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人教版必修三第六单元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说课稿-2019年教育文档
第四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说教材(一)分析教材《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II·文化发展历程》教材中的第16课,属于第四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
本课介绍了三民主义的形成背景、形成、发展及其影响。
本课内容一方面体现出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实和发展,先进的理论具有发展性;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体现出中国伟大思想家忧国忧民的精神;同时还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崇高的人格品质。
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所以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作为近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和革命理论都是历年高考考察重点。
因此本课的地位相当重要。
本课的课标是“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二)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历史课标: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设计合理的探究题,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历史课标: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坚毅品质。
历史课标:历史学习要能让学生确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优质精品课件
课标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要求
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 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时代的呼唤 ——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二.时代的内涵 ——三民主义的内容
三.时代的辉煌与遗憾 ——三民主义的实践及评价
四.时代的碰撞 ——新三民主义和民主革命纲领
【合作探究】
探究:时代的呼唤——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主我们的政,定要扑灭他的政府,光复我们民族的国家”。 这进样步看性来①,:我把们满并洲不贵是族恨和满满洲洲人人,民是区恨分害开汉来人的满洲人……如 果满人始终执迷,仍然要把持政权,制驭汉族,那就汉族一日 不局死限,性一①日:不满能汉坐对视立的(!狭”隘民族主义)
——1906年孙中山《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材料2: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
孙中山题著《《民民族权主主义义》》《《民民生权主义主》义》《民生主义》
【自主学习】
二、时代的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夺政权 (前提)
建政权 (核心)
固政权 (补充)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材料1: “民族含革命义的:缘用故革,命是手不段甘,心推满翻洲清人王灭朝我的们封的建国统,治
(2)实质: 资产阶级土地革命纲领
(3)意义:
反映了孙中山维护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 世界潮流的明锐观察。
二、时代的内涵——三民主义的内容
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前提
民权主义
核心
民生主义
补充发展
驱逐鞑虏 恢复中华 民族革命
创立民国
政治革命
平均地权
历史必修三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确立三大政策
重解三民主义
3、新三民主义“新”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和国内各民族平等。 民权主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普遍平等的民权。 民生主义: 节制资本,扶助农工,耕者有其田。
名 旧三民主义 质的飞跃 新三民主义 称 民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 族 满洲贵族统治 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各民 族一律平等 民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 权 建立国民的政府,国 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 民一律平等 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 权利。
一、三民主义(产生时期:20世纪初)
1.背景:
时代要求:19C末20C初,清朝的腐朽统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
深,阶级矛盾尖锐,各派救国方案的失败。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阶级基础: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思想基础: 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孙中山流亡海外,一边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 一边考察西方社会政治,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
第1次
第2次
洋务派
顽固派 维新派 顽固派
学不学习 西方科技
学不学习 西方制度
地主阶级内部 资产阶级与 地主阶级
何种政体 内部 保皇派 传播;实践活动得到进一步的推动. 第4次 改良主义者 规律认识:近代史上每次重大政治运 要不要马 资产阶级与 克思主义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者 动都以思想的解放为先导。
民 平均地权 生 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制 定劳工法
、新三民主义的评价 性质:是一个较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地位: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革命的指导思想。
作用:有力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大革命)的发 展,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人教版必修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共20张PPT)
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权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 进步性是什么?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 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材料5:“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 经济组织,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 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 所共享。”“敢有垄断国民之生计者,天下其击之。” “兄弟所认的,是定地价的法子,比方地主有地价值 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那地将来因交 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应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 赢利八千,当归国家。”
2、提出:国民党一大(1924年
广州 )
第一次国共合作《宣言》:
接受中共主张 —反帝反封建
确立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重解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3、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的比较 思考:新在哪里?
旧三民主义 民 族 民 权 推翻清政府 废除君主专制 政体,建立共 和国,国民一 律平等 平均地权 新三民主义
——《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 》1906年
上述材料反映了“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其进 步性是什么?联系当时中国实际,其局限性是什么? ①把矛头直指清王朝,间接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采取革命的手段,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②把满洲贵族和满洲人民区分开来,体现民族平等 局限:没有明确的反帝主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维护共和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孙中山就任大元帅
结果:失 败
教训: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在半殖民 地半封建中国是走不通的。
??
山穷水尽疑无路! 敢问路在何方?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主观 ①多次Βιβλιοθήκη 争失败的教训②孙中山与时俱进、顺应潮流的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通过学生网络提问、留言、讨论 集中要解决以下问题
1.三民主义的内容、含义、三者之间的关
系、局限?
2.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
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这三种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重点突破: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内容
创立民国
推翻封建帝制, 民权主义 创立民国 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核定地价, 增价归公
没有从根本 上触动封建 土地所有制
辛亥革命
三 活动
民
维护民主共
主
和的斗争
义
的
实
践
结果
失败
<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两次护法运动
2、阅读课文P80第四、五段,指出新三民主义与旧三 民主义相比有哪些质的飞跃?新三民主义为什么能够成为 国共合作的政治纲领?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 主义 民权 主义
民生 主义
用“革新命”推在翻有帝明国确 主反义帝支要持求清王朝
推建主“遍共翻立新平封资和”等建产国在的帝 阶强 民制 级调权, 民普;
核“定新地”价在,更增能价体 归现公反封建以及关 注农工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 中国境内各民族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 自由及权利。
平均地权,耕者有其 田节制资本(控制私 人资本)
1840年----19 世纪六七 十年代
器物(科技)
开眼看世界 (抵抗派)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
19世纪 六七十 年代--19世纪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新 三 民
民权 民族 反帝国主义侵略 民权为平民所有 建立各阶级联盟 节制资本 平均地权 联 俄 联 共 扶 助 农 工
三
民生
思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参考前面新旧三民主义 思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参考前面新旧三民主义 :( 的比较) 的比较)
相同点: 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 ① 纲领; 纲领; 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 ②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 都以民权为核心; ③都以民权为核心; 都以挽救民主危亡为目标; ④都以挽救民主危亡为目标; 都成功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⑤都成功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①“新”在反帝,提倡民族平等 新 在反帝, 区别: ② “新”在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 区别: 在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 反帝反封相结合 在节制资本, ③ “新”在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和扶 助农工相结合
中体西用
—— 胡适
维新变法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6课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
1、背景
①鸦片战争后,民族 鸦片战争后, 危机不断加剧, 危机不断加剧,各种 救国方案的失败 的失败。 救国方案的失败。 ②民族资本主义初步 发展, 发展,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登上历史舞台。
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 1895-1898年间, 年间 的商办厂矿企业, 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 以上就有六十多家,其中80 以上就有六十多家,其中80 属于轻工业。 %属于轻工业。不仅原来较好 的上海、广州、汉口、 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 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 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 企业。 企业。
材料一: 材料一: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 宣言如下: 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 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 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 续有效。 续有效。二、…… 进 ——《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 《中国同盟会对外宣言》
历史人教版高中必修3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识记: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同盟会及三民主义;革命派和保皇派的论战;三民主义的实践;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主要内容、进步性;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理解: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分析新三民主义与中共革命纲领的原则区别,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认识历史和现实问题,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
二、过程与方法论从史出、问题探究、历史比较、概括阐释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理解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临时约法》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二)教学过程【复习】鸦片战争后,先进中国人的救国之路代表基本主张实践效果特点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末付诸实践旨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改良的办法,使中国免受列强侵略,从而摆脱危机。
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未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甲午战争失败宣告其破产;迈出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王韬冯桂芬发展民族工商业,商战;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实行君主立宪。
未付诸实践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挽救民族危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行君主立宪。
思想启蒙;最后失败。
【导入】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
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
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ppt课件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产国际和 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孙中山 思想转变,改组国民党
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 栏 义的要求;民权主义:强调普遍的、 目 链 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以“平均 接 地权,节制资本”为两大原则,实 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 人的生活状况 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 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不 同 点
内 容
实 践
特别提示: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反映了孙中 山革命思想的转变与飞跃,但与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相比 较,缺少人民性和革命的彻底性,这说明新三民主义本质 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栏 目 链 接
应用 示例 1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载: “„„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 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由此把三民主义阐发为( )
栏 目 链 接
温馨指引:民族主义是民族革命,是三民主义的政
治前提;民权主义是政治革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 权主义是社会革命,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
应 用 思 考
1.三民主义有没有反帝的性质,为什么?
提示:有。因为三民主义是在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 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背景下提出的,反对清朝统治也 就间接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因此,三民主义 有反帝的性质,只是没有明确反帝。
栏 目 链 接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国 1 .辛亥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中华民国 ________ ,推翻了清朝的
封建统治。 2 . 制 定 法 律 : 1912 年 制 定 并 颁 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 . 捍 卫 民 主 共 和 的 斗 争 : 先 后 发 动 了 “__________ ________”和两次“ ________”。 二次革命 ”“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人教版必修三 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孙中山思想的变化:以欧美为师
→
以俄为师
3.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①客观条件: A.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斗争屡遭失败的教训; B.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 C.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 D.五四运动的影响(显示了工人阶级伟大力量) ②主观原因:孙中山与时俱进、百折不挠的进取和斗争精神。 (2)提出: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广州),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 命统一战线,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开展。 ①改组国民党; ②通过《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 ③实际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④重新解释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提出: ①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同盟会(资产阶级统一的革命政党),孙中山 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②1905年11月在《民报》发刊词里,孙中山将同盟会政纲概括为民族、 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3)三民主义的内容 ①民族主义(前提),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民族革命: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但不盲目排满; 有反帝意愿,但没有明确提出反帝 ②民权主义(核心),即“创立民国” 政治革命: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理论上解 决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③民生主义(补充和发展),即“平均地权” 社会革命:核定地价,涨价归公,由国民共享;后又提出“土地国有”, 用赎买来实现。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资本主义土地纲 领,但不彻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材料3: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即 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二必修3课件:第16课_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
二
2.提出 (1)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总章》中,提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2)孙中山在《民报· 发刊词》上,将该纲领阐发为以建立资产阶 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 指导思想。 3.内涵 (1)民族主义: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 治。 (2)民权主义: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 主共和国。 (3)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 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
问题 2 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之间的关系?
(1)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都是民主革命新时期的产物,是新民主 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政治纲领。三大政策是 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符合中国 革命的实际要求,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继续革命的真实反映。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相互依托,但不可混为一谈。新三民主 义是革命纲领,三大政策是具体方针。没有三大政策,就无从体现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发展;没有新三民主义,三大政策就不可能 形成思想体系,无法在民主革命实践中充分发挥其效能。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2-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1.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中的作用。 2.学习要点 (1)三民主义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 (2)新三民主义对三民主义的发展。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一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六单元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材料解析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三民主义的提出1.孙中山的早期改良思想〔材料〕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国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我国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方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其末也。
所谓人能尽其才者,在教养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也;所谓地能尽其利者,在农政有官,农务有学,耕耨①有器也;所谓物能尽其用者,在穷理日精,机器日巧,不作无益以害有益也;所谓货能畅其流者,在关卡之无阻难,保商之有善法,多轮船铁路之载运也。
夫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
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四者既得,然后修我政理,宏我规模,治我军实,保我藩邦,欧洲其能匹哉!──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6)【解读】《上李鸿章书》是孙中山1894年给清朝洋务大臣李鸿章的上书,它是孙中山改良思想的集中反映。
孙中山12岁时,在其兄孙眉的资助下,前往檀香山学习医学,在美、英教会学校接受欧洲式的教育,初步接触西方思想。
1886~1892年,在广州、香港等地开办医馆,他进一步学习和了解西方的自然科学和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西方的富强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
其间,他结识了著名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受他们的影响,孙中山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自上而下的变革,走上变法图强的道路。
这条资料的意思是,欧洲富强的根本,并不是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这才是强国的根本。
不抓住这四个方面而去讲求船坚炮利,这是舍本求末的做法。
人尽其才就是要在人的教育、鼓励和选拔任用上,要方法得当,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地能尽其利就是农政要有专人管理,学习先进务农方法,使用先进的务农工具;物能尽其用就是要精益求精,制造机器要尽量机巧,不让无用的浪费损害物器功用的发挥;货畅其流就是要货物在关卡畅通无阻,保护工商业的利益,多造轮船修铁路使货物更加流畅。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巨星殒落——
1925年3月12日,一代伟人孙中山因肝癌病逝 于北京,终年59岁。弥留之际仍口呼 “和平”、 “奋斗”、“救中国”。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 四十余年,其目的在求 中国自由平等。 ——《孙中山遗嘱》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民主义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呢?
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民族危机加深
民生主义
内容: 核定地价涨价国民共享
解决土地问题反映孙中山维护广大人 进步性: 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 锐观察
局限性: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 农民土地问题
中国20世纪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知道是 哪三次吗?与哪三位伟人有关?他们分别提 出哪三大理论?
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次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成立
三位伟人
孙中山
三个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醒
新中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建立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站 富 强
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奔走革命—— 1894年成立 “兴中会”,提 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立合众政府”的口号。 1895年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 因泄密而失败,被迫流亡海外。 1905年8月,在日本成立同盟 会,提出民主革命纲领——三民 主义。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后领 导了多次武装起义,给清政府 以沉重的打击,为辛亥革命揭 开了序幕。
考察西方,丰富了西方的民主思想
2.三民主义的提出
(1)1905年同盟会成立 (2)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1月,在《民报·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 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 义”,即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三民 主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件(共22张PPT)
内容:“平均地权”、“核定地价” 、“国民共享”等, 是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局限性:没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
探究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三 民 十六字纲 领 内容 地位
民 驱除鞑虏 族 恢复中华 民
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前 提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建 核 心 创立民国 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权 补充 民 “ 核定地价” 平均地权 发展 生 国民共享
内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局限性: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主张
材料二 凡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 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 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孙中山选集》
内容: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局限性:未考虑一般民众的权利,民权主要是资产阶级 材料三 其现在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 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孙中山选集》
推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国,颁布 《临时约法》
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 次护法运动
失败
三民主义由于自身的缺陷,不能指导中国 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探究三:三民主义的发展 —— 新三民主义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 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 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 了,我决定抓住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20世纪20年代前后,孙中山的思想认识有何变化? 结合课本,促成孙中山思想转变的因素有哪些?
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什么?
孙中山先生的“敢为天下先”: 第一个革命团体,
探究三:三民主义的发展 —— 新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 民族主义:“革命以来迭次发生乱事,均因各国援助一派武人, 民生主义(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 “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 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 ……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凡真正反对帝 逞其野心所致。故非排除扰乱中国之外国势力,中国之统一和平 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 以改良工人的生活” 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凡卖中国民, 乃决不可能。” 空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 “农民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 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 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后来孙中山进一步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1924年孙中山《在神户欢迎会上的演说》 思考讨论: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 此等自由及权利。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旧三民主义 民族 推翻帝国主 主义 义支持的清 朝统治。 新三民主义内容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 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高中历史课件人教版必修三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共37张PPT)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康有为主要的政治 主张。(4分)
32.【答案】(1)共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 。(2分)
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 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6分)
(2)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分)
(1)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主张有何共同之处?说明在认 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二者有何不同?(8分)
32.【答案】(1)共同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维护清王朝 。(2分)
魏源认为近代中国面临外国侵略的威胁;张之洞认为,外国侵 略不是大祸,国内提倡兴民权,影响清朝专制统治才是大祸。 (6分)
(2)实行变法,改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4分)
3.民生主义:
材料一: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福,……然而试看 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 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已有, 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之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国家前途》
材料二:文明之福祉,国民平等以享之。当社会改变经济组织, 核定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革命后社会改良进 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敢有垄断国民之生计 者,天下共击之。
(二)提出的过程
1.1905年创立同盟会,提出十六字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同盟会成立
2.《民报·发刊词》: 民族、民权、民生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二、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
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小平 江泽民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1)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 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孙中山(1866—1925),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 大先行者。出生于广东 省香山县翠亨村。名文, 字德明,号日新,后改 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 化名中山樵,“中山” 因而得名。
阅读教材p79页学思之窗
(1)孙中山已经意识到清朝专制统治是中国 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源,通过民族 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首先是为了结 束清朝专制统治。 (2)这三种革命与三民主义是一种因果关系 ,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了完成 三种革命,提出与之对应的三民主义。
民权主义——创立民国
11月,在《民报· 发刊词》中,把同盟会 的革命纲领第一次明确解释为“三大主 义”,即民族、民权、民生,简称三民 主义。
民族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材料一 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 彼政府,还我主权。 ……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 的国家。 材料二 “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 人即满州贵族。” 材料三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交集(同): 反帝反封建 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补集(异): 革命思想、主力、前途等
阶级差异
课后学习延伸
• 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纲领,对封建 军阀统治,这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有 雨之处,故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但是, 它仍然主述财产私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 主义范畴,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中明确 提出的铲除私有制度有着本质不同。
鸦片战争以后,面对不断加深的民族危机,先进的 中国人都提出了什么样的救国主张?结果如何?
林、魏 “师夷长技以制夷”
李鸿章 “中体西用”
康有为
维新变法 君主立宪
结果:失败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如何? 材料一 1895年~1901年间,国内新创建 的商办厂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 ,平均每年设厂十五家以上。不仅原来较好的上 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 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前30年间,民族资本 的总额只有680万,而甲午中日战争后3年间,民 族资本的总额就增加了一倍多。
奔走革命—— 1894年成立 “兴中会”,提 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 立合众政府”的口号。 1895年策划第一次广州起义, 因泄密而失败,被迫流亡海外。 1905年8月,在日本成立同盟 会,提出民主革命纲领——三民 主义。 辛亥革命前,孙中山先后领 导了多次武装起义,给清政府 以沉重的打击,为辛亥革命揭 开了序幕。
请思考:材料中的“鞑虏”指什么人?民族革命 的目标是什么?
满洲贵族;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族贵族即清朝的统治。
民族主义(前提)
内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进步性: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 的愿望 局限性: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革命派 看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由于中国的积 弱,只要推翻清政府使中国振作起来,帝 国主义各国就会与中国平等相待,并且可 能会赞助中国革命,甚至幻想以承认帝国 主义各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和特权,来换 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是资产阶级 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现
土地为中心的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 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
民生主义(补充和发展)
内容: 核定地价涨价国民共享 进步性:解决土地问题反映孙中山维护广大人 民利益的美好愿望和对世界潮流的敏 锐观察 局限性: 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 农民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 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 基础
两次护法运动
结 果
失 败
这十三年来,政治 时代呼唤革 上、社会上种种黑 命的理论 暗腐败,比前清更 甚,人民困苦,日 甚一日…… --孙中山 三民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发展
观世界
攻打冬宫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 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只顾着站在岸上嘲 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俄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 我决定抓住它。 ——1922年孙中山谈话录 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评价三民主义
• 进步性: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 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 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 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 革命运动的发展。二是它的局限性,三民主 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 地革命纲领,这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 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考察西方,丰富一个资产阶级革 命团体,提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 府”的口号
1895年广州起义
“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 革命牺牲之第一人”
陆皓东
2.三民主义的提出
(1)1905年同盟会成立 (2)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局限性: 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 主主义的范畴。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 三 三 提供思想理论依据 大 新三民主义是革命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 民 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与手段。 政 核 心 主 义 策
政策原则 纲领、奋斗目标 方法、手段
适 应 其 需 要
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主观因素
材料四: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 响下北上天津 ,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 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 是遭到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 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创立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
少年壮志 ——1879年,前往美国 檀香山。1887年转入香港西医医 院学习。在此过程中,看到了清 政府统治下的中国与西方发达国 家之间的巨大差距,启发他改良 祖国的愿望。1894年,甲午战败 后,曾上书李鸿章,提出改良政 治、拯救中国的建议,受到冷遇。 从此,放弃了改良的幻想,走上 了反清革命的道路。……
中国20世纪发生了三次历史性巨变,知道是 哪三次吗?与哪三位伟人有关?他们分别提 出哪三大理论?
三位伟人、三大理论、三次巨变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三次历史巨变
辛亥革命和 中华民国成立
三位伟人
孙中山
三个理论成果
三民主义
醒
新中国成立和社 会主义制度建立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站 富 强
改革开放和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
新三民主义“新”在何处?
3、内容
旧三民主义 民 族
推翻清朝 封建统治
推翻封建帝 制,建立资 产阶级民主 共和国
新三民主义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境内 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 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 自由及权力
新发展 明确反帝 民族平等 突出权利 的广泛性 节制资本
以欧美为师
以俄为师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背景: (1)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以失败而告终。 (2)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影响与帮助。 (3)孙中山的伟大转变,毅然改组国 民党。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
接受中共反帝反封建主张
宣言 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 大政策 重解三民主义
思考: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有什 么变化? 由改良到革命的转变;孙中山为代表 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1.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客观原因:
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政治: 民族危机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派力量壮大 思想: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 各派方案失败
主观原因:孙中山由改良转向革命。
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利益和 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民主权利的渴望。 局限性:缺少具体的可操作的办法.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 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为整个封建 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 幻想,这就为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 以可乘之机。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材料一:……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 材料二: 因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贫富不均
资产阶级革命派——
反对“夺富人之田为己有”。
问题——以
通过核定地价,逐步限制和削弱 地主阶级,逐步实现土地国有, 材料三: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 以实现平均地权。 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 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 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 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2)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辛亥革命
活 动 维护民主共 和的斗争
建立中华民国 1912年《临时约法》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思考: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参考前面新旧三民主义 的比较)
相同点: ①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②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 ③都以民权为核心; ④都以挽救民主危亡为目标; ⑤都成功推动了民主革命的发展。 区别: ①“新”在反帝,提倡民族平等 ② “新”在强调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 反帝反封相结合 ③ “新”在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和扶 助农工相结合
民 权
民 生
“核定地价”,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 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国民共享
新三民主义“新”体现: 1、内容新:
新民族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国主义 新的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 新的民生主义:提出了“节制资本、耕者有 其田”的主张,改善工农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