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 地图应用
地图应用(读图)

比例尺最大精度
1: 5 万 5.0 1:10.0 万 10.0 1:25 万 25.0 1:50 万 50.0 1:100 万 100.0
2.地图比例尺的选择 比例尺直接影响地图内容的详细程度和精度。 选择何种比例尺地图主要根据用图目的、 任务和技术要求等决定。 (1).直接依据用图技术要求选择地图比例尺。在地图应用过程中,有的在技术要求中 明确指出了在何种情况下选择何种比例尺地图。如我国在利用地形图和航片进行土地利用 现状调查的技术规程中明确地指出,农区采用 1:1 万近期地形图,重点林区采用 1:2.5 万 地形图,一般林区用 1:5 万地形图,牧区用 1:5 万或 1:10 万地形图。再如,同样是农区土 地利用现状调查,详查用 1:1 万地形图,概查用 1:5 万地形图。 (2).依据用图的精度要求选择地图比例尺。例如,在土地详查过程中,若要求耕地面积 量测精度为 666.6m2 以上,那么选择多大比例尺地形图呢 ?这就涉及到比例尺精度问题。因 为一定比例尺地图所表示地物的精度是一定的。在 1:1 万比例尺地形图上,耕地最小图斑
地图学基础
159
二、地图比例尺的选择 1.地图比例尺在地图应用中的作用分析 比例尺决定图上符号大小和所对应地面物体大小的变化。 一方面, 当实地面积一定时, 地图比例尺决定了地面面积对应在图上面积的大小。同样表示地面 1km2,在 1∶1 万比例尺 图上相应面积为 100cm2,在 1∶5 万图上为 4cm2,而在 1∶10 万图上则为 1cm2。即比例尺 大,对应图上面积大;比例尺小,对应图上面积小。另一方面,当地图图幅大小一定时, 比例尺决定了图幅所包括的实地面积大小,比例尺大,图幅对应实地面积小;比例小,图 幅对应的实地面积大。比例尺的变化导致地图概括的差异。地图比例尺是影响地图概括的 主要因素,也是引起地图概括的根本原因。由于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决定了地面在图面上对 应面积的大小,因而也就限定了地图上所能表达要素的总容量,制约着地图概括。比例尺 大,对应图上面积大,地图容量就大,地理事物的综合程度小;比例尺小,对应图上面积 小,地图容量就小,地理事物的综合程度就高。因此地图比例尺大小变化,地图内容的详 尽性和图解精度也随之变化。比例尺大,内容详尽,图解精度高;比例尺小,内容概括, 图解精度低。比例尺的大小影响图上量测的精度。地图不能象航片、卫星图像那样不加取 舍地反映地面,它要顾及人眼所能看清的程度,要求在各种比例尺图上都能清晰地反映地 理事物。实践证明,视力正常人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短距离是 0.1mm。因此,相当于图上 0.1mm 的实地水平长度就是地图上所能表示的最精密限度, 称为比例尺的最大精度。 表 9-1 所列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最大精度。 由表 9-1 可知,在比例尺大小不同的地图上,比例尺的最大精度是不一样的。即在地 图量测过程中,有一点的点位误差为 0.1mm,它在实地的误差是不同的。即大比例尺地图 上,其量测精度要明显高于小比例尺地图上的量测精度。因此在地图应用中,大比例尺地 图更适合于图上量算。 表 9-1
地图学现代地图与现代地图学

(2)地图功能拓展的条件及表现
条件:要及对制图对象的深入研究相结合;必须同相关专业人员相 结合。
表现:不仅应掌握制图对象的质量及数量特征、形态结构,而且还 应当了解和分析其分布规律及动态发展和变化机制,再运用地图 模拟及模型和地图认知及感受功能的分析研究方法和手段,就有 可能发现新的规律或提出有效的实用方案和决策建议,从而对社 会和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2)按新概念/新技术标志分类 1) 按数模性质分类:模拟图、数字图(屏幕/电子/多媒体/网络地 图) 2)按虚实状况分类:实地图、虚地图(数字地图/心象地图) 3)按时间状态分类:静态图、动态图 (动画地图/交互地图) 4)按数据维数分类:二维平面图、三维立体图、多维动态图 5)按出版形式分类:印刷版图、光盘电子版图、网络版图
是利用经过人工抽象和符号化了的图形及图像描述制图内容的地图 。它是可视的地面图像的模拟。来源于地面(或照片),又高于地面(或 照片)。它是相对于数字式地图而言的一类地图。可以说,凡非数字 式的地图都是模拟地图。
41
2.屏幕地图、电子地图及数字地图 (1)屏幕地图
凡是能显示于计算机屏幕/银幕上的地图都可称为屏幕地图。 (2)电子地图
要对地图内容进行概括,舍去次要的,微小 的,保留基本的,主要的,对地图内容进行 综合和概括。
8
二 、地图的构成要素
构成地图的基本内容,叫做地图要素。它包括数学 要素、地学要素和辅助要素,所以又通称地图“三要 素”。
9
(l)数学要素
指构成地图的数学基础。例如地图投影、比例尺、 控制点、坐标网、高程系、地图分幅等。这些内容是决 定地图图幅范围、位置,以及控制其它内容的基础。
3
新编地图学教程全套完整版

对地球形状 a,b,f 测定后,还必须确定大地水准面与椭球 体面的相对关系。即确定与局部地区大地水准面符合最好的一个 地球椭球体 —— 参考椭球体,这项工作就是参考椭球体定位。
通过数学方法将地球 椭球体摆到与大地水准面 最贴近的位置上,并求出 两者各点间的偏差,从数 学上给出对地球形状的三 级逼近。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2章 地图的数学基础
2.2 中国的大地坐标系统
1.中国的大地坐标系 1980年以前:参见电子教案本章第十三页; 1980年选用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协会推荐的参考 椭球: ICA-75椭球参数 a = 6 378 140m b = 6 356 755m f = 1/298.257
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 北洪流村为 “1980 西安坐标系” 大地 坐标的起算点——大 地原点。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2章 地图的数学基础
§2 地球坐标系与大地定位
地球表面上的定位问题,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科学 研究及军事国防等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具体而言,就 是球面坐标系统的建立。
2.1 地理坐标
—— 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
① 天文经纬度 ② 大地经纬度 ③ 地心经纬度
新编地图学教程 第2章 地图的数学基础
2.1 地理坐标 ① 天文经纬度:表示地面点在大地水准面上的位
置,用天文经度和天文纬度表示。
天文经度:观测点天顶子午面与格林尼治天顶 子午面间的两面角。
在地球上定义为本初子午面与观测点之间 的两面角。 天文纬度: 在地球上定义为铅垂线与赤道平面 间的夹角。
椭球体 三要素: 长轴 a(赤道半径)、短轴 b(极半径)和椭球的扁率 f
WGS [world geodetic system] 84 ellipsoid:
地图学

2】圆柱投影:圆柱面作为辅助投影面使球体与圆柱面相切或相割,将球面上经纬网投影到圆柱面上,然后再将圆柱面展开成平面的构成一种投影 经纬线形状:纬线平行且等于赤道的直线 ,经线垂直于纬线且等长的直线 变形规律:赤道无变形,离赤道越远维度变形越大,经线面积亦如此 应用:时区日界线、我国全国水陆半球图
9欧美等国家在制作世界地图时用摩尔威特投影
10摩卡托投影:它是等角原板投影,在等角圆板投影中,球面上的微分圆投影后的图形保持原状,即一点上的长度比,向任何方向均相等 。等角航线:地球上二点之间的一条等方位线。大圆航线:地球球心与二点所构成的平面,在球面上的割线
11高斯---克吕格平面直角坐标的构成【方里网的构成】
16一个图形的视觉中心比他的几何中心高出5%
17地图注记:是指地图上的标注和各种文字说明,它是地图的基本内容之一
18地图注记分类:地名注记、说明注记、数字注记、图幅注记
19一般宋体用作流程注记,粗等线体【图名、重要地名】细等线体【一般名称、说明】横体字【小比例尺、政区名称】左斜宋体【河流】耸肩导线体【山脉】
25数据分级的方法:等差分级,算数分级法、等比分级、标准差分级、分位数分级法、裂点法、外因分级
26等值线特征:形态模拟、等值闭合、不相交、可重叠、密陡疏缓
27等高距分类:计曲线,每五条等高线加粗一条、首曲线,基本等高线、间曲线,二分之一等高线、助曲线,四分之一等高巨
大学地图学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领域。
2.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地图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领域。
2. 地图的阅读、分析和运用。
教学难点:1. 地图符号的识别和解读。
2. 地图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地图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提问:你们平时都使用过哪些地图?地图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讲授新课1. 地图学的基本概念(1)地图的定义:地图是反映地球表面自然地理要素和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的图形。
(2)地图的分类: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
2. 地图学的发展历程(1)古代地图:以罗盘定向、比例尺为标志的地图。
(2)现代地图:以航空摄影、遥感技术为手段,实现地图的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
3. 地图在我国的应用领域(1)国家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交通规划、土地资源调查等。
(2)国防建设:军事侦察、战略部署等。
(3)科学研究:地理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等。
三、实践环节1. 地图阅读与解读(1)展示不同类型的地图,让学生观察并识别地图符号。
(2)引导学生分析地图内容,了解地图所反映的空间分布和相互关系。
2. 地图应用(1)以实际案例为例,让学生运用地图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分组讨论,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地图学的重要性。
2. 布置作业: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我国地图学的发展现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和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增加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制图必考知识点总结

制图必考知识点总结一、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地图制图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将三维地球表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一种数学方法。
在地图学的学习中,我们通常会接触到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比如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和平面投影等。
每种地图投影方式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因此在制图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适合的地图投影方式。
二、地图符号地图符号是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现象和空间信息的图形符号。
在地图制图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各种地图符号的含义和使用方法,比如符号的形状、颜色和大小等。
掌握地图符号是制作清晰易懂的地图的关键,也是制图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三、地图设计原则地图设计原则是制图学中的重要知识点,它包括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等内容。
在地图制图过程中,我们需要根据地图的使用目的和受众群体来设计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等,以便使地图具有清晰、准确和易懂的特点。
四、地图制作软件在地图学的学习中,我们还需要掌握一些地图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比如ArcGIS、QGIS和MapInfo等。
这些地图制作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和丰富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作和解释地图。
五、地图投影变换地图投影变换是地图制图中的重要技术之一,它是将不同地图投影方式的地图进行转换和变换的过程。
在地图投影变换中,我们需要了解不同地图投影方式的特点和变换方法,以便进行地图投影的转换和适应不同地理信息需求。
六、地图数据处理地图数据处理是地图制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涵盖了地图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等内容。
在地图学的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地图数据采集的方法和工具,掌握地图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术,以便进行地图制图和解释工作。
七、地图应用地图应用是地图学中的重要内容,它包括地图的应用和解释等方面。
在地图应用中,我们需要掌握地图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方法和技术,比如地图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规划和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应用,以便将地图制图技术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综上所述,以上是制图学中的必考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对于地图学的学习和实践都至关重要,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理解制图学的相关知识。
地图学重点

第一章现代地图学引论1、现代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综合,运用符号系统表示在一定的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它们的数量、质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
基本特征⑴严密的数学法则⑵科学的地图概括⑶特定的符号系统2、看图能识别地图的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补充说明、技术要素。
3、试述地图的功能:(1)信息载负与储存功能(2)信息传输与交流功能(3)地图模拟与模型功能(4)地图认知与感受功能。
应用领域:工程建设的设计蓝图,农业规划的重要基础,经济建设的科学依据,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宣传教育的良好形式,军事作战的重要工具,国家疆域版图的主要形式4、按地图功能和内容分类:普通地图、专题地图。
按比例尺分类:大(≥1:10万)中(1:10万~1:100万)小(≤1:100万)5、现代地图学是以地图信息传输与地图可视化为基础,以区域综合制图与地图概括为核心,以地图科学认知与分析应用为目的,研究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大众化科学。
6、现代地图学的学科体系:理论地图学、技术地图学、应用地图学7、国外原始地图古苏美尔人地图和古巴比伦地图;国内的原始地图《山海经》中的记载、田猎图。
东西方古代地图学的萌芽与形成国外地图作品及成果的出现:埃拉托色尼,托勒密。
我国春秋、西汉时期的地图大家注意:现代地图学的大部分理论、概念来源于西方。
我国西晋的裴秀提出了著名的“制图六体”的制图理论:一为"分率",用以反映面积、长宽之比例,即今之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彼此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两地之间道路的距离;四为"高下",即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即地面坡度的起伏;六为"迂直",即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8.地图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1)、现代地图学与地学的关系1.地学既是地图学的应用对象又是地图学的研究对象,地图作为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促进了地学的发展。
地图学第一章地图基本知识

(三)1:5万、1:2.5万、1:1万分幅编号
• 1:5万:(经差15′纬差10′),每幅1:10万图含4幅; 编号是在1:10万幅后加上自己的序号A、B、C、D;例: J-50-5-B。
• 1:2.5万(经差7′30″,纬差5′):每幅1:5万图含4幅; 代号为1、2、3、4;例:J-50-5-B-4。
空间分布和发展变化(目的、结果)。
第2节 地图的内容、功能和分类
一、地图的构成要素
(一)图形要素 (二)数学要素
(1)地图投影 (2)坐标系统 (3)比例尺 (4)控制点 (5)地图定向
表达地理信息的各种 图形确符定号地、图文空字间注信记息。的 依据,包括比例尺、地图 投影各种坐标系统、控制 点。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
(一)地理信息的载体
地图容纳和储存了数量巨大的信息,而作为信 息的载体,可以是传统概念上的纸质地图、实体模 型、可以是各种可视化屏幕影像、声像地图,也可 以是触觉地图。
(二)数学法则的结构
地图的数学法则:地图投影、比 例尺、各种坐标系统。
① 地图投影 地球椭球体是一个不可展曲面,将其展开成平面
列号在前,行号在后,中间连一短线,如北京所在图
幅,J-50 (北京116°05′15″E,39°50′10″N)
• 北京所在图幅,J-50 (116°05′15″E,39°50′10″N)
(二)1:50万;1:25万;1:10万地形图分幅编 号
• 1:50万:按经差3°纬差2°分幅;每幅1:100万图
四、 参考书籍
教材: 祁向东.地图学原理.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 参考教材: 1.毛赞猷等.现代地图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8. 2.王家耀等.地图学原理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 实验教材: 汤国安,杨昕.ARCGIS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教程 (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地图学实习实践报告

地图学实习实践报告1. 实践背景在地理信息科学和地图学的学习过程中,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但单纯的理论学习往往不能有效地提升实践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我参与了一次地图学的实习实践活动。
2. 实践目的地图学实习实践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地图综合制图、地图设计和地图分析等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对地图实用价值的认识和感悟。
3. 实践内容实践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地图数据收集与处理、地图设计与绘制、地图分析与应用。
3.1 地图数据收集与处理在实践活动的第一个阶段,我们小组负责收集和处理相关的地图数据。
我利用开源地图数据,结合现地实地调查,收集了一定范围内的地理信息数据。
然后,借助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包括数据清理、数据标注和数据格式转换等。
3.2 地图设计与绘制在实践活动的第二个阶段,我们小组开始进行地图的设计与绘制工作。
根据实际需求和所学知识,我先确定了地图的主题和目标受众,然后进行图式设计和版式设计。
在绘制地图的过程中,我灵活运用了多种制图技巧和地图样式,以表达地理现象和展示地理信息。
3.3 地图分析与应用在实践活动的第三个阶段,我们小组进行了地图分析和地图应用的工作。
我利用GIS软件对绘制好的地图进行地理分析,包括空间分析和属性分析。
对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我探讨了地图的实际应用价值,并为相关领域的决策提供了支持。
4. 实践心得通过这次地图学实习实践活动,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深刻地认识到地理信息科学和地图学的实践能力对于地理专业人才的重要性。
单纯的理论学习远远不够,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有效地收集和处理地图数据。
地图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对地图制作和分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处理数据时,我要细心认真,保证数据的可信度。
同时,我也提高了自己的地图设计和绘制能力。
地图的设计和绘制不仅要考虑美观和整体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清晰表达地理现象和传递地理信息。
地图学 第10章地图分析

地图是空间信息的模糊集合。 模糊综合评判:在一个准备评判的对象集内,对每一个对 象赋予一个评判指标,按评判指标的大小进行对象排序,以判 定最佳对象。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第 1 节
结束
13
第 10 章
地图分析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本章首页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一)空间分布的预测预报
第10章 地图分析
应用举例: 利用地质图预测矿藏分布和范围。 根据地图上所显示的呈线状排列的火山锥体或出露的泉水, 预测和预报地下断层的存在。 利用植被图预报矿藏和地下水分布。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19
第2节 地图分析的作用
四、进行预测和预报
第10章 地图分析
一、研究各种现象的分布特点和分布规律
研究内容:
1. 同一要素的分布特点、分布规律和区域差异。
大连年降水量多在600 ~ 800 mm, 基本上是由西南向东北递减
2. 自然综合 体或区域经济 综合体的分布 特点、分布规 律以及区域间
的差异。
大连年平均气温在8~15 ℃, 最高值在大连市
《新编地图学教程》(第二版) 第10章 地图分析
本章首页
本节首页
6
第1节 地图分析的数学方法
二、测度地图信息量方法
第10章 地图分析
按各种地物符号出现的概率计算地图信息量的概率模型:
n
I Pi lg Pi
i 1
Pi 是符号出现的频率; n 是符号的数量或分级数。
根据 I 值的计算,可以比较同类地图的信息量。 1948年Shannon提出“熵”这一基于概率论的信息量测方法,奠定了 现代信息论的基础。随后,研究者将其运用于地理信息领域,结合空间数 据的语义内涵建立了各种概率模型来计算空间数据所蕴涵的空间信息量。
地图学名词解释2

1.地图学的三大分支:地图理论、制图技术和地图应用2.地图制作方法:①实测成图:通过实地测量而制成地图的方法。
②编绘成图:根据已有的地图或其他编图资料,在室内编制新图的方法。
3.地球椭球体和地球椭球面:为了测量成果的计算和制图工作的需要,选用一个同大地体相近的,可以用数学方法来表达的旋转椭球体来代替地球。
这个旋转椭球是一个椭球绕其短轴旋转而成,其表面成为旋转椭球面。
4.我国采用过和正在使用的椭球体:中国1952年前采用海福特(Hayford)椭球体;1953—1980年采用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体(坐标原点是前苏联玻尔可夫天文台),自1980年开始采用 GRS 1975(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 IUGG 1975 推荐)新参考椭球体系,并确定陕西泾阳县永乐镇北洪流村为“1980西安坐标系”大地坐标的起算点。
2000坐标系,这是我国当前最新的国家大地坐标系,英文名称为China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 2000,英文缩写为CGCS2000。
5.比例尺的概念:某一条直线的图上长度与实地长度之比称为比例尺。
(当制图区域比较小、景物缩小的比率也比较小时:图上长度与相应地面之间的长度比例。
)6.大小各种比例尺范围:大比例尺地图:1:10万及更大,中比例尺地图:介于10万和100万之间,小比例尺地图:1:100万及更小7.比例尺的形式::①数字式比例尺②文字式比例尺③图解比例尺8.地理坐标:用经纬度表示地面点位的球面坐标分类:①天文经纬度②大地经纬度③地心经纬度9.地图的分幅和编号:分幅:有矩形分幅(拼接和不拼接)和经纬线分幅编号:①自然序数编号法②行列式编号法③行列-自然序数编号法10.地图投影的概念:将地球椭球面上的点转换成平面上的点。
11.地图投影的基本方法类型:①平行投影②透视投影③广义投影12.地图投影的分类:①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方位投影、圆柱投影、圆锥投影、非几何投影:伪方位投影、伪圆柱投影、伪圆锥投影、多圆锥投影②按地图投影的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任意投影13.正轴/横轴/斜轴各类投影区别:正轴方位投影,投影面与地轴相垂直;横轴方位投影,投影面与地轴相平行;斜轴方位投影,投影面与地轴斜交。
地图的定义、功能和作用

实习项目
1、走近地图—读图实习 2、墨卡托投影计算实习 3、地图符号设计实习 4、普通地图符号表的制作实习 5、制图综合方法实习 6、参观CTP数字印前系统 7、基于MapInfo的专题图制作实习 8、地图分析方法实习
第一章 地图与地图学
1.1 地图的基本特征和定义 1.2 地图的功能和作用 1.3 地图的内容和分类 1.4 地图的一般制作过程 1.5 地图学及其发展趋势
地图与其描述的客观世界的 基本矛盾是什么呢?
第一对矛盾: 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的矛盾。 第二对矛盾: 缩小、简化了的地图表面与
实地复杂现实之间的矛盾。
一、地图的基本特征 第一对矛盾:地图平面与地球曲面的矛盾
?
地球曲面
地图平面
地球表面
大地 测量
大地水准面
旋转椭球面 地图投影
X=f1(B,L)
B,L
一、地图的模拟功能及作用
地图模型所具有的一些特点是其它形式 的模型所不完全具备的:直观性、一览性、 抽象性、合成性、几何相似性、地理适应性、 可量测性等。
二、地图的空间信息载负功能及作用
信息:代表某些抽象的、有待传递、交换、 存储和提取的内容,不能脱离载体而独立 存在。
地图:一种“其它信息传递形式所不能代 替的最有效的方法”。
(2)地图可以提供空间分布的物体和现象的质量、数 量、范围、密度的正确视觉估计和印象,从而使“可 比性”成为可能。(比较是空间认知的重要手段)
(3)使读者建立正确的环境印象,并纠正错误心象。
由于存在模糊的认识,人们通常会认为埃及 的开罗比我国的上海市要偏北一些。事实上是开 罗与上海都位于北纬30度附近。可见,只有地图 才能帮助人们迅速建立正确的环境图像。
数学法则 综合法则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地图学原理知识点总结1. 地图学的定义和作用地图学是一门研究地图的学科,主要研究地图的制作、解读和应用。
地图作为一种特殊的信息图形表示方式,能够直观地展示地理空间信息,准确传达地理空间关系,帮助人们认识和认知地球表面的事物和现象。
地图学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包括但不限于:•地图是地理空间信息的主要表达方式,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地理问题,有助于决策和规划。
•地图能够帮助人们快速了解地理位置和方位关系,提供导航和定位服务。
•地图还可以作为教学工具,用于地理教育和科学研究。
2. 地图投影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三维曲面,为了将其展示在二维的地图上,需要进行投影。
地图投影是指将地球表面上的点和区域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过程。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法包括:•圆柱投影:将地球表面的点投影到一个圆柱面上,然后再展开成平面。
•锥面投影:将地球表面的点投影到一个锥面上,然后再展开成平面。
•平面投影:将地球表面的点投影到平面上,通常选择一个点或一条线作为投影中心。
每种投影方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投影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地图形状的正确性和区域的相对大小。
3. 地图比例尺地图比例尺是指地图上的距离与实际地面距离之间的比值关系,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三种:•文字描述法:通过文字描述地图比例尺,例如1:10000,表示地图上的1单位长度相当于地面上的10000单位长度。
•图形表示法:通过画一段代表地面上一个固定长度的线条,然后标注其对应的地图上的长度,例如1cm代表1公里。
•数值表示法:直接用一个数字表示比例尺,例如1:50000可以表示为50000。
地图比例尺可以帮助人们理解地图上的距离关系,进行测量和规划。
4. 地图符号地图符号是指用来表示地图要素和现象的图形或图案,地图符号的选择和设计要求简练、准确、易于理解。
常见的地图符号包括:•点符号:用来表示地图上的独立点要素,例如城市、村庄、道路等。
•线符号:用来表示地图上的线要素,例如河流、铁路、道路等。
地图应用原理与方法

第二节地图的选用所谓地图选用,就是根据地图应用目的和任务、工作范围、技术要求等选择合适的地图。
主要包括地图种类的确定,地图比例尺的选择,作业地图的选定。
一、地图种类的确定地图种类主要依据地图应用的目的和任务、技术要求、作业区域大小来确定。
收集的地图类型主要有最新的地形图,自然、社会及经济方面的专题地图等图件。
例如,要了解一个地区以县为单位的土地利用现状,首先要明确这个地区包括哪些县(名称、区域位置),据此选择相应地区的资料,如行政区划图、近期的土地利用现状图、地理底图(或地形图)以及最新的遥感资料;另外,土地利用与区域地理环境(如地貌、气候、水文等)和社会经济环境(如人口、居民地、种植作物等)有关,因此还应选取该地区有关的专题地图作为参考。
只有对这些资料综合分析,才能获得该区土地利用现状的正确了解和认识。
二、地图比例尺的选择1.地图比例尺在地图应用中的作用(1) 比例尺决定图上符号大小和所对应地面物体大小的变化。
一方面,当实地面积一定时,地图比例尺决定了地面面积对应在图上面积的大小。
同样表示地面1km2,在1:1万比例尺图上相应面积为100cm2,在1:5万图上为4cm2,而在1:10万图上则为1cm2。
即比例尺大,对应图上面积大;比例尺小,对应图上面积小。
另一方面,当地图图幅大小一定时,比例尺决定了图幅所包括的实地面积大小,比例尺大,图幅对应实地面积小;比例小,图幅对应的实地面积大。
(2) 比例尺的变化导致地图概括的差异。
地图比例尺是影响地图概括的主要因素,也是引起地图概括的根本原因。
由于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决定了地面在图面上对应面积的大小,因而也就限定了地图上所能表达要素的总容量,制约着地图概括。
比例尺大,对应图上面积大,地图容量就大,地理事物的综合程度就小;比例尺小,对应图上面积小,地图容量就小,地理事物的综合程度就高。
因此随着地图比例尺大小的变化,地图内容的详尽性和图解精度也随之变化。
比例尺大,内容详尽,图解精度高;比例尺小,内容概括程度高,图解精度便降低。
地图的四个基本特征

1地图的四个基本特征:地理信息的载体数学法则的结构有目的的图形概括符号系统的运用2地图的定义:地图是遵循相应的数学法则;将地球上的地理信息;通过科学的概括;并运用符号系统便是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以传递他们的数量和质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发展变化3地图的四项功能:地图信息的载负功能地图的传递功能地图的模拟功能地图的认知功能4地图的成图方法:实测成图法(摄影测量成图野外地形测图)编绘成图法(常规编图遥感制图数字制图)5地图学的定义:地图学是以信息可视化为核心,探讨地图的理论实质,制作技术和使用方法的综合性科学6地图学的学科体系:理论地图学地图制图学应用地图学大地水准面:设相当海洋处于静止均衡状态时,将他延伸到陆地内部所形成的封闭曲面。
它实际上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称大地体,是对地球星体的一级逼近大地体:是一个起伏不平的重力等位面,是逼近于地球本身形状的一种形体旋转椭球体:将大地体绕短轴飞速想旋转,就能形成一个表面光滑的球体。
称为二级逼近。
5个参数:椭球的长半轴a;椭球的短半轴b;椭球扁率:椭球的第一偏心率,椭球的第二偏心率。
参考椭球体:在局部地区确定一个与大地水准面符合得很好的地球椭球体。
通过数学方法将地球椭球体摆列与大地水准面最贴近的位置上并求出两者各点间的偏差,从数学上给出对地球形体的三级逼近7地理坐标的三种坐标名:天文经纬度大地经纬度地心经纬度8我国大地坐标系统:1945北京坐标系1980国家大地坐标系统高程系统:1956黄海高程1985国家高程基准9地图投影的分类:1按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几何投影和非几何投影2 按投影变形性质分类:等角投影等积投影和任意投影10几种重要投影:墨卡托投影高斯克吕格投影11地图比例尺的含义:1 当制图区域比较小时,由于地图投影变形较小,地图上各方向长度缩小的比例近视相等2当制图区域相当大,采用的地图投影又比较复杂时,地图上的长度因所在位置和方向不同而有所变化12地图概括的概念:地图概括是对地理信息从感知到理性认识的抽象过程13地图概括的内容和首选:选取简化夸张符号化14符号的5中基本视觉变量:形状变量尺寸变量方向变量颜色变量网纹变量色彩三要素:色相亮度彩度色光三原色:红绿蓝色料三原色:黄品青15几种常用计算机表色系统:RGB模型HSB模型CMYK模型16地图表示法的种类及概念:1 呈点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2 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3 呈面状分布地理数据的表示4 三维空间信息的表示5 地理信息的动态表示17比率符号的分类以及概念:1 绝对比率符号:符号面积S与其代表的数值M 之比为一常数k的符号2条件比率符号:符号面积S与其代表的数值M之比符合某一函数关系的符号18地理图和地形图的区分:地理图又称一览图,它的概括程度比较高,是以反映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一种普通地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3.面积量算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1).传统面积量算方法 ①图解法。图解法有几何图解法、方格法、条形(梯形)法等 等,是对被测量的范围进行图解,然后将每一几何图形的面 积累加,即可得到待求的面积。 ②求积仪法。操作机械求积仪,先试验出求积仪常数,然后 绕被量测范围一周,将求积仪终、始点读数之差乘以求积仪 常数,即得面积;操作光电求积仪时,首先输入比例尺、面 积计算单位等有关参数,然后绕被量测范围一周,即可在显 示屏幕上直接读数。
PF AD 6 0 AB PE 6 0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法
(2). 地理点位的平面直角坐标的计算 地理点P的平面直角坐标求算步骤与方法如下: 第一步,从图上读出P点所在的方里网格西南角点O的平面坐 标值: x 0 3990km
第二节 作业地图的选定
所谓地图选用,就是根据地图应用目的和任务、工作 范围、技术要求等选择合适的地图。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一、地图种类的确定
地图种类主要依据地图应用的目的和任务、技术要求、 作业区域大小来确定。收集的地图类型主要有最新的地形图, 自然、社会及经济方面的专题地图等图件。
第二节 作业地图的选定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4.体积和容积量算 欲求一山丘顶部的体积,等高线将山顶划分为若干层。 先求出各截锥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面积,利用下述公式计算 出各截锥体的体积。 (9-7) V i S 上 S 下 h 3 式中h为等高距。圆锥体的体积计算公式为: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二、地图比例尺的选择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1.地图比例尺在地图应用中的作用 (1).比例尺决定图上符号大小和所对应地面物体大小的变 化。即比例尺大,对应图上面积大;比例尺小,对应图上 面积小。另一方面,当地图图幅大小一定时,比例尺决定 了图幅所包括的实地面积大小,比例尺大,图幅对应实地 面积小;比例小,图幅对应的实地面积大。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③光电面积量测仪法。把一个被测面积图形分割成若干个面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积相等并按某一规则排列的小单元,然后对小单元计数,将 此计数值与已知面积的图形所含小单元数值相乘,即可求出
被测图形的面积。
④称重法。用精密天平称出纸质一样的标准面积纸的重量, 然后称出欲测图形纸张的重量,后者重量除以前者重量,再 乘以前者面积,即得欲测图形的面积。
(9-9)
h S n
h (S1 S 2 )
h ( S 1 2 S 2 2 S 3 2 S n 1 2 S n )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5.坡度量算 在地形图上,可依据等高线求出任意两点间的高差,再 求出该两点间的水平距离,便可依据下式计算地面坡度:
L L AB L BC L CD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令各点坐标为
( x 1 , y 1 )、( x 2 , y 2)、( x 3 , y 3) ,
得曲线长度
L
N
( x i x i 1 )
2
( y i y i 1 )
2
i 1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i tg
h D
在工作中,应先根据上式作出坡度尺,其制作方法为: (1).将上式改写为 D 1000
M h ctg
(地图比例尺分母;毫米)。
(2).查出 1 、 、 30 的函数值,计算出相应的值。 2 (3).绘一条水平直线作为基线,按一定间隔等分,自左至右在 各分点处依次注出 1 、 30 。 2 (4).过各分点作垂线,依次截取 D 1、 D 2 D 30 。
第一节 地图信息的获取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2.地理环境数量特征及其相互关系信息的获取
地图分析通常采用量算分析、图解分析、图示分析、数 理统计分析及数学地图模拟分析等方法。
第一节 地图信息的获取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3.地理环境的本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信息的获取 地图解释:用图者可以在地图阅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运 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获得的有关地理环境的质量、 数量特征及相关关系作出解释,客观地描述地理环境的 分布规律,归纳和演绎出一些新的概念和结论。
第二节 作业地图的选定
三、作业地图的选定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1.基础图件:应选择现势性强的地图。 2.补充图件:当基础图件不足,或内容陈旧时,可选用相近 比例尺、现势性强的地图作为补充用图。
3.参考图件:根据研究工作的需要,还需选定一些参考图, 只是在研究制图区域或分析、评价其他资料以及地图作业 的补充图件。
的地理基础,其他要素则视地图的用途,适当加以选
取 ③ 底图要素的阅读主要是为了地图定向、专题要素的定
位,并说明地理事象的分布规律
第三节 地图阅读的内容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3).专题内容的阅读 ① 需要具有有关专题内容的专业知识 ② 必须具有一定的专题地图知识,特别是要了解专题地 图的各种表示方法,这对阅读专题内容,认识地图所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1.图上地理点位坐标的量算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1).地理点位的地理坐标的计算 求地理点P的地理坐标:首先从地形图上的分度带绘制出靠 近P点的10901和10902两条经线以及3601和3602两条 纬线,构成ABCD经纬网格(即图中虚线构成的“矩形”); 然后过P点作两条垂线PE和PF,并精确量出PE、PF及经差 1 (AD)和纬差1 (AB)的数值(长度),则有下列关系式:
2.专题地图阅读内容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专题地图阅读内容主要包括辅助要素、底图要素和专题 内容。 (1).专题地图图例的阅读
① 专题地图的图例:
② 底图要素: ③ 专题地图图例设计纷繁复杂:
第三节 地图阅读的内容
(2).底图要素的阅读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① 普通地图上的制图网、水系、地势、居民地、道路网、 境界线、沼泽、森林等,是编制专题地图的地理基础 ② 制图网、水系和居民地几乎是任何专题地图必不可少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②直尺量算法。用直尺直接量出图上所求两点间的长度,再 乘以地图比例尺分母。 ③平面坐标量测计算法。先在图上测出直线段端点A、B的直 角坐标值XA、YA和XB、YB,然后按下式计算直线段长度D: 2 2 (9-3) D ( X B X A ) (Y B Y A ) 此法适用于量算直线线段较长、且跨图幅的情况。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2).倾斜直线长度量算。首先在图上量出AB直线段的水平长度 D和A、C两点间高差H,然后按下式计算倾斜直线长度S。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S
D
2
H
2
(9-4)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3).曲线长度量算。传统的常用方法有:曲线量测仪(即曲线计) 法、两脚规法、曲线系数法等,这些方法测量精度不高。 随着制图自动化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利用增量原理 进行量测,精度和效果较好。在考虑曲线特征点的密度后, 以适当的步距(比如1mm或2mm)进行数字化,则曲线长度可 近似地认为是折线段累加的结果,即曲线长度
第二节 作业地图的选定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3).比例尺的大小影响图上量测的精度。 ① 视力正常的人肉眼能分辨的图上最短距离是0.1mm。 相当于图上0.1mm的实地水平长度就是地图上所能 表示的最精密限度,称为比例尺的最大精度。 ② 在比例尺大小不同的地图上,比例尺的最大精度是 不一致的。
y 0 21 321km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第二步,量算出线段的长度值(即P点到下端和左端方里网的 距离)分别为57.6mm和73.4mm;P点所在方里网的矩形沿 横坐标方向长 L 1 164 . 5 mm ,沿纵坐标方向 L 2 163 . 2 mm 。 第三步,按下式计算对应的实地长度: L 2 m
第二节 作业地图的选定
(2).比例尺的变化导致地图概括的差异。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① 由于地图比例尺的大小决定了地面在图面上对应面积的 大小,因而也就限定了地图上所能表达要素的总容量。 ② 比例尺大,对应图上面积大,地图容量就大,地理事物 的综合程度就小;比例尺小,对应图上面积小,地图容 量就小,地理事物的综合程度就高。 ③ 随着地图比例尺大小的变化,地图内容的详尽性和图解 精度也随之变化。
1 m L1 n 1 n
第四步,地理点P的平面直角坐标为:
X Y
P
x o m 3990 0 . 35 3990 . 35 km y n (19)321 0.45 (19)321.45 km
第四节 地图分析方法
2.长度和距离量算 长度(距离)量算:直线长度(距离)量算、曲线长度(距离)量 算。直线长度(距离)量算:水平直线、倾斜直线长度(距离) 量算。 (1).水平直线长度(距离)量算。 ①两脚规量比法。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 利用量角器量测方位角:如图9-12。
第三节 地图阅读的内容
1.普通地图的阅读内容
第 九 章 地 图 应 用
① 辅助要素:图名、图例、制图的有关文字说明和坡度 尺等; ② 数学要素:地图投影、比例尺、三北方向图等; ③ 图形要素:如水系、地貌、土质、植被、居民地、交 通线、境界线、电力及通讯线、独立地物等的图形分 布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