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 第二节
![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通用版)选择性必修1----第五章 第二节](https://img.taocdn.com/s3/m/90b9eb72dd36a32d7375815c.png)
典型例题
右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析题过程
右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自主学习
ZI ZHU XUE XI
01
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1.规模不同的地域分异
空间尺度 全球性 陆地环境
特征 包括 温度带 分异和 海陆 分异等
呈现为陆地 自然带 的分布
2.陆地自然带
纬度
海陆
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1.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的纬度差异。 2.分异基础:热量变化。 3.分布规律:东西向 延伸 、南北向更替。
主导因素 影响因素
成因
热量(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水分(海陆位置)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延伸方向
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
更替方向 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
分异规律
图示
典型地区 典型案例
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 地带,以及中纬度一定范围内
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 和地下水丰富
温带荒漠带
知识归纳
互动探究
HU DONG TAN JIU
02
探究点一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探究导引
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 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 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下 图为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课件 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3b359d3f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6.png)
C. 全部由常绿阔叶林长期演化形成
D. 树种组成比较单一
2 矮曲林的形成是由于所在地 ( )
A. 全年寒冷、干燥
B. 持续大风,土层瘠薄
C. 多云雾,冬季气温低 D. 太阳辐射强,土层肥沃
3 矮曲林一般分布在 ( )
A. 山顶或山脊 B. 山谷或山顶 C. 山脊或山麓 D. 山麓或山谷
1 D 2 B 3 A 解析:1. 读图可知,常绿苔藓矮曲林广泛分布于秦岭—大巴山 以南的众多山地,寒温性矮曲林主要分布于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分布范围北方比南方窄。常绿苔藓矮曲林分布区年降水量为600 —2 000 毫米, 年降水量较丰富。常绿苔藓矮曲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寒温性矮曲林是针叶林 或针阔叶混交林,是在山顶环境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殊植被类型。中国 矮曲林生长环境恶劣,层次结构和树种组成比较单一。2. 矮曲林树木变形、弯曲 或矮化,甚至匍匐地面,然后倾斜向上生长,应该是受强烈而持续的大风、贫瘠 的土壤、昼夜温差大、坡陡及冬春积雪较多等因素影响,才形成耐瘠薄土壤、萌 生力强、树种组成单一的矮曲林。3. 根据矮曲林的分布特征可知,其形成原因是 受强烈而持续的大风、贫瘠的土壤影响,此类自然特征多分布在高山、亚高山的 山顶或山脊。山麓或山谷地带地势较低,热量条件较好,风力较小,土壤较肥沃。
➢ 植被特点: ①热带雨林全年呈深绿色,无
明显的季相(植物群落在不同季 节表现的外貌)变化
②木质大藤本和附生植物发 达,林中常有绞杀植物附生,常 见茎花、板根等现象。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热带雨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分布: 亚热带湿润气候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气候: 夏季高温,降水丰沛 冬季低温,降水较少
热带荒漠 植被特点: 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干旱的形态 和结构。 有些非旱生的短生命植物,当迎来合适的降水, 即能完成生命活动的周期,如智力沙漠中的花 海。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共41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件 (共4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36080b663b3567ec102d8a78.png)
(1)写出图中各字母表示的自然带名称: A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 温带荒漠带 。
(2)图中自然带分布体现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规
律,这种地带性规律的产生受 水分 影响较大,同
时也是在一定的 热量
基础上进行的。从全球来看,
这种分布特征在
北半球中纬度大陆地区表现得特别
明显。
由__森__林____带、__草__原___带 过渡到___荒__漠____带;这属 于由__沿___海___向__内__陆____
的地域分异现象,主要是
由于__水__分___差异造成的。
(2)自然带沿CD线的更替
属于由 赤道 向 两极 的
地域分异现象,这种变化
是_热___量__为基础的。
2、读我国北部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富士山
1、分别从珠峰的南坡和北 坡登山到峰顶经历哪些自 然带?
2、自然带从山鹿到山顶更 替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水分条件和热量状况的变化
3、南坡和北坡哪个自然带 类型更丰富?原因是什么?
南坡。南坡纬度低,相对高度大。
小结: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由赤道 向两极
东西延伸 南北更替
沿海岸线方
热量 (水分也有 一定影响)
教学目标: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识记自然带的概念、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2.掌握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及分布图 3.运用地域分异规律分析和判断地理问题
请大家看一组世界不同地区的 自然带景观图片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草原带
C
D
度越大则自然带谱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自然地理(必修1)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35ea702227916888486d7a6.png)
必修一部分重点知识汇总第一章行星地球 (含地球和地图)一、方向图的判读1.太阳视运动轨迹图1.太阳的视运动有如上规律,据此可判断方向。
2.日影图3.太阳能集热板图2.在北半球中纬地区,最短的影子指向北方,垂直于地面的杆子在任何两个相等的影子夹角的平分线指示北方;南半球反之。
3.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获得最大的能量,太阳能集热板面一般朝向正午太阳位置的方向,即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一般朝向正南,南半球则相反。
二、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示意图(1)甘肃省的酒泉,位于我国四大区域中的西北地区。
其有利的发射条件是:①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多,大气透明度好;②深入沙漠腹地,安全性好。
(2)西昌发射基地位于四川大凉山腹地,除国防安全外,地势高,节约燃料,发射条件好。
(3)四大航天发射基地中有阳光直射现象的是文昌,位于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4)与其他三大发射基地相比,文昌发射基地的优势是:①从纬度看,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可增加有效荷载;②从交通条件看,濒临南海,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③从安全性看,火箭残骸落入大海,造成危害的概率低。
三、光照图的常见类型1.侧视图和俯视图图甲是沿180°经线剖开的春(秋)分日的侧视光照图;图乙是沿赤道剖开的春(秋)分日的俯视光照图。
2.矩形投影图(1)展开圆柱投影图图甲中中央经线与两边的经线度数之和为180°,晨昏线为直线,其最北端和最南端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是12时和0时,横线为纬线,其中部的横线昼夜平分,则为赤道;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昼夜界线为晨昏线。
如图中AGB为昏线,AHC为晨线。
(2)局部圆柱投影图(矩形图)顺地球自转方向西经度减小,故图中经度为西经度;AB为昏线的一部分,越向北,昼越长,夜越短,此图表示北半球夏半年的阳光照射情况。
3.立体俯视图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甲地的地方时为6时,晨线与经线的交点所在的经线的地方时就是当地日出的时间。
如乙地日出时间为4时。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7章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7章 第1讲 世界地理概况](https://img.taocdn.com/s3/m/9a4ae71b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4a.png)
缓的山地
返回导航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东部山地阻挡太平洋湿 润气流深入内陆,山地 东侧降水较多,气候狭 长分布;西侧为背风 坡,降水少
南
平均海拔最高
平均海拔高,冰雪面对
极
的大洲;冰川
阳光反射强烈,是酷寒
洲
广布
原因之一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知识扩展] 地形对气候影响的分析思路 (1)地势高低对气候的影响 ①地形起伏对山地气候的影响:山地上随海拔的增加,气温降低, 降水增加,但是超过某一高度降水就不断减少,从而形成山地的垂直气 候分布。 ②地形起伏对山脉两侧气候的影响:高耸的山脉往往成为低层空气 流动运行的障碍,高大的山脉往往成为气候的分界线。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考向 区域自然特征
明考向
(2020·1月浙江地理)下图为雅鲁藏布江流域示意图,据图完成(1)~
(2)题。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1)雅鲁藏布江上游的“V”字形河谷形成的主要内、外力作用是
①板块张裂 ②板块挤压 ③风力侵蚀 ④流水侵蚀
返回导航
②大洲分界线
大洲 北美洲与南美洲
非洲与亚洲 亚洲与北美洲
亚洲与欧洲
分界线 __巴__拿__马____运河 __苏__伊__士____运河、红海 __白__令____海峡 __乌__拉__尔____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
其海峡
第十七章 世界地理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日
约14时
变
化
(地方时)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97b6822844769eae009edd2.png)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篇一:地理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必修一第五章知识点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等要素组成的,这些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自然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功能:生产功能、平衡功能。
(2)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的发展是统一的,每个要素都是整体的一部分,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如果某一个地理要素发生了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随之发生变化,甚至整个地理环境发生变化,即“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同,形成了不同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并在地球上呈带状分布的自然带。
自然带往往以植被来命名。
2.对照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简图【务必识记】:北半球陆地自然带。
3.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66°34’N35°N 23°26’N 25°N 10°N 0°注意:自然带≠气候带≠植被带;自然带=热量带+植被类型+带。
例如:①热带雨林是指热带雨林带的典型植被。
②热带荒漠气候是荒漠带的典型气候。
③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1.由于南半球高纬度地区绝大部分是海洋,所以缺失了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海陆分布)2.由于安第斯山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湿润西风,所以南美洲南段西岸是多雨的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是干燥的沙漠(地形)3.受沿岸暖流影响,北半球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而在大陆东岸则受沿岸寒流影响,其分布的纬度较低(洋流)4.因为有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我国新疆天山、昆仑山的山麓地带出现绿洲景观(水分)5.因为位于来自印度洋的暖湿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以及受沿岸暖流的影响,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气候,西侧为热带草原气候(地形、洋流)篇二: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完全篇地理必修I复习提纲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学案:第三章 4 第三节 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差异性与因地制宜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学案:第三章 4 第三节 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差异性与因地制宜](https://img.taocdn.com/s3/m/01de6e430c22590103029d5a.png)
第2课时 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及差异性与因地制宜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理解并会分析垂直分异规律及规律产生的主导因素和特点。
理解地方性分异规律形成的原因。
掌握如何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发展农业生产及生态建设。
一、垂直分异规律1.垂直分异规律定义:在一定高度的山区,随着高度上升,温度逐渐降低,降水发生变化,从山麓到山顶自然环境及其各组成要素会出现逐渐变化更迭的现象。
2.垂直自然带定义:受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的制约,在垂直分异规律的支配下,具有一定高度的山体由下而上出现随等高线延伸的不同带状自然地理环境。
3.垂直分异规律显著表现地区、形成原因及分布规律显著表现地区高山地区,尤其是低纬度的高山地区形成原因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增加而变化垂直带谱最下面为基带,所有的垂直自然带有规律地排列共同性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规律,类似于从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分布规律差异性由于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水分和热量条件不同,同一山地不同坡向的垂直带谱不同二、地方性分异规律1.定义:自然环境各组成成分及其组合沿一定地势剖面发生变化的规律。
2.规律:表现出有序性和重复性。
3.成因(1)受地方地形、地方气候、较大范围地面组成物质等差异的影响。
(2)地貌、岩性和土质的分异是小尺度地域分异的重要原因。
三、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因地制宜1.意义:认识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对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在大农业生产中,必须根据不同自然地带、垂直地带以及地方性分异的情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大农业产业构成、作物构成和品种构成,确定土地利用方式,这样才能取得持续的经济效益,并实现生态平衡。
一、判断题1 .“一山有四季”,体现了垂直分异规律。
( )2.我国华北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方性分异规律。
( ) 3.垂直自然带的划分通常以植被或土壤为主导标志。
新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新教材(2019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五章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f8078a5ad02de80d5d840ba.png)
我国南北方2月景观差异
西北内陆某地
东南沿海某地
以上两组图片说明自然地理环境具有什么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思考:为什么自然地理环境会产生如此大的差异呢?
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
热量差异
水分差异
土壤
气候差异
水文
植被
地貌
自然环境差异
自然景观呈带状分布
自然带
自然带的命名 温度带 + 植被 + 带
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 )。
A.地形
B.洋流
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
沙漠和绿洲相邻
鸣沙山和月牙泉
想一想:为什么沙漠中会有绿洲?
探究
1.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的东、 西两侧的自然景观有何差异?是 什么因素导致这些差异? 2.马达加斯加岛东半部和西半部 的景观有何差异?是什么因素导 致这些差异? 3.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的东、 西两侧及马达加斯加岛东半部和 西半部的分异现象是地带性分异 吗?
自
为然
例 )
带
寒带冰原带
寒带苔原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硬叶林带
温带
温带 荒漠
草原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表现:在__中__纬度大陆表现的更典型
“一山看世界,一天游全球”——珠穆朗玛峰南坡登山探险
(点击景观图可放大)
从山麓到山顶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
1.这种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从山麓到山顶水热条件发生改变。
2.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与哪种地域分 异规律相似?
主题10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件)高二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沪教版2022)
![主题10 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件)高二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选择性必修1 沪教版2022)](https://img.taocdn.com/s3/m/6e63253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c.png)
温带草原
从沿海向内陆降水渐少
温带森林
形成原因:海陆分布
分异基础:水分
分 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景观 依次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
世界(以北半球为例)陆地自然带分布
1.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2.从沿海到内陆到分异规律
▋世界气候和世界自然带对比
冰原气候
冰原带
苔原气候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极圈
研究发现,世界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具 有一定的纬度分布特征:温带、亚热 带地区具有优越的农业生产环境,为 人类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些地带 具有最适合人类居住和生活的环境, 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都集中在此, 世界人口200万以上的城市也大都集 中在这一区域。而炎热的热带和寒冷 的极地地区,人口分布则相对较少, 社会经济发展受到环境影响,相对落 后于温带、亚热带地区。
3、以高山草甸为例,它在南坡和北坡分布的海拔范
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同一自坡为阳坡、迎风坡,水热条件好;北坡为 背风坡,分布较低。喜马拉雅山南坡为阳坡。
小结:①山麓带(基带)与当地自然带一致。 ②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在纬度、山地相对高度等因素有关。 ③同一自然带在阳坡海拔较高,阴坡较低。
11
地形起伏引起的非地带性
11
海陆分布引起的非地带性
11
影响非地带性的因素
影响因素
典例
海陆分布
北半球高纬度 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呈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南半球高纬度 无分布(原因是该区域绝大部分是海洋)
地形起伏
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南段
西侧:温带森林
东侧:干燥的巴塔哥尼亚高原
局部环流 和洋流
信风带大陆西岸:海岸带形成沙漠(离岸风及沿岸寒流影响) 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达60°N以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分布
![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及分布](https://img.taocdn.com/s3/m/852eee92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b7.png)
【锦囊】气候类型与自然带的分布差异
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带的分布与主要气候类型的分 布相似,但也有差异之处:
1.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自然 带均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2.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有温带草原带 和温带荒漠带。
【考点1】自然带的含义、特点、成因、分类
【1—1】(昭通市2013届高三11月联考)下图为低、 中、高三个不同纬度的自然带(生态系统)物质流动 示意图(图中圆圈的大小表示所储存养分百分比的多 少,箭头的粗细表示物质养分流的大小)。读图,完 成(1)~(2)题。
【2—2】(2013·江苏卷)国家领导人近期出访了俄罗 斯等四国,行程如图所示。读图回答下题。
从俄罗斯到南非经过的自然带类型主要有( C )
①温带草原带 ②热带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带
③热带草原带 ④热带荒漠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以领导人出访为背景,考查世界气候 类型分布和自然带的相关知识。根据图示行程,从 俄罗斯到南非,经过中纬度大陆内部温带大陆性气 候区,自然带类型为温带草原带;经过阿拉伯半岛 (热带荒漠带);经过的坦桑尼亚位于赤道附近,但 由于地处东非高原,水热条件发生变化,为热带草 原气候(热带草原带);故选择C项。
【解析】第(2)题,低纬度地区的水热条件一般较好, 因此利于生物生长,生物量较大,生物储存养分所 占的百分比大;同时,低纬度地区因热量条件好, 枯枝落叶极易分解,故它所储存的养分百分比最小, 又因为淋溶作用强,土壤呈酸性,所含营养物质不 高。高纬度水热配合不好,生物量不高,因温度低, 枯枝落叶多,微生物分解作用弱,营养物质相对集 中于枯枝落叶中。据此可知这三地的纬度由低向高 依次是③、②、①。
【高中地理】垂直地域分异 查漏补缺 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
![【高中地理】垂直地域分异 查漏补缺 2023年高考三轮冲刺过关(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a9877e95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82.png)
查补易混易错点09 垂直地域分异大气的运动原理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五章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地球运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说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人地协调观)。
能够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认识区域的自然环境,掌握因地制宜等基本地理思想方法(区域认知),是高考高频考点,2022年北京高考的第8-9题,2022年江苏高考的第23题,2022年浙江1月选考的第11-12题等都对垂直地域分异进行了考查。
易错01 水平自然带 1.世界主要陆地自然地带的分布任何一个自然地带,都具有一定的气候以及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
世界陆地上的自然地带及其气候、植被、土壤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地区陆地自然地带 典型植被 典型土壤低纬度地区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 砖红壤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草原 燥红土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荒漠 热带荒漠土 中纬度地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红壤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褐土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 棕壤、褐土 温带草原带 温带草原 黑钙土 温带荒漠带 温带荒漠 温带荒漠土 高纬度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灰化土 苔原带 苔原 冰沼土 冰原带冰雪裸地未发育2.陆地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是看自然地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
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方向延伸、东西方向更替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地带的变化。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分析思路3.自然地带成因记忆法(1)一种气候类型形成一种自然地带: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高山植物区。
(2)两种气候形成一种自然地带: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都形成了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高中地理需要记忆的地图
![高中地理需要记忆的地图](https://img.taocdn.com/s3/m/b2fa17a66529647d2628521b.png)
高中地理需要记忆的地图地图记忆的一般要求:1、利用经纬网和区域轮廓对区域进行定位。
2、记忆区域内部的主要地理事物(地形、河流、气候、交通、农业等)世界部分:1、世界行政区划图。
2、世界地形图。
注意各主要经纬线经过地形区的地形剖面图。
3、世界气候分布图。
4、世界海陆轮廓图,包括主要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
5、世界洋流分布图。
6、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7、板块构造图。
8、世界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
9、世界主要工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0、世界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11、世界1/7月气温分布图12、世界1/7月海平面气压、风和气团分布图13、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14、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图15、世界2/8月海洋表层水温和盐度分布图16、世界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17、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18、全球热带气旋分布及路径图19、气压带和风带分布图20、季风环流图中国部分:1、中国行政区划图,注意各省的轮廓,经纬度位置。
2、中国地形图,注意各主要地形区的经纬度位置,以及沿经纬线的剖面图。
3、中国气候分布图。
4、中国海陆轮廓图,包括主要河流、湖泊、海洋、海峡、岛屿、半岛分布图。
5、中国温度带分布图。
6、中国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7、中国干湿区分布图。
8、中国各地主要城市及其气候类型。
9、中国主要工业区、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分布图。
10、中国年太阳辐射量分布图11、中国1/7月气温分布图12、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和外流区、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13、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14、中国海域分布图15、中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分布图16、中国主要矿产资源分布图17、中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图18、中国交通运输网络图19、中国水能资源分布图20、中国河流和湖泊分布图21、中国主要土地资源分布图22、中国三大经济带。
三大自然区分布图亚洲部分:1、亚洲地形图2、亚洲气候及自然带分布图3、东亚地图(包括地形、气候、工农业等各种地理要素,下同)4、东南亚地图5、南亚地图6、西亚地图7、中亚地图8、朝鲜半岛地图9、日本地图10、东亚、南亚季风分布图欧洲部分:1、欧洲西部地形图2、欧洲西部矿产资源、工业、农业分布图3、欧洲西部人口、城市、交通分布图4、欧洲西部气候及自然带分布图5、欧洲西部年降水量分布图6、欧洲西部1/7气温分布图7、欧洲西部河流、湖泊分布图8、德国地图9、法国地图10、英国地图11、意大利地图12、东欧地图13、北欧地图14、地中海沿岸地图15、俄罗斯地图非洲部分1、非洲行政区划图2、非洲地形图3、非洲气候图4、非洲自然带分布图5、非洲年降水量分布图6、非洲矿产资源、工业、农业分布图7、非洲人口、城市、交通分布图8、非洲河流、湖泊分布图9、埃及地图10、南非地图11、尼日利亚地图北美洲部分:1、北美洲地形图2、北美洲气候图3、北美洲年降水量地图4、北美洲1/7气温分布图5、北美洲河流、湖泊分布图6、加拿大地图7、美国地形图8、美国本土农业地域类型图9、美国气候分布图10、美国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11、美国人口、城市和交通分布图12、五大湖区地图拉丁美洲部分:1、拉丁美洲政区图2、拉丁美洲地形图3、拉丁美洲气候和自然带地图4、拉丁美洲农业分布图5、拉丁美洲矿产资源、工业分布图6、拉丁美洲城市、人口、交通分布图7、拉丁美洲降水和气温分布图8、拉丁美洲河流和湖泊分布图9、巴西地图10、亚马孙平原和巴西高原图大洋洲部分:1、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地形图2、澳大利亚气候和自然带分布图3、大洋洲气温和降水图4、澳大利亚农业分布图5、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工业分布图南极洲和北冰洋部分:1、南极洲地图(中国的科考站)2、北冰洋地图(科考站,和周边大洲)补充部分:1、各种地理示意图(热力环流、水循环等)2、重要的经纬线穿越的地区(如赤道,0°经线等)3、重要的河口三角洲,港口城市,运河,海峡等经纬度位置。
新高中地理高考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层
![新高中地理高考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分层](https://img.taocdn.com/s3/m/414d34e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5.png)
解密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A组考点专练考向一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2020·浙江高三月考)北方针叶林分布于45°~70° N的寒温带地区,向南延伸到我国大兴安岭北部。
其群落结构极其简单,林冠下灌木(根深)、草本植物(根浅)及苔藓地衣(无根)组成,林下土壤为酸性贫瘠的灰土,林下植被的物种占总植被数的90%以上。
某研究团队研究了林火对北方针叶林林下植被的影响。
右图示意林火后林下植被的生产力和物种丰富度的动态变化。
完成下面小题。
1.林火后的前15年生产力水平迅速升高的原因有()①土壤酸性增强②有机质降解变慢③土壤温度升高④林下光照增多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高强度大面积林火会烧毁植被的地上部分。
推测高强度林火后,初期林下植被的优势物种是()A.乔水B.灌木C.草本植物D.苔藓地衣(2020·浙江嘉兴一中其他模拟)下图为天山林区季节性冻融期间不同群落类型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动态变化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土壤“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说法正确的是()①土壤冻结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下降最快②土壤融化期间,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增长最快③整个图示期间,草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低于灌丛④整个图示期间,各群落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均先降后升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土壤深冻期,各群落中林地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最低的原因是()A.林冠截留雨水,土壤水分条件差B.林冠遮挡作用,土壤光照条件差C.有机质含量低,土壤养分条件差D.地表积雪厚度小,土壤热量条件差(2019·浙江期中)地理环境中各事象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若某事象发生变化就会给其他事象带来影响,甚至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5.图中所示的中心事象“甲”最有可能是()A.人口数量增多B.围湖造田C.森林破坏D.气候变化6.上图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综合性特征B.整体性特征C.区域性特征D.差异性特征考向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020·浙江一模)下图为某山地北坡部分气候指标垂直分布图。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单元自然环境的特征第一节自然环境的差异性课件鲁教版选择性必修1](https://img.taocdn.com/s3/m/1c820bca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6.png)
结合材料探究: (1)从图中看,从非洲中部向南北方向,自然带是怎么变化的? (2)非洲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怎样的分异规律?这种规律的形成基础 是什么? (3)亚欧大陆东部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怎样的分异规律?这种规律的 形成基础是什么? 提示 (1)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是以热量条件为基础的。 (3)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是以水分条件为基础的。
三、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在山区,气温和降水随着海拔的增加而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了不同的植被、 土壤和动物组合类型。地表景观(如植被、土壤等)随高度发生有规律的 更替现象,叫作垂直地域分异。造成这种分异的主要原因是热量状况、 水分条件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 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山地自然带的发育程度往往与该山体所在纬度及 其相对高度有关,通常是纬度越低,山体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如赤道附近 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带谱就比较丰富。
() 答案 √ (4)赤道地区的山地垂直带谱最复杂。( ) 答案 × 提示 纬度越低,山体越高,垂直带谱越丰富。
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甲、乙、丙三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
(1)在分析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太阳辐射:赤道 两极
↓
热量:赤道
两极
↓
植被:赤道
两极
↓
土壤:赤道
两极
(2)在分析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
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沿海 内陆
2022年浙江高考地理选考6月试题解析
![2022年浙江高考地理选考6月试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68e8461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f9.png)
B.②
C.③
D.④
近年来,我国以现代农业产业因为载体,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现代农 业产业园是在规模化种养基础上,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聚集现代生 产要素,创新体制机制,是地理界限明确、建设水平较高的现代农业发展 平台。完成下面小题。
21.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投入减少较明显的是( D )
A.耕地 B.资金 C.技术 D.劳动力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B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 图中甲处( A )
A. 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 B. 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 C. 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 D. 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
下图为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流入人口的主要来源分布图,图中线条宽度 与流入人口占比相关,线条越宽占比越高。完成下面小题。
22.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可提高( A )
①土地产出率 ②产业集群化水平 ③农业收入比重 ④种植结构多元化水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3.下图为塔里木河下游某地部分地理要素剖面示意图。该地的地下水主
要靠地表径流补给。图中,相对于荒漠( A )
A.河岸林地地下水含盐量低 B.耕地地下水埋藏较深 C.河岸林地地表水下渗较少 D.耕地地表水蒸发量小
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 D )
A.欧亚板块张裂 B.美洲板块抬升 C.太平洋板块张裂 D.太平洋板块俯冲
1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C )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将养殖场废弃物和农田秸秆等处理生成甲烷,并通过内燃发电机组进行发 电,是生物质天然气利用的重要方式,既可发电还为农田提供优质肥料。下 图为该项目实施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