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 4《抗日战争的胜利》【一等奖教案】

合集下载

(备好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精品教学设计

(备好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精品教学设计

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中共七大,认识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通过史事,认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艰苦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认识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历史意义。

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1945年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了解汪精卫叛国、皖南事变等历史事件;了解张自忠、左权等的英雄事迹;掌握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和内容;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通过对中共七大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抗日战争相关视频,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展示2022年课程标准和本节课核心素养【讲授新课】一、全民族坚持抗战(一)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1.【自主学习】结合课本内容,梳理日本侵华政策的转变(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完成梳理,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史料实证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国共两党对日变化1.国民党①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了解战略反攻到来的有利因素;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进入战略反攻有哪些有利因素;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学生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中共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应认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一、直接引入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

它的主要内容有:(一)对日反攻作战(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三)日本投降二、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内容,形成初步感知。

1.首先,我们先来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

课文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大家一起来学习。

(1)召开:1945年4月,延安;(2)内容:①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②选举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意义:指明了抗战胜利以后中国的光明前途,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接着,我们再来学习下一个内容:日本投降。

课文又是从几个方面来让我们了解的呢?我们再一起来看看。

(1)原因: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2)发展经过:1945年8月15日,日本祫仁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向盟国签署投降书;9月9日9时,日军在南京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2)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以提高辨别能力;(3)探讨抗战胜利的意义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三)课型:综合课(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学法:阅读、讨论、探讨(六)教学媒体(七)板书设计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中共七大(1945年4月,陕西延安)1、背景:2、内容:3、意义:二、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日本无条件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意义:三、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媒体展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师:大家知道我国的国歌诞生于什么时期?生:抗日战争时期师:对,它创作于1935年,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

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它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22.《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22.《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2)组织上: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
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3)思想上:通过新的党章,规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意义:
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三、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问题:促使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1)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之后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导入新课
教学流程
一、全民族坚持抗战
问题1:阅读课本“全民族坚持抗战”正文部分,回答: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华政策有何变化?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基础性知识,学生依靠自主学习、阅读教材能够解决。
培养学生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
使学生明白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
课堂小结
学生自主进行总结。
训练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学习效
果反馈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问题6:为什么说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正面战场:
正面战场的抗战在初期延续了日军的进攻,极大的消耗了日军,挫败了日军“速战速决”的企图,在正面战场主要战役结束后,抗日战争开始转人战略相持阶段。
求同存异,共同抗战
张自忠、左权。
二、中共七大
问题3: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意义是什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一、识记和理解一、识记和理解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的措施,记住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及会议的主要内容,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和历史意义,理解中共七大的最重要的成就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解中共七大的最重要的成就和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二、能力和方法二、能力和方法通过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留下的思考,结合当代日本应当如何反省这场战争的问题,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用历史眼光观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

现实问题。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中国人民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中国七大的成就和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七大的成就和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

教学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阅读理解识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法等讲授法、阅读理解识记、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导入新课:复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是什么时间?复习: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是什么时间?在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在正面战场抗战,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共产党坚持敌后抗战发动了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百团大战,取得了重大胜利。

二、学习新课:二、学习新课:谈话:从1941年至1942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最艰难的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产党为巩固抗日根据地,进行了艰苦的斗争。

(一)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一)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阅读课文:让学生带着如下问题阅读课文:1、抗日根据地出现了哪些困难?、抗日根据地出现了哪些困难?2、出现困难的原因有哪些?、出现困难的原因有哪些?3、中国共产党为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中国共产党为战胜困难、巩固抗日根据地采取了哪些措施?4、这些措施各有什么作用?、这些措施各有什么作用?(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教师介绍会议的背景、教师介绍会议的背景谈话:通过这一系列的有力措施,根据地军民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1.知识识记:(1)在学习三大战役的基础上,能够列举这些战役并通过读图描述国共双方主力作战的情况。

(2)通过了解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的史实,正确计算南京国民政权存在的时间。

2.能力培养:(1)学习用图示的方法,描述人民解放战争转折阶段的战略态势,建立时间和空间概念。

(2)在老师帮助下,学生回顾解放战争的有关情况,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初步学会多角度联系问题和归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大战役是战略决战,它的胜利不仅预示着解放战争的胜利,而且也预示着人民的胜利。

通过这些史实,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使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广大人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2.难点:三大战役的战略战术;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图片表,回答问题:1946.8-1948年中,国共两党兵力发展了什么样的变化?虽然国共两党兵力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但当时中共无论在兵力还是在武器装备上还是和国民党有一定差距的。

那么为什么在1948年9月要决定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展开决战?为什么中共有如此大的自信预言胜利女神是站在自己一边呢,它到底有何优势呢,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一起来找一下答案。

二、新课讲授(一)国统区的危机提供课件史料:《国民政府军政费的支出和赤字数额》引导学生思考国统区危机的原因、表现。

(二)三大战役的概况:分析战略战术:关门打狗,各个击破。

3.淮海战役:(1)再次把眼光投向三大战役的形势图,思考辽沈战役后为什么先打淮海战役而不是平津战役?注意三大战场的地理位置,如果你是指挥官你会作何选择?(2)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时间来阅读教材,然后让学生在地图上上找出“碾庄”“双堆集”“陈官庄”三个地名的位置,分析战略战术:中间突破,肢解敌人。

(3)观看一段视屏,请说出淮海战役胜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引用陈毅的一段话来总结: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4.4 抗日战争的胜利 省优获奖教案 中图版

4.4 抗日战争的胜利 省优获奖教案 中图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课程目标(一)内容标准(1)了解中共七大的概况。

(2)列举有关日本投降的时间。

(3)认识抗战胜利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出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2)说明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主要原因及投降时间。

(3)复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2.过程方法与能力(1)根据教师设定的目标,结合中共七大基本知识,通过阅读书籍、网上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多种创新形式,增强归纳、比较、理解、表达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增强世界意识,注意培养“以史大鉴”、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感悟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举办抗战历史故事会或编辑历史交流小报,观看抗战影视作品,参观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考察相关的遗址和遗迹,阅读抗战文学作品或演唱抗日歌曲,走访老人和抗战英雄等。

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加强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的全面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中共七大的相关知识,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历尽艰辛,作出了伟大贡献,从而增进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

(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学习,认识到抗日战争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先例,洗雪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完全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要点重点: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意义。

中共七大是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中国革命又处在转折关头时召开的。

它在政治上和理论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充分准备,而且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意义重大。

②日本投降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课题《抗日战争的胜利》单元第三单元学科历史与社会年级九年级上学习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培养热爱和平、追求和平的情感,能以史为鉴,珍惜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让学生初步尝试从不同种类的资料中获得信息,具有一定的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人民战争的有关史实和苏联、美国等国在战争中的作用;知道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重点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学法通过地图、图片、材料等的分析,学习知识,提升自己。

教法通过地图、图片、故事等素材来调动学生兴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2014年2月,全国人大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谁知道这两个日子?你们知道这二个日子的来历吗?通过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谁知道这两个日子?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让学生阅读课本,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课新的主要内容有所了解。

讲授新课说说加速日本投降的因素有哪些?世界各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持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中国战场迅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与美国、苏联、英国等国家逐渐结成同盟,共同抵抗法西斯的侵略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仔细阅读材料,找出关键句子,通过同伴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通过阅读课本,小培养学生的获取、解读、分析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文抗日战争的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以广播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中、美、苏、英等国代表参加的日本投降签字仪式。

9月3日,被定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近代台湾是什么时候被日本占领?根据哪个条约?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最全版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2)分析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以提高辨别能力;(3)探讨抗战胜利的意义以理解抗日战争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中共七大的中心任务、主要内容,师生共同讨论分析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2)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国共产党“七大”的召开是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是一次团结胜利的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进一步表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给中华民族的解放带来了光明。

(2)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

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3)应认识到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离不开国际援助,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和抗战胜利的意义。

难点: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意义(三)课型:综合课(四)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和问题教学法相结合学法:阅读、讨论、探讨(六)教学媒体(七)板书设计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中共七大(1945年4月,陕西延安)1、背景:2、内容:3、意义:二、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因:日本无条件投降时间:1945年8月15日意义:三、台湾光复1945年10月25日(八)、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媒体展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师:大家知道我国的国歌诞生于什么时期?生:抗日战争时期师:对,它创作于1935年,诞生于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年代。

1949年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它象征着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

初中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初中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

初中历史《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探究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其伟大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史料及小组讨论的方法,探究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锻炼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全民族坚持抗战、中共七大、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等基本史实。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伟大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反法西斯战争中国战区受降仪式的相关视频,提问:抗日战争何时结束?学生回答: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教师讲解: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人民经历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后终于取得了胜利!那中国军民是如何坚持抗战的?日本侵略者又是怎么失败的?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全民族坚持抗战教师提问:广州、武汉沦陷后,日本的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回答:日本对国民党政府进行整治诱降,辅以军事打击;加紧进攻抗日敌后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经济掠夺。

教师播放纪录片《抗日战争》片段并提问:面对日本策略的转变,社会各界有何反应?学生回答:虽然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公开投敌叛国,国民党顽固派制造皖南事变,分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全民族坚持抗战。

在正面战场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敌后战场八路军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学生、妇女、工人、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积极进行抗日。

过渡句:全民族坚持抗日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随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中国的抗战也进入了新的阶段,迎着胜利的曙光,要建设一个怎样的中国,成为了新的问题。

(二)中共七大教师展示中共七大相关史料并提问:1945年,抗战即将迎来胜利,在延安召开了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及历史意义。

能力培养:指导学生制作日本投降的大事年表,培养学生用图表等形式陈述历史信息的能力。

组织学生探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归纳、分析和判断的逻辑方法,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青年一代应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二、重点难点重点: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分析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

三、教学方法图表法、问题讨论法等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多媒体课件:歌曲《团结就是力量》。

2、中共“七大”召开积极探讨:(1)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及背景是什么?(2)你能归纳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吗?(3)中共“七大”的召开有何伟大的历史意义?3、日本无条件投降阅读本目,动手制作历史大事年表。

指导学生:(1)大事年表应以时间为纲,统领事件,线索清楚。

(2)应注意每件大事的重大意义或影响。

(3)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还应把握大事之间的具体联系,史实如同散落的珠子,要能够用思想的线把它们串起来。

学生展示制作成果。

4、台湾回归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1)台湾回归探讨:问题①,历史上台湾遭受过哪些国家的侵略?中国人民为抗击侵略,维护祖国对台湾的主权进行了哪些斗争?问题②,台湾被日本殖民统治了多少年?何时回归?(2)抗日战争的历史意义填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的5次大规模侵略战争及结果》起止时间战争名称战争结果(包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1840-1842年1856-1860年1894-1895年1900年1937-1945年由史实得出结论: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5、课堂小结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前夕,及时召开的中共“七大”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和实现战后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质课公开课教案20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因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学习,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进一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活动过程1、导入新课课前播放革命歌曲《团结就是胜利》。

讲解1945年的国际国内形势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2、新课讲授(1)中共七大(让学生观看视频比结合课本P103—P104内容,讨论并归纳出本次代表大会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①时间:1945年4月地点:延安(学生回答)②背景(在肯定学生回答后详细讲解)③内容(学生回答,教师在肯定学生的答案后进行归纳讲解)提问:团结体现在哪里?胜利体现在哪里?师:(肯定学生回答,进行归纳)团结是因为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全体党员空前团结。

胜利是此次大会为争取抗战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中国人民期盼已久的时刻终于到来——日本无条件投降(2)抗日战争的胜利①日本无条件投降A、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抗战胜利和日本投降并且阅读课本P104内容,找一找哪些因素促使了日本无条件投降a、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

b、苏联对日宣战并进攻中国东北的日军。

(苏联投入174万人与日本最为精锐的陆军关东军进行殊死搏战)c、中国抗日军民展开大规模反攻。

(毛泽东发表了《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将原本分散的抗日革命根据地一一连通,彻底粉碎了日本想要灭亡中国的迷梦)B、课件打出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图,直观的了解这三股强大攻势,1945年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C、播放视频:过渡二:抗战胜利后,举国欢庆,阔别大陆50年之久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

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以及胜利的意义。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文字,生动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艰辛历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全国各族人民在国共合作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事实。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抗日战争的细节和意义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审视抗日战争,深入剖析胜利的原因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掌握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和英雄人物;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认识抗战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视和平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2.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抗战精神的内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真实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战役和英雄人物为例,剖析抗日战争的胜利过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能力。

4.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抗日战争中的感人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中图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8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

3.教学资源: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文献,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教学。

4.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背景,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原因。

然后提问:“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思考,引发对本节课的兴趣。

《抗日战争的胜利》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名师教学设计(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一. 教材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新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的一课。

本课主要内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抗日战争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抗日战争的细节和深层次原因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抗日战争的经过,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和意义。

2.如何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他们的历史知识水平。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胜利场景,引导学生回顾抗日战争的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抗日战争的经过,让学生了解抗日战争的历程。

通过展示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图片,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抗日战争的艰辛。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教师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他们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

4.巩固(5分钟)学生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确保他们正确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分析抗日战争的胜利,如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与反思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与反思

《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设计与反思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标志,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史实。

理解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日本投降的原因,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声音、课件等多种形式的资料资源辅助教学,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堂学习中来。

提出问题和组织课堂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思考的活跃性,形成互动式教学活动。

让学生集体合作讨论老师提出的思考题,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指导学生自行分析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结合前面所学的近代史知识分析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结合前面几节课学习的知识,对比分析为什么抗日战争会胜利。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抗日战争的胜利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对于世界,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它是自近代以来中国抵御外国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战争的胜利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但是,中国人民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无法用数字来衡量。

引导学生进行对战争的反思,以此培养他们憎恶、痛恨战争和热爱、维护和平的思想感情及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日本投降的时间和标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意义以及探讨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原因,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对比分析抗日战争中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

三、复习检查导入(复习导入法):老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已经学习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了解了九一八事变的大概史实,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雏形。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拉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震惊全世界的南京大屠杀,还有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爱国行动,等等。

那么,在我们学习新课前,复习一下上一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优秀教案

抗日战争的胜利【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七大”的时间、地点,掌握中共“七大”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2.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收集、阅读、讲解有关抗战的故事。

【教学过程】教师准备:分析学情,查找有关资料,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

学生准备:提前预习,搜集有关抗战的资料,阅读有关材料。

(二)教学活动过程1.导入新课昨天、今天、明天提问:每次做完阶段性的测评之后,我们要对成绩及卷面进行怎样的分析?同学回答:与前阶段进行比较.总结经验,制定计划。

从面引出这个工作的名称:昨天,今天,明天。

哎,用“昨天、今天、明天”的方法来学习它的内容。

怎么学呢----可不是让我们学生分析试卷,而是让我们学生站在中国共产党的视角回顾一下它的历史(昨天),分析一下1945年时局(今天),展望一下未来(明天)。

2.学习新课[“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第一步:回忆我党的“昨天”出示三幅图:中国共产党党旗---遵义会议会址百团大战相关图片。

引出相应的三个结果:中共一大的召开------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核心内容----确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

说明----毛泽东思想正确性以上三个结果分析得出值得我党保留的经验A.毛泽东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B.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第二步:分析我党的“今天”分析时局:C.国民党准备攫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搞不团结,面对不团结----解决的办法: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

今天明天第三步:展望一下“明天”日本侵略者被打败----过上幸福的生活---E:建立一个新中国。

以上总结的五点,正是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

最后:结合背景.内容,教师指导学生分析理解会议召开的历史意义。

讨论:为什么说中共“七大”是“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团结”是指全党在毛泽东思想的旗帜下形成了空前的团结和统一。

抗日战争胜利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抗日战争胜利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抗日战争胜利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抗日战争的背景和重要事件,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增强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事件及原因。

2. 难点: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多媒体课件、纸质教材、抗战相关资料。

2. 教学手段:讲授、讨论、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抗日战争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抗日战争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了解抗日战争吗?你们知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吗?步骤二:知识传授(2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重点介绍日军的侵略行为及中国人民的抵抗。

2.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抗日战争的重要事件,并介绍每个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探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战争对于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

步骤三:小组合作学习(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进行深入研究。

要求每个小组讨论该事件的背景、主要人物、重要影响等,并进行展示。

步骤四:展示和讨论(15分钟)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研究的事件,并其他小组进行提问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不同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一些共同原因。

步骤五: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梳理学生展示和讨论的内容,总结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并进行概括性讲解。

教师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提醒学生要始终保持爱国主义情感。

五、课堂作业请学生回家后,写一篇200字的短文,总结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事件和原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了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和展示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程目标
(一)内容标准
(1)了解中共七大的概况。

(2)列举有关日本投降的时间。

(3)认识抗战胜利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中共七大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2)说明促使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主要原因及投降时间。

(3)复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历史意义。

2.过程方法与能力
(1)根据教师设定的目标,结合中共七大基本知识,通过阅读书籍、网上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多种创新形式,增强归纳、比较、理解、表达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增强世界意识,注意培养“以史大鉴”、善于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和感悟历史与现实问题的能力以及辩证地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如举办抗战历史故事会或编辑历史交流小报,观看抗战影视作品,参观历史博物馆和纪念馆,考察相关的遗址和遗迹,阅读抗战文学作品或演唱抗日歌曲,走访老人和抗战英雄等。

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加强对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的全面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中共七大的相关知识,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历尽艰辛,作出了伟大贡献,从而增进对党的无限热爱之情。

(2)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意义的学习,认识到抗日战争打破了近代中国在抵抗外国武装侵略作战中屡战屡败的先例,洗雪了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完全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要点
重点:①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意义。

中共七大是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即将胜利前夕,中国革命又处在转折关头时召开的。

它在政治上和理论上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不仅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充分准备,而且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意义重大。

②日本投降和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迫使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和巨大牺牲。

这次胜利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完全胜利,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难点:①理解中共七大召开的背景及七大确定的党的政治路线的含义和作用。

在教科书没有介绍抗日战争局部反攻和国民党六大内容的情况下,让学生学习理解七大的背景和党的政治路线是比较困难的。

②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意义。

特别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学生分析起来会比较困难。

教学过程与方法:
【直接导入新课】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在民族危亡关头,中国人民同仇敌忾,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终于与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一道,迫使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投降,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抗日战争的胜利”。

【感知历史,感悟历史】
一、迎接光明的中共七大
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讲解。

(1)背景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国际反法西斯斗争的进程和中国抗日战争的迂畏简单分析中共七大召开的历史背景,明确指出中共七大是党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提出了抗战胜利后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个前途,即黑暗前途和光明前途。

(2)召开时间:1945年4~6月。

地点:延安。

指导学生观看教科书插图《中共七大会场》、《毛泽东在会上作政治报告》,加深印象,增加兴趣。

还可补充会议其他情况,增加学生兴趣。

(3)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科书,总结归纳,然后指明:①确定中心议题,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

②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确定了党的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科书小字部分内容,特别指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的报告。

并结合对中共七大背景的分析使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③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可提示学生联系十六大把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④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领导集体。

(4)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为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词语点将(据意写词)。

1.看望;访问。

()
2.互相商量解决彼此间相关的问题。

()
3.竭力保持庄重。

()
4.洗澡,洗浴,比喻受润泽。

()
5.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
七、对号入座(选词填空)。

冷静寂静幽静恬静安静
1.蒙娜丽莎脸上流露出()的微笑。

2.贝多芬在一条()的小路上散步。

3
4
5
1
2
3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