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假字、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文言文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5、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动句
6、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判断句
7、投以骨。 省略句
9、不拘于时。被动句
(屠夫)投(之)以骨
判断句 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10、东阿者,汝之东阿也。 判断句
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翻译要点:要翻译出“XX是什么”。“XX不是什么。
2、省略句 翻译要点:要补充出省略的成分。 3、被动句 翻译要点:要翻译出“被XX”。 4、倒装句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5、直接判断(无标志判断句) 名+名
例: 刘豫州王室之胄。
小结:
1、 1、用“者”或“也”表判断
2、用“为”或“是”表判断
判 3、用“乃”“则”“即”“皆”等表判断。 断 句 4、用否定副词“非”、“莫”、“无”等表示否定
则又何羡乎 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庄子〉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 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 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 词之后。 格式:主+否定词+宾(余、吾、尔、自、之、是)+动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寡人至于国也》)
①籍吏民,封府库 ②火尚足以明也 ③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④渔人甚异之。 ⑤沛公欲王关中 ⑥有泉侧出 ⑦范增数目项王。 ⑧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⑨项伯杀人,臣活之。 ⑩外连横而斗诸侯 ⒒好游者不能穷也。 12、而其见愈奇。 13、乃我困汝。 14、头发上指。 15、吾得兄事之。 16、手巾掩口啼
马上练一练(请你指出活用的类型)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古今异义词1.词语的古今义解释在七年级下的文言文中,古今异义词是一个常见的现象。
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在古代和现代汉语中,同一个词语的意义、用法或者词性有所不同。
例如,“学校”在古代指学府,而今义则指实施教育的机构;又如“国家”,在古代指帝王统治下的地域,而今义则指具有主权和领土的国家。
2.词语演变的原因分析古今异义词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词语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二是社会发展导致词语所反映的事物发生了变化;三是语言交流的需要,使得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了新的意义。
3.如何在阅读中识别古今异义词阅读时,我们要学会识别古今异义词。
一方面要了解词语的古代意义,另一方面要根据上下文判断词语在文中的实际意义。
识别古今异义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二、通假字1.通假字的定义及作用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
通假字的作用主要是为了避讳、美观或者音韵的需要。
例如,“孔子曰”中的“曰”通“日”,意为“说”。
2.通假字的识别方法识别通假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了解通假字的规律,如声旁字代替形声字、形声字代替声旁字等;二是掌握一定的通假字表,以便在阅读中进行对照;三是通过语境和字义来判断字是否为通假字。
3.通假字的阅读技巧阅读文言文时,遇到通假字不要慌张,要学会根据字义和语境来判断。
同时,积累通假字,形成自己的词汇库,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三、词类活用1.词类活用的种类及举例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名词活用作动词,如“司马迁迁”中的“迁”意为“贬谪”;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如“山高水长”中的“长”意为“生长”;动词活用作名词,如“夫子不鼓盗钟”中的“盗”意为“偷钟的人”。
2.词类活用的辨析方法辨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语的原始词类,然后根据其在文中的作用和意义来判断。
通假字、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
通假字、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一、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返”。
2、胡瞻尔庭有县鹑兮!通"悬”。
3、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通"誓”。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熟”。
5、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通"擒”。
6、五万兵难卒合。
通"猝”。
7、雷鼓大振。
通"擂”。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
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性”。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俱”。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
12、已得履,置之其坐。
通"座”。
1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通"剂”。
14、距关,毋内诸侯。
通"拒”。
通"纳”。
15、系向牛头充炭直。
通"值”。
16、才美不外见。
通"现”。
17、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
通"诫”。
18、或隐弗章。
通"彰”。
1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授”。
20、齐与楚从亲。
通"纵”。
21、令壮者无取老妇。
通"娶”。
22、至莫夜月明。
通"暮”。
2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通"影”。
24、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
25、有者半贾而卖。
通"价”。
26、以偿责者矣。
通"债”。
27、奉厚而无劳。
通"俸”。
28、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通"娩”。
29、束载,厉兵,秣马矣。
通"砺”。
30、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通"避”。
3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通"墟”。
32、姊妹兄弟皆列土。
通"裂”。
3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通"锲”。
34、故其畜积足恃。
通"蓄”。
35、少益耆食。
通"嗜”。
3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通"欤”。
《陈涉世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适通“谪”:强迫。
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二、古今异义词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才能出众的人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3、旦日,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处处今义:常常三、词类活用1、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2、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3、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打。
4、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看5、夜篝火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6、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7、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8、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四、重点词语解释1、屯大泽乡屯:停驻2、会天大雨会:适逢;3、或以为亡亡:逃跑;4、举大计亦死举大计:发动起义5、等死:同样6、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中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难道9、辍耕上垄上之:去,往10、怅恨久之怅:失望11、苟富贵,无相忘苟:倘使九、特殊句式1、陈胜者,阳城人也判断句2、此教我先威众耳判断句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4、号为张楚判断句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被动句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省略句五、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文言文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为博士邪“邪”通“耶”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三、词类活用: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四、一词多义: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贤于材人远矣:比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蒙辞以军中多务:用六、特殊句式京中有善口技者(善,形容词作动词,擅长;京城中有个擅长口技艺术的人。
)不能名其一处(名,名词作动词,说出;不能够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1.会宾客大宴。
(应为“会大宴宾客”,宾语前置。
)正碰上由家人大摆宴席请客。
2.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
文中形容声音之杂。
3.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在这时候,客人们没有一个不惊慌变色离开座位,个个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两条腿直发抖,几乎都想抢先逃走。
七年级下册25课活板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有哪
v七年级下册25课活板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及特殊句式有哪
通假字
1.“板”同“版”。
【示例】板印书籍。
2.“已”同“以”。
【示例】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3.“止”同“只”。
【示例】若止印三二本。
4.“文”同“纹”。
【示例】文理有疏密。
古今异义词
1、【冒】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冒之古义:涂盖,敷上今义:向外透,冒失,冒充等
2、【自】一板已自布字古义:另外今义:自己
3、【文理】文理有疏密古义:木材的纹理质地今义:文章内容、词句等方面的条理
4、【药】药稍熔古义:文中所提到的松脂、腊等物今义:药品
5、【布衣】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古义:平民今义:衣服的一种
6、【范】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古义:框子今义:规范
词类活用
1、板印书籍【板】名词作状语,用雕版
2、五代时始印五经【印】名词作动词,印刷
3、火烧令坚【火】名词作状语,用火
4、再火令药溶【火】名词作动词,用火烤
5、木格贮之【木格】名词作状语,用木格
一词多义
【以】1、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用来)
2、以纸帖之/以草火烧/不以木为之者/以手拂之(用)
3、以一铁范置铁板上(把)
特殊句式
1、火烧令坚。
(省略宾语“字印”)
2、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省略介词“于”)。
种树郭橐驼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语句)
种树郭橐驼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语句)种树郭橐驼传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语句长长,读cháng,与“短”相对,如《隆中对》:“身长八尺。
”引申为“长久地”,如《秋水》:“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又引申为“经常地”,如杜甫《蜀相》:“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长,还有“擅长”的意思,如《冯婉贞》:“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长,读zhǎng,生长,如本文“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
”引申为“长大”,如《东方朔》:“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
”再引申为“年纪大”,与“幼”相对,如《木兰诗》:“木兰无长兄。
”再引申为“首领”,如《冯婉贞》:“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
”长,又是官名,古代大县长官叫“令”,小县长官叫“长”。
本文的“长人者”的“长”。
是名词用为动词。
长人者,是“当官治民的人”的意思。
长,还有“多余的”意思,成语“身无长物”“别无长物”,形容穷困或俭朴。
这个“长”,旧读zhàng,今读cháng。
若若,作动词用,有“像、似”的意思,如本文:“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又如《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引申为“及,赶得上”,常用于否定句,如本文:“故不我若也。
”不我若,就是不及我,赶不上我。
若,作代词用,是“你、你的”的意思。
如《陈涉世家》:“若为佣耕,何富贵也?”又如《捕蛇者说》:“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若,作连词用,是“如果”的意思,如本文:“若不过焉则不及。
”传传,作名词用,本义是驿站或驿车,读zhuàn。
如《后汉书·陈忠传》:“发人修道,缮理亭传。
”又如《左传·成公五年》:“梁山崩,晋侯以传召伯宗。
”引申为“宾馆”,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也指“古书”,如《孟子·梁惠王下》:“于传有之。
”引申为“解释经文的著作”,如《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文言文通假字+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中职专用】2023年山东省中职语文春季高考备考冲刺分项突破
【中职专用】2023年山东省中职语文春季高考备考冲刺分项突破文言文通假字+特殊句式+词类活用一、通假字(1)鼓瑟希“希”通“稀”,稀疏(《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2)莫春者“莫”通“暮”,晚(《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吗(《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磨灭(《五人墓碑记》)(5)孙子膑脚“膑”通“髌”,古代削去髌骨的酷刑(《五人墓碑记》)(6)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诗经》)(7)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出现(《五人墓碑记》)(8)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散失(《五人墓碑记》)(9)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指下狱受腐刑(《五人墓碑记》)(10)与尔同销万古愁“销”通“消”,消解(《李白诗二首》)(11)玉盘珍羞直万钱“羞”通“馐”,美味食品;“直”通“值”,价值(《李白诗二首》(12)木直中绳,鞣以为轮“鞣”通“揉”,使……弯曲(《劝学》)(1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暴”通“曝”,晒(《劝学》)(1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通“三”,表多次,经常(《劝学》)(15)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才智,智慧(《劝学》)(16)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生”通“性”,资质,禀赋(《劝学》)(17)南声函胡“函胡”通“含糊”,重浊模糊(《石钟山记》)(18)至莫夜月明“莫”通“暮”,晚(《石钟山记》)(19)爱而不见,搔首踟蹰“爱”通“蔓”,隐藏;“见”通“现”,出现(《诗经·静女》(20)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这里代指彤管(《诗经·静女》)(21)自牧归黄,洵美且异“归”通“馈”,赠送(《诗经·静女》)(22)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匪”通“非”,不是(《诗经·静女》)(2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通“授”,传授(《师说》)(24)或师焉,或不焉“不”通“否”(《师说》)(25)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五人墓碑记》)(26)夫十有一月之中“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五人墓碑记》)(27)敛赀财以送其行“赀”通“资”,资财、钱财(《五人墓碑记》)(28)亦曷故哉“曷”通“何”,什么(《五人墓碑记》)(29)忠义暴于朝廷“暴”通“曝”,显露(《五人墓碑记》)(30)曲终收拨当心画“画”通“划” (《琵琶行》)(31)家在虾蟆陵下住“虾”通“蛤”(《琵琶行》)(32)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琵琶行》)(33)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鸿门宴》)(34)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鸿门宴》)(35)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背叛(《鸿门宴》)(36)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鸿门宴》)(37)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邵“邵”通“隙”,隔阂、嫌隙(《鸿门宴》)(38)具告以事“具”通“俱”,完全、全部(《鸿门宴》)(39)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鸿门宴》)(4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鸿门宴》)(41)沛公不胜梧杓“梧”通“杯”(《鸿门宴》)(42)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坐”通“座”,座位(《鸿门宴》)(43)一尊还酹江月“尊”通“樽”,酒器(《念奴娇·赤壁怀古》)(44)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员”通“圆”(《张衡传》)(45)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张衡传》)(46)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捉住(《张衡传》)(47)可予不“不”通“否”(《廉颇蔺相如列传》)(48)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廉颇蔺相如列传》)(49)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审察(《廉颇蔺相如列传》)(50)秦自缪公以来“缪”通“穆”(《廉颇蔺相如列传》)(51)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廉颇蔺相如列传》)(52)举酒属客“属”通“嘱”,指劝人饮酒(《赤壁赋》)(53)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赤壁赋》)(54)山川相缪“缪”通“缭”,盘绕(《赤壁赋》)二、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作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七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是指在古代和现代语境中,词义有所不同的词语。
在文言文中,这类词语非常常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词语,我们需要掌握古今异义词的辨识方法。
1.词语的古义与今义对比例如,“走”在古代意为跑,而今义为行走;“病”在古代意为生病,而今义为生病或缺点。
通过对比古今义项,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词语在古代和现代的意义有所不同。
2.古今异义词的辨识方法(1)联系上下文:根据句子所在的语境,判断词语的意义。
(2)课文迁移:通过已学过的课文知识,推断词语的古今义。
(3)查阅词典:利用词典查找词语的古义,进行对比。
3.练习与解析(1)下列词语中,古今异义词是:A.走B.病C.朋友D.读书答案:B。
病在古代意为生病,而今义为生病或缺点。
(2)解释下列句子的古今异义词:“刘备走马荐诸葛。
”答案:走在这里意为跑,与现代汉语中的行走不同。
二、通假字通假字是指在文言文中,用一个字代替另一个字的现象。
通假字在文言文中占有较大比重,掌握通假字的识别技巧对我们阅读和理解文言文至关重要。
1.通假字的定义及作用通假字在古代汉语中起到了丰富语言表达和避免文字重复的作用。
通假字的存在使得文言文更加简洁、优美。
2.通假字的识别技巧(1)形声字代替形声字例如:“狱”通“圄”,“详”通“祥”。
(2)同音字代替同音字例如:“夜”通“液”,“道”通“导”。
(3)异体字代替本字例如:“广”通“旷”,“辟”通“避”。
3.练习与解析(1)下列字中,哪个是通假字?A.狱B.祥C.夜D.道答案:A。
狱是通假字,通“圄”。
(2)解释下列句子的通假字:“刘备狱诸葛亮。
”答案:狱在这里通“荐”,意为推荐。
三、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在文言文中,词语根据语境的不同,改变其词性的现象。
词类活用在文言文中非常常见,掌握词类活用的种类及辨别方法对我们阅读和写作文言文有很大帮助。
1.词类活用的种类及例子(1)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舟楫”意为船和桨,在这里用作动词,表示划船。
《荆轲刺秦王》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总结
《荆轲刺秦王》二、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决”通“诀”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陵”通“凌”凌辱三、古今异义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古义:信物;今义:书信)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古义: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年长之人)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古义:重金收买;今义:购买)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古义:可以用(它);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古义:同意,愿意;今义:故意)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古义:袒露一只臂膀;今义:偏护双方中的一方)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古义:在这时;今义: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11.终已不顾(顾: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古义:粗鄙的人;今义:卑鄙的人)13.图穷而匕首见(穷:古义:穷尽;今义:缺少钱财)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古义:宽容,原谅;今义: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假借名义)15.秦王还柱而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古义: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用手“提”着篮子之类)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古义:投击;今义:垂手拿着)17.诸郎中执兵。
春考 第一册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文言文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知识整理第一册一、《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通假字1、鼓瑟希,铿尔。
(希通稀)2、莫春者,春服既成。
(莫通暮)词类活用1、比及三年,可使足民2、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3、风乎舞雩,咏而归。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5、鼓瑟希,铿尔。
特殊句式1、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宾语前置)2、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状语后置)3、为国以礼(状语后置)4、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状语后置)5、异乎三子者之撰。
(状语后置)二、《报任安书》通假字1、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膑通髌)2、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底通抵)3、退而论素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见通现)4、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失通佚)5、则仆偿前辱之责。
(责通债)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摩通磨)词类活用特殊句式1、至激于义理者不然(状语后置)2、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状语后置宾语前置)3、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状语后置)4、文采不表于后世也。
(状语后置)5、盖文王拘而演《周易》(被动句)6、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被动句)7、虽万被戮,岂有悔哉?(被动句)8、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被动句)三、李白诗二首《将进酒》通假字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通消)《行路难(其一)》通假字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通馐,直通值)四、《劝学》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通揉)2、其曲中规,虽有槁暴。
(有通又)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通三)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词类活用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上食埃土,下引黄泉。
特殊句式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状语后置)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省略句)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后置)五、《石钟山记》通假字1、南声函胡。
(函胡通含糊)词类活用1、微风鼓浪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
文言文通假字梳理1.尊君在不(“不”同“否”) 《世说新语》二则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论语〉十二章》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论语〉十二章》4.诲女知之乎。
(女通汝,你)《〈论语〉十二章》5.对镜帖花黄(“帖”同“贴”,粘贴)《木兰诗》6.无他,但手熟尔(“尔”同“耳”,相当于“罢了”)《卖油翁》7.徐以杓酌油沥之(“杓”同“勺”,勺子)《卖油翁》8.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阙”同“缺”,空隙、缺口) 《三峡》9.蝉则千转不穷(“转”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与朱元思书》10.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反”同“返”,返回)《与朱元思书》11.亲戚畔之(“畔”同“叛”,背叛)《〈孟子〉三章》12.往之女家(“女”同“汝”,你)《〈孟子〉二章》13.曾益其所不能(“曾”同“增”,增加)《〈孟子〉三章》14.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孟子〉三章》15.入则无法家拂士(“拂”同“弼”,辅佐)《〈孟子〉三章》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愚公移山》17.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愚公移山》18.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愚公移山》19.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式”同“轼”,车前横木,文中是动词,扶轼)《周亚夫军细柳》20.便要还家(“要”同“邀”,邀请)《桃花源记》21.左手倚一衡木(“衡”同“横”,同“竖”相对)《核舟记》22.北冥有鱼(“冥”同“溟”,海)《北冥有鱼》23.《兑命》曰“学学半”(前一个“学”同“敩”,教导)《礼记》二则24.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大道之行也》25.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大道之行也》26.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马说》27.才美不外见(“见”同“现”,表现)《马说》28.食之不能尽其材。
五蠹中的词多义,特殊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五蠹》文言知识总结2009-04-04 16:13一、通假字1、民食果蓏蜯蛤:蜯,同“蚌”。
2、而民说之:通:“悦”。
二、古今异义1、人民不胜(shēng)禽兽虫蛇:古义:力不能敌今义:失败2、论世之备,因为之备:古义:从而为(之)今义: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3、古者丈夫不耕:古义:指男丁。
今义:指女子的配偶。
4、而民自治:古义:自然就不乱今义:对自己的事物行使一定的权力。
5、事力劳而供养薄:古义:享用之物今义:供养长辈或年长的人生活所需。
6、身执耒插以为民先:古义:来作为今义:以为7、地方百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①指区域。
②“中央”相对。
8、今欲与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古义:“政”指方法、措施;“治”指“治理”,可译为“用…措施治理”今义:政府、党政、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9、子孙累世契驾,故人重之:古义:“故”意为因此;“人”指人们,可译为“因此人们…”今义:①老朋友②死去的人10、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古义:“故”译为所以,“事”指事情,可译为“所以事情”今义:①旧日的形式制度;例例的事。
②真实的或者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感染人。
四、词类活用1、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名词活用作动词,发大水。
2、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赞美。
3、不期修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古法。
4、不法常可: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
5、禽兽之皮足衣也:名词活用作动词,穿。
6、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赞美。
五、特殊句式省略句(1)省略宾语:使(之)王天下。
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之)。
(2)省略介词“于”:泽居苦(于)水者。
倒装句(1)状语后置:今有构木钻火遂于夏后氏之世者。
虽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
娄腊而相遗以水。
然则今有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
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2)宾语前置:是以圣人不期修古。
被动句:必为鲧属笑矣。
《孟子》三章特殊句式
《孟子》三章特殊句式通假字、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重点词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畎亩】间、田地.【大任】重大的责任,担子.【行拂乱其所为】行拂,所行不顺.【所以动心忍性】所以,用来二、《〈孟子〉两章》通假字【亲戚湖畔之】“畔”通“叛”,背叛.【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增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衡”通“横”,梗塞,指不顺.【入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辅佐.三、一词多义【之】亲戚畔之:代词,他三里之城:助词,的寡助之至:动词,到【于】舜发于畎亩之中:从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给征于色:在生于忧患:由于,在【而】而后作:承接连词而死于安乐也:并列连词【拂】行拂乱其所为(阻挠,违反)拂士(同“弼”,辅佐,辅弼)【以】以天下之所顺:凭所以动心忍性:用来【发】发于畎亩:举,被任用发于声:表现四、古今异义【委而去之】古义:放弃今义:委托【委而去.之】古义:离开今义: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疆域【七里之郭.】古义:外城今义:姓氏【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舜发于畎亩之中】古义:被任用今义:送出、交付【举于版筑.之间】古义:捣土用的杵今义:建筑、修路【举于士.】古义:狱官)今义:士兵【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征验,表现今义:出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古义:古义──明白,了解;今义:比喻五、词类活用【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一般“威”是形容词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作“威慑”讲【必先苦其心志】一般“苦”是形容词,在此为动用法,使……痛苦.【劳其筋骨】一般“劳”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劳累.【饿其体肤】一般“饿”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饥饿.【空乏其身】一般“空”“乏”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贫困.【行拂乱其所为】一般“乱”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额倒错乱.【所以动心忍性】一般“动”是动词,“忍”是形容词,在此为使动用法,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人恒过】一般“过”是名词,在此活用为动词,犯错误、犯过失【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一般“入”“出”是动词,在此活用为为名词,国内、特殊句式:1)若是其大乎?这是倒装句,正常的句式是其大若是乎?(它真有这么大吗?)用倒装来表示惊诧之意,和英文很像。
五蠹中的词多义,特殊句式,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
《五蠹》文言知识总结2009-04-04 16:13一、通假字1、民食果蓏蜯蛤:蜯,同“蚌”。
2、而民说之:通:“悦”。
二、古今异义1、人民不胜(shēng)禽兽虫蛇:古义:力不能敌今义:失败2、论世之备,因为之备:古义:从而为(之)今义:连词,表示原因或理由。
3、古者丈夫不耕:古义:指男丁。
今义:指女子的配偶。
4、而民自治:古义:自然就不乱今义:对自己的事物行使一定的权力。
5、事力劳而供养薄:古义:享用之物今义:供养长辈或年长的人生活所需。
6、身执耒插以为民先:古义:来作为今义:以为7、地方百里:古义:土地方圆今义:①指区域。
②“中央”相对。
8、今欲与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古义:“政”指方法、措施;“治”指“治理”,可译为“用…措施治理”今义:政府、党政、社会团体和个人在内政及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
9、子孙累世契驾,故人重之:古义:“故”意为因此;“人”指人们,可译为“因此人们…”今义:①老朋友②死去的人10、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古义:“故”译为所以,“事”指事情,可译为“所以事情”今义:①旧日的形式制度;例例的事。
②真实的或者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感染人。
四、词类活用1、天下大水而鲧禹决渎:名词活用作动词,发大水。
2、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赞美。
3、不期修古: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古法。
4、不法常可:名词活用作动词,效法。
5、禽兽之皮足衣也:名词活用作动词,穿。
6、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赞美。
五、特殊句式省略句(1)省略宾语:使(之)王天下。
桀纣暴乱而汤武征伐(之)。
(2)省略介词“于”:泽居苦(于)水者。
倒装句(1)状语后置:今有构木钻火遂于夏后氏之世者。
虽虏之劳不苦于此矣。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
娄腊而相遗以水。
然则今有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
则齐荆之欲不得行于二国矣。
(2)宾语前置:是以圣人不期修古。
被动句:必为鲧属笑矣。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沁园春长沙》1.粪土当年万户侯粪土:意动用法,视……如粪土,表示鄙视。
《短歌行》1.契阔谈讌“讌”同“宴”。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通假字列缺霹雳:“列”通“裂”。
(二)古今异义1.烟涛微茫信难求信,古义指实在,副词,今义是书信,名词。
2.云霞明灭或可睹灭:暗,今义是熄灭。
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古义超出,今义抽出。
(三)词类活用1.虎鼓瑟兮鸾回车名词“鼓”用作动词,弹奏;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名词“事”作动词,侍奉;3.栗深林兮惊层巅栗、惊,均为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战栗”、“使……惊骇”。
4.云青青兮欲雨雨,名词作动词,下雨。
(四)名词用作状语1.对此欲倒东南倾方位名词“东南”用作“倾”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南;2.訇然中开“中”用作“开”的状语,在中间;3.古来万事东流水方位名词“东”用作“流”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方向,向东。
(五)句式:省略句1.海客谈瀛洲,(大海)烟涛微茫(瀛洲)信难求;2.对此欲倒(于)东南倾;3.一夜飞渡(于)镜湖月;4.(我)脚著谢公屐;5.(我)且放白鹿青崖间。
《琵琶行》(一)句式1.互文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也可以叫“异义对应”)(译:主人和客人一起下了马,来到船上)3.省略(1)初为《霓裳》后《六幺》“平行语省略”(王力《汉语诗律学》提法)省掉“为”与之相同的还有:“今年欢笑复明年(欢笑)”、“春江花朝秋(江)月夜”(2)本长安倡女省略谓语,“本(是)长安倡女”(3)使快弹数曲省略“之”,琵琶女,“使(之)快弹数曲”(4)送客湓浦口省略“于”,在,“送客(于)湓浦口”(5)感斯人言省略“于”,被,“感斯(于)人言”(6)沉吟放拨插弦中省略“于”,在,“沉吟放拨插(于)弦中”4.状语后置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
“转徙于江湖间”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江湖间转徙”。
5.介宾短语后置(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于,向。
《陈涉世家》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
一、通假字1、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适通“谪”:强迫。
2、为天下唱唱通“倡”,首发二、古今异义词1、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或:古义:有的人今义:或者,也许2、号令召三老、豪杰及皆来会计事豪杰:古义:有声望和有地位的今义:才能出众的人会计:古义:聚会商议今义:管理财务计算的人3、旦日,卒中往往语往往:古义:处处今义:常常三、词类活用1、大楚兴,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2、天下苦秦久矣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3、尉果笞广笞:用鞭、杖打。
4、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看5、夜篝火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6、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及“所”一起作“鱼”的定语7、将军身被坚执锐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8、忿恚尉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四、重点词语解释1、屯大泽乡屯:停驻2、会天大雨会:适逢;3、或以为亡亡:逃跑;4、举大计亦死举大计:发动起义5、等死:同样6、扶苏以数谏故数:屡次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间:暗中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难道9、辍耕上垄上之:去,往10、怅恨久之怅:失望11、苟富贵,无相忘苟:倘使九、特殊句式1、陈胜者,阳城人也判断句2、此教我先威众耳判断句3、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判断句4、号为张楚判断句5、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被动句6、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省略句五、理解性默写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作舆论准备:篝火狐鸣,鱼腹置书。
4、“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及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6、陈胜为起义做了哪些舆论准备(宣传工作)? 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假字、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一、通假字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返”。
2、胡瞻尔庭有县鹑兮!通“悬”。
3、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通“誓”。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通“熟”。
5、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通“擒”。
6、五万兵难卒合。
通“猝”。
7、雷鼓大振。
通“擂”。
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
9、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通“性”。
10、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通“俱”。
11、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嘱”。
12、已得履,臵之其坐。
通“座”。
13、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通“剂”。
14、距关,毋内诸侯。
通“拒”。
通“纳”。
15、系向牛头充炭直。
通“值”。
16、才美不外见。
通“现”。
17、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
通“诫”。
18、或隐弗章。
通“彰”。
1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通“授”。
20、齐与楚从亲。
通“纵”。
21、令壮者无取老妇。
通“娶”。
22、至莫夜月明。
通“暮”。
2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通“影”。
24、诸侯之地有限,而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
25、有者半贾而卖。
通“价”。
26、以偿责者矣。
通“债”。
27、奉厚而无劳。
通“俸”。
28、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
通“娩”。
29、束载,厉兵,秣马矣。
通“砺”。
30、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通“避”。
31、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通“墟”。
32、姊妹兄弟皆列土。
通“裂”。
33、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
通“锲”。
34、故其畜积足恃。
通“蓄”。
35、少益耆食。
通“嗜”。
36、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与!通“欤”。
37、道而弗牵。
通“导”。
38、拜送书于庭。
通“廷”。
39、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通“旨”。
40、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通“非”。
41、操吴戈兮被犀甲。
通“披”。
42、公输盘不说。
通“悦”。
43、吾知所以距子矣。
通“拒”。
44、公输盘诎。
通“屈”。
45、屈平既绌。
通“黜”。
46、离骚者,犹离忧也。
通“罹”。
47、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通“谪”。
48、必以此人为不知白黑之辩矣。
通“辨”。
49、摧藏马悲哀。
通“脏”。
50、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通“叛”。
51、填国家,吾不如萧何。
通“镇”。
52、甚矣,汝之不惠!通“慧”。
5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通“背”。
54、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通“早”。
55、要项伯。
通“邀”。
56、乡师而哭。
通“向”。
57、既陈而后击之。
通“阵”。
58、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通“才”。
59、左手倚一衡木。
通“横”。
60、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通“缺”。
61、烟炎张天。
通“焰”。
通“涨”。
62、流血漂卤。
通“橹”。
63、今之乐由古之乐也。
通“犹”。
64、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无”。
65、弟子趣之。
通“促”。
66、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伸”。
67、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
通“疲”。
68、技盖至此乎?通“盍”。
69、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通“耶”。
70、从弟子十人所。
通“许”。
71、圣人非所与熙也。
通“戏”。
72、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通“驱”。
通“着”。
二、古今异义请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异义词。
1、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2、把握其为物轻微易藏,在于把握,可以周海内而无饥寒之患。
3、不必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不避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
5、便宜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
6、不过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7、不好是女子不好。
烦大巫为人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8、从而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9、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从容中道。
10、赤子皆我东南赤子膏血也。
11、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12、、春秋天子春秋鼎盛。
蟪蛄不知春秋。
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13、地方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
14、怠慢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15、反复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16、非常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7、风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18、逢迎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19、扶老策扶老以流憩。
20、感激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1、更衣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22、故事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23、豪杰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24、何苦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5、会计号令召三老、豪杰与来会计事。
26、活人丽土之毛足以活人者,多矣。
27、或者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
28、即使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
29、交通因其富厚,交通王侯。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30、结束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31、鞠躬我鞠躬不敢息。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2、具体亦雁荡具体而微者,但此土彼石耳。
33、绝境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4、开张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35、慷慨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
36、可恨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37、可怜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8、可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9、口舌国事如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
40、老大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41、烈士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42、留意先生可留意矣。
43、美人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44、南面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45、妻子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46、其实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47、前进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48、亲戚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49、秋天秋天漠漠向昏黑。
50、人情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
51、山东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52、稍稍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53、束手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54、虽然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之械,必取宋。
”55、所以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6、同志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
57、往往旦日卒中往往语……58、无赖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59、无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0、无日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61、牺牲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62、县官今募天下入粟县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
63、小生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4、行为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
65、宣言廉颇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66、学者古之学者必有师。
67、一切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
68、以往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69、以为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70、因而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
71、殷勤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
72、用心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73、有意先生有意欲为文收责于薛乎?将军岂有意乎?74、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75、约束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76、左右王顾左右而言他。
77、丈人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乞丈人一言而生。
78、中国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79、指示璧有瑕,请指示王。
80、智力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81、致意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
82、至于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83、祖父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84、作文属予作文以记之。
三、词类活用请指出下列各句中下加横线词的活用情况:1、序八州而朝同列。
名作动使动2、驴不胜怒,蹄之。
名作动3、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名作动名作动4、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
名作动5、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动使动6、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名作动动作名7、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
使动名作动8、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名作动9、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方位名词作动词10、请勾践女女于王,大夫女女于大夫。
名作动名作动11、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名作动1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作动名作动名作动1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名作动名作动14、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名作意动15、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意动意动16、又隆冬,贫者席地而卧,春气动,鲜不疫矣。
名作意动17、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形作意动名作意动18、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名词作状语19、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名词作状语20、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名词作状语21、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名词作状语22、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方位名词作状语2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名词作状语四、特殊句式请指出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并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3、“离骚”者,犹离忧也。
4、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5、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6、刘备,天下枭雄。
7、此非曹孟德之诗乎?8、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9、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1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13、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14、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15、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以上为判断句。
1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17、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18、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19、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20、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21、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22、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23、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
24、操兵破,必北还。
25、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以上为被动句。
26、古之人不余欺也。
27、良问曰:“大王来何操?”28、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29、王问:“何以知之?”3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1、微斯人,吾谁与归?32、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33、宋何罪之有?3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5、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
以上为宾语前臵句。
36、贤哉,回也!37、甚矣,汝之不惠!38、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以上为主谓倒臵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