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纵断面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程 米 554
552
550
548
546
544
542
540 地质情况 坡度/坡长 填挖 地面高程 设计高程 里程桩号
平曲线
云南省公路设计院
K0+000
546.60
灰岩及亚粘土
1Baidu Nhomakorabea
2
3
JD1 R=200
三角田—猛龙二级公路
路线纵断面设计图
设计
叶岩及亚砂土
4
5
复核
审核
K0+000~K0+700 第 1 页 共 56 页
3. 需满足排水要求; 4. 相邻竖曲线不得重叠。
(2)半径的选择
1. 符合《规范》要求;2. 考虑土石方工程量; 3. 考虑平纵线形组合。4. 考虑相邻竖曲线的连 接。
4.5 平、纵面线形组合设计
1.组合设计的原则 1). 自然地诱导驾驶员视线,保持视觉
连续性;
2). 平、纵线形技术指标大小均衡,保 持视觉和心理协调;
上部为图形部分,包括
1).高程、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及其 要素;
2).桥涵及重要构筑物; 3). 隧道; 4). 与其它道路交叉时的桩号及路名; 5). 水准点编号、桩号、位置、高程; 6). 断链位置及长短链关系; 7).跨河大中桥的现有水位及设计水位。
6
7
JD2 R=150
图号 SIII-2-1
545.55
(2)标注控制点
1). 高程控制点▲
指路线必须通过此高程点。根据调查资料 确定该控制点的桩号和高程,将其标注在纵断 面图上。
2). 经济点
指路线通过此点将使造价最低。逐一分析 每个桩号的横断面图,找到经济点,将其标注 在纵断面图上。
找经济点的方法:用透明模板对齐横断面 中线,沿横断面上下移动,找到填挖面积大致 相等处,此时模板横线距横断面中桩地面线的 距离即是经济点位置。
该坡度过大时,易产生附加阻力(上坡时),或使 汽车重心偏移,沿合成坡方向滑移。故应加以限制。
4.纵坡设计一般要求
(1) 必须符合《标准》、《规范》的规定; (2) 纵坡力求均衡,尽量不采用极限值; (3) 应与地形相适应,重视与平面线形的组合; (4) 结合自然条件综合考虑,有利于路面和边 沟排水,避免洪水危害,减小低温冰滑安全隐患;
(2) 最小坡长限制
理由:坡长过短,行车频繁颠簸;坡差较大时 易造成视线中断;不易设置竖曲线。
(3)组合坡长 连续较大纵坡组合在一起时,应限制组合坡长。 方法. 折算法。
例:某三级公路,设计速度30公里/小时,先设纵 坡8%长120米,接着可设纵坡7%长多少米?
解:8%的坡长限制为300米,已设120米, 占限制长度的 2/5,余3/5,则7%坡段可设长度为 500╳ 3/5=300米。
1. 竖曲线计算
几何要素:坡度差 i2 i1 (代数差)
曲线长 L R
切线长 T L 2
L
T
T
外 距 E T2
ω
y
Ey
2R
竖曲线上任意点纵距 y x2
i1
x
i2 x
(改正值)
2R
R
R——竖曲线半径 (m)
ω
x——计算点桩号与竖曲线起点(或竖曲线终点)的桩号差, 0≤
x≤T
竖曲线上任意点设计高程的计算
548
546
544
542
540 地质情况 坡度/坡长 填挖 地面高程 设计高程 里程桩号 平曲线 云南省公路设计院
K0+000 546.60 546.60 0 553.95 +210
灰岩及亚粘土
1
2
3
JD1 R=200
三角田—猛龙二级公路
路线纵断面设计图
549.75 +420
R=20000 T=50.0 E=0.063
(4)缓和坡度
对于大于有坡长最大限制的坡度,如二、三、四级公 路,i ≥5%的坡度称为陡坡,一般在陡坡之间要设置缓和 坡度,缓坡没有坡长最大限制,缓坡以后,坡长限制又另 计。
i≤3%的坡度,称为缓坡,连续较大纵坡组合在一 起时,应限制组合坡长。
3.合成坡度
在平曲线路段,由路线纵坡和超高横坡合成 的路面实际流水坡。
桩号
坡度/坡长
竖曲线要素 未设竖曲线的设计高
改正 值
改正后的设计高
K3+500 +520
+540 +560 +580
R=1500 1658.452 T=
+565 E=
+600 +620
2.竖曲线设计标准
(1)竖曲线最小半径 这是对竖曲线半径作出的限制。 限制理由: 1. 汽车在竖曲线部分行驶时受离心力作用; 2. 驾驶员视线受到限制。 限制方法:分别对凸型和凹型竖曲线规定最小 值。设计时不得违反。 通常采用不小于一般最小值的竖曲线半径,
1. 计算切线高程 H1 H0 x i
H1——计算点切线高程 H0——变坡点高程 i ——计算点处的纵坡度 x ————计算点至变坡点的平距
±——当切线高于变坡点时取“+”,反之取“–”。
2. 计算设计高程 H H1 y ±——当为凹形竖曲线时取“+”,
当为凸形竖曲线时取“–”。
例:某道路一变坡点桩号K1+256.387,高程
竖曲线止点桩号 K1+256.387+22.5=K1+278.887 待求桩号至竖曲线起止点的桩号差
K1+240 x=K1+240 – K1+233.887=6.113 K1+260 x=K1+278.887 – K1+260=18.887
待求桩号处的切线高程 K1+240 H1= 1854.236 –(22.5 – 6.113)×0.054=1853.351 K1+260 H1= 1854.236 +(22.5 – 18.887)×0.035=1854.362
路基横断面透明模板
(3)试坡
用直线(坡度线)通过高程控制点,穿 过一系列经济点重心位置。
反复进行此步骤,对各种可能的坡度线 方案作比较,以确定最佳坡度线。这些坡度 线延长相交得到变坡点位置。
变坡点的位置应满足平包竖原则。
高程 米 554
552
553.95 +210
550
R=2000 T=55.0 E=0.756
L=500 ╳(1-120/300)=300米 问:上题中若把7%纵坡改为5%,可设坡长多少米?
解: 查表4.4,知5%的限制值为900米,故可设坡长 最多为 900╳ 3/5=540米。
作业:
习题5:(1分) 某公路设计速度60公里/小时,先设纵坡
5%长180米,接着设纵坡4%长350米,再接 着设纵坡6%可长多少米?
1854.236米,前坡i1=5.4%,后坡i2=3.5%,设置的 竖曲线半径R=5000米。求K1+240、K1+260处的 设计标高。
解 1. 计算切线高程
切线长 T R 5000 (0.035 0.054) 22.500
2
2
竖曲线起点桩号 K1+256.387 – 22.5=K1+233.887
在实际工作中,上述计算过程用表格形式来完成。 表头如下:
桩号 坡度/坡长 竖曲线要素 未设竖曲线的设计高 改正值 改正后的设计高
桩坡
R:
号度
T:
依坡
E:
次长
向变
下坡
排点
列桩










线










线










习题6:(2分) 某二级公路部分纵坡设计为:i1 =5%, i竖2=曲–3线%R,=1变50坡0米点。桩求号下K3列+5桩65号,的高设程计16高58程.4。52,设
R=[1+(dy/dx)2]3/2/(d2y/d2x) 有:dy/dx= i , d2y/d2x=1/k, 故上式为:R=k(1+i2)3/2 由于i介于i1和i2之间, i1和i2均很小,i2可省去, 则: R≈k, 故抛物线方程为:y=x2/(2R)+i1x,(0≤ x≤L) 所以,ω/L=1/R, L=R.ω
减少高填深挖,重视环境保护;综合绿化; 讲究结构物的造型和色彩。
4.6 纵断面设计方法与纵断面设计图
1.纵断面设计步骤
(1)绘制纵、横断面图
在A3图幅的坐标纸上绘制中线地面高程点 并连线,形成纵断面地面线;绘制平面线形示 意图,以利进行平纵组合;写出桩号及对应的 地面原始高程。
在A3图幅的坐标纸上绘制各桩号横断面地 面线,形成横断面图。
(2) 最小纵坡
为保证路堑排水顺畅,一般应考虑设置不小 于0.3%的纵坡 。
(3) 平均纵坡
由多个坡段组成的一段路线,其起止点高差与路线总
长的比值。
i H
式中 i ——平均纵坡; L
L——各坡段长度(m);
H——各坡段高差(m)。
ΣH ΣL
2.坡长限制 坡段起止点间的水平距离称为坡长。
(1) 最大坡长限制 理由:长距离大坡对行车不利。持续上坡易使发 动机过热影响机械效率;持续下坡刹车频繁危及 安全。
3). 合成坡度组合得当,有利于行车和 排水;
4). 注重与道路周围景观的配合。
2.线形组合设计要点 1). 平曲线与竖曲线的组合:“平包竖”原则
2). 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 平面直线段不宜设置多次变坡,避免出现
驼峰、凹陷、跳跃等使视觉中断的线形。
3). 平、纵线形组合与景观的协调配合 应使路线融入自然,不要硬性隔断景观;
基本概念: 1.纵断面图用A3图幅绘制; 2.路基设计标高规定:
(1).新建公路,高速和一级公路采用中央分隔带边缘标高;二、 三、四级公路采用路基边缘标高;在设置超高和加宽段则是指 在设置超高加宽之前该处标高; (2).改建公路,可按(1)办理,亦可采用中央分隔带中线或 行车道中线标高;
对于城市道路而言,路基设计标高一般是指车行道中心。
仅在地形等条件十分受限而不得已时才被迫采用 极限最小值。
(2)竖曲线最小长度
限制理由: 1. 竖曲线过短易产生急促变坡感觉; 2. 竖曲线过短易对行车造成冲击。
限制方法: 规定最小长度,设计时不得违反。 规定值列于下表。
3.竖曲线设计 (1)竖曲线设计的一般要求
1. 宜选用较大半径; 2. 同向曲线间应避免直线段过短而形成“断臂 曲线”;
点桩号、高程、坡度值、坡长值。
坡度值宜尽量取整,必要时最多取两位小数。
坡长值应取整为5米的倍数。
(7)设计竖曲线 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注意
平纵组合。
(8)高程计算 计算各桩号设计标高及填挖值并填入纵断
面图。
填挖值=设计高–地面高 填挖值 “+”为填方,“–”为挖方。
2.纵断面设计图
(1)公路纵断面设计图 常用比例: 横向1:2000,竖向1:200 纵断面设计图由上下两部分组成:
(5) 减少高填深挖,争取填挖平衡;
(6) 考虑农田水利要求;
(7) 考虑非机动车的爬坡能力。
4.3 竖曲线设计
纵断面上相邻两段不同坡度线的交点称为变坡点。 变坡点处需设置竖曲线。竖曲线采用二次抛物线。
设计线
坡度线 变坡点 凸型竖曲线
凸型竖曲线
凹型竖曲线 变坡点
凹型竖曲线
抛物线一般方程:Y=x2/(2k)+ix 竖曲线上任一点斜率 ip=dy/dx=x/k+i 当x=0时,i=i1;x=L时,i=L/k+i1=i2 则: k=L/(i2-i1)=L/ω,y=ωx2/(2L)+i1x, (0≤ x≤L) 抛物线上任一点的曲率半径:
2. 计算设计高程
待求桩号处纵距(改正值)
K1+240
x2 6.1132
y
0.004
2R 2 5000
K1+260
y x2 18.8872 0.036 2R 2 5000
待求桩号处的设计高程 K1+240 H = 1853.351 – 0.004 = 1853.347 米 K1+260 H = 1854.362 – 0.036 = 1854.326 米
4.2 纵坡设计 1.纵坡(坡度)
道路中线两点间的高差与水平距离的比值(以 %计) 称为纵坡或坡度。
从路线起点至止点的方向看,路线升高为上坡,降低 为下坡。 规定:纵坡上坡为“+”,下坡为“—”。
例如:5.3%为上坡, — 2.8%为下坡。
i H
α L
i H L
(1) 最大纵坡
根据汽车行驶理论,考虑自然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 提下充分发挥汽车的机械效率,《标准》规定如下表:
叶岩及亚砂土
549.75 +420
4
5
设计
复核
审核
K0+000~K0+700 第 1 页 共 56 页
6
7
JD2 R=150
图号 SIII-2-1
545.55
(4)调坡 根据技术规范和选线意图对初定纵坡进行细
微调整。注意平纵组合。
(5)核对 对高程控制点处的横断面进行核对,是否达
到控制要求。
(6)定坡 上述工作完成,认为合理后,即可确定变坡
第4章 纵断面设计
本章要求: 1. 掌握纵坡的基本概念。 2. 了解现行技术标准对纵坡的各项规定。 3. 掌握平面及纵面线形组合原则。 4. 掌握纵断面设计、计算方法。 5. 掌握纵断面图绘制方法。
凸曲线
4.1 概述
用一曲面将道路中线竖直剖切,再展开为竖直 平面,即为道路的纵断面。
它反映自然地形和设计路线在竖直断面上的几 何形状、位置、尺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