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全译(特装珍藏版)

合集下载

《二十四史》前世今生

《二十四史》前世今生

《二十四史》前世今生——“百衲本”与“聚珍本”肖伊绯《中华读书报》〔2022年06月13日14版〕“百衲本”《二十四史》的缩印精装本“聚珍本”《二十四史》专用书柜《百衲本二十四史影印描润始末记》,商务印书馆1933年12月出版《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

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历史上刊印全套“二十四史”的主要有过三种版本: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本”、清朝末年由金陵、淮南、浙江、江苏、湖北五个书局刻印的“局本”,以及民国时期由商务印书馆影印的“百衲本”与中华书局排印的“聚珍本”。

百衲本与聚珍本二十四史几乎同时印制、同时出售,并受到来自不同层面读者的喜爱与追捧,当年的畅销与流行程度也不相伯仲,堪称《二十四史》近代版本中的“双子星”。

披沙沥金“百衲本”“百衲本”《二十四史》是张元济〔1867—1959〕主持下的商务印书馆,消耗巨资广搜各史的宋元善本,采用当时最先进的摄影制版技术,呕心沥血十余年方大功告成。

因“百衲本”《二十四史》选用的各种珍罕版本因年代久远而残缺不全,乃是通过许多版本相互参校、补缀而成,有如僧人的“百衲衣”,故得此名。

“百衲本”《二十四史》以其学术价值之高,从印制之初的各界赞誉到之后风行七、八十年间的口碑,都足以印证。

民国十九年〔1930〕三月,商务印书馆正式发布《百衲本二十四史预约样本》,标志着这部历史上最正确版本的《二十四史》出版发行工作揭开序幕。

二十四史全译(豪华版)

二十四史全译(豪华版)

二十四史全译(豪华版)作者:许嘉璐安平秋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年开本:16开册数:全213卷光盘数:0定价:60000元优惠价:22000元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在当代, 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二十四史全译》,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二十四史》国家译本。

修史、读史,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传统,但是,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阻碍了人们阅读史书的努力。

现在能够直接阅读文言文史书的,已经越来越少了。

如再不抓紧翻译,《二十四史》将可能如同梵文一样,成为只有少数人能够读懂的古文字。

在世界所有的古代语言中,梵语文献的数量仅次于汉语,内容异常丰富,但因语文奥古,时至今日,有四大圣典之称的《梨俱吠陀》、《沙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以及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却只能束之高阁,仅供少数学者研究之用。

为了避免《二十四史》重蹈四大圣典两大史诗的命运,最有效的办法是将其翻译成现代社会通用行的白话文。

但《二十四史》翻译的难度之大,超出了常人想象,也大大出乎主编许嘉璐的预料。

能担此任者,必须是既通晓中国历史,又精通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专家学者。

特别是对天文等专门学科的翻译,除文字功底外,还必须同时具备古代和现代的相关专业知识。

兼具上述多种能力的学者屈指可数。

用“抢救”一词来形容当时(1991年)的紧迫感恰是恰其分的。

《二十四史》是中华民族嬗递传写了近五千年的国史,向由“国家开局,宰臣董理”。

对前史的修撰与定编,以及为着阅读与流传而对古史进行的注释、翻译、考评、辑迭,这两个命题是我国每一时代政治领袖维系民族史延续不可推诿的责任。

二十四史的基本介绍

二十四史的基本介绍

二十四史的基本介绍“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即为《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四本书。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二十四史的基本介绍,希望你喜欢。

二十四史之简介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陈寿的《三国志》即:[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南朝宋]范晔的《后汉书》二十四史之史记简介《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

史记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

《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104年至公元前91年,本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

“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

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

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

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十多年后,终于完成。

撰述动机司马迁著《史记》,其史学观念在于“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探求的天人之际,并非承认天的神秘力量反而重视天人之间关系的演变,从而了解“古今之变” 的关键,探求出历史动态发展变化的层面,最终完成“一家之言”。

而他的撰述动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司马迁为了继承其父司马谈编订史书的遗志,完成撰述《史记》的宏愿。

司马氏世代为史官,司马谈一心继承先人久绝的世业—太史令,重现孔子撰述《春秋》的精神,整理和论述上代历史。

《點校本二十四史》(精裝版全二四一冊)中華書局

《點校本二十四史》(精裝版全二四一冊)中華書局

《點校本二十四史》(精裝版全二四一冊)中華書局
《點校本二十四史》(精裝版全二四一冊)中華書局
01《史記》一三〇卷〔西漢〕司馬遷
02《漢書》一〇〇卷〔東漢〕班固
03《後漢書》一二〇卷〔劉宋〕范曄
04《三國志》六五卷〔西晉〕陳壽
05《晉書》一三〇卷〔唐〕房玄齡等
06《宋書》一〇〇卷〔梁〕沈約
07《南齊書》五九卷〔梁〕蕭子顯
08《梁書》五六卷〔唐〕姚思廉
09《陳書》三六卷〔唐〕姚思廉
10《魏書》一一四卷〔北齊〕魏收
11《北齊書》五〇卷〔唐〕李百藥
12《周書》五〇卷〔唐〕令狐德棻等
13《隋書》八五卷〔唐〕魏徵等
14《南史》八〇卷〔唐〕李延壽
15《北史》一〇〇卷〔唐〕李延壽
16《舊唐書》二〇〇〔後晉〕劉昫等
17《新唐書》二二五卷〔宋〕歐陽修、宋祁
18《舊五代史》一五〇卷〔宋〕薛居正等
19《新五代史》七四卷〔宋〕歐陽修
20《宋史》四九六卷〔元〕脱脱等
21《遼史》一一六卷〔元〕脱脱等
22《金史》一三五卷〔元〕脱脱等
23《元史》二一〇卷〔明〕宋濂等
24《明史》三三二卷〔清〕張廷玉等。

二十四史简介

二十四史简介

二十四史简介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

除《史记》是通史且为私修外,其余都是断代史,且大多为官修。

“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

”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

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

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

【二十四史的地位】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又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

“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

”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

这套史书,总共3249卷,约有4000万字。

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17年(公元1644年)止,前后历时4000多年,可以说是中国的一部比较完整、系统的“编年大史”。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

1921年,中华民国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

二十四史全译txt

二十四史全译txt

二十四史全译txt一、引言《二十四史全译txt》是一部涵盖中国历史上从古代到近代的二十四部史书的全译版本,以txt格式方便读者在各种设备上阅读。

二十四史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史书集合,记录了中国自公元前3000多年至清朝末年的历史文化,被誉为中国史学瑰宝,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档将介绍《二十四史全译txt》的组成、特点以及相关使用注意事项。

二、组成《二十四史全译txt》由以下二十四部史书构成:1.《史记》2.《汉书》3.《后汉书》4.《三国志》5.《魏书》6.《晋书》7.《宋书》8.《南齐书》9.《梁书》10.《陈书》11.《齐书》12.《周书》13.《隋书》14.《北齐书》15.《南史》16.《北史》17.《旧唐书》18.《新唐书》19.《旧五代史》20.《新五代史》21.《旧宋史》22.《新宋史》23.《元史》24.《明史》每一本史书都经过精心翻译,以确保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

三、特点1.全面性:《二十四史全译txt》覆盖了中国自古代到近代的历史事件,呈现了中国历史的全貌。

2.语言简洁明了: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翻译时尽可能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避免复杂的古文表达方式,提高阅读体验。

3.格式规范:《二十四史全译txt》以Markdown格式输出,可以方便地在各种平台上使用和传播,同时也支持灵活的排版和格式调整。

4.易于阅读:txt格式的文档可以在各种设备上进行阅读,包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等,方便读者随时随地学习和研究。

四、使用注意事项1.请注意保存文件的格式为txt,确保能够正常打开和阅读。

2.由于修订版本可能会有所不同,请尽量使用最新的版本,以确保准确的翻译和内容。

3.本文档仅为翻译版的文件,如需更多详细的注释和解释,请参考原版史书。

4.对于有特定需求的读者,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自行调整格式和排版,包括字体、字号和行距等。

五、结语《二十四史全译txt》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部集中了中国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源。

二十四史简介

二十四史简介
赵翼《廿二史札记》
• 清 赵翼(1727~1814)撰。 • 清代史学考据重要著作。计三十六卷,补遗一卷。 • 其以笔记条列方式,考据包括《史记》至《明史》等二十二史
(《旧唐书》及《旧五代史》除外) • 内容主要就史书的编撰(编撰过程、时间,史料来源、真伪)、
体例(异同优劣)加以考据,兼论政事、制度、人物之优劣臧 否。
《宋书》
• 《宋书》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著,记述南朝刘宋王朝自刘 裕建基至刘准首尾六十年的史实,为沈约所撰。
• 纪传部分成于南齐永明六年,诸志当成于隆昌元年之后。 全书以资料繁富而著称于史林,为研究刘宋一代历史的基 本史料。
• 各志工程巨大,内容详备,篇幅几占全书之半。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著,59卷。
汉记》,与《史记》、《汉书》并称“三史“,盛行于世。而
除袁宏《后汉纪》外,诸家相继散亡。范晔《后汉书》成为我
们现在研究东汉历史的最基本依据。
《三国志》
• 《三国志》中的《魏书》、《吴书》,主要取材于这些史书。 蜀政权没有设置史官,无专人负责搜集材料,编写蜀史。《蜀 书》的材料是由陈寿采集和编次的。陈寿写书的时代靠近三国, 可资利用的他人成果并不多,加上他是私人著述,没有条件获 得大量的文献档案。我们阅读《三国志》时,就会发现陈寿有 史料不足的困难,内容显得不够充实。陈寿没有编写志。我们 要了解三国时代的典章制度,只好借助于《晋书》。《三国志》 善于叙事,文笔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与陈寿同 时的夏侯湛写作《魏书》,看到《三国志》,认为没有另写新 史的必要,就毁弃了自己的著作。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 记载三国历史的史书中,独有陈寿可以同《史记》、《汉书》 相媲美,可惜的就是内容太少。
• 《十七史商榷》和《廿二史札记》、《廿二史考异》相比, 成就突出表现在史书文字的考订、历史事迹的考订和地理、 职官等典章制度的考订方面,为清理和总结中国古代史学 作出了贡献。

常识二十四史

常识二十四史

史记作者是西汉时的司马迁,其内容涉及我国远古到汉武帝元年的历史,时间范围约在三千年上下,现存《史记》为残卷。

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编成此书,开始将书命名为《太史公记》或《太史公书》。

《史记》一名起源于三国时期,一直沿用至今。

汉书作者是东汉时的班固。

《汉书》涉及历史时间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的新朝结束,原型是班固之父班彪所著的《史记》后传六十五篇。

后来,班固入罪,死于狱中,《汉书》并没有完成。

当时的汉和帝令班固的妹妹班昭续补《汉书》,她就成了《汉书》中“天文志”的作者,而班昭也因此成为二十四史作者中唯一的女性。

后汉书作者为南朝宋的范晔,其所涉及的历史时间从汉光帝刘秀建立东汉开始,到汉献帝禅位于曹丕,前后共一百九十五年。

《后汉书》内容为本纪和列传。

后来范晔又与谢严合著《礼乐志》《舆服志》《五行志》《天文志》《州郡志》。

可惜后来范晔被控谋反,谢严害怕受到牵连,将五志手稿全部烧毁,现存《后汉书》也就只有本纪和列传部分。

作者陈寿(三国时蜀国人,蜀亡入西晋),其内容主要为三国时期的历史。

《三国志》包括魏、蜀、吴三国,其中魏国和吴国已经有一些史料可供陈寿参考,但蜀汉政权没有设置史官一职,因此蜀国部分的内容由陈寿亲自采集编写而成。

夏侯湛欲编写《魏书》,看到陈寿的《三国志》后,自愧不如,将稿件全部销毁,同时代史学家受其影响,将《三国志》推为正史,流传至今。

晋书由唐朝的房玄龄主持编纂,内容从司马懿开始,一直记录到晋恭帝,涉及整个晋朝,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过程。

由于受政府资助,相关史料又比较丰富,所以《晋书》的成书过程仅用了三年。

由于编著者多为文学家,因而《晋书》在史学界有“词藻华丽,内容不实”的评价。

宋书作者是南朝梁朝的沈约,内容涉及南朝宋的六十年历史,成书基于何承天、徐爰等史学家的著作。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宋书》指的并不是我国历史上的宋朝历史,而是在东晋灭亡后,南方建立起四个小朝代之一的宋朝,国姓为刘,开国者是刘裕,亡国者为刘凖。

2019年二十四史在线阅读.doc

2019年二十四史在线阅读.doc

2019年二十四史在线阅读篇一:二十四史全译(豪华版)二十四史全译(豪华版)作者:许嘉璐安平秋出版社: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日期:20XX年开本:16开册数:全213卷光盘数:0定价:60000元优惠价:22000元进入20世纪,书籍已成为传播知识、科学技术和保存文化的主要工具。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传播知识信息手段,除了书籍、报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

但书籍的作用,是其他传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

在当代,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书籍仍然是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传播工具。

详细介绍:《二十四史全译》,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二十四史》国家译本。

修史、读史,以史为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传统,但是,古汉语与现代汉语的差别,阻碍了人们阅读史书的努力。

现在能够直接阅读文言文史书的,已经越来越少了。

如再不抓紧翻译,《二十四史》将可能如同梵文一样,成为只有少数人能够读懂的古文字。

在世界所有的古代语言中,梵语文献的数量仅次于汉语,内容异常丰富,但因语文奥古,时至今日,有四大圣典之称的《梨俱吠陀》、《沙摩吠陀》、《夜柔吠陀》和《阿达婆吠陀》,以及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却只能束之高阁,仅供少数学者研究之用。

为了避免《二十四史》重蹈四大圣典两大史诗的命运,最有效的办法是将其翻译成现代社会通用行的白话文。

但《二十四史》翻译的难度之大,超出了常人想象,也大大出乎主编许嘉璐的预料。

能担此任者,必须是既通晓中国历史,又精通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专家学者。

特别是对天文等专门学科的翻译,除文字功底外,还必须同时具备古代和现代的相关专业知识。

兼具上述多种能力的学者屈指可数。

用“抢救”一词来形容当时(1991年)的紧迫感恰是恰其分的。

《二十四史》是中华民族嬗递传写了近五千年的国史,向由“国家开局,宰臣董理”。

对前史的修撰与定编,以及为着阅读与流传而对古史进行的注释、翻译、考评、辑迭,这两个命题是我国每一时代政治领袖维系民族史延续不可推诿的责任。

《二十四史全译》PDF电子版,好评最多的历史书籍!

《二十四史全译》PDF电子版,好评最多的历史书籍!

《⼆⼗四史全译》PDF电⼦版,好评最多的历史书籍!⼆⼗四史全译
⼆⼗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
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法,故将和《史记》⼀样⽤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于明朝崇祯⼗七年(1644年),⽤统⼀的有本纪、列
传的纪传体编写。

知道书名是谁题的字吗?打开有惊喜
⼆⼗四史按照各史所记朝代的先后排列,分别为:《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
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史》
《元史》《明史》。

⼆⼗四史共计3217卷(《汉书》《后汉书》《魏书》和两《唐书》有复卷,实际为3300卷),
约4700万字(以中华书局点校本统计)。

记述的范围,⾃传说中的黄帝开始,到明末崇祯皇帝
⽌,涵盖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化、天⽂、地理等各⽅⾯的内容。

二十四史(经典原创)

二十四史(经典原创)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
• 清王鸣盛(1722—1797)撰。 • 对中国古代史籍一次全面清理。他指出:「十七史者,上
起《史记》,下讫《五代史》,宋时尝汇而刻之者也。商 榷者,商度而扬榷之也。海虞毛晋汲古阁所刻行世已久, 而从未有全校之一周者。予为改讹文、补脱文、去衍文; 又举其中典制事迹,诠解蒙滞,审核舛驳,以成是书,故 名曰《商榷》也。
二十四史
整理人 夏燕梅
主要版本
1 明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南监本”) 2 明万历北京国子监刻“二十一史”(“北监 本”) 3 明崇祯毛氏汲古阁刻“十七史” 4 清乾隆武英殿刻“二十四史” 5 清同治光绪间五省官书局合刻“二十四史”
6 民国商务印书馆印张元济辑 《百衲本二十四史》(善本)
7 中华书局点校本
张元济在涵芬楼的基础上建成了著名的东方图书馆向公众开放,还用最好的现代印刷技术,影印出 版古籍,这是他一生的重要成就。从第一种《涵芬楼秘笈》开始,张元济陆续主持编校、辑印了《四部 丛刊》、《续古逸丛书》、《百衲本二十四史》、《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其中绝大部分是他在1926 年退休之后完成的,是他晚年的全部心血。
《北齐书》
《北齐书》本名《齐书》,宋时才加一“北”字而成今名。它
虽以记载北齐历史为主,但实际上记述了从高欢起兵到北齐灭 亡前后约八十年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东魏、北齐王朝的盛衰兴 亡。
李百药(公元565--648年),字重规,定州安平(今河北安平) 人,出身仕宦之家。李百药从小好学,博览经史著作,隋初曾 任太子舍人,袭父爵为安平公。贞观二十二年卒,享年八十四 岁。
《四部丛刊》从1915年开始酝酿,到1922年初编出版,费时7年,是中国现代出版史上没有先例的浩 大工程。前后印了初编,续编,三编,近500部书,汇集了中外的宋元明善本及一些精抄本。从定书目、 选底本、文字校勘,到工程预估、印刷纸张,张元济都亲历亲为。而其中最大困难就是对版本的搜集挑 选,为此张元济几乎访遍了当时中国有名的藏书家。这段经历,张元济称之为:“求之坊肆,丐之藏家, 近走两京,远弛域外。”(域外指日本。)

《百衲本二十四史》:历经劫难终成传世佳籍

《百衲本二十四史》:历经劫难终成传世佳籍

《百衲本二十四史》:历经劫难终成传世佳籍作者:***来源:《新晨》2020年第04期《二十四史》,是一部卷帙浩繁的中国历史典籍。

它是从西汉司马迁开始,经由两千多年来历朝著名历史学家精心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是被历朝历代纳为正统的史书,故又称“正史”。

“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

”清代乾隆皇帝钦定“武英殿本二十四史”一称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

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

”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二十四史》按最终统一的算法总共3266卷,约有4000多万字。

它记叙的时间,从第一部《史记》记叙传说中的黄帝起(约公元前2550年),到最后一部《明史》记叙到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止,前后长达4000多年,用统一的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二十四史的内容非常丰富,记载了历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天文地理、科学技术等各方面的事迹,是我国最详细、最权威的一部历史巨著。

历史上刊印全套《二十四史》,主要有过四种版本:清乾隆年间的“武英殿本”;清朝末年由金陵、淮南、浙江、江苏、湖北五个书局刻印的“局本”;民国时期由商务印书馆影印汇辑的“百衲本”与中华书局校刊排印的“聚珍本”。

其中,《百衲本二十四史》因影印底本精善且校印精审,受到了来自不同层面读者的喜爱与追捧,在中国学术界、文化界、读书界的影响力持续了近一个世纪之久,堪称中国古籍影印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

历经劫难终成传世佳籍早在1936年《百衲本二十四史》问世之前,清乾隆皇帝钦定的《武英殿本二十四史》(简称“殿本”)是清朝和民国两代研究中国历史最为通行的正史版本。

但由于殿本的编纂者多为御用史官,他们往往为当朝帝王和时政左右,不仅避讳颇多,而且史实错讹亦不可计数;加之当时编修典籍、查核原文极为不易,编书时常以学者背忆为准,在校勘上不够审慎,校刻不精,更增加了错误概率,不仅有大量单个文字的错误和避讳,还存在段落颠倒、整段文字脱落丢失等错误,这些缺漏为后世贻害甚多。

什么是二十四史

什么是二十四史

什么是“二十四史”?所谓“二十四史”,是指中国历史是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起于汉武帝时诞生的《史记》,终于清乾隆时刊行的《明史》,前后相隔一千八百多年。

“二十四史”的概念亦是逐步形成的。

唐以前往往将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范晔的《后汉书》合称为“三史”。

后来又加入了陈寿的《三国志》,称为“四史”或“前四史”。

到北宋,又加入《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十三部书,合称“十七史”。

明代又增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清乾隆时再增入《明史》,合称“二十二史”。

不久又增入《旧唐书》、《旧五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为“二十四史”。

“二十四史”不含清代历史,近人赵尔巽主编的《清史稿》书成后,并入“二十四史”,合称“二十五史”。

其后又添入近人柯劭忞撰写的《新元史》,终成“二十六史”。

“二十四史”被尊为“正史”。

《隋书·经籍志》曰:“自是世有著述,皆拟班(班固)、马(司马迁),以为‘正史’。

”遂有“正史”之说。

“二十四史”皆属纪传体史书,即以人物为中心,着重记述有关人物的生平事迹,历史事件附见于人物纪传中。

纪传体主要有“纪”、“表”、“志”、“传”四种体例:“纪”(或曰“本纪”)逐年记载帝王在位的国家大事;“表”扼要胪列纷纭复杂的的大小史实;“志”(或曰“书”、“考”)专项记录各项典章制度;“传”(或曰“列传”)集中描摹历史人物生平;《史记》和《新五代史》中又多出一种“世家”,系纪和传的结合体。

四种体例相辅相承,互为补充,共同展现出一幅恢宏壮阔的历史长卷。

二十四史全译

二十四史全译

二十四史全译
《二十四史全译》,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二十四史》国家译本。

《二十四史全译》从1991年立项,到2003年完成,历时十三年。

前后投资五千万人民币。

二百多名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古籍研究所专家,二百多名资深古籍编辑、校对、制作人员,经十三年奋斗,始竟其功。

全文五千万字的译稿反复修改,每一部史书的译文都整体修改三次以上。

《二十四史》是中华民族嬗递传写了近五千年的国史,向由“国家开局,宰臣董理”。

对前史的修撰与定编,以及为着阅读与流传而对古史进行的注释、翻译、考评、辑迭,这两个命题是我国每一时代政治领袖维系民族史延续不可推诿的责任。

国家在一定时期组织对国史进行再整理,官刻颁布这一制度,彰显于雕版印刷技术成熟的宋代,责成教育机构主持,使之成为全国通用的版本。

有宋以来,已成宋国子监本十七史,明国子监本二十一史。

清乾隆皇帝钦定典名《二十四史》,于1739年开始全面整理刊刻,史称武英殿本。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即指示在全国调集人才,对《二十四史》进行标点、校勘,历时二十年。

这是顺应时代的要求,对国史进行的第一次现代化处理。

由于二十世纪以来,汉语的书面主体已全然变化为现代汉语,1991年由许嘉璐先生主持、全国高校古籍所担纲,对二十四史原文本着训诂的原则进行了现代汉语翻译,历时十三年。

这是进一步对国史的现代化整理,也是秉承自治史以来的传统,体现了史为今用的精神,更是对用古汉语书写的国史所做的抢救性的全面译释,为后世国人留下一部方便阅读的国史。

《二十四史全译》之《南齐书》译文商榷(二)

《二十四史全译》之《南齐书》译文商榷(二)

《二十四史全译》之《南齐书》译文商榷(二)
陈平
【期刊名称】《鸡西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6(016)002
【摘要】考释了《二十四史全译》之《南齐书》译文中的一些可商榷的词语,凡11例.%The paper discussed the eleven questionable words in Nanqishu .of Ershisishiquanyi, especially the version of some Chinese words.
【总页数】3页(P142-144)
【作者】陈平
【作者单位】武夷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福建武夷山 354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59
【相关文献】
1.《二十四史全译》之《南齐书》译文商榷 [J], 陈平
2.《二十四史全译·汉书》商榷三则 [J], 贺璐璐
3.《诗品全译》商榷二则 [J], 刘晟
4.关于《广东省专业技术资格外语考试阅读文选之二·理工科公共英语参考译文》的商榷 [J], 林耀波
5.《睡虎地秦墓竹简》译文商榷(二则) [J], 陈长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史全译二十四史全译纪传人名索引
【藏品名称】《二十四史全译》
【藏品附配】《二十四史导读》《二十四史全译纪传人名索引》
【发行价格】26800元/套
【藏品开本】16开精装
【藏品册数】全88册共七箱
【出版单位】同心出版社
【赠品介绍】《曾文正公手书日记》(线装)
【发行背景】
《二十四史全译》特邀精通古代典章制度的专家整理、翻译志书,历史上尚属首次。

《二十四史全译》是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图书,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重点项目。

《二十四史全译》收录二十四部史书,文白对照,译文准确、校勘精到、整理严谨,全88册,近亿字。

读中国,不可不读《二
十四史》,今人读史,当读《二十四史全译》。

《二十四史》是由清朝乾隆皇帝钦定的二十四部史书的结集,是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官修史书。

自成书以来,一直作为一套完整的史书出版、流传、研究。

《二十四史》由《史记》开篇到《明史》压轴,计约三千二百五十余卷、五千万字,系统记述了从中华始祖黄帝(公元前26世纪)起始至清兵入关、明朝灭亡(1644年),上下四千多年的中国历史。

《二十四史》集典完成,历一千八百八十年,其著期之长、涵盖之广、跨度之大、衔接之密、行笔之精、工程之巨,空前绝后。

放眼世界列国,如此恢弘巨典,堪称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二十四史》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
了解中国不可不读的《二十四史》。

惟一完整、权威的文白对照全译本
一、译文准确,达到了“信、达、雅”的标准。

针对古籍今译的特殊情况,《全译》编委会制定了详尽的体例,贯彻到整个撰稿过程中,并且不断交流,层层把关,对有争议的文句做到反复斟酌,对译文进行多次润色,使译文在准确无误的基础上保有清晰流畅的特点,提供了专业与非专业读者一个使用性、可读性很强的读本,消除了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障碍。

由于它负责的译文,传达的是准确的历史知识与文本原意,对时下史书译文粗制滥
造,谬误百出的情况也是有力的纠正。

二、校勘精到,整理严谨,文白对照,是迄今为止最全、使用最方便的文本。

二十四史版本繁多,《二十四史全译》底本择善而从,充分吸收了前人成果,精心校勘,对卷前目录也做了统一,使后出愈精,体例完备。

针对目前出版的二十四史标点本或今译本大致为单行的情况,所有的所谓“全本”都是或作删节,或弃表、志不录。

本书采用了左栏史书原文、右栏译文的排版方法,文白对照,不作任何删削,是真正意义的“全本”、“精校精译”本。

同时,对人们一向视为
畏途的天文、历法部分,特请有关专家作了校核。

三、对文字进行统一,是汉字规范化的典范。

《二十四史全译》在译作、排版上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汉字标准,对异体字进行了全面的规范,语词也依规定的搭配予以统一,对时下汉语言文字在使用上混乱与随意的状况作出了示范。

《二十四史全译》是迄今为止最全、质量最高、阅读最方便的史书译本,它的出版必将引起全社会的重视,也
必将受到读者的欢迎。

多家媒体高度关注:《二十四史全译》的出版,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文化报、新闻出版报等众多媒体均作了大量报道。

人民日报《二十四史全译》赠送国家图书馆
经济日报国图获赠《二十四史全译》
工人日报《二十四史全译》赠送国家图书馆
中国教育报为什么要把二十四史译成现代汉语
中国新闻中国国家图书馆入藏《二十四史全译》
北京晚报轻松读二十四史
中国新闻出版报4700万字二十四史译成6000多万字白话文
中国图书商报《二十四史全译》赠国图
中国文化报国图获赠《二十四史全译》
中华读书报民间修史第一书出版始末
新华书目报《二十四史全译》赠送国家图书馆
北京青年报《二十四史全译本》昨入国家图书馆馆藏
全国十大出版盛事之一
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
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重点项目
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规划重点项目
《二十四史全译》(特装珍藏版)是国家“十五”出版规划重点项目,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重点项目,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规划重点项目,由许嘉璐同志任主编、安平秋同志任副主编,发韧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

参加整理、今译的作者,均是各文科大学古籍研究所的专家教授,在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及教育部高校古委会的全力支持下,历经八年,终于完成了这部近亿字的煌煌巨著。

此后五年,经全国二十几位专家、编辑的反复斟酌、修改,统一体例、精心校对,由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

译者、编者、出版者的强大阵容,为本书的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历经十余载、合数百位国内顶尖专家教授之力成就的《二十四史全译》为专业与非专业读者提供了一个使用性、可读性很强的读本,消除了大多数读者的阅读障碍。

这是迄今为止惟一完整、权威的文白对照《二十四史》全译本。

因其问世,使延续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成果进入寻常百姓家成为现实。

《二十四史全译》编辑委员会
顾问:周林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副组长。

邓广铭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宋史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教授。

阴法鲁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北京大学教授。

何兹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主编:许嘉璐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委员长,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主编后汉、三国、晋、隋及北朝各史。

副主编:安平秋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主任,北京大学教授。

主编史记、汉书。

编委:章培恒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

《二十四史全译》作家目录
二十四史全译01.史记(汉·司马迁)
二十四史全译02.汉书(汉·班固)
二十四史全译03.后汉书(范晔、司马彪)
二十四史全译04.三国志(晋·陈寿)
二十四史全译05.晋书(唐·房玄龄等)
二十四史全译06.宋书(南朝梁·沈约)
二十四史全译07.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二十四史全译08.梁书(唐·姚思廉)
二十四史全译09.陈书(唐·姚思廉)
二十四史全译10.魏书(唐·魏徵等)
二十四史全译11.北齐书(唐·李百药)
二十四史全译12.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二十四史全译13.南史(唐·李延寿)
二十四史全译14.北史(唐·李延寿)
二十四史全译15.隋书(唐·魏徵等) 二十四史全译16.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二十四史全译17.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二十四史全译18.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二十四史全译19.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二十四史全译20.宋史(元·脱脱等)
二十四史全译21.辽史(元·脱脱等)
十四史全译22.金史(元·脱脱等)
二十四史全译23.元史(明·宋濂等)
二十四史全译24.明史(清·张廷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