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心理学 第一讲
传播心理
第一章传播心理概览第一节传播与心理•什么是传播传播是信息的传递与分享。
谁说的—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取得什么效果(拉斯维尔5W)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与心理的联系1 传播过程的起点和终点都涉及到人,而只要有人存在就必然涉及到人的心理。
2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中三位是心理学家。
3 各种传播类型中都存在着心理现象。
大众传播案例:速溶咖啡冷遇20世纪40年代以前,西方人喝咖啡时要用生咖啡煮。
这时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种速溶咖啡,即冲即饮,省去很多麻烦,物美价廉。
在广告中,厂家把省时省力作为产品主要卖点。
但投放市场后,反应冷淡。
在调查不买速溶咖啡的原因时,很多消费者说,“不喜欢它的味道”。
可是,当厂家让消费者匿名品尝速溶咖啡与传统咖啡时,大多数人根本说不出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研究速溶咖啡购买动机的两份购物单购物单一购物单二1听发酵粉2块面包1串胡萝卜1磅速溶咖啡1.5磅碎牛肉2听桃子5磅土豆1听发酵粉2块面包1串胡萝卜1磅新鲜咖啡1.5磅碎牛肉2听桃子5磅土豆投射测验:从人对某刺激的解释中识别他的心理特征。
主题统觉测验●一个优雅且事业有成的女人,下班回到了家。
她打开门,家里没有一个人,因为她是单身的。
屋子很整洁,很优雅,也有一点寂寞的味道。
她是寂寞的,也是舒心的,因为她安于这样独立而自由的生活……只是仍然在期待着有一天有人能和她分享这个美丽的家。
每一天傍晚,这个情形都重复着。
●一个女人,准备出门上班,忽然又想到什么事,转回头看屋里是否干净整洁,或者跟家人道声再见。
然后,她心情愉快,踏实地出门去。
人际传播案例:毛衣or西装?一个顾客想买一套西装和一件毛衣(西装价格高于毛衣),如果你是一位营业员,你先带他看哪种衣服才能让他花更多的钱?A、先看毛衣,再看西装B、先看西装,再看毛衣对比原理——对比使两个事物之间的差别看上去更大。
•传播心理的研究意义传播心理学的研究目的1 透过心理学视角审视传播的世界,培养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传播心理学1
传播心理学1第一章:名词解释:内向传播:又叫自我传播,是指传媒信息借助符号系统在人脑的输入、加工、编解码、贮存、输出的全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人脑对媒介信息(刺激)的认识过程。
传受者:这个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的传者和受者作合二为一的理解。
简答: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传播渠道;认知主体。
1、重要研究领域:内向传播2、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
3、主要研究对象:新闻心理4、传受者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
大众传播心理学把研究传受者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的学科联系是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内在原因。
这两门学科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有相交之处传播主体和接受对象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核心因素,2、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者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觉学科的学缘源远流长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中有两位是心理学家: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K.Lewin)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C.L.Hovland),尤其是霍夫兰的态度研究被称为传播学中的经典研究。
3、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明证德国学者马莱茨克在其《大众传播心理学》一书中根据场论思想提出了一个大众传播场模式,在此模式中他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诸因素,他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过程。
认为大众传播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一系统的各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
马莱茨克模式说明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行为都是许多因素的函数,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解释任何一个传播过程的结果,都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必须对涉及该活动或过程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传播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传播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55302课程名称:传播心理学英文名称:Communication Psychology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32学分: 2适用对象: 新闻系、广电系、心理系本科生考核方式:考查先修课程:传播学或心理学二、课程简介传播心理学(communication psychology)是20世纪40年代前后在美国首先兴起和发展起来的。
美国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Hovland,C.I.,1912一1961)和美籍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是传播心理学的主要奠基人。
传播心理学主要研究各类传播与心理的关系,传播者的心理条件、信息接受者(受传者或受众)心理、传播渠道(主要包括言语传播渠道和非言语传播渠道)的心理作用以及有效传播策略的选择,等等。
它是传播学和心理学交叉结合部上的一门综合科学(或称边缘科学)。
它既是传播学的分支学科,也是心理学中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次级分支学科。
Communication psychology was first develop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round 1940s. American experimental psychologist Carle Huo Fulan (Hovland, C.I., 1912, 1961) and Lewin, an American psychologist, are the main founders of communication psychology. The main research areas of communication psychology includ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sychology and all types of communication; the psychological condition of disseminator and receiver of information,psychological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ncluding verbal communication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channels), and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strategies, etc. It is a comprehensive science (or borderline scienc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communication and psychology. It is not only a branch of communication science, but also a secondary branch of psychology in applied psychology.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本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
第1章 绪论:什么是传播心理学?(28)
这个故事强调的是言语, 亦即传播沟通。如果说张仪的故事是从正面点明传播的精妙绝伦,巴别塔 的故事则从反而力陈传播的无可替代。
受到弗洛伊德学说影响的传播学研究传播学研究
霍夫兰等人的态度改变研究 态度研究的学术传统由霍夫兰开创,该传统受到C.赫尔的学习理论的影响,而赫尔的学 习理论又受到弗洛伊德理论的影响。 拉斯韦尔的研究 弗洛伊德的理论对拉斯韦尔有关政治领袖的精神分析研究产生了影响,这对拉斯韦尔的 传播研究也有间接影响。 法兰克福学派的研究 法兰克福学派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 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今天的批判传播理论。
(二)从人的本质看传播的重要性
“什么是人”或日人类的本质是什么” ?
人既不完全像上帝,也不完全像野兽,他的传播行为,证明他的确是人。
——施拉姆
在哲学领域,著名哲学家卡西尔在其名著《人论》中就认定“人是符号的动物”,其说法与施拉 姆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是传播的动物,突出传播行为是人类的本质特性。
(三)从人的基本需要看传播的重要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马斯洛(.Moso) 关于人类基本需要的说法,可以说传播沟通也是人类 的基本需要。
1. 生理需要。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人类的祖先就是群居的动物。
2.安全需要。有效地传播与获取信息,让人感到踏实,没有任何消息或只有混乱的消息是人们恐 怖不安的重要原因。
3.认同需要。我们对于自我的认识也来源于传播,与他人互动可以得到关于自我的反馈的需要, 从而逐步建立起我们的自我认同。
传播心理学
第一讲传播心理学概述1、传播学(communication)是一门研究人类信息传播活动过程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在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
2.传播学通常把社会传播区分为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
3、研究内容从传播及其演变(从符号、语言、文字到现在的网络、新媒体)到对信息符号的解读;从传播的类型(内向传播、人际传播到大众传播)到传播过程;从传播者、传播内容到受众;从传播媒介到传播效果等无不涉及。
就传播过程与心理活动本身而言:1、传播是心理获得信息的唯一来源——心理离不开传播,心理离开了传播就会退化、萎缩甚至死亡2、传播必须依赖人的心理来实现——传播离不开心理。
传播活动离不开对“人”的研究,人的心理贯穿传播的各种类型。
就学科形成与发展的角度而言1、传播学与心理学密不可分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勒温(卢因)(Lewin,K.)霍夫兰(Hovland,C.L.)2、传播学的主要理论发展?魔弹论、需要与满足理论、积极受众论···心理学是传播学的母体学科之一“研究传播学其实就是研究人:研究人与人、人与他的团体、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人怎样受影响,怎样相互影响……要懂得传播学,应先了解人与人怎样建立关系——施拉姆心理学基础知识1、心理学是对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2、心理学研究的不同角度:认知过程(1)心理过程:情绪过程具有一定的心理操作的加工程序动机过程心理状态:人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心理活动的综合表现。
心理特征:是个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进行时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特点。
(2)意识和潜意识(3)常态心理和变态心理(4)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3、心理学的任务(1)描述(description)(2)解释 (explanation)(3)预测 (prediction)(4)调控 (control) 4、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学术研究领域实验心理学、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比较心理学、社会心理学……(2)应用心理学类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业组织心理学、广告心理学、视觉心理学……5、心理学发展的历史和研究取向(1)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传播心理学
3、你怎样理解“传受者”这个概念? 、你怎样理解“传受者”这个概念? 第一,从传者和受者是“ 的角度来看: 第一,从传者和受者是“人 ”的角度来看: 传者是传播信息的人, 传者是传播信息的人,而受者是指接受信 息的人。 息的人。 第二, 第二,从传者和受者角色互换的角度来理 传者和受者既是传者,同是也是受者。 解。传者和受者既是传者,同是也是受者。 传受者是:传者与传者、传者与采访对象、 传受者是:传者与传者、传者与采访对象、 受者与受者等之间的心理互动。 受者与受者等之间的心理互动 这个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 的界定, 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的传者 和受者作合二为一的理解。 和受者作合二为一的理解。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第一章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一)教学内容 1.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 2.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现状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现状 3.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理论问题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理论问题 (二)教学要求 了解: 了解: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学科定位 理解: 理解: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基本现状
1、什么是传受者心理的实质 ?
心理是脑的机能; ①脑是心理的器官 ,心理是脑的机能; ②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主观能动 的反映 ; ③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和内容 。
3、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的意义
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红线, ①传受者心理实质的这个问题 是贯穿全书的一条红线, 一条思路,起到了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 一条思路,起到了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 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智力、非智力( 、、性格 ②一个人在能力、气质、、性格、智力、非智力(情 商)等方面都出类拔萃者,他们成才的几率会更高。 等方面都出类拔萃者,他们成才的几率会更高。 的生理、心理素质制约着人的综合素质。 人 的生理、心理素质制约着人的综合素质。 研究心理实质问题,不仅对传者很重要, ③研究心理实质问题,不仅对传者很重要,而且对受 者也很重要。( 。(P 者也很重要。( 26 ) 受者的心理、生理素质对他们认知、 ④受者的心理、生理素质对他们认知、欣赏媒介内容 直接相关。反对“唯媒体是从” 直接相关。反对“唯媒体是从” 。 总之,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 总之,研究传受者心理实质,是一个与大众传播的效 的问题。 果,与传受者的素质紧密相关 的问题。
传播心理学01
最让药庆卫难以接受的是张显对药家是“军二代”、“官二代” 和“富二代”身份的猜测:
“药父身居我军军械采购要职,利益纠葛颇多,望中央军委彻查 此人经济问题,肃清军械采购环节的蛀虫。”
“据媒体披露,在房价高企的西安,药家居然有4处房子。”
“激情言论”张显声称不信法院张显向记者承认,他所发布的关 于药家有背景等信息,“有的是从微博后面评论里转帖来的,没 有时间核实”。还有一些是自己的合理推测。比如药家200平方米 的房子信息,他到药家楼下,并未进去,和楼下老头老太闲聊, 听说军代表有地位有钱。药家鑫在第三次庭审时戴了眼镜,张显 认为是“道具”,事实证明只是药想看亲人一眼。他坚持,他发 布这些消息只为监督法院公正审判。
以达致传播成功。 4. 了解受传者的受传心理及其具体表现和影响因素,能根据不
同受传者的心理需要和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传播活动。 5. 对传播者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角色地位、权利义务、及影响
其传播活动效果的各种心理因素有全面的认识。 6. 明确作为一名合格的传播者应具备的心理品质并以此为参照
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水平。 7. 在人际交往、网络传播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传播活动中能自
传播心理学的组成要素:
行为主义观点:
刺激—个体—反应(S-O-R)
(stimulus-organism-response)
刺激:
传播者的影响 讯息的影响
言语信息的影响 非言语信息的影响
媒体的影响 传播环境的影响——文化
个体:
受传者的认知基模与讯息处理历程 受传者的性格 受传者的动机 受传者的情绪
传播心理学的理论问题:
对传者和受众心理研究涉及面广泛,几乎涵 盖了人所有的心理活动。并运用普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的五 种理论(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 认知理论、神经生物论)等进行分析。
传播心理学 课件
传播心理学课件传播心理学:探索传播过程中的心理互动一、引言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传播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建立关系的重要手段。
传播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旨在揭示传播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互动规律。
本文将探讨传播心理学的主要概念、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传播心理学的内涵和应用价值。
二、传播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传播心理学主要包括以下核心概念:1、传播行为:指在特定情境下,个体或群体通过符号进行信息交流的行为。
2、传播媒介:指传播行为中使用的各种手段、工具和技术,包括口头、书面和电子媒介等。
3、心理互动:指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行为对个体或群体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4、社会认知:指个体对社会事件的认知和理解,包括社会知觉、社会认知偏差和刻板印象等。
5、社会影响:指个体在特定社会情境中的行为受到他人或群体的影响。
三、传播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和内容分析法等。
其中,实验法是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通过设定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无关变量,来探究传播行为对个体或群体的影响。
观察法和调查法则通过记录行为或调查受访者的态度和感受,来研究传播行为的影响。
内容分析法则通过对传播内容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来揭示传播内容的特征和模式。
四、传播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传播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也在不断更新。
以下是近年来传播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研究成果:1、社交媒体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可能导致青少年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
2、网络谣言的传播心理:研究发现,人们在面对网络谣言时,往往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而忽视对信息的理性思考。
3、群体性事件的传播心理:研究发现,在群体性事件中,个体的群体认同和群体归属感对传播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五、总结与展望传播心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为我们揭示了传播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互动规律。
传播心理学 PPT课件
弗洛伊德一生著述甚丰,主要代表作有《梦 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 、《精神分析理论 新编》、《图腾与禁忌》、《日常生活的心理病 理学》、《群体心理学与自我的分析》等,1930 年弗洛伊德荣获了歌德奖金。
第二节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
一、主要观点
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理 论的核心。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特点是强化刺 激随着反应发生,有机体必须先做出所希望 的反应,然后得到“报酬”,即强化刺激, 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
第三节 托尔曼的认知行为主义
一、主要观点
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 华生的极端观点,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 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介变量,这个中介 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包括 生理内驱力、遗传因素、过去的经验或训练、 年龄等。
二、行为主义心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㈠1913——1930年为早期行为主义或古典行为主 义时期;
㈡1930——1960年为新行为主义第一节 华生的古典行为主义
一、主要观点
华生认为心理学“纯粹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实 验分支”,心理学的任务是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 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确定刺激和反应之间联 系的规律,既能根据已知刺激预测可能发生的行 为反应,也能根据已知反应有效地判断刺激的性 质。
㈢自我效能论
他认为自我效能是指对自己在特定的情境 中是否有能力操作行为的预期。
第五节 行为主义心理学对传播学研究的影响
一、行为主义研究范式与传播效果研究
行为主义提出可以通过可观察的外部表现— 即对各种环境刺激的反应来了解人类,而且行为 主义并不否认人的思维、情感体验、价值判断等, 通过对人的行为的客观研究,既可以预测已知刺 激引起的反应,也可以预测引起反应的刺激,这 对观察和分析判断媒体的传播对人的影响有着非 常重要的作用。
传播心理学课件
传播心理学课件大众传播心理学传播心理学第一章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大众传播心理学是由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构成的多级交叉学科,它既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可归入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个次级学科。
二(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 一是传播渠道二是认知主体(一)内向传播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一种渠道,其他渠道还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1、大众传播心理学把传受者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大众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很大程度反映它们是否把内向传播归入自己的研究领域。
2、大众传播学与传播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问题上有相通之处,但是他们研究的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前者更注重宏观角度研究人类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活动,在传者与受者之间传递的是信息流,属于社会层面的活动;而后者从微观视角研究传播活动中人么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在传者和受者之间传递的是心里流,术语心理层面活动。
(二)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具体讲就是研究因大众传播诸因素引起的传受者显在或者潜在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发展、互动等特点和规律及传受者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三)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四)“传受者”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A引入传受者概念的理由:从传者和受者是“人”的角度来理解;从传者和受者角色互换的角度来理解;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B这个新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传者和受者作二合为一的理解。
三、传播心理学现状(一)学科构建的可能性:A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有交叉之处;B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学科源远流长;C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证明。
传播心理学
传播心理学●传播心理学是一门交叉的学科。
●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大众传播过程中传者的心理活动、行为(采访心理学、创作心理学);受众的心理活动、行为(受众心理学);传者与受众的心理互动。
●借鉴:行为主义心理学、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派的理论成果。
第一章行为主义与传播心理第一节关于行为主义的一些基本理论一、行为主义的理论基础:条件反射理论(一)经典条件反射:俄国巴甫洛夫狗流唾液的实验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射(肉末)(流唾液)条件刺激条件反射(铃声)(流唾液)结论:“动物能够把环境中的刺激与引起反应的其它事件相连结,从而对它们所处环境中的刺激产生反应。
”如果把绿灯再和铃声联系起来,过一段时间,狗一见绿灯就会流口水。
(次级条件反射)有的同学走进教室就紧张学习压力紧张教室紧张我们为什么喜欢“报喜不报忧”?接到坏消息心情低劣传递坏消息的人心情低劣经典条件反射的应用:对吸烟的厌恶疗法:把烟的形象与感到恶心、呕吐联系起来(二)操作条件反射美国桑代克的实验走出“迷宫盒子”的猫美国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中的小白鼠总结:与经典条件反射相反,操作条件反射是个体从反映到刺激的过程。
个体可以主动适应环境,获取正面刺激。
操作条件反射的应用:可以通过强化(奖励)“塑造”一个人的行为1.努力学习获得奖励(奖学金、同学的尊重等、师长的称赞等)2.儿童有礼貌获得奖励(大人的夸奖、喜爱)(三)条件反射与强化如果不进行经常性强化,行为会逐渐消退。
例:长时期只有铃声没有肉末,狗就不再听到铃声流唾液了。
“读书无用论”——读书再多,到社会上仍然找不到更好的工作。
二、行为主义的诞生1913年华生《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标志行为主义思潮在心理学界的兴起“给我十几个健康的婴儿,让我在自己建构的特殊世界里把他们养大,我保证能够随机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巨商甚至乞丐和盗贼”三、新行为主义的发展:班杜拉创建社会学习理论(20世纪六十年代)质疑:人类的所有学习行为都是直接经验(经典或操作反射)的结果吗?“如果人只能从尝试的后果中进行学习……那么人类生存的希望就很小”1.班杜拉提出了替代学习或观察学习的概念人的社会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即观察他人行为和模仿榜样形成的。
传播心理学-传播者的自我意识
01
传播者自我认知的定义
传播目的与角色认知
1. 有效传达信息:作为传播者,了解传播目的和角色认知是至关重要的。
传播目的是指在特定场景下,传播者旨在通过传递信息来达到特定的目标。 同时,传播者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传播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便更 好地传达信息。只有通过准确理解和认知自己的角色,传播者才能确保信 息的准确度和有效性。
3. 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反思学习让我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 习效果,通过思考自己的学习成果和不足,我们可以及时调整学习方 法和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这种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 中和工作中都具有重要价值。
4. 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通过反思学习,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过程 进行总结和评估。反思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发现 自己的成长空间和潜力,并通过反思的反馈,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策 略和学习目标,实现个人的持续成长和发展。
2. 传播者的自我意识与沟通效果
传播者的自我意识对于沟通目标的影响体现在沟通过程中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中。
具备自我意识的传播者能够准确把握自己的情感状态和身体语言,使其与所要传达的信息相一致。这种一致性能够增强沟 通的可信度和说服力,使接受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传播者的观点。
3.传播者自我意识提高,促进情境适应
传播者自我意识的提高可促进沟通的情境适应。当传播者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沟通 偏好、观点和价值观,并主动寻求与目标受众的交流,他们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 的沟通风格和方式,以满足受众的需求和期待。传播者的适应性沟通能力将有助 于建立良好的双向互动和有效的信息传递。
4.传播者自我意识对于沟通障碍处理至关重要 传播者自我意识的增强对于处理沟通障碍至关重要。
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是相互 影响、相互塑造的,理解并 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成
传播心理学教学课件-第一章传播心理学概述
以哲学、社会学为主导
中期 2
心理学方法开始应用
现代 3
跨学科研究不断深化 目前,传播心理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为人们理解传播现象和制定有效传播策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传播心理学的学科特点
交叉学科
传播心理学融合了心理学、传 播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 识,形成了独特的学科特点。
应用性强
传播心理学概述
传播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际传播现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它探讨了人类在传播 过程中如何接收、理解、加工和传递信息的心理机制。
传播心理学涉及范围广泛,涵盖了各种传播形式,如人际传播、大众传播、组 织传播等。
hd by h d
什么是传播心理学?
心理过程
传播心理学着眼于个体在传播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注意、记忆、理解、态度等。
跨文化传播心理学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现象和 规律,语言和文化差异对传播 效果的影响。
人机传播心理学
人类与计算机等媒介之间的互 动,数字技术对传播的影响。
组织传播心理学
组织内部的沟通和信息传递, 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等因素的影 响。
媒介传播心理学
大众传播媒介的影响机制,信 息传播的受众心理分析。
传播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传播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跨学科融合
传播心理学将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例如人工 智能、大数据分析和神经科学。
应用领域扩展
传播心理学将应用于更多领域,例如网络营销 、舆情管理和文化传播。
国际化交流
传播心理学研究将更加重视跨文化交流,促进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研究。
理论创新
传播心理学将不断发展新的理论模型和研究方 法,推动学科的进步。
从众
人们往往会受到群体压力影响,即使自己的观点与群体不一致,也 可能为了融入群体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点。
传播心理学课件
传播心理学第一章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大众传播心理学是由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构成的多级交叉学科,它既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可归入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个次级学科。
二.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一是传播渠道二是认知主体(一)内向传播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一种渠道,其他渠道还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1、大众传播心理学把传受者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大众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很大程度反映它们是否把内向传播归入自己的研究领域。
2、大众传播学与传播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问题上有相通之处,但是他们研究的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前者更注重宏观角度研究人类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活动,在传者与受者之间传递的是信息流,属于社会层面的活动;而后者从微观视角研究传播活动中人么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在传者和受者之间传递的是心里流,术语心理层面活动。
(二)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具体讲就是研究因大众传播诸因素引起的传受者显在或者潜在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发展、互动等特点和规律及传受者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三)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四)“传受者”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A引入传受者概念的理由:从传者和受者是“人”的角度来理解;从传者和受者角色互换的角度来理解;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B这个新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传者和受者作二合为一的理解。
三、传播心理学现状(一)学科构建的可能性:A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有交叉之处;B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学科源远流长;C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证明。
(二)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途径:应遵循循序渐进、有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途径。
传播心理学第一讲
4 新闻心理学是主要研究对象 传播内容有新闻性的、娱乐、教育,政治性
的、其中新闻以其真实和快捷对人的生活指 导意义最大。新闻传播心理现象也成为主要 的研究内容了
5. 实施心理导向 引导广大传播工作者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
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促使 其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媒介素养教育 media literacy)
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学科,传播学是 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一门具体科学。
传播学要研究人类的传播活动,就必然离不开对人的 心理活动的把握和对有关心理规律的利用。因为无论 是传播者对信息的注意、认知、组织、加工,还是受 传者对传播信息的注意或忽视、接受或排斥等等,都 是基于他们各自的心理运动。
1.描述心理现象 揭示各种类型的传播者和受传者在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过 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心理象。
如传播者出于什么心态而进行传播,传播者在选择信息、组织信息和传 递信息时的思考与期待如何,是什么心理因素使受传者在众多信息中注 意并留心某信息而不是别的信息,受传者在接收信息时的兴趣、愿望、 动机如何,受传者如何认识信息、对传播者及其所传的信息作何反应等。
2.库尔特·勒温(卢因)
实验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 学术成就: 一是领导风格实验,运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问题。凭借着诡异研究奠定了其社会心理学家的地位。 一是研究食品习惯变化方面的实地实验,在这一研究中他提出了
把关人概念,这是传播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把关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把
(5)撰写研究报告
(三)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法被称为对传播内容的"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
1传播心理学对象和心理实质1
网络对传受者心理的影响 网络依赖症: 对网络有心理依赖感,不断增加上网时间; 从上网行为中获得愉快和满足,下网后感 觉不快,焦躁等情绪波动; 在个人现实生活中花很少的时间参与社会 活动和与他人交往; 以上网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烦恼与情绪问 题; 倾向于否定过度上网给自己的学习、工作 和生活造成的损害。
1)男性青少年更富好奇心和冒险情神;女性更
为稳健保守。 2)男性青少年较为独立,女性依赖性相对较强。 3)处于青少年成长期的男性往往思维较为活跃, 自制能力较差,好动,视为“顽皮”;女性则 自控能力较好,好静,视为“乖顺”。
中学生上网成瘾的主观原因(心理特征) 自控能力欠缺 认知能力有限 自我意识强烈
纯子头———清纯派
大众传播心理学
主讲:唐亚蕾
E-mail:tessatyl@
第一讲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
第一节 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
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
哲学 社会科学 人文科学 数学 技术科学 新闻学 社会学 政治性 经济学 心理学 历史学 语言学 人类学…
心理学
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心理学
2、应用领域 人格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咨询心理学 消费心理学 运动心理学 ……
发展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管理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 军事心理学
比较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组织心理学 司法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关于传播
传播: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 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 根据经典的传播学理论,人类传播按照范围、 规模,由小到大可分为四个层级: 自我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就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 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 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 活动。
传播心理学 PPT课件
4.追新猎奇的新奇心理
对新事物的好奇心人皆有之,好奇心的存在使人们不仅对新异的事物 产生注意(朝向),还促使人们进一步地去进行探究,打破沙锅问到 底。任何内容题材新颖、表现手法不落俗套的传播都能够满足受传者 新奇心理的需要,受到受传者的喜爱。有了受传者的喜爱,实现传播 目的的道路上的主要障碍基本就不存在了。
Biblioteka 2.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因素(1)受传者原先的态度和立场;
人们出于认知和谐、自我确认的需要,总是更乐于注意那些支持其态 度和立场的信息,因为这些信息有助于其认知的和谐和自我确认;当 然,对相反的信息则会加以排斥和回避。
(2)信息内容同受传者的接近程度如何。
即信息内容是否同受传者有关,是否会对受传者产生影响。如有关儿 童保健和教育的信息内容对正有孩子处于儿童期的母亲就比对于未婚 妇女或虽然已婚但没有孩子的妇女更为接近。而信息内容同受传者越 是接近就越有可能成为受传者选择性注意的内容。
选择性理解的存在,使得在实际的信息传播过程 中,编码和解码两个过程并不对称,所受的信息 常常并不等于所传的信息,二者可能相去甚远甚 至相反。
受传者心理活动规律
第一节 受传者的信息接收与理解
一 .受传者心理的特点
受传者心理是指影响受传者对媒介信息的接触、理 解以及评价等的各种心理因素的总和。 现阶段我国的受传者心理大致有以下特点:
1.突出自我的个性化心理
受传者在参与传播的过程中,更加强调个性,更加注重自我需要和精 神生活的实现与满足;在对媒介信息进行接触、理解和评判时,更多 地依据自我的标准,以自我的价值观或者符合自己利益的认识态度为 准则来评判是非善恶;希望主动地参与到传播过程中去,自由地发表 自己的个人见解和主张,展示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喜怒哀乐,把传播活 动当成是进行自我表现的舞台。
传播心理学1
传播心理学1第一章:名词解释:内向传播:又叫自我传播,是指传媒信息借助符号系统在人脑的输入、加工、编解码、贮存、输出的全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人脑对媒介信息(刺激)的认识过程。
传受者:这个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的传者和受者作合二为一的理解。
简答: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传播渠道;认知主体。
1、重要研究领域:内向传播2、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
3、主要研究对象:新闻心理4、传受者是大众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
大众传播心理学把研究传受者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的联系?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的学科联系是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内在原因。
这两门学科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和心理学有相交之处传播主体和接受对象是大众传播学研究的核心因素,2、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者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觉学科的学缘源远流长传播学的四大先驱中有两位是心理学家: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K.Lewin)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C.L.Hovland),尤其是霍夫兰的态度研究被称为传播学中的经典研究。
3、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明证德国学者马莱茨克在其《大众传播心理学》一书中根据场论思想提出了一个大众传播场模式,在此模式中他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诸因素,他认为传播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社会过程。
认为大众传播是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这一系统的各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影响力的集结点。
马莱茨克模式说明传播者和受传者的行为都是许多因素的函数,评价任何一种传播活动,解释任何一个传播过程的结果,都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而必须对涉及该活动或过程的各种因素或影响力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传播心理学课件-推荐下载
传播心理学第一章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和现状一.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定位大众传播心理学是由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构成的多级交叉学科,它既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又可归入传播学中的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个次级学科。
二.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研究对象有两种视域:一是传播渠道二是认知主体(一)内向传播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内向传播即自我传播,是人类传播的一种渠道,其他渠道还有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
1、大众传播心理学把传受者在内向传播过程中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规律作为本学科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
大众传播学与大众传播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上的区别很大程度反映它们是否把内向传播归入自己的研究领域。
2、大众传播学与传播心理学在研究人的问题上有相通之处,但是他们研究的不是同一层面的问题,前者更注重宏观角度研究人类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信息传播活动,在传者与受者之间传递的是信息流,属于社会层面的活动;而后者从微观视角研究传播活动中人么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在传者和受者之间传递的是心里流,术语心理层面活动。
(二)研究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和规律大众传播心理学的对象具体讲就是研究因大众传播诸因素引起的传受者显在或者潜在的心理和行为的形成、发展、互动等特点和规律及传受者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科学。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三)新闻心理是主要研究对象(四)“传受者”是传播心理学的一个新概念A引入传受者概念的理由:从传者和受者是“人”的角度来理解;从传者和受者角色互换的角度来理解;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B这个新概念主要是对传者和受者作心理层面的界定,同时也是对在某些情况下传者和受者作二合为一的理解。
三、传播心理学现状(一)学科构建的可能性:A在“研究人”的问题上大众传播学与心理学有交叉之处;B从心理学家在传播学先驱中的构成比例看,这两门学科源远流长;C马莱茨克的大众传播过程模式是这两门学科彼此渗透的证明。
(二)构建大众传播心理学的途径:应遵循循序渐进、有低水平向高水平发展的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大众传播研究领域中,只要涉及到媒体从业人员的 活动和受众的活动,都必然涉及心理问题。这些问题 可以分为五大类: 对媒介从业人员的研究 对受众的研究 对传播过程的研究 对传播后果的研究 1、由媒介内容所导致的后果 (这方面研究最多)
2、由媒介接触行为所导致的后果
传播学科创立者施拉姆在总结那 些属于传播学科以外的历史人物 对传播学学科的贡献时,认为有 四位学者的贡献最大,他们对传 播学后来发展你有巨大影响。
二 传播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传播学是多科学(所有与人类社会、人类行为有关的 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有心理、社会、人类、政治、 经济、语言、教学、工程等学科和少数一开始就认为 自己是传播学者的人参与研究,其中对传播学发展影 响较大的是心理学和社会学。 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是传播学的基础学科,传播学是 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一门具体科学。 传播学要研究人类的传播活动,就必然离不开对人的 心理活动的把握和对有关心理规律的利用。因为无论 是传播者对信息的注意、认知、组织、加工,还是受 传者对传播信息的注意或忽视、接受或排斥等等,都 是基于他们各自的心理运动。 传播学同研究人类的各种心理现象,并探索和揭示人 类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规律性的心理学就必然要发生 联系。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结合就形成了传播心理学这 样一门边缘学科。
“把关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在传播者与受众之间,“把 关人”起着决定继续或中止信息传递的作用。把关人可以是个人, 也可以是集体。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传播媒介是全社会信息 流通的把关人;从传媒内部来看,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把关人, 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介来看,在新闻信息的提供、 采集、写作、编辑和报道的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的把关人,其中, 编辑对新闻信息的取舍是最重要的。
3.拉斯韦尔
政治学者。 学术成就:主要进行宣传分析,重点研究传播的功能,运用的方 法是目前是传播学研究常用的内容分析法。主要贡献是大众传播 的拉斯韦尔模式——5W模式。这个经典模式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 基本框架。
4.卡尔· 霍夫兰(说服效果实验)
实验心理学家。 学术成就:开创了耶鲁学派,研究内容是说 服与传播,运用的方法是实验心理学常用的 实验法,重点研究传播效果,后人评价霍夫 兰为进行说服实验所设计的实验方法是前无 古人后无来者。
学术成就: 主要从事受众研究,主要方向是选举研究,(Voting Research)。 提出两级传播理论(使传播从万能效果论走向效果有 限论)(two step flow of communication),首次提 出了意见领袖概念(opinion leader)。 两级传播理论:大众传播并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 而是要经过意见领袖这个中间环节,即:大众传播— —意见领袖—— 一般受众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 息,同时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他们在大 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 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 传播。
2.库尔特· 勒温(卢因)
实验心理学家,社会心理学家。 学术成就: 一是领导风格实验,运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 问题。凭借着诡异研究奠定了其社会心理学家的地位。 一是研究食品习惯变化方面的实地实验,在这一研究中他提出了 把关人概念,这是传播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
4 新闻心理学是主要研究对象 传播内容有新闻性的、娱乐、教育,政治性 的、其中新闻以其真实和快捷对人的生活指 导意义最大。新闻传播心理现象也成为主要 的研究内容了
5. 实施心理导向 引导广大传播工作者加强自身的心理修养, 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提高心理素质,促使 其自我调适、自我控制。 (媒介素养教育 media literacy)
变化 项 目 角色
职业(社会)角 色 传者 受者
相对于其 他媒体 受者 受者
参与媒体
网上成员
传者 受者
传者 传者
传者或受者 传者或受者
3.从发展的角度来理解 《受众:一个过时的概念》 大众传播时代在技术上进入了电子传播时代,在内 涵上进入了“主体传播时代”,受众观念过时,建 议采用“接收主体”和“传播主体”取代“受者” 和“传者”。
传播心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信息传播过程中的种种 心理现象及其客观规律,并进一步探讨如何利用心理学 的研究成果和有关的心理规律来更好地增进传播的效果, 实现传播目的。
2.内向传播——研究的重要领域 内向传播是指传媒信息借助符号 系统在人脑的输入、加工、编解 码、贮存,输出的过程。因为内 向传播是其他三种传播形式的基 础,和传播效果的中介。(P5)
3.揭示传受者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
(1)传受者的心理实质 人的心理现象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传者、 受者由于社会角色不同,接受的客观刺激有区别。传 者主要接受的是来自物质世界(信息源)的刺激;受 者主要接受的是媒体刺激。 (2)传受者心理、行为规律 二者既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规律。双方之间的心理互 动式信息沟通的内在依据。 (3)借鉴现代心理学理论分析传受者 西方现代心理学主要有五种理论:生物论、行为论、 精神分析论、现象论和认知论。这五大学派的理论为 研究受传者的认知结构,认知过程、社会化、价值观、 创造力等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心理学角度或观点研究传播活动,其价值在于,在 “传播活动”中是否存在其他活动不能充分表现的心 理现象。也就是传播活动中特有的心理现象或心理规 律的特殊表现。如果存在,则以特有心理现象或心理 规律的特殊表现为对象的研究。 如果把传播定义为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换,则特有现象 或特殊表现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大众媒介这个自变 量,包括它的特定的形式和特定的内容对信息交换的 过程和结果的影响。 例如:从认知心理学来看,人们研究电视画面以不同 方式呈现时所引起的注意的改变,图像和声音的不同 组合对记忆、理解的影响等。
结论:
传播学研究源于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和传播学的结合 就形成了传播心理学这样一门边缘学科。 传播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多级交叉学 科。 传播心理学研究,是要解决传播活动中的实际问题, 发现一般心理学规律在特定传播活动的表现形式和规 律。例如注意问题,不是研究注意的一般规律,而是 研究特定媒介内容与特定受众和环境中的注意的规律。 例如什么年龄的儿童对什么特征的电视节目能持续注 意多长时间等。
2.人类传播的类型。 由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和社会形态不同,产生了 许多不同的传播形态。比如:传播四种形态的研究 (人们的内向交流、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 播)与跨文化传播、发展传播以及新闻、舆论、宣 传、广告、公关、营销等研究。 3.人类传播的结构。 传播是一个系统,更是一个过程。传播行为都是在 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所有的传播活动都可以 视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或者是一个静态结构。 人类传播过程的研究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首先 是宏观的,任何传播都是在宏观的系统中的,即具 有他组织性。因而传播学研究就要涉及到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活动 过程中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系统要素的互 动关系。其次是微观层面,人类传播活动过程有其 运行的自身轨迹,具有自组织特征。
1.描述心理现象 揭示各种类型的传播者和受传者在传递和接受信息的过 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种种心理象。
如传播者出于什么心态而进行传播,传播者在选择信息、组织信息和传 递信息时的思考与期待如何,是什么心理因素使受传者在众多信息中注 意并留心某信息而不是别的信息,受传者在接收信息时的兴趣、愿望、 动机如何,受传者如何认识信息、对传播者及其所传的信息作何反应等。
三.传播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在真实自然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下,对各种类型的传播者和 品貌各异的受传者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对他们的 言行举止的观察记录就成为分析了解他们的种种心理活动 及其规律的重要依据。 由于观察往往是在被观察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因此能 够保持其心理活动的自然性和客观性,使所收集的资料真 实可靠。 也可以由观察者创设或改变一些条件,但仍然保持被观察 者处于自然情境中,由此观察他们在所创设条件下的心理 活动和行为表现。这称为实验观察法,它兼有实验室实验 法的控制条件和观察法的自然真实性,是一种极为有效的 方法。 例如,可以改变通常的信息组织和编排方式,观察受传者 在自然状态下的表现,考察他们对信息的注意、重视和接 受情况有何不同。作为观察者在观察时应该努力避免主观 臆断和偏颇,防止在观察中可能有的先入为主的偏见。
(三)内容分析
内容分析法被称为对传播内容的"客观的、系统的和定量
的描述"(Bernard Berelson)。它是一种分析讯息内容的系 统方法,有助于我们分析特定传播者的讯息,使研究者可 以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对传播过程进行考察。内容分析法 通过对具体传播内容的系统分析,揭示传播者"说了什么" 和 "如何说"(传播技巧)来反应传播者的立场,推断传播 内容对受传者的态度和行为以及整个传播过程所产生的影 响。 内容分析通常是按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课题; (2)选样:即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信息材料; (3)分类及评分:根据一定的客观的分类标准将要分析的 对象归类,再将经过分类的内容以某种方式测量或区分, 最终被赋予一定的分数; (4)统计及解释。
传受者是对传统概念“传者”和“受者”的继承, 补充和发展。传受者更多的是从社会角色的心理学 视觉下的定义。 并非传者和受者概念的简单相加,而是这两种角色 在各种情况下发生的角色变化的总称,使用灵活。
二 . 传播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信息的基本传播过程 传播者对受传者的心理影响;受传者对传播者的心理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