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探究向心力

合集下载

《向心力》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向心力》说课稿(省级获奖实验说课案例)

《向心力》说课稿一、使用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二物理必修II第五章第6节《向心力》二、实验器材自制向心力演示仪、各种圆周运动实验模块,向心力大小体验教具三、实验创新要点(一)利用电子测力计的数据锁定功能解决了测力计旋转时难于读数的问题;(二)利用霍尔传感器与强磁铁组合实现对角速度的精确测量;(三)测力计与小车在轨道上的位置可方便调整从而可以任意改变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四)多种实验模块可选,既可实现对向心力大小的实验探究,又可提供多种物体做圆周运动的真实情境,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向心力的来源。

四、实验原理电子测力计可以测量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的大小,在数据稳定2s后锁定数据,停止转动就可读出向心力的大小;利用霍尔传感器和磁体组合可以测量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周期,计算出角速度,并直接在屏上显示出来。

利用控制变量法和图像法验证向心力(F)大小与物体质量(m)、转动半径(r)、角速度(ω)的关系。

如:验证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的关系,可保持物体的质量和转动半径不变,改变物体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并测出对应的向心力大小,测量多组数据,用Excle软件描绘出F-ω2图像,如果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就可以验证F与ω2成正比。

同理,若研究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画F-m图象;若研究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可以画F-r图象。

五、实验教学目标(一)物理观念理解向心力的概念,会分析向心力的来源。

(二)科学思维控制变量法、图像法。

(三)科学探究根据实验数据推导出向心力与质量、半径和角速度的关系。

(四)科学态度与责任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科学态度。

六、实验教学内容(一)体验性实验。

体验、观察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探究性实验。

探究向心力大小与物体质量、转动半径、角速度的关系;(三)拓展性实验。

分析各种做圆周运动物体向心力的来源。

七、实验教学过程(一)魔术引入,激发兴趣图1甲、乙是两个双层杯子,内层杯子可以旋转。

表演分两步:先用甲杯子盖住桌上的两个小球,让学生看见球被盖上的过程,此时乙杯中的小球附着在旋转的内层杯子上,学生看不到小球;然后让甲杯内层杯子开始旋转,小球随着杯子旋转被隐藏起来,与此同时让乙杯内层杯子停止旋转,乙杯里的小球掉落在桌上,学生看到的现象好像是甲杯中的小球转移到乙杯中。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 向心力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 向心力

向心力一、使用教材本节课《向心力》选自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的第二章圆周运动的第2节、适用于高中一年级学生下学期学习。

二、实验器材1、有机玻璃板框架;2、数显测力计;3、57步进电机控制装置;4、57步进电机;5、电机转速控制装置;6、转速显示器;7、有机玻璃弧形轨道;8、连接线;9、不同质量槽码;10、刻度尺;11、8字环;12、滑轮;13、电机联轴器、三、实验改进要点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关于向心力公式的得出是个难点,该公式的理论推导过程对学生来说过于抽象,不易理解、而圆周运动这一章在高中物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我们的生活联系也十分紧密。

使用电动向心力定量分析演示仪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亲身感受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什么是向心力?向心力由于那些因素有关,这比理论分析更有说服力。

传统的“向心力实验演示仪"仅仅是半定量的,同时误差较大,从而只能定性地说明向心力大小与相关变量有关,而无法定量地测出向心力与半径、线速度和质量有关,即准确性难以控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设计制作了探究向心力演示仪,将向心力定性演示实验改进为定量操作实验。

本演示仪利用调速装置和测力装置,通过实际演示可分别改变质量、角速度、半径,实时读出向心力和转速的数值,分别探究上述物理量与向心力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周运动的特点以及向心力公式。

本演示仪还针对传统电动向心力定量分析演示仪所存在的不足做了以下几点改进:一是,电机选用的是高精度的步进电机,调速方便,利用电机驱动装置和控制装置实时调节转速,转速精度高还可通过显示器直截了当读出转速、二是,固定槽码的细线与数显测力计的连接是在渔具中使用到的高速轴承转环,如此能够防止细线在旋转的过程中因扭转而产生的缠绕。

三是,在轨道的中心位置安装了一个定滑轮,将水平弧形轨道中的槽码连线转90°与竖直方向的高速轴承转环连接。

四是,采纳了精度更高的工业用数显测力计,使向心力的测量更加准确,测量时既可动态读数又可将测量数据进行存储,还能与计算机相连实现实验数据的实时输出,并能够方便、快捷读取平均值。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探究向心力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探究向心力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探究向心力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是高中物理中的创新实验——探究向心力。

一、实验目的通过创新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向心力的计算方法,探究不同因素对向心力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向心力是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受到指向圆心的合力,它的大小等于物体质量m和圆周运动角速度ω的乘积。

即:F = mω²r,其中r表示物体到圆心的距离。

实验中,我们将通过改变小球的运动轨迹、小球的质量和圆周运动的半径等因素,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这些因素的关系。

三、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器材,包括小球、细绳、支架、光滑小滑轮、刻度尺、天平、电源等。

2、将细绳的一端系在小球上,另一端绕过支架上的滑轮并悬挂起来。

3、将天平测量小球的质量,并将小球挂在细绳上,使其能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

4、使用刻度尺测量小球到圆心的距离。

5、开启电源,让小球在水平面上做圆周运动,并使用秒表记录小球的运动时间。

6、改变小球的运动轨迹、质量和小球到圆心的距离,重复步骤2至5。

7、收集实验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实验数据分析1、向心力与小球运动轨迹的关系:保持小球的质量和小球到圆心的距离不变,改变小球的运动轨迹,观察向心力的大小变化。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向心力与小球的运动轨迹有关,运动轨迹越小,向心力越大。

2、向心力与小球质量的关系:保持小球的运动轨迹和小球到圆心的距离不变,改变小球的质量,观察向心力的大小变化。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向心力与小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

3、向心力与小球到圆心距离的关系:保持小球的质量和小球的运动轨迹不变,改变小球到圆心的距离,观察向心力的大小变化。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向心力与小球到圆心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关系。

五、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创新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向心力是物体做圆周运动时所受的合力,其大小由物体质量、圆周运动角速度和物体到圆心的距离决定。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教学过程分析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引入新知一、认识向心力的存在向心力与圆周运动密切相关,而圆周运动是生活中常见的运动,也是中学物理要研究的重点运动,同时也是带电体、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基础。

同学们之前接触的都是匀速圆周运动,而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方向不断变化,是变速圆周运动,同学们对此缺乏感性认识。

所以我为此创设了三个情景,并提出问题“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出去而沿着一个圆周运动?”,引导学生认识向心力的存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问题:做圆周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不沿直线飞出去而沿着一个圆周运动? 示例:绳拉物体在水平面上转动(播放动画)玻璃杯中的转动的小球,提起杯子后沿直线飞出去(播放视频) 太阳和地球、地球和地球卫星(播放动画)第二环节:合作探究,构建新知二、认识向心力的作用:产生向心加速度创设情境,建构概念通过观察实例,提出问题:匀速圆周运动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物体做圆周运动时,速度的方向不断变化,具有向心加速度FGNOFFFV VVO 1得出结论:必然受到指向圆心的合力的作用。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三、向心力的大小设置问题:什么是向心力?定义: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指向圆心的合力。

设置问题:怎样确定向心力的大小?在上一章学习了牛顿第二定律,本章前两节学习了线速度、角速度和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把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带入牛顿第二定律,得到向心力表达式: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到此学生可能会有疑问:向心加速度本身是数学推导得出,那么推导出的向心力的这两个公式可靠吗?有没有办法验证?引出下面的实验。

进入“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的实验 提出问题:怎样验证向心力表达式?目的:通过圆锥摆实验增强学生对圆周运动的感性认识,同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实验,课件展示问题(原理、器材、需测数据表格),让学生自主讨论,教师点评、分析可不测r 、m分析问题:实验需要测量的数据有哪些?如何测量?h gT hrmgmg F rTm r m F n =====222224tan 4πθπω只需证明:合分析后可知只需测量: 转n 圈数所用时间t 、 悬点到轨道圆心的距离h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设计表格,与学生共同参与演示实验(测长度、可以老师测,学生帮助,与学生一起数圈),采集好数据后,当场进行计算。

探究向心力实验

探究向心力实验

实验原理:匀速转动手柄1,可以使变速塔轮 2 和3 以及长槽4 和短槽5小球也随着做匀速圆周运动。

使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横臂 6 的挡板对小球的压力提供。

球对挡板的反作用力,通过横臂的杠杆作用使弹簧测力套筒7 下降,从而露出标尺8。

根据标尺8上露出的红白相间等分标记,可以粗略计算出两个球所受向心力的比值。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探究过程m、ω 不变改变半径r,则r越大,向心力F就越大m、r 不变改变角速度ω,则ω越大,向心力F就越大r、ω 不变改变质量m,则m越大,向心力F就越大结论物体做圆周运动需要的向心力与物体的质量、半径、角速度都有关练习1:用如图4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的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A.控制变量法B.累积法C.微元法D.放大法(2)图示情景正在探究的是________.A.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的关系B.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大小的关系C.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大小的关系D.向心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的关系(3)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A.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成正比B.在质量和半径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线速度的大小成正比C.在半径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质量成正比D.在质量和角速度一定的情况下,向心力的大小与半径成反比(4)现将小球分别放在两边的槽内,为探究小球受到的向心力大小与角速度大小的关系,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在小球运动半径相等的情况下,用质量相同的钢球做实验B.在小球运动半径相等的情况下,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做实验C.在小球运动半径不等的情况下,用质量不同的钢球做实验D.在小球运动半径不等的情况下,用质量相同的钢球做实验2.一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学校实验室的数学实验系统探究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向心力与角速度、半径的关系.实验序号12345678F/N 2.42 1.90 1.430.970.760.500.230.06ω/(rad·s-1)28.825.722.018.015.913.08.5 4.3(1)首先,他们让一砝码做半径r=0.08 m的圆周运动,数学实验系统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到若干组向心力F和对应的角速度ω,如表,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5甲上绘出F-ω的关系图象.(2)通过对图象的观察,兴趣小组的同学猜测F与ω2成正比,你认为,可以通过进一步转换,作出____________关系图象来确定他们的猜测是否正确(3)在证实了F∝ω2之后,他们将砝码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再分别调整为0.04 m、0.12 m,又得到了两条F-ω图象,他们将三次实验得到的图象放在一个坐标系中,如图乙所示,通过对三条图象的比较、分析、讨论,他们得出F∝r的结论.你认为他们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通过上述实验,他们得出: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受到的向心力F与角速度ω、半径r的数学关系式是F=kω2r,其中比例系数k的大小为________,单位是________.3.如图3所示,同学们分小组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同学们用细绳系一纸杯(杯中有30 mL的水)在空气中甩动,使杯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来感受向心力.(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保持质量、绳长不变,增大转速,绳对手的拉力将不变B.保持质量、绳长不变,增大转速,绳对手的拉力将增大C.保持质量、角速度不变,增大绳长,绳对手的拉力将不变D.保持质量、角速度不变,增大绳长,绳对手的拉力将增大(2)如图甲,绳离杯心40 cm处打一结点A,80 cm处打一结点B,学习小组中一位同学用手表计时,另一位同学操作,其余同学记录实验数据:操作一:手握绳结A,使杯在水平方向每秒运动1周,体会向心力的大小.操作二:手握绳结B,使杯在水平方向每秒运动1周,体会向心力的大小.操作三:手握绳结A,使杯在水平方向每秒运动2周,体会向心力的大小.操作四:手握绳结A,再向杯中添加30 mL的水,使杯在水平方向每秒运动1周,体会向心力的大小.①操作二与一相比较:质量、角速度相同,向心力的大小与转动半径大小有关;操作三与一相比较:质量、半径相同,向心力的大小与角速度的大小有关;操作四与一相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向心力大小与________有关;②物理学中此种实验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法.③小组总结阶段,在空中甩动,使杯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的同学谈感受时说:“感觉手腕发酸,感觉力的方向不是指向圆心的向心力而是背离圆心的离心力,跟书上说的不一样”.你认为该同学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4.如图10甲所示是一个研究向心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DIS实验装置的示意图,其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柱体的质量为m,放置在未画出的圆盘上,圆周轨道的半径为r,力电传感器测定的是向心力,光电传感器测定的是圆柱体的线速度,以下是所得数据和图乙所示的F-v、F-v2、F-v3三个图象:图10v/(m·s-1)1 1.52 2.53F/N0.882 3.5 5.57.9(1)数据表和图乙的三个图象是在用实验探究向心力F和圆柱体线速度v的关系时保持圆柱体质量不变,半径r=0.1 m的条件下得到的.研究图象后,可得出向心力F和圆柱体速度v的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研究F与r成反比的关系,实验时除了保持圆柱体质量不变外,还应保持物理量________不变.(3)若已知向心力的表达式为F=m v2r,根据上面的图线可以推算出,本实验中圆柱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_.。

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5篇

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5篇

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5篇教案取材内容合理,切合课程宗旨,符合培养目标定位的要求,适应现实需要,讲述内容观点正确,有实际应用价值。

这里由小编给大家分享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方便大家学习。

高中物理教案向心力篇1一、教材分析首先介绍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进而分析系统在单纯的热传递过程中系统内能的变化,自然引出热量与系统内能概念的区别与联系,最后研究做功与热传递在改变系统内能上的异同。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热传递的三种方式。

2.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系统内能的一种方式。

3.能区分热量与内能的概念。

4.知道热传递与做功对改变系统的内能是有区别的过程与方法能举例说明热传递能够改变系统内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感受能量的转移,增强我们学习物理、探索自然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热传递对内能的改变。

难点:热量与内能的区别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稍简单,易于学生接受。

五、教学方法自主学习、讨论、讲解六、课前准备铁丝、布、酒精灯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基础知识提问:1、焦耳的两个实验说明了什么?2、什么是内能?内能于什么有关?(二)情景引入、展示目标想一想,使一段铁丝的温度升高有哪些方法?回答:将铁丝来回多次弯折,用布摩擦,将铁丝放在火上烧,与高温物体接触……教师:可以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今天我们来学习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热传递。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播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62页有关内容,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热传递?(2)热传递有几种方式?举例说明。

(3)热传递过程的实质是什么?1.热传递(1)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或从物体的高温部分传递到低温部分,叫做热传递。

(2)热传递的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3)热传递的实质:能量的转移①热传导:不借助于物质的宏观移动,而靠分子、原子等粒子的热运动,使能量由高温物体(或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物体(或物体的低温部分)传递的过程,这种过程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都能发生。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探究向心力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探究向心力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探究向心力在教材分析中,本章重点是向心力和向心加速度,对前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延伸,对后是圆周运动的应用。

教材设计思路是通过向心加速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从理论推导向心力表达式,再利用实验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

教学目标包括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和让学生感受向心力,学生实验探究向心力的表达式是教学难点。

学生的知识层面已经掌握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向心加速度公式,从理论上推导出向心力表达式。

学生的能力层面已经掌握了使用EXECL软件处理数据、合理选择变量、拟合图像的方法,初步具备探究实验的能力。

实验方法包括定性关系实验和定量关系实验,控制小球质量、半径、角速度不变,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半径、质量的关系。

同时,图像法也是一种实验方法。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让学生从实验中得到经验,再通过推理猜想和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同时,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责任感,理解科学与技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念。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Excel软件来绘制F-ω、F-r和F-m图像,并得出结论。

同时,我们还采用了验证法,将实验数据代入向心力表达式F=mrω计算出结果,比较理论值与测量值,验证实验结论,并得出结果。

在实验创新设计方面,我们提出了兴趣实验“感受向心力”,旨在让学生初步认识向心力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控制变量法完成实验。

我们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让学生通过甩动摆球,感受绳对手的拉力去体验向心力的大小。

该实验现象明显,能很快让学生得到定性地结论,并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

在讨论向心力定量关系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传统的向心力仪器存在精度不够、操作困难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不足,我们自制了创具——无线向心力测量仪,突破了教学难点。

高中物理《向心力》说课稿

高中物理《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一.开场白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回顾激发学生探讨圆周运动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运动形式的积极性。

二.教材简介本节内容是高中物理教材第五章匀速圆周运动中的一节,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知识作必要准备。

三.教学的目的要求1.知识与技能:理解什么是向心力。

能运用向心力的公式解答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研究态度。

高一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抽象思维尚不成熟,但已具备一定的逻辑分析推理。

他们以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对高中物理的学习还不得法,应在学习方法上指导。

四.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果能抓住圆周运动中向心力与各物理量的变化规律,也就把握了向心力的知识要领。

所以在本节中,要把探讨向心力大小与m、r、ω的关系作为教学的重点,把理解向心力的概念作为难点。

使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向心力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刚刚步入高中,对高中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而本节内容涉及公式较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猜想→设计实验→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指导实践。

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六.教学程序从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研究物理的方法为基础,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1. 导入新课(需要5分钟)创造学习物理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为导入新课的指导思想,列举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展示几个生活中一些做圆周运动实例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让学生思考做圆周运动的条件,以及怎样才能满足这些条件,让学生的思维进入新课教学的轨道。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探究向心力

高中物理创新实验说课-探究向心力

《探究向心力》说课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6节《向心力》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具有承前启后在作用。对前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延伸,对后是圆周运动的应用,以及为万有引力做知识储备。(二)教材设计思路课本用向心加速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从理论推导向心力表达式,再利用课本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这个实验虽简单直观,但是实际操作困难,物理量难测量。二、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从事实经验出发,推理猜想,再用实验验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得出结论。(一)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二)科学思维: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三)实验探究: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四)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1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三、教学目标和实验内容(一)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2.学生感受向心力和实验探究向心力的表达式(二)教学难点学生实验探究向心力的表达式(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从理论上推出了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对数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关系已经熟练掌握。学生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向心加速度公式,从理论上推导出向心力表达式2.学生能力层面:学生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是指向圆心的合力;已经掌握用EXECL软件处理数据,合理选择变量,拟合图像的方法,初步具备探究实验的能力(四)实验方法定性关系实验:感受向心力定量关系实验:自制创新教具——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图1)2图11.控制变量法(1)控制小球质量、半径不变,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2)控制小球质量、角速度不变,探究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3)控制小球角速度、半径不变,探究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2.图像法把数据输入计算机,用EXCEL分别作出F-ω2、F-r、F-m图像,得出结论。3.验证法将实验数据代入向心力表达式F=mrω2计算出结果,理论值与测量值比较,验证实验结论,得出结果。四、实验创新设计(一)兴趣实验——感受向心力1.【实验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向心力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完成实验。342.【实验装置】(图2)图23.【实验创新点】 这个实验装置比较简单,让学生通过甩动摆球,感受绳对手的拉力去体验向心力的大小。该实验现象明显,能很快让学生得到定性地结论,在具体教学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第一要素,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兴趣实验“感受向心力”。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与猜想,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通过实验猜想:向心力可能与半径、质量、角速度、线速度等有关系。看到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师继续提问:角速度、线速度、周期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线速度公式r Tr ωπ==2v 可以推理出其关系,于是缩小研究范围,讨论F 与m 、r 、ω、这4个物理量的关系。那么它们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目前讨论向心力定量关系的实验有这些,通过实验研究我发现它们存在以下不足:课本圆锥摆实验操作困难,物理量难测量。传统的向心力仪器,只能粗测,不够精确。现在市面上最新、普及率最广的郎威传感器也存在以下不足:1、向心力间接测得,误差大。 2、只能生成F-ω图像,不满足多次控制变量的需求。 3、数据图像直接生成,没有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学习”。为了解决以上不足,我自制创新教具——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图3),突破教学难点。图3 无线向心力测量仪,是一个可以直接测F和ω的仪器。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各部分结构介绍如图4—11所示。图4这是角速度仪,可以直接显示角速度的大小,利用单片机驱动步进式电机获得稳定的角速度,调节旋钮,可以改变角速度的大小。外壳采用透明材料,让学生清晰看到内部构造,激发学生的兴趣。5图5这是测力计,内部安装拉力传感器,采用无线发射与接收的方式显示向心力的大小。我设计了2种显示力大小的方式,第一种、数字显示。第二种、通过自编软件,在电脑上显示。显示力的大小有2种方式:(图6、7)图6 第1种:数字显示图7 第2种:通过自编软件,在电脑上显示这是圆心(图8),通过轨道上的标尺可以读出小球运动的半径(图9),改变线长,改变半径(图10),改变小球,改变质量图(11),小球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出,还有可以调节水平的水平仪。6图8 圆心图9 读半径图10 改变线长,改变半径图11 改变小球,改变质量学生通过自制创新实验教具可以测出实验所需要的物理量——F、m、r、ω(图12)图12(二)创新实验——无线向心力测量仪1.【实验目的】(1)使学生探究向心力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2)使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完成实验。2.【实验装置】(图13)7图13 无线向心力测量仪3.【实验创新点】教师自制教具简单直观,该仪器可以直接显示向心力和角速度的大小,并且读数方便准确,非常有说服力。这个实验装置满足多次控制变量的要求,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学习”,并且通过科学探究过程,树立科学探究意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到本节课的实验方法:4.【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①控制m、r不变,讨论F、ω关系。②控制m、ω不变,讨论F、r关系。③控制ω、r不变,讨论F、m关系。(2)图象法:把数据输入电脑,用EXCEL分别作出F-ω2、F-r、F-m图像,得出结论。(3)验证法:实验数据代入F=mrω2计算,计算值与测量值比较,验证结论。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学生实际操作的视频 (图14)8图145.【实验数据处理】如图15、16、17所示(1)控制m、ω不变,探究F—r关系。 (图15)图15实验结论:F与r成正比。(2)控制m、r不变,探究F—ω关系。(图16)9图16学生通过观察F—ω图像,发现是一条抛物线,于是猜想F与ω2有关系,于是制出F—ω2图像。(图17)图17实验结论:F与ω2成正比。(3)控制ω、r不变,探究F—m关系。(图18)10。

高中物理 有关向心力创新实验的研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物理 有关向心力创新实验的研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论文所属学科:物理(理科)题目:有关“向心力”创新实验的研究有关“向心力”创新实验的研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验教学的创新对展现物理学科特色和功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堂好的物理课决不能少了一个或几个精彩的物理实验,具有创造性的实验会让一些看似枯燥的内容立刻变得生动无比,让人在充满乐趣的氛围中欣然接受。

圆周运动是同学们比较熟悉但又难以准确把握的一种运动,尤其对向心力的定义、作用、大小及来源缺乏形象直接的实验体会。

在这里我对有关“向心力”的常规实验做了一些改进及补充。

一、小试身手——简易水流星表演:本实验能轻易打破同学们源于对生活印象的错误“前概念”。

我们可以直接利用装砝码的透明塑料小桶,为了看得更清楚给小桶加注滴有红墨水的自来水,然后用手捏住细线的一端,抡动细线使小桶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

现象表明速度较快时,水不会流出来。

如果让细线加长一些,则抡动的频率可以减慢一些。

操作非常简单,每个学生都能轻易完成,该实验使每个学生不由自主地想去探究水为什么没有洒出来,这为讲解向心力的作用作了铺垫。

二、展现“绝技”——神奇剥鸡蛋术:本实验富有趣味性,给人多种感官刺激和愉悦,耐人寻味。

在看电影《天下无贼》时,我们对刘德华扮演的大盗神奇的剥鸡蛋表演叹为观止,以为这肯定是电影特技,生活中不可能完成。

殊不知我们凡人也能练就“神偷”一样的绝技,只要注意技巧就行了。

找一个大“肚子”而小口径的玻璃杯(塑料杯也行),把一熟鸡蛋放入杯中,手握杯口迅速地向怀抱内沿螺旋线移动杯子,边移动边倒转杯子,然后继续快速转动手腕使鸡蛋沿杯壁运动,我们可以听到鸡蛋壳与杯壁碰撞时悦耳的交响乐,接着就能享受已剥了壳的鸡蛋了。

三、自制教具——化繁为简,直达目标:自制系列(一):本教具克服了实验室大部分仪器只能定性研究向心力的缺点,能直接读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小球的向心力,并可计算出小球所需的向心力大小,定量验证向心力公式。

制作材料:直径20厘米的三合材料圆板(有机玻璃材料更好),自制带洞铁管轴,手摇离心转台,带洞小球若干,尼龙绳,测力计一个,滑轮两个,秒表,方形木板制作方法:(1)制作空心金属圆筒,圆筒的内径尽可能小一些,并打磨光滑,固定在离心转台的小转轴上。

《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探究向心力大小的表达式》说课稿一、使用教材本实验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物理必修2第六章第二节向心力。

二、实验器材向心力演示仪、DisLab 向心力实验设备、力传感器、钩码、机械能实验背景板、数据采集器、笔记本电脑。

三、实验创新要求/改进要点2004版旧教材,在此处设计的是“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该实验:很难给小球施加合适的初速度,让其在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小球运动过程中由于阻力,轨迹也会慢慢变成椭圆;小球在摆动过程对应半径r 和高度h 和周期T 不好测量计算麻烦,所以,本实验只能够粗略验证验证向心力的大小。

2019新版教材中,重新选择了传统实验“向心力演示器”来探究向心力的大小。

这个实验的优点是:现象直观,操作方便。

这也是新教材选择它的原因。

但是,这个装置也有局限性:圆周运动的半径是设计好的固定值,不具有普遍意义。

向心力的数值只能通过比值比较,无法准确测量。

不过,我们可以用更精密的设备,改进创新数字实验来弥补这个问题。

在完成向心力公式F=m ω2r 的探究后,通过简单改制DIS 机械能守恒实验器,探究向心力的另一个公式F =rv m 2。

我们把Dis 机械能守恒实验器的背景板安装在铁架台上,把力的传感器安装在铁架台的顶端,选择不同质量的钩码作为摆件,悬挂在力传感器的挂钩上,光电门传感向心力研究实验装置改进创新实验器放置在背景板最低点D。

四、实验原理/实验设计思路为了全面又精确的探究向心力的大小,我们计划分别应用传统的向心力演示器和自制改进的Dis数字实验设备,通过控制变量法,探究向心力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向心力的大小表达式。

五、实验目标挖掘本实验蕴含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制订了本实验课学生学习的目标。

1.通过活动体验和科学探究,进一步完善向心力的概念,深化运动与相互作用观念。

2.感受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并通过理解实验原理探究它们之间的关系,领会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科学思维。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热门6篇)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热门6篇)

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热门6篇)高中物理向心力教案第1篇目录TOC o “1-3“ u 教学内容 PAGEREF _Toc393782737 h 1一、教学任务分析 PAGEREF _Toc393782738 h 1教材分析 PAGEREF _Toc393782739 h 1三维教学目标 PAGEREF _Toc393782740 h 1教学重点、难点 PAGEREF _Toc393782741 h 2二、学情分析 PAGEREF _Toc393782742 h 2三、教法学法 PAGEREF _Toc393782743 h 2教学方法 PAGEREF _Toc393782744 h 2学习方法 PAGEREF _Toc393782745 h 2四、教学过程 PAGEREF _Toc393782746 h 3新课引入 PAGEREF _Toc393782747 h 3新课讲授 PAGEREF _Toc393782748 h 3巩固练习 PAGEREF _Toc393782749 h 5课堂小结 PAGEREF _Toc393782750 h 5拓展提高 PAGEREF _Toc393782751 h 5课后思考 PAGEREF _Toc393782752 h 6板书设计 PAGEREF _Toc393782753 h 6五、教学特色 PAGEREF _Toc393782754 h 6《向心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课题】向心力【教材选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人教版)必修2 第五章第六节【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对象】高一学生一、教学任务分析教材分析《向心力》一节第五章曲线运动的重点、难点,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是本章知识的一个拐点,又是本章内容拓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学习,既能使学生从对圆周运动的表面认识上升到理论分析,又能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圆周运动分析提高到对天体运动及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的分析及推演。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教学总结、教学计划、教学心得、教学反思、说课稿、好词好句、教案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teaching summaries, teaching plans, teaching experiences, teaching reflections, lecture notes, good words and sentences, lesson plans,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向心力》说课稿《向心力》说课稿(精选10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认真拟定说课稿,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本店铺收集整理的《向心力》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向心力说课成稿

向心力说课成稿

《向心力》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物理第六章第七节《向心力》这一节的内容。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说明: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圆周运动向心加速度的知识后,从动力学角度研究圆周运动产生的原因,学习向心力和变速圆周运动的知识。

学好这一节可以为学好本章应用部分以及万有引力定律和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知识层面:学生已经知道了曲线运动、向心加速度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熟练的运用牛顿运动定律。

因此,可以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推导做匀速圆周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及向心力的表达式,以及分析向心力来源和变速圆周运动问题。

●思维特点:高一学生的认知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来达到感性认识。

对于学生,由于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教学中来。

二、教学方法由于学生对物理学习还缺乏方法,习惯于硬套公式,这会给学生理解问题实质带来较大的困难,所以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自己归纳结论,理解记忆公式,从而达到能灵活运用的目的。

因此本课采用“学案导学+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课前先发放学案,让学生根据学案先进行预习,在预习学案的基础上,进行以下的教学环节:检查自主学习情况→组织讨论→精讲点拨→当堂达标→扣标整合。

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学生活动约占课时的1/2,课堂气氛将比较活跃,能真正体现“以教为主导,以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三、教习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2、掌握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理解公式的确切含义,并能用来进行计算3、了解变速圆周运动与一般曲线运动中合外力与向心力的关系能力目标:懂得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向心力”。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向心力”是高中物理必修 2 第五章《曲线运动》中的重要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等基本概念,为理解向心力的概念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主要探讨了向心力的概念、大小和方向,以及向心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深化对圆周运动的理解,为后续学习万有引力定律等知识做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力学知识和圆周运动的基础,但对于向心力的本质和特点还缺乏深入的理解。

在思维能力方面,高中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时,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在学习兴趣方面,学生对于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物理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基于以上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知道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

(2)掌握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了解向心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2)经历向心力概念的建立过程,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生活中圆周运动实例的分析,让学生感受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向心力的概念和大小。

(2)通过实验探究向心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理解向心力是一种效果力。

(2)运用向心力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法与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向心力的概念、特点和相关公式。

《探究向心力》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获奖案例)

《探究向心力》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获奖案例)

《探究向心力》说课稿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6节《向心力》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具有承前启后在作用。对前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延伸,对后是圆周运动的应用,以及为万有引力做知识储备。(二)教材设计思路课本用向心加速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从理论推导向心力表达式,再利用课本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这个实验虽简单直观,但是实际操作困难,物理量难测量。二、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从事实经验出发,推理猜想,再用实验验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得出结论。(一)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二)科学思维: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三)实验探究: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四)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三、教学目标和实验内容(一)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2.学生感受向心力和实验探究向心力的表达式(二)教学难点学生实验探究向心力的表达式(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从理论上推出了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对数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关系已经熟练掌握。学生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向心加速度公式,从理论上推导出向心力表达式2.学生能力层面:学生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是指向圆心的合力;已经掌握用EXECL软件处理数据,合理选择变量,拟合图像的方法,初步具备探究实验的能力(四)实验方法定性关系实验:感受向心力定量关系实验:自制创新教具——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图1)图11.控制变量法(1)控制小球质量、半径不变,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2)控制小球质量、角速度不变,探究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3)控制小球角速度、半径不变,探究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2.图像法把数据输入计算机,用EXCEL分别作出F-ω2、F-r、F-m图像,得出结论。3.验证法将实验数据代入向心力表达式F=mrω2计算出结果,理论值与测量值比较,验证实验结论,得出结果。四、实验创新设计(一)兴趣实验——感受向心力1.【实验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向心力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完成实验。2.【实验装置】(图2)图23.【实验创新点】 这个实验装置比较简单,让学生通过甩动摆球,感受绳对手的拉力去体验向心力的大小。该实验现象明显,能很快让学生得到定性地结论,在具体教学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第一要素,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兴趣实验“感受向心力”。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与猜想,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通过实验猜想:向心力可能与半径、质量、角速度、线速度等有关系。看到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师继续提问:角速度、线速度、周期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线速度公式r Tr ωπ==2v 可以推理出其关系,于是缩小研究范围,讨论F 与m 、r 、ω、这4个物理量的关系。那么它们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目前讨论向心力定量关系的实验有这些,通过实验研究我发现它们存在以下不足:课本圆锥摆实验操作困难,物理量难测量。传统的向心力仪器,只能粗测,不够精确。现在市面上最新、普及率最广的郎威传感器也存在以下不足:1、向心力间接测得,误差大。 2、只能生成F-ω图像,不满足多次控制变量的需求。 3、数据图像直接生成,没有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学习”。为了解决以上不足,我自制创新教具——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图3),突破教学难点。图5图3 无线向心力测量仪,是一个可以直接测F 和ω的仪器。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各部分结构介绍如图4—11所示。图4这是角速度仪,可以直接显示角速度的大小,利用单片机驱动步进式电机获得稳定的角速度,调节旋钮,可以改变角速度的大小。外壳采用透明材料,让学生清晰看到内部构造,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是测力计,内部安装拉力传感器,采用无线发射与接收的方式显示向心力的大小。我设计了2种显示力大小的方式,第一种、数字显示。第二种、通过自编软件,在电脑上显示。显示力的大小有2种方式:(图6、7)图6 第1种:数字显示图7 第2种:通过自编软件,在电脑上显示这是圆心(图8),通过轨道上的标尺可以读出小球运动的半径(图9),改变线长,改变半径(图10),改变小球,改变质量图(11),小球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出,还有可以调节水平的水平仪。图8 圆心图9 读半径图10 改变线长,改变半径图11 改变小球,改变质量学生通过自制创新实验教具可以测出实验所需要的物理量——F、m、r、ω(图12)图12(二)创新实验——无线向心力测量仪1.【实验目的】(1)使学生探究向心力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2)使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完成实验。2.【实验装置】(图13)图13 无线向心力测量仪3.【实验创新点】教师自制教具简单直观,该仪器可以直接显示向心力和角速度的大小,并且读数方便准确,非常有说服力。这个实验装置满足多次控制变量的要求,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学习”,并且通过科学探究过程,树立科学探究意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到本节课的实验方法:4.【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①控制m、r不变,讨论F、ω关系。②控制m、ω不变,讨论F、r关系。③控制ω、r不变,讨论F、m关系。(2)图象法:把数据输入电脑,用EXCEL分别作出F-ω2、F-r、F-m图像,得出结论。(3)验证法:实验数据代入F=mrω2计算,计算值与测量值比较,验证结论。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学生实际操作的视频 (图14)图14 5.【实验数据处理】如图15、16、17所示(1)控制m、ω不变,探究F—r关系。 (图15)图15 实验结论:F与r成正比。(2)控制m、r不变,探究F—ω关系。(图16)图16学生通过观察F—ω图像,发现是一条抛物线,于是猜想F与ω2有关系,于是制出F—ω2图像。(图17)图17实验结论:F与ω2成正比。(3)控制ω、r不变,探究F—m关系。(图18)图18实验结论:F与m成正比。6.【实验结论】——F与r、m、ω2成正比。通过控制变量法,学生得到了F-r、F-ω、F-ω2、F-m图像。我们发现,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利用简单直观的自制教具,收集分析数据,选择合理变量,拟合图像。教师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过程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形成结论——F∝mrω2,写成等式F=kmrω2教师引导:k=?,能否用数据验证?学生把实验数据带入实验结论,比较测量值和计算值,发现2个值基本相等,即K=1,学生得出实验结论F=mr ω2。(图19)图19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向心加速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从理论上也得到向心力的表达式。 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的正确性。本节课到此,可能有些同学会思考:角速度和向心力的读数对吗?因此我设计了一个课外实验。(学生课后会想到的验证方法:弹簧秤去拉传感器,对照两个读数是否一致。角速度的测量利用秒表,使小球转动30圈,根据公式Tπω2=验证角速度的读数是否正确,等等方法) 五、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最后,我对这一节课做一个总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实验多变、方法多样,数字信息、创新巧妙,实验启智,科学育人。。

向心力说课(优质课定稿)

向心力说课(优质课定稿)

题是对向心力概念和来源的考察。题目简单却
学生:小组讨论,代表抓第回住三了题答本回。课扣的了重开点始和上难课点时,的使演知示识实得验以情内景化,;使
教师:正确的予以肯定学生,通错过误自主的探予究以协作纠学正习。,解决自己的疑惑,
实现知识的反馈。
设计意图
四、小组总结,查漏补缺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
怎样处理一般的曲线运动呢?
●一般曲线运动
教学过程
微元法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练习题目:
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所受的向心力不变,对吗?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是否受到一个特殊性质的力——向
心力的作用?
3、通过学习,你能否第解一释个本题目节从开向始心力时的为作什用效么果速入度手,大而的第时二 候水
不流出来吗?
●过程情点(,分与1也析)方引、了导解法解他决向们问心体题力验。概科念技,的知巨道大向魅心力力;是根据力的效
果命名的。
(2)理解并掌握向心力的表达式,并能用来进行
●情感简(态单3)度情会景与测的量价计、算值分。析观实验数据,获得实验结论。
(4)知道变速圆周运动中向心力是合外力的一个 分力,知道合外力的作用效果。

练习法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诱导发现 实验探究
反馈练习 巩固新知
向心力
建立 向心力概念
探究 向心力大小
变速圆周运动和 一般曲线运动
小组合作 课堂总结
作业布置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感受硬币在气球中的高速运转
是什么力量能使硬币做 如此的圆周运动呢?
2、观察水流星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

向心力说课稿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向心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这五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1、首先是教材分析.向心力是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2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探讨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原因,让学生学习一个新的物理量向心力,本节内容是本章乃至必修2整本教材的重要章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后继学习天体运动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2、接着学情分析.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重要的基础。

但是,高一学生思维水平有限,逻辑推理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对理解产生圆周运动的条件具有一定的困难。

3、所以,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本节内容的三维教学目标。

首先,在知识与技能上,学生要知道什么是向心力,理解它是一种效果力,掌握向心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解并应用向心力公式,另外还要理解向心加速度的概念及相关公式。

其次,在过程与方法上,希望学生能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懂得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希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领悟科学研究的思想和方法。

另外,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向心力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而难点在于让学生真正理解向心力概念的物理涵义。

4、根据以上的分析,我采用的教法是讲授法和分组实验法,而学生的学法是实验探究、观察、分析讨论以及归纳总结。

5、下面我将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设计。

我的教学流程将分为新课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课后作业这四个环节。

首先是新课导入。

老师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圆周运动的例子,例如转动的风扇、旋转木马、摩天轮,水流星等等,引导学生回忆起之前学习的圆周运动知识,让学生观察圆周运动的特征并思考物体做圆周运动的条件是什么,怎样才能满足这些条件,由此正式进入新课讲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向心力》说课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第6节《向心力》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向心力、向心加速度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具有承前启后在作用。对前是牛顿运动定律的延伸,对后是圆周运动的应用,以及为万有引力做知识储备。(二)教材设计思路课本用向心加速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从理论推导向心力表达式,再利用课本实验——用圆锥摆粗略验证向心力的表达式,这个实验虽简单直观,但是实际操作困难,物理量难测量。二、物理核心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设计探究实验,让学生从事实经验出发,推理猜想,再用实验验证,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得出结论。(一)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二)科学思维: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三)实验探究: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四)科学态度与责任: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1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三、教学目标和实验内容(一)教学重点1.理解向心力的概念2.学生感受向心力和实验探究向心力的表达式(二)教学难点学生实验探究向心力的表达式(三)教学对象分析1.学生知识层面:学生已经学过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以及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从理论上推出了向心加速度的表达式,对数学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关系已经熟练掌握。学生可以运用牛顿第二定律结合向心加速度公式,从理论上推导出向心力表达式2.学生能力层面:学生理解向心力是效果力,是指向圆心的合力;已经掌握用EXECL软件处理数据,合理选择变量,拟合图像的方法,初步具备探究实验的能力(四)实验方法定性关系实验:感受向心力定量关系实验:自制创新教具——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图1)2图11.控制变量法(1)控制小球质量、半径不变,探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2)控制小球质量、角速度不变,探究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3)控制小球角速度、半径不变,探究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2.图像法把数据输入计算机,用EXCEL分别作出F-ω2、F-r、F-m图像,得出结论。3.验证法将实验数据代入向心力表达式F=mrω2计算出结果,理论值与测量值比较,验证实验结论,得出结果。四、实验创新设计(一)兴趣实验——感受向心力1.【实验目的】(1)使学生初步认识向心力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2)使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完成实验。342.【实验装置】(图2)图23.【实验创新点】 这个实验装置比较简单,让学生通过甩动摆球,感受绳对手的拉力去体验向心力的大小。该实验现象明显,能很快让学生得到定性地结论,在具体教学中,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的第一要素,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于是我设计了兴趣实验“感受向心力”。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与猜想,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通过实验猜想:向心力可能与半径、质量、角速度、线速度等有关系。看到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教师继续提问:角速度、线速度、周期有什么关系?学生根据线速度公式r Tr ωπ==2v 可以推理出其关系,于是缩小研究范围,讨论F 与m 、r 、ω、这4个物理量的关系。那么它们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目前讨论向心力定量关系的实验有这些,通过实验研究我发现它们存在以下不足:课本圆锥摆实验操作困难,物理量难测量。传统的向心力仪器,只能粗测,不够精确。现在市面上最新、普及率最广的郎威传感器也存在以下不足:1、向心力间接测得,误差大。 2、只能生成F-ω图像,不满足多次控制变量的需求。 3、数据图像直接生成,没有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学习”。为了解决以上不足,我自制创新教具——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图3),突破教学难点。图3 无线向心力测量仪,是一个可以直接测F和ω的仪器。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各部分结构介绍如图4—11所示。图4这是角速度仪,可以直接显示角速度的大小,利用单片机驱动步进式电机获得稳定的角速度,调节旋钮,可以改变角速度的大小。外壳采用透明材料,让学生清晰看到内部构造,激发学生的兴趣。5图5这是测力计,内部安装拉力传感器,采用无线发射与接收的方式显示向心力的大小。我设计了2种显示力大小的方式,第一种、数字显示。第二种、通过自编软件,在电脑上显示。显示力的大小有2种方式:(图6、7)图6 第1种:数字显示图7 第2种:通过自编软件,在电脑上显示这是圆心(图8),通过轨道上的标尺可以读出小球运动的半径(图9),改变线长,改变半径(图10),改变小球,改变质量图(11),小球的质量可以用天平测量出,还有可以调节水平的水平仪。6图8 圆心图9 读半径图10 改变线长,改变半径图11 改变小球,改变质量学生通过自制创新实验教具可以测出实验所需要的物理量——F、m、r、ω(图12)图12(二)创新实验——无线向心力测量仪1.【实验目的】(1)使学生探究向心力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2)使学生通过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完成实验。2.【实验装置】(图13)7图13 无线向心力测量仪3.【实验创新点】教师自制教具简单直观,该仪器可以直接显示向心力和角速度的大小,并且读数方便准确,非常有说服力。这个实验装置满足多次控制变量的要求,让学生充分体验“过程学习”,并且通过科学探究过程,树立科学探究意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教师引导学生用无线向心力测量仪分组设计探究实验方案,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得到本节课的实验方法:4.【实验方法】(1)控制变量法①控制m、r不变,讨论F、ω关系。②控制m、ω不变,讨论F、r关系。③控制ω、r不变,讨论F、m关系。(2)图象法:把数据输入电脑,用EXCEL分别作出F-ω2、F-r、F-m图像,得出结论。(3)验证法:实验数据代入F=mrω2计算,计算值与测量值比较,验证结论。下面我们来看一段学生实际操作的视频 (图14)8图145.【实验数据处理】如图15、16、17所示(1)控制m、ω不变,探究F—r关系。 (图15)图15实验结论:F与r成正比。(2)控制m、r不变,探究F—ω关系。(图16)9图16学生通过观察F—ω图像,发现是一条抛物线,于是猜想F与ω2有关系,于是制出F—ω2图像。(图17)图17实验结论:F与ω2成正比。(3)控制ω、r不变,探究F—m关系。(图18)10图18实验结论:F与m成正比。6.【实验结论】——F与r、m、ω2成正比。通过控制变量法,学生得到了F-r、F-ω、F-ω2、F-m图像。我们发现,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利用简单直观的自制教具,收集分析数据,选择合理变量,拟合图像。教师既让学生感受到了“过程学习”的乐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总结的能力。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形成结论——F∝mrω2,写成等式F=kmrω2教师引导:k=?,能否用数据验证?学生把实验数据带入实验结论,比较测量值和计算值,发现2个值基本相等,即K=1,学生得出实验结论F=mrω2。(图19)1112图19教师再引导学生用向心加速度公式结合牛顿第二定律,从理论上也得到向心力的表达式。 进一步验证了实验的正确性。本节课到此,可能有些同学会思考:角速度和向心力的读数对吗?因此我设计了一个课外实验。(学生课后会想到的验证方法:弹簧秤去拉传感器,对照两个读数是否一致。角速度的测量利用秒表,使小球转动30圈,根据公式Tπω2=验证角速度的读数是否正确,等等方法) 五、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最后,我对这一节课做一个总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实验多变、方法多样,数字信息、创新巧妙,实验启智,科学育人。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

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

如:1、参与式2、讨论式3、互动式4、体验式5、研究性学习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三、说学法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

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

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

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

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13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

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3、教学目的的确定符号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

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

说课活动也不例外。

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