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季风环流详解
季风环流垂直高度变化规律
![季风环流垂直高度变化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9305a0eb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6.png)
季风环流垂直高度变化规律【最新版】目录一、季风环流的概念和特点二、季风环流的垂直高度变化规律1.对流层高度变化2.跃层高度变化3.平流层高度变化三、季风环流垂直高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四、总结正文一、季风环流的概念和特点季风环流是指由于地球自转和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差异,导致大气在不同季节产生不同的环流系统。
季风环流通常在夏季和冬季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在我国,季风环流主要表现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二、季风环流的垂直高度变化规律1.对流层高度变化对流层是大气层的最低一层,其高度受季节影响而发生变化。
在夏季,随着季风环流的加强,对流层高度会上升,使得大气稳定性降低,有利于降水和云的形成。
而在冬季,对流层高度则会降低,大气稳定性增强,降水和云的形成条件变得不利于。
2.跃层高度变化跃层是大气层中的一个相对稳定的界面,其高度受季风环流影响而发生变化。
在夏季,跃层高度会上升,使得大气中的水汽和热量向上传输更加顺畅,有利于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发展。
而在冬季,跃层高度则会降低,大气中的水汽和热量传输受到限制,季风环流相对减弱。
3.平流层高度变化平流层是大气层的第二层,其高度也受季风环流的影响。
在夏季,平流层高度会上升,有利于季风环流的发展和维持。
而在冬季,平流层高度则会降低,季风环流受到抑制。
三、季风环流垂直高度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的垂直高度变化对气候产生重要影响。
夏季,随着季风环流的加强,对流层高度上升,跃层和平流层高度也上升,有利于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发展,从而影响我国的降水和温度分布。
冬季,季风环流相对减弱,对流层、跃层和平流层高度降低,我国的降水和温度分布也会受到影响。
四、总结季风环流的垂直高度变化规律对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课件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5698b9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8d.png)
季风环流在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短期气候预测
根据季风环流的演变规律 ,预测短期内气候变化趋 势,为灾害防范和应对提 供依据。
长期气候变化研究
研究季风环流与长期气候 变化的关系,为全球气候 变化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气候变化影响评估
评估季风环流变化对气候 的影响,为制定应对气候 变化的政策和措施提供科 学依据。
地球自转的影响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产生昼夜 交替现象,进而影响地表温度和 气压的变化,从而影响季风环流
。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产生地转 偏向力,使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发 生偏转,从而影响季风环流的形
成和运动路径。
地球自转的季节性变化对季风环 流的影响较小,但仍然有一定的
影响。
大气环流的影响
大气环流是指地球表面不同地区之间的大气流动和交换,它对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变 化具有重要影响。
02 季风环流的影响因素太阳辐的影响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 来源,它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差异 ,进而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变
化。
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导致不同 季节中,地球表面温度和气压的 分布不同,从而影响季风环流的
季节性变化。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导致不 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和季风环流特
征存在差异。
01
02
03
农业种植布局
根据季风环流的特点,合 理安排农业种植布局,选 择适宜的作物和种植方式 ,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农业灌溉
利用季风带来的降水,合 理安排农业灌溉,保证作 物正常生长所需的水分,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农业气象服务
利用季风环流预测气候变 化趋势,提供农业气象服 务,指导农民采取科学合 理的农业管理措施。
非洲季风环流分为北非季风和南非季风两种类型,其 中北非季风受到撒哈拉沙漠和地中海的影响,南非季
高考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
![高考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467fa27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f.png)
高考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季风是指在一年的不同季节,由于大陆与海洋的热力差异,导致风向和风速发生明显变化的气候现象。
季风环流是地理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特别是在高考中经常被提及。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季风环流的形成机制季风环流是由于大陆和海洋的温差引起的。
夏季,由于大陆受到辐射加热,温度较高,空气上升,形成低压区;而海洋受到辐射冷却,温度较低,形成高压区。
高压区的空气向低压区流动,吹向大陆的风称为夏季季风。
冬季,由于大陆受到辐射冷却,温度较低,形成高压区;而海洋受到辐射加热,温度较高,形成低压区。
高压区的空气向低压区流动,吹向海洋的风称为冬季季风。
二、季风环流的特点1. 季风环流表现出明显的定期变化: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的交替出现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每年都会出现。
这种定期变化是由于大陆和海洋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的辐射加热和冷却所引起的。
2. 夏季季风湿润,冬季季风干燥:夏季季风吹向大陆的空气携带大量水汽,因此夏季季风主要表现为湿润的特点,给大陆带来充沛的降水。
冬季季风吹向海洋的空气相对较干燥,因此冬季季风带来较少的降水。
3. 季风环流的影响范围广:季风环流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地区,如南亚、东南亚、东亚、非洲东海岸等。
这些地区的气候受季风影响最为显著,降水量和温度变化较大。
三、季风环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 农业:季风环流为农业提供了有利的气候条件。
夏季季风的降水为农作物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保障。
许多地区的农业发展依赖于季风的降水。
2. 水资源:季风环流对水资源的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降水的季节性变化,在一些地区会导致干旱和洪涝等水灾。
合理利用季风降水,进行水资源管理对于防灾减灾和发展可持续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化具有重要意义。
3. 交通和贸易:季风环流对交通和贸易也有影响。
夏季季风为航海提供了有利的风力,推动了航海贸易的发展。
同时,季风环流还带来了固定的季节性贸易,使得一些地区形成了独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网络。
微专题——季风环流(共15张PPT)
![微专题——季风环流(共1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5f406d8102de2bd960588f0.png)
练习与巩固:
高考链接:
a.特点: b.分布: c.典型植被: d.典型农业地域类型:
亚热带季风:
a.特点: b.分布: c.典型植被: d.典型农业地域类型:
热带季风:
a.特点: b.分布: c.典型植被: d.典型农业地域类型:
请思考总结:
1、东亚季风的成因是什么?
东亚季风是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
2、南亚季风的成 因与东亚相比有何异同?
夏季风发源于太平洋的夏威夷高压,势力较弱;东亚 地区距夏季风的源地较远,受其影响较弱
如图所示为西安、东京位置图和两城市相关气候资料.
思考3:从东京→西安,东亚季风气候表现出什么特点? 自东向西,海洋性逐渐减弱,大陆性逐渐加强。 具体表现在: (1)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自东向西逐渐增大 (2)降水的总量自东向西逐渐减少,降水的季节集中 程度不断增强。
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性移动
性质
低温干燥, 风力强劲。
高温湿润, 夏季多雨。
1:为什么东亚季风气候显著?
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介于世界最大的大 陆与最大的大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2:东亚冬季风和夏季风的风向? 为什么冬季 风强于夏季风?
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冬季风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势力强劲,影响 范围广;东亚地区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其影响深刻
4:东亚的季风气候和北美的季风气候有什 么差异?
气候类型:东亚有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 北美只有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气候特征:东亚季风典型且具有较强的大陆 性
二、季风环流的评价
利: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农 业生产有利。
季风环流知识点
![季风环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172694f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f.png)
季风环流知识点季风环流是指地球大气环流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现象,表现为季节性的风向变化。
它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典型的气候现象,对这些地区的天气和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下面将以“季风环流知识点”的标题为线索,逐步介绍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一、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季风环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引起的。
这些地区的季节性气温变化较为显著,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由于夏季地表辐射热量大,而冬季热量较少,导致了气温差异。
这种温差巨大的现象使得空气在高温地区上升,形成了低压区;而在低温地区,空气下沉,形成了高压区。
这种压力差驱动了季风环流的形成。
二、季风环流的特点1.风向的变化季风环流表现为风向的季节性变化。
在夏季,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了海风,也称为南风。
而在冬季,则是由于陆地冷却快于海洋,使得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了陆风,也称为北风。
这种风向的变化是季风环流的典型特征。
2.降水的分布季风环流还导致了降水的分布差异。
在夏季,季风带来了丰富的水汽,导致了降水量的增加;而在冬季,季风几乎没有水汽,降水量较少。
这种降水差异对于农业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在农作物的种植和灌溉方面。
3.气温的变化季风环流还导致了气温的季节性变化。
由于季风的吹拂,夏季的气温相对较高,而冬季的气温相对较低。
这种气温变化使得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气候较为温暖,也适宜于一些特定的植物和动物的生长。
三、季风环流对人类生活的影响1.农业生产季风环流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在季风的吹拂下,夏季降水增加,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而冬季干燥的季风则适合谷物的收割和贮存。
因此,许多地区的农业生产都依赖于季风环流的变化。
2.水资源管理季风环流对水资源管理也有重要影响。
夏季的丰水期可以用于灌溉农田和补充水库的水源。
而冬季的干旱期则需要合理利用水资源,以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求。
3.经济发展季风环流对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季风环流高中知识点(五篇材料)
![季风环流高中知识点(五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a6874ec5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5.png)
季风环流高中知识点(五篇材料)第一篇:季风环流高中知识点在一个大范围地区内因地表陆地、海洋的分布,形成陆地和海洋吸热、散热速度不同,而此情况延伸到长时间的季节时,也因季节天气的不同,其盛行风向或气压系统有明显的季度变化,便形成了季风环流。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季风环流高中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季风环流的特点季风环流的简称是季风,即冬夏风或近乎风向相反的环流系统。
在各个季风环流系统中,季风的开始往往是暴发性或突变性的,暴发时间各不相同。
例如:西非夏季风系统在每年5月中旬间向北暴发;印度夏季风和东亚夏季风从5月中旬到7月中旬阶段性的向北推进,在每个阶段又有迅速推进和停滞的时候;澳洲季风则通常在每年的12月份突发性地暴发季风环流的成因海陆热力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青藏高原等庞大地形的动力和热力作用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因素。
海陆季风环流由于海陆间热力差异而引起的季风环流,称为海陆季风(Sea—land Monsoon)。
夏季大陆增热比海洋剧烈,气压随高度变化慢于海洋上空,所以到一定高度,就产生从大陆指向海洋的水平气压梯度,空气由大陆指向海洋,海洋上形成高压,大陆形成低压,空气从海洋流向大陆,形成了与高空气流方向相反的气流,构成了夏季的季风环流。
冬季大陆迅速冷却,海洋上温度比陆地上要高些,因此大陆为高压,海洋上为低压,低层气流由大陆流向海洋,高层气流由海洋流向大陆,形成冬季的季风环流。
海陆季风与海陆热力差异有关,因此凡海陆之间温度差异较大的地方,海陆季风就很盛行。
地球上季风最强盛的区域在热带和副热带的范围内。
这是因为在赤道附近海陆温度差异终年都很小,随着纬度的增高,海陆温度差异增大,季风势力增强。
但至中纬度以上,气旋活动增多,风向变化复杂。
季风规律性便受到扰乱。
季风环流系统类别世界上有很多季风地区,但最重要的季风气候区域主要位于东半球。
各个季风地区都有独特的环流系统。
根据季风系统发生的地域和环流特征的不同,季风系统有各种不同名称。
高中地理知识点: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知识点: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7372058b7fd5360cbb1adbcb.png)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亚洲东部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显著。
所以东亚季风最为典型,其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此偏北风强烈时即为寒潮;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
偏南气流和偏北气流相遇,往往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特别提示:(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美国东南部为什么没有明显的季风气候?(2)我国古代下南洋为了利于盛行风行船,最好选择哪个季节出发?(3)季风气候给我国农业带来哪些好处?提示(1)美国东南部位于北美洲大陆和大西洋之间,大陆、大洋面积都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所以季风特征不明显。
(2)冬季。
(3)夏季是我国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季节,即“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巧思归纳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分析我国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所以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都有很大影响。
形成我国季风环流的因素很多,主要由于海陆差异,行星风带的季节转换以及地形特征等综合形成的。
海陆分布对我国季风的作用海洋的热容量比陆地大得多,冬季,陆地比海洋冷,大陆气压高于海洋,气压梯度力自大陆指向海洋,风从大陆吹向海洋;夏季则相反,陆地很快变暖,海洋相对较冷,气压陆地低于海洋,气压梯度力由海洋指向大陆,风从海洋吹向大陆。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https://img.taocdn.com/s3/m/e2137ac984254b35eefd3430.png)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思维导引】
【尝试作答】(1) D
,(2)
D
。
季风环流
1.概念:
⑴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 显著改变的现象
⑵季风环流:由不同季节不同方向的风 组成的大气环流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主要原因)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成因: 3.最为典型:
亚洲东部
4.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形成
(1)1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2)7月份部分地区季风环流简图
⑶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季风类型 气候类型 季节 风向 东亚季风 温带季风、亚热带季 风气候 南亚季风 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 东北风 亚洲内陆 夏季 西南风 印度洋 气压带、 风带的季 节移动 炎热、湿润
源地
成因
冬季 西北风 亚洲内陆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寒冷、干燥
夏季 东南风 太平洋 海陆热 力性质 差异 炎热、 湿润
【答案】 (1)D (2)D
【考题研析】 读世界季风明显地区地理分布图,图中箭头显示了一些地区地面季风 风向,据此完成(1)、(2)题。
(1)1月,图中A地盛行( A.东南季风 C.东北季风
) B.西南季风 D.西北季风 )
(2)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的形成主要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温暖、 干燥
性质
比较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考向二 季风环流 (2015· 信阳模拟)下图为某区域不同季节盛行风向示 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甲、乙盛行风中( A.甲风 7月最为盛行 B.乙风 1月最为盛行
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https://img.taocdn.com/s3/m/f18048e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6.png)
行星风带随季节变化有南北移动的规律,由此引起风向的季节性转变而形成的季风环流称为行星季风 (Plantary Monsoon)。地球上存在的五个风带在北半球夏季向北移动,南半球夏季向南移动。这样,冬季西风 带的南缘地带,夏季就可能变成东风带;冬、夏的盛行风就会发生约180°的变化。
行星风向变化的区域基本呈带状分布,可以发生在沿海、内陆以及大洋中部。就纬度来说,这种季风在赤道 和热带地区最明显,所以常称之为赤道季风或热带季风。例如,在太平洋东部,冬季赤道低压带停留在南半球, 夏季移动到了北半球,因而在赤道至10°N之间的区域,冬季受北半球信风控制,吹东北风,夏季则受南半球越 过赤道的信风控制,吹西南风。
某一地区的实际季风往往是当地的海陆分布特点、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和地形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一个或者几个因素在季风形成和维持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其他因素起辅助作用。例如,温带和副热带季风的 形成除海陆热力差异之外.往往还包含行星风带季节性位移的作用。而赤道和热带季风的形成除行星风带季节性 位移之外,也包含海陆热力差异的作用。较大的地形往往是改变季风强度和方向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各地 区由于所处纬度和地理条件的不同,季风的强度、特点也各有不同。
不少学者把东亚和印尼一北澳夏季风(北半球)作为一个统一的环流系统来看。它的成员主要包括:低空的澳 大利亚冷性反气旋、东亚地区的向北越赤道气流、南海—西太平洋热带辐合带(ITCZ)(或称热带季风辐合带、南 海季风槽等)、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梅雨辐合带(或称副热带季风辐合带、梅雨锋等);高空的南亚反气旋的东 部脊、东风急流(含南、北两支东风急流)、东亚地区向南越赤道气流、南半球高空副热带高压脊等。在这些环流 系统的控制下,存在三支低层季风气流,这就是从澳大利亚冷性反气旋中辐散出来的冬季东南季风和越过赤道后 转向而成的南海一西太平洋热带西南季风,以及由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西侧向北流转向而成的东亚大陆一日本 副热带西南季风。东亚地区两支西南季风的北侧是两条辐合带,高层为辐散带,相应地对应着两条季风雨带。而 且可以推测,东亚夏季存在两个闭合的经向垂直环流。一个是从澳大利亚反气旋中辐散出向北的气流在南海一西 太平洋ITCZ中辐合上升,到高空后转向南流在澳大利亚上空下沉再回到澳大利亚反气旋中,构成闭合经圈环流。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4a8385f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45.png)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总结7月季风环流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亚洲东部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之间,海陆的气温对比和季节变化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显著。
所以东亚季风最为典型,其范围大致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冬季,东亚盛行来自蒙古—西伯利亚高压(亚洲高压)前缘的偏北风,低温干燥,风力强劲,此偏北风强烈时即为寒潮;夏季,东亚盛行来自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北部的偏南风,高温湿润。
偏南气流和偏北气流相遇,往往会形成大范围的降雨带。
特别提示:(1)冬季,大陆出现冷高压,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出现热低压,将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2)南亚的西南季风是由于夏季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与之类似的是,澳大利亚北部1月份的西北季风,是由于东北信风带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左偏而形成的。
17月)据此探究下列问题:(1)美国东南部为什么没有明显的季风气候?(2)我国古代下南洋为了利于盛行风行船,最好选择哪个季节出发?(3)季风气候给我国农业带来哪些好处?提示(1)美国东南部位于北美洲大陆和大西洋之间,大陆、大洋面积都较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所以季风特征不明显。
(2)冬季。
齐鋼1J 1C«llir -iJ'物的生长。
巧思归纳东亚季风与南亚季风对比分析f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出现季节 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 西南凤形成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太平洋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印度洋HV30°IJ0°副嵌地低气压带(3)夏季是我国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的季节,即“雨热同期”,利于农作•我国位于亚洲的东南部,所以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对我国天气气候变化都有很大影响。
7高一地理《季风环流》解析
![7高一地理《季风环流》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e1c8e65b307e87101f69658.png)
亚洲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
四、季风环流 2. 东亚、 南亚季风
东北 季风 低
高
1月
低
西北季风
0°
四、季风环流 2. 东亚、 南亚季风
东南季风
7月
高
低
西南 季风 东南信风
0°
四、季风环流 2. 东亚、南亚季风 源地 冬季风 西伯利亚 蒙古 太平洋 夏季风 印度洋 风向 性质
偏北风
偏南风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4. 三圈环流 ⑴. 理想状态下赤道和极地间的热力环流 ⑵. 三圈环流 ⑶.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 全球共有七个气压带,对称赤道分布, 且高低相间 全球共有六个风带,对称赤道分布
极地东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90°N
极地高压带
60°N
中纬西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30°N 东北信风带 赤道低压带 0° 东南信风带 副热带高压带 30°S 中纬西风带 副极地低压带 60°S 极地东风带 极地高压带
海陆热力 性质差异
单圈环流
三圈环流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
气压带断裂成块状,形成季风
3. 副高和我国的降水、旱涝
锋面雨带的推移: 5月份 —东南沿海
6月份 —长江流域 (梅雨) 7、8月份 —华北、东北 (长江流域伏旱)
9月份 —雨带南移 9月底 —撤出我国东南沿海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四、季风环流 1.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北半球气压带由带状断裂呈块状分布
一月
冰岛 低压
副极地低气压带 蒙古 --西伯利亚高压
大 西 洋
亚速尔 高压 七月
亚 欧 大 陆 副热带高气压带 印度低压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之季风环流》
![高中地理《大气环流之季风环流》](https://img.taocdn.com/s3/m/97cab26c51e79b89690226b4.png)
一、季风及季风环流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显著改变的现象,会形成季风气候。
由于亚洲东部地区地处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大,因此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带状的气压带会被分裂为若干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
北半球1月、7月主要气压中心和季风分别如图1、2所示。
图1 北半球1月份主要气压中心及冬季风图2 北半球7月份主要气压中心及夏季风据此,可对北半球季风总结如下表所示:二、季风气候类型主要的季风气候类型包括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在我国均有分布(详见第三部分)。
下面对这几种气候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地区进行介绍。
1.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在于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2.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在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主要分布在亚热带的大陆东岸,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3.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在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温带地区的亚欧大陆东部,包括我国华北与东北地区,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等,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三、我国的季风气候我国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国家,这同样是由于我国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和大陆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因此季风气候显著。
从整体上来说,在每年10月-次年4月,我国受冬季风环流影响显著(12月-次年3月最强盛),在每年5-10月,我国受夏季风环流影响显著(6-8月最强盛)。
在我国由北向南依次为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受季风气候影响,我国冬夏盛行风向的季节变化显著,随季风进退,降水有显著的季节性变化。
季风气候对我国农业生产有利的一方面体现在雨热同期,我国东部夏季高温多雨,水热条件配合得当,因此能够在农作物的生长期内,提供其充足的热量和水分。
不利的一方面在于会引起干旱、洪涝等灾害。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639cc58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29.png)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知识点季风是一种在特定时间内以一定方向吹向一定范围内的气流。
地球上有六大季风区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我国所属的东亚季风区。
了解地理季风环流的知识对于我们理解气候、农业、交通等方面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高一地理季风环流的基本知识点。
一、季风的概念和成因季风是指由于季节性温度、气压和水汽分布的变化而引起的形成和消失于一年之中两个季节的风。
地球的季风是由于太阳的直射点位置、大陆和海洋分布等地理因素的影响导致的。
二、季风环流的类型和特点1. 地理季风以冬季盛行风向和夏季盛行风向的不同而分类。
亚洲的季风主要有冬季东风和夏季南风两种类型。
2. 风向的变化是季风环流的最突出特点之一。
在夏季,地表温度升高,产生低气压,从而导致季风风向为南风。
而在冬季,地表温度较低,造成高气压,使得季风风向变为北风。
3. 季风环流还会导致气候的变化。
夏季南风带来的湿润气流会导致降雨增多,而冬季北风则带来干燥的气流,使得气候变得干燥。
三、东亚季风环流东亚季风环流是亚洲季风的典型代表,对我国的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它主要由冬季孟加拉湾冷高压区和西伯利亚高压区之间的季风气流组成。
1. 冬季:冬季东亚平均风的主要特征是北风盛行,尤其是北风在我国北方和西北地区特别明显。
冬季的季风气流受到西伯利亚高压的控制,而且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带有毒弧特征,使中国北方有明显的干燥和寒冷。
2. 夏季:夏季东风盛行,主要受到孟加拉湾地区低气压的控制。
夏季的季风气流带有充沛的水汽,这种水汽将会给我国带来重要的雨季。
四、季风环流对我国的影响地理季风环流在我国的气候、农业和交通等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1. 气候:季风环流使得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的气候湿润,夏季多雨,而北方和西北地区则干燥。
2. 农业:季风环流的影响使得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适宜发展水稻等农作物,而北方地区则适宜发展小麦等农作物。
3. 交通:季风环流对我国交通运输也有一定的影响。
夏季的南风会给水路交通带来便利,而冬季的北风则会对陆路和航空交通造成影响。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课件
![《高一地理季风环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0642e87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f3f2a62.png)
•季风环流概述•季风环流的影响因素•季风环流的分类•季风环流与气候变化•季风环流的地区差异•季风环流的实践应用01季风环流概述季风环流的定义总结词季风环流是指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风向影响的现象。
详细描述季风环流是指由于地球自转轴倾斜,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风向影响的现象。
地球自转轴的倾斜导致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两侧的回归线之间移动,进而引起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形成季风环流。
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总结词详细描述季风环流的主要特征详细描述季风环流的主要特征是风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由于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导致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不同风向的影响。
在亚洲、非洲和南美洲等地区,季风环流现象尤为显著。
在这些地区,冬季和夏季的风向差异很大,形成了独特的季风气候。
例如,在亚洲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南美洲地区,冬季盛行东南季风,夏季盛行西北季风。
这些季风气候的特征对当地的气候、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02季风环流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的季节性变化导致不同季节中,地球表面温度和气压的分布不同,从而影响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
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导致不同纬度地区的气候和季风环流特征存在差异。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面热量的主要来源,它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差异,进而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和变化。
太阳辐射的影响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进而影响地表温度和气压的变化,从而影响季风环流。
地球自转导致地球表面产生地转偏向力,使气流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偏转,从而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和运动路径。
地球自转的季节性变化对季风环流的影响较小,但仍然有一定的影响。
地球自转的影响大气环流的影响化具有重要影响。
地形地貌的季节性变化对季风环流的季节性变化具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山脉的走向可以阻挡或引导气流,从而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和运动路径。
河流流域可以影响地表温度和气压的分布,从而影响季风环流的形成和运动路径。
[全]高中地理(季风环流、12种世界气候、地中海气候)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季风环流、12种世界气候、地中海气候)考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d8c42f42fab069dc51220167.png)
高中地理(季风环流、12种世界气候、地中海气候)考点详解•1、季风环流受冬季风、夏季风的影响,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也会随着季节变化,具体的变化规律为:冬逆夏顺。
①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在东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逆时针,索马里东侧为暖流;②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印度洋北部的洋流方向为顺时针,索马里东侧为寒流。
索马里洋流比较特殊,冬季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却是暖流;夏季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却是寒流。
这主要是因为:①索马里洋流为补偿流(涌升流),当表层海水被吹拂走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②冬季,表层海水寒冷,深层海水温暖,因此表层海水被吹走后,深层上涌的海水温度较高。
因此虽然索马里的源头处于高纬度,但是水温较高,因此是从高水温流向低水温,因此是暖流;③夏季:表层海水温暖,深层海水寒冷,因此表层海水被吹走后,深层上涌的海水温度较低,因此源头为低水温,因此为从低水温流向高水温,为寒流。
图1 印度洋的季风环流•2、世界气候常见的气候类型主要有12种,如下图所示,主要包括4种热带气候(雨林、草原、季风、沙漠)、2种亚热带气候(季风、地中海)、3种温带气候(海洋性、季风、大陆性)、2种寒带气候(苔原、冰原)和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的分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①纬度,从低纬度到高纬度,接受的太阳辐射逐渐减少,气候逐渐变得寒冷;②海陆位置,从沿海到内陆,水汽逐渐减少,气候逐渐变得干燥;③海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④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⑤盛行风,由海洋吹来会带来大量的水汽,由内陆吹来则会使得空气更加干燥;⑥洋流,暖流使得沿岸气候增温增湿,寒流则会降温减湿。
图2 世界气候分布图例题图3 例题答案:B、B精讲精析:(1)分析丝绸之路的东部与西部国家。
①丝绸之路东部主要是中国,西部主要为欧洲;②我国与欧洲的人口都较为稠密,其中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较快,多为资源密集型产业,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欧洲大多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农牧业所占的比重较小。
季风环流_精品文档
![季风环流_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c46b673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40.png)
季风环流季风环流是指在特定季节和地理位置下,海洋和陆地之间发生的气流和水流的大规模运动。
这种环流在许多地区都非常重要,对气候和生态系统起着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季风环流的定义、形成原因、全球分布以及对当地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定义与形成原因季风环流是一种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其形成主要受到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不同部分的温度差异所影响。
地球赤道附近的太阳辐射强度很高,导致该地区的空气升温,从而形成低压区。
而地球两极附近的太阳辐射强度较弱,导致该地区的空气冷却,形成高压区。
由于温度差异引起的气压差异,形成了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的气流运动。
在靠近赤道的地区,大气环流主要表现为“孤立泡(Hadley cell)”的形式。
太阳辐射强烈使得赤道附近的空气升温上升,形成低压区。
随着空气向上升的过程中,它会冷却和凝结,形成降雨并释放热量。
这些冷却和凝结的空气在高层向两侧运动,最终下沉并形成高压区。
这种环流是季风环流的一部分,对于季风的形成和变化有重要影响。
全球分布季风环流在全球范围内都能观察到,但其强度和影响范围因地理位置和季节而异。
以下是一些季风环流的典型例子:1.亚洲季风:亚洲季风是最为著名和重要的季风环流之一。
从印度洋吹来的南风在夏季带来了大量的湿气,并在东亚地区引起了降雨季节。
而冬季则由于大陆内部的高压系统原因,风向相反,带来了干燥和寒冷的天气。
2.非洲季风:非洲季风主要受到赤道附近的海洋和陆地温差的影响。
夏季,从大西洋吹来的西南风带来了潮湿的空气,带来了大量的降雨。
而冬季,从北非吹来的东北风则比较干燥。
3.澳大利亚季风:澳大利亚季风主要受到印度洋和太平洋的影响。
夏季,从印度洋吹来的东南风带来了湿润的空气,引发了澳大利亚北方的雨季。
而冬季,则由于太平洋上的高压系统导致西澳大利亚地区较干燥。
影响季风环流对当地气候和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1.降雨:季风环流带来了大量的降雨,对于干旱地区的农业生产和水资源供应非常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季节 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1.季风是指大范围地区盛行风向随 海陆热力差异 是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亚洲东部,世界最大 海洋—— 太平洋 与世界最大陆地—— 亚欧大陆 之间巨大的海陆 热力差异,导致冬季和夏季海陆气压分布的季节变化,形成了世 界上最典型的季风
西北季风 (1月) 东亚 季风 东南季风 (7月)
例题: 读亚洲7月季风图: (1)图中季风A的风向是 西南 _____ 季风,B的风向 东南 是_____ 季风。 (2)图中季风A和季风B 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 B 差异形成的是_____ , 东亚 地区) 这类季风在____( 最为典型。 (3)受图中季风影响的地区,夏季降水丰沛,特别 有利于粮食作物中_____ 水稻 的生长。由于季风的强弱 变化很大,使得该地区_____ 水旱 灾害频繁,对该作物 的生长威胁很大。
(三)季风环流
亚欧大陆 东亚 太平洋
南亚
印度洋
季风环流
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 概念: 思考:世界哪个地区季风最典型?为什么?
亚洲东部
原因:太平洋是世界最大的大洋,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 的大陆,亚洲东部居于两者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 显著,形成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 成因: 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南亚季风
读“亚洲季风图 ”回答下列问题:
A
C
B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7 (1或7)月, 夏 是北半球的____季。图中 A处是______ 低 (高或低)气压,名称是 。 亚洲低压 它切断了 气压带,使其只 副热带高 能保留在海洋里。 (2)字母C表示 东南 (风向)季风, 它的成因是 海陆热力差异 ;受它影 响时,我国东部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高温多雨 。亚洲东部季风气候最显著的 海陆热力差异显著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字母B表示 西南 (风向)季风,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它的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 (4)半年后,C处刮_____ 西北 季风,B处刮 东北 季风。 _____ (5)与C纬度相当的大陆西海岸形成 地中海 ___________ 气候。成因是夏季受 副热带高气压带 _____________控制,炎热干燥,冬季 西风带 控制,温和多雨。 受_________
成因
海陆热力 差异 ①海陆热力差 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 的季节移动
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西北风
太平洋 东南风 夏季风 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 东北风
夏季风
印度洋
西南风
高温多雨
亚洲1月、7月的季风图
秦岭、淮河一线
冬季风
温带季风气候 东亚季风
夏季风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温和少雨 热带季风气候 特点:全年高温,分为 明显的旱季和雨季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2.
也是形成季风的原因。例如, 东南信风 ,北移越过赤道, 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形成的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西南季风 就是南半球的
东北季风 (1月) 南亚 季风 西南季风 (7月)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成因: 气压带风带的 季节移动
西北季风 (1月)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东亚季风
东南季风 (7月)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亚洲季风
东北季风 (1月) 南亚季风 西南季风 (7月)
成因: 海陆热力差异
成因: 气压带和风带的 季节移动
3、季风环流的类型:
1月
亚洲高压
低压
7月
印度低压
高压
0°
高气压 类型 东亚 季风 南亚 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寒冷干燥 高温多雨 温和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