单元 《乘法结合律 交换律》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教案:《乘法结合律交换律》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2. 让学生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2. 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1.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

2. 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那么乘法有哪些运算规则呢?二、探究乘法结合律1. 引入乘法结合律的概念。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乘法结合律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的定义。

4. 进行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三、探究乘法交换律1. 引入乘法交换律的概念。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乘法交换律的特点。

3.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交换律的定义。

4. 进行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四、综合练习1. 出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

2. 引导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在计算中的应用。

五、总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

2. 强调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在数学运算中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自主探究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和应用。

2. 进行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定义,并进行练习巩固。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同时,还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与应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是基本的数学运算规则,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这两个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是至关重要的。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案:《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主要包括教材第66页至第67页的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相关知识。

学生将学习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用方法,以及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性质和运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和归纳,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性质,能够运用这两个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这两个律的运用。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你们知道乘法有没有类似的律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乘法交换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发现乘法交换律,即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2. 讲解乘法结合律: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发现乘法结合律,即三个数相乘,可以先乘前两个数,再乘第三个数,也可以先乘后两个数,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三、例题讲解(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应用。

2.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随堂练习(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2.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和互相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2 乘法结合律、交换律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2   乘法结合律、交换律青岛版

乘法结合律、交换律《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22~23页。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进行表示,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3通过乘法运算律的学习,学生形成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和习惯。

探索乘法结合律,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师:同学们,我们高新小学是个美丽的校园,春天到了我们的校园工人师傅要去花卉市场购买一些花土和花肥,来美化我们的校园,使我们的校园更加美丽,同学们你愿意帮一帮咱们的工人师傅吗?出示信息窗(见图1):师:仔细观察花土和花肥的采购记录单,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信息。

花土:23袋,每袋25包,每包4千克;花肥:17袋,每袋8包,每包5千克。

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问:预设1: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预设2: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肥?同桌合作学习:选择一个喜欢的问题,算一算,并说说你的理由。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分类整理,对于算理正确的及时肯定:解决问题一: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根据学生出现方法分类:预设:先算每袋花土多少千克,再算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

4×25×23 (4×25)×23 25×4×23……先算一共购进多少包花土,再算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

23×25×4 4×(25×23) 25×23×4小结:列式不同,但第一组算式都是先算每袋花土多少千克,再算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

第二组算式是先算一共购进多少包花土,再算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解题思路清晰,这些列式都是正确的,为了便于观察比较,我们先把(4×25)×23和4×(25×23)记录下来。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说课稿)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含义;2.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计算方法。

能力目标1.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计算简单的数学题。

二、教学重点1.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本质;2.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乘法的基础知识,并提问:如果我们需要算出 $2 \\times 3\\times 4$,应该如何计算呢?2. 学习新课2.1 乘法结合律向学生介绍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含义。

让学生通过一些例子来理解乘法结合律,例如:$$(2 \\times 3) \\times 4 = 2 \\times (3 \\times 4) = 24$$通过以上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无论我们怎么加括号,算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2.2 乘法交换律向学生介绍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含义。

让学生通过一些例子来理解乘法交换律,例如:$$2 \\times 3 \\times 4 = 3 \\times 2 \\times 4 = 4 \\times 2\\times 3 = 24$$通过以上的例子,让学生理解,无论我们怎么换算式中的乘数的位置,算式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3. 拓展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拓展练习,例如:1.计算 $4 \\times 5 \\times 2 \\times 3$;2.计算 $9 \\times 6 \\times 2 \\times 4$;3.计算 $7 \\times 10 \\times 3 \\times 2 \\times 5$。

4. 课堂小结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对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今天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于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的理解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更多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第三单元 《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第三单元 《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教案:《运用乘法结合律、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年级:四年级学科:数学教材版本: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概念。

2. 能够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进行简便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巧。

教学重点:1.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理解和应用。

2. 运算技巧的培养。

教学难点:1.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

2. 多媒体设备。

3. 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提问:你们知道乘法还有什么有趣的性质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乘法结合律的概念和例子。

2. 讲解乘法交换律的概念和例子。

3. 通过实际例子,展示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应用。

2. 小组讨论,互相检查答案,共同解决问题。

四、拓展提高1. 引导学生思考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提问:你们能想到哪些实际问题,可以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来解决呢?五、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

2. 强调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在简便运算中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应用。

2. 思考并举例说明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概念和应用,让学生掌握了简便运算的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技巧。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应用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学生掌握简便运算的关键。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详细讲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概念,并通过实际例子展示它们的应用。

同时,我们还需要设计一些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这两个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回顾旧知,为新知探究进行知识迁移做好充分准备。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主题图导入:先让学生根据主题图,描述得到的什么数学信息。让学生根据信息,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并总结算式中的规律。最后,通过做举例、归纳,概括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学情
由于四年级的学生对抽象的数学知识缺乏一定的整理归纳能力,所以在数学活动中,当学生遇到学习困难或失误时,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提出一些引导性或追问性的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引导学生对获得流程、可操作性和所获结论进行反思来获得成功的享受。




知识与能力: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二)探究新知:
1.学生介绍自己的问题和算式。
探究乘法交换律:
生:我猜想乘法中也有交换律,我们一起用一些算式来验证。
计算验证:
计算器分组计算:
206 × 341 333 × 297 352 × 143
341 × 206 297 × 333 143 × 352
(其他学生汇报结果)
206 × 341 =341 × 206 333 × 297 =297 × 333 352 × 143=143 × 352
(七)布置作业
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吗?
43×2×5
4×(17×25)
125 ×24
25×16




乘法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a ×b=b×a
(a×b)×c=a×(b×c)
2×25×20
=50×20
=1000(千克)
25×20×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乘法结合律|青岛版(五年制)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乘法结合律|青岛版(五年制)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乘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经历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 让学生体会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在题目计算中的运用,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教学难点】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

2.学生准备:复习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结合律和交换律,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述出来。

生或用语言表述、或用字母表示、或用符号表示……【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为本节课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1.师出示微视频,先让学生观看学习乘法的结合律,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内容。

(1)仔细观察课本情境图,说一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写在下面。

(2)解决问题“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土?”(用两种方法解答,说也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比较结果一样吗?)方法一:方法二:(3)解决问题“一共购进了多少千克花肥?”(用两种方法解答,说也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比较结果一样吗?)方法一:方法二:(4)比较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5)举例验证我来举例验证□×□×□○□×(□×□)□×□×□○□×(□×□)□×□×□○□×(□×□)……结论:(6)总结乘法结合律用语言描述用字母表示2.小展示--小组内交流乘法结合律自主学习情况。

大展示—全班交流乘法结合律学习情况。

重点交流乘法结合律的叙述、字母表示和举例验证的过程。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青岛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学生掌握乘法运算中数的交换与结合不改变乘积的性质。

乘法交换律指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乘法结合律则指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练习,让学生感受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态度。

教学难点1.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2.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发现并总结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乘法的基本概念,进而引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总结规律。

3. 练习: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和运用。

4. 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乘法交换律:a × b = b × a2. 乘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并验证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计算。

3. 拓展题:探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多步骤计算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并总结规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信息窗二第1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信息窗二第1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信息窗二第1课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青岛版一、教材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是关于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学生将在此课中了解到数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和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在计算中灵活运用它们。

二、教学目标1.知道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

2.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3.能够在计算中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2.如何在计算中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四、教学流程1.课堂开场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场景中会用到乘法,什么是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与学生一起创建一个乘法应用的思维导图。

2.战役小队练兵(1)通过设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口诀来帮助学生记忆并掌握这两个概念。

(2)运用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练习,以竞赛的形式进行口算和运算并适时进行点评,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互助合作。

3.分组合作探究(1)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分组进行探究。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性质,探究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学有所得展示(1)让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探究成果。

(2)教师进行总结点评,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

5.课堂总结教师进行系统性的总结,让学生再次回顾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应用,并提出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问题。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1.在课堂的设计中更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2.透彻理解教学目标,并做好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让学生学有所得。

3.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教学效果。

青岛版四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新)

青岛版四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新)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22-23页【教材简析】【教学目标】1.结合已有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探索并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并会应用进行一些简便计算,能根据实际问题需要,灵活使用运算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3.使学生经历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发展比较、分析、抽象、概括及推理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探索和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同学们,今天是什么节日?(植树节)我们学校从农场购买树苗和花苗后,还要购进花土和化肥,这是购买记录单,请一位同学将里面的信息大声朗读出来好吗?生读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

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和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肥?我们一起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1.老师有个小要求:在练习本上列综合算式,并且要说说你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生列算式,老师巡视生1回答算式:(2×25)×20=,你的算式的意思是先要求出什么?生:先求每袋花土有多少千克?再求20袋花土有多少千克。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还有其他方法吗?生:2×(25×20)=,先求一共有多少包花土,再求一共有多少千克花土。

师:同意吗?看来啊,思路虽然不同,都可以解决一共有多少花土。

一种方法是…,另一种方法是先求…。

同学们掌握了吗?老师来考考大家,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口答综合算式,并且要说说你是先求什么,后求什么?生:(5×8)×10=生:5×(8×10)=2.组内交流、归纳方法师:同学们,老师刚才写的四个算式都是三个数连乘,你能不能帮老师把这四个算式分分类?同桌两人讨论一下。

分为两类:一类是先前两个数相乘,一类是后两个数相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青
岛版教案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学习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

2.在具体运算中,让学生了解感受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并会在实际中进行应用。

3.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使学生体验猜想、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
探索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出示主题图)同学们知道图里是哪里的场景吗你对这里了解多少?(出示信息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板书课题)
学生提问,师有选择地进行板书。

二、合作探索
1.乘法结合律
师:我们这节课重点研究“大巴车每周运送旅客多少人”这个问题好吗?
你能列式计算出来吗?
学生独立计算。

全班交流。

师板书不同算法。

师:同学们观察这两种算法,它们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学生观察发言,归纳得出:两个算式中的三个数都相同,计算顺序不同,但结果相等。

师:这有没有可能是一个规律(学生猜想)我们能不能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
学生小组合作,举例验证猜想。

全班交流。

师:通过验证,我们知道了: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这个规律跟以前我们所学的哪条定律相似你能给这条新定律起个名字吗?
学生发言。

师总结板书:乘法结合律。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吗?
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让交流的学生说说式子表示的含义。

2.乘法交换律。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不能大胆地猜测一下,乘法中还可能有什么规律?学生发言:可能乘法也有交换律。

师:让我们小组合作验证一下自己的猜想。

学生合作验证,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学生思考用字母表示出这个定律。

集体交流。

三、巩固练习
1.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独立完成,在订正时,指生说说为什么这样填写。

2.自主练习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连线的原因。

引导学生发现,有些式子中不仅应用了乘法交换律也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3.自主练习第六题。

先让学生根据表中的例子,把表格填完整,交流后启发学生再举些例子加强体验。

在学生改写用字母表示的除法式子时,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等于积除以因数,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除数等于被除数除以商”的关系。

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四、评价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在小组里跟其他同学说一说。

板书设计:济南长途汽车站
36×640×7 36×(640×7)
=23040×7 =36×4480
=161280(人) =161280(人)乘法结合律:.c=a.
乘法交换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