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合集下载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摘要?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自他产生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若从它的前身方仙道?黄老道算起时间久更长了?它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它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对我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化学、医学、养身学、气功学、以及民族关系、民族心理和社会习俗等各个方面都曾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此外?我国的传统文化主要包括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这两个方面?道教对此影响颇深。

关键词?道教传统文化影响道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在其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不少传统文化,使这些文化成为它思想源泉的一部分。

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表现在它的思想来源上多样性它对我国古代的传统文化都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所以道教留下来的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大集合、大杂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又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过巨大而又复杂的影响。

第一对古代政治历史的影响。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有许多封建王朝大力提倡道教?用道教的教义作为封建统治的思想武器?所以道教与我国封建社会的封建统治者关系是十分密切的。

许多古代的农民起义也是与道教的思想密切相关?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就是利用道教经典中的某些思想作为他们的思想武器?来指导农民起义?此后利用道教的教义起义的农民战争也有很多。

所以道教对我们国家下层社会中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十分广泛和深远的。

第二对我国古代学术思想方面的影响。

我国的许多道教学者?例如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成玄英等这些都为我国古代文化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贡献?特别是道教长期与佛教思想?儒家思想之间的碰撞?排斥到最后的不断融合?兼容并须的发展过程?从而促进了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而且道教的许多劝善书以及大量戒律都包含了许多伦理道德的思想?而这些思想是为我国古代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意义。

第三对我国文学艺术的影响。

试论道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

试论道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
展奠 定 了基 础 。
三、对 民俗禁忌的影 响
在 道 教 与 民 间 习俗 互 相 渗 透 的 过 程 中 , 道 教 禁 忌 对 民 间 禁 忌 习 俗 的 影 响 ,成 为 民 间礼 俗 的 重 要 内容 。 根 据 卿 希 泰 、 詹石 窗 的研 究 ,道 教 与 民 间禁 忌 礼 俗 可 以体 现 在很 多方 面 。 以灶 神 禁 忌 为 例 ,人 们 对 灶 君 的 崇 敬 , 除 了 毕 恭 毕 敬 的 祀奉 外 ,还 表 现 在 许 多忌 讳 上 。 由 于 对 灶 王 爷 既 尊 重 ,又 畏 惧,在心理上有很大 的反差 ,便 设计出各种各样的忌讳来 。 这 些 忌 讳 ,主 要 是 灶 前 什 么 东 西 不 能 放 ,什 么 话 不 能 说 ,什 么 事 不 能 做 ;尤 其 是 对 女 人 ,禁 忌 就 更 多 了 。在 《 灶 全 敬 书 ・ 上 避 忌 》 中对 灶 君 避 忌 做 了 非 常 详 细 的 记 载 。 如 严 格 灶 规 定 : “ 得 用 灶 火 烧 香 ; 不得 击 灶 ; 不 得 将 刀 、斧 置 于 灶 不 上;不得在灶前讲怪话 、发牢骚 、哭泣、呼唤、唱歌 :不得 在灶前小便 、吐唾沫 ;不得 在灶 前赤身露体 :月经未完的妇 女不得经过灶前 ;披头 散发者不得烧饭做菜 ;不得将污脏物 送 入 灶 内燃 烧 ”等 。人 们 认 为 做 这 些 事 情 ,会 冒犯 灶 神 或 火
神。 事 实 上 , 因 为 道 教 是 从 民 间 发 显 ,早 期 的巫 术 、方 术 ,

对 民俗节 日的影响
古 人 对 一 年 中 一 些 特 殊 的 日子 做 出 规 定 , 成 为 节 日 。中 国 的传 统 节 日形 式 多 样 , 内容 丰 富 ,是 我们 中 华 民 族 悠 久 历 史 文 化 的一 个 组 成 部 分 。传 统 节 日 的形 成过 程 , 是 一 个 民族 或 国家 的历 史 文 化 长 期 积 淀 凝 聚 的过 程 。道 教 根 植 于 中 国文 化 土 壤 ,在 长 期 发 展 融 合 过 程 中 ,对 中 国 古 代 民俗 节 日有 着 广 泛 、深 刻 的影 响 。 在 中 华 民族 最 重 要 的 民俗 节 日春 节 中 , 处 处 都 能 见 到 道 教 的影 响 。 “ 师 谓 元 旦 为 ‘ 年 初 一 ’ 。 每 届 初 一 ,于 子 京 大 初焚香接神 ,燃 爆 以致敬 。”这其 中的 “ 焚香接神 ”就是受

道教的影响和贡献

道教的影响和贡献

道教的影响和贡献道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起源于先秦时代,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从哲学思想、文化传承和社会价值观三个方面展开,探讨道教的影响和贡献。

一、哲学思想的影响道教的核心思想是“道”和“德”,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这种思想对中国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道教的“道”与儒家的“仁”、“礼”相互补充,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价值观。

其次,道教注重返璞归真,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平和,与佛教的“涅槃”思想有相似之处。

最后,道教强调心性修养,鼓励人们追求道德品质的提高,对中国古代士人的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文化传承的贡献道教对中国文化传承也产生了深远的贡献。

首先,道教倡导自然观念,提倡顺应自然规律,这种观念对中国古代文人墨客的诗词创作有重要影响。

其次,道教发扬了中国传统的医学文化,将道教修炼与养生保健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道教养生之道,为中国古代养生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此外,道教还对绘画、音乐、舞蹈等方面有重要影响,艺术作品中常常体现出道教的符号和意象。

三、社会价值观的影响道教对社会价值观的塑造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道教倡导反对权威主义和功利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意识和追求内心的真实感受。

这种思想对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道德观念产生了积极影响。

其次,道教尊重自然与环境的和谐,提倡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中国古代,道教寺庙常常被用作植树造林和保护野生动物的场所,对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最后,道教的修炼方式和养生观念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了积极影响,形成了中国古代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综上所述,道教作为中国的传统宗教,对中国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重要的贡献。

其核心思想的哲学影响、文化传承的贡献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塑造,使道教成为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之星。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仍然可以从道教的思想和价值观中汲取智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道家是中国古代主要宗教思想流派之一-,也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

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等,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

道家对中国传统政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道家黄老派的理论和实践上。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竞争加剧,为了因应这种局势,黄老道家首先提出了法、术、势、利、力等概念,使先秦学术摆脱了理想主义的棄臼,开始走上了现实主义的道路。

在此基础上,黄老道家又提出了道生法的主张,不但解决了法律本身合法性的问题,还为道家治世开辟了道路。

2、对传统法律制度的影响。

道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支柱之一,曾以黄老道家的形式在先秦和西汉初期对中国古代法律制度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至于后世有人用道法家称呼黄老道家。

儒家独尊后,中国法律制度形成了外儒内法的格局,但道家思想所倡导的法之原则与精神,还是间接隐性地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之格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对传统军事思想的影响。

道家在致力于治身治国的同时,也对决定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战争给予了高度关注。

所以《老子》、《黄帝四经》、《鹛冠子》、《文子》、《吕氏春秋》、《管子》、《淮南子》中均包括大量的军事思想,另外,黄老道家普遍还有出"义兵”(即正义军队)的思想,而这些观点和思想对中国传统军事思想有很大影响。

4、对传统科学技术的影响。

中国的传统科学范式始终在追求事物内在的道,而在道的追求中形成以道为核心,以天地人关系为主线,以自然为原则,以道、元气、阴阳、有无、自化等为基本概念的有机科学思想体系。

这种科学思想体系与以逻辑分析为核心的西方机械科学思想体系截然不同,却与现代自组织化理论、复杂科学体系有许多相似之处。

5、对文学艺术的影响。

道家思想尤其是道家老庄派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影响,超过了诸子百家,也超越了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这种影响如此之大,至今仍然没有过时。

古代中国宗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

古代中国宗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

古代中国宗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古代中国宗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艺术、文学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价值体系。

本文就古代中国宗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展开探讨。

一、道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道教是中国的一种宗教信仰,它强调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心灵升华。

道教教义也与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合拍,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在文化上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道教的思想启迪了中国文化道教思想中的“道”一词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它具有指引作用和哲学深度。

道教让人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思考,为中国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

2、道教为中国文化注入了精神力量道教注重人的自我修养和内在升华,并强调“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为中国文化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

这种精神力量表现在中国文化艺术、哲学等各个方面,为中国文化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3、道教对当代社会的影响人们常说“道家思想是中国的精神源头”,这也说明了道教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

尤其是在当代社会推崇“回归自然”的思潮越来越强烈的情况下,道家思想更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佛教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佛教是中国五大宗教之一,其思想与中国文化融合深入,传统文化都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

佛教在文化上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佛教为中国带来了全新的思想体系佛教的教义强调了人生苦难和人生的意义,使中国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类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

佛教所表达出的“离苦得乐”的理念、涅槃的境界也为中国传统文化带来了全新的思想体系。

2、佛教对中国文学创作的影响佛教思想风靡于唐朝时期,具有民众基础,也是当时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

在唐朝文学史上,佛教诗歌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占据了很不可忽视的地位。

3、佛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佛教崇尚平和、宽容、慈悲、缘起、禅定,这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和谐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同时,佛教也为中国社会制度和民俗传统注入了重要的文化因素。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教是植根于中国本土,发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宗教。

它诞生之后,就对中国文化直接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中国文化随处可以见到道教影响的印迹。

在文学方面,道教的影响极为广泛。

许多收入《道藏》的神仙传记,如汉代刘向的《列仙传》、晋代葛洪的《神仙传》等,都是文笔优美的散文,是具有独特风格和价值的文学作品。

道教还深刻地影响到民间文学和文人的创作。

我国著名的几部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人物有以如来佛和玉皇大帝为首的佛、道两个系统;《水浒传》里有《张天师祈禳瘟疫》、《宋公明遇九天玄女》、《公孙胜斗法破高廉》等章回;《三国演义》有诸葛亮预断凶吉、呼风唤雨等情节;《红楼梦》有形影相随的一僧一道,无不反映出道教的影响。

道教还对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家艺术想象力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李白诗作中那种瞬息万变的丰富想象力,就同他对伸仙世界的向往有着明显的关系。

在艺术方面,广泛吸收各地民间音乐乃至西域音乐而发展起来的道教音乐,不仅涌现了像阿炳(《二泉映月》的作者)这样的著名音乐家,而且还保存了《玉音法事》、《大明御制玄教乐章》等许多乐谱,这些都是中国民族音乐的宝贵遗产。

在科学技术方面,许多炼丹家往往兼攻化学、药物学和医学,如晋代葛洪不仅著有《抱朴子内篇》,记载了他对炼丹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化学变化的认识,还撰有《金匮药方》、《肘后备急方》、《神仙服食药方》等多种医药书籍。

孙思邈对医药的研究更为精深,被后人尊为“药王”。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就是道教方士在炼制丹药中发明的。

不少道士还精通天文历算,据说祖冲之就可能是道家信徒。

道教讲究养生之道,保存并发展了气功,也对中国的人体科学作出了贡献。

此外,一些道士还发展了中国的拳术,如北宋张三丰就是武当内家拳的创造者。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几个主要影响:
1.宗教与哲学思想: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其信仰和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
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主张“道法自然”,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相处,反对强制和干预自然。

这种哲学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中国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道德观念:道教的教义强调个人修行和道德品质的修养,提倡清静无为、知
足不争的道德观念。

这些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影响了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

3.文化艺术:道教文化包含了丰富的艺术和文学成果,如道教经典、道教音
乐、道教美术等。

这些文化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并对中国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医学养生:道教注重养生和保健,强调身心合一,注重精神与身体的和谐统
一。

这种医学养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着重要的地位,影响了中医理论和保健方法的发展。

5.社会结构:道教在历史上曾经是中国社会的重要信仰之一,其信仰和组织形
式对中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组织也产生了影响。

例如,道教寺庙成为了一些地方社区的中心,为人们提供了宗教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综上所述,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从宗教哲学思想到文化艺术、医学养生、社会结构等方面都有涉及。

这种影响不仅塑造了中国文化的特色,也对亚洲其他地区产生了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文化概论考试版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文化概论考试版

试论道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道教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巨大影响。

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根底全在道教”。

1,文学艺术领域:①道教保留了大量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本身也创造了许多神仙故事,这些都为中国文学中的神话部分增添了色彩。

道教中关于玉皇大帝、东龙公、西王母等的神话故事,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

②道教追求在现实世界上建立“人人无贵贱,皆天之所生也”的平等社会。

这种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影响了许多文学家,从而产生了一批类似《桃花源记》和《水浒传》、《三国演义》的文学作品,还有道教信仰的理想,是长生成仙。

这种神仙思想成为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

③在艺术领域中,道教对中国音乐、书画、雕塑、石刻、建筑等形式及其精神,均有重要影响。

建筑上,如武当山现存的道教宫殿、道观及大量神词、岩庙。

在建筑艺术、建筑美学上达到了极为完美的境界,有着丰富的中国古代文化和科技内涵。

2.科学技术①炼丹术从客观上来看,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意义重大。

如当时炼丹术的发展,为近代实验化学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道教的药物学和医学,为中国古代的医学和养生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

③道家和道教经典文献以不同的方式保存了古代许多数学与物理成果,对中国古代数学与物理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就是道教方士在炼制丹药中发明的,3.民间习俗:道教对于中国古代民俗的影响尤为广泛、深刻,有些影响甚至延续至今。

如贴门神、灶马,画桃符,这些习俗,许多延续至今。

4.中华民族心理、民族性格:①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以得道为人生的最终目的,这种传统,通过具有民族风格的宗教形式,长期传播于社会,对形成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和民族性格起了重大作用。

②道教文化中有“我命在我,不在天”的思想,认为人的寿命可通过修炼得以延长,此种人定胜天的观点,经过道教的长期宣传,深入人心,使人定胜天的信念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

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

道家对中国人的影响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主要哲学思想流派,道家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和行为准则。

道家的核心思想是追求自然和谐,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修身养性,对于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强调尊重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中国人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对自然世界抱有敬畏之情。

他们崇尚自然的无限智慧和力量,认为人应该顺应自然的规律而生活。

这种思想渗透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使得他们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尊重自然、爱护环境。

中国人重视生态保护,推崇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这与道家思想的影响密不可分。

道家思想鼓励人们追求内在的自我完善,通过修身养性来达到心灵的宁静。

中国人普遍认为个人修养的提升是人生的重要目标之一,这种价值观源于道家思想的影响。

道家主张无为而治,认为过度干预会破坏自然的平衡,因此中国人倾向于追求内在的宁静,注重修身养性,追求心灵的平静与宁静。

这样的价值观也在中国人的行为准则中得到体现,他们通常保持冷静、沉默和内敛,注重个人修养和品德的培养。

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的人生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认为人生应追求道德、道义和道德行为,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中国人受到道家思想的熏陶,强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心灵的自由。

他们通常不追求物质的富有和权力的积累,而更注重内心的满足和精神的富足。

中国人普遍持有一种“知足常乐”的态度,他们懂得珍惜生活中的美好,不过分追求功名利禄,而是注重追求心灵的自由和内心的平静。

道家思想对中国人的价值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家强调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原则,提倡以柔克刚、以和为贵,这些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

中国人通常注重和谐、包容和亲和力,崇尚温和、忍让和平和的处世态度。

他们追求平衡与和谐,注重维护人际关系的稳定和融洽。

这种价值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广泛传承和弘扬,成为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道家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家的追求自然和谐、修身养性的思想在中国人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中得到了体现。

道教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道教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道教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作为中国三大宗教之一,道教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

一直以来,道教都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融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道教的宗教信仰、道教文化的传承及其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三方面来探讨道教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融合。

一、道教的宗教信仰道教的核心信仰是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和规律。

道教认为,只有在顺应自然规律、养成自然生活方式、抛弃杂念杂忘的情况下,才能和谐地生活在人世间。

因此,道教徒通过修炼内功、精神控制等方法,来在生活中达到清静自然的境地。

在道家经典《道德经》中,有许多充满哲理的语句,成为了中国文化和思想的瑰宝。

二、道教文化的传承道教的文化涉及道家思想、符咒画像、道教音乐、道教建筑等多个方面。

其中,道家思想是道教文化的精髓所在。

符咒画像则是呈现道教文化的形式之一。

符咒画像是道教信徒为祈求神佛保佑和加持自己的东西,通常被制作成纸张、木板等形式,上面刻画着符咒、神兽、神仙等内容。

道教音乐是道教文化的又一方面。

道教音乐甚至成为了中国古代音乐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形成了独特的音韵特色。

最后,道教建筑则是道教文化的体现。

著名的道教建筑有凤凰山大觉寺、青城山道教建筑群等。

三、道教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环。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1、道教文化对中国的文化神学产生影响道教提出了很多关于生死轮回、神仙佛道、奇门遁甲等问题的思考,以及周易、八卦等文化概念,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形成。

《易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化中非常经典的语句。

2、道教文化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道教强调顺应自然规律,强调内心的平静和与自然的融合,这一精神对于中国人的思考方式有着很大的影响。

3、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底蕴形成产生影响不论是在文学、美术等诸多方面,都充满着道教文化的影子。

比如在诗歌中,“仙境”“仙人”等是常见的词汇;在绘画中,道教中的神仙佛道也成为了展现画家才华的素材。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教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宗教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诞生于汉代,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兴盛于唐代,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主要理论基础。

道教强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道融天地的思想观念,在中国文化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影响力,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文化特色。

一、道教哲学对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的影响道教哲学与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形成鲜明的对比。

儒家文化追求“仁爱之道”,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组织,强调“天人合一”,崇尚两个法度:礼与乐。

佛教文化崇尚教化众生,认为人性本恶,倡导“缘起空性”,强调个体修行。

而道教哲学则是以“道”为中心,强调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观念。

在哲学上,它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观点,强调事物发展的规律与源头。

在实践证道方面,道教以丹道、符箓、神仙等形式,和世俗社会分离开来,强调个体修行,倡导“返本归真”,达到自我超越的境界。

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历史上,儒家文化、佛教文化和道教哲学并存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而在其中,道教哲学对两者与其矛盾思想的调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道教文化对文学、艺术和民俗文化的影响道教文化对中国文学、艺术和民俗文化的影响非常深远。

著名作品《庐山谣》中抒发了道教信仰的内心体验和理念。

而《庐山谣》的这种体验抒发,成为了后来诗歌中的确切表达。

同时,道教也积极推广歌舞艺术,兴办各种文学、艺术组织和节庆活动。

道教文化还在民俗文化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它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俗文化。

其中,民间信仰、神祇信仰、景观信仰、山 worshiping 等成为了中国流传下来的重要文化符号。

同时,无论是中药、饮食、园林、建筑、家居、书法、绘画、摄影、音乐和舞蹈等各个领域,都对道教文化有所借鉴和融入。

三、道教文化对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影响道教文化在社会道德、伦理观念的塑造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道教提倡万物生长发展的规律,从自然规律中找到了人生价值的内涵与意义。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doc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doc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内容摘要:道教是中国本土的宗教。

在长达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是官方提倡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正统思想,道教在带有鲜明的民间宗教的色彩。

但与世界其他宗教不同的是,道教不是有教主所创立的宗教,二是广泛吸纳中国古代巫术、方仙道、黄老道等,由众多民间教团组织而成。

道教的成熟与佛教传入中国几乎同时而且几乎同步的在中国进行发展,经过佛、道、儒三者之间的碰撞、融合,最终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道教始终植根于中国社会,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并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今天的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与传统科技、艺术、文学、医学及民俗文化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鲁迅先生所说:“中国根底全在道教”(1)。

关键词:道教中国文化影响发展(一)对医学方面的影响道教的医学以内丹术为主要内容,内丹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丰富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宝库。

(2)且在理论上就有两种贡献,一是对人体中的气气血气化经络等的探;,二是关于养命与养性的理论;三是道教医学道德观。

如孙思邈的医学代表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书名所以冠之以“千金”,是在于“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而求道的过程也就是行善与积德的过程。

在医疗方法方面,道教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探索出一整套方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医术。

且在唐末五代开始兴起的内丹学既有助于深化对药物性质的认识,也推动了制药学的发展。

晋代以后,大部分膏药中都含有多种药物,并渐渐成为中医外科的主药。

除了医学方法之外,道教文化对中医养生思想也有深远影响,从“医道想通”就可看出,道教的教理教义都是围绕生命展开的,生命问题是道教思想的枢纽。

道教与中医养生学目标一致,道教文化必定影响中医养生学的发展,几千年来,道医道药直接影响着中医养生。

(二)对科学技术方面的影响科学即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从科学的概括性定义,可以看出科学是世界观属于纯粹唯物的学术体系,但是在一般方法论上所反映的逻辑形式却是和哲学共通的。

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

道教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影响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道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社会和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是中国的一种宗教信仰,起源极为久远,源于中国古代的自然崇拜和巫术信仰。

最早在《周易》中出现道的概念,道教在汉代正式形成,成为了中国三大宗教之一,与佛教、儒教齐名。

道教有着丰富的神话传说和文化符号,例如道教中最有名的人物——太上老君,是道家主神,担任道法的传递者,被视为人间化身的神灵。

而《黄帝内经》、《道德经》等古籍也是道教的重要经典,深刻地阐述了道教思想的核心。

在中国文化中,道教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道教对中国医学、哲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医学方面,道教通过“黄帝内经”的宣传,推崇了中医,将其发扬光大,为后世中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在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道教的传统文化与其他学派形成了互补的关系,互相吸收、融合。

例如唐代的诗人白居易,他的文学作品中不仅融入了儒教的思想,也充满了道家的色彩,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教元素。

道教对于中国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鼓励人们追求心灵上的平衡,提倡以“道”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强调个体内心力量的培养和发挥。

这种思想对中国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对于缓解社会矛盾、改善社会生活质量、促进社会进步发挥着积极作用。

在现代社会,道教正在经历着现代化进程。

虽然传统的道教信仰在一些人的心中早已消逝,但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人在当代社会中开始关注精神层面的需要,在道教信仰中寻找心灵的安慰和指引。

因此,当代道教正在经历一种复兴的趋势,同时也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非中国人士,远离喧嚣的城市,前往闹中取静的山区寻求自我超越。

总之,道教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中国社会和人民的方方面面。

透过它的思想、宗教信仰、文化符号,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更好地发现中国文化深厚的精神内核,更好地寻找到自身的文化归属感并感受到当代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

在中国长达2000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是官方提倡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正统思想,道教则带有鲜明的民间宗教色彩。

与世界上其他宗教不同的是,道教不是由教主所创立的宗教,而是广泛吸纳中国古代巫术、方仙道、黄老道等,由众多民间教团组织融合而成。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自创的宗教,它是在神州大地的怀抱中诞生,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乳汁养育而成,和我国传统文化的许多领域都有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是我国整个思想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曾对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

道教医学以内丹术为主要内容,内丹术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丰富了中国传统医学的宝库。

理论上的贡献之一是对人体中的气、气化、气血、经络等的探索。

其中所包含的整体思想、气血循环思想、固本培元思想,都是中国医学的基本思想。

贡献之二是养命与养性理论。

贡献之三是道教医学道德观。

如孙思邈的医学代表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书名所以冠之以“千金”,在于“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而求道的过程也就是行善与积德的过程。

对医疗方法的影响。

道教医学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整套方药、针灸、推拿、食疗等医术;在养生手段方面,总结出一整套调息、按摩、导引、行气等养生术。

对制药学和古代化学的影响。

道教的外丹术,既深化了对药物性质的认识,也推动了制药学的发展,晋代以后,含有多种药物成分的膏剂大量出现,并逐渐成为中医外科的主药。

炼丹术是中国古代化学的滥觞。

炼丹术在从金属矿物提取药物的过程中,观察到各种物质在特定的条件下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并按照固定的操作程序炼制出某种具有特定形式的结构的物质。

李约瑟在《中国古代科技史》中讨论道教的炼丹术,一方面指出了炼丹术中所包含的宗教神秘主义,一方面肯定了炼丹实践对于传统科技的贡献。

对音乐的影响。

道教音乐用于斋醮仪式,包含了独唱、吟唱、齐唱、鼓乐、吹打乐和器乐合奏等多种音乐形式。

请概括道教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

请概括道教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哪些方面产生了影响

请概括道教对我们⽂化⽣活的哪些⽅⾯产⽣了影响:「中国根柢全在道教」。

道教⽂化是中国⼟⽣⼟长的宗教⽂化,已深⼊进中国⼈的传统⽂化、传统⽣活及传统思维⽅式之中,道教⽂化已在中国民间习俗的⽅⽅⾯⾯打下深深的烙印。

在传统节⽇中,在居家⾏旅的⽇常⽣活中,在⽣⽼病死的⼈⽣驿站中,⽆不有道教⽂化的斑斑痕迹。

⼀、岁时节令的神灵传说中国民间保存有各种各样流传已久、相沿成俗的传统节⽇,这些节⽇及其相关的风俗习惯与道教⽂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是源于道教的传说,甚⾄纯粹是道教节⽇。

现将⽬前尚存并在民间仍有⼀定影响的岁时节⽇中有关道教传说标举如下,从中不难看出道教⽂化对我们⽣活的影响。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中最隆重、最热闹、也是最快乐的节⽇,期间充满了与道教⼈物诞⾠有关的神仙传说和风俗习惯。

正⽉初五,传说是⽶神娘娘的⽣⽇,不能淘⽶做饭,将⽶煮熟是⼤不敬,此说在湖北农村尤为流⾏。

这⼀天,还是财神⽞坛赵公明的⽣⽇,商家和企业财源⼴进;吃好穿好的⼈们在这⼀天都要早早起床,以鞭炮、锣⿎和三牲酒席去迎接他的到来。

这⼀天夜⾥合家要吃汤圆,因为汤圆形似「元宝」,⼜叫「进元宝」,据说这象征财神爷恩赐的财宝。

正⽉初九,是⽟皇⼤帝的⽣⽇。

道教经典说他历经三千⼆百劫,「渐⼊虚⽆妙道」,⼜经过⼀亿劫,才修成了⽟皇⼤帝;还说他是元始天尊的后代,是太上⽼君送到⼈间去的。

因此,对这位「总领宇宙主宰之君」的诞⾠谁也不敢怠慢。

这⼀天,各地宫观要举⾏神仙⼤会,善男信⼥纷纷到宫观去叩头进⾹。

正⽉⼗五元宵节,是新年后的第⼀个⽉圆之夜,故称为「上元节」。

道教说,天、地、⽔为三元,⼜称三官,主管⼈间的祸福、⿁神的升转,以正⽉⼗五、七⽉⼗五、⼗⽉⼗五为三官⽣⽇,正⽉⼗五就是天官⼤帝的诞⾠。

这天,道观常常举⾏斋会,善男信⼥也要去三官殿堂进奉⾹⽕。

正⽉⼗五还是厕神紫姑的祭⽇,⼈们摆上供物,迎请紫姑,向她占⼘蚕桑农事和吉凶祸福。

⼆、节庆活动的仙风道迹岁时节⽇中的仙风道迹,为节⽇增添了神奇、欢乐和喜庆。

道家学说对中华文化有哪些影响?

道家学说对中华文化有哪些影响?

道家学说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

道家学说强调“道”,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道构成的,而“道”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是自然的规律,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和根基。

道家学说的思想贯穿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道家学说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体现在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上。

道家学说提倡“无为而治”,认为只有顺应自然的规律,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使他们更加注重自然、顺应自然、尊重自然。

中国人一直重视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自然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存在,人们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而不是去征服和改变自然。

这种思想在中国文化中深深扎根,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道家学说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中国人的价值观上。

道家学说强调“无为而治”,认为最好的治理方式是不干涉,让事物自然发展。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使他们更加注重自由、平等、和谐。

中国人一直重视平衡和和谐,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观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和睦相处,而不是互相攀比和竞争。

这种价值观在中国文化中深深扎根,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道家学说对中华文化的影响还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上。

道家学说强调“无为而治”,认为最好的治理方式是不干涉,让事物自然发展。

这种思想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使他们更加注重自然、平和、自由。

中国人一直重视自由和自我实现,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人们应该自由发展,实现自我,而不是受到限制和束缚。

这种行为方式在中国文化中深深扎根,影响了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道家学说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

道家学说的思想贯穿了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浅析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班级姓名学号成绩浅析道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摘要: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从而广泛吸收并且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因此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紧密相连。

它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我国古代科技的进步、传统文化发展、社会民俗演进起到了了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道教传统文化关系影响一、道教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道教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发展成熟的以“道”为最高信仰准则,以神仙信仰为核心内容,以丹道法术为修炼途径,以得道成仙为终极目标,追求自然和谐、国家太平、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相信修道积德者能够幸福快乐、长生久视的宗教。

它充分反映了中国人的宗教意识、性格心理和精神生活,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它是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本土宗教。

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吸收、融合了传统文化。

因此,道教与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首先表现在它的来源上:主要表现在它将古代原始自然崇拜、神仙方术、黄老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佛教思想等的吸收融合。

1.道教来源于自然崇拜、神仙方术、黄老思想(一)自然崇拜道教思想渊源杂而多端,它有三大基本源头:中国古代的鬼神崇拜、神仙方术和黄老道家。

①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由于不能解释做梦、生死等奇异现象,从而认为有一种超越人、超越自然的力量在起作用,原始人既惧怕受到它的伤害,又希望得到它的恩赐。

久而久之,人们将日月星辰、河海山岳和祖宗先贤视为神灵而祈祷膜拜,从心底萌生了对日月星辰、江河湖海和逝去的先祖的崇拜,这些也就成为了其普遍崇拜的对象,并由此逐步形成了一个完备的的神灵系统。

上古时代,黄帝时期就开始祭祀天帝,内容有“封禅告天”、“郊祀上帝”等,到周朝时形成了一个天神、地祗和人鬼的神灵系统;战国中期以后,神仙思想逐渐成熟,从官方到思想界到民间,影响越来越大。

受这一潮流的影响,神仙思想与道家思想开始交流,而且趋势越来越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道教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道教与流行于中国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不同,它是唯一根植于本国、发源于古代文化的民族宗教。

它在形成发展过程中确实受过佛教的影响,但主流是中国的传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

道教信仰的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得道成仙;看重个体生命的价值,相信经过一定的修炼,世间的个人可以脱胎换骨,直接超凡入仙,不必等死后灵魂超度。

这是它与别的宗教信仰的根本不同之点。

道教的产生也很特别,它不是某一教主在短期内创立起来的,而是逐步积累、多渠道汇合而成的,它正式产生于东汉后期,然而孕育过程很长,上限极难具体确定。

道教前期分为丹鼎与符两大派。

符派以符水治病、祈福禳灾为主要宗教活动内容,组织上多系民间道教,如汉末的五斗米道与太平道。

魏晋以后,太平道被镇压,五斗米道转化为上层天师道。

南北朝时又分为南北天师道。

丹鼎派侧重清修炼养,又有内丹与外丹之别。

唐代李氏皇朝与老子李耳联宗,推崇道教。

宋代真徽二宗迷恋道教,并开始组织编撰《道藏》。

金元之际,道教进入鼎盛时期,全国形成南北两大教派。

南方为正一教,由张天师后世子孙掌教,中心在江西龙虎山,活动以符为主。

北方有王重阳在金代创立全真教,炼养性命兼融儒释。

其弟子丘处机见重于元太祖,掌管天下道教,使全真教盛极一时。

明代正统、嘉靖、万历时期,道教亦很发达,巨大规模的《道藏》陆续编成。

此后直至清末,道观虽不断修建,然而道教逐步丧失了理论上的创造力,走身衰减。

然而道教的思想影响却在民间不断扩展起来。

道教的生态伦理思想是以生命为中心的。

一、“有形皆含道性”的生命平等观道教是重视生命的宗教。

早期道教的主要经典《太平经》说:“要当重生,生为第一。

”南朝时的《三天内解经》说:“真道好生而恶杀。

长生者,道也;死坏者,非道也。

死王乃不如生鼠。

故圣人教化使民慈心于众生,生可贵也。

”然而,道教追求长生不死的根本途径在于得道成仙。

道教所要得的“道”,即是“自然”;而“道”的自然性,最根本的就在于其生命,在于化生万物;因此,“道”就是生命本体。

老子《道德经》把“道”称为“天地母”,赋予“道”以生命,又明确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讲“道”生天地以及人和万物。

《老子想尔注》明确地说:“生,道之别体也。

”所以,道教追求生命并不是通常那种单纯地追求长生不死,而是要在追求“道”的生命本体的过程中,实现人的长生不死。

在道教看来,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道”的生命本体化生而来,而且都含有“道”的生命本体,因而都是一种生命;各种生命虽然形式并不相同,但就生命本体而言,是一致的;各种形式的生命都是“道”的生命本体的体现。

因此,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

不仅人与人之间的生命是平等的,而且人与动植物的生命以及天地的生命,都是平等的。

道教不仅在宇宙论上讲天地万物与人的同源、同根性,而且,还在这一基础上,进一步从本体论上讲天地万物与人皆有道性。

梁陈时的宋文明对道性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他明确提出“一切含识皆有道性”,认为人以及有心识的动物均有道性。

唐代著名道士潘师正在《道门经法相承次序》中则更为明确提出:“一切有形,皆含道性”,认为天地间一切有形物皆含有道性。

在道教看来,天地万物与人同源、同根,因此,天地万物,特别是动物,与人有许多相同之处。

道教宇宙论的生态学意义在于表明人与其他自然万物同根于“道”的同源性,从而要求人像对待自己同胞兄弟那样保护自然、关爱自然。

在道教宇宙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道性论,讲天地万物与人“皆含道性”,则较多地强调人与其他自然万物在本性上的平等。

二、“好生恶杀”的生态伦理规范得道成仙是道教的最高价值,而实现这一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在于行善。

《太平经》认为,成仙不死的首要条件在于“守道”,即“守一”,“守一,可长存而不老”;又说:“守一者,可以度世,可以消灾,可以事君,可以不死,可以理家,可以事神明,可以不穷困,可以理病,可以长生,可以久视。

”与此同时,道教还讲善恶报应,发挥《周易》所谓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太上感应篇》说:“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由于道教所讲的“生命”,并不局限于人的生命,也包括动植物的生命,甚至天地的自然存在,所以道教的行善,不仅是对人而言的,而且也包括对待动植物和天地,这就是要“好生戒杀”,善待一切生命。

《太平经》说:“夫天道恶杀而好生,蠕动之属皆有知,无轻杀伤用之也。

”为了强化“好生恶杀”的生态伦理规范,道教还论述了宗教的善恶报应。

著名道教学者杜光庭所著《墉城集仙录》说:“人有一善,则心定神安;有十善,则气力强壮;有百善,则宝瑞降之;有千善,则后代神真;有二千善,则为圣真仙将吏;有三千善,则为圣真仙曹掾;有四千善,则为天下师圣真仙主统;有五千善,则为圣真仙魁师;……堕薛荔狱者,永无原期。

”道教尊重动植物的生命以及天地的自然存在,但也不是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单纯地以动植物的生命以及天地的自然存在为中心。

它是把人的生命、动植物的生命以及天地的自然存在综合在一起,构成自然界整体的生命,并以这样的“生命”为中心。

正是以这样的“生命”为中心,道教解决人与动植物以及天地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得人的生命、动植物的生命以及天地的自然存在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

三、“慈心于物”的生命道德情怀在道教看来,既然天地自然与人同源同根、同具有道性,那么,天地自然与人就属于同类,人与自然物的关系就是平等的关系;人与自然物之间的关系,就应当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那样,也就是说,应当像仁慈地对待他人那样,仁慈地对待一切自然物。

《抱朴子内篇》说:“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

”道教讲“慈”,可以追溯到老子《道德经》所言“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虽然没有直接说“慈心于物”,但已经讲到“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所以,老子“三宝”中的“慈”,既是对人而言的,也是对物而言的。

当然,道教在“慈心于物”方面,对动植物予以较多的关注。

道教把动植物看作是有灵性的,要求像对待人那样对待动植物。

《太上虚皇天尊四十九章经》说:“子欲学吾道,慎勿怀杀想。

一切诸众生,贪生悉惧死。

我命即他命,慎勿轻于彼,口腹乐甘肥,杀戮充啖食。

能怀恻隐心,想念彼惊怖,故当不忍啖,以证慈悲行。

”认为对待自然界的一切生命,都应当怀有对待人的生命所具有的那种恻隐之心。

《道藏》所收《水镜录》中有《放生文》和《杀生七戒》两篇,用极其感人的语言,劝人放生戒杀。

《放生文》说道:“盖闻世间至重者,生命;天下最惨者,杀伤。

是故逢擒则奔,虮虱犹知避死;将雨而徙,蝼蚁尚且贪生。

何乃网于山、罟于渊,多方掩取;曲而钓、直而矢,百计搜罗;使其胆落魄飞,母离子散;或囚笼槛,则如处囹圄;或被刀砧,则同临剐戮。

怜儿之鹿,舐疮痕而寸断柔肠;畏死之猿,望弓影而双垂悲泪。

恃我强而凌彼弱,理恐非宜;食他肉而补己身,心将安忍?”《杀生七戒》讲述了生日、生子、营生、宴客、祭先、祈禳和婚礼不宜杀生的道理,比如:“宴客不宜杀生。

良辰美景,贤主佳宾,蔬食菜羹,不妨清致。

何须广杀生命,穷极肥甘,笙歌餍饫于杯盘,宰割冤号于砧几。

嗟乎!有人心者,能不悲乎?若知盘中之物,从砧几冤号中来,则以彼极苦,为我极欢,虽食,且不下咽矣。

可不悲乎?”《放生文》和《杀生七戒》把动物与人等同起来,并且把对人的情感投射到动物身上,真切地表现出对于动物的同情。

应当说,道教提出要保护动物以及一切生命体,是带着深厚感情的,带有一种对于生命的普遍的慈悲和怜悯之心,并且要求以“慈心于物”的生命道德情怀去善待他们,关爱他们。

道教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宗教,它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不少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它的营养成分,成为它的思想渊源的一部分。

随着道教的产生和佛教的传入,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便一直是道儒释三教一方面彼此互相对抗、互相斗争;另一方面又互相吸收、互相融合,形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

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整个发展历史来看,三教之间的相互对抗、相互斗争是表面的、次要的,而相互吸收、相互融合则是实质性的、主要的。

因此道教的思想来源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古代的许多传统文化都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马端临称它是“杂而多端”。

唯其如此,所以许多古代的文化思想,都汇集在道教之中,并借道教的经典留存下来,得以流传至今。

道教在中国文化史上不是局部的一时的现象,它与其他文化领域有着长期的血肉相连的密切关系。

道教的主要来源是古代宗教迷信和思想文化,源头相当久远。

来源之一是古代的民间巫术。

它诞生以后,成为近两千年封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直接发生着巨大而复杂的社会作用。

进入中期以后,对许多文化领域的辐射作用有不断加强的趋势,并留下了深刻影响。

其某些影响至今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构成中仍然不可忽视。

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中国学术思想的领域来看,道教在历史上曾产生过许多著名学者,如晋代的葛洪,南北朝的陶弘景,唐代的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李筌,五代十国时的杜光庭、谭峭,宋代的陈抟、张伯端、陈景元、白玉蟾,元代的俞琰、杜道坚、张雨、雷思齐,明代的张宇初、赵宜真、陆西星,清代的王常月、李西月,当代的陈撄宁等等,他们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各有一定的贡献,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

特别是道教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儒释之间产生了复杂的互动关系:一方面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另一方面又相互吸收,相互渗透,从而促进了中国学术思想的内在融合与发展。

第二,从文学艺术领域来看,道教对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有非常深刻而突出的影响。

道教信仰的理想,是长生成仙。

这种神仙思想反映在文学领域中,成为文学的重要题材之一。

古代以道教神仙为题材的作品,充满于诗、词、歌、赋、戏剧、小说等各种文学形式之中,数量甚多,作者亦不少。

道教对文学的影响,不仅反映在题材方面,而且也反映在文体上。

此外,道教对中国音乐、书画、雕塑、石刻、建筑等形式及其精神,均有重要影响。

第三,从科学技术的领域来看,道教对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道教为了实现其长生成仙的理想,从其开创时起,便十分重视修炼方术,试图通过各种方术,来达到它所追求的目标,虽然这只不过是一种幻想,这个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客观上却在中国科学技术的有关领域积累了许多很有价值的材料,这对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四,从政治领域来看,道教的社会影响更为广泛。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一方面是上层统治者常常利用道教为巩固他们的封建统治服务,因而长期以来,道教均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扶植。

另一方面,许多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也曾利用道教作为农民起义的组织形式,并利用道教经典中的某些思想作为他们发动起义的思想武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