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报告实验步骤
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引言:实验报告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详细记录了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本文档将介绍撰写实验报告时的一般步骤,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指导。
一、引言部分:1.1 实验目的在引言部分,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的。
这个部分需要清晰地阐述为什么要进行这个实验,该实验的目标是什么。
1.2 实验原理接下来,简要介绍实验所依据的原理和理论知识。
涵盖的内容要与实验的主题密切相关,让读者对实验的背景和基础有所了解。
二、实验步骤:2.1 实验材料在开始实验步骤之前,列出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
例如:实验器材、试剂、样品等。
确保实验所需物品的准备工作充分和正确。
2.2 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在这一部分,将实验步骤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描述。
要求结构清晰,语言简明,确保读者能够准确理解实验的进行过程。
表达方式应该是客观、真实、准确的,可以采用过去时态来叙述已经完成的动作。
2.3 数据记录在每个实验步骤之后,相应的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
数据可以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三、结果与讨论:在结果与讨论部分,根据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详细解释实验现象和数据的意义。
如果有需要,可以使用图表来更好地展示结果。
在结果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讨论,并回答实验目的中提出的问题。
四、结论:结论部分是实验报告的总结,要提炼出实验的核心结果和主要观察点。
要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总结实验结果,并与实验目的进行对比和验证。
五、参考文献:最后,在实验报告的末尾列出引用使用的文献资料、参考书籍等信息,这样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查阅相关内容、纠错或进一步深入研究。
结语:本文档简要介绍了撰写实验报告时的一般步骤,包括引言、实验步骤、结果与讨论、结论以及参考文献。
通过遵循这些步骤,能够使实验报告更加系统和有条理。
希望这些信息对于撰写实验报告时有所帮助,能够使你的实验报告更加准确、完整和易读。
实验报告实验步骤模版
一、实验名称二、实验目的三、实验原理四、实验器材五、实验步骤一、实验名称(此处填写实验名称,例如:光电效应实验)二、实验目的1. 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2. 观察光电效应现象;3. 测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4. 探讨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原理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到金属表面时,金属表面的电子吸收光子的能量,从而被激发出来形成光电子的现象。
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Ekm与入射光的频率ν之间存在如下关系:Ekm = hν - W0其中,h为普朗克常数,W0为金属的逸出功。
四、实验器材1. 光电效应实验装置;2. 光源(如汞灯、激光器等);3. 光电倍增管;4. 电流计;5. 电压表;6. 频率计;7. 秒表;8. 毫安表;9. 导线;10. 研磨机;11. 金属板(如铝板、铜板等)。
五、实验步骤1. 装置组装:按照实验装置图,将光电效应实验装置组装完整,确保各部件连接牢固。
2. 调整光源:将光源调整至合适位置,确保光束垂直照射到金属板上。
3. 调整光电倍增管:将光电倍增管调整至最佳位置,确保光电子能够被光电倍增管接收。
4. 调整电流计和电压表:将电流计和电压表分别连接到光电倍增管和金属板上,确保连接牢固。
5. 测量光电效应现象:打开电源,观察光电效应现象。
调整电压表,记录光电效应发生时的电压值。
6. 测量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调整电流计,使电流达到最大值。
记录此时电流计的读数,即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7. 改变入射光的频率:使用频率计调整光源的频率,分别记录不同频率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8. 数据处理: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计算不同频率下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
9.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之间的关系,验证光电效应方程的正确性。
10.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过程,总结实验结果,提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化学实验报告(精选9篇)
化学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精选9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化学实验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化学实验报告篇1实验题目:溴乙烷的合成实验目的:1、学习从醇制备溴乙烷的原理和方法2、巩固蒸馏的操作技术和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
实验原理:主要的副反应:反应装置示意图:(注:在此画上合成的装置图)实验步骤及现象记录:实验步骤现象记录1、加料:将9.0ml水加入100ml圆底烧瓶,在冷却和不断振荡下,慢慢地加入19.0ml浓硫酸。
冷至室温后,再加入10ml95%乙醇,然后在搅拌下加入13.0g研细的溴化钠,再投入2-3粒沸石。
放热,烧瓶烫手。
2、装配装置,反应:装配好蒸馏装置。
为防止产品挥发损失,在接受器中加入5ml40%nahso3溶液,放在冰水浴中冷却,并使接受管(具小咀)的末端刚好浸没在接受器的水溶液中。
用小火加热石棉网上的烧瓶,瓶中物质开始冒泡,控制火焰大小,使油状物质逐渐蒸馏出去,约30分钟后慢慢加大火焰,直到无油滴蒸出为止。
加热开始,瓶中出现白雾状hbr。
稍后,瓶中白雾状hbr增多。
瓶中原来不溶的固体逐渐溶解,因溴的生成,溶液呈橙黄色。
3、产物粗分:将接受器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
静置分层后,将下层的粗制溴乙烷放入干燥的小锥形瓶中。
将锥形瓶浸于冰水浴中冷却,逐滴往瓶中加入浓硫酸,同时振荡,直到溴乙烷变得澄清透明,而且瓶底有液层分出(约需4ml浓硫酸)。
用干燥的分液漏斗仔细地分去下面的硫酸层,将溴乙烷层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入30ml蒸馏瓶中。
接受器中液体为浑浊液。
分离后的溴乙烷层为澄清液。
4、溴乙烷的精制配蒸馏装置,加2-3粒沸石,用水浴加热,蒸馏溴乙烷。
收集37-40℃的馏分。
收集产品的接受器要用冰水浴冷却。
无色液体,样品+瓶重=30.3g,其中,瓶重20.5g,样品重9.8g。
实验报告中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与操作流程
实验报告中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与操作流程引言: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步骤是对实验过程的详细描述与操作流程,它对他人重复实验、验证结果或者进一步探究问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在撰写实验报告时,清晰、准确地描述实验步骤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论述实验报告中实验步骤的写作技巧与操作流程。
一、实验前准备:在实验报告中,实验前准备是第一步需要详细描述的内容。
在这个部分中,可以包括实验所需材料的准备、仪器设备的检查和校准、实验条件的调控等。
同时,为了保证实验的可靠性,还需要描述实验环境的控制以及实验前对样品等的处理。
二、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1. 实验器材的摆放与调整:在实验报告中,详细描述实验器材的摆放与调整是十分关键的。
包括实验器材的摆放位置、仪器设备的连接方式以及调整参数等。
2. 样品的测量与取样:在实验报告中,需要详细描述样品的测量与取样。
具体包括样品的选择和准备、测量方法的描述以及取样的过程等。
3. 控制变量的实施:在实验报告中,详细描述控制变量的实施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包括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操作方式和实验参数等的控制。
4. 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记录:在实验报告中,详细描述实验数据的采集与记录是必不可少的。
这包括了实验过程中数据的测量方法、记录形式以及数据的具体数值等方面。
5. 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在实验报告中,详细描述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是展示实验结果的关键。
可包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及结果的详细说明,以及利用图表等方式直观地展示实验结果。
6. 实验总结与反思:在实验报告中,详细总结与反思是对实验结果及实验过程的评价与展望。
可以包括对实验结果的解释、与理论预期的比较以及对实验中存在问题的反思等方面。
结论:在实验报告中,详细描述实验步骤的操作流程十分重要。
通过清晰准确的描述,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实验过程,从而重复实验、验证结果或者进一步探究问题。
因此,在撰写实验报告时,需要重视实验步骤的详细描述与操作流程的写作技巧,以保证实验结果和实验过程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5篇
化学实验报告范文5篇1.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2)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4)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
(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5)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1)木条不复燃(2)木条不复燃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3)3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4)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5)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量2.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名称探究化学反应的限度实验目的1.通过对FeCl3溶液与KI溶液的反应的探究,认识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
2.通过实验使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观念,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
实验仪器和试剂试管、滴管、0.1mol/L氯化铁溶液、0.1mol/LKI溶液、CCl4、KSCN溶液。
实验过程1.实验步骤。
(1)取一支小试管,向其中加入5mL0.1mol/LKI溶液,再滴加0.1mol/L氯化铁溶液5~6滴。
(2)向试管中继续加入适量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
(3)取试管中上层清液,放入另一支小试管中,再向其中滴加3~4滴KSCN溶液。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1.实验步骤(2)和实验步骤(3)即I2的检验与Fe的检验顺序可否交换?为什么?2.若本实验步骤(1)采用5mL0.1mol/LKI溶液与5mL0.1mol/L氯化铁溶液充分混合反应,推测反应后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粒?为什么?3.化学实验报告范文实验名称用实验证明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有什么不同实验目的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含量越高一、实验器材:药品水槽、集气瓶(250ml)两个、玻片两片、饮料管(或玻璃管)、酒精灯、火柴、小木条、水,盛放废弃物的大烧杯。
物理实验报告及步骤
一、实验目的1. 验证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关系。
2. 研究重力加速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自由落体运动是指物体仅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下落速度与时间成正比,即 v = gt,其中v为下落速度,g为重力加速度,t为下落时间。
三、实验仪器1. 自由落体实验装置(含铁球、细线、支架等)2. 秒表3. 米尺4.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将铁球用细线系好,挂在支架上,调整铁球处于静止状态。
2. 将秒表调零,并确保秒表与铁球在同一水平面上。
3. 将铁球释放,同时启动秒表计时,记录铁球下落的时间t。
4. 用米尺测量铁球下落的距离h,精确到毫米。
5. 重复步骤3和4,进行多次实验,至少进行5次,记录每次实验的数据。
6. 计算每次实验下落速度v,公式为 v = h / t。
7.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v-t图象,观察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8. 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重力加速度的变化。
五、实验数据实验次数 | 下落时间t(s) | 下落距离h(m) | 下落速度v(m/s)--- | --- | --- | ---1 | 1.00 | 4.90 | 4.902 | 1.20 | 5.76 | 4.833 | 1.40 | 6.68 | 4.814 | 1.60 | 7.60 | 4.755 | 1.80 | 8.50 | 4.72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v-t图象,观察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从图象可以看出,速度与时间呈线性关系,验证了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速度与时间成正比的关系。
2. 通过比较不同实验条件下重力加速度的变化,可以发现重力加速度在不同条件下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重力加速度为常数。
七、实验结论1. 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下落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2. 在实验误差范围内,重力加速度为常数。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确保铁球静止,避免因铁球运动不稳定而影响实验结果。
生物实验报告完整步骤
一、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
2. 了解渗透作用原理,验证半透膜的特性。
二、实验原理植物细胞壁具有一定的伸缩性,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时,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会吸水,质壁分离现象消失,细胞发生复原。
三、实验材料1. 植物细胞: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2. 实验试剂:0.5g/mL蔗糖溶液、0.9g/mL生理盐水、蒸馏水3. 实验器材: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剪刀、镊子、烧杯四、实验步骤1. 制备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制片:将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用剪刀剪成小片,放入载玻片中,用盖玻片覆盖,制成临时装片。
2. 观察细胞正常状态: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记录细胞形状、大小、液泡颜色等特征。
3. 质壁分离实验:a. 将制片分为三组,分别加入0.5g/mL蔗糖溶液、0.9g/mL生理盐水、蒸馏水。
b. 观察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记录质壁分离现象发生的时间。
4. 质壁分离复原实验:a. 将制片分为三组,分别加入0.5g/mL蔗糖溶液、0.9g/mL生理盐水、蒸馏水。
b. 观察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变化,记录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发生的时间。
5. 比较不同溶液对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 在0.5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细胞体积缩小,液泡颜色加深。
b. 在0.9g/mL生理盐水中,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细胞体积基本不变。
c. 在蒸馏水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细胞体积恢复正常,液泡颜色变浅。
2. 实验分析:a. 0.5g/mL蔗糖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b. 0.9g/mL生理盐水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相近,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不明显。
c. 蒸馏水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六、实验结论1. 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
实验报告实验过程及步骤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素的性质和作用。
2. 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植物生长素具有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细胞分裂、抑制植物生长等作用。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探究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绿豆种子、生长素、蒸馏水、试管、培养皿、剪刀、镊子、天平等。
2. 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电子天平、酒精灯、火柴等。
四、实验步骤1. 将绿豆种子浸泡在水中24小时,使其充分吸水膨胀。
2. 将浸泡好的绿豆种子分成两组,分别编号为A组和B组。
3. 将A组绿豆种子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作为对照组。
4. 将B组绿豆种子放入培养皿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作为实验组。
5. 将A组和B组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保持温度在25℃左右,培养时间为5天。
6. 每天观察A组和B组绿豆种子的生长情况,记录其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数据。
7. 在培养过程中,定期对培养皿进行清洁,防止污染。
8. 实验结束后,将A组和B组的绿豆种子取出,进行显微镜观察,比较其细胞结构差异。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A组绿豆种子在培养过程中,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逐渐增加,表现出良好的生长态势。
B组绿豆种子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生长情况如下:(1)低浓度生长素溶液:B1组绿豆种子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与A组无明显差异。
(2)中浓度生长素溶液:B2组绿豆种子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明显优于A组。
(3)高浓度生长素溶液:B3组绿豆种子生长高度、叶片数量等指标明显低于A组。
2. 实验分析(1)低浓度生长素溶液对绿豆种子生长无明显影响,说明生长素在低浓度下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不明显。
(2)中浓度生长素溶液对绿豆种子生长有促进作用,说明生长素在适宜浓度下能促进植物生长。
(3)高浓度生长素溶液对绿豆种子生长有抑制作用,说明生长素在过高的浓度下会抑制植物生长。
酸碱滴定实验报告步骤
一、实验目的1. 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习使用酸碱滴定仪器,如滴定管、锥形瓶等。
3. 通过实验,掌握如何利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来测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酸碱中和滴定是基于酸碱反应的化学原理。
在酸碱反应中,酸和碱以等摩尔比反应生成盐和水。
通过滴定实验,我们可以利用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来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通过测量所消耗的酸(或碱)溶液的体积,根据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仪器:- 滴定台- 酸式滴定管- 碱式滴定管- 锥形瓶- 移液管- 烧杯- 酸碱指示剂(如酚酞、甲基橙等)- 洗瓶- 实验记录纸药品:- 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 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 水或其他溶剂- 标准溶液(如0.1mol/L NaOH溶液、0.1mol/L 盐酸溶液等)- 酚酞指示剂(或其他酸碱指示剂)四、实验步骤1. 准备仪器与药品- 检查所有实验仪器是否完好,确保滴定管、锥形瓶等清洁且干燥。
- 准备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和未知浓度的碱(或酸)溶液。
- 准备酸碱指示剂。
2. 滴定管的准备- 将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注入酸式滴定管,并润洗2-3次,确保滴定管内壁被溶液润湿。
- 调整滴定管液面至刻度0以上,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 轻轻转动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满溶液,并确保无气泡。
3. 锥形瓶的准备- 将锥形瓶洗净并沥干。
- 从碱式滴定管中取出25.00 mL的未知浓度碱溶液(或酸溶液),注入锥形瓶中。
- 加入2-3滴酸碱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4. 滴定操作- 将锥形瓶移至滴定台,调整角度以便观察颜色变化。
- 用左手控制酸式滴定管的活塞,右手轻轻摇动锥形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 缓慢滴加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直到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即指示剂颜色变化。
5. 终点判断- 当溶液颜色由粉红色变为无色,且在反滴一滴未知溶液后颜色又恢复为粉红色时,说明滴定达到终点。
科学实验报告15篇(实验报告步骤)
这一现象进行积极思考,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2)通过创设情景质疑-—猜想假设-—观察实验-—合作
交流等方式,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之中的各个环节,培养 学生掌握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结果-—实验验证—得 出结论等思维方法。
(3)在动手实验过程中,通过用看、摸、听、说等方法进 行探究。
三、[设计理念] 通过对以上的分析与思考,我们认为本课的教学应尊重学 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展开观察实 验活动,引导学生从相同现象的观察中进行抽象和概括,实现 认识上的跨越。为此我设计时安排这么几个循序渐进的活动: ①利用已有经验使物体发声,提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②观察、 收集发声物体的变化特点,获得“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初 步感性认识;③通过更多物体,采用实证与反证结合进一步证 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的。 四、[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声音也会停止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比较发声物体和不发声物体的状态,并对
第6页 共29页
音,但不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课在第一课的基础上来研 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控制声音》等课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由两个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 和“自制小乐器”两部分组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研究时就 要比较一下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从中探 究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这两个活动是发展学生关于“声音的 产生”的科学概念的一系列有结构的探究活动,目的不仅是探 究声音产生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和描述发 声体的状态,在大量的科学事实的观察和描述的基础上建构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科学概念。
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步骤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3. 提高实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研究了……(简要说明实验原理),通过……(简要说明实验方法)来验证实验原理。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列举实验所需的仪器)2. 材料:……(列举实验所需的材料)四、实验步骤1. 实验准备(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及时更换;(2)准备好实验所需的材料;(3)熟悉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1)……(步骤一)(2)……(步骤二)(3)……(步骤三)(4)……(步骤四)……(n)……(步骤n)3. 数据记录(1)在实验过程中,详细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实验条件、观察到的现象等;(2)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4. 实验结果分析(1)根据实验数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2)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3)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5. 实验报告撰写(1)按照实验报告格式,撰写实验报告;(2)在报告中详细描述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结果和分析;(3)对实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总结。
五、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安全;2. 注意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避免损坏;3. 实验数据要准确记录,不得篡改;4. 实验过程中,如遇到问题,及时向实验指导老师请教。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1. 实验结果(1)……(展示实验数据)(2)……(展示实验现象)2. 讨论(1)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之间的差异,探讨误差产生的原因;(2)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以后实验提供参考;(3)提出改进实验方法的建议。
七、结论本实验通过……(简要说明实验方法)验证了……(简要说明实验原理),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基本一致,证明了实验方法的可行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简要说明实验技能),为以后实验打下了基础。
配置溶液实验报告步骤(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配置溶液的基本操作方法;2. 熟悉实验室常规仪器的使用;3. 了解溶液浓度的计算和配制。
二、实验原理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液的浓度是指溶质在溶液中的质量分数或摩尔浓度。
配置溶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特定浓度的溶液,以满足实验需要。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电子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
2. 试剂:待配置溶液的溶质、溶剂、标准溶液等。
四、实验步骤1. 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根据实验要求,计算所需溶质的质量。
例如,若需配置1000mL 0.1mol/L的NaCl 溶液,需计算NaCl的质量:n = c × V = 0.1mol/L × 1L = 0.1molm = n × M = 0.1mol × 58.44g/mol = 5.844g2. 称量溶质使用电子天平称取所需质量的溶质,准确到0.01g。
3. 溶解溶质将称取的溶质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溶剂,用玻璃棒搅拌至溶质完全溶解。
4. 定容将溶解好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用溶剂冲洗烧杯和玻璃棒,并将冲洗液一并转移到容量瓶中。
5. 加溶剂至刻度线继续向容量瓶中加入溶剂,直至溶液液面接近刻度线1-2cm处。
6. 调整液面至刻度线改用胶头滴管小心滴加溶剂,使溶液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 混匀溶液盖好容量瓶瓶盖,倒转容量瓶几次,使溶液充分混匀。
8. 配制标准溶液若需配制标准溶液,按照上述步骤,使用移液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加入溶剂定容。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实验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试剂、溶质质量、溶剂体积等数据。
2.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溶液的浓度。
3. 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验误差来源。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所配置溶液的浓度。
2. 分析(1)实验误差分析: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称量误差、量筒读数误差、溶液体积测量误差等。
溶液配制实验报告步骤(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移液管、容量瓶等实验器材。
3. 熟悉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溶液配制是指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根据溶质和溶剂的量比,溶液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的质量与溶液总质量之比。
2. 体积百分比浓度:溶质的体积与溶液总体积之比。
3. 摩尔浓度: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数。
三、实验器材1. 托盘天平2. 移液管3. 容量瓶4. 烧杯5. 玻璃棒6. 滴管7. 溶质(如NaCl、KCl等)8. 溶剂(如蒸馏水)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实验器材洗净、擦干,并检查其完好性。
(2)根据实验要求,称取一定质量的溶质。
(3)将溶质放入烧杯中。
2. 溶解(1)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溶剂,用玻璃棒搅拌,使溶质充分溶解。
(2)溶解过程中,注意观察溶质的溶解情况,避免过度搅拌导致溶质沉淀。
3. 转移溶液(1)将溶解后的溶液通过滴管转移到容量瓶中。
(2)转移过程中,注意不要将烧杯壁上的残留物带入容量瓶。
4. 定容(1)向容量瓶中加入溶剂,直至接近刻度线。
(2)用滴管滴加溶剂,使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3)盖上瓶塞,轻轻摇匀溶液。
5. 标签贴纸(1)在容量瓶上贴上标签,注明溶液名称、浓度、配制日期等信息。
(2)将配制好的溶液放入试剂柜中保存。
五、实验注意事项1. 称取溶质时,注意准确称量,避免误差。
2. 溶解过程中,避免过度搅拌,以免溶质沉淀。
3. 转移溶液时,注意不要将烧杯壁上的残留物带入容量瓶。
4. 定容时,注意液面与刻度线相切,避免过量或不足。
5. 标签贴纸要清晰,便于识别。
六、实验数据记录1. 溶质质量(g)2. 溶剂体积(mL)3. 溶液浓度(mol/L)七、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溶液的浓度,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八、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溶液配制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熟悉了实验器材的使用。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5篇
化学实验报告模板5篇化学实验报告模板1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2)加热实验(1)的试管,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3)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并加入2g二氧化锰,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4)待实验(3)的试管内液体不再有现象发生时,重新加热3mL5%的过氧化氢溶液,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该步骤实验可以反复多次)(5)实验后将二氧化锰回收、干燥、称量。
实验现象及现象解释:实验编号实验现象现象解释(1)木条不复燃(2)木条不复燃H2O2分解O2速度太慢没足够的O2试木条复燃.(3)3H2O2产生大量气泡木条复燃MnO2使H2O2加速分解O2,O2使木条复然(4)新加入的H2O2产生大量气泡因为MnO2继续作为催化挤的作用!H2O2继续分解(5)5MnO2的质量不变因为MnO2是催化剂所以只是改变化学反应速度,不改变其化学性质和质化学实验报告模板2[实验目的]1、掌握常用量器的洗涤、使用及加热、溶解等操作。
2、掌握台秤、煤气灯、酒精喷灯的使用。
3、学会液体剂、固体试剂的取用。
[实验用品]仪器:仪器、烧杯、量筒、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表面皿、蒸发皿、试管刷、试管夹、药匙、石棉网、托盘天平、酒精喷灯、煤气灯。
药品:硫酸铜晶体。
其他:火柴、去污粉、洗衣粉[实验步骤](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1、洗涤一般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试管刷刷洗。
若洗不干净,可用毛刷蘸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若仍洗不干净可用重络酸加洗液浸泡处理(浸泡后将洗液小心倒回原瓶中供重复使用),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淋洗。
2、干燥方法洗净后不急用的玻璃仪器倒置在实验柜内或仪器架上晾干。
急用仪器,可放在电烘箱内烘干,放进去之前应尽量把水倒尽。
烧杯和蒸发皿可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烘干。
操作时,试管口向下,来回移动,烤到不见水珠时,使管口向上,以便赶尽水气。
也可用电吹风把仪器吹干。
实验报告步骤实验目的
一、实验目的1. 熟悉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方法;2. 学会使用滴定管和滴定指示剂;3. 掌握酸碱滴定的数据处理方法;4.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酸碱滴定是一种常用的定量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酸碱反应的化学计量关系,通过滴定剂(酸或碱)的滴定,使待测溶液中的酸或碱达到化学计量点,从而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本实验采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实验中,将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作为滴定剂,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中,不断滴加滴定剂,直至达到化学计量点。
通过计算滴定剂的体积和浓度,可以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滴定管、锥形瓶、移液管、烧杯、玻璃棒、洗瓶、滴定指示剂等;2. 试剂: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待测溶液、标准酸(或碱)溶液、缓冲溶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仪器和试剂;2. 用移液管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加入锥形瓶中;3. 按照滴定指示剂的使用方法,加入适量的指示剂;4. 将已知浓度的酸(或碱)溶液装入滴定管中,记录初始体积;5. 将滴定管垂直放置,缓慢滴加酸(或碱)溶液,同时不断搅拌待测溶液;6. 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当颜色变化明显时,停止滴加酸(或碱)溶液;7. 记录滴定剂的体积,计算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8. 重复实验步骤,求出平均值。
五、数据处理1. 计算滴定剂的体积;2. 根据滴定剂的浓度和体积,计算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3. 求出实验数据的平均值。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待测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2. 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进行对比,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如滴定剂浓度、滴定管读数、操作误差等。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酸碱滴定的原理和方法,学会了使用滴定管和滴定指示剂,熟悉了酸碱滴定的数据处理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提高了实验技能。
同时,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误差产生的原因,为今后类似实验打下了基础。
科学实验报告(10篇)
科学实验报告(10篇)科学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内容7阳光下的影子实验地点室外实验目的观察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实验器材木板、白纸、橡皮泥、木棒实验步骤1、做一个简易的日影观测仪。
2、每隔十分钟,量铅笔影子的长度,在白纸上做下记录。
实验现象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结论1、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和太阳的方向相反。
2、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是随着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短,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长。
实验效果实验人实验时间仪器管理员签字科学实验报告范文(二)实验一:实验名称: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材料: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备用,制取一瓶澄清的石灰水备用、烧杯一个实验过程:1)、将澄清的石灰水倒入烧杯中,观察澄清的石灰水是什么样子的,2)、倒入装有二氧化碳的瓶子,摇晃后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实验二: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实验过程:(1)铜球穿过铁圈(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三: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实验过程:(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四: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实验过程:(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报告的实验课程步骤
一、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
2. 理解渗透作用原理。
3. 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 渗透作用: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移动的现象。
2. 质壁分离: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壁与原生质层分离的现象。
3. 质壁复原:植物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细胞壁与原生质层重新结合的现象。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材料:洋葱鳞片叶、紫色洋葱鳞片叶、清水、10%蔗糖溶液、1%蔗糖溶液。
2. 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剪刀、滴瓶、烧杯、酒精灯。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将洋葱鳞片叶剪成小块,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煮沸,杀死细胞,取出洋葱鳞片叶,放入清水中浸泡30分钟。
2. 制作临时装片:a. 取载玻片,滴加少量洋葱鳞片叶。
b. 用镊子轻轻压扁洋葱鳞片叶,使细胞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
c. 滴加一滴1%蔗糖溶液于载玻片上。
d. 盖上盖玻片,用镊子轻轻压平盖玻片,使细胞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
3. 显微镜观察:a. 将临时装片置于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
b. 记录洋葱鳞片叶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的质壁分离现象。
4. 制作质壁复原临时装片:a. 将洋葱鳞片叶放入10%蔗糖溶液中浸泡5分钟。
b. 取出洋葱鳞片叶,按照步骤2制作临时装片。
c. 显微镜观察,记录洋葱鳞片叶细胞在10%蔗糖溶液中的质壁复原现象。
5. 分析实验结果:a. 对比洋葱鳞片叶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的质壁分离现象和质壁复原现象。
b. 分析渗透作用原理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的应用。
五、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注意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避免损坏镜头。
2. 在制作临时装片时,尽量使细胞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以便观察。
3.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洋葱鳞片叶细胞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变化,以便分析实验结果。
六、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现象,理解渗透作用原理,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实验报告模板 - 实验步骤模板
实验报告模板 - 实验步骤模板一、实验目的此次实验的目的是...二、实验器材和试剂本次实验所使用的器材包括...三、实验步骤1. 步骤一:准备工作步骤一:准备工作- 打开实验室门窗,确保通风良好。
- 穿戴实验室所需的安全防护设备,如实验手套、护目镜等。
2. 步骤二:实验前的准备步骤二:实验前的准备- 将所需要的试剂按照实验要求准备好,并记录好每种试剂的浓度和用量。
- 根据实验所需的步骤,准备好所需的实验器材。
3. 步骤三:实验操作步骤三:实验操作- 根据实验指导书的要求,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实验步骤。
- 在进行每个步骤时,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4. 步骤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步骤四: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 将实验过程中所得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
-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相应的实验结论。
5. 步骤五:实验报告撰写步骤五:实验报告撰写- 根据实验报告模板,撰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 确保实验报告中包含实验目的、器材和试剂、实验步骤、数据处理与结果分析等内容。
四、注意事项-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遵守实验室的相关规定。
- 如有实验操作不熟悉或出现意外情况,请及时寻求实验室老师或助教的帮助。
五、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深刻认识了...并学到了...实验过程中也遇到了...并从中获得了...这次实验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
七、参考文献[1] 实验报告写作规范[2] 实验操作指导书以上是实验步骤模板的基本内容,根据实际实验要求,可适当调整和完善。
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
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对某一化学反应的操作步骤实施和结果分析,验证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巩固和加深对化学实验的理解。
实验装置与试剂:装置:烧杯、蒸馏瓶、试管、温度计、酒精灯、试剂架等。
试剂:稀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浓硝酸溶液等。
实验步骤:1. 实验前准备a. 检查实验装置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其符合实验要求。
b. 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书,熟悉实验步骤和安全注意事项。
2. 实验操作a. 实验开始前,取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倒入烧杯中,并在试管中放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b.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以测量反应溶液的温度变化。
c. 通过试剂架支撑试管,并将试管放在酒精灯上进行加热。
d. 当反应溶液升温到一定温度后,加入少量的盐酸溶液,然后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
3. 实验结果观察和记录a. 在实验过程中,密切观察反应溶液的颜色变化、气体的产生以及温度的变化,并立即记录下来。
b. 观察反应的过程以及时间,并绘制实验关键点的时序图。
c. 记录实验中重要结果和数据,并注意规范记录的要求。
4. 结果分析a. 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进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
b. 比较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释。
c. 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并对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进行评估。
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实验装置的正确使用,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2. 在加入试剂或进行反应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引起意外事故。
3. 合理使用实验装置和试剂,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人身和设备的安全。
4. 实验结束后,将实验装置和仪器仔细清洗,并归还到指定位置。
以上为本次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及结果分析,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实施,我们能够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操作过程,并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
实验的结果和分析能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同时也对我们的实验技巧和科学精神进行了培养和提高。
实验报告中实验步骤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概念和影响因素;2. 探究不同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浓度、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等。
本实验通过改变这些因素,观察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从而探究它们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锥形瓶、烧杯、温度计、秒表、玻璃棒、滴管、试管等;2. 试剂: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硫酸铜固体、铁粉、硫酸铜粉末、NaOH固体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三个锥形瓶,分别编号为A、B、C;(2)向A瓶中加入5mL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向B瓶中加入10mL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向C瓶中加入15mL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3)向三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4)观察并记录三个锥形瓶中沉淀产生的速度。
2. 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两个锥形瓶,分别编号为D、E;(2)向D瓶中加入5mL 0.1mol/L的硫酸铜溶液,向E瓶中加入相同体积的硫酸铜溶液;(3)将D瓶放入冰水中冷却,E瓶放入沸水中加热;(4)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5)观察并记录两个锥形瓶中沉淀产生的速度。
3. 实验三: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两个锥形瓶,分别编号为F、G;(2)向F瓶中加入5g硫酸铜固体,向G瓶中加入5g硫酸铜粉末;(3)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4)观察并记录两个锥形瓶中沉淀产生的速度。
4. 实验四:固体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1)取两个锥形瓶,分别编号为H、I;(2)向H瓶中加入5g硫酸铜固体,向I瓶中加入5g硫酸铜粉末;(3)向两个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氢氧化钠溶液;(4)观察并记录两个锥形瓶中沉淀产生的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报告实验步骤【Desriptive Statistis】,再把【总收入分组】拖入到【Variable(s)】中,点【ok】。
2)点击【数据】-【拆分文件】,把“性别”变量选入分组方式。
然后再点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收入分组”变量,在“显示频率表格”前打勾,按确定输出。
2、筛选除去无收入者,研究有收入人员的行业和职业分布,画出其条形图进行简单分析。
比较一下不同行业的平均收入,哪三个行业平均收入最高,分别为多少。
点击【数据】-【选择个案】-【如果条件满足】-【如果】,在输入框中输入“收入分组0”,按确定,筛选去除无收入者。
再点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行业”和“职业”变量,按【图表】,选择“条形图”,按“确定”输出。
完成以上步骤,再点击【数据】-【拆分文件】,选择“行业”变量进入分组方式。
再点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总收入”变量,点击【统计量】里面的均值,按“确定”输出。
3、筛选除去无收入者,对总收入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其均值和标准差是否为0和1;然后再计算总收入异常值的比重。
【分析】-【描述统计】-【描述】,选择“总收入”变量,在“将标准化得分另存为变量”前打勾。
生成ZA15变量。
再选择“ZA15”变量,勾选【选项】中的“均值”和“标准差”,按“确定”输出。
点击【转换】-【重新编码为不同变量】-【旧值和新值】,把-3至3编码为0,else编码为1。
完成以上步骤后,点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异常值”变量,输出“频率表格”。
第二题:利用外来工调查数据1、利用变量V1_9_1- V1_9_3,计算商业保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都有买的人比例,和一种保险都没有买的人数比例。
点击【转换】-【对个案内的值计数】点击【定义值】,在“值”中输入“1”,按“添加”按钮,按“确定”,生成“购买保险种数”变量。
完成以上步骤后,点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购买保险种数”变量,按“确定”,输出“频率表格”。
2、V2_9_1- V2_9_10是一道关于感兴趣的书刊杂志多选题的数据,这属于那种多选题分解方法呢?进行多选题分析,看看外来工最感兴趣的前三种书刊分别是什么。
【分析】-【多重响应】-【定义变量集】,根据数据选择是多选项二分法还是多选项分类法。
在这题中,应选择多选项分类法。
在范围中输入1到10。
写好名称和标签。
点【添加】生成多重响应集。
完成以上步骤后,再点击【分析】-【多重响应】-【频率】。
按“确定”,输出3、计算食品消费比例(利用食品消费V2_3_1除以总消费V2_3tot),并求出其中位数。
点击【转换】-【计算变量】,在目标变量中输入变量名称:“食品消费比例”。
数字表达式哪里写【V2_3_1V2_3tot】,完成以上步骤后,点击【分析】-【描述统计】-【频率】,选择“食品消费比例”变量,在【统计量】中勾选“中位数”,按“确定”输出。
4、画出教育程度(V1_3)和月收入分组(V2_1)的交叉列联表,输出各单元格的观察次数、期望次数、占行和列变量的百分比;检验教育程度和月收入是否独立,说明你的检验结果。
点击【分析】-【描述统计】-【交叉表】,在行中选择“教育程度”变量,在列中选择“月收入”变量,点击【统计量】,勾选“卡方”,点击【单元格】,勾选“观察值”、“期望值”、“行”、“列”,按“确定”输出5、你还可以想到用这个数据做一两个有意义的分析吗?并解释一下你对输出结果的分析理解。
篇二:华工操作系统实验3实验报告及实验步骤详解华南理工大学操作系统课程实验报告篇三:网页制作实验报告完成步骤《网页与Web程序设计》实验报告年级:201X级(必修)学号:201X 姓名:专业:一、实验题目分析或参考给定的“网站设计实例”,设计一个自选题材的网站。
说明:1.自行设计的网站可以只包含静态网页(.htm),也可以包含动态网页+ Fireorks 8 + Flash 8 + Dreameaver 8 + Aess。
五、实验步骤请填写网站分析与设计的实验步骤。
(一)分析给定的“网站设计实例”1.该网站的树型目录或站点结构图(如图1):……图1 实例网站的树型目录或站点结构2.在该网站首页上“插入”大标题图片和动画文件的操作步骤:……3.在该网站设计中,运用了哪些样式设计技术如CSS等?举例说明:……4.在该网站设计中,下一级网页显示的目标(位置)一般设置为:……;数据库(.mdb)文件为:……。
5.在该网站设计中,较好地运用了如下网页与Web程序设计技术:……(二)设计自选题材网站的具体步骤1.确定主题和收集资料附送:实验报告心电图实验报告心电图1、了解新电测量的原理,并学习用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系统记录人体心电图。
2、学习正常心电图中各波的命名与波形,了解其生理意义。
3、学习利用心电图计量心率,P-R间期、Q-T间期等各项数值。
【实验原理】在正常人体,有窦房结发出的兴奋传播到左、右心房,在传播到左、右心室,先后引起心房、心室收缩。
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电变化传播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等都有一定的规律。
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容积导体),反映到身体表面,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
将测量电极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就是临床上记录的心电图(ECG)。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而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心电图常被用于心动异常病例及心脏传导功能障碍的诊断。
【实验器械】RM6240生理信号计算机采集处理系统、数据输入连接线、电极夹、30%酒精、95%酒精、酒精棉球。
【实验对象】人【实验步骤】1、将连接线连好,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选择“心电实验”。
确保及其妥善接地。
2、受试者摘下眼镜、手表等金属物品及微型电器,在安放电极夹的部位用95%酒精棉球洗脱去油脂,再用30%酒精擦湿以方便导电。
按照标准导联方式(左手接正极,右手接负极,右脚接地,这是标准导联方式之一)接好电极。
电极夹安放在肌肉较少的部分,手部在腕关节屈侧上方3-5m处,足部在小队下端内踝上方约3-5m处。
3、调节基线位置、描记速度、信号增益及方向,使心电通道窗口中的波形易于观察。
4、开始观察并记录心电图,截取波形稳定的几个连续周期,保存文件,标明受试者姓名及实验时间。
【实验结果】1、本人身体放松时的体表心电图描记图如附:图一(1)、图一(3)及其评注所示,周期均匀、基线平稳、峰峰值约为0.4mV。
2、每个心动周期内心电图依次出现心房去极化(P波)、心室去极化(QRS波群)、心室复极化(T波)的三组基本波形。
心室去极化的电位变化比心房去极化要剧烈。
【结果讨论和结论】1、每个人心电图的波形各有不同,但是都有比较明显的三组基本波形,且P波波峰较低且圆滑,QRS波群为明显的尖波,有些人的T波波峰低,有些人T波波峰高,但总体来说T波的波峰比较圆滑。
2、将图一(1)和图一(3)进行比较,二者都是本人放松、安静状态下的体表心电图描记图线,但是(3)图像的曲线较(1)平滑、且基线更为平稳,更容易观察出心电图的特点,为结果提供清晰的信息和帮助。
所以,应该在记录曲线之前先将信号采集处理文件的各个选项调试好,调节灵敏度、滤去高频、低频杂波、调好信号增益等,然后才开始记录,得出清晰易观察的图像!否则波形杂乱可能会掩盖住应得的结论,给研究带来不便!调试时,需使用“50Hz陷波”按钮将50Hz普通照明电路的影响除去,这样将会提高波形的代表性。
3、图一(1)和图一(3)均为本人放松安静状态下的体表心电图描记图线,但是心率相差较大,分析原因应该是:①杂波较多,使得信号处理系统捕捉了错误信息导致所测心率过快;②测得(1)曲线时身体还未完全放松下来。
4、图一(2)的图线中部明显向下凹,可能原因是右手移动了使得骨骼肌紧张所引起的电位变化干扰了体表心电图的曲线。
另外,讲话也会对心电图的曲线有巨大的干扰影响。
5、在描记过程中,屏住呼吸一段时间,发现对心电图没有明显的影响,另外略为剧烈的呼吸也并未对心电图造成明显影响,心电图的曲线一直保持着较为正常的状态。
这也许可以说明呼吸与心电活动的关系不是很大。
6、受试者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将金属物品取下的原因是金属是导体,而描记体表心电图的时候是利用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将生物电活动传播到体表,若仍携带金属物品,体表的电位变化就会被金属干扰导致心电图曲线受到影响而失真。
【思考题】1、为什么在体表可以记录到心电变化?答:。
正常人体中,每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各部分兴奋过程中出现的电变化传播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等都有一定的规律。
由于人体是导体,体内充满了体液,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容积导体),反映到身体表面,便使身体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都发生有规律的电变化。
然后将测量电极(板状)放置在人体表面的一定部位记录出来的心脏电变化曲线,就得到记录的心电图。
2、心电图基线不稳、曲线毛糙的常见原因有哪些?如何处理?答:(1)基线不稳的原因:心电信号被低频信号干扰,导致波的叠加,形成了基线不稳的现象。
解决:将心电信号做高通滤波处理(调整时间常数),即可消除低频信号的干扰从而使基线平稳。
(2)曲线毛糙的原因:心电信号被高频信号干扰,导致波的叠加,使曲线毛糙不平滑。
解决:①移动平均使波形平滑(取测定点前后某一范围的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该点的值);②同期叠加或平均响应法。
3、说明心电图各个波的生理意义。
如果P-R间期延长超过正常值,说明什么问题?当超过一定数值时,表明心脏发生了何种疾病?答:(1)在正常心电图的一个周期内,可见三组基本波形:首先出现的P波代表心房去极化,随后的QRS波群代表心室去极化,T波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