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四章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2f07fbce910ef12d2af9e7b3.png)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成为党要面临的首要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事实上,再完美的理论也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推陈出新,积极探索。
下面我们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具的良好开端。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近代以来,民族工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难以获得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当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4b45cb1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f.png)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949年 10月 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 成为党要面临的首要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 后来的实践表明, 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事实上,再完美的理论也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推陈出新, 积极探索。
下面我们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 他们走过的弯路, 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具的良好开端。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 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 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 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近代以来, 民族工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难以获得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指出, 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 就必须工业化。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4ce9dc3e50e2524de4187ede.png)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这些成果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才能逐步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实践证明: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始终坚持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更不能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采取科学态度,深入了解和分析实际情况,努力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毛泽东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
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了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
12、第四章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2、第四章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162a9fc026fff705cc170a1c.png)
授课日期班级授课课时授课形式授课章节名称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使用教具教学目的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认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课外作业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党对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也遭到了严重的挫折,造成了严重后果,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一、考勤二、复习三、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回忆过去学过知识老师总结并板书教师举例解说并板书1.点名检查人数。
2.巡视课堂,绕课堂走一圈,看看是否每位同学书本和纸以及笔准备情况,提醒每位同学将课本打开准备上课。
回到讲台上宣布上课。
第二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来,如何巩固和发展这一制度是我们党必须认真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权,社会主义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建设热情和积极性。
但由于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艰巨繁重。
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并进行封锁和遏制,企图颠覆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2f07fbce910ef12d2af9e7b3.png)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成为党要面临的首要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事实上,再完美的理论也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推陈出新,积极探索。
下面我们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具的良好开端。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近代以来,民族工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难以获得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当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2f07fbce910ef12d2af9e7b3.png)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成为党要面临的首要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事实上,再完美的理论也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推陈出新,积极探索。
下面我们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具的良好开端。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近代以来,民族工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难以获得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当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毛概第四章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毛概第四章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c454a541e518964bcf847cc6.png)
从根本上说,造成失误的原因是: 照搬马克思,没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对马克 思主义的认识不够。
8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 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中共八大
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
9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 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大跃进发生的原因: 1.经济上急于求成。大跃进的开始应该说,“大跃进”的 发动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建国之初,毛泽东一直焦虑于 中国“人口上、政治上是大国,经济上是小国”的现实, 迅速把祖国建设好的强烈愿望,落后就会挨打的深刻危 机感,是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良好初衷和直接动因。 2.缺乏经验:没有搞过现代化工业。 公社化发生的原因: 1.适应大跃进; 2.急于向共产主义过度。
国内:改善人民生活,争取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拥 护。 国际: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 建设,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 就。
2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 中共 中央在庐山先后举行了政治局 扩会主义法制。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 执政党建设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管起门来搞建设,要借 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11
12月23日,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 素。
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4
5
6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注意的理论和实践。
7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 中国国情与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中特2013版—第四章——第二节_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毛中特2013版—第四章——第二节_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6b871e7bf46527d3240ce07c.png)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矛盾
主要任务:阶级斗争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3、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 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大跃进”发生的原因:
一是在发展经济问题上太急了。
1954年毛泽东:我们的工业很落后,落后到什么 程度呢?飞机、汽车、拖拉机、坦克这些东西造 不了,我们只能造桌椅板凳、能造茶碗茶壶,还 能够把麦子磨成面,就这个水平。毛泽东后来更 加尖锐的提出,如果我们不迅速改变落后面貌, 就有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地球的球籍。
1956年为116万吨,1966年为1455万吨, 增长11.54倍。(1965年结束洋油时代)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0年新修铁路8000公里,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 区都有了铁路,宁夏、青海、新疆等第一次通了火车。 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有力地打破 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导 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 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三面红旗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二是缺乏经验 。 我们打仗的经验很丰富;搞政治斗争,经验也丰富;发展农
业生产,也可以说有一定的经验。但就是搞现代化工业没经验, 过去基本上没有搞过。以为靠打仗冲锋的办法,就能把工业搞 好,现在看来显然没那么简单。
公社化运动原因:
一是适应所谓“大跃进”的需要 二是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4、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和经验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和经验](https://img.taocdn.com/s3/m/63e003c9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16.png)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和经验一、引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是我们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变革的发展,我们逐渐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文将对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意义和经验进行深入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
二、意义和目标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具有重大的意义。
它是为我们国家的长期发展和社会进步奠定基础的关键一步。
通过初步探索,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政策和措施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进而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经验。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和解决当前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如社会不稳定、经济滞缓和社会分裂等。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我们可以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还可以提供对外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家,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也具有广泛的意义。
通过分享和交流,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有益的参考,促进全球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意义上是巨大和重要的,它不仅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
三、经验和教训在初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下面将从经济、政治和社会等方面分析这些经验和教训。
1. 经济方面在经济方面,我们意识到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发展潜力。
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促进经济发展。
我们还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我们也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实现经济的共同富裕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们采取措施,减少贫富差距,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保障每个人的基本权益。
这些经验为我们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2. 政治方面在政治方面,我们明确了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建立健全的政治体制和制度保障。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2f07fbce910ef12d2af9e7b3.png)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成为党要面临的首要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事实上,再完美的理论也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推陈出新,积极探索。
下面我们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具的良好开端。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近代以来,民族工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难以获得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当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2f07fbce910ef12d2af9e7b3.png)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成为党要面临的首要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事实上,再完美的理论也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推陈出新,积极探索。
下面我们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具的良好开端。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近代以来,民族工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难以获得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当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3f5d602480eb6294dc886c43.png)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成为党要面临的首要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事实上,再完美的理论也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推陈出新,积极探索。
下面我们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956年4月和5月,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具的良好开端。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近代以来,民族工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难以获得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XX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当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2f07fbce910ef12d2af9e7b3.png)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成为党要面临的首要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事实上,再完美的理论也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推陈出新,积极探索。
下面我们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具的良好开端。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近代以来,民族工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难以获得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当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3f5d602480eb6294dc886c43.png)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成为党要面临的首要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事实上,再完美的理论也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推陈出新,积极探索。
下面我们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956年4月和5月,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具的良好开端。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近代以来,民族工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难以获得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XX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当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经验教训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5daf3adbda38376baf1faee2.png)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经验教训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过程和主要理论成果。
2、认识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意义。
3、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理论成果一、“以苏为鉴”,探索“第二次结合”1956年,苏共20大以后,毛泽东即认为它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要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提出要“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道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毛泽东向全党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走出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一项崭新的课题。
如何对待苏联经验,如何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
《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毛泽东指出“我们一定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毛泽东认为,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是一对矛盾,它们既存在于党内,也存在于党外,既存在于国内,也存在于国际。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
三、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1、理论探索的背景实践背景:国际:苏共二十大波匈事件国内: 1956年下半年,国内经济出现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供应紧张的情况,出现“闹事”(罢课、罢工和退社),各级干部处置不当,矛盾激化。
理论背景: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没有论述;斯大林长期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矛盾。
毛概2013版—第四章_第二节_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毛概2013版—第四章_第二节_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e147fa41cc7931b765ce158a.png)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 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后生产这间矛盾
中共八大
主要任务: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 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 收认了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本章小结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成立以后,当对在中 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既 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又经历了严 重曲折。这一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也留下了神哭的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 颗氢弹爆炸成功。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 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 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经验教训。
党在这一艰辛探索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 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科学 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
细想来源。
选择=结果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矛盾
主要任务:阶级斗争
毛概4-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毛概4-2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ef2b66c626fff705cc170a25.png)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
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探索的实践表明,社会主义建设没有一个 固定不变的模式,各个国家应该根据自己的 国情,独立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
3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取得了 巨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经验,同时也遭到严重 挫折,造成严重后果,留下深刻教训。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 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对于巩 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 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
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 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
第一,必须把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 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 展生产力。
4
第三,必须从实际
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 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 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
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 法制。
5
第五,必须坚持党
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 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 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
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 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 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 义。
6
虽遭挫折 成就巨大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虽然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过程 中犯过包括”文化大革命”这样严 重的错误,遭受了重大挫折,但从 总体上看,我国在经济建设上所取 得的成就仍然是巨大的。
9
改革开放 继往开来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dc5bb01b58fb770bf78a5551.png)
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这些成果对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于促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实践证明:只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准确把握中国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才能逐步掌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辟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实践证明: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始终坚持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对于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的阶级斗争,不能将其简单地等同于全国范围的阶级斗争,更不能搞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实践证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采取科学态度,深入了解和分析实际情况,努力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毛泽东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
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逐步地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从而获得自由,在认识上出现了一个飞跃,到达自由王国。
”只有在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实践证明: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https://img.taocdn.com/s3/m/3f5d602480eb6294dc886c43.png)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但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成为党要面临的首要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搬照抄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事实上,再完美的理论也不是万能的,也需要与实际情况结合,推陈出新,积极探索。
下面我们探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1956年4月和5月,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具的良好开端。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社会矛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
由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渐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矛盾。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近代以来,民族工业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难以获得大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早在新XX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指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当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历经艰辛和曲折,在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跃进发生的原因: 1.经济上急于求成。大跃进的开始应该说,“大跃进”的 发动是有其历史背景的。建国之初,毛泽东一直焦虑于 中国“人口上、政治上是大国,经济上是小国”的现实, 迅速把祖国建设好的强烈愿望,落后就会挨打的深刻危 机感,是毛泽东发动“大跃进”的良好初衷和直接动因。 2.缺乏经验:没有搞过现代化工业。 公社化发生的原因: 1.适应大跃进; 2.急于向共产主义过度。
主讲人: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当时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国内:改善人民生活,争取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拥 护。 国际: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党带领全国人民,坚持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 建设,在经济、文化、政治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 就。
3
7月1日,经毛泽东主席批准,中国战略导弹部队 成立,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第二炮兵。
12月23日,中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 素。
12月26日,中国研制的中程火箭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4
5
6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 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注意的理论和实践。
2
1959年7月2日至8月16日—— 中共 中央在庐山先后举行了政治局 扩大会议
9月底——大庆油田被发现,打破了地 质学界长期存在的“中国贫油论”。这 是我国石油地质工作方面的一个重大胜 利。1960年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国家 调集了大量人力、物力对大庆油田进行 开发,从而迈开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发展石油工业的步伐。
7
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 中国国情与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从根本上说,造成失误的原因是: 照搬马克思,没有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对马克 思主义的认识不够。
8
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 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中共八大
中共十八届二中全会
9
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 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10
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 执政党建设
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管起门来搞建设,要借 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